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同轴线与平行双线 2011(完成)
- 格式:ppt
- 大小:177.50 KB
- 文档页数:25
2023年微波技术与天线(王新稳著)课后答案下载2023年微波技术与天线(王新稳著)课后答案下载绪篇电磁场理论概要第1章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规律1.1 电磁场的四个基本矢量1.1.1 电场强度E1.1.2 高斯(Gauss)定律1.1.3 电通量密度D1.1.4 电位函数p1.1.5 磁通密度B1.1.6 磁场强度H1.1.7 磁力线及磁通连续性定理1.1.8 矢量磁位A1.2 电磁场的基本方程1.2.1 全电流定律:麦克斯韦第一方程1.2.2 法拉第一楞次(Faraday-Lenz)定律:麦克斯韦第二方程1.2.3 高斯定律:麦克斯韦第三方程1.2.4 磁通连续性原理:麦克斯韦第四方程1.2.5 电磁场基本方程组的微分形式1.2.6 不同时空条件下的麦克斯韦方程组1.3 电磁场的媒质边界条件1.3.1 电场的边界条件1.3.2 磁场的边界条件1.3.3 理想导体与介质界面上电磁场的边界条件1.3.4 镜像法1.4 电磁场的能量1.4.1 电场与磁场存储的能量1.4.2 坡印廷(Poyllfing)定理1.5 依据电磁场理论形成的电路概念1.5.1 电路是特定条件下对电磁场的简化表示1.5.2 由电磁场方程推导出的电路基本定律1.5.3 电路参量1.6 电磁波的产生——时变场源区域麦克斯韦方程的解 1.6.1 达朗贝尔(DAlembert)方程及其解1.6.2 电流元辐射的电磁波1.7 平面电磁波1.7.1 无源区域的时变电磁场方程1.7.2 理想介质中的均匀平面电磁波1.7.3 导电媒质中的均匀平面电磁波1.8 均匀平面电磁波在不同媒质界面的入射反射和折射 1.8.1 电磁波的极化1.8.2 均匀平面电磁波在不同媒质界面上的垂直入射 1.8.3 均匀平面电磁波在不同媒质界面上的斜入射__小结习题上篇微波传输线与微波元件第2章传输线的基本理论2.1 传输线方程及其解2.1.1 传输线的电路分布参量方程2.1.2 正弦时变条件下传输线方程的解2.1.3 对传输线方程解的讨论2.2 无耗均匀传输线的工作状态2.2.1 电压反射系数2.2.2 传输线的工作状态2.2.3 传输线工作状态的测定2.3 阻抗与导纳厕图及其应用2.3.1 传输线的匹配2.3.2 阻抗圆图的构成原理2.3.3 阻抗圆图上的特殊点和线及点的移动2.3.4 导纳圆图2.3.5 圆图的应用举例2.4 有损耗均匀传输线2.4.1 线上电压、电流、输入阻抗及电压反射系数的'分布特性 2.4.2 有损耗均匀传输线的传播常数2.4.3 有损耗均匀传输线的传输功率和效率__小结习题二第3章微波传输线3.1 平行双线与同轴线3.1.1 平行双线传输线3.1.2 同轴线3.2 微带传输线3.2.1 微带线的传输模式3.2.2 微带线的传输特性3.3 矩形截面金属波导3.3.1 矩形截面波导中场方程的求解3.3.2 对解式的讨论3.3.3 矩形截面波导中的TElo模3.3.4 矩形截面波导的使用3.4 圆截面金属波导3.4.1 圆截面波导中场方程的求解3.4.2 基本结论3.4.3 圆截面波导中的三个重要模式TE11、TM01与TE01 3.4.4 同轴线中的高次模3.5 光波导3.5.1 光纤的结构形式及导光机理3.5.2 单模光纤的标量近似分析__小结习题三第4章微波元件及微波网络理论概要4.1 连接元件4.1.1 波导抗流连接4.1.2 同轴线——波导转接器4.1.3 同轴线——微带线转接器4.1.4 波导——微带线转接器4.1.5 矩形截面波导——圆截面波导转接器4.2 波导分支接头……微波技术与天线(王新稳著):内容简介本书是在作者三十多年教学及科研实践基础上编写而成的,系统讲述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天线的基本概念、理论、分析方法和基本技术。
第7章 导行电磁波前面我们讨论了电磁波在无界空间的传播以及电磁波对平面分界面的反射与透射现象。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讨论电磁波在有界空间的传播,即导波系统中的电磁波。
所谓导波系统是指引导电磁波沿一定方向传播的装置,被引导的电磁波称为导行波。
常见的导波系统有规则金属波导(如矩形波导、圆波导)、传输线(如平行双线、同轴线)和表面波波导(如微带线),图7.0.1给出了一些常见的导波系统。
导波系统中电磁波的传输问题属于电磁场边值问题,即在给定边界条件下解电磁波动方程,这时我们可以得到导波系统中的电磁场分布和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在这一章中,将用该方法讨论矩形波导、圆波导和同轴线中的电磁波传播问题以及谐振腔中的场分布及相关参数。
然而,当边界比较复杂时,用这种方法得到解析解就很困难,这时如果是双导体(或多导体)导波系统且传播的电磁波频率不太高,就可以引入分布参数,用“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等效前面波导中的电场和磁场,这种方法称为“等效传输线”法。
这一章我们还将用该方法讨论平行双线和同轴线中波的传播特性。
7.1导行电磁波概论任意截面的均匀导波系统如图7.1.1所示。
为讨论简单又不失一般性,可作如下假设: (1)波导的横截面沿z 方向是均匀的,即导波内的电场和磁场分布只与坐标x ,y 有关,与坐标z 无关。
(2)构成波导壁的导体是理想导体,即σ=∞。
(3)波导内填充的媒质为理想介质,即0σ=,且各向同性。
(4)所讨论的区域内没有源分布,即0ρ=0=J 。
a 矩形波导b 圆柱形波导c 同轴线传输线d 双线传输线e 微带线图7.0.1 常见的几种导波系统(5)波导内的电磁场是时谐场,角频率为ω。
设波导中电磁波沿+z 方向传播,对于角频率为ω的时谐场,由假设条件(1)和(2)可将其电磁场量表示为()()()(),,,,,,,z z x y z x y e x y z x y e γγ--==E E H H (7.1.1)式中γ称为传播常数,表征导波系统中电磁场的传播特性。
第四章规则波导理论前面介绍了几种无色散的TEM波传输线,它们在结构上都属于双导体系统。
其中平行双线是用在米波波段和分米波低频端的一种传输线;同轴线是用在分米波~厘米波段的一种传输线;带状线和微带是最近20多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平面传输线,它们在微波集成电路(MIC)中做传输线或元器件之用,是属于厘米波高频端的一种传输线。
当频率再升高时,上述几种传输线出现了一系列缺点,致使它们失去了实用价值。
比如,随着频率的增高,趋肤效应显著,因而导体热损耗增加;介质损耗和辐射损耗也随之增加;横向尺寸减小,功率容量明显下降,加工工艺也愈加困难。
上述缺点促使人们寻找一种新的,适用于更高频率,具有大功率容量的传输手段,于是产生了波导管。
实际上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1933年就已在实验室内被证明,采用波导管是行之有效的微波功率的传输手段。
现代雷达几乎无一例外地采用波导作为其高频传输系统。
波导管的使用频带范围很宽,从915MHz(微波加热)到94GHz(F波段)都可使用波导传输线。
本章所讲的“波导”是指横截面为任意形状的空心金属管。
所谓“规则波导”是指截面形状、尺寸及内部介质分布状况沿轴向均不变化的无限长直波导。
最常用的波导,其横截面形关是矩形和圆形的。
波导具有结构简单、牢固、损耗小、功率容量大等优点,但其使用频带较窄,这一点就不如同轴线和微带线了。
导行波理论不仅用于分析各类波导传输线本身,还是下面分析谐振腔、各种微波元件等的理论基础。
§4-1 电磁场基础同前面讨论同轴线、双线传输线所用的“路”的方法不同,本章所讨论的规则波导采用的是“场”的方法,即从麦克斯韦方程出发,利用边界条件导出波导传输线中电、磁场所服从的规律,从而了解波导中的模式及其场结构(即所谓横向问题)以及这些模式沿波导轴向的基本传输特性(即所谓纵向问题)。
一、麦克斯韦方程麦克斯韦总结了一系列电磁实验定律,得出一组反映宏观电磁现象所服从的普遍规律的方程式,这就是著名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电磁场与电磁波答案第7章导⾏电磁波1、求内外导体直径分别为0.25cm和0.75cm 空⽓同轴线的特性阻抗;在此同轴线内外导体之间填充聚四氟⼄烯( r 2.1),求其特性阻抗与300MHz时的波长。
解:空⽓同轴线的特性阻抗b 0.75Z0 601 n 601 n =65.917a 0.25聚四氟⼄烯同轴线:_60_ in 075=41.4041n3 45.487.2.1 0.252、在设计均匀传输线时,⽤聚⼄烯( & r = 2.25 )作电介质,忽略损耗⑴对于300Q的双线传输线,若导线的半径为0.6mm,线间距应选取为多少?⑵对于75Q的同轴线,若内导体的半径为0.6mm,外导体的内半径应选取为多少?解:⑴双线传输线,令d为导线半径,D为线间距,则D in 3.75, D 25.5mm d⑵同轴线,令a为内导体半径,b为外导体内半径,则波⽐VSWR及距负载0.15处的输⼊阻抗Z in。
3 108300 106..2.10.69mL1oi b2 ln a' C121 b inaZ O5丄I1---ln b75C12■ r ain b 1.875, b 3.91mma3、设⽆耗线的特性阻抗为100 ,负载阻抗为50 j50试求:终端反射系数解:Z L Z O 50 j50 100Z L Z O 50 j50 1001 2j51 I L|1⼩2.6181 .5 5Z043.55 +j 34.164、⼀特性阻抗为50Q 、长2m 的⽆耗线⼯作于频率 200MHz 终端阻抗为40 j30 , 求其输⼊阻抗Z in 。
解:输⼊阻抗:z in Z 0Z LjZ °tan z⼩ 8 8 / “ 1.5, z2 ,tan 1.732f33Z in 26.32 j9.875、在特性阻抗为200的⽆耗双导线上,测得负载处为电压驻波最⼩点,V min 为8V,距负载/4处为电压驻波最⼤点,V 为10V,试求负载阻抗 Z L 及负载吸收的功率maxP L 。
同轴布线方案一、概述同轴布线是一种电信传输线路的配置方式,常用于传输高频信号。
在同轴布线方案中,信号通过中心导体传输,而由绝缘材料和金属屏蔽层组成的外部导体则用于屏蔽外部干扰。
同轴布线适用于需要稳定可靠传输的应用场景,如电视信号传输、计算机网络等。
本文将介绍同轴布线的基本原理、布线要点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二、同轴布线的基本原理同轴布线是基于同轴电缆的传输方式,其基本原理如下:1.中心导体: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是传输信号的主要通道,通常是由铜制成的导线。
信号从发送设备送入中心导体,通过它进行传输。
2.绝缘材料:中心导体周围包裹着一层绝缘材料,通常由聚乙烯(PE)或聚氯乙烯(PVC)制成。
绝缘材料的作用是隔离中心导体和外部导体,以防止信号泄漏或干扰。
3.金属屏蔽层:在绝缘材料外,同轴电缆还包裹着一层金属屏蔽层。
金属屏蔽层常用铜箔或铝箔进行制作,其作用是屏蔽外部干扰信号,确保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外部绝缘材料:金属屏蔽层外部再包裹一层外部绝缘材料,通常由PVC或Low Smoke Zero Halogen(LSZH)材料制成,用于保护电缆并提供额外的绝缘。
三、同轴布线的布线要点在进行同轴布线时,有几个关键要点需要注意:1. 选择合适的同轴电缆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同轴电缆非常重要。
在选择电缆时,应考虑以下因素:•频率范围:不同的同轴电缆能够支持的频率范围不同,根据具体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频率范围。
•阻抗:同轴电缆的阻抗应与系统中其他设备的阻抗相匹配,以避免信号反射和损耗。
•传输距离:考虑传输距离,选择适合的电缆长度,以确保信号的传输质量。
2. 建立地线在同轴布线中,建立良好的地线非常重要。
地线的作用是提供传输信号的归位,并有效地抑制信号中的电磁干扰。
建议使用专门的地线导线,并按照正确的方法连接到设备的地线端点上。
3. 注意信号传输方向同轴布线中,信号的传输方向对于传输质量至关重要。
应确保信号在正确的方向上从发送设备传输到接收设备,以避免信号丢失或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