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5章 第4节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和化能合成
- 格式:ppt
- 大小:1.72 MB
- 文档页数:56
第3课时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学习目标] 1.设计并实施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2.关注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1.光合作用的强度(1)概念:简单地说,就是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类的数量。
(2)意义:直接关系农作物的产量,研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很有现实意义。
2.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实验3.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1)确定依据: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可以知道,光合作用的原料——水、CO2,动力——光能,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因此,只要影响到原料、能量的供应,都可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2)举例分析:环境中CO2浓度,叶片气孔开闭情况,都会因影响CO2的供应量而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影响叶绿体的形成和结构的因素,如无机营养、病虫害,也会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此外,光合作用需要众多的酶参与,因此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如温度),也是影响因子。
4.化能合成作用(1)概念: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的合成作用。
(2)实例 硝化细菌⎩⎪⎨⎪⎧ 能量来源:将氨氧化成硝酸释放的能量反应物:水和二氧化碳产物:糖类判断正误(1)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总是同时进行( )(2)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是自养生物( )(3)自养生物都是利用光能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答案 (1)× (2)√ (3)×解析 (1)植物细胞在黑暗条件下只能进行细胞呼吸,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3)自养生物可以是光能自养,也可能是化能自养,都能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任务: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如何控制?提示 自变量是光照强弱。
通过调节光源与实验装置的距离来控制。
2.本实验的因变量是什么?检测指标是什么?提示 因变量是光合作用强度。
检测指标是相同时间内圆形小叶片浮起的数量。
3.水中圆形小叶片在强、中、弱不同光照条件下,分别呈现上浮、沉到水底的状况,原因及叶肉细胞的气体交换图分析如下:(1)在黑暗情况下,植物叶片只进行细胞呼吸,吸收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较易溶于水,所以叶片沉到水底。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农业–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农业生产中光合作用的应用十分重要。
–光合作用通过植物的叶绿素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使植物能够进行养分的合成和生长发育。
–光合作用为农作物提供了养分和能量,使其能够正常生长并产生丰收。
•能源–光合作用是太阳能被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能源来源。
–光合作用通过植物的叶绿素吸收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葡萄糖等有机物质。
–这些有机物质可以被其他生物利用,并通过新陈代谢过程释放出能量。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能源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环境保护–光合作用通过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是减缓全球变暖的重要途径。
–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能够维持地球上大气中氧气的含量,维持生态平衡。
–通过增加植被覆盖,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减少气候变化的影响。
化能合成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是光合作用的关键步骤之一,即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化能合成作用发生在光合作用的第二阶段,即光合作用的黑暗反应过程。
•在化能合成作用中,光合作用的产物ATP和NADPH为化学能的提供者。
•化能合成作用通过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等有机物质。
•化能合成作用发生在植物的叶绿体中,需要供应足够的光能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
•化能合成作用的产物葡萄糖是植物能量的主要形式,也是其他生物的能量来源。
•化能合成作用对维持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总结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和化能合成作用是生物学和生态学的重要内容。
光合作用不仅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基础,也是地球上能量循环和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合作用的应用广泛存在于农业生产中,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能量和养分。
光合作用还是能源转化的关键过程,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人类社会提供了能源。
另外,光合作用还能通过吸收和释放气体形成环保作用,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教案: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和化能合成作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原理及其意义。
2. 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应用,如提高作物产量、改善生态环境等。
3. 让学生了解化能合成作用的概念及其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4.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会运用光合作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2. 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NADPH,暗反应将CO2还原成有机物。
3. 光合作用的意义: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物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础,对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4. 光合作用的应用:提高作物产量、改善生态环境、开发新能源等。
5. 化能合成作用的概念:某些微生物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无机物氧化释放的能量来合成有机物。
6. 化能合成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化能合成作用是光合作用的补充,两者都是生物获取能量的重要途径。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应用实例。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光合作用应用的理解和看法。
4. 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光合作用的原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绿色植物叶片,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概念。
2. 讲解光合作用的原理:阐述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机理。
3. 分析光合作用的意义:讨论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
4. 介绍光合作用的应用: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环保和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5. 引入化能合成作用:讲解化能合成作用的概念及其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1. 复习光合作用的概念、原理和意义。
2. 思考光合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结合实例进行阐述。
3. 对比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分析两者的异同。
第五章第4节第3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二)1.光合作用强度可以用多种指标表示,以下不适合的是( )A.植物体鲜重增加量B.植物体干重增加量C.O2释放量 D.CO2吸收量解析:选A 植物光合作用消耗CO2,产生有机物和O2,因此,光合作用强度的指标可以是B、C、D选项中的指标。
植物体鲜重增加量主要是水分的增加,不能作为光合作用强度的指标。
2.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在供试植物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突然停止光照,并在黑暗中立即开始连续取样分析,在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和C5含量的变化是( ) A.C3和C5都迅速减少B.C3和C5都迅速增加C.C3迅速增加,C5迅速减少D.C3迅速减少,C5迅速增加解析:选C 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停止,[H]和ATP产生停止,由于暗反应中C3还原继续进行,消耗[H]和ATP,随着[H]和ATP的减少,C3还原减慢甚至停止,但CO2的固定依然进行,因此在短时间内C3积累,C5减少。
3.如图表示某种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
P点的生物学含义是( )A.无光合作用,有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达到动态平衡C.无呼吸作用,有光合作用D.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不进行解析:选B 由曲线可看出,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光照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
图中光照强度达到P 点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
4.有关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利用光能②将水和二氧化碳合成为葡萄糖等有机物③利用环境中物质的氧化分解所产生的化学能④在叶绿素的作用下进行⑤自养生物⑥异养生物A.①②④B.①③⑤ C.②③⑤D.③⑤⑥解析:选C 硝化细菌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利用环境中物质氧化分解所产生的能量,将水和二氧化碳合成为葡萄糖等有机物,因此硝化细菌是一种自养生物。
5.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总是同时进行的B.光合作用产生的ATP主要用于呼吸作用C.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在细胞呼吸中被利用D.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分别在植物的叶肉细胞和根细胞中进行解析:选C 光合作用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所以在有光的条件下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黑暗中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只用于暗反应的C3还原,不能用于其他的生命活动;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类可用于呼吸作用被分解;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只能在绿色植物的绿色组织细胞中进行。
教案: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和化能合成作用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应用,如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改善环境。
3. 了解化能合成作用及其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4. 能够运用光合作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原理:介绍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产物。
2. 光合作用的应用:讨论光合作用在农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 化能合成作用:解释化能合成作用的概念,并与光合作用进行比较。
4. 光合作用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分析光合作用在解决能源、粮食安全等问题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光合作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4. 实践活动法:设计相关实验或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包含光合作用概念、原理、应用等内容的教学PPT。
2. 案例材料:收集相关案例,用于讲解光合作用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实验材料:准备相关实验材料,用于实践活动。
4. 参考书籍和论文: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和论文,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对结果的分析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原理,讲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产物。
2. 第3-4课时:探讨光合作用在农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分析其重要性。
3. 第5-6课时:解释化能合成作用的概念,并与光合作用进行比较,让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