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案专用纸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2
《纸壁挂》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纸壁挂艺术的浅显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视野。
2、通过对纸壁挂的质疑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3、通过学生的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点:构图设计教学难点:用刀力度控制,折线技能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示范作品:人物、象、虎、鱼、花、马、猴等3、工具:剪刀、刻刀、双面胶、铅笔、橡皮、蓝印纸4、材料:图稿纸样、铅画纸、背景纸教学流程: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方案,即:情景体验质疑探究科学设计做中学拓展创新体验成功等系列活动《纸壁挂》学生活动方案分工:活动一:情景体验:看实物作品和多媒体课件,了解纸壁挂艺术,丰富有关纸壁挂知识。
活动二:质疑探究:质疑:如何制作纸壁挂——花?思考:(1)组成部件有哪些?(2)每一部件是经过怎样的操作加工而成的?(3)制作需要什么材料和工具?(4)制作时应注意哪些事项?探究:学生上台分拆教师示范作品,并解答思考题。
活动三:科学设计:通过以上活动和课本内容设计制作方案1、印:把图稿对应的部分用复写纸在铅画纸上印出轮廓线和折线,并标上加工符号。
(自已设计则为画稿,在铅画纸上画出设计图并标上加工符号)2、剪:用剪刀剪出各个局部。
3、刻:用刻刀轻刻折线(即图稿中的虚线)4、折:正面向上折出高低凹凸(“V”向下折使之凹陷,“Δ”向上折使之凸出,如同折扇),并在下端粘贴固定。
5、拼:依照样品把各部件粘贴于背景纸上,使图形清洁美观,不错位。
活动四:做中学:全班学生分4人一组,选定组长,自己设计制作分工方案,共同协作完成纸壁挂作品。
活动五:拓展创新:模仿花浮雕壁挂,制作各种动物、人物、植物等壁挂作品。
活动六:体验成功:完成的作品上台展示,比赛哪一组制作快,哪一组制作美观。
「常见结构的认识」学习案例题记:教师的全部责任是让学生拥有学习的欲望和动手探究的冲动。
《各种各样的纸》中班教案优秀14篇《各种各样的纸》中班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探索、发现生活中纸的多样性及特征。
2、了解纸在生活中的多种用途,感受纸及纸制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1、用各种各样的纸制作一个“纸宝宝乐园”展柜2、各种类型的纸(新闻纸、图画纸、皱纹纸、宣纸、亮光纸、牛皮纸、硬纸板、卡纸、卫生纸等)放在塑料筐里3、各种纸制品如:纸巾、纸盒、纸币、奖状、邮票、报纸、图书、纸袋、纸盒、纸杯等4、水盆5个活动过程:一、布置“纸宝宝乐园”展柜,带领幼儿观察、交流孩子们,跟我一起到“纸宝宝乐园”认识一下纸宝宝们好么?纸宝宝乐园到啦,大家看一下哪些纸宝宝是你认识的,哪些纸宝宝是你不认识的。
除了这些你还见过什么样的纸宝宝?(幼儿相互讨论、交流)二、感知纸的多样性,了解纸的特征1、请你选一张你喜欢的纸宝宝到位子上坐好。
请几名幼儿说一下自己选的纸宝宝是什么样子的。
请其他小朋友把椅子下面盛纸的筐子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里面的纸宝宝,看谁发现纸宝宝的秘密最多。
(引导幼儿发现纸表面的颜色、亮度、及手触摸的感觉不同,有的光滑、有的粗糙等)2、现在吹一吹这些纸,看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发现纸的软硬、厚薄不同)3、请小朋友把纸宝宝撕一撕,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观察哪些纸容易撕破,哪些纸不容易撕破)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发现了纸宝宝有这么多的种类,有光滑的、有粗糙的、有软的、有硬的、有厚的,有薄的,有的很容易撕破,有的不容易撕破。
4、小实验:纸遇到水和火后的样子你知道纸遇到水后会变成什么样呢?遇到火后又会变成什么样呢?(幼儿自由回答)下面我们来做个小实验,大家仔细观察,一会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教师小结:纸宝宝遇到水都会变湿,有的湿的慢、有的湿的快,这是因为有的纸吸水,有的纸不吸水,纸遇到火后会变成黑灰。
三、认识纸制品,了解纸制品在生活中的用途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纸宝宝,纸宝宝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物品,你见过哪些物品是纸宝宝做的么?(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物品,并提问它的用处是什么,如:纸杯是用来喝水的,纸箱是用来盛东西的`等等)教师小结:这些物品都是用纸做的,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纸制品。
太原市中学教案纸模板第1篇:幼儿园各种各样的纸大班做中学教案.幼儿园各种各样的纸(大班做中学)教案各种各样的纸――做中学:(活动设计)活动背景: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纸,这些纸成为孩子们在各个主题活动中表现表达的重要工具。
然而在孩子们的游戏活动中,老师发现幼儿面对各种各样的纸,他们却很少能根据纸的不同特性来区别使用。
面对孩子们这些状况由此产生了这样的活动……活动目标:1.能在活动中用几种实验来区分四种不同的纸。
2.乐意在集体中和同伴沟通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达。
活动准备:硬板纸、吹塑纸、手工纸、餐巾纸、剪刀、秤活动过程:1.提出问题:这里有四个剪好的圆,知道这些圆是用什么纸做成的?猜一猜哪张纸剪起来最方便?哪张纸剪起来最困难呢?2.幼儿预测鼓舞幼儿将预测的结果记录下来3.幼儿实验老师在幼儿实验的过程中观察幼儿的动作、倾听幼儿的所思所想4.共同沟通问题:哪些纸剪圆方便些?为什么?哪些纸剪圆困难些?为什么?问题:这些纸放在一起比一比他们重量又如何呢?问题:假如这些纸放在水中呢?1 / 25.延伸活动2 / 2..第2篇: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半张纸》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半张纸》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1、领悟作品的内容与题旨; 认识情节与结构在概念和功能上的差异。
2、赏析小说的精妙结构,了解“生活的横断面”这一小说结构方式的特点3、领略斯特林堡小说语言的独特魅力,体会巧妙的艺术构思和描写方法。
提高欣赏短篇小说能力。
对小说结构的把握及拓展分析。
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法二课时一、导入询问了解学生预习感受,引出介绍。
1936年,瑞典学院的评奖委员和院士们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美国著名的现代剧作家,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者尤金•奥尼尔。
他在“受奖演说”中高度评价了瑞典剧作家奥古斯特•斯特林堡对他的影响:“我的工作受惠于一切现代戏剧家中最伟大的天才——你们的奥古斯特•斯特林堡。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第三高级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一)教案
教学目的:〔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及其单位---摩尔 〔2〕初步学会“物质的量、微粒数〞之间的互相转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从生活经历、已学的详细的概念入手使学生学会用类比的方法来认识化学中未知、抽象的概念。
〔2
〔3
教学过程:
课后小记:
这节课受到了四个专家〔教研员徐睿、区教研员汤一相、陶静、徐德耀〕的精心指导,同组教师的一一共同讨论,教案一边又一边的修改,教研员听了二次试讲,在11月15日上午在里排了录像课,整个教学设计从详细概念到抽象概念,从宏观物体到微观粒子,从生活中熟悉的例子到未知的要掌握的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引导,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度,所以一节课比较流畅,到达了预计的效果,但有些地方还可以改进、提升。
通过这一次的锻炼,使我终身受益,教学程度也有所提升,特别对教研员的砖研精神,对教材的理解,更使我们一线的教师佩服、感动,今后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剪纸教案中学【篇一:高中美术《剪纸》教案设计】《剪纸》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从亲自制作剪纸的实践中掌握剪纸的制作技巧,并能从中能够体会剪纸之美。
让学生理解剪纸的形式和特点。
教学重点:制作步骤和方法教学难点:能够制作纹样较复杂的剪纸,掌握剪纸的技巧。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课外收集剪纸样式,在课堂上同学们交流欣赏。
2、准备制作剪纸的工具。
纸、刀、剪、胶水、卡纸等工具。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1、欣赏中外优秀的剪纸设计作品。
师提出问题:这些剪纸有什么作用?这些剪纸各有什么特点?(寓意、谐音等)学生讨论回答2、出示优秀剪纸作品让学生观赏,共同了解剪纸的历史及其形式用途和发展变化。
123、讲述剪纸的制作方法:折、画、剪、贴。
3师:请你为你的亲朋好友制作三幅不同样式的结婚用的喜字。
45【篇二:剪纸教案】教案课题:剪纸艺术赏析制作执教班级:12级美术学见习教师:韩必迎指导老师:刘洋计划时间:15~20分钟课程内容:1、了解剪纸艺术2、教授学生简单的剪纸方法3、让学生动手练习,并学会简单的剪纸适用学段:小学六年级第九课《剪纸作品的欣赏与制作》教学目的:1、学习古老的传统艺术剪纸,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初步了解剪纸艺术的发生发展,让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发扬我国的民族艺术2、使学生了解剪纸的制作方法与制作流程,对剪纸的制作特点有初步的了解。
3、让学生能够学会简单的剪纸制作,能过在这一过程更加热爱传统艺术。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对剪纸艺术的文化有了大致的掌握。
2、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手制作出简单的剪纸图案3、唤起并激发学生对民族剪纸艺术的热爱,继承并发扬民族艺术,让学生从小培养对民族剪纸艺术的了解和兴趣,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感知,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设计剪纸作品的能力,激起学生对民族剪纸的热爱。
教学难点:创作和正确把握纹样的链接和完整性课前准备:铅笔,白色卡纸,剪刀,红色纸,固体胶【篇三:剪纸艺术教案】课题剪纸艺术【课题】剪纸艺术【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向同学们传递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一、让学生了解剪纸这一民间艺术之美,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造纸术初中课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时代特点与历史人物”中的第一子目“造纸术的发明”。
详细内容将围绕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展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造纸术的发展历程,理解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历史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到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重点:我国古代造纸术的发展历程,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历史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历史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蔡伦造纸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造纸术发明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 讲解新课:(1)介绍我国古代造纸术的发展历程。
(2)详细讲解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动手体验造纸过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4. 例题讲解:例题1: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是怎样的?例题2: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1)我国古代造纸术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2)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六、板书设计1. 课题:造纸术的发明2. 板书内容:(1)我国古代造纸术发展历程(2)蔡伦改进造纸术背景:东汉时期,书写材料昂贵且不便保存过程:利用树皮、破布、麻头等便宜易得的原料制成纸张(3)造纸术发明的历史意义对我国:推动文化发展,促进科技进步对世界:促进文化交流,推动世界文明发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我国古代造纸术的发展历程。
(2)蔡伦是如何改进造纸术的?这一改进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 答案:(1)我国古代造纸术经历了从西汉时期的植物纤维纸到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
(2)蔡伦利用树皮、破布、麻头等便宜易得的原料制成纸张,这一改进降低了造纸成本,提高了纸张质量,为我国文化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了重要条件。
神奇的纸教案神奇的纸教案1【活动目标】1、探索用纸条制作成麦比乌斯圈。
通过比较发现麦比乌斯圈只有一个面。
2、通过操作活动探索麦比乌斯圈等分不同的次数后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3、大胆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方式和发现。
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1、长纸条。
2、麦比乌斯圈若干个,分别有一条线、二条线、三条线。
3、剪刀人手一把。
4、彩笔。
【活动过程】一、师生互动,共同制作纸圈。
1、出示纸条:这是什么?(纸条)2、变一变,看它变成了什么?(纸圈)3、你会做吗?请小朋友来做一个这样的纸圈。
4、教师出示麦比乌斯圈,师:我这里还有一个圈,看一看,这个圈和刚才的圈有什么不同?5、你会做这个圈吗?6、你可以先研究一下,它是怎么做成的。
7、你会做了吗?请你来做一个这样的圈。
8、你做好了吗?你是怎么做的?请你给小朋友示范一下。
教师小结:把纸条的一端扭一下和另一端粘合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这样的圈。
咱们做的这个圈啊,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叫做麦比乌斯圈。
是德国科学家麦比乌斯在1858年发现的。
人们为了纪念他就给这个圈取名为麦比乌斯圈。
麦比乌斯圈还有许多的秘密呢。
现在,我们一起去找找看好吗?二、比较:普通的圈和麦比乌斯圈,了解麦比乌斯圈只有一个面。
1、讲解做法:现在,小朋友都有了两个圈。
请你用彩笔找一个点,然后轻轻的拖动你的纸圈,在纸圈的内侧画线。
最后要让你画的线连接起来。
(教师示范)2、操作:幼儿画线。
3、幼儿表述:你的线画好了吗?你发现了什么秘密?4、教师小结:普通圈的线只画了一个面就连了起来,但是麦比乌斯圈的线特别长,画过了黄颜色的一侧又到了蓝颜色的一侧,最终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
5、麦比乌斯圈就是这么神奇,老师这里还有一列麦比乌斯火车呢,我请两个小朋友坐坐看。
呜呜,我们的火车出发了,看,小朋友们正在蓝色的车厢里,我们的小朋友又来到了红色的车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