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光合作用(第三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3
4.2 光合作用(第3课时)编制:万晓涛 审核:张统省 校对:王曼【学习目标】1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生产上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 【自学质疑】1.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1)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逐渐增强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强度也随着加强;但光照增强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强度就不再增加。
另外光的波长也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通常在红光下光合作用最快,蓝紫光次之,绿光最慢。
在生产上的应用:通过等途径提高光能利用率。
例如, 。
(2)CO2浓度一般来说,在一定的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光合作用强度就不再增加或增加很少。
在生产上的应用:温室栽培植物时,施用有机肥,可适当提高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
(3)温度:温度可以通过影响暗反应的酶促反应来影响光合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提高,光合作用加强;温度过高时也会影响酶的活性,使光合作用强度减弱。
在生产上的应用:适时播种;温室栽培植物时,可以适当提高室内温度。
(4)水分:水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
水分还能影响气孔的开闭,间接影响CO2进入植物体内(如夏季的“午休”现象)。
在生产上的应用:预防干旱;适时适量灌溉。
(5)矿质元素:缺乏光合作用必要的营养元素时会引相应起植物缺乏症的发生。
在生产上的应用:合理施肥,适时适量地施肥 【反馈矫正】1.下列哪条曲线反映了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与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 ( ) 2. 在农作物生产中,套作和轮作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两者( ) A. 都是为了提高光能利用率 B. 都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C. 都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的矿质资源D. 都可以提高农田中的能量传递率3.我国政府为把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办成绿色奥运,正在北京地区实施大规模的绿化工程。
绿化北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调节( ) A.北京地区的气温 B.北京地区的湿度C.北京地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D.北京地区氧气和二氧化硫的浓度4.光照强度和CO2浓度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两个主要外界因素,下列图像是北方夏季一天中棉花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请指出正确的图解是( )5.对于栽种农作物要“正其行,通其风”的不正确解释是 ( ) A .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 B .有利于释放氧气,降低有机物消耗 C .有利于吸收较多的CO2,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D .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光能利用率 6.CO 2含量过高时,光合作用强度减弱最可能的原因是 ( ) A .CO 2浓度过高,抑制了光合作用B .CO 2浓度过高,抑制了呼吸作用C .CO 2浓度过高,抑制了光反应D .CO 2浓度过高,抑制了暗反应7. 下图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度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不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在光线弱的情况下,光合作用速率受光强度的限制B.甲图可见,强光照下因光反应阶段受到限制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C.乙图中C 点表示光照强度为甲图的B 时,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 D .乙图出现CD 段的原因是温度过高影响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 【迁移应用】下图表示一株小麦叶片细胞内C3相对含量在一天24小时内的变化过程,请据图分析:(1)C3的产生和消耗主要发生于叶绿体的 中。
光合作用教案(三)使用人:总第课时课题第3单元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课时分配第三课时(共三课时)教学目标 1.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对作物种植的指导意义。
2.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教学方法,手段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是什么?2、光合作用可以释放什么气体?3、光合作用需要__?__可能是光合作用的场所?4、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引入新课:根据前几节课的科学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将光合作用的原料、能源、场所和产物用下面的反应式表示:教师引导光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叶绿体绿叶是制造有机物的“绿色工厂”。
它的“厂房”(场所)是叶绿体,生产设备是叶绿素,动力(条件)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以淀粉为主的有机物和氧气。
光合作用包含两种变化(实质):物质转变: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淀粉等复杂的有机物能量转化: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教师点拨光合作用的意义:1.动物和人的食物来源。
人类利用的多种原料。
教师参与淀粉在植物体内再经过复杂的变化,进一步变成脂肪和蛋白质等其它养料。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成的有机养料(物)不仅供植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总结学生进行讨论学生识记学生归纳学生讨论共同归纳物本身的需要,而且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的食物来源。
此外,许多工业原料,如棉、麻、糖、橡胶等,也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2.植物、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源。
光合作用是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绿色植物制成的有机物里贮藏的能量,除了供给植物本身和其它生物的需要外,也是人体生理活动的能量来源。
人类普遍利用的能源,如柴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都是现在或过去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贮存的太阳能。
高中生物新授课光合作用(第三课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新课标提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教学设计围绕“精致课堂”模式,按照引导·质疑→探究·展示→提炼·总结→应用·拓展四个环节。
层层递进,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对知识整理提炼能力等。
本课内容实为在前两课时内容基础上的提升。
因些复习巩固前两节知识成为本节课不可缺少的环节。
同时要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会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并指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学会用自已的能力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培养科学思想及科学的精神。
教师尽量在学生探究过程中体现服务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所必须的资料、器材,为学生答疑解难,诱思解惑。
二、教材分析光合作用是整个第五章乃至整个必修一教材中处于重要地位。
本章节内容按照课标安排,第一课时学习“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光合作用的过程”。
第二课时学习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第三课时完成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前两课时已使学生掌握了光合作用相关理论知识。
第三课时则为学生自我提升,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供了进一步的空间。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有了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通过前两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具备光合作用原理的知识基础。
通过本册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在实验方面已经有了对照、对比、变量的概念,在“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已对实验设计有了接触,对探究的方法、步骤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已学知识分析能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能利用老师所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能设计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实验方案,理解并应用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对实验变量进行控制的方法,学会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2.过程与方法:经历据已有知识和资料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讨论过程。
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光合作用(第3课时)安徽淮南洞山中学罗慧武一、教学目标1.通过验证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说出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
2.通过验证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说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3.通过验证实验,体验探究活动的设计过程。
4.体会不同学科知识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验证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2.验证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二)教学难点理解实验装置的设计和实验原理。
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引入回顾: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条件和变量选择;在光合作用发现简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成分是由化学家确定的。
提问:我们如何通过实验来确定光合作用确实产生了氧气、吸收了二氧化碳呢?引入课题。
(板书:第1节光合作用——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回顾所学知识,体会化学在生物学中的作用。
积极思考。
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展示相关资料:氧气的性质。
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能够观察并检测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观看。
思考、讨论。
提出各种可能方案和设提示:选择什么样的实验材料比较好?如何让实验现象更明显?如何收集氧气?如何证明收集的气体是氧气?课件呈现实验演示装置、实验过程、实验结果。
提问:1.实验中为什么用金鱼藻的嫩枝?2.碳酸氢钠的作用是什么?3.外界为什么要是温暖而有阳光的环境?4.倒放的试管一开始为什么要充满水?5.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了什么?计。
在老师的引导下,确定设计方案和检测方法。
观看演示实验。
思考、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陈述: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到试管后,又重新燃烧。
这表明试管中收集了氧气,它有助燃作用,从而使木条复燃。
这一实验现象表明,绿色植物在光照下产生了氧气。
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
阅读教材,结合实验结果,明确实验结论。
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过渡:科学家们已经通过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不仅释放氧气,还需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课题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三课时)姓名班级日期学习目标: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了解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自学测评:比较: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 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于CO2和H2O中的“O”。
( )2.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是CO2和H2O,而产物主要为有机物。
( )3.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光能。
( )4. 光反应和暗反应必须都在光照条件下才能进行。
( )5. 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的基质和内膜上进行的。
( )6. 暗反应的进行需要光反应提供ATP和[H],同时还需要多种酶催化。
( )7. 光合作用最终使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生成的有机物中。
( )8. 温度影响酶的活性,适当升高温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 )9. 硝化细菌属于自养生物。
(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一、光合作用的过程:1、阅读教材P103~104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并利用箭头标出各元素的去向。
注:①能量的转移途径:光能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②碳的转移途径: CO2 C3(CH2O)2、结合光合作用的过程分析:当光照突然停止,其他条件不变时,叶绿体中ATP、[H]、C3、C5、C6H12O6的含量如何变化,当二氧化碳含量由不足突然升高时,这些物质怎样变化?例1将单细胞绿藻置于25 ℃、适宜的光照和充足的CO2条件下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后,突然停止光照。
发现绿藻体内三碳化合物的含量突然上升,这是由于 ( )①没有[H]和ATP供应,三碳化合物不能形成糖类等物质,积累了许多的三碳化合物②暗反应仍进行,CO2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继续形成三碳化合物③光反应停止,不能形成[H]和ATP'④光反应仍进行形成[H]和ATPA.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④D.②③二、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外界因素:光照强度、CO2浓度其他:温度、水分、光照时间等1、下图表示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曲线,分析曲线讨论并回答:(1)图中A、B、C点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2)尝试描述曲线的意义。
第四章第二节光合作用(第三课时)主备人:张玉梅审核人:王升友使用时间:编号:17 【学习目标】1、掌握光合作用光反应、暗反应的具体过程及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2、能够推导分析出光合作用总反应式。
3、能够说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
【学习重点】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及光反应、暗反应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习难点】条件改变对其它物质的影响变化【学习过程】回忆与思考:1、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有哪些?它们存在何处?它们有哪些作用?2、光合作用为何要在叶绿体中才能进行?没有叶绿体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吗?活动一:绘制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图,指出各部分名称并分析与光合作用发生有关的条件活动二:阅读教材P75光合作用的过程相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光合作用分为那两个阶段?它们的发生个需要什么条件?2、光反应发生的场所在哪里?为什么发生在这里?3、光反应发生的条件有哪些?4、色素吸收光能有那两方面的用途?5、光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变化怎么样?6、光反应最终产生的[H]和ATP到哪里去了?7、暗反应发生的场所在哪里?为什么发生在这里?8、暗反应发生的条件有哪些?是否一定需要光?9、CO2来源于何处?10、暗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变化怎么样?活动三:小组合作共同构建光合作用完整的图解,并通过图解完成下列问题:光反应暗反应条件场所物质变化能量变化联系①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 ;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
②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
1、ATP的转移方向如何?ADP呢?2、推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光反应是否产生水?3、有关元素的转移途径:①H2O中H和O的转化a.H的转移途径b.O的转移途径②CO2中C和O的转化a.C的转移途径b.O的转移途径4.讨论:光合作用不同条件下各物质的变化条件C3C5[H]和ATP(CH2O)的合成量CO2供应不变,突然光照CO2供应不变,停止光照CO2供应增加,光照不变停止CO2供应,光照不变1.在叶绿体中,CO2和H2O是怎么转化成糖类和氧气的呢?2.此过程中色素吸收的光能是怎么到有机物中的?3、人们一直认为,天刚亮时空气最清新,O2含量最多,所以人们(特别是老人)总喜欢在天微亮就起床出来呼吸新鲜空气。
第1节光合作用(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1)识别叶片的结构,说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2)获得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肉、叶脉及气孔等基本概念。
2.能力:尝试制作叶的徒手切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在观察活动中,学生的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和思维等方面应得到一定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参与制作徒手切片,体验实验活动过程,养成胆大心细、认真仔细的科学品质并强化安全意识(刀片很锋利);(2)进一步领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制作和观察叶徒手切片。
〖教学策略〗探究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讨论法、学生自主学习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二.教材分析“叶片与光合作用”,是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光合作用”的内容。
该节要求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叶的徒手切片,识别叶片的结构,领悟叶片的结构,领悟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本节内容涵盖了7年级上册所要求的主要内容。
包括光合作用、叶片的结构、徒手切片、临时装片的制作、显微镜的使用、绘图等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本节的教学在整册教科书中显得非常重要,本节的教学设计更具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1)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特别强调场所。
(2)是不是整个植物体都含有叶绿体?哪些器官含有叶绿体?(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植物体的哪些部分是绿色的,从而得出“叶片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的结论。
)(3)叶的结构特点有哪些适于接受阳光?哪些特点与光合作用相适应?以问题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发现。
这样做既可复习已学知识,又可引入新课,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创设实验情境,体验探究过程(1)探究切片方法,制作临时切片设问:你认为用什么样的方法能较好地观察到叶片的结构?(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设计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经片刻思考后,争先恐后发言:有的说可用显微镜;有的提出要先用刀片将叶片切薄。
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第二节光合作用第3课时光合作用的过程【学习目标】概述光合作用的过程【预习检查】1.光合作用的概念: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吸收,将和合成为并释放出,同时也将转化为储存在糖类和其他有机物中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概括地分为和两个阶段。
3.绘制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4.认真读教材,考虑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2)联系:①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和,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 和Pi;②是的基础,没有,无法进行;暗反应是光反应的继续,是物质和能量转化的完成阶段。
5.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问题探究】1.“当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被人为阻断,你认为暗反应会停止吗?反过来,当暗反应过程被人为阻断,你认为光反应会怎样变化?”提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与暗反应是相互联系的,而它们之间的联系纽带是还原力,即ATP和还原性氢。
当光反应停止时(如植物在黑暗条件下),暗反应的ATP和还原性氢的来源被阻断,暗反应会停止;而反过来,当暗反应停止时(如植物在气孔完全关闭,或无二氧化碳),光反应是不是也受到影响呢?答案是肯定的,暗反应停止,光反应也会随之停止,因为光反应产生的ATP和还原性氢没有被暗反应消耗,根据化学平衡的原理,相当于光反应的产物浓度升高,化学平衡会向反向进行,从而光反应就停止了。
2.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反应物中各个元素的去路分别是什么?在方程式中用箭头加以标注。
【思维训练】1.在正常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某种植物,当突然改变某条件后即可发现其叶肉细胞中五碳化合物含量突然上升,则改变的条件是()A.停止光照B.停止光照并升高CO2浓度C.降低CO2的浓度D.升高CO2的浓度2.如下图所示,首先将一株盆栽植物放置在暗室中,并将一片仍然生长在枝条上的叶片放置在烧瓶内。
瓶内装有适量NaOH溶液,瓶口用塞子塞紧,并用浸过NaOH溶液的棉花缠绕叶柄。
(1)24小时后,再将植物放在阳光下数小时,摘下瓶内叶片,按常规处理后,滴加碘液,看到叶片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该叶片______________产生淀粉。
2.5光合作用
第三课时
课前检查:
1、什么叫光合作用?其实质是什么?它的文字表达式怎样?
2、什么叫呼吸作用?其实质又是什么?它的文字表达式怎样?
3、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作用一样吗?
教学目标:
1、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2、了解事物本身的各方面都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知识的综合运用。
新课引入:
绿色植物既有光合作用,又有呼吸作用,那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何关系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
1、光合作用的过程可表示为:(文字表达和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物质转变:
能量的转变:
2、呼吸作用的过程可表示为:
实质:
物质转变:
能量的转变:
读图:课本P62图2—58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
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哪里?呼吸作用的场所在哪里?
2、所有生物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吗?所有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否每时每刻都在进行?
4、绿色植物在白天和晚上分别进行什么作用?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两者的区别比较如下: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区别
那么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
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又是相互依存的从两者的比较可以知道:
1、
2、
3、
联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所放出的能量是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因此,没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就没有基础。
光合作用对原料的吸收利用和对产物的输导,所需要的能量又是呼吸作用所释放出来的。
所以,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无法进行。
当堂评价:
1、把蜡烛放在装有萌发种子的瓶子里,过一段时间后会熄灭,这是因为
A、光合作用吸收了氧气
B、光合作用放出了氧气
C、光合作用放出了二氧化碳
D、呼吸作用吸收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
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所吸收利用的气体分别是 ( )
A、氧气氧气
B、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C、氧气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氧气
3、植物呼吸作用与光照的关系是 ( )
A、必须在黑暗中进行
B、必须在阳光下进行
C、有光照呼吸作用强,无光照呼吸作用弱
D、与光照无关
4、在太阳光照射下的绿色植物 ( )
A、既有能量的贮存又有能量的释放
B、直接将太阳能贮存在植物内
C、只进行光合作用贮存能量
D、温度上升得很高,从而能量贮存越多
5、储藏水果时,充加二氧化碳可以延长储藏时间,这是因为 ( )
A、二氧化碳浓度大,增大光合作用
B、二氧化碳浓度大,增大呼吸作用
C、二氧化碳浓度大,抑制光合作用
D、二氧化碳浓度大,抑制呼吸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