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护理常规最新版
- 格式:docx
- 大小:23.33 KB
- 文档页数:19
铜梁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常见传染病护理常规一、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1.甲、戊型肝炎按消化道隔离,乙、丙、丁型肝炎按血液/体液隔离。
有条件时,按病原学分型分室收治。
2.患者使用的食具,大小便器和排泄物,均按规定消毒。
接触乙、丙、丁型肝炎患者的血液/体液后要立即洗手;工作中注意避免碰伤皮肤。
3.病情观察:注意患者的精神、食欲及疲乏程度,有无意识障碍及其程度;皮肤、巩膜黄染情况;尿、便的颜色;黄疸消退情况;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消化道有无出血等。
4.急性肝炎和重症肝炎需卧床休息,慢性肝炎注意劳逸结合,要避免过度劳累。
5.合理营养:进高蛋白质、低脂肪、适量糖类和热能的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
6.预防并发症:注意观察牙龈出血、皮肤淤血淤斑等早期出血征象,通知医师作相应处理。
注意观察尿量,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量腹围、体重。
保持室内清洁,定时通风,重症患者做好病房内物体表面和空气定期消毒,加强口腔护理,可用3%碳酸氢钠溶液漱口,防止皮肤、肺部感染。
二、流行性出血热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尽量安排住单人房间,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根据病情给予适合的体位,加床栏,防止坠床。
2.饮食根据病情发展阶段而调整,发热期应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低血压休克不能进食可给予静脉营养,少尿期限制蛋白质饮食,给予低钾、低盐饮食,多尿期的后期酌情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注意补充含钾的食物;恢复期应少量多餐,给予高营养饮食。
3.发热期护理:绝对卧床休息,禁忌搬动,严密观察病情定时测量体温,发热末期要注意血压、脉搏、尿量情况,及时送检尿标本,发热时可于体表大血管处进行冷敷,不宜用酒精擦浴,协助患者洗漱,保持皮肤、五官的清洁。
4.低血压休克期的护理:注意保暖,室温保持在20℃左右,可加盖棉被,毛毯等蔓,严密观察并记录脉搏、血压、意识状态、皮肤温度及24小时出入量等。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利于快速补充血容量和静脉用药。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65353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在临床护理中,常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介绍传染病的一般护理常规,包括预防感染的方法、护理环境的准备、个人防护和感染控制等。
一、预防感染的方法1.隔离措施:根据传染途径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隔离措施,如空气传播隔离、飞沫传播隔离、接触传播隔离等。
2.感染控制:对于感染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如定期消毒、隔离病人、避免交叉感染等。
3.环境清洁:保持病房的整洁、干燥,定期清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4.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通风,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二、护理环境的准备1.病房准备:清洁病房,布置必要的设备和用品,如手消毒液、手套、口罩、消毒剂等。
2.护理用具的准备:根据感染途径的不同,准备不同的护理用具,如一次性手套、纸巾、洗手液等。
3.感染物品的处理:将带有传染性的物品单独处理,避免与其他物品接触。
4.护理人员的准备:护理人员需要了解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掌握相关的预防措施和感染控制方法,做好个人防护。
三、个人防护1.手卫生:经常洗手,特别是在与病人接触之前、之后,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消毒剂。
2.戴手套:与病人接触时,佩戴一次性手套,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体液和分泌物。
3.戴口罩:飞沫传播的传染病,如流感、麻疹等,需要佩戴口罩。
4.穿防护服:对于有接触传播的传染病,如肺结核、乙肝等,需要穿戴防护服。
5.眼部保护:适当佩戴护目镜或护目板,保护眼部免受感染物的侵害。
四、感染控制1.标准预防:遵守医院的标准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清洁消毒、废物处理等。
2.转运和处理:对于感染病人的转运,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感染的扩散。
3.废物处理:将有传染性的废物单独处理,按照医院的规定,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
4.家属教育:对病人的家属进行教育,讲解感染控制的重要性,提醒他们如何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在传染病的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具备科学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并严格遵守护理常规,以保护自己和病人的健康安全。
霍乱护理常规【疾病概述】甲类传染病,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主要为严重呕吐、腹泻和重度脱水症状。
患者和带菌者为唯一的传染源,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一般护理】(一)按传染病常规护理,患者和密切接触者严格隔离治疗或医学观察。
(二)做好消毒隔离措施,病区早晚消毒,吐泻物用1~2g/L含氯消毒液消毒半小时后及时处理,生活用具及医疗物品未经消毒不得带出病区。
(三)休息患者卧床休息。
(四)饮食护理给予高营养易消化饮食。
(五)心理护理尊重关心患者,协助生活护理。
(六)采集标本取黏液部分,采用密实袋封闭,做好特殊标识并及时送检。
(七)探视管理家属要严格遵守病房探视制度,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探视。
【专科护理】(一)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血压变化,记录24h出入量。
(二)腹泻护理观察腹泻次数、量、性状、评估脱水情况,注意肛周皮肤变化。
(三)输液护理保持静脉输液通道的通畅,必要时开放多条通道,注意患者心率、呼吸的变化,防输液过快和补液量过多。
(四)虚脱、昏迷、年老体弱者注意保暖,翻身防压疮。
神志不清者加床栏,防坠床。
(五)疼痛的护理患者出现腓肠肌、股直肌疼痛可使用热敷法。
(六)肛周皮肤护理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局部涂氧化锌软膏。
【健康教育】(一)污染的水源和食物不要领用和食用,隔离患者和带菌者。
(二)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三)患者和带菌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集中处理,严格消毒。
(四)加强饮水消毒和食物管理,杀蛆灭蝇。
(五)解除隔离的标准,患者症状消失6d后大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1.传染病定义与分类1.1 传染病的定义1.2 传染病的分类1.2.1 空气传播类传染病1.2.2 粪口传播类传染病1.2.3 血液和体液传播类传染病1.2.4 虫媒介传播类传染病1.2.5 食物中毒类传染病2.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2.1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2.2 个人防护措施2.2.1 规范手卫生操作2.2.2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2.2.3 完善个人卫生习惯2.3 环境卫生控制措施2.3.1 室内通风与消毒2.3.2 食物安全管理2.3.3 医疗废物处理与管理3.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3.1 传染病的常见症状与体征3.2 传染病的实验室诊断3.3 传染病的药物治疗原则3.4 急诊抢救措施4.传染病的护理常规4.1 传染病患者的隔离与接触控制4.1.1 医院隔离指引4.1.2 家庭隔离指引4.2 传染病患者的饮食护理4.2.1 饮食禁忌与调理4.2.2 饮食补充与营养支持4.3 传染病患者的活动与休息护理4.3.1 体位转换与活动指导4.3.2 睡眠与休息管理4.4 传染病患者的感染预防4.4.1 定期皮肤护理4.4.2 常规口腔护理4.4.3 泌尿系统护理4.4.4 呼吸道护理4.4.5 血管通路护理4.5 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4.5.1 患者情绪管理4.5.2 心理支持与安慰4.5.3 家属心理护理附件:1.隔离标志示意图2.个人防护用品选购指南3.饮食禁忌指南4.床位安排与隔离室设计指导法律名词及注释:1.传染病防治法:国家法律,用于管理与预防传染病相关的法律法规。
2.感染病例报告制度:国家规定,要求所有医疗机构及个人发现、诊断或治疗传染病病例时,应按规定报告。
3.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制度,用于规范和管理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传染病的护理常规
1.做好预检分诊工作,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根据不同
病种安置病室,执行不同的隔离方法,(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昆虫隔离、严密隔离)。
2.介绍入院相关的制度及病区环境,如污染区、半污染区、
清洁区的划分,活动范围、消毒隔离制度、探视制度等。
防止病人之间的密切接触,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3.尽早填写传染病卡片,上报防疫部门。
4.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根据病情给予分级护理,做好饮食
指导,合理营养,少食多餐,多饮水,注意劳逸结合,做好一切生活护理,必要时卧床休息。
5.注意个人卫生及病室整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时紫外
线消毒,勤晒衣被,室内桌面、地面消毒液擦拭,污染的物品应消毒、浸泡处理。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熟悉各种传染病的并发症,观察其先
兆症状,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如高热病人物理降温,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
7.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8.给予心理护理指导,消除病人顾虑和急躁情绪,积极配合
治疗,指导有关保健知识,教会病人如何自我护理。
9.做好卫生宣教。
按不同病种,向病人讲解预防传染病的卫
生知识,帮助病人和家属掌握各种并发症的病因和诱因、预防、治疗知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0.做好出院指导和随访工作,指导患者生活规律、饮食合理,
保持个人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介绍有关消毒、隔离、服药及定期复查等知识。
中医传染病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一、病室环境1、病室陈设适宜、整洁,便于隔离消毒;室内空气流通、舒适。
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根据传播途径,运用不同的隔离技术和消毒方法,防止交叉感染。
二、根据传播途径不同,护送患者至指定病室(床),采取对应的隔离措施。
三、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划分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监测1、测量入院时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8.5℃以上者,每4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六、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十、遵医嘱准确给药。
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一、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
十二、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患者安心治疗。
十三、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五、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时行感冒】因时令疫疬之邪侵及肺卫所致。
以急性发热、咽喉肿痛、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肺卫。
流行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1、流行病学史。
传染病护理常规传染病护理常规一、引言本文档旨在为医护人员提供一份传染病护理常规的文档范本,以便于在实际工作中规范操作、提高护理质量,并确保医护人员的个人安全。
二、患者接待和初步评估1.患者接待流程a.接待患者时,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和护目镜。
b.询问患者是否有近期的传染病症状、旅行史等相关信息。
c.将患者引导至隔离区域,确保与其他患者的隔离。
2.初步评估a.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等情况,进行初步评估。
b.按照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风险评估,判断是否存在传染性。
c.根据评估结果,决定后续的护理措施。
三、个人防护1.穿戴个人防护装备a.包括医用口罩(N95口罩)、手套、护目镜和防护衣等。
b.检查个人防护装备的完整性和质量,确保穿戴正确。
2.洗手和消毒a.在接触患者前后,必须进行严格的手卫生。
b.使用洗手液和流动水进行常规手洗,或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四、患者隔离措施1.隔离房间的准备a.保持隔离房间的通风和通气良好,并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b.隔离房间内的家具、床上用品等物品应易于清洁和消毒。
2.隔离标记和告示a.在隔离房间门口和患者病床上设置隔离标记和告示,明确提醒他人注意。
b.请其他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佩戴个人防护装备进入隔离房间。
3.隔离护理措施a.包括接触性预防措施、滴数预防措施和空气传播预防措施等。
b.接触患者时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患者体液等物质。
五、废物处理1.废物分类a.将患者产生的废物按照规定进行分类,确保安全处理。
b.使用专用的塑料袋将感染性废物、医疗废物等进行分装。
2.废物处理方法a.根据规定进行废物收集、封装和暂时存储。
b.定期进行废物的无菌处理或处置,确保废物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传染病防治法:是指我国针对传染病进行预防和控制的法律法规。
2.个人防护装备:指在进行传染病护理工作时,医护人员应佩戴的口罩、手套、护目镜等相关装备。
传染病护理常规及操作规范(一)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二)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三)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四)伤寒、副伤寒护理常规(五)霍乱护理常规(六)流行性出血热护理常规(七)流行性乙型脑炎护理常规(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护理常规(九)疟疾护理常规(十)流行性腮腺炎护理常规(十一)百日咳护理常规(十二)水痘护理常规(十三)艾滋病护理常规(十四)麻疹护理常规(十五)结核病护理常规(十六)登革热护理常规(十七)手足口病护理常规(十八)人禽流感护理常规(十九)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护理常规(二十)猩红热护理常规传染病护理常规(一)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一、执行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院内感染。
三、病室环境要求简单,便于消毒。
一切设备最好是金属、陶瓷、塑料或木料制成。
室内要空气新鲜,保持安静、整洁、阳光充足。
四、尽早地填写传染病卡片,上报防疫部门。
五、向新病人详细介绍有关制度,如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划分,活动范围、消毒隔离制度、探视制度等.六、病人入院后按不同病种安置病室,并执行不同的隔离方法(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昆虫隔离、严密隔离),立即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七、急性期卧床休息。
恢复期及轻症者可适当活动。
谵妄及有精神症状者,加放床挡以防坠床。
八、密切观察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每次记录大便次数。
如有突然改变或出现惊厥、面色苍白,紫绀、严重呕吐或腹泻、大出血等情况,立即通知医师。
九、按医嘱给饮食,呕吐、腹泻者鼓励多饮水与补充电解质。
家属送来的食物经检查后方可食用.十、高热、昏迷病人,执行高热、昏迷护理常规。
对外感风寒、发疹性热病正在出疹时的病人,一般不用冷敷或冷水擦浴,可行针刺治疗.体温过低或四肢发冷用热水袋保暖。
十一、熟悉各种传染病的并发症,密切观察其先兆症状,及时通知医师,做好相应的护理.十二、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顾虑和急躁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传染病护理常规(二)引言概述:传染病护理是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控制疾病的传播和保障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在传染病护理常规(一)的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传染病护理的相关内容,包括环境消毒、个人防护、感染控制、药物管理和传染病预防等五个方面。
正文:一、环境消毒1. 根据不同传染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如物理消毒、化学消毒等。
2. 确保工作区域的干净整洁,定期清洁和消毒工作面、床铺、器械等。
3. 对于有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如床单、衣物等,进行单独清洗和消毒,避免传染风险。
4. 合理安排空气消毒和通风,保证空气质量的良好。
二、个人防护1. 护士在接触传染病患者时,应根据疾病特点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2.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前,务必先进行手卫生,保持双手清洁。
3. 随时检查个人防护装备的完好性,并及时更换破损或受污染的物品。
4. 在脱掉个人防护装备后进行彻底的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三、感染控制1.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包括洗手和使用酒精消毒剂。
2. 确保医疗器械的单独使用,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 注重医疗废物的分类和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 做好患者隔离措施,合理安排病房和病床的使用,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四、药物管理1.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注意用药剂量和频率的准确。
2. 储存药物时需注意温湿度的要求,确保药品的稳定性。
3. 对于有毒、易制造抗药性的药物,进行密切监测和管理。
4.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及时处理和报告。
五、传染病预防1. 彻底清洁和消毒护士工作区域和设备,防止传染病的扩散。
2. 对于高风险人群,如病人、老人和儿童等,提供及时的疫苗接种服务。
3. 定期进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预防意识和应对能力。
4. 加强传染病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传染病风险。
总结:传染病护理常规(二)涵盖了环境消毒、个人防护、感染控制、药物管理和传染病预防等五个方面。
传染病护理常规最新版感冒护理常规因外感风邪,客于肺卫所致。
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肺卫。
1.1护理评估1.1.1体温、寒热、汗出情况1.1.2有无咳嗽、咯痰。
1.1.3心理社会状况:了解病人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家庭经济能力,支持程度等。
1.1.4辨证: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暑湿袭表证、气虚感冒证、1.2护理要点1.2.1一般护理1.2.1.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1.2.1.2重症感冒宜卧床休息,热退后适当下床活动。
.1.2.1.3若汗出热退时,宜用温毛巾或干毛巾擦身,更换衣服,避免受凉。
1.2.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2.2.1密切观察体温、寒热、汗出、咳嗽、咯痰、痰色、舌脉及服药后反应。
1.2.2.2服解热药后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出冷汗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1.2.2.3药后无汗、体温继续升高、咳嗽、胸痛、咯血、或热盛动风抽搐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1.2.3给药护理1.2.3.1风寒感冒者,汤药宜热服,服药后可给予热饮料,或盖被保暖,以助微汗出。
1.2.3.2风热感冒者,汤药宜温服。
1.2.4饮食护理1.2.4.1饮食以清淡为主,多饮水。
忌辛辣,油腻厚味食物。
1.2.4.2风寒感冒者,宜热食,忌生冷;风热感冒者,可多食水果;气虚感冒者,宜多选温补,易消化食物。
1.2.5情志护理因感冒多次反复发作,情绪低落,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6辨证施护1.2.6.1风寒感冒,发热无汗,遵医嘱针刺。
1.2.6.2鼻塞流涕,可用热毛巾敷鼻额部或按摩迎香穴。
1.2.6.3风热感冒口渴,可给予温开水或清凉饮料,或遵医嘱给予鲜芦根煎汤代茶饮。
1.2.6.4便秘者,遵医嘱服用中药或中药泡水代茶饮。
1.2.6.5暑湿感冒,头身疼痛者,遵医嘱针刺或采用刮痧疗法。
1.2.6.6体虚感冒者,遵医嘱艾灸。
1.2.7并发症护理1.2.7.1咳嗽、咽痒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远离特殊气味的刺激,遵医嘱给予药物止咳或雾化吸入止咳。
感冒护理常规因外感风邪,客于肺卫所致。
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肺卫。
1.1护理评估1.1.1体温、寒热、汗出情况1.1.2有无咳嗽、咯痰。
1.1.3心理社会状况:了解病人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家庭经济能力,支持程度等。
1.1.4辨证: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暑湿袭表证、气虚感冒证、1.2护理要点1.2.1一般护理1.2.1.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1.2.1.2重症感冒宜卧床休息,热退后适当下床活动。
.1.2.1.3若汗出热退时,宜用温毛巾或干毛巾擦身,更换衣服,避免受凉。
1.2.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2.2.1密切观察体温、寒热、汗出、咳嗽、咯痰、痰色、舌脉及服药后反应。
1.2.2.2服解热药后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出冷汗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1.2.2.3药后无汗、体温继续升高、咳嗽、胸痛、咯血、或热盛动风抽搐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1.2.3给药护理1.2.3.1风寒感冒者,汤药宜热服,服药后可给予热饮料,或盖被保暖,以助微汗出。
1.2.3.2风热感冒者,汤药宜温服。
1.2.4饮食护理1.2.4.1饮食以清淡为主,多饮水。
忌辛辣,油腻厚味食物。
1.2.4.2风寒感冒者,宜热食,忌生冷;风热感冒者,可多食水果;气虚感冒者,宜多选温补,易消化食物。
1.2.5情志护理因感冒多次反复发作,情绪低落,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6辨证施护1.2.6.1风寒感冒,发热无汗,遵医嘱针刺。
1.2.6.2鼻塞流涕,可用热毛巾敷鼻额部或按摩迎香穴。
1.2.6.3风热感冒口渴,可给予温开水或清凉饮料,或遵医嘱给予鲜芦根煎汤代茶饮。
1.2.6.4便秘者,遵医嘱服用中药或中药泡水代茶饮。
1.2.6.5暑湿感冒,头身疼痛者,遵医嘱针刺或采用刮痧疗法。
1.2.6.6体虚感冒者,遵医嘱艾灸。
1.2.7并发症护理1.2.7.1咳嗽、咽痒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远离特殊气味的刺激,遵医嘱给予药物止咳或雾化吸入止咳。
1.2.7.2鼻塞指导病人鼻流浊涕时,按住一侧鼻孔,轻轻拭出,不可同时按住两侧鼻孔用力过猛。
1.2.7.3头身痛观察头痛部位,可用鲜藿香、佩兰代茶饮,并艾灸大椎穴。
周身酸痛不适,可循足太阳膀胱经作背部按摩至周身微汗出。
并可行四肢局部按摩。
1.2.7.4恶寒发热观察病人寒热变化,每4 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一次,并做好记录。
1.3健康指导1.3.1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
1.3.2自我穴位按摩,坚持每日凉水洗脸,预防感冒。
1.3.3注意四时天气变化,天暑地热之时,切忌坐卧湿地,汗出勿当风。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一、概念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A-16 病毒引起的手足部皮肤及口腔粘膜的疱疹疾患。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儿童多见。
二临床表现前驱症状有低热、困倦、淋巴结肿大,随后在手掌、足底和口腔粘膜发生散在性的水疱、丘疹或斑疹,数量不等。
口腔损害表现为唇、颊、舌、腭等处起很多小水疱,并迅速形成溃疡。
三临证护理1、消毒隔离消毒期1 周,手足口病以皮肤、粘膜特别是口腔粘膜损害为重,容易合并细菌感染,应尽量穿软底鞋,少活动,减轻皮疹破损,凡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应用消毒液擦手,听诊器经初步消毒后放入熏箱。
2、皮肤护理以外用药为主,擦药前清洗局部,然后用呋芦水擦患处,每天早晚各一次,连续用药五天,擦药期间嘱患者勿洗澡,第 6 天用温水擦澡,慎防损伤皮肤及水疱。
勤剪指甲,嘱患者不要抓挠皮肤和水疱,以免引起疼痛和继发感染。
3、口腔护理病人因口腔溃疡、疼痛、张口困难,可用吸管给予朵贝氏液漱口,每两小时一次,然后用生理盐水棉球轻轻擦拭,拭去坏死组织,再涂以锡类散,以促进溃疡愈合。
口腔涂药后,嘱病人闭口十分钟,不可马上漱口及饮水、进食,以保证疗效,避免用刺激性、腐蚀性溶液漱口。
口唇溃疡用红霉素软膏涂布,以防止感染并软化结痂,减轻疼痛。
四饮食护理嘱患者进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鸡蛋汤、菜粥等。
要保持营养均衡,食物宜温凉、无刺激性。
每次进食前后,嘱患者饮用少量温开水,保持口腔清洁,促进创面愈合,吃饭要定时定量,少吃零食,因吃零食能加重口腔粘膜的刺激,减少唾液分泌。
对于因口腔溃疡疼痛拒食、拒水而造成脱水、酸中毒的患者,要给予补液,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
五用药护理1、皮肤疱疹有继发感染者涂以1%甲紫,口腔溃疡以溃疡散或锡类散涂布患处,疼痛甚者局部涂以2%利多卡因或3%苯佐卡因加硼砂甘油。
呕吐或难以进食者适当静脉补液。
2、中医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可用复方板蓝根合剂(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连翘、木通、竹叶)。
六并发症护理1、观察有无继发性感染的征兆,如皮肤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肾脏损害的症状,及时报告医生,调整治疗。
2、伴发症的治疗伴发脑膜脑炎者,早期可试用病毒唑治疗;有心肌炎者按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七健康宣传教育一旦患者确诊为手足口病,应交代患者勿到公共场所,对未住院治疗的患者应教会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和饮食调整,对家中易患人群可予板蓝根冲剂口服、抗病毒冲剂等预防感染。
艾滋病护理常规一概念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的简称,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 )所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
二临床表现以细胞免疫功能缺损,性传播和血液传播所致。
以明显的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表现,如各种细菌、病毒、真菌、原虫感染和恶性肿瘤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三临证护理1一般护理(1)按中医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执行血液隔离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瞳孔大小等。
(2)观察皮肤、口腔状况,面部表情的变化。
(3)每日排便、排尿次数及分泌物的情况。
四饮食护理1 鼓励患者按时进食,饮食宜富营养、易消化。
2 避免生食海鲜及未煮熟的鸡蛋、肉类等。
3 鼓励患者多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五用药护理1 脾肾虚弱、气虚血瘀者,汤剂宜热服或温服。
2 遵医嘱正确使用免疫抑制剂,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六并发症护理1 腹泻者做好肛门周围皮肤护理,以防皮肤皲裂。
遵医嘱给予止泻药。
2 频繁恶心呕吐者,暂禁食,或逐渐给予水和少量流质,勤漱口;遵医嘱在饭前30分钟给予止吐药;静脉补液以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3 遵医嘱给予退热剂,必要时温水擦浴。
4 合并卡氏肺囊虫型肺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者,应注意患者皮肤色泽,定时测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抬高床头或取坐位,使横膈下降,有利呼吸,减少耗氧量,同时给予氧气吸入;气管切开者按气管切开护理。
5 全身瘙痒性皮炎者,衣着宽松、质地柔软,以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并保持皮肤清洁。
卧床不起者,应定时翻身,预防压疮。
6口腔溃疡者,每餐后遵医嘱用清热解毒中药液漱口。
七健康指导1 广泛宣传艾滋病的预防知识,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危害,以采取自我防护措施。
2 注意性安全。
3 在日常生活中,防止共用可能被血液污染的物品,如牙刷、牙签、剃刀、注射器等。
4对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嘱其每3〜6个月做一次临床及免疫学检查。
出现症状,随时就诊,及早治疗。
5 指导患者及家属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
6 教给患者及家属预防继发感染的措施。
流行性感冒护理常规一、概念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二临床表现因时令疫疠之邪侵及肺卫所致。
以急性发热、咽喉肿痛、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肺卫。
三临证护理1 一般护理(1)按中医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进行呼吸道隔离。
(2)发热时卧床休息,多饮水。
(3)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唇干裂及口唇疱疹,局部可涂少量硼酸甘油或1%龙胆紫;汗出多者,用干毛巾擦干后及时更换床单和湿衣,勿当风受凉。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密切观察体温、汗出、咳嗽、咯痰、舌脉及服药后反应,汗出过多时注意血压变化。
(2)患者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服解热药后出现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冷汗出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药后无汗、体温继续升高、头身疼痛加重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5)出现神昏躁动、高热、项强、头痛如劈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四饮食护理1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半流质为宜。
2 高热、多汗、烦渴者,可给予生津清热之品;素流食或半流食,少食多餐,鼓励患者多饮水。
忌食肥腻、辛辣、硬固、海腥等物。
3 风寒束表者,饮食宜温热,忌食生冷之品。
4 出现发热、汗出不解、身重倦卧、舌苔黄腻、脉濡数时,遵医嘱用中药泡水代茶饮,促邪排泄。
五用药护理1 遵医嘱用药,观察用药后效果和反应,做好记录。
2 服中药汤剂后,给予热粥或热姜汤、糖水饮服,以助药力。
3服药后,若汗出遍身、肢体酸痛减轻、热退身凉时,表示表证已解;若汗出热不退时,报告医师,给予处理。
六并发症护理1 高热者,行物理降温或遵医嘱针刺降温,亦可采用中药煎液擦浴、灌肠等方法降温。
2 头身疼痛,可用刮痧疗法,或遵医嘱用中药泡水代茶饮。
3 风寒引起的鼻塞、涕多、头痛者,可用热毛巾热敷鼻额部;风热引起的鼻塞灼热、涕黄者,不宜热敷,可遵医嘱针刺。
七健康指导1 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2 流行期间减少到公共场所的机会。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选用食醋熏蒸进行空气消毒。
水痘护理常规一概念水痘及带状疱疹是由同一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两种不同表现的疾病。
二临床表现因外感时行邪毒所致。
以发热、皮肤分批出现丘疹、疱疹、结痂,愈后不留疤痕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肺、脾。
三临证护理1 一般护理(1)按中医传染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执行呼吸道及接触隔离,至水痘结痂、脱落为止。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水痘透发的疏密、部位、形态、色泽等变化。
(2)出现痘大而密、痘色紫暗、痘浆浑浊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出现高热不退、皮肤发生感染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四饮食护理1出疹期饮食宜清淡,以富营养、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为主,忌辛辣荤腥发物。
2恢复期应给予营养丰富饮食,注意补充水分。
五用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温服。
2热毒炽盛证宜偏凉服。
六并发症护理1热毒炽盛,高热伤津者,应遵医嘱给予中药煎水代茶饮。
2 大便秘结者,可给予蜂蜜、香蕉、果仁等润肠通腑之品。
疱疹破溃处宜保持干燥。
3肤痒甚,可在疱疹未破溃处遵医嘱涂擦5%碳酸氢钠溶液,七健康指导1水痘流行期间应做好预防工作。
2 注意天气变化,预防感冒。
3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饮水。
4避免皮肤因瘙痒抓破而导致感染。
麻疹护理常规概念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二临床表现因感受麻疹疫毒所致。
以发热、咳嗽、泪水汪汪、唇内颊黏膜出现“麻疹黏膜斑”及满身布发红疹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肺、脾。
三临证护理1、一般护理(1)按中医传染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