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旅游资源学期末考试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旅游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旅游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 旅游市场分析B. 旅游产品开发C. 旅游服务管理D. 旅游目的地规划2. 旅游规划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 可持续发展B. 经济利益最大化C. 环境保护D. 社会公平3. 旅游产品的特点包括()A. 无形性B. 可储存性C. 可分割性D. 标准化4. 旅游市场营销的4P理论包括以下哪些要素?()A. 产品(Product)B. 价格(Price)C. 地点(Place)D. 促销(Promotion)5. 旅游者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在()A. 随意性B. 多样性C. 可预测性D. 稳定性6. 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因素包括()A. 自然景观B. 文化遗产C. 交通便利性D. 所有以上7. 旅游服务质量管理的核心是()A. 服务标准制定B. 客户需求满足C. 服务流程优化D. 服务质量监控8. 旅游危机管理的首要任务是()A. 预防B. 应对C. 恢复D. 评估9. 旅游电子商务的作用不包括()A. 提高效率B. 降低成本C. 扩大市场D. 减少客户选择10.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A. 经济利益最大化B. 环境保护C. 社会公平D. 所有以上答案:1-5 DBBCA6-10 DDBD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旅游规划的基本原则。
答案:旅游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原则、环境保护原则、社会公平原则和经济效益原则。
这些原则要求旅游规划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资源,确保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均衡,并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 描述旅游市场营销的4P理论。
答案:旅游市场营销的4P理论包括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地点(Place)和促销(Promotion)。
产品指旅游服务或旅游产品本身;价格指旅游产品的价格策略;地点涉及旅游产品的分销渠道和销售地点;促销则包括广告、公关、销售促进和个人销售等手段。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期末试题第一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期末试题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一、填空题1、旅游资源开发的第一步?(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疫总局于颁布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567、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面向市场,掌握市场、个性鲜明,突出独特性,力求经济,保护环境二、名词解释1、旅游业:是指以满足旅游市场需求为目的,为开展各种旅游活动创造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所需产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2、旅游资源开发:是“为发挥,提高和改善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活动”。
3、旅游资源调查:是按照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的研究和记录。
三、单选题1、下列哪些属于地文景观()2、下列哪些遗址遗迹类()3、旅游资源开发的依托是()旅游产品(当地的旅游资源)四、多选题1、旅游资源评价的理论依据()1审美学评价、2价值判断统计学评价、3认知比较学评价五、问答题1、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内容?1)景区景点的开发与建设。
2)解决和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
3)建设和完善配套设施。
4)培训能够胜任专业水平服务工作的人员。
2、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1)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制化对策。
2)旅游资源保护的宣传对策。
3)旅游资源保护的管理对策。
4)旅游资源保护的建设对策3、“三三六”评价体系?答:即“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开发条件”评价体系。
“三大价值”指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
“三大效益”指旅游资源开发之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六大开发条件”指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象地域组合条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客源市场、投资能力、施工难易程度等六个方面。
四、论述题1、旅游资源与旅游业的关系?答:1)旅游业的发展依赖区域旅游资源的丰度、品位、质量及其对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和开发水平。
《旅游资源学》试卷一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旅游资源学》试卷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1.旅游资源信息系统功能就是、和。
2.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分为综合自然旅游地、、、和五个亚类。
3.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分为、天然湖泊与池沼、、、和六个亚类。
4.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分为、、和四个亚类。
5.在以下的资源单体中,属遗址遗迹类的存有、,属建筑与设施类的存有、,属于旅游商品类的有、,属于人文活动类的有、。
(1.泰山、2.福州茉莉花茶、3.北京猿人活动遗址、4.北京故宫、5.上海旅游节、6.洛阳牡丹节、7.大金湖、8.赤壁古战场、9.南天一柱、10.虎跳峡、11.黄山光明顶、12.大王杜鹃、13.福州牛角梳、14.鼓山涌泉寺)6.天象与气候景观类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包含、和三个。
7.中国园林按区域分类包括、、和四种类型。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后,共12分后)1.旅游资源开发2.旅游资源调查3.旅游资源(国标)三、计算题(每小题6分,共12分,每道题目要写出计算公式和计算过程,否则以零分计,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三位)。
1、存有表格如下,先行利用公式排序空格处的评价结果。
交通条件与客源地距离与附近旅游地类型的优劣与附近旅游地之间的距离区位特征规模s2景点集中度t8景区容纳度t91.0690.2040.1780.0441.262(10.000)(7.930)6.02.58.03.52、存有表格如下,根据得出的值排序并地刻t8和t9的权重值。
四、问答题(第1题9分,第2题10分,第3题8分,共27分)1.如何认知旅游资源的内涵?2.什么是层次分析法?其建立的过程包括哪几步?3.两分法分类方案和国家分类标准的分类方案,两者的分类依据分别就是什么?五、综述题(共18分)详尽阐释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这一观点,并运用自己的观点深入探讨如何同时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旅游资源学》期末考试试题一、填空题1.旅游是由客体()、主体()和介体()三大要素构成的综合体。
2.世界古老七大建筑奇迹中包括了中国的(),埃及的(),印度的()等。
3.旅游资源调查的程序包括()、()和()三个阶段。
4.河南()和()都是观赏牡丹的最佳地。
5.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两种()和()。
6.旅游资源定性评价可分为()评价和经验评价。
7.按新的国家标准,将旅游资源可分为八大主类,它们是地文景观类、()、()、()、遗址遗迹类、()、旅游商品类、()。
8、旅游资源的效益功能包括()效益、社会效益和()效益。
9、旅游资源开发的核心是()和()。
10.旅游气候环境的基本评价依据是()和()。
11.古代帝王亲自参与的最重要的祭祀有三项,它们是()、社稷和()。
12、地文景观以雄、()、()、幽、()等形态美和多样的色彩美而展示其特有的美感,成为旅游中重要的审美对象。
13、杜甫《望岳》一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更加突出了()雄伟壮观的形象。
14、水域风光的审美功能主要体现在水的()、水的()、水的()。
15、()和()这两项指数是综合评价旅游气候以及旅游适宜期,即旅游气候环境的基本依据。
16、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动、植物都被人们赋予某种寓意,如“花中四雅”指的是()、()、()和()。
17、地质公园由于面积大而复杂,在统筹兼顾的原则指导下一般将其功能分为()、大众游览区、()和()。
18、在我国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中,列举出3个风景区,如:()、()和()。
19东方园林的“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意境主要源于()的以()为核心的美学思想。
20、中国古代造园,讲究“三境”层次,即师法于自然的物质层次()、高于自然的美学层次()和天人感应的精神层次()。
21、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逐渐源于为()、()和()。
22、中国帝陵的设计理念是()的基本思想,()的建筑理念和()的指导思想。
23、在我国的地方小吃中,“五大名面”是北京炸酱面、()、山西刀削面、()和()。
旅游资源学试卷本文没有格式错误,但是第一段话需要删除,因为它只是考试的说明,不是文章内容。
改写后的每段话如下:1、旅游资源是指旅游者可以前往观赏、体验和参与的自然、人文、社会和经济等各种资源。
这些资源可以吸引旅游者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旅游中获得愉悦和满足。
2、丹霞地貌是一种由红色砂岩和砾石组成的地形。
这种地貌在中国的南方比较常见,如广东、广西、湖南、贵州等地都有。
丹霞地貌因其独特的地貌特征和美丽的景观而成为了旅游资源。
3、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这些区域通常有一些特殊的管理规定,以保护区内的生物和生态系统。
自然保护区可以为旅游者提供独特的生态旅游体验。
4、康乐型气候是指适宜人们进行各种户外活动和休闲娱乐的气候条件。
这种气候通常是温和、干燥、阳光充足、降雨量适中等。
康乐型气候可以为旅游者提供愉悦的旅游体验。
5、历史文化名城是指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城市。
这些城市通常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建筑风格。
历史文化名城可以为旅游者提供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机会。
6、中国的“五岳”是指泰山、华山、衡山、嵩山和恒山。
7、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三个功能区分别是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8、按照营建的功能和目的,古典园林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墓园园林、民居园林和公园等。
9、旅游资源的共同特点是具有观赏性、可体验性、可参与性和可传承性等。
10、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和依据是根据旅游资源的性质、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旅游功能和旅游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分类。
11、宗教文化的旅游吸引功能表现在宗教建筑、宗教活动、宗教文物和宗教文化体验等方面。
12、文学艺术类旅游资源的特点是具有文学艺术价值、历史文化背景和观赏性等。
13、园林的主要构景原则有对称、中轴线、景点组合、景点分隔、水景和绿化等。
这些原则可以为园林营造出独特的景观效果。
14、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评价和划分等级。
《旅游资源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旅游资源:2.民俗风情:3.乡村:4.节事活动:二、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 二分法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其中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有()A.旅游商品类,园林类B.文学类,生物类C.生物类,园林类D.地质地貌累,民俗类2. 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是()A.黄鹤楼岳阳楼天一阁B.岳阳楼天一阁滕王阁C.天一阁滕王阁黄鹤楼D.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3. 下列哪一个地方的景观特色属于丹霞地貌()A.浙江普陀山B.长江三峡C.路南石林D.福建武夷山4. 下列那一项审美特征是标志穿越时间隧道所遗存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轨迹()A.历史价值美B.特色文化美C.隐秘幽玄美D.图特意境美5. 被称为中国四大菜系的是()A.川菜,粤菜,鲁菜,苏菜B.川菜,粤菜,京菜,淮扬菜C.川菜,粤菜,鲁菜,沪菜D.川菜,粤菜,鲁菜,浙菜6. 标志着中国旅游主题公园的开端的主题公园是()A.无锡的唐城B.深圳的锦绣中华C.北京的大观园D.昆明的世博园7. 中国的花卉有很多别称,被合称为“花中四君子”的是()A.牡丹,梅,兰,菊B.梅,兰,竹,菊C.梅,兰,菊,牡丹D.梅,兰,菊,玫瑰8. 位居苏州四大名园之首的是()A.豫园B.狮子林C.沧浪亭D.拙政园9. ()位于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号称“天下第一泉”。
A.虎跑泉B.陆羽井C.趵突泉D.北京玉泉10.下列哪一座山不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A.五台山B.峨眉山C.普陀山D.青城山三、简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 旅游资源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是什么?生物类旅游资源的旅游资源价值有哪些?旅游资源学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旅游学》期末试卷姓名:班级:成绩:一.选择题(一)单选15个,每题1分,共15分。
1.旅游的高消费特征表现在()上。
A.消费总额和消费需求B.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C.消费水平和消费层次D.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2.按照旅游的接待形式可以将其分为()。
A.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B.团体旅游和零散旅游C.观光旅游和商务旅游D.自费旅游和公费旅游3.()此书影响甚大,诱发了欧洲人探索东方的热情。
A.《马可·波罗游记》B.《历史》C.《旅行者的快乐》D.《苏莱曼游记》4.下列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是()。
A.海滩海岛B.湖泊C.主题公园D.江河瀑布5.下列不属于现代文明的是()。
A.民俗风情B.主题公园C.高层建筑D.古典园林6.()年10月29日,国务院批准了《中外合资旅行社试点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合资条件。
A.1998B.1992C.1994D.19957.初级导游员在通过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获得导游资格证书后工作满()年,经考核合格评定。
A.一B.二C.三D.四8.国务院先后于1982年至2005年批准公布了()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A.四B.五C.三D.六9.我国有()处森林公园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
A.6B.7C.8D.910.旅游产品有不可转移性,旅游者必须到旅游供给地消费,从而引起旅游者从旅游需求地向旅游供给地的运动,这体现了旅游市场的()。
A.指向性B.高弹性C.整体性D.季节性11.在日本来华旅游者中,()居首位。
A.观光旅游B.商务旅游C.探亲访友D.研修考察12.国内旅游市场的主体来自()阶层。
A.高等工薪B.中等工薪C.低收入人群D.学生族13.旅游服务所凭借的吸引物和旅游设施无法从旅游目的地运输到客源地供旅游者消费,这体现了旅游产品的()A.综合性B.不可转移性C.无形性D.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性14.()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和基础。
A.旅游文化B.旅游者C.旅游景区D.旅游资源15.旅游资源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是丰富多彩,这表示其具有()特点。
旅游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旅游的定义是什么?A. 一种休闲活动B. 一种经济活动C. 一种社会活动D. 一种文化活动答案:B2. 世界旅游组织成立于哪一年?A. 1960B. 1970C. 1980D. 1990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旅游的三大支柱产业?A. 交通B. 住宿C. 餐饮D. 教育答案:D4.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产生的消费行为属于哪种经济效应?A. 直接效应B. 间接效应C. 诱导效应D. 综合效应答案:A5. 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包括哪些方面?A. 经济B. 社会C. 文化D. 以上都是答案:D6. 旅游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提高旅游收入B. 保护环境C.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D. 以上都是答案:D7. 旅游市场营销的4P理论包括哪些要素?A. 产品、价格、地点、促销B. 人员、过程、物理证据、促销C. 产品、价格、地点、人员D. 产品、价格、地点、过程答案:A8. 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因素是什么?A. 价格B. 目的地形象C. 旅游产品D. 以上都是答案:D9. 旅游危机管理中,预防措施包括哪些?A. 风险评估B. 应急预案C. 培训演练D. 以上都是答案:D10.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维权?A. 向旅行社投诉B. 向旅游主管部门投诉C. 通过法律途径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_________投诉。
答案:旅行社2. 旅游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保护环境、提高旅游收入。
答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保护环境、提高旅游收入3. 旅游市场营销的4P理论包括产品、价格、地点、_________。
答案:促销4. 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_________。
答案:文化5. 世界旅游组织成立于_________年。
答案:1980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旅游的定义。
1.概念解释1.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2.民俗风情:是泛指一个地区的居民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所表现的风俗习惯,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是在共同地域,共同历史作用下形成的积久成习的文化传统。
3.乡村: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相对独立的,具有特定经济,社会和自然景观的地域综合体。
4.节事活动:指特殊主题,规模不一,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区域内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的,能吸引区域内大量游客参与的集会活动。
5.环境容量:在不损害区域目标所规定的社会和生物状况的前提下,所允许使用资源的最大游客量。
2.单选1.二分法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其中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有()A.旅游商品类,园林类B.文学类,生物类C.生物类,园林类D.地质地貌累,民俗类解析:人文旅游资源的分类一、历史遗迹旅游资源:1古人类遗址 2 古代历史文化遗产3、近代革命活动遗址二、古建筑旅游资源:1宫殿建筑2、祭祀建筑3、民居建筑4、伟大工程三、古陵墓旅游资源四、宗教旅游资源五、园林建筑旅游资源六、民族民俗旅游资源:1、服饰2、饮食3、节日节庆4、风物特产人文旅游资源的简介: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创造的、反映各时代、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民情状况,具有旅游功能的事物和因素。
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它也分为三大类,即古迹与建筑类、消闲求知健身类(包括科教文化设施、疗养和福利设施、动物园、植物园、公园、体育场馆、游乐场所、节庆活动、文艺团体等)和购物类(包括市场与购物中心、著名店铺、地方产品等)。
人文景观旅游资定义:人文旅游资源又称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指由各种社会环境、人民生活、历史文物、文化艺术、民族风情和物质生产构成为人文景观,由于各具传统特色,而成为旅游者游览观赏的对象。
旅游资源学期末考试试卷一、填空题(每空2分,总计40分)
1.旅游资源的空间特征表现在广域性、和地域固定性。
2.旅游资源的文化特征分为和精神的愉悦性。
3.中国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包括山东泰山、、福建武夷山以及。
4.古代江南三大名楼为、岳阳楼和。
5.中国的四大名塔为:河南登封的嵩岳寺塔、、云南大理的千寺塔和。
6.中国四大石窟为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
7.青海塔尔寺“三绝艺术”中有两绝是佛教绘画,即和壁画,还有一绝是。
8.唐朝的帝王陵墓封土形制是。
9.现存的西方古建筑风格主要有、哥特式建筑和。
10. 是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坛庙建筑,主体建筑由、皇穹宇、、皇乾殿四部分组成。
11.东岳泰山山麓下地岱庙是东岳大帝的祖庭,它与、北京故宫、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建筑群。
二、连线题(每题5分,共计15分)
1、天下第一名泉杭州虎跑泉
天下第二名泉苏州虎丘观音泉
天下第三名泉扬州大明寺泉
天下第四名泉镇江金山中泠泉
天下第五名泉无锡惠泉
2、构造湖扬州瘦西湖
火山口湖敦煌月牙泉
火山堰塞湖青海湖
风蚀湖长白山天池
河迹湖五大连池
3、流水地貌浙江普陀山
岩溶地貌福建武夷山
海岸地貌乌尔禾“魔鬼城”
丹霞地貌路南石林
风沙地貌长江三峡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15分)
1.旅游资源
2.岩溶地貌
3.瀉湖
4.园林
5.历史文化名城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计30分)
1.简述西南地区岩溶发育的有利条件。
2.简述中国古建筑的特征。
3.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
4.简述我国古代帝王陵墓封土形制的演化。
5.简述我国四大佛教名山及是哪位菩萨的道场。
一、填空题
1.区域性
2.美学的观赏性
3.安徽黄山、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
4.黄鹤楼、滕王阁
5.山西应县的释迦塔、山西洪洞的飞虹塔
6.大同云冈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
7.堆绣唐卡(也成贴花唐卡)、酥油花
8.因山为陵
9.罗马式建筑、巴洛克式建筑 10.天坛、圜丘坛、祈谷坛(祈年殿) 11.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
二、连线题(每题5分,共计15分)
1、天下第一名泉
天下第二名泉
天下第三名泉
天下第四名泉
天下第五名泉
2、构造湖扬州瘦西湖
火山口湖敦煌月牙泉
火山堰塞湖青海湖
风蚀湖长白山天池
河迹湖五大连池
3、流水地貌浙江普陀山
岩溶地貌福建武夷山
海岸地貌乌尔禾“魔鬼城”
丹霞地貌路南石林
风沙地貌长江三峡
三、名词解释
1.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旅游资源可以是具体形态的物质实体(如风景、文物),也可以是不具有具体物质形态的文化因素。
2.岩溶地貌:是指地表可溶性岩石受水的溶解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共同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如石芽、石林、溶洞、落水洞等,岩溶地貌国际上通称喀斯特
3.瀉湖:沿海洼地由于沿岸河流携带的泥沙不断淤积,海湾被沙嘴封闭所形成的湖泊,如无锡太湖、杭州西湖等。
4.园林:即“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丽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5.历史文化名城:是指有悠久历史,在地面上和地下保存着并有重要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研价值的文物、建筑、遗址的城市。
四、简答题
1.简述西南地区岩溶发育的有利条件。
答:1)有分布面积很广的厚度为3000~6000米的以石灰岩为主的海相碳酸盐崖层。
2)雨量充沛,夏季暴雨常含有大量的雷电硝酸,增加了雨水的酸性,增强了溶蚀能力。
3)全年无冰冻,水可以连续对溶岩进行溶蚀作用。
4)植物生长茂盛,植物根部的机械作用和植物腐植酸作用较强。
2.简述中国古建筑的特征。
答:1)梁柱式的弹性结构体系
2)整齐而又灵活的平面布局
3)优美的艺术造型
4)绚丽与淡雅相结合的色彩
5)丰富的雕刻装饰
6)建筑物与环境协调
3.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
答:1)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2)分割空间,融于自然
3)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4)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4.简述我国古代帝王陵墓封土形制的演化。
答:1)周朝到隋代,“覆斗方上式”
2)唐朝帝王陵,“因山为陵式”
3)明清两朝,“宝城宝顶式”
5.简述我国四大佛教名山及是哪位菩萨的道场。
答: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1)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
2)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的道场
3)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的道场
4)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的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