幽默的美学范畴
- 格式:ppt
- 大小:2.84 MB
- 文档页数:64
美学幽默知识点总结前言在现代社会,幽默已经成为一种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
它的涵盖范围极为广泛,无论是文学、艺术、社交还是生活中的点滴细节,都可能成为幽默的体现。
而在美学领域,幽默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
本次总结将围绕美学幽默展开讨论,探讨其内涵、特点和表现形式,以期对读者更好地认知和理解美学中的幽默。
一、美学幽默的内涵幽默,顾名思义,指的是一种质朴、明快的幽默、轻松、幽默、戏谑、逗趣等。
美学幽默则是在艺术的范围内,通过审美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幽默。
具体来说,美学幽默是一种以审美方式展现的幽默,它包括对对象的审视和对审视对象的变形和颠倒,使人们得到一种笑点上的审美愉悦感。
美学幽默的内涵不仅仅体现在艺术作品中,同时也在艺术家的创作态度和观念中。
在美学幽默中,观众在欣赏作品时不仅产生喜剧效果,还会因其惊讶和出乎意料的审美感受而倍感愉悦。
因此,美学幽默的内涵主要包括审美的趣味和感受,以及艺术家在创作中的审美态度和观念。
二、美学幽默的特点1. 趣味性美学幽默的作品通常具有强烈的趣味性。
它通过聪明的手法和有趣的形式,让观众在观赏中产生愉悦和笑趣,这是美学幽默的一大特点。
比如,画家达利的绘画作品常常充满了不可思议的趣味,通过变形和颠倒的手法来刺激观众的笑点。
2. 反讽性美学幽默还具有一定的反讽性。
它往往通过对对象进行颠倒和变形,来表现出一种戏谑和讽刺。
这种戏谑和讽刺不仅是对现实的一种调侃,也是对艺术创作的一种思考和颠覆。
比如,著名的喜剧电影《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中,主人公福尔摩斯通过一系列荒诞和反讽的手法来解决案件,让观众会心一笑。
3. 创造性美学幽默强调创造性,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制造出令人忍俊不禁的作品。
在美学幽默的领域中,创造力是至关重要的,它充分展现了艺术家的个性和思想。
比如,喜剧大师查尔斯·卓别林所创作的电影作品,无一不体现了他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三、美学幽默的表现形式1. 绘画美学幽默在绘画领域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
平面广告设计中的主要载体平面广告设计中的主要载体隐藏是一种独特的广告创作视角,在平面广告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以李振凯设计的公益广告《妙》来说,整个广告作品的左侧大多是留白,作为广告主题和主要显性内容的妙字则全部集中在画面右侧,唯独留下一个长长的尾巴一直向左延伸。
这个作品极好地运用了留白对隐性美的承载功能,不但作品更具立体感,妙的创作主题也得以进一步凸显。
不难体会,留白有抽象而独特的视觉美感,其中恰到好处的隐性美能够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它不但能减少广告对其他元素的依赖,还能够保留作品本真的审美特点。
(1)留白。
留白是平面广告隐性美最常见的表现形式。
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留白的意思不仅指画面空间中的空白。
留白是一个相对概念,它以隐藏画面内容的形式进一步拓展消费者对广告的思考和想象空间,让作品更加富有层次感和灵动之气。
在此类平面广告中,隐藏在留白中的形象往往才是作品要传达的真实信息,它能够给消费者以心理暗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广告设计的精妙之处。
(2)幽默。
幽默是美学范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能够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使人感到轻松、快乐。
正是因为如此,幽默作为一种表现手段,被广泛地运用于平面广告设计中。
幽默是隐性美的重要载体,幽默中的隐性美主要借助讽刺、夸张等手法来表达,诙谐、风趣的图形和标语不但能生动地传达出广告画面中蕴含的情感,还能够有效淡化广告的功利性,使之更易于获得消费者的好感,将广告的信息传播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以国外某花生的平面广告为例,画面里只有三个形象――两只圆滚滚的小象和被它们所围绕的一颗花生。
其中一只小象面色涨红,结合画面信息显然是因为贪食花生被呛到了。
这只小象的表情呆萌、享受而略显慌张,让人一下便体会到旁边花生的饱满与美味,并对其留下深刻印象。
当然,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幽默的运用应当尽量把握针对性和适度性原则。
也就是要充分考虑到产品受众的心理特征。
(3)象征。
象征是隐性美特殊的表现形式,是一种由此及彼的表现手法。
中国现代美学视野中幽默范畴的理论建构汉语语境中的幽默(humor)是一个外来的音译词,本义为潮湿,古希腊人希波克拉认为它是一个生理学术语,即体液,后来被引申指人的脾气、性格和气质。
在西方16世纪末,英国戏剧家本·琼生首次把幽默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引进他的脾性喜剧(Comedy of Humor)。
英文中的“humor”包括幽默、幽默感、诙谐、脾性、情绪、心情、体液、古怪念头、想入非非、滑稽等含义。
而在中国,幽默一词的本义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幽默大相径庭。
在中国“幽默”最早见于屈原《怀沙》:孔静幽默,在此处是指寂寥无声的意思。
1906年王国维首先使用“欧穆亚(Humor)之人生观”的概念阐发屈原的思想和文学精神。
①1924年林语堂在《晨报副刊》撰文《征译散文并提倡“幽默”》和《幽默杂话》,正式将Humor音译定名为“幽默”,并加以提倡。
在林语堂将humor翻译成“幽默”并广泛运用于文学创作中以来,幽默已成为现代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个普通词语。
《辞源》对幽默现代意义的解释是,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林语堂从反思中国文化的角度指出,提倡幽默的初衷在于,中国封建统治的阶级社会里“正经话太正经,不正经话太无体统”,而缺乏幽默是“中国文学史上及今日文学界的一个最大缺憾”,引进幽默可以作为国民性疗救的一剂良药。
②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期,林语堂先后主编的《论语》、《人间世》、《宇宙风》在中国文坛掀起了浩大的幽默思潮。
“中国的寂寞的文坛上,东也是幽默,西也是幽默,幽默大有风行一时之概。
”③以至于那几年一度被称为“幽默年”。
从英国归来的老舍为《论语》、《人间世》创作了大量幽默性的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原名《选民》,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等。
文学上的幽默风潮还催生了一批以讽刺性幽默见长的新体裁,如杂文、相声、漫画、独脚戏、滑稽戏等。
幽默不仅仅是一种人物性格或喜剧形态,而且具有蕴藉丰厚、意味深长的美学底蕴,我们可以把它上升为一种美学范畴来研究。
浅论中国现代美学理论中的“幽默”范畴作者:程晓红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09年第06期摘要:“幽默”不仅是喜剧形态和人物性格,也是一个具有丰富意蕴的美学范畴。
中国现代美学理论中的“幽默”作为一个本土化的外来术语融合了中西方的文化精神,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
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范畴进行整合,以更好地把握其美学精神:从主客体关系看,幽默体现了主体与客体的相互融合;从美学形态看,幽默同时包含了喜剧和悲剧的因素;从终极价值看,幽默不同于“讽刺”,它包含着理解的同情;从深层意蕴看,幽默不同于“滑稽”,它比滑稽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
关键词:幽默主客体悲喜讽刺滑稽中图分类号:B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7-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早就有“幽默”一词,最早见于屈原的《怀沙》:“孔静幽默”,这里的“幽默”是“寂寥无声”的意思。
后来王国维首先使用“欧穆亚(humor)之人生观”的概念来阐发屈原的思想和文学精神。
1924年林语堂在《征译散文并提倡“幽默”》和《幽默杂话》中正式将“humor”音译为“幽默”一词,用来指“有趣可笑而意味深长”的意思。
林语堂是从反思中国文化的角度提出“幽默”的,他认为中国封建社会里“正经话太正经,不正经话太无体统”,而缺乏幽默是“中国文学史上及今日文学界的一个最大缺憾”,因此引进“幽默”以作为疗救国民性的一剂良药,自此以后“幽默”一词便在中国文坛风行一时,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幽默作家和作品,比如老舍创作的一系列幽默作品,包括《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等,还出现了一些以幽默见长的新体裁,比如杂文、相声、漫画等。
在西方,“humor”(幽默)一词的本义为“潮湿”,古希腊人希波克拉将它作为一个生理学用语使用,他认为人体有四种基本的“humours”(液体):黄胆汁、粘液汁、黑胆汁、血液汁,这四种液体的比例决定着一个人的脾气、性格和气质。
16世纪末英国戏剧家本•琼生首次把“幽默”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引入了他的脾性喜剧,后来“humor”就具有了幽默、幽默感、诙谐、脾性、情绪、心情等含义。
- 236-校园英语 / 文艺鉴赏马克吐温的幽默观兰州交通大学/史丽琴【摘要】马克·吐温的作品,我们可以学习其作品中包含的“喜中含悲,悲中有喜,悲喜交织”的写作手法,如《竞选州长》本该是一出洋溢着欢乐情调的喜剧,但马克·吐温在这部作品中表现出的幽默却满含着辛酸的泪水,飘荡着冷瑟的心绪。
本文拟从幽默观的角度出发,通过对马克·吐温作品的分析,结合西方黑色幽默理论,从作品的幽默特点、幽默手法以及幽默的艺术价值出发,来分析马克·吐温作品幽默观的构成及其它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了解马克·吐温作品独特的幽默观。
【关键词】马克·吐温 西方黑色幽默理论 幽默观一、引言马克·吐温 (MARKTWAIN,1835-1910)是19世纪中后期美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著名的幽默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这些作品大多都以幽默的笔触、戏谑的行文写成,真正做到了谐中见庄、寓真于诞的完美统一,其作品往往在幽默、滑稽、夸张的表层之下,暴露出美国乃至人类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幽默、诙谐地揭示了生活中的善恶美丑,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憎褒贬。
他是英语文学中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二、文献回顾马克·吐温是美国的幽默大师、作家和著名演说家,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
许多学者对他的研究也颇多,如杜晖在浅谈马克·吐温作品中的现实意义中,主要对作品《竞选州长》与现实版“选州长”进行对比,浅谈了其作品中所蕴涵的现实意义。
赖骞宇就马克·吐温的幽默艺术中,主要从喜剧性幽默到讽刺性幽默着手,研究了他由早期的纯喜剧的单一的逗乐性的幽默,发展到中后期悲剧因素和喜剧成分相交加、政治讽刺和幽默相结合、带有强烈的爱憎情感的幽默,使他的幽默艺术新颖独到、堪称典范,具有不朽的魅力。
但从理论的高度研究其小说的幽默观还有很多文章可做。
我们可以借鉴其有益之处并为我所用,并且结合西方黑色幽默理论,以马克·吐温的幽默贯穿全文,指导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幽默观。
文摘89Degest的认识,从而在教育中充分运用它,为新世纪培养更多更好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中国现代美学视野中幽默范畴的理论建构《文艺理论研究》 2008年第1期刘苹幽默作为一种言语行为与社会行为,由于它与诙谐、讽刺、滑稽、笑谑等意义的近似性,很多人往往从语言学、修辞学来分析它。
幽默与滑稽的共同点在于二者都是喜剧的核心要素,可以为观众带来愉悦的心理效果。
而“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
正是这一对于悟性绝不愉快的转化却间接地在一瞬间极活跃地引起欢快之感”。
这种愉悦的感觉可以带来情绪的放松和精神的享受。
我们大体上可以将古代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谐代指幽默。
刘勰认为谐具有浅显通俗的特点,可以给人带来欢笑。
“谐之言皆也,辞浅会俗,皆悦笑也。
”而它的含义是通过曲折婉转的方式如比喻等修辞手法去说明道理。
“者,隐也。
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也。
”刘勰是从箴谏、讽喻的角度来强调谐的含义。
“赞曰:古之嘲隐,振危释惫。
虽有丝麻,无弃营蒯。
会义适时,颇益讽诫。
空戏滑稽,德音大坏。
”现代社会的林语堂则如此定义幽默:滑稽而含有深意的话语,谓之幽默。
滑稽与幽默的区别在于前者着重在插科打诨的形式上的技巧,而后者必须包含深刻的韵味与智慧。
受众感受到滑稽的行为与言语时,通常立刻发笑;而幽默的事物出现时,受众通常会由短暂的思考进入会心的领悟,而后产生愉悦的心情和超脱的心境。
滑稽的含义其一指圆转自如,如屈原《卜居》:突梯滑稽。
其二指能言善辩,应对如流,多指令人发笑的语言、行动和事态。
如《史记·滑稽列传》:(淳于髡)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
诙谐指说话风趣,《汉书·叙传》:东方赡词,诙谐倡优。
亚里士多德指出,“喜剧以下劣的人物为摹拟对象”,然而,“‘下劣’不是指一切‘恶’而言,滑稽不过是‘丑’的一种,滑稽的事物是某种错误或丑陋,不致引起痛苦或伤害。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丑乃是滑稽的根源和本质”,但丑并不一定就是滑稽的,“只有当丑力求自炫为美的时候,那个时候丑才变成了滑稽。
“黑色幽默”美学对绘画创作的启发
“黑色幽默”是指以戏谑、讽刺和反讽的方式,将黑色和悲惨的主题转化为幽默和滑稽的形式。
这种美学风格可以让人们在面对沉重的话题时,以更加轻松有趣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在绘画创作中,黑色幽默的美学风格同样可以起到启发的作用。
绘画家可以运用黑色幽默的方式,将一些令人沮丧的主题表现出来,使得观众们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例如,当绘画家将社会问题、政治现实或个人悲剧等主题以黑色幽默的方式表现出来时,观众不仅可以从中获得滑稽和娱乐的体验,还能够深刻地思考到这些问题的本质和意义。
在表达和传递信息的同时,黑色幽默的美学风格还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吸引力。
观众们更容易对这些作品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从而让作品更加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
总之,“黑色幽默”美学风格可以帮助绘画创作者更好地表现复杂的主题,同时也可以别开生面地展示出作品的艺术魅力和独特性。
美学原理幽默的名词解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幽默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是我们与朋友、家人甚至陌生人之间交流的一种方式,能够轻松地渡过尴尬的局面,放松紧张的氛围。
但是,你是否曾思考过幽默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一些笑话或段子能够引发我们忍俊不禁的笑声?本文将探讨美学原理对幽默的解释。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美学原理。
美学是关于审美经验的学科,研究了个体对艺术和自然环境中美的感知和欣赏。
所以,我们可以将美学原理幽默解释为通过审美眼光来理解幽默。
幽默的基本原理之一是“意外性”。
当一个笑话或笑话以出乎意料的方式发展时,它通常会让人忍不住发笑。
这种意外性的元素打破了我们对情节或事件的预期,从而刺激了我们的大脑。
当一个笑话朝着一个方向发展,而我们原本以为它会发展到另一个方向时,这种出乎意料的扭转给我们带来了愉悦感。
例如,一位喜剧演员在演出中突然做出一个滑稽的动作,这种出乎意料的行为会让观众感到惊喜并引发笑声。
此外,幽默还涉及到“知觉错位”。
知觉错位是一个常见的幽默原则,通过破坏人们对世界的普遍看法来制造笑料。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著名的艺术作品《蒙娜丽莎》,在这幅画中女性的面部表情看起来似乎是有点奇怪的。
这种错位的特征也出现在幽默中,当我们预期某个情节时,出现了与我们预期相反的情节,这种反差给人们带来了笑料。
此外,幽默还与脑海中的知识和经验有关。
当我们触发了与我们脑海中的知识有关的笑料时,幽默感会产生。
这种幽默通常会在我们的思维和记忆中触发一种连接或关联。
例如,当我们听到一个寓言故事,虽然故事中出现的人物是动物,但我们能够将其与现实中的情况联系起来,并从中获得喜剧效果。
最后,幽默与情感体验相关。
幽默有时会引发情感反应,例如开怀大笑或微笑。
这些情感反应可以降低压力,增加身心健康。
当我们感到沮丧或愤怒时,幽默可以成为情感疏导的一种方式。
综上所述,美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幽默。
通过分析幽默中的意外性、知觉错位、与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关联以及情感体验,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幽默的本质,并更好地欣赏和运用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