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的护理常规
- 格式:docx
- 大小:9.83 KB
- 文档页数:2
附件 7猩红热诊疗方案(2023 年版)猩红热(Scarlet Fever)为A 族β型溶血性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GAS)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高发,多见于幼托及学龄儿童。
猩红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为进一步规范猩红热临床诊疗工作,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和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一、病原学GAS 又称化脓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是一种呈链状生长的革兰染色阳性球菌,直径0.6~1μm,排列呈不同长度的链状,无鞭毛、芽孢,易在含血培养基上生长,产生完全(β型)溶血。
按细胞壁表面所含抗原不同,将链球菌分为A-U(无I、J)19 组,猩红热主要由A 族为主。
Lancefield 分类法根据链球菌表面多糖抗原的差异将链球菌分为18~20 个族(组或群)。
GAS 的致病性与其产生的多种毒力因子有关,目前已发现的毒力因子可分为菌体成分和分泌成分两类。
菌体成分是菌体结构性毒力因子,与增强病原体对宿主细胞的黏附能力、促进细菌逃避宿主免疫防御机制有关,主要包括细菌表面蛋白、荚膜、菌毛等。
表面蛋白主要为M 蛋白,是最重要的菌体蛋白成分,也是GAS 最主要的毒力因子之一和血清分型依据。
M 蛋白通过阻碍人类多形核白细胞吞噬而促进链球菌侵袭。
M 蛋白的一些特定区域也可能作为共同抗原,与人体某些抗原成分发生交叉反应,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等。
荚膜主要成分为透明质酸,具有抗吞噬作用及连接宿主上皮细胞CD44 的能力,是定植咽部的重要黏附因子。
菌毛具有连接噬菌体、转运DNA、形成生物被膜、侵袭宿主细胞等功能。
分泌成分是GAS 产生的多种分泌性毒力因子,其中毒素有致热外毒素和溶血素。
致热外毒素即红疹毒素,可致发热、猩红热皮疹、抑制吞噬系统和T 细胞功能,触发Schwartzman 反应。
溶血素有溶解红细胞、杀伤红细胞、血小板及损伤心脏的作用。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猩红热是一种由A型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病症包括高热、咽峡炎、皮疹等。
为了预防猩红热的传播和控制病情的发展,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和相关知识。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时常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手,特殊是在接触到患者、咳嗽或者打喷嚏后。
- 不与患者共用餐具、杯子、毛巾等个人物品。
-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特别是在疾病发作期间。
2. 增强免疫力:- 接种疫苗:猩红热疫苗是预防猩红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儿童在2个月至6岁之间应接种猩红热疫苗。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3. 避免接触感染源:-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特殊是在疾病发作期间。
- 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特别是疫情高发地区。
4. 加强环境卫生:- 时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 定期清洁:定期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面等。
5. 注意早期症状:- 早期症状包括咽峡炎、高热、头痛、呕吐等。
如果浮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接触过猩红热患者的情况。
6. 隔离患者:- 对已确诊的猩红热患者,应尽量将其隔离,减少传播风险。
- 隔离期通常为发病后至少24小时,或者在接受抗生素治疗后48小时。
7. 宣传教育:- 加强公众对猩红热的认知,提高预防意识。
- 宣传疫苗接种的重要性,鼓励人们按时接种猩红热疫苗。
总结:猩红热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预防猩红热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感染源、加强环境卫生、注意早期症状、隔离患者以及宣传教育。
通过这些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减少猩红热的传播风险,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如果浮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情况,以便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传染病护理常规及操作规范(一)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二)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三)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四)伤寒、副伤寒护理常规(五)霍乱护理常规(六)流行性出血热护理常规(七)流行性乙型脑炎护理常规(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护理常规(九)疟疾护理常规(十)流行性腮腺炎护理常规(十一)百日咳护理常规(十二)水痘护理常规(十三)艾滋病护理常规(十四)麻疹护理常规(十五)结核病护理常规(十六)登革热护理常规(十七)手足口病护理常规(十八)人禽流感护理常规(十九)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护理常规(二十)猩红热护理常规传染病护理常规(一)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一、执行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院内感染。
三、病室环境要求简单,便于消毒。
一切设备最好是金属、陶瓷、塑料或木料制成。
室内要空气新鲜,保持安静、整洁、阳光充足。
四、尽早地填写传染病卡片,上报防疫部门。
五、向新病人详细介绍有关制度,如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划分,活动范围、消毒隔离制度、探视制度等.六、病人入院后按不同病种安置病室,并执行不同的隔离方法(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昆虫隔离、严密隔离),立即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七、急性期卧床休息。
恢复期及轻症者可适当活动。
谵妄及有精神症状者,加放床挡以防坠床。
八、密切观察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每次记录大便次数。
如有突然改变或出现惊厥、面色苍白,紫绀、严重呕吐或腹泻、大出血等情况,立即通知医师。
九、按医嘱给饮食,呕吐、腹泻者鼓励多饮水与补充电解质。
家属送来的食物经检查后方可食用.十、高热、昏迷病人,执行高热、昏迷护理常规。
对外感风寒、发疹性热病正在出疹时的病人,一般不用冷敷或冷水擦浴,可行针刺治疗.体温过低或四肢发冷用热水袋保暖。
十一、熟悉各种传染病的并发症,密切观察其先兆症状,及时通知医师,做好相应的护理.十二、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顾虑和急躁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猩红热的病因治疗与预防猩红热是一种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根据链球菌药物敏感性实验,首选的抗生素是青霉素,但根据临床观察,青霉素效果良好,但复发率较高。
因此,目前也可以选择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命、头孢噻定、头孢氨酞、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羟氨铵、头孢硫胺、头孢克罗、头孢米星、头孢乙腈、头孢匹林或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替安、头孢孟多、头孢克洛、头孢丙烯、头孢尼西纳等。
如果有青霉素、头孢菌素过敏反应或皮肤试验阳性,可以选择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等药物治疗,治疗过程一般为10天。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为(1020)xl0^9/L或更高,中性粒细胞可达75%~90%。
培养细菌,培养咽拭子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血清学检查显示,患者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0在发病前3周呈阳性。
链球菌酶玻片试验可确定血清中多种抗体,假阳性较少。
血清学,取双血清,效率提高4倍以上可诊断。
适合吃高热量、高蛋白的流质食物。
如牛奶、豆浆、蛋花汤、蛋汤等高质量蛋白质食物,莲藕粉、杏仁茶、莲子粥、麦乳精等也应补充更多的热量。
恢复期应逐渐过渡到高蛋白、高热量的半流质饮食。
如鸡泥、肉泥、虾泥、肝泥、蔬菜粥、小面片、荷包蛋、龙须面等。
如果病情好转,可以改为软米饭。
但是,我们仍然应该注意少油腻辛辣的食物。
高烧时注意补充水分、饮料、水果和蔬菜。
如果急性肾炎合并,应少吃盐、低蛋白质和半流质饮食。
病因(1)病原:A组链球菌革兰呈阳性染色,球形或卵圆形,A大多数组链球菌会产生毒素和酶,形成致病性。
(2)感染源:患者和带菌者。
(3)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
(4)易感人群:人一般易感猩红热,感染后可产生抗菌免疫和抗毒素免疫。
(5)流行特征:猩红热系温带疾病,热带和寒带罕见;它可以在中国全年发病,但在冬天和春天很常见。
A组链球菌侵入人体后产生的病变主要由化脓性、中毒性和变态反应性病变组成。
⑴化脓性病变:病原体粘附上皮细胞,然后侵入组织引起炎症M 蛋白质和细菌荚膜抵抗身体吞噬细胞的作用;在链激酶和透明质酸酶的作用下,炎症扩散,组织坏死。
猩红热患者的护理常规
【概念】
猩红热是一种较常见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
由于病中发有鲜红皮疹,密集处可以连成红一片,一望猩红,故有猩红热之称。
又因为易在咽偌位出现红肿溃烂,故中医刘叫它“烂喉痧”或“烂喉丹痧”。
本病流行季节多在春冬,受染以儿童为多,但成人亦有染病。
【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感染、毒血症有关。
2.皮肤粘膜完整性受损:与皮疹、脱皮有关。
3.潜在并发症:急性肾小球肾炎,与变态反应有关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消毒隔离
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处理,呼吸道隔离。
隔离期限为症状消退后1周或每天1次连续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
有化脓性并发症者,应隔离至治愈为止。
病房通风换气,每日3〜4次,或紫外线照射进行空气消毒,餐具、水杯煮沸15分钟可达消毒目的。
病人鼻咽分泌物须以2%洗消净浸泡消毒。
接触及护理病人应戴口罩。
2.饮食护理
急性期给予高热能饮食,并发肾炎者应进低盐饮食。
红霉素应饭后服,或服前食用饼干、点心,可减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服送抗生素,不宜用茶水。
给营养丰富的含大量维生素且易消化的流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质、半流质饮食,恢复期给软食,鼓励病人进食。
供给充足的水分, 以利散热及排泄毒素。
二、 症状护理
发热护理:发热期卧床休息,并发心肌炎应绝对卧床休息。
避免接触其他传染病人,并做好一切生活护理,给予适当物理降温, 可头部冷敷、温水擦浴或遵医嘱服用解热镇痛剂,忌用冷水或酒精擦 浴。
口腔护理:口腔用温水或朵贝尔液含漱,每日4次。
皮肤护理:出疹期禁用肥皂水擦洗,大块脱皮不宜用手撕剥,
应让其自然脱落,或用消毒剪修剪,以免撕破发生感染。
三、 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有无心肌炎及肾炎等并发症。
病程中,注意观察心率、 心律、血压变化及有无眼睑水肿、尿量减少、血尿等。
四、 健康宣教
1•居室应通风,尽量让患儿隔离独居,避免传染给别人,也可 防止其他感染。
在急性期 要卧床休息,以免产生并发症。
要给予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且要易消化, 发热出疹时应让患儿多饮水。
注意口腔卫生,可用淡盐水漱口,一日3~4次 清除口鼻腔分泌 物,用青霉素软膏涂口唇和鼻腔。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 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
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