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98.00 KB
- 文档页数:17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化学中2018-2019 学年高一化学放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分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O:16 Na:23 S:32 Fe:56Cu:64一、选择题 ( 此题包含 16 小题,每题只有一项切合题意,每题 3 分,共 48 分)1. 李克强总理在世界核安全会议上倡议各成员国安全、合理地开发利用核能。
23592U是核反响堆的重要原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23592U 中的中子数为 235235238B.92U和92U是同一种核素C.合理利用核能切合“低碳经济”要求235238D.92U和 92U是铀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体【答案】 C【分析】235【详解】 A.92U其质子数为92,质量数为235,由中子数=质量数 - 质子数可知,中子数=235-92=143 ,故 A 错误;B.235238B 错误;92U和92U质子数同样但中子数不一样,是不一样的核素,故C.合理利用核能能够减少化石燃料的应用,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切合“低碳经济”要求,故 C 正确;D. 23892U 和23592U互为同位素,是同一元素的不一样原子,不是单质,故D 错误。
应选 C。
2. 以下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选项是()A.氯原子的构造表示图B. 6 个质子 8 此中子的碳元素的核素切合:12CC.KOH 的电子式:D.HClO 的构造式为 H-Cl-O【答案】 C【分析】【详解】 A. 氯原子构造中最外层电子数为7,正确的构造表示图为,故A错误;B.6 个质子 8 此中子的碳元素的核素符号为14C,故 B 错误;6C.氢氧化钾属于离子化合物,化学式中存在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氢氧化钾的电子式为,故 C 正确;D.氧元素的非金属强于氯元素的, HClO的构造式应当是 H- O-Cl ,故 D错误。
应选 C。
3. 以下相关浓硫酸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冷的浓硫酸使铁、铝钝化属于化学变化B. 浓硫酸与金属活动性次序中在氢后边的金属反响生成的气体一般为SO2,与氢前方的金属反响生成的气体一般为H2C. 浓硫酸拥有吸水性,能够干燥NH3、 H2等气体D. 浓硫酸是不挥发性强酸,氢硫酸是挥发性弱酸,所以可用浓硫酸与FeS反响制取H2S 气体【答案】 A【分析】【详解】 A. 常温下铁、铝遇冷的浓H2SO4时表面会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化学上称为钝化,属于化学变化,故 A 正确;B. 浓硫酸拥有强的氧化性,与金属反响得不到氢气,故B错误;C. 氨气属于碱性气体,能被浓硫酸汲取,所以不可以被浓硫酸干燥,故 C 错误;D. 浓硫酸拥有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硫化氢,不可以用浓硫酸制取硫化氢,故 D 错误。
宜春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化学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2017届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考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可除去甲烷中的乙烯B.乙烯和苯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苯在空气中燃烧时冒浓烟,说明苯组成中含碳量较高D.间二甲苯仅有一种空间结构可证明苯分子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结构2.在复杂的体系中,确认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有利于解决问题,下列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判断正确的是A.在含等物质的量的AlO2-、OH-、CO32-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AlO2-、OH-、CO32-B.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Br2、Fel2的溶液中,缓慢通入氯气:I-、Br-、Fe2+C.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锌粉:Fe3+、Cu2+、H+、Fe2+D.在含等物质的量的Ba(OH)2、KOH的溶液中,缓慢通入CO2:KOH、Ba(OH)2、K2CO3、BaCO3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光照下,1 mol甲烷和氯气完全取代需要2 mol氯气B.在一定条件下苯与液溴、浓硫酸、浓硝酸分别发生取代反应能生成溴苯、苯磺酸和硝基苯C.CH3COOCH2CH3和CH3CH2OOCCH3具有相同的沸点D.CH3CHO、HCOOH、HCOOCH3都能发生银镜反应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B.苯、乙酸、乙醇均能发生取代反应C.分子式为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共有4种(不考虑立体异构)D.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区别和5.25℃,已知K Sp(A g Cl)=1.8×10-10,将2×10-5mol/L的A g NO3溶液和2×10-5mol/L的K Cl溶液等体积混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恰好形成A g Cl饱和溶液B.能析出A g Cl沉淀C.不能析出A g Cl沉淀D.无法确定能否析出A g Cl沉淀的是6.右图为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若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则下列说法不正确...A.元素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3PO4B.元素Y有两种常见的氧化物且都能与元素R的氢化物反应生成对应价态的酸C.R、X、Y三者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依次增强D.Z的单质能与Y的某些化合物发生置换反应7.用惰性电极电解足量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一定量括号内的纯净物,能使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成分和浓度的是A.AgNO3[AgNO3] B.NaOH[NaOH] C.KCl[H2O] D.CuSO4[CuO]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水是极弱的电解质,它能微弱电离生成,所以严格地说纯水呈微酸性B. 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降低C. ℃纯水中,稀酸和稀碱中D. 是吸热过程,所以温度升高,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随之增大9.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X和1mol Y发生反应:2X(g)+Y(g)3Z(g),反应过程持续升高温度,测得混合体系中X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A B C D 2018届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相对原子质量: O :16 H :1 C :12 N :14 Na :23 Cl :35.5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2.以下关于化学实验中“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③制取气体时,先检验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④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 2、CO 等)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⑤做H 2还原CuO 实验时,先通H 2后加热CuO ,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停止通H 2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③④ D .全部3.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 2、MgCl 2、Na 2SO 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则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① 加入稍过量的Na 2CO 3溶液;② 加入稍过量的NaOH 溶液;③ 加入稍过量的BaCl 2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
A .③⑤②①④B .②③①④⑤C . ①②③⑤④D .③②①⑤④ 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 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可确定有Cl -存在 B .向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可确定有2Cu +存在C .向某溶液中加入2BaCl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可确定有24SO -存在 D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确定有23CO -5.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5mol O 3的质量是16gB .32gO 2中含有的氧气分子数为2N AC .1gH 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 AD .0.5N A 个铜原子的质量为64g6.在三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H 3、CO 2、O 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 )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 .p(NH 3)>p(CO 2)>p(O 2)B .p(CO 2)>p(NH 3)>p(O 2)C .p(CO 2)>p(O 2)>p(NH 3)D .p(NH 3)>p(O 2)>p(CO 2) 7.若以w 1和w 2分别表示物质的量浓度为c 1 mol/L 和c 2 mol/L H 2SO 4溶液的质量分数,已知2w 1=w 2,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2c 1=c 2 B .2c 2=c 1 C .c 2>2c 1 D .c 1<c 2<2c 1 8.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22.4L 水含有N A 个H 2O 分子B .1 1mol L -⋅23Na CO 溶液中含有Na +数目为2A NC .常温常压下,22.4L O 2中含有2A N 个氧原子D .16g O 2 和O 3的混合气体中含氧原子数目为A N 9.下列有关物理量与其相应的单位不匹配的是( ) A .摩尔质量:gB .气体摩尔体积:1L mol -⋅ C .物质的量:molD .物质的量浓度:1mol L -⋅10.下表为各物质中所含有的少量杂质以及除去这些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选题1.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铜,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铁粉。
对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的溶液分析合理的是A.若无固体剩余,则溶液中一定有Fe3+B.若有固体存在,则溶液中一定有Fe2+C.若溶液中有Cu2+,则一定没有固体析出D.若溶液中有Fe2+,则一定有Cu析出2.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下列操作中,对所配溶液的浓度无影响的是()①溶解溶质的烧杯,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烘干②烧杯中的溶液转入容量瓶后,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③溶液未冷却到室温就注入容量瓶中,并定容④定容后摇匀溶液;静止时液面低于刻度线A.①④ B.②③ C.④ D.①3.对下列实验事故或废弃药品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当有大量氯气泄漏时,人应沿顺风方向疏散B.金属钠意外着火时,应用干燥的沙土盖灭C.当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D.酒精失火用水浇灭4.已知有如下反应:①2BrO3-+Cl2→Br2+2 C1O3-②C1O3-+5Cl-+6H+→3Cl2+3H2O③2FeCl3+2KI→2FeCl2+2KCl+I2④2FeCl2+Cl2→2FeCl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氧化能力: C1O3->BrO3->Cl2>Fe3+>I2B.还原能力Fe2+>I->Cl-C.反应C1O3-+Br-→-Cl-+BrO3-能顺利进行D.氧化能力:BrO3- >ClO3->Cl2>Fe3+>I25.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 mL,平均分成两等份。
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19.2 g(己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
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或结果错误的是A.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BC段产生氢气B.原混合酸中NO3-物质的量为0.4 molC.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D.取20 mL原混合酸加水稀释至1 L后溶液c(H+) =0.1mol • L-l6.下面有关Na2CO3与NaHCO3的性质比较中不正确...的是A.相同浓度溶液的碱性:Na2CO3>NaHCO3B.相同条件下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C.与同浓度的硫酸反应放出气泡的速率:NaHCO3<Na2CO3D.热稳定性:NaHCO3<Na2CO37.下列各级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A.A B.B C.C D.D8.下列对古文献记载内容或诗句谚语理解错误..的是A.《本草纲目》“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人甑,蒸令气……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2018-2019学年高一(下)化学开学考试卷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Cl-35.5 Al-27 Fe-56 Si-28 N-14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 蒸馏B. 升华C. 蒸发D. 萃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
”,其中“置火上”即为加热,“砒烟上飞”是指固体受热后不经过液体直接转化为气体,即升华,“凝结”即气体不经过液体直接转化为固体,即凝华。
故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B正确,本题选B。
2.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苏打在生活中可用做发酵粉B. 磁性氧化铁可用于制备颜料和油漆C. 石灰石既是制玻璃的原料又是制水泥的原料D. 二氧化硅可用于制作硅芯片和光电池【答案】C【解析】【详解】A. 苏打是碳酸钠,在生活中可用做发酵粉的是小苏打,即碳酸氢钠,A错误;B. 磁性氧化铁是四氧化三铁,可用于制备颜料和油漆的氧化铁,B错误;C. 工业制备玻璃的原料是石灰石、纯碱和石英,制备水泥的原料是石灰石、黏土和辅助原料,因此石灰石既是制玻璃的原料又是制水泥的原料,C正确;D. 二氧化硅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单质硅可用于制作硅芯片和光电池,D错误。
答案选C。
3.下列试剂保存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金属钠存放在盛有煤油的试剂瓶中B. 漂白粉置于冷暗处密封保存C. 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D. 烧碱盛放在玻璃瓶塞的磨口玻璃瓶中【答案】D【解析】【详解】A.因金属钠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须贮存在煤油中隔离空气,故A正确;B.因碳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则Ca(ClO)2能和空气中CO2、H2O发生反应生成HClO,且HClO 光照或受热会发生分解,则漂白粉需要密封避光保存于阴凉处,故B正确。
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As-75 Zn-65 Cu-64 Fe-56 Na-23 C-12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C3H6和C4H8互为同系物B. CH2Cl2有2种同分异构体C.苯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个平面D.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2.生产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或应用都与化学知识有关。
下列现象成应用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A.将盐卤或石青加人豆浆中,制成豆腐B.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是因为烟尘微粒带电荷C.泡沫灭火器中将Al2(SO4)3与NaHCO3两溶液混合后,喷出大量泡沫,起到灭火作用D.胶体、溶液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mol/L氯化铜溶液中的Cu2+数小于N AB.标准状况下,22.4LCl2与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 AC.28g聚乙烯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 AD.情性电极电解食盐水.若线路中通过1N A电子电量,则阳极产生气体11.2L4.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0L1.0mol/L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B.12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 AC.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 AD.1mol的羟基与1mol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N A5.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①SO2、NO2都能和碱溶液发生反应属子酸性氧化物,Fe203、Al203属于碱性氧化物②碳酸钠、氢氧化钡、氯化铵、过氧化钠都属于离子化合物③蔗糖、硝酸钾和硫酸钡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④醋酸、烧碱、纯碱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⑤NaHCO3是发酵粉主要成分之一,Na2CO3可治疗胃酸过多⑥盐酸属于混合物,而液氯、冰醋酸均属于纯净物A.①③⑤B.④⑤⑥C.②③④D.②④⑥6.1.76克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mL、密度为1.400g/cm3、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得到NO2气体1792ml (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1.0mol/LNaOH溶液,恰使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全部沉淀。
江西省上高二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命题人:卢模 审校人:邓爱林 审核 苑娜娜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现有5种微粒,它们分别是M R Z Y X 412024020401940184019,,,,++,则它们所属的元素种类有( )A .3种B .4种C .5种D .2种2、据报道,N5是破坏力极强的炸药之一,18O 2是比黄金还贵的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 5和N 2互为同位素 B .18O 2的摩尔质量为36 C .原子半径:N< 18O D .2N 5==5N 2是化学变化 3、下列变化过程需要吸收能量的是( ) A .2H 2+O 2=2H 2O B .CaO +H 2O =Ca(OH)2 C .Cl +Cl →Cl 2 D .N 2→N +N 4、下列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中正确的是( ) A .Na ·+:Cl ....·→[Na]+[:Cl ....·]-B .:H O H O H ........2···:→+C .Na ·+··....S Na →Na +[:S ....:]2-Na +D .:F H F :........··:→+5、从化学键的角度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形成”,下列既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的变化是( )A .固体碘的升华B .生右灰作为干燥剂吸水C .氯化钠的熔化D .酒精溶解于水6、已知A 、B 是第一周期以外的短周期元素,它们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AmBn ,在此化合物中,所有离子均能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结构。
若A 的核电数为a ,则B 的核电荷数不可能为( )A .a +8-m -n .B .a +18―m ―nC .a +16―m ―nD .a ―m ―n 7、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 .N 2B .BF 3C .PC l3D .HCl8、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之比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相等,则在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中,满足上述关系的元素共有( )A .3对B .4对C .6对D .5对 9、下图是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已知Y 原子与Z 子数的4倍,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A .X 、Y 、Z 三者均为金属元素B .X 、Y 、Z 三者核外电子数之和为40C .X 与Y 、Y 与Z 均可形成离子化合物D .Y 与Z 只能形成一种共价化合物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B .一个氕原子核实际上就是一个质子C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该原子的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比值D .质量数是个化学概念,某元素的质量与该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11、下各各微粒半径依次增加的是( ) A .Cs +、K +、Mg +、Al 3+B .F 、F ―、Cl ―、Br ―C .Ca 2+、K +、Cl ―、O 2―D .Al 、Al 3+、Mg 、K12、下列各组化合物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 A .金属性:Li<Na<KB .沸点:HF<HCl<HBr<HIC .稳定性:HCl>H 2S>PH 3D .还原性:F ―<Cl ―<Br ―13、在一定条件下--R RO 与3发生如下反应,O H R H R RO 2233365+==+++--,下列关于R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R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B .R 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属于强酸C .-3RO 中的R 只能被还原D .R 2在常温常压下一定是气体14、已知钡的活泼性介于钾和钠之间,下列反应可以实现的是( ) A .钡可以从氯化钾溶液中置换出钾 B .钡可以从冷水中置换出氢 C .钡可以从氯化钠溶液中置换出钠D .在溶液中钡离子可以氧化金属锌15、短周期的三种元素分别为X 、Y 和Z ,已知X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 元素原子的M 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K 层和L 层电子总数的一半,Z 元素原子的L 电子层的电子数比Y 元素原子的L 电子层上电子数少2个,则这三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不可能是( )A .X 2YZ 4B .XYZ 3C .X 3YZ 4D .X 4Y 2Z 716、短周期元素X 、Y 的原子序数相差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X 与Y 不可能位于同一主族 B .X 与Y 一定位于同一周期 C .X 与Y 不可能形成共价化合物XY 2 D .X 与Y 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XY高一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答题卡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7、(16(1)①②③④⑤五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写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中考班)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Al-27 Cl-35.5 S-32 Pb-207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能证明氮元素比磷元素非金属性强的事实是()A.常温下,N2是气体,而磷单质是固体 B.N2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磷在空气中能燃烧C.NH3极易溶于水,而PH3难溶于水 D.NH3在空气中不可燃,而PH3可燃2.三硫化四磷用于制造火柴即火柴盒摩擦面,分子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三硫化四磷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3B.22 g P4S3含硫原子数目约为1.806×1023C.该物质分子结构中S、P最外层电子数均不为8D.该物质分子中全是极性共价键3.某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该元素( ) A.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B.单质常用作半导体材料和光导纤维C.最高价氧化物不与酸反应 D.气态氢化物比甲烷稳定4.R、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一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m、n均为正整数)( )A.若R(OH)n为强碱,则W(OH)n+1也为强碱B.若H n XO m为强酸,则Y是活泼非金属元素C.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2,则Z的最高正化合价为+7D.若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则五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B.将农业废弃物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热值较高的可燃气体,是对生物质能的有效利用C.若化学过程中断开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则反应放热D.寻找合适的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的同时放出热量是科学家研究的方向6.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B.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必须是两种不同金属C.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负极移动D.理论上,所有的氧化还原反应都能设计成原电池7.下列关于卤素(F、Cl、Br、I)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依次减弱B.氯水、溴水和碘水均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减弱D.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多8.下列关于化学键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共价键只存在于共价化合物和非金属单质中B.离子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也可能存在共价键C.化学键的断裂或形成一定伴随着化学反应的发生D.熔融状态或水溶液可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9.下列物质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A.O2 B.Na2O C.HCl D.CaCl210.如图所示能够组成原电池,并且产生恒定电流的是( )11.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12.最新科技报道,美国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新型氢微粒,这种新粒子是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对于这种微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微粒为电中性 B.它是氢元素的一种新的同位素C. 它的化学式为H3 D.它比一个普通H2分子多一个氢原子核13.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推断错误的是( )A.氢氧化铍[Be(OH)2]的碱性比氢氧化镁弱 B.砹(At)为有色固体,HAt不稳定C.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锶位于第五周期第IIA族)D.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比H2S稳定的气体(硒位于第四周期第VIA族)14.若能发现第117号元素X,它的原子结构与卤族元素相似,电子排布有7个电子层,且最外层有7个电子。
宜春市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化学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标况下,H2O的质量为xg,含有y个氢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为()A.18y/x B.9y/x C.18y/x mol﹣1D.9y/x mol﹣12.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A.H2、I2、HI平衡混合气加压后颜色变深B.加入催化剂有利于合成NH3的反应C.高压有利于合成NH3的反应D.500℃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NH3的反应3.已知: H2(g)+I2(g)2HI(g)△H=-14.9kJ·mol-1。
某温度下,在体积均为2.0L的甲、乙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反应物,其起始物质的量如下表所示。
甲中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c(H2)=0.008mol·L-1。
下列A. 平衡时,乙中H2的转化率是甲中的2倍B. 平衡时,甲中混合物的颜色比乙中深C. 平衡时,甲、乙中热量的变化值相等D. 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0.254.关于下列各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表示H2与O2发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H2的燃烧热为483.6 kJ·mol-1B.乙表示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的可逆反应2NO2(g)N2O4(g)中,各物质的浓度与其消耗速率之间的关系,其中交点A对应的状态为化学平衡状态C.丙表示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将A、B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B=AD.丁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同浓度的NaA溶液的pH大于NaB溶液5.山西博物院是太原市地标性建筑之一,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展柜使用的钢化玻璃,其主要成分只有SiO2B.墙体使用的砖瓦、水泥,是硅酸盐材料C.陈列的元青花瓷的原料有高岭土[Al2Si2O5(OH)4],也可以表示为Al2O3·SiO2·H20D.展示的青铜器上有一层绿色物质可能是碱式碳酸铜,此绿色物质不溶于盐酸6.通过以下反应均可获取H2。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中考班)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Cl-35.5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将1 mol甲烷和适量的Cl2混合后光照充分反应,先后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四种有机产物的物质的量依次增多0.1mol,则参加反应Cl2的物质的量为()A.1.5 mol B.3 mol C. 4.5mol D.6 mol2.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B.Δt1=Δt2时,SO2的转化率:a~b段小于b~c段C.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b点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3.将1 mol甲烷和适量的氧气在密闭的容器中点燃,充分反应后,甲烷和氧气均无剩余,且产物均为气体(101kpa,120℃),其总质量为72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产物平均摩尔质量为24g/molB.将产物通过浓硫酸充分吸收后恢复至(101kpa,120℃),则压强变为原来的1/3 C.反应消耗氧气56gD.若将产物通过碱石灰,则可被完全吸收.若通过浓硫酸则不被完全吸收4. 制备下列有机化合物时,常会混有括号内的杂质,以下除杂方法正确的是()A.溴苯(溴),加入苯,过滤B.乙烷(乙烯),催化条件下通入H2C.乙酸(乙醇),加入金属钠,蒸馏D.甲酸乙酯(甲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都会发生水解反应B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是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的C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D. 油脂有油和脂肪之分,但都属于酯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石英是由硅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B .Na 2O 是离子晶体,其溶于水生成NaOH 的过程中既有离子键的断裂又有共价键的形成C .现代科技已经能够拍到氢键的“照片”,直观地证实了水分子间的氢键是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与另一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D .NH 5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结构,是既具有离子键又具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7.下列有关金属的工业制法中正确的是( )A .制钠:用海水为原料制得精盐,再电解纯净的NaCl 溶液B .制铝:从铝土矿中获得氧化铝再得到氯化铝固体,电解熔融的氯化铝得到铝C .制镁:用海水为原料,经一系列过程制得氧化镁固体,H 2还原得镁D .制铁:以铁矿石为原料,CO 还原得铁8.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B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C .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D .钠与水反应9.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A. 次氯酸的电子式:B. Na +的结构示意图:C. 用电子式表示MgCl 2的形成过程为:D. M 2+离子核外有a 个电子,b 个中子,M 原子符号为(2)(2)a b a M +++10.海水淡化可解决淡水资源缺乏问题。
2021届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12 O:16 Na:23 S:32 Fe:56 Cu:6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1.李克强总理在世界核安全会议上倡导各成员国安全、合理地开发利用核能。
23592U是核反应堆的重要原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3592U中的中子数为235B. 23592U和23892U是同一种核素C. 合理利用核能符合“低碳经济”要求D. 23592U和23892U是铀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体【答案】C【解析】【详解】A.23592U其质子数为92,质量数为235,由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可知,中子数=235-92=143,故A错误;B.23592U和23892U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是不同的核素,故B错误;C.合理利用核能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应用,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经济”要求,故C正确;D.23892U和23592U互为同位素,是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不是单质,故D错误。
故选C。
2.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 )A.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 6个质子8个中子的碳元素的核素符合:12CC. KOH的电子式:D. HClO的结构式为H-Cl-O【答案】C【解析】【详解】A.氯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为7,正确的结构示意图为,故A错误;B.6个质子8个中子的碳元素的核素符号为146C,故B错误;C.氢氧化钾属于离子化合物,化学式中存在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氢氧化钾的电子式为,故C正确;D.氧元素的非金属强于氯元素的,HClO的结构式应该是H-O-Cl,故D错误。
故选C。
3.下列有关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冷的浓硫酸使铁、铝钝化属于化学变化B. 浓硫酸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在氢后面的金属反应生成的气体一般为SO2,与氢前面的金属反应生成的气体一般为H2C.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NH3、H2等气体D. 浓硫酸是不挥发性强酸,氢硫酸是挥发性弱酸,所以可用浓硫酸与FeS反应制取H2S气体【答案】A【解析】【详解】A.常温下铁、铝遇冷的浓H2SO4时表面会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化学上称为钝化,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与金属反应得不到氢气,故B错误;C.氨气属于碱性气体,能被浓硫酸吸收,所以不能被浓硫酸干燥,故C错误;D.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硫化氢,不能用浓硫酸制取硫化氢,故D错误。
故选A。
4.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 mol 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 mol 氯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 mol 氯化氢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 Q1+ Q2<2Q3B. Q1+ Q2>Q3C. Q1+ Q2<Q3D. Q1+ Q2>2Q3【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破坏1molH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则H-H键能为Q1kJ/mol,破坏1molCl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则Cl-Cl键能为Q2kJ/mol,形成1molHCl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则H-Cl键能为Q3kJ/mol,对于H2(g)+Cl2(g)═2HCl(g),反应热△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Q1kJ/mol+Q2kJ/mol-2Q3kJ/mol=(Q1+Q2-2Q3)kJ/mol,由于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是放热反应,则Q1+Q2-2Q3<0,所以Q1+Q2<2Q3,选A。
考点:考查反应热的计算。
5.在离子RO3n-中共有x个核外电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A,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则R原子核内含有的质子数目是A. A–x+n+48B. A–x+n+24C. x-n-24D. x+n-24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解答。
【详解】设R原子核内含质子的数目为Z,离子RO3n-中共有x个核外电子,所以Z+24+n=x,所以R原子核内含质子的数目Z=x-n-24。
答案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之间的关系,明确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6.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来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
下列满足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①天然气②煤③石油④太阳能⑤生物质能⑥风能⑦氢A. ①②③④B. ③⑤⑥⑦C. ④⑤⑥⑦D.③④⑤⑥⑦【答案】C【解析】【详解】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能源,不是新能源,常见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氢能、生物质能等,满足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④⑤⑥⑦。
故选C。
7.2016年IUPAC命名117号元素为Ts(中文名“钿”,tián),Ts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Ts是第七周期第VIIA族元素B. 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C. 中子数为176的Ts核素符号是D. 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解析】分析:根据原子序数判断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根据组成原子的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元素周期律解答该题。
详解:A、117号元素位于118号左侧即ⅦA族,所以Ts是第七周期第ⅦA族元素,A正确;B、同位素是同种元素不同原子之间的互称,因此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B正确;C、中子数为176的Ts核素,其质量数为176+117=293,所以这种核素符号是,C错误。
D、元素周期表同一列从上往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所以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D正确;答案选C。
点睛:明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编制原则是解答的关键,元素周期表每一周期元素种类依次为2、8、8、18、18、32、32(周期表未排满),则每一周期最后一种惰性气体原子序数依次为2、10、18、36、54、86、118,因此只要记住了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就可由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推出主族元素的位置。
8.用如图装置制取、提纯并收集表中的4种气体(a、b、c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其中可行的是A. AB. BC. CD. D【解析】A生成NO2不能用NaOH溶液干燥,会被吸收;B生成SO2需要加热条件;D中NH3不能用浓硫酸干燥,会吸收掉NH39.下列各个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 )A. B. C. D.【答案】B【解析】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活泼型不同的电极,导线相连并且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A中电极相同,错误。
C中不是电解质溶液,错误。
D中没有形成完整的闭合回路,错误。
答案是B。
10.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 冰融化B. KOH 熔化C. NaHSO4 溶于水D. 碘升华【答案】C【解析】A.冰融化克服的分子间作用以及氢键,共价键没有破坏,故A错误;B. KOH属于离子化合物,熔化时生成K+和OH-,只能破坏离子键,不会破坏共价键,故B错误;C.NaHSO4 溶于水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Na+、H+和SO42-,破坏了共价键,故C正确;D.碘升华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共价键没有破坏,故D错误;故答案为C。
11.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
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B. a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C. d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 元素a、b、c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则a为H元素;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原子只能有3个电子层,则b为S元素,c为Cl,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d为K元素。
A.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氢化物中H元素为正价,其非金属性最弱,故非金属性Cl>S>H,故A正确;B.H元素与S元素、Cl元素分别形成H2S、HCl,二者属于共价化合物,但与K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KH,属于离子化合物,故B错误;C.K元素与其它元素可以形成KH、K2S、KCl,均属于离子化合物,故C正确;D.H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1、最低负化合价为-1,S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6、最低负化合价为-2,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7、最低负化合价为-1,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故D正确。
故选B。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12.X、Y、Z均为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X a+、Y b-、Z(b+1)-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已知m X a+与n Y b-,得m+a=n-bB. 离子半径:Y b->Z(b+1)->X a+C. Z(b+1)-的还原性一定大于Y b-D.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 b+1Z一定大于H b Y【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
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原子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由于m X a+、nY b-、Z(b+1)-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所以m-a=n+b,因此选项A错误。
B.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来说,核电荷数移动,离子半径就越小。
因此离子半径:Z(b+1)-﹥Y b-> X a+。
错误。
C.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来说,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就越小,离子的还原性就越弱。
Z(b+1)-的还原性一定大于Y b-。
正确。
D.核电荷数Y>Z,核电荷数越大,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因此稳定性H b+1Z一定小于H b Y。
错误。
考点:考查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的半径、还原性、物质的稳定性的知识。
13.由质量均为100g的铁片、铜片和足量CuSO4溶液组成原电池装置,经过一段时间后,两电极的质量差变为12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铁片溶解了12gB. 导线中通过了0.2mol电子C. 铜片上析出了6gCuD. 铜片溶解了6.4g【答案】B【解析】【详解】由质量均为100g的铁片、铜片和足量CuSO4溶液组成原电池装置,其中铁是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Fe-2e-=Fe2+,铜是正极,溶液中的铜离子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Cu2++2e-=Cu,经过一段时间后,两电极的质量差变为12g,设溶解的铁的物质的量是x mol,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析出铜是x mol,所以64x+56x=12,解得x=0.1。
则A. 铁片溶解了5.6g,A错误;B. 导线中通过了0.2mol电子,B正确;C. 铜片上析出了6.4gCu,C错误;D. 铁溶解,铜片不溶解,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