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76.50 KB
- 文档页数:12
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综合能力测试试卷(理科使用)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全卷共10页,满分为15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共81分)考生注意: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在试卷和答题卡上都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并用铅笔在答题卡上正确涂写难考证号和校验码。
2.第Ⅰ卷(1~27小题)为单选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在答题卡上。
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铅笔涂黑。
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卡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
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一.下列图表反映,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上海市城市居民家庭生活收支1.上海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 坚持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B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C 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D 坚持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上述图表还反映出A 人均消费性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人的比率有上升趋势B 人均消费性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率有下降趋势C 人均消费性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率不变D 人均消费性支出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而逐年下降3.这个趋势告诉我们①人们实物消费和劳务消费需求都已得到满足②需要积极吸收居民储蓄③需要进一步拉动内需④需要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二、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中国人民奋起抗战,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
4.日寇在中国不断挑起事变,进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下列事变发生在上海的是A “—·二八”事变和“七·七”事变B “—·二八”事变和“八·一三”事变C “七·七”事变和“九·一八”事变D “八·一三”事变和“九·一八”事变5.在日寇侵略上海的两次事变中,都率军奋勇抵抗的中国将领是A 蒋光鼐B 叶挺C 张治中D 李宗仁6.在华北,八路军不断出击、重创日寇。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I卷(选择题共120分)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 Cl 35.5 Ca 40 Fe 56 Cu 641.下列各类人群中,一段时期内人体摄入和排出的氮量基本相等的是A 健康儿童B 重创伤恢复期病人C 健康成年男子D 禁食期病人2.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 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B 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处于细胞周期中C 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D 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3.番茄种子播种在苗床上,在适宜的条件下,第6天子叶展开,第9天幼叶出现。
研究人员从种子到幼苗形成期间每天测定其干重,并绘制成曲线。
下面四个曲线图中,正确的是A B C D4.一只羊的卵细胞核被另一只羊的体细胞核置换后,这个卵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再植入第三只羊的子宫内发育,结果产下一只羊羔。
这种克隆技术具有多种用途,但是不能A 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的家畜B 繁殖家畜中的优秀个体C 用于保存物种D 改变动物的基因型5.自然界中生物种内及种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A 林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几率降低B 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这有利于鲸鱼种的维持C 自然界中的猴群经过争斗建立了优劣等级制度,并依次占据资源,这对种的保持是有利的D 自然界中物种间捕食对一个种有利,但会使另一个种消失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纳米材料是指一种称为“纳米”的新物质制成的材料B 绿色食品是指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C 生物固氮是指植物通过叶面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气D 光导纤维是以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制成的7.0.01 mol·L-1的某一元弱酸溶液pH=4,则它的电离度为A 1%B 2%C 5%D 10%8.某温度下,100 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26.5 g。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I卷(选择题共12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 Cl 35.5 Ca 40 Fe 56 Cu 641.下列各类人群中,一段时期内人体摄入和排出的氮量基本相等的是A 健康儿童B 重创伤恢复期病人C 健康成年男子D 禁食期病人2.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 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B 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处于细胞周期中C 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D 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3.番茄种子播种在苗床上,在适宜的条件下,第6天子叶展开,第9天幼叶出现。
研究人员从种子到幼苗形成期间每天测定其干重,并绘制成曲线。
下面四个曲线图中,正确的是A B C D4.一只羊的卵细胞核被另一只羊的体细胞核置换后,这个卵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再植入第三只羊的子宫内发育,结果产下一只羊羔。
这种克隆技术具有多种用途,但是不能A 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的家畜B 繁殖家畜中的优秀个体C 用于保存物种D 改变动物的基因型5.自然界中生物种内及种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A 林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几率降低B 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这有利于鲸鱼种的维持C 自然界中的猴群经过争斗建立了优劣等级制度,并依次占据资源,这对种的保持是有利的D 自然界中物种间捕食对一个种有利,但会使另一个种消失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纳米材料是指一种称为“纳米”的新物质制成的材料B 绿色食品是指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C 生物固氮是指植物通过叶面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气D 光导纤维是以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制成的7.0.01 mol·L-1的某一元弱酸溶液pH=4,则它的电离度为A 1%B 2%C 5%D 10%8.某温度下,100 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26.5 g。
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广东、广西、河南用)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子射到金属表面时,可能有电子发出B.光子射到金属表面时,一定有电子发出C.电子轰击金属表面时,可能有光子发出D.电子轰击金属表面时,一定没有光子发出2.图中a、b、c为三个物块,M、N为两个轻质弹簧,R为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它们连接如图所示并处于平衡状态.A.有可能N处于拉伸状态而M处于压缩状态B.有可能N处于压缩状态而M处于拉伸状态C.有可能N处于不伸不缩状态而M处于拉伸状态D.有可能N处于拉伸状态而M处于不伸不缩状态3.处于基态的一群氢原子受某种单色光的照射时,只发射波长为λ1、λ2、λ3的三种单色光,且λ1>λ2>λ3,则照射光的波长为A.λ1B.λ1+λ2+λ3C.λ2λ3/λ2+λ3D.λ1λ2/λ1+λ24.如图所示,在原来不带电的金属细杆ab附近P处,放置一个正点电荷.达到静电平衡后,A.a端的电势比b端的高B.b端的电势比d点的低C.a端的电势不一定比d点的低D.杆内c处场强的方向由a指向b5.分子间同时存在吸引力和排斥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固体分子间的吸引力总是大于排斥力B.气体能充满任何容器是因为分子间的排斥力大于吸引力C.分子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D.分子间吸引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而排斥力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6.跨过定滑轮的绳的一端挂一吊板,另一端被吊板上的人拉住,如图所示.已知人的质量为70kg,吊板的质量为10kg,绳及定滑轮的质量、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当人以440N的力拉绳时,人与吊板的加速度a和人对吊板的压力F分别为A.a=1.0m/s2,F=260NB.a=1.0m/s2,F=330NC.a=3.0m/s2,F=110ND.a=3.0m/s2,F=50N7.竖直上抛一球,球又落回原处,已知空气阻力的大小正比于球的速度.A.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的功B.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的功C.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D.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等于下降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8.在图中虚线所示的区域存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取坐标如图所示,一带电粒子沿x轴正方向进入此区域,在穿过此区域的过程中运动方向始终不发生偏转.不计重力的影响,电场强度E和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可能是A.E和B都沿x轴方向B.E沿y轴正向,B沿z轴正向C.E沿z轴正向,B沿y轴正向D.E、B都沿z轴方向9.远距离输电线路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若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不变,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升压变压器的原线圈中的电流与用户用电设备消耗的功率无关B.输电线中的电流只由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决定C.当用户用电器的总电阻减少时,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增大D.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等于降压变压器的输入电压10.一列在竖直方向振动的简谐横波,波长为λ,沿正x方向传播,某一时刻,在振动位移向上且大小等于振幅一半的各点中,任取相邻的两点P1、P2,已知P1的x坐标小于P2的x坐标.A.若<λ/2,则P1向下运动,P2向上运动B.若<λ/2,则P1向上运动,P2向下运动C.若>λ/2,则P1向上运动,P2向下运动D.若>λ/2,则P1向下运动,P2向上运动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0分)二、本题共3小题,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图.11.(5分)用螺旋测微器(千分尺)测小球直径时,示数如图所示,这时读出的数值是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_.12.(8分)现有器材:量程为10.0mA、内阻约30Ω~40Ω的电流表一个,定值电阻R1=150Ω,定值电阻R2=100Ω,单刀单掷开关S,导线若干,要求利用这些器材测量一干电池(电动势约1.5V)的电动势.(1)按要求在实物图上连线.(2)用已知量和直接测得量表示的待测电动势的表达式为E=_________,式中各直接测得量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7分)一个有一定厚度的圆盘,可以绕通过中心垂直于盘面的水平轴转动,用下面的方法测量它匀速转动时的角度速.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米尺,纸带,复写纸片.实验步骤:(1)如图所示,将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面上,将纸带的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后,固定在待测圆盘的侧面上,使得圆盘转动时,纸带可以卷在圆盘侧面上.(2)启动控制装置使圆盘转动,同时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3)经过一段时间,停止转动和打点,取下纸带,进行测量.①由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的角速度的表达式为ω=_________,式中各量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某次实验测得圆盘半径r=5.50×10-2m,得到的纸带的一段如下图所示,求得角速度为_________.三、本题共7小题,共9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4.(11分)有人利用安装在气球载人舱内的单摆来确定气球的高度.已知该单摆在海平面处的周期是T0.当气球停在某一高度时,测得该单摆周期为T.求该气球此时离海平面的高度h.把地球看作质量均匀分布的半径为R的球体.15.(12分)如图所示,半径为R、单位长度电阻为λ的均匀导体圆环固定在水平面上,圆环中心为O.匀强磁场垂直水平面方向向下,磁感强度为B.平行于直径MON的导体杆,沿垂直于杆的方向向右运动.杆的电阻可以忽略不计,杆与圆环接触良好,某时刻,杆的位置如图,∠aOb=2θ,速度为v,求此时刻作用在杆上安培力的大小.16.(12分)如下一系列核反应是在恒星内部发生的,其中p为质子,α为α粒子,e+为正电子,ν为一种中微子.已知质子的质量为mp=1.672648×10-27kg,α粒子的质量为mα=6.644929×10-27kg,正电子的质量为m-31kg,中微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真空中的光速c=3.00×108m/s.试e=9.11×10计算该系列核反应完成后释放的能量.17.(13分)雨过天晴,人们常看到天空中出现彩虹,它是由阳光照射到空中弥漫的水珠上时出现的现象.在说明这个现象时,需要分析光线射入水珠后的光路.一细束光线射入水珠,水珠可视为一个半径为R的球,球心O到入射光线的垂直距离为d.水的折射率为n.(1)在图上画出该束光线射入水珠内经一次反射后又从水珠中射出的光路图.(2)求这束光线从射向水珠到射出水珠每一次偏转的角度.18.(13分)现有m=0.90kg的硝酸甘油[C3H5(NO3)3]被密封于体积V0=4.0 ×10-3m3的容器中,在某一时刻被引爆,瞬间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反应的产物全是氮、氧……等气体.假设:反应中每消耗1kg的硝酸甘油释放能量U=6.00×106J/kg;反应产生的全部混合气体温度升高1K所需能量Q=1.00×103J/K;这些混合气体满足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T=C(常量),其中常量C=240J/K.已知在反应前硝酸甘油的温度T0=300K.若设想在化学反应发生后容器尚未破裂,且反应释放的能量全部用于升高气体的温度,求器壁所受的压强.19.(14分)下面是一个物理演示实验,它显示:图中自由下落的物体A和B经反弹后,B能上升到比初始位置高得多的地方.A是某种材料做成的实心球,质量m1=0.28kg,在其顶部的凹坑中插着质量m2=0.10kg的木棍B.B只是松松地插在凹坑中,其下端与坑底之间有小空隙.将此装置从A下端离地板的高度H=1.25m处由静止释放.实验中,A触地后在极短时间内反弹,且其速度大小不变;接着木棍B脱离球A开始上升,而球A恰好停留在地板上.求木棍B上升的高度,重力加速度g=10m/s2.20.(15分)如图(a)所示,A、B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板间距离为d(d远小于板的长和宽).在两板之间有一带负电的质点P.已知若在A、B间加电压Uo,则质点P可以静止平衡.现在A、B间加上如图(b)所示的随时间t变化的电压u.在t=0时质点P位于A、B间的中点处且初速为零.已知质点P能在A、B之间以最大的幅度上下运动而又不与两板相碰,求图(b)中u改变的各时刻t1、t2、t3及tn的表达式.(质点开始从中点上升到最高点,及以后每次从最高点到最低点或从最低点到最高点的过程中,电压只改变一次.)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参考答案(广东、广西、河南卷)一、1.AC 2.AD 3.D 4.B 5.C6.B 7.BC 8.AB 9.C 10.AC二、11.8.473mm12.(1)如图所示;(2)(I1I2/(I1-I2))R2I1是外电阻为R1时的电流,I2是外电阻为R1和R2串联时的电流13.(1)(x2-x1)/T(n-1)rT为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r为圆盘的半径,x2、x1是纸带上选定的两点分别对应的米尺上的刻度值,n为选定的两点间的打点数(含两点)(2)6.8r/s三、14.根据单摆周期公式,有T0=2π,T=2π.其中l是单摆长度,g0和g分别是两地点的重力加速度.根据万有引力公式,得g0=GM/R2,g=GM/(R+h)2.其中G是引力常量,M是地球质量.由以上各式解得h=((T/T0)-1)R.15.如图所示,杆切割磁力线时,ab部分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vB(2Rsinθ),此时弧acb和弧adb的电阻分别为2λR(π-θ)和2λRθ,它们并联后的电阻为r=2λRθ(π-θ)/π,杆中的电流为I=E/r,作用在杆上的安培力为F=IB(2Rsinθ),由以上各式解得F=(2πvB2R/λ)(sin2θ/θ(π-θ)).16.为求出系列反应后释放的能量,将题中所给的诸核反应方程左右两侧分别相加,消去两侧相同的项,系列反应最终等效为4p——→α+2e++2ν.设反应后释放的能量为Q,根据质能关系和能量守恒得4mpc2=mαc2+2mec2+Q,代入数值可得Q=3.95×10-12J.17.(1)光路如图(a)所示.(2)以i、r表示入射光线的入射角、折射角,由折射定律有sini=nsinr,以δ1、δ2、δ3表示每一次偏转的角度,如图(b)所示,由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和几何关系可知sini=d/R,δ1=i-r,δ2=π-2r,δ3=i-r.由以上各式解得δ1=(sin-1d/R)-(sin-1d/nR).δ2=π-2sin-1d/nR.δ3=(sin-1d/R)-(sin-1d/nR).18.化学反应完成后,硝酸甘油释放的总能量为W=mU,设反应后气体的温度为T,根据题意,有W=Q(T-T0),器壁所受的压强为p=CT/V0,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得p=3.4×108PA.19.根据题意,A碰地板后,反弹速度的大小v1等于它下落到地面时速度的大小,即v1=,A刚反弹后,速度向上,立刻与下落的B碰撞,碰前B的速度v2=.由题意,碰后A速度为零,以v2′表示B上升的速度,根据动量守恒,有m1v1-m2v2=m2v2′,令h表示B上升的高度,有h=v2′2/2g.由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得h=4.05m.20.设质点P的质量为m,电量大小为q,根据题意,当A、B间的电压为U0时,有qU0/d=mg,当两板间的电压为2U0时,P的加速度向上,其大小为a,则(q2U0/d)-mg=ma,解得a=g.当两板间的电压为零时,P自由下落,加速度为g,方向向下.在t=0时,两板间的电压为2U0,P自A、B间的中点向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g.设经过时间τ1,P的速度变为v1,此时使电压变为零,让P在重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再经过时间τ1′,P正好到达A板且速度为零,故有v1=gτ1,0=v1-gτ1′,(1/2)d=(1/2)gτ12+v1τ1′-(1/2)gτ1′2,由以上各式,得τ1=τ1′,τ1=(/2),因为t1=τ1,得t1=(/2).在重力作用下,P由A板处向下做匀加速运动,经过时间τ2,速度变为v2,方向向下,这时加上电压使P做匀减速运动,经过时间τ2′,P到达B板且速度为零,故有v2=gτ2,0=v2-gτ2′,d=(1/2)gτ22+v2τ2′-(1/2)gτ2′2,由以上各式,得τ2=τ2′,τ2=,因为t2=t1+τ1′+τ2,得t2=(+1).在电场力与重力的合力作用下,P由B板处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过时间τ3,速度变为v3,此时使电压变为零,让P在重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经过时间τ3′,P正好到达A板且速度为零,故有v3=gτ3,0=v3-gτ3′,d=(1/2)gτ32+v3τ3′-(1/2)gτ3′2由上得τ3=τ3′,τ3=,因为t3=t2+τ2′+τ3,得t3=(+3).根据上面分析,因重力作用,P由A板向下做匀加速运动,经过时间τ2,再加上电压,经过时间τ2′,P到达B且速度为零,因为t4=t3+τ3′+τ2,得t4=(+5).同样分析可得tn=(+2n-3).(n≥2)。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共13页,满分为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144分)本卷共24题,每题6分,共144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下列四个选项的图中,木块均在固定的斜面上运动,其中图A、B、C中的斜面是光滑的,图D中的斜面是粗糙的,图A、B中的F为木块所受的外力,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图A、B、D中的木块向下运动,图C中的木块向上运动,在这四个图所示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A B C D17.如图所示,在两个固定电荷+q和-q之间放入两个原来不带电的导体,1、2、3、4为导体上的四个点,在达到静电平衡后,各点的电势分别是φ1、φ2、φ3、φ4,则Aφ4>φ3>φ2>φ1 B φ4=φ3>φ2=φ1C φ4<φ3<φ2<φ1D φ4=φ3<φ2=φ118.图中所示为一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已知此时质点A正向上运动,如图中箭头所示,由此可断定此横波A向右传播,且此时质点B正向上运动B 向右传播,且此时质点C正向下运动C 向左传播,且此时质点D正向上运动D 向左传播,且此时质点E正向下运动19.氢原子的能级是氢原子处于各个定态时的能量值,它包括氢原子系统的电势能和电子在轨道上运动的动能,氢原子的电子由外层轨道跃迁到内层轨道时,A 氢原子的能量减小,电子的动能增加B 氢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增加C 氢原子的能量减小,电子的动能减小D 氢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减小20.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质量为1500kg 向南行驶的长途客车迎面撞上了一质量为3000kg 向北行驶的卡车,碰后两车接在一起,并向南滑行了一小段距离后停止,根据测速仪的测定,长途客车碰前以20m/s 的速率行驶,由此可判断卡车碰前的行驶速率A 小于10m/sB 大于10m/s 小于20m/sC 大于20m/s 小于30m/sD 大于30m/s 小于40m/s21.图为云室中某粒子穿过铅板P 前后的轨迹,室中匀强磁场的方向与轨迹所在平面垂直(图中垂直于纸面向里,)由此可知此粒子A 一定带正电B 一定带负电C 不带电D 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22.图中L 是凸透镜,OO ′是它的主轴,AB 是垂直于主轴的肖源,P 是垂直于主轴的光屏,当两者到透镜的距离相等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将AB 向右移动任意一段距离后,再移动P ,则在P 上A 总能得到缩小的像B 总能得到较大的像C 可能得到放大的像,也可能得到缩小的像D 可能得到放大的像,也可能得不到像23.质量为m 的三角形木楔A 置于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它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一水平力F 作用在木楔A 的竖直平面上,在力F 的推动下,木楔A 沿斜面以恒定的加速度a 向上滑动,则F 的大小为:Aθθμθcos )]cos (sin [++g a mB)sin (cos )sin (θμθθ+-g a mC)sin (cos )]cos (sin [θμθθμθ-++g a m D)sin (cos )]cos (sin [θμθθμθ+++g a m24.一个点源S对平面镜成像,设光源不动,平面镜以速率v沿OS方向向光源平移,镜面与OS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º,则光源的像S′将A以速率0.5v沿S′S连线向S运动B 以速率v沿S′S连线向S运动C 以速率3v沿S′S连线向S运动D 以速率2v沿S′S连线向S运动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II卷(非选择题共156分)注意事项: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I卷(选择题共120分)1.下列各类人群中,一段时期内人体摄入和排出的氮量基本相等的是A.健康儿童B.重创伤恢复期病人C.健康成年男子D.禁食期病人2.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B.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处于细胞周期中C.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D.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3.番茄种子播种在苗床上,在适宜的条件下,第6天子叶展开,第9天幼叶出现。
研究人员从种子到幼苗形成期间每天测定其干重,并绘制成曲线。
下面四个曲线图中,正确的是A.B.C. D4.一只羊的卵细胞核被另一只羊的体细胞核置换后,这个卵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再植入第三只羊的子宫内发育,结果产下一只羊羔。
这种克隆技术具有多种用途,但是不能A.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的家畜B.繁殖家畜中的优秀个体C.用于保存物种D.改变动物的基因型5.自然界中生物种内及种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A.林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几率降低B.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这有利于鲸鱼种的维持C.自然界中的猴群经过争斗建立了优劣等级制度,并依次占据资源,这对种的保持是有利的D.自然界中物种间捕食对一个种有利,但会使另一个种消失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纳米材料是指一种称为“纳米”的新物质制成的材料B .绿色食品是指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C .生物固氮是指植物通过叶面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气D .光导纤维是以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制成的7.0.01 mol ·L -1的某一元弱酸溶液 pH =4,则它的电离度为A .1%B .2%C .5%D .10%8.某温度下,100 g 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26.5 g 。
若向此溶液中添加3.5 g 氯化钠和6.5 g水,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A .30%B .5.61005.35.26++×100%C .26.5%D .5.35.61005.35.26+++×100%9.有人曾建议用AG 表示溶液的酸度(acidity arede ),AG 的定义为AG =lg ([H +]/[OH -])。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试卷语文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数shǔ数说数伏不可胜数数典忘祖B、识shí识别识破博闻强识远见卓识C、横héng 纵横横行妙趣横生专横跋扈D、模mó 模型模具模棱两可装模作样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百战不怠安详莫齿不忘前途渺茫B、责无旁代诡计一张一驰成绩斐然C、恰如其分取缔喋喋不休大坝合龙D、味同嚼腊参与束之高搁无人问津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八股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封建时代用于科举考试。
它必须“代圣人立言”,在形式上也必须遵守一些死板的______。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制度,八股文随之推动它的实际效用;新文化运动兴起时,它作为封建旧文化的象征之一,受到严厉______;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成了无人肯说的______话题。
A、限定抨击生僻B、限制批评生僻C、限制批评冷僻D、限定抨击冷僻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昨天晚上,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我被振聋发聩的雷声惊醒了。
B、《康熙王朝》是一部以史实为依据的鸿篇臣制,它囊括了康熙在位时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
C、最近,那位足球明星在场上情绪低落,心不在焉,传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真是令人失望。
D、当年中国音乐家往外走,现在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趋之若鹜地进入中国。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目前,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提高和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员。
B、水稻基因组在已知的各类植物基因组中是最大的,共4.3亿对碱基,约为人类基因组的七分之一。
C、世界银行指出,美国发生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将会延长东南亚地区经济萧条的时间,从而对该地区的贫困人口造成伤害。
D、不久前,中国入世谈判代表龙永图做客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就入世后人才问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共13页,满分为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144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纸上。
考试结束,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本卷共24题,每题6分,共144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Si 28 P 31 S 32 Cl 35.5 Pb 2071.人红细胞无线粒体但能携带氧。
红细胞所需能量的来源主要是利用A 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B 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C 乳酸,进行有氧呼吸D 乳酸,进行无氧呼吸2.在温室中栽培作物,如遇持续的阴雨天气,为了保证作物的产量,对温度的控制应当A 降低温室温度、保持昼夜温差B 提高温室温度,保持昼夜温差C 提高温室温度、昼夜恒温D 降低温室温度,昼夜恒温3.现有甲、乙、丙三个苹果品种,将甲(接穗)嫁接到乙(砧木)上,接穗成活后用丙对其授粉,得到的苹果可食用部分的性状最相似于A 甲B 乙C 丙D 甲和丙4.以性染色体为XY的牛体细胞核取代卵细胞核,经过多次卵裂后,植入母牛子宫孕育、所生牛犊A 为雌性B 为雄性C 性别不能确定D 雌、雄性比例为1︰15.在生态系统中有关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的B 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上获得的能量越少C 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 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越多6.1999年1月,俄美科学家联合小组宣布合成出114号元素的一种同位素,该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为298。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元素属于第七周期第1 页共12 页B 该元素位于ⅢA族C 该元素为金属元素,性质与82Pb相似D 该同位素原子含有114个电子,184个中子7.某元素X最高价含氧酸的分子量为98,且X的氢化物的分子式不是H2X,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分子式可表示为H3XO4B X是第二周期V A族元素C X是第二周VIA族元素D X的最高化合价为+48.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氯化氢气体的摩尔质量等于N A氯气分子和N A个氢分子的质量之和B 常温常压下1mol NO2气体与水反应生成N A个NO3—离子C 121g CCl2F2所含的氯原子数为2N AD 62g Na2O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含有O2—离子数为N A9.下列各组物质中,将前者加入手者时,无论前者是否过量,都能用同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A 稀盐酸,Na2CO3溶液B 稀H2SO4溶液,NaAlO2溶液C Cu,FeCl3溶液D 浓氨水,AgNO3溶液10.下列事实可证明氨水是弱碱的是A 氨水能跟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B 铵盐受热易分解C 0.1mol/L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D 0.1mol/L氯化铵溶液的pH约为511.今有0.1mol/L Na2SO4溶液300mL,0.1mol/L MgSO4溶液200mL和0.1mol/L Al2(SO4)3溶液100mL,这三种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之比是A 1︰1︰1B 3︰2︰1C 3︰2︰3D 1︰1︰312.通以相等的电量,分别电解等浓度的硝酸银和硝酸亚汞(亚汞的化合价为+1)溶液,若被还原的硝酸银和硝酸亚汞的物质的量之比n(硝酸银)︰n(硝酸亚汞)=2︰1,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在两个阴极上得到的银和汞的物质的量之比n(银)︰n(汞)=2︰1B 在两个阳极上得到的产物的物质的量不相等C 硝酸亚汞的分子式为HgNO3D 硝酸亚汞的分子式为Hg2(NO3)213.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A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加入乙醇和浓硫酸,使乙酸全部转化为乙酸乙酯B 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加入NaOH溶液,振荡、静置分层后,除去水层C 除去CO2中的少量SO2;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D 提取溶解在水中的少量碘:加入CCl4,振荡、静置分层后,取出有机层再分离14.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5H11Cl,分析数据表明:分子中有两个-CH3、两个-CH2-、第2 页共12 页第 3 页 共 12 页 一个和一个-Cl ,它的可能的结构有几种(本题不考虑对映异构体)A 2B 3C 4D 515.有机物甲可氧化生成羧酸,也可还原生成醇,由甲生成的羧酸和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化合物乙,其分子式为C 2H 4O 2。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I卷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Si 28 P 31 S 32 Cl 35.5 Pb 2076.1999年1月,俄美科学家联合小组宣布合成出114号元素的一种同位素,该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为298。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元素属于第七周期B.该元素位于ⅢA族C.该元素为金属元素,性质与82Pb相似D.该同位素原子含有114个电子,184个中子7.某元素X最高价含氧酸的分子量为98,且X的氢化物的分子式不是H2X,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分子式可表示为H3XO4B.X是第二周期V A族元素C.X是第二周VIA族元素D.X的最高化合价为+48.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氢气体的摩尔质量等于N A氯气分子和N A个氢分子的质量之和B.常温常压下1mol NO2气体与水反应生成N A个NO3-离子C.121g CCl2F2所含的氯原子数为2N AD.62g Na2O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含有O2-离子数为N A9.下列各组物质中,将前者加入手者时,无论前者是否过量,都能用同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A.稀盐酸,Na2CO3溶液B.稀H2SO4溶液,NaAlO2溶液C.Cu,FeCl3溶液D.浓氨水,AgNO3溶液10.下列事实可证明氨水是弱碱的是A.氨水能跟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B.铵盐受热易分解C.0.1mol/L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D.0.1mol/L氯化铵溶液的pH约为511.今有0.1mol/L Na2SO4溶液300mL,0.1mol/L MgSO4溶液200mL和0.1mol/L Al2(SO4)3溶液100mL,这三种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之比是A.1︰1︰1 B.3︰2︰1 C.3︰2︰3 D.1︰1︰312.通以相等的电量,分别电解等浓度的硝酸银和硝酸亚汞(亚汞的化合价为+1)溶液,若被还原的硝酸银和硝酸亚汞的物质的量之比n(硝酸银)︰n(硝酸亚汞)=2︰1,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在两个阴极上得到的银和汞的物质的量之比n(银)︰n(汞)=2︰1B.在两个阳极上得到的产物的物质的量不相等C.硝酸亚汞的分子式为HgNO3D.硝酸亚汞的分子式为Hg2(NO3)213.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A.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加入乙醇和浓硫酸,使乙酸全部转化为乙酸乙酯B.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加入NaOH溶液,振荡、静置分层后,除去水层C.除去CO2中的少量SO2;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D.提取溶解在水中的少量碘:加入CCl4,振荡、静置分层后,取出有机层再分离14.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5H11Cl,分析数据表明:分子中有两个-CH3、两个-CH2-、一个和一个-Cl,它的可能的结构有几种(本题不考虑对映异构体)A.2 B.3 C.4 D.515.有机物甲可氧化生成羧酸,也可还原生成醇,由甲生成的羧酸和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化合物乙,其分子式为C2H4O2。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I 卷(选择题 共12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 Cl 35.5 Ca 40 Fe 56 Cu 641.下列各类人群中,一段时期内人体摄入和排出的氮量基本相等的是A 健康儿童B 重创伤恢复期病人C 健康成年男子D 禁食期病人 2.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 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B 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处于细胞周期中C 抑制DNA 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D 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3.番茄种子播种在苗床上,在适宜的条件下,第6天子叶展开,第9天幼叶出现。
研究人员从种子到幼苗形成期间每天测定其干重,并绘制成曲线。
下面四个曲线图中,正确的是A B C D4.一只羊的卵细胞核被另一只羊的体细胞核置换后,这个卵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再植入第三只羊的子宫内发育,结果产下一只羊羔。
这种克隆技术具有多种用途,但是不能A 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的家畜B 繁殖家畜中的优秀个体C 用于保存物种D 改变动物的基因型5.自然界中生物种内及种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 A 林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几率降低B 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这有利于鲸鱼种的维持C 自然界中的猴群经过争斗建立了优劣等级制度,并依次占据资源,这对种的保持是有利的D 自然界中物种间捕食对一个种有利,但会使另一个种消失 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纳米材料是指一种称为“纳米”的新物质制成的材料B 绿色食品是指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C 生物固氮是指植物通过叶面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气D 光导纤维是以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制成的7.0.01 mol ·L -1的某一元弱酸溶液 pH =4,则它的电离度为 A 1% B 2% C 5% D 10%8.某温度下,100 g 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26.5 g 。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共13页,满分为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144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纸上。
考试结束,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本卷共24题,每题6分,共144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Si 28 P 31 S 32 Cl 35.5 Pb 2071.人红细胞无线粒体但能携带氧。
红细胞所需能量的来源主要是利用A 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B 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C 乳酸,进行有氧呼吸D 乳酸,进行无氧呼吸2.在温室中栽培作物,如遇持续的阴雨天气,为了保证作物的产量,对温度的控制应当A 降低温室温度、保持昼夜温差B 提高温室温度,保持昼夜温差C 提高温室温度、昼夜恒温D 降低温室温度,昼夜恒温3.现有甲、乙、丙三个苹果品种,将甲(接穗)嫁接到乙(砧木)上,接穗成活后用丙对其授粉,得到的苹果可食用部分的性状最相似于A 甲B 乙C 丙D 甲和丙4.以性染色体为XY的牛体细胞核取代卵细胞核,经过多次卵裂后,植入母牛子宫孕育、所生牛犊A 为雌性B 为雄性C 性别不能确定D 雌、雄性比例为1︰15.在生态系统中有关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的B 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上获得的能量越少C 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 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越多6.1999年1月,俄美科学家联合小组宣布合成出114号元素的一种同位素,该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为298。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元素属于第七周期B 该元素位于ⅢA族C 该元素为金属元素,性质与82Pb相似D 该同位素原子含有114个电子,184个中子7.某元素X最高价含氧酸的分子量为98,且X的氢化物的分子式不是H2X,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分子式可表示为H3XO4B X是第二周期V A族元素C X是第二周VIA族元素D X的最高化合价为+48.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氯化氢气体的摩尔质量等于N A氯气分子和N A个氢分子的质量之和B 常温常压下1mol NO2气体与水反应生成N A个NO3—离子C 121g CCl2F2所含的氯原子数为2N AD 62g Na2O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含有O2—离子数为N A9.下列各组物质中,将前者加入手者时,无论前者是否过量,都能用同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A 稀盐酸,Na2CO3溶液B 稀H2SO4溶液,NaAlO2溶液C Cu,FeCl3溶液D 浓氨水,AgNO3溶液10.下列事实可证明氨水是弱碱的是A 氨水能跟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B 铵盐受热易分解C 0.1mol/L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D 0.1mol/L氯化铵溶液的pH约为511.今有0.1mol/L Na2SO4溶液300mL,0.1mol/L MgSO4溶液200mL和0.1mol/L Al2(SO4)3溶液100mL,这三种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之比是A 1︰1︰1B 3︰2︰1C 3︰2︰3D 1︰1︰312.通以相等的电量,分别电解等浓度的硝酸银和硝酸亚汞(亚汞的化合价为+1)溶液,若被还原的硝酸银和硝酸亚汞的物质的量之比n(硝酸银)︰n(硝酸亚汞)=2︰1,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在两个阴极上得到的银和汞的物质的量之比n(银)︰n(汞)=2︰1B 在两个阳极上得到的产物的物质的量不相等C 硝酸亚汞的分子式为HgNO3D 硝酸亚汞的分子式为Hg2(NO3)213.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A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加入乙醇和浓硫酸,使乙酸全部转化为乙酸乙酯B 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加入NaOH溶液,振荡、静置分层后,除去水层C 除去CO2中的少量SO2;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D 提取溶解在水中的少量碘:加入CCl4,振荡、静置分层后,取出有机层再分离14.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5H11Cl,分析数据表明:分子中有两个-CH3、两个-CH2-、一个和一个-Cl,它的可能的结构有几种(本题不考虑对映异构体)A 2B 3C 4D 515.有机物甲可氧化生成羧酸,也可还原生成醇,由甲生成的羧酸和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化合物乙,其分子式为C2H4O2。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甲分子中C的质量分数为40%B 甲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液体C 乙比甲的沸点高D 乙和甲的最简式相同16.下列四个选项的图中,木块均在固定的斜面上运动,其中图A、B、C中的斜面是光滑的,图D中的斜面是粗糙的,图A、B中的F为木块所受的外力,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图A、B、D中的木块向下运动,图C中的木块向上运动,在这四个图所示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A B C D17.如图所示,在两个固定电荷+q和-q之间放入两个原来不带电的导体,1、2、3、4为导体上的四个点,在达到静电平衡后,各点的电势分别是φ1、φ2、φ3、φ4,则A φ4>φ3>φ2>φ1B φ4=φ3>φ2=φ1C φ4<φ3<φ2<φ1D φ4=φ3<φ2=φ118.图中所示为一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已知此时质点A正向上运动,如图中箭头所示,由此可断定此横波A 向右传播,且此时质点B正向上运动B 向右传播,且此时质点C正向下运动C 向左传播,且此时质点D正向上运动D 向左传播,且此时质点E正向下运动19.氢原子的能级是氢原子处于各个定态时的能量值,它包括氢原子系统的电势能和电子在轨道上运动的动能,氢原子的电子由外层轨道跃迁到内层轨道时,A 氢原子的能量减小,电子的动能增加B 氢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增加C 氢原子的能量减小,电子的动能减小D 氢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减小20.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质量为1500kg向南行驶的长途客车迎面撞上了一质量为3000kg向北行驶的卡车,碰后两车接在一起,并向南滑行了一小段距离后停止,根据测速仪的测定,长途客车碰前以20m/s的速率行驶,由此可判断卡车碰前的行驶速率A 小于10m/sB 大于10m/s小于20m/sC 大于20m/s小于30m/sD 大于30m/s小于40m/s21.图为云室中某粒子穿过铅板P前后的轨迹,室中匀强磁场的方向与轨迹所在平面垂直(图中垂直于纸面向里,)由此可知此粒子A 一定带正电B 一定带负电C 不带电D 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22.图中L是凸透镜,OO′是它的主轴,AB是垂直于主轴的肖源,P是垂直于主轴的光屏,当两者到透镜的距离相等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将AB向右移动任意一段距离后,再移动P,则在P上A 总能得到缩小的像B 总能得到较大的像C 可能得到放大的像,也可能得到缩小的像D 可能得到放大的像,也可能得不到像23.质量为m的三角形木楔A置于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它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一水平力F作用在木楔A的竖直平面上,在力F的推动下,木楔A沿斜面以恒定的加速度a向上滑动,则F的大小为:A θθμθcos )]cos (sin [++g a mB )sin (cos )sin (θμθθ+-g a m C )sin (cos )]cos (sin [θμθθμθ-++g a m D )sin (cos )]cos (sin [θμθθμθ+++g a m 24.一个点源S 对平面镜成像,设光源不动,平面镜以速率v 沿OS 方向向光源平移,镜面与OS 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º,则光源的像S ′将A 以速率0.5v 沿S ′S 连线向S 运动B 以速率v 沿S ′S 连线向S 运动C 以速率3v 沿S ′S 连线向S 运动D 以速率2v 沿S ′S 连线向S 运动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II卷(非选择题共156分)注意事项: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本卷共7题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Si 28 P 31 S 32 Cl 35.5 Pb 20725.(24分)请回答下列一组生物学问题。
(1)(6分)取新鲜的马铃薯块茎,去皮后切取两个相同大小的立方块,一块放在浓盐水中,另一块放在清水中(如图示)。
请判断一段时间后它们的变化,并解释其原因。
(a)(b)①图(a)中马铃薯块(收缩,不变,膨胀)。
解释原因:。
②图(b)中马铃薯块(收缩,不变,膨胀)。
解释原因:。
(2)(4分)设小麦红粒(R)对白粒(r)为显性,抗锈病(T)对易感锈病(t)为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用表现型为红粒、抗锈病的小麦与表现型为红粒、易感锈病的小麦杂交,子代中红粒株与白料株之比为3∶1抗锈病株与易感锈病株之比为1∶1,由此可以推知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3)(8分)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生物学的研究中已被广泛应用。
试分析下列两组有关实验:①用15N标记的氨基酸饲喂大鼠,结果尿液中出现含有15N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主要是。
氨基酸是通过作用产生,再转化成这种化合物的。
②将细胞数目相等的两组小鼠肝细胞,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培养液增养,A组加入某种物质,B组不加,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洗去培养液,分别取出两组的全部细胞,测量每组的总放射性强度,结果A组显著大于B组。
请回答:A 组中加入的物质的作用是,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用于细胞中的合成,它在细胞中的主要分布部位是。
(4)(6分)科学家在早期胚胎中发现了干细胞,它能在休外形成不同的组织或器官。
这些干细胞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和形成不同的组织或器官的。
除了胚胎外,在脐血、骨髓、脑组织等也发现了干细胞,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有希望用于患者的组织修复或器官移植。
但在进行器官移植时,如果患者细胞表面的蛋白质类物质,与移植器官的不相同,则会引起排斥反应。
所以最好选用(患者本人、父母、子女、配偶)的干细胞培育的器官。
26.(18分)从固体物质A开始,可以发生如下框图所示的一系列变化回答下面问题:(1)在实验室中收集气体B的方法是。
(2)操作①的名称是。
在操作①中所使用的玻璃仪器的名称是。
(3)写出反应②和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
反应②:。
(4)A的化学式是。
(5)在实验室中,如要获得干燥纯净的气体D,可以将它通过如图的装置,其中瓶I中盛放的试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