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
- 格式:ppt
- 大小:857.50 KB
- 文档页数:18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疗指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简称NEC)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肠道疾病,严重时可以危及婴儿的生命。
其主要特征是小肠和结肠发生坏死性炎症,导致肠道穿孔和腹腔感染。
诊断:NEC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人工喂养和感染都是NEC的危险因素。
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腹胀、腹泻、腹部压痛、烦躁、呕吐、纳差等。
而影像学检查通常通过腹部X线,可以观察到肠道积气、液气平面、肠道壁增厚、肠道扩张等特征。
治疗:NEC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应根据病情和患儿的情况来决定。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NEC患儿和早期病变的患儿,可以尝试保守治疗。
该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暂停饲料:停止给予患儿进食,可以通过静脉给予液体营养支持。
2.胃肠减压:通过鼻胃管或直肠管放置,减少肠道内积气。
3.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常用的药物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类药物。
4.补液和电解质平衡:根据患儿的情况进行补液和纠正电解质失衡。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导致肠道坏死和穿孔的患儿,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清除坏死组织、修复穿孔、排除腹腔感染。
手术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切除坏死肠段、结肠造瘘、肠道吻合术等。
手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肠道功能恢复情况,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预防:避免NEC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医护人员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护理。
同时,母乳喂养被认为是预防NEC 的重要方式,母乳中的免疫物质可以帮助婴儿的肠道发育和抵抗感染。
总结:NEC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肠道疾病,可以通过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来进行诊断。
治疗方面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取决于病情和患儿的情况。
预防NEC的关键是注意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尽量推行母乳喂养。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常规【概述】1.疾病介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时期的严重胃肠道急症,临床上以腹胀、呕吐、腹泻、便血、严重者发生休克及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腹部X 线检查以肠壁囊样积气为特征。
目前,国内本病的病死率为10%-50%。
2.临床表现NEC的临床表现既可表现为全身非特异性败血症症状,也可以表现为典型的胃肠道症状如腹胀、呕吐、腹泻或便血三联症。
腹胀一般最早出现,腹泻或便血出现较晚,其他可有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嗜睡、休克等感染中毒症状。
3.治疗原则1)内科治疗:1期NEC患儿需绝对禁食72小时,给予胃肠减压,针对菌群选择敏感抗生素静脉治疗。
2期NEC患儿若生命体征平稳,胃肠道症状迅速改善,同1期相同的治疗可持续7~10天,若生命体征不稳定,有酸中毒或腹膜炎体征至少需要治疗14天。
3期NEC除以上治疗外应持续进行腹部X线检查,观察有无气腹征以及时发现肠穿孔,并连续监测血气、凝血功能、电解质等。
2)对症治疗:需监测心、肺、血流功能,对症治疗,避免重要脏器供血不足。
心血管功能状态不稳定及出现呼吸暂停、高碳酸血症或低氧血症的患儿都需要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
3)外科治疗【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呕吐物及排泄物的次数、性状、颜色及量,注意腹胀的变化,严格记录出入量。
2.胃肠减压NEC患儿一旦疑诊,应先禁食,进行胃肠减压。
3.喂养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禁食及喂养,允许进食时,应严格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喂养。
4.胃肠外营养胃肠道禁食或者不能完全满足营养需求是,需进行静脉营养治疗。
5.基础护理做好口腔护理、臀部护理、脐部护理及皮肤护理。
6.加强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手卫生,预防交叉感染。
7.做好围手术期护理。
【健康宣教】1.向家属介绍本病的基本知识,及时告知家属病情变化。
2.指导正确的喂养方式,以及如何观察患儿的喂养情况3.门诊随访。
【典型病例】新⽣⼉坏死性⼩肠结肠炎(NEC)1病例来源:海棠园黄骅开发区博爱医院李清杰病史:早产⼉2病例来源:兰园姜国良⽼师提供病史:早产⼉3病例来源:⽩⽟兰园湘西州⼈民医院叶思⾬⽼师提供病史:早产⼉新⽣⼉坏死性⼩肠结肠炎(NEC)1.概述新⽣⼉坏死性⼩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种获得性的新⽣⼉肠功能紊乱,是由于发育不全的肠壁黏膜、⾎管受到缺⾎、感染、代谢等因素联合作⽤的刺激,导致严重肠损伤,是新⽣⼉期最常见的胃肠道急症,是⼉童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NEC可累及全组⼩肠和结肠,最常发⽣在回肠末端和升结肠近端,近端⼩肠较少受累。
多见于⽣后2-3周的新⽣⼉,早产⼉、低体重⼉、⼈⼯喂养患⼉多见,病因不明,起病急死亡率⾼。
2.病理与影像早期病理表现为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充⾎、⽔肿、出⾎和坏死,影像表现为肠道⽣理性积⽓减少、肠⽓分布不均,病变肠管形态僵直、位置固定,肠间隔增宽。
晩期肠坏死累及肌层和浆膜层,致肠蠕动功能障碍,腹腔渗液增多,影像表现为肠淤张加重或肠⽓少,可见分散浅⼩的⽓液平⾯。
肠壁黏膜坏死破裂可致肠腔内⽓体可进⼊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下层,影像表现为肠壁积⽓,是该病重要的X线征象,严重者肠壁可穿孔引起⽓腹。
肠壁静脉破裂,肠壁积⽓可进⼊⾎管内并随⾎流进⼊门静脉系统即门静脉积⽓,影像表现⾃肝门向肝内发散的枯树枝样或线条样透亮影。
3.影像学表现X线:腹部X线平⽚是评估和监测NEC的⾸选检查⽅式,由于病情进展快,及时复査、动态观察对评估病情⾮常重要,有学者建议对可疑NEC的患⼉,每隔6~8h拍摄⼀次腹部X线⽚以明确诊断。
由于本病有肠坏死,容易并发穿孔,上消化道造影、钡剂灌肠造影应禁忌。
①肠管充⽓,肠管充⽓减少或充⽓不均,病变肠管形态僵直,位置较固定②肠间隙,增宽⼤于3mm③动⼒性肠梗阻,肠淤张肠管内可有分散的中⼩⽓液平⾯;④肠壁积⽓,特征性影像表现,发⽣率为75%~85%。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知多少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最严重的消化道急症。
90%~95% 发生于早产儿,也有部分足月儿发病,这些足月儿常有既存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低血糖、脓毒血症、呼吸窘迫等。
其病死率高达 20%~30%,是早产儿后期(第 2~4 周)主要死亡原因。
近年因早产儿存活的增多,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NEC 可累及整个小肠和结肠,但好发部位多在回肠远端和升结肠近端,轻症者坏死肠段只有数厘米,重症者可延伸至空肠和结肠部位,但一般不影响十二指肠。
早期病变主要为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充血、水肿、出血、坏死。
进展期病变范围扩大,累及肌层,严重者肠壁全层坏死,可并发肠穿孔和腹膜炎。
典型的临床特征是腹胀、便血(大便隐血或肉眼血便)和腹部X 线平片发现肠壁囊样积气。
但早期往往是非特异性的喂养不耐受、胃潴留、反应差、精神萎靡、呼吸暂停等表现,而腹胀、呕吐、血便不明显。
一旦腹胀比较明显,病情已非常严重,很快发生肠穿孔、甚至死亡。
所以预防发生和早期发现最最重要。
为此有必要认识以下几点。
危险因素NEC 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并不十分明确,但和以下10 条明确相关。
1. 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是 NEC 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2. 不适当的肠内喂养会增加 NEC 的发生率,近 90% 的 NEC 发生在开始肠内喂养后的新生儿。
母乳喂养可使该病发生风险降低 79%。
3. 益生菌制剂对预防 NEC 的发生和降低死亡率没有益处,所以不推荐在早产儿中常规使用益生菌疗法来预防 NEC。
4. 研究表明口服或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制剂可能会增加 NEC 的发生风险,甚至大剂量使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是 NEC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5. H2 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西咪替丁、法莫替丁等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 值,不利于病原微生物灭活和抗原结构水解,增加早产儿对 NEC 的易感性。
要避免使用。
6. 研究显示,输血后48 小时内是NEC 的危险因素,输血相关NEC 病死率更高。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查房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病,主要发生在早产儿中。
它的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也相对较高。
因此,在护理查房中,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新生儿的病情及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问题。
1.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包括体温、呼吸、循环、皮肤颜色等。
NEC患儿常出现全身症状,如烦躁、拒奶、呕吐、腹胀、高纬度发热等,护士应及时记录并报告给医生。
2.观察腹部症状:NEC患儿常出现腹部高张疼痛、腹胀或弥散性腹膜刺激症,护士需要观察患儿的表现,如腹部压痛、反跳痛等,并密切监测腹部的饥饿和胀气声。
3.观察肠道功能:NEC患儿常伴有肠坏死、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大便情况,包括颜色、质地、次数等。
如出现大便次数增多、血便等不正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4.观察呕吐情况:NEC患儿常伴有呕吐,因胃肠道功能异常,导致胃液、奶和黏液堆积,护士需要观察患儿的呕吐情况,包括呕吐次数、呕吐物的性状等。
如出现频繁呕吐、喷射性呕吐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
5.观察输液情况:NEC患儿常需要接受输液治疗,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儿的输液速度、输液量和输液方式等,及时调整和记录相关信息。
同时,还需要观察患儿的静脉通畅情况,避免发生静脉栓塞。
6.观察营养情况:NEC患儿常出现消化道功能不良,吸收能力降低,护士需要关注患儿的喂养情况,并密切监测体重的变化。
如出现体重下降、吸收不良等情况,应及时调整喂养方案,并与营养师共同制定适合儿童的营养计划。
7.观察并发症和问题:NEC患儿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如腹腔积液、肠系膜血管栓塞、败血症等,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此外,在护理查房中,护士还应加强家属教育和心理支持,向家属详细解释儿童的疾病、治疗过程及预后,并及时回答家属的疑问和提供情绪上的支持。
总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一种严重疾病,护士在查房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确保患儿能够恢复健康。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常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简称NEC)是新生儿最常见的肠道疾病之一,通常发生在出生后的第1至4周内。
NEC是一种进展迅速的严重疾病,其治疗和护理非常复杂。
本文将介绍NEC的护理常规,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照顾患者。
1.早期预防和筛查:NEC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早期喂养、预防感染和维持肠道灌流是预防该疾病的关键。
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进行筛查,注意观察婴儿的喂养情况、排便次数和肠道功能。
2.临床表现和诊断:NEC的临床表现可能包括喂养困难、腹部膨胀、呕吐、血便、腹痛和不稳定的体温。
一旦怀疑患有NEC,应立即进行相关检查和确诊。
X线检查和超声波是常用的诊断手段。
3.护理策略:NEC的护理着重于早期诊断、稳定和监测生命体征、减少感染和维持正常的肠道功能。
以下是NEC的护理常规:3.1.监测体温和生命体征:新生儿的体温和生命体征应定期监测,包括心率、呼吸和血压。
任何异常请及时报告医生。
3.2.喂养管理和营养支持:在NEC的早期阶段,需要采取相应的喂养管理策略,包括暂停或减少进食,但不完全断奶。
具体的喂养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在疾病稳定后,以渐进的方式恢复喂养。
3.3.腹部管理:定期检查腹部,观察是否有腹胀和腹部积气。
轻柔的按摩可以帮助促进胃肠蠕动和排气。
3.4.监测肠道灌流和观察肠粘膜充血:这是评估NEC进展的重要指标。
3.5.静脉输液和电解质平衡:NEC患者往往需要静脉输液来维持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护理人员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液尿素氮(BUN)、血糖、血浆电解质和二氧化碳分压。
3.6.抗生素治疗:NEC患者常常需要抗生素治疗来预防或治疗感染。
护理人员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
3.7.安全环境和感染控制:保持患者的周围环境干燥和清洁,定期更换床单和衣物,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8.心理支持:NEC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和家属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心理压力。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诊疗方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由围生期多种致病因素导致的以腹胀、呕吐、便血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坏死性肠道疾病。
多见于早产儿及极低体重儿,腹部X线片以部分肠壁囊样积气为特征,病理以回肠远端和结肠近端的坏死为特点。
【诊断要点】(1)病史:病因不十分明确,可能与早产肠黏膜缺氧缺血、全身或肠道严重感染、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失调、高渗奶方或高渗药物直接刺激等有关。
(2)症状与体征:多见于早产儿,发生时间与胎龄有关,足月儿可在出生后1周发病,早产儿多在出生后2~3周发病。
早期症状可能与新生儿败血症相同。
轻者仅表现为腹胀,重者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拒奶、腹胀明显、呕吐,腹泻呈水样便,数日后排血便,体温不升,休克,严重者可有DIC。
腹壁皮肤常发红、发硬或发亮,可见肠型,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有时有移动性浊音。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血小板计数降低。
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腹水常规提示渗出液,腹水培养细菌(+),涂片见大量白细胞或脓细胞,血培养与粪便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4)X线检查:腹部X线片对本病诊断价值较大,提示肠腔高度充气或充气不均匀,肠襻扩张固定,肠壁有泡沫状囊性积气和门静脉积气,若并发肠穿孔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5)腹部超声:有时可见肝实质内及门静脉内间隙出现微小气泡。
【治疗要点】(1)禁食:对有可能发生NEC的患儿可先禁食1~2d,观察病情的发展,计划下一步治疗。
对确诊的患儿,症状轻者禁食5~7d,重者禁食7~10d。
禁食期间须常规胃肠减压。
待临床情况好转,大便潜血转阴,X线片异常征象消失后可逐渐恢复经口喂养。
以新鲜母乳为宜。
从少量开始(每次3~5ml),逐渐缓慢加量,如胃中有积乳则不加量或降至前一次量。
加奶后如症状复发,需再次开始禁食。
(2)抗感染:一般可选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或第3代头孢菌素,如血培养阳性,参考其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
如为厌氧菌首选甲硝唑,肠球菌考虑选用万古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