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光合作用(第三课时1)
- 格式:ppt
- 大小:983.00 KB
- 文档页数:22
高一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及其过程1.概念及其反应式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总反应式:CO2+H2O───(CH2O)+O2反应式的书写应注意以下几点:(1)光合作用有水分解,尽管反应式中生成物一方没有写出水,但实际有水生成;(2)─不能写成=。
对光合作用的概念与反应式应该从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条件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氧气来掌握。
2.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2H2O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②暗反应阶段:a、CO2的固定:CO2+C52C3;;b、C3化合物的还原:2C3+[H]+ATP(CH2O)+ C5复习光合作用过程,应注意:一是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划分依据是否需要光能;二是应理清两个反应阶段在场所、条件、原料、结果、本质上的区别与联系(下表)。
项目光反应暗反应区别条件需要叶绿素、光、酶和水需要酶、ATP、[H](NADPH)、CO2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在叶绿体基质中物质转化 1.水的光解:2H2O4[H]+O2 2.ATP形成:ADP+Pi+能量ATP 1.CO2的固定:CO2+C52 C3 2.C3的还原:C3C5+(CH2O)+ H2O能量转化光能电能储存于ATP中的活跃的化学能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实质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并生成O2 同化CO2形成(CH2O)、储存能量联系⑴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NADP+; ⑵光反应为暗反应准备了物质和能量,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暗反应是光反应的继续,是形成有机物,并最终储存能量的过程,没有暗反应,有机物不能合成;因此,二者是一个整体,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高一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归纳光合作用这个知识点是我们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呢么你还记得光合作用的内容是在哪里学习的吗?这个知识点你掌握得足够深了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生物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一生物光合作用知识光和光合作用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叶绿体中的色素有4种,他们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叶绿素(约占3/4):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b(黄绿色)类胡萝卜素(约占1/4):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素(黄色)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白光下光合作用最强,其次是红光和蓝紫光,绿光下最弱。
因为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绿光被反射出来,所以叶片呈绿色。
二、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 实验原理:绿叶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和丙酮)中,且他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绿叶中的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2 方法步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步骤要记准确)(1)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作用是什么?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的色素被破坏。
(3)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防止细线中的色素被层析液溶解。
(4)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有四条色带,自上而下依次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
最宽的是叶绿素a,最窄的是胡萝卜素。
三、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结构:外膜,内膜,基质,基粒(由类囊体构成)。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基粒的类囊体及基质中。
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
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和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类囊体在基粒上。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须的酶。
四、光合作用的原理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第3课时环境因素影响光合速率知识点一光合速率1.光合速率也称__光合强度__,是指一定量的植物(如一定的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进行的__光合作用__(如释放多少氧气、消耗多少二氧化碳)。
2.光合速率的表示方法:植物叶片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释放__氧气__或消耗__二氧化碳__的量。
知识点二环境因素影响光合作用1.光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强度的增加而__增加__,当光强度达到一定值时,光强度再增加,光合速率也不会增加,此时的光强度称为__光饱和点__。
但在光强度达到全日照之__前__,光合作用已达到光饱和点时的速率。
2.温度:低于最适温度,随着温度升高,光合速率加快;超过最适温度,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__降低__,光合速率__减慢__。
不同种类的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__不同__,一般温带植物的最适温度为25 ℃左右,在0 ℃条件下光合作用可能__完全停止__或__十分微弱__。
3.CO2浓度大气中CO2浓度约为0.035%,当这一浓度增加至__1%__以内时,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增加而__增加__,在CO2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
活动:探究光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1.实验假设: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强度的增加而__增加__。
2.实验过程(1)组装下图装置三套,分别编号为甲、乙、丙;(2)分别向三支试管内加入__等量__的小球藻和5%的NaHCO3溶液;(3)记录有色液滴的起始位置;(4)取三只100 W灯泡,分别置于距甲、乙、丙10 cm、20 cm、50 cm处,一段时间后,记录液滴位置。
3.变量分析(1)自变量:光强度,通过100 W灯泡距实验装置的距离远近控制。
(2)因变量:光合速率,通过单位时间内O2的释放量测定,以单位时间内有色液滴的移动距离作为检测指标。
(3)无关变量:各组实验植物(如金鱼藻、小球藻)的数量相同,温度、CO2浓度相同。
4.实验拓展(1)设置温度作为自变量用上述装置探究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可通过将试管分别置于装有不同温度水的烧杯中来控制温度。
高一生物光合作用辅导讲义授课主题光合作用教学目的1.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2.驾驭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3.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应用教学重难点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教学内容学问点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学问点讲解: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年头科学家结论1648 海尔蒙特建立植物体的原料是水分1771 普利斯特利植物可以更新空气1779 英格豪斯只有在光照下植物可以更新空气1845 R.梅耶植物在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变成了化学能储存起来1864 萨克斯绿色叶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1880 恩格尔曼氧由叶绿体释放出来。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1939 鲁宾、卡门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水。
20世纪40代卡尔文光合产物中有机物的碳来自CO21.1771年普利斯特莱试验本试验的缺点:缺乏空白比照,试验结果的劝服力不强。
2.1864年萨克斯试验(1)本试验中黑暗处理的目的: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避开干扰。
(2)本试验为自身比照,自变量为是否照光(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因变量为叶片是否制造出淀粉,表观因变量为是否出现颜色变更(出现深蓝色)。
3.1880年恩格尔曼试验(1)本试验的试验组为极细光束照射处的叶绿体,比照组为黑暗处的叶绿体和完全曝光的叶绿体。
(2)本试验为自身比照,自变量为光照(照光处与不照光处;局部光照与完全曝光),因变量为好氧细菌分布。
4.1940年鲁宾、卡门试验(1)本试验方法为同位素标记法。
(2)本试验为相互比照,自变量为标记物质(H218O与C18O2),因变量为O2的放射性。
方法技巧恩吉尔曼试验方法的奇妙之处(1)试验材料选得妙:用水绵作为试验材料。
水绵不仅具有细而长的带状叶绿体,而且叶绿体螺旋状地分布在细胞中,便于视察和分析探讨。
(2)解除干扰的方法妙:试验胜利的关键之一在于限制无关变量和削减额外变量,恩吉尔曼将临时装片放在黑暗并且没有空气的环境中,解除了环境中光线和氧的影响,从而确保试验能够正常进行。
高一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知识点光合作用就是光能合成作用,是指含有叶绿体绿色植物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碳反应(旧称暗反应)。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光合作用知识点1、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2H2O→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②暗反应阶段:a、CO2的固定:CO2+C5→2C3b、C3化合物的还原:2C3+[H]+ATP→(CH2O)+C52、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①场所:光反应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②条件:光反应需要光、叶绿素等色素、酶,暗反应需要许多有关的酶。
③物质变化: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暗反应发生CO2的固定和C3化合物的还原。
④能量变化:光反应中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
⑤联系:光反应产物[H]是暗反应中CO2的还原剂,ATP为暗反应的进行提供了能量,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为光反应形成ATP提供了原料。
3、叶绿体的色素①分布: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
②色素的种类:高等植物叶绿体含有以下四种色素。
A、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B、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包括胡萝卜素和叶素。
4、叶绿体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光反应阶段的酶)和叶绿体的基质中(暗反应阶段的酶)。
5、光合作用的意义①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
②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③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6、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包括光照的强度、光照的时间长短)、二氧化碳浓度、温度(主要影响酶的作用)和水等。
这些因素中任何一种的改变都将影响光合作用过程。
7、光合作用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光反应和暗反应前者的进行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
第3课时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课标要求核心素养1.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2.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1.科学探究——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会分析相关的实验装置。
2.社会责任——能够根据光合作用原理指导生产实践。
知识导图新知预习·双基夯实一、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1.光合作用强度的概念: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__糖类的数量__。
2.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因素和衡量指标: (1)影响因素:(2)衡量指标:①__原料__消耗的数量。
②__产物__生成的数量。
3.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取材⎩⎪⎨⎪⎧器材:__打孔器__目的:制备小圆形叶片30片↓排气⎩⎪⎨⎪⎧器材:__注射器__目的:使__小圆形叶片内的气体__逸出↓沉水⎩⎪⎨⎪⎧条件:放在__黑暗__处原因:细胞间隙充满了__水__↓分组:取3只小烧杯,分别倒入20 mL 富含__二氧化碳__的清水、放入10片小圆形叶片 ↓光照:分别对这3个实验装置进行__强、中、弱__三种光照 ↓观察并记录:同一时间段内各实验装置中__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__ 二、化能合成作用1.概念: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__无机物__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__有机物__的合成作用。
2.实例:硝化细菌⎩⎪⎨⎪⎧能量来源:将__氨氧化成硝酸时__释放的能量反应物:__水和二氧化碳__产物:__糖类__3.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活学巧练__■1.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中,可以通过调节台灯与实验装置的距离来调节光照强度。
(√)2.探究实验中,小圆形叶片浮起的原因是叶片进行细胞呼吸产生了CO2。
(×)3.绿色植物和硝化细菌都为自养生物,都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4.化能合成作用与光合作用所利用的无机物原料都是CO2和H2O。
(√)5.原核生物都是异养生物。
(×)6.自养生物合成有机物时只能利用光能。
生物的光合作用知识点高一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中一种重要的能量转化过程,通过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和有机物质,维持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
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下面将对高一生物的光合作用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基本过程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素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如葡萄糖)的过程。
该过程主要分为光化学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1. 光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胞外基质(叶绿体基质),需要光能的参与。
该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叶绿素分子上,通过光能的捕获和转化,将水分解为氧气、氢离子和电子。
同时,电子被传递到不同的叶绿素分子中,形成光化学激发态。
2. 暗反应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或细胞质中,不需要光能的直接参与。
该反应主要通过卡尔文循环(也称为光独立反应),将光能转化的电子和氢离子与二氧化碳反应,将二氧化碳固定成有机物。
暗反应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序列,通过多个酶的催化作用进行。
二、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光合作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高一生物学习者来说,需要了解以下几个主要因素:1. 光照强度光合作用是依赖光能的转化过程,光照强度的增减会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
一定范围内的光照强度越高,光合作用的速率越快。
2. 温度光合作用是一个化学反应过程,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也会增加。
但是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光合作用产生不利影响。
3. 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初级物质,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会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
因此,合适的二氧化碳浓度对保障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
三、光合作用与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对光合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温度升高,虽然温度对光合作用有一定影响,但是过高的温度会引起植物的光合作用逆反应,导致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全球气候变化还会引发降水模式的改变,造成水资源不足或过剩,影响到植物的水分供应。
水的供应不足会导致植物减少光合作用,从而影响其生长和生理功能。
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
下面是为您推荐高一生物教案:《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教材分析光合作用是植物体最基本的新陈代谢之一,是生物界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来源。
同时,光合作用对必修1前面学过的细胞、ATP、酶等知识,对后面必修3中的稳态、生态系统等知识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让学生牢固掌握光合作用这一部分知识非常重要。
而且光合作用的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本节教学设计意图沿着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对光反应和暗反应这两个阶段从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的高度作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引导学生从物质和能量转变的角度去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掌握本节重点。
同时希望通过对教材中科学家关于光合作用探究过程的经典实验的学习和分析,使学生体会经典实验蕴含着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初步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2.1.1阐述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2.1.2辨析光合作用相关的场所、反应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等知识;2.1.3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2.2 过程与方法2.2.1通过重现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几个经典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初步的实验探究能力。
2.2.2通过对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的学习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条件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2.3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2.3.1通过对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探究学习,感悟科学家专注的探索精神,激发学习兴趣,关注身边事物,善于从观察中发现问题。
利用光能是清洁无污染的能源,倡导“绿色环保出行““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2.3.2通过对光合作用结构基础的分析,增强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观念的体会。
2.3.3通过对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暗反应联系的分析、讨论,让学生形成“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学情分析3.1学生已经在小学的《科学》和初中的《生物》中学习了关于光合作用的部分基础知识,特别是初中新课程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和概念等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也做过“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个实验,因此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和实验设计有一定的认识,为这节课打下了知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