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罐试验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305.97 KB
- 文档页数:13
储罐基础沉降观测试验记录为了确保储罐的基础安全,进行了一系列的观测试验。
以下是测试的详细记录。
1.测试目的:测试储罐基础的沉降情况,确定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测试时间: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7日。
3.测试地点:储罐基础所在地。
4.测试设备:测量仪器、数据记录仪、水平仪、标尺等。
5.测试方法:a.在储罐四个角落分别钻取观测孔,孔深度约为储罐基础深度的2倍。
b.在观测孔内安装垂直支撑杆,并连接水平仪和标尺。
c.使用测量仪器对每个观测孔进行垂直位移测量,并记录数据。
d.每天重复测量三次,取平均值作为当天的测量结果。
6.测试结果:测试期间,共进行了7天的观测试验,每天的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测量日期,观测孔1垂直位移(mm),观测孔2垂直位移(mm),观测孔3垂直位移(mm),观测孔4垂直位移(mm)----------,----------------------,----------------------,----------------------,----------------------2024/01/01,0,0,0,02024/01/02,0.2,0.3,0.4,0.12024/01/03,0.3,0.4,0.5,0.22024/01/04,0.5,0.6,0.7,0.32024/01/05,0.7,0.9,1.1,0.52024/01/06,0.9,1.2,1.4,0.72024/01/07,1.1,1.5,1.7,0.97.数据处理和分析:a.将每个观测孔的测量数据取平均值,得到每天的平均沉降量。
b.绘制沉降曲线图,观察沉降趋势。
8.测试结论:a.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观测孔的垂直位移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呈现出一定的沉降趋势。
b.沉降量在测试期间内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变化幅度较小且平稳。
c.根据储罐基础沉降标准,每个观测孔的沉降量均在安全范围内。
9.建议和措施:a.根据测试结果,储罐基础的沉降情况符合安全要求,无需进行修复或加固。
储罐几何尺寸检查记录1.引言储罐是用于存储各种液体或气体的设备,其几何尺寸的精确度直接影响到其运行的安全性和性能。
因此,进行储罐几何尺寸检查是至关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储罐几何尺寸检查的过程和记录。
2.检查计划在进行储罐几何尺寸检查前,需要制定详细的检查计划。
检查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检查日期和时间-检查人员和职位-检查范围和目的-检查方法和工具-检查记录和报告的格式要求3.检查过程1)确认储罐的类型和尺寸2)检查储罐的外观3)测量储罐的高度和直径4)检查储罐的壁厚和底部磨损5)检查储罐的附属设备(如搅拌器、出料管道等)的尺寸和安装情况6)检查储罐的防雷设施和静电接地系统7)检查储罐的防腐蚀措施和涂层情况8)检查储罐的入口和出口的管道连接情况9)检查储罐的标志、铭牌和警示标识4.检查记录在整个检查过程中,检查人员应严格按照检查计划进行操作,并将检查结果进行记录。
检查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检查日期和时间-检查人员和职位-检查范围和目的-检查方法和工具-检查结果和观察-异常情况和问题-建议的解决方案-签字和日期5.检查报告制定检查报告是储罐几何尺寸检查的最后一步。
检查报告应根据检查记录进行编制,并包括以下内容:-检查日期和时间-检查人员和职位-检查范围和目的-检查方法和工具-检查结果和观察-异常情况和问题的分析-建议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其他备注和附件6.结论与改进根据储罐几何尺寸检查的结果和报告,可以得出结论和建议的改进措施。
如果存在异常情况或问题,应立即采取相应的修复和改进措施,以确保储罐的安全和性能。
总结:储罐几何尺寸检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确保储罐的安全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制定详细的检查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检查,可以有效地发现和解决储罐几何尺寸方面的问题。
检查记录和报告是检查的重要成果,可以帮助进行问题分析和改进措施的制定。
通过持续的检查和改进,储罐的几何尺寸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从而确保储罐的运行安全性和性能。
储罐基础沉降观测试验记录1.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测储罐基础的沉降过程,并记录下沉降量。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储罐基础沉降的情况,评估其稳定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实验材料和设备-储罐基础-测量工具(水平仪、测量尺等)-记录工具(纸张、铅笔等)3.实验步骤3.1娴熟操作测量工具,确保准确度和稳定性。
3.2在储罐基础上设置参考线,并用水平仪将其调整平正。
3.3每日定时测量参考线相对于水平仪的偏差,并记录下来。
3.4持续观测一定天数(如30天),每天均按照相同的方法测量并记录。
4.实验数据记录日期沉降量(mm)-------------------Day 1 0.5Day 2 0.8Day 3 1.2Day 4 1.5Day 5 1.7......Day 30 7.25.实验结果分析5.1 通过观测数据可以看出,储罐基础在30天内产生了7.2mm的沉降,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5.2根据经验判断,该沉降速度可能属于正常范围内。
然而,需要进一步根据设计要求和研究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5.3如果沉降速度超出了正常范围,可能说明基础存在问题,需要进行修复或加固。
6.实验讨论6.1本实验仅仅针对储罐基础的沉降进行了观测,对于沉降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未进行详细研究。
6.2今后可以进一步探讨储罐基础沉降的机理,并结合不同地质条件和环境因素进行更全面的研究。
6.3在设计储罐基础时,要合理考虑地质情况和沉降的可能性,采取适当的措施以保证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7.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测了储罐基础的沉降过程,并记录下30天内的沉降量。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我们初步认为储罐基础的沉降速度处于正常范围内。
然而,我们还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研究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把握储罐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非常重要,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储罐基础沉降的机理,以便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案。
储罐基础沉降观测记录GY-48
说明:由施工单位观测填写。
“h”为设计液位高度;“/”斜线为分数线:如“1/2h”。
观测点不够时可另表填写.
储罐基础沉降观测记录GY-48
说明:由施工单位观测填写。
“h”为设计液位高度;“/”斜线为分数线:如“1/2h”。
观测点不够时可另表填写。
储罐基础沉降观测记录GY-48
说明:由施工单位观测填写。
“h”为设计液位高度;“/”斜线为分数线:如“1/2h”。
观测点不够时可另表填写。
储罐基础沉降观测记录GY-48
说明:由施工单位观测填写。
“h”为设计液位高度;“/”斜线为分数线:如“1/2h”。
观测点不够时可另表填写。
储罐基础沉降观测记录GY-48
说明:由施工单位观测填写。
“h”为设计液位高度;“/”斜线为分数线:如“1/2h”。
观测点不够时可另表填写。
储罐基础沉降观测记录GY-48
说明:由施工单位观测填写。
“h”为设计液位高度;“/”斜线为分数线:如“1/2h”。
观测点不够时可另表填写。
储罐基础沉降观测记录GY-48
说明:由施工单位观测填写。
“h”为设计液位高度;“/”斜线为分数线:如“1/2h”。
观测点不够时可另表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