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 5.4 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第3课时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708.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一光与光合作用二.光合作用地原理和应用<共2课时)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了解光合作用地探究历程2.理解光合作用地过程和原理3.了解光合作用原理地应用二、预习内容1.根据课本给出资料,完成下列空白2.(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103“光合作用地过程”,并认真读“图5-15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完成下列填空.>经过科学家们地不懈努力,人们对光合作用地认识日益深入.在整个光合作用地过程中,并不是全部过程都需要光.根据反应过程是否需要,可以将光合作用分为和两个阶段.(请同学们思考:光反应地场所和外界条件?叶绿体中地色素在光反应中有何作用?>光反应<1)场所:叶绿体地上<2)时间:短促、以微秒计<3)条件:需、色素、酶、水水地光解:<4)物质变化ATP地合成:<5)能量变化:将光能转化成活跃地储存在ATP和[H]中,均用于. 请同学们思考:暗反应地场所和条件?暗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是如何变化地?>暗反应:<1)场所:叶绿体地中<2)时间:较缓慢<3)条件:不需和色素,需要和CO2(5)能量变化:ATP和[H]中地活跃化学能转化为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地化学能.3.影响光合作用地外界因素4.化能合成作用地概念: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地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地表格中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光合作用被发现地基本过程2.简述出光合作用地原料、产物、条件和反应场所3.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地环境因素.4.说出光合作用原理地应用.5.简述化能合成作用.二、学习过程(一>光合作用探究历程<完成下表)探究历程普里斯特利“绿色植物——烛——小鼠”实验恩吉尔曼“水绵——好氧性细菌”实验鲁宾和卡门同位素示踪实验发现问题植物能否更新空气绿叶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什么物质氧气来何种物质作出假设植物可更新空气绿叶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氧气是叶绿体产生地实验验证 植物更新空气地实验绿叶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地实验 光合作用释放地氧来自水地实验得出结论氧气是叶绿体产生地光合作用释放地氧来自于水(二)光合作用地过程 画出光合作用过程图解: 完成下表: 项 目 光反应 暗反应 场所 条 件需色素和光需要多种酶物质变化 2H 2O→4[H]+O 2↑CO 2地固定: C 3地还原:能量变化 光能→ATP 中活跃地化学能→实 质光能变为化学能,并放出O 2同化CO 2形成有机物(三)化能合成作用 概念: 三、反思总结暗反应四、当堂检测1、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地场所.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地叙述,正确地是 < )A. 叶绿体中地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B. H 2O 在光下分解为[H]和O 2地过程发生在基质中C. CO 2地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D. 光合作用地产物——淀粉是在基质中合成地 2、在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地叙述中,正确地是 < )A .光反应不需要酶,暗反应需要多种酶 B .光反应储存能量,暗反应释放能量C .光反应固定CO 2,暗反应还原CO 2D .光反应消耗水,暗反应消耗ATP 3、在下列关于光和作用过程地叙述中,正确地是 < )A .光反应离不开色素地作用B .暗反应必须在黑暗地条件下进行 C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 和CO 2D .暗反应地产物是氧气和有机物4、关于光合作用地叙述,下列正确地一项是 < )A .光合作用地两个阶段均有[H ]和ATP 产生 B .光合作用中产生地O 2来自于CO 2中地氧4原理地应二、化能合成C.光合作用固定CO2地是一种C5化合物D.光合作用地暗反应必须在暗处进行课后练习与提高1、下图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地 < )A.光合作用地光反应在图中A处进行,必须在有光条件下进行B.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地O2来自于H2OC.光合作用地暗反应在图中B处进行,必须在无光条件下进行D.光合作用过程中CO2被固定并还原成图中地甲物质2、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参与暗反应必需地物质是 < )A.H2O、CO2、ADP B.CO2、[H]、ATPC.H2O、CO2、ATP D.[H]、H2O、ADP3、光合作用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地是 < )A. 光反应和暗反应互为提供物质和能量B. 炎热地夏季中午,植物地“午休”现象是因为暗反应受阻,但光反应正常进行C. 在其它条件适宜情况下,光照突然停止,暗反应中C3合成速率减低D. 光反应和暗反应总是同时进行,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地整体4、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地细胞器,光能地吸收发生在叶绿体地 < )A.内膜上 B.基质中 C.片层膜上 D.各部位上5、在叶绿体中,消耗ADP和Pi与产生ADP和Pi地部位依次是 < )①内膜②基粒和基粒片层③基质④外膜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6、下图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度与环境因素之间地关系,据图分析:⑴甲图表示在光线弱地情况下,光合作用速度随__________________地增加,成正比例增加,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光合作用地速度受__________________地限制,此时主要影响光合作用过程地__________________阶段.⑵从甲图可见,光照超过某一强度时,光合作用地速度不再增加,且具有稳定发展地趋势,这种变化主要决定于_________________,此时光合作用地__________________阶段受到限制.⑶乙图中C点表示光照强度为B时,植物生长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CD段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除图示之外影响光合作用地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根据甲图,在乙图中绘制光照强度为A时,不同温度下,光合作用速度变化地曲线.答案课前预习学案1.课内探究学案(一>光合作用探究历程)探究历程普里斯特利“绿色植物——烛——小鼠”实验萨克斯“叶片半遮光——碘蒸汽”实验恩吉尔曼“水绵——好氧性细菌”实验鲁宾和卡门同位素示踪实验发现问题植物能否更新空气绿叶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什么物质氧气是哪里产生地氧气来何种物质作出假设植物可更新空气绿叶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氧气是叶绿体产生地氧气来自水实验验证植物更新空气地实验绿叶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地实验氧气是由叶绿体产生地实验光合作用释放地氧来自水地实验得出结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绿叶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氧气是叶绿体产生地光合作用释放地氧来自于水<二)光合作用地过程课后练习与提高1.C2.B3.C4.C5.C6.⑴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光反应.⑵温度地高低,暗反应.⑶最适温度,随温度升高酶活性降低,光合作用速度降低.⑷二氧化碳地浓度(5>如下图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必修1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一光合作用第3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2.能力目标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使学生认识生命科学的价值,从而乐于学习生命科学。
二、教学重点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讲述: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有外因和内因,内因由自身遗传物质决定,外因主 要为光、二氧化碳、温度、水、矿质元素等。
农业生产主要通过调控光、二氧化碳、 温度、水、矿质元素等来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从而提高产量。
1.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讲解参考案例一一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原理、 进行变量分析、理清步骤,根据结果分析得到结论。
参照案例思路,通过小组讨论, 确定实施实验方案,力求探索出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度有效和实用措施。
(1 )实验原理利用真空渗入法排除叶内细胞间隙的空气,充以水分,使叶片沉于水中。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吸收 CO 放出Q,由于Q 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而在细胞间积累,结 果使原来下沉的叶片上浮,根据上浮所需的时间长短,即能比较光合作用的强弱。
(2 )控制变量自变量的设置:强、中、弱三种光照。
因变量的检测:同一时间段内各实验装置中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 无关变量的控制:使小圆形叶片内的气体逸出;放入黑暗处待用。
(3 )实验步骤① 选取生长健全、年龄近似、厚薄均匀的成长叶片数片,用直径约 1cm 的打孔器打小圆片30片(注意避开大的叶脉)。
② 堵住注射器前端的小孔并缓慢拉动活塞,使小圆形叶片内的气体逸出。
重复几次。
③ 将内部气体逸出的叶片,放入烧杯中,放在暗处备用。
这些叶片因为细胞间隙充 满了水,所以全部沉到水底。
④ 取3只小烧杯,分别倒入 20mL 富含CO 2的清水。
⑤ 分别放入10片叶片,然后进行不同强度的光照。
观察浮起叶片的数量。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4节的内容。
在此前章节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细胞中的有机物、细胞的结构和细胞器等知识。
这为本节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为地球上多姿多彩的生命提供了氧气和养料。
因此,光合作用是细胞能量代谢中的重要学习内容,在高中生物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阐述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不断提升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分析、推理、评价及实验探究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分析,形成把理论付诸实践,用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三、重难点1、重点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2、难点对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分析四、教法学法教师提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后,小组成员讨论完善。
小组代表展学,其他成员补充完善。
注意利用典型例题即时强化巩固。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据估计,地球上的自养植物一年中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约4--5千亿吨有机物。
2、这些有机物中所含能量相当于10,000,000亿千瓦时的电能。
3、三峡电站2012年的发电量为1000亿千瓦时。
(通过数据,吸引学生兴趣,突出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本节知识的重视)(二)光合作用的定义绿色植物通过_____,利用_____,把_________________转化成储存能量的_______,并释放出_______的过程。
播放flash动画,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学生通过动画在头脑中形成整体印象,为分析过程打下基础)(三)光合作用的过程学生完成导学案“探究一光合作用的过程”相应内容1.完善光合作用的图解2.辨析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光反应暗反应图解条件场所物质转化能量转化联系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其他成员进行补充、完善课后作业:结合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分析C3、C5、ATP、[H]在不同条件下的含量变化。
高中生物 5.4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3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5.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6.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教学重点(1)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4)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教学难点(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2)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教案目标知识方面: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出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5、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能力方面: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研究科学家对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究过程,认同科学是在不断地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二、教案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案重点:⑴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⑵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⑶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⑷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解决方法:⑴通过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分离出的不同色带,色带的颜色、分布顺序和宽窄,思考其原因及作用。
⑵让学生从化学反应的角度看光合作用的过程,明确每一个物质变化的来龙去脉和相应的能量转化的过程。
⑶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2、教案难点:⑴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⑵探究影响光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解决方法:⑴通过由浅入深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区别和联系。
⑵通过探究活动——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案方法:讲解、实验法。
五、教具准备:课件六、学生活动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需了解的知识点。
2、让学生讨论认识叶绿体的结构,这种结构有哪些适于进行光合作用的特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影响因素等。
七、教案程序第1课时[问题探讨]结合教材P97图讨论:1、用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不用颜色的光照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有影响吗?2、为什么不使用发绿色光的灯管作补充光源?导言:追根溯源,对绝大多数生物来说,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
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要靠光合作用,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首先要能够捕获光能,那么捕获光能的色素有哪些呢?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四节能量之——光与光合作用(3课时)教目标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5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6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教重点(1)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4)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教难点(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2)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第3课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其应用教师指导生完成P104——105的实验。
用减慢,光照逐步增强时光合作用随之加快,但是光照增强到一定程度,光合作用速度不再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增加光照强度可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合作用实际量不断增大,A点为光合作用面积的饱和点。
随叶面积的增大,光合作用不再增加,原因是有很多叶被遮挡,光照强度OB段表明干物质量随光而由于A点以后光合作℃)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加强,℃左右光合作用完全停止。
浓度增加而增围内,植物的光合速率是随O2加,但到达一定程度时再增加O浓度,光合2(5)叶龄(如图所示)曲线分析:OA段为幼叶,随幼叶的不断生长,叶面积不断增大,叶内叶绿体不断增多,叶绿素含量不断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不断增加。
AB段为壮叶,叶片的面积、叶绿体和叶绿素都处于稳定状态,光合速率也基本稳定。
B段为老叶,随着叶龄的增加,叶片内叶绿素被破坏,光合速率也随之下降。
应用:农作物、果树管理后期适当摘除老叶、残叶及茎叶蔬菜及时换新叶,都是根据其原理,可减少其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
3.多因子对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分析(如图所示)曲线分析:P点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应为横坐标所表示的因子,随其因子的不断加强,光合速率不断提高。
当到Q点时,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不再影响光合速率,要想提高光合速率,可采取适当提高图示中的其他因素的方法。
应用:温室栽培时,在一定光照强度下,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增加光合,进一步提高光合速率。
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光合作用过程一、教材分析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一课,主要介绍了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应用等知识。
教材介绍的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几个经典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
光合作用的过程介绍了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通过学习光合作用强度,引导学生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使知识得到迁移和应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2..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3..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2.能力目标:1.过多媒体投影,对光合作用过程图解的分步展示,运用化学知识理解物质和能量变化,理顺所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启迪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观察联想、归纳综合、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2.过读书和师生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过生物结构和生理功能相统一,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相联系等生物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过科学家研究光合作用暗反应的科研成果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思想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生理过程难点:(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与条件、物质与能量转换的关系。
(2)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四、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初中接触过生物学,但对本节知识的支撑较弱,加上学生有城市的也有农村的,生物的知识层次有差别,在教学中通过一些学生很熟悉的贴近生活的知识、图片、动画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讨论和探究。
五、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结合问题、讨论、比较、归纳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再现科学发现过程,并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查阅有关资料。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3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出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5)、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6)、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2.过程与方法(1)利用各种媒体调查和收集资料,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2)通过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2)通过了解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使学生认识生命科学的价值,从而乐于学习生命科学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⑴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⑵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⑶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⑷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解决方法]⑴通过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分离出的不同色带,色带的颜色、分布顺序和宽窄,思考其原因及作用。
⑵让学生从化学反应的角度看光合作用的过程,明确每一个物质变化的来龙去脉和相应的能量转化的过程。
⑶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⑴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⑵探究影响光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解决方法]⑴通过由浅入深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区别和联系。
⑵通过探究生产中的应用。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教学方法讲解、实验法。
五、教具准备课件、实验仪器、试剂、材料等。
六、学生活动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需了解的知识点。
2、让学生讨论认识叶绿体的结构,这种结构有哪些适于进行光合作用的特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影响因素等。
七、教学程序第1课时[问题探讨]结合教材P97图讨论:1、用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不用颜色的光照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有影响吗?2、为什么不使用发绿色光的灯管作补充光源?导言:追根溯源,对绝大多数生物来说,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3课时)教学目标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
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
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5.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6.简述化能合成作用.教学重点(1)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2)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4)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教学难点(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2)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教学过程色素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不用颜色的光照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有影响吗?2、为什么不使用发绿色光的灯管作补充光源?导言:追根溯源,对绝大多数生物来说,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
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要靠光合作用,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首先要能够捕获光能,那么捕获光能的色素有哪些呢?实验:探究光合色素的的种类讲述光合色素的种类、吸收光谱光合作用色素A。
色素分布:色素分布在内囊体的薄膜上,色素可以吸收、传递、转化光能B。
色素种类:叶绿素a(3/4)(蓝绿色)叶绿素(3/4)类囊体薄膜叶绿素b(1/4)(黄绿色)上的色素红光、篮紫光学生通过实验总结叶黄素(2/3)(黄色)类胡萝卜素(1/4)胡萝卜素(1/3)(橙黄色)蓝紫光问题探讨1.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因为叶绿素吸收最多的是光谱中的蓝紫光和红光。
不同颜色的光照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有影响。
2。
因为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所以不使用绿色的塑料薄膜或补充绿色光源.叶绿体的结构通过图片和问题的引导,讲述叶绿体的结构及其适应光合作用的特点。
1817年,两位法国科学家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出叶绿素,但当时并不清楚叶绿素分布于何处?1865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研究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功能时,发现叶绿素并非普遍分布在植物的整个细胞中,而是集中在一个个更小的结构里,后来人们称之为叶绿体.。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3课时)教案目标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5.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6.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教案重点<1)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4)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教案难点<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2)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第3课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其应用教师指导学生完成P104——105的实验。
作用随之加快,但是光照增强到一定程度,光合作用速度不再增加。
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增加光照强度可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只进行细胞呼吸,释放C02量表明此时段表明光照强度加强,光合作的释放量逐渐减少,作套种时作用面积的饱和点。
随叶面积的增大,光合作用不再增加,原因是有很多叶被遮挡,光照强度在光补偿点以下。
OB段表明干物质量随光合作用增加而增加,点以后光合作用不再增加,但叶片随叶面积的不断增加,呼吸量<OC 段)不断增加,所以干物质积累不断降35℃)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加强,B点<350℃)以上光合酶活性下降,光合作用开始下降,50℃左右光合作用完全停CO2浓度增加而增加,但到达一定程度时再增加CO2浓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
曲线分析:OA段为幼叶,随幼叶的不断生长,叶面积不断增大,叶内叶绿体不断增多,叶绿素含量不断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不断增加。
b5E2RGbCAPAB段为壮叶,叶片的面积、叶绿体和叶绿素都处于稳定状态,光合速率也基本稳定。
BC段为老叶,随着叶龄的增加,叶片内叶绿素被破坏,光合速率也随之下降。
应用:农作物、果树管理后期适当摘除老叶、残叶及茎叶蔬菜及时换新叶,都是根据其原理,可减少其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