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鼻炎常规免疫治疗与冲击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患者依从性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25.20 KB
- 文档页数:2
冲击免疫方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依从性、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洪卫都;曹飞;冯丽珠;江远仕【摘要】目的了解冲击免疫(rush immunotherapy,RIT)方案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依从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8例尘螨皮肤点刺试验结果阳性的A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研究组采用RIT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注射完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8% vs 93.0%,P<0.01).研究组患者治疗第1周的鼻炎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第5周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第11、17周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从治疗第1周开始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31.3% vs 31.8%)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12.5% vs 11.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R的特异性免疫治疗中,RIT方案和常规方案有着相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RIT方案患者的依从性更好.【期刊名称】《广东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6)004【总页数】5页(P407-411)【关键词】冲击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依从性;有效性;安全性【作者】洪卫都;曹飞;冯丽珠;江远仕【作者单位】广东省普宁华侨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揭阳515300;广东省普宁华侨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揭阳515300;广东省普宁华侨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揭阳515300;汕头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广东汕头51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主要症状为接触变应源后出现鼻塞、鼻痒、水样涕及打喷嚏,是一种鼻腔黏膜的变应性病变,为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 [1-3]。
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鼻塞、喷嚏、流涕和鼻痒等症状。
对于这种疾病,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免疫治疗是一种针对过敏源进行调整免疫系统的治疗方法,可以分为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两种方式。
本文将重点讨论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一、皮下免疫治疗皮下免疫治疗是一种通过注射含有特定过敏原的药物,来调整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反应的治疗方法。
该疗法可以很好地调整免疫系统的平衡,减少过敏原对机体的损害,从而达到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皮下免疫治疗对于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1. 有效性皮下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已得到多项研究的证实。
一项发表于《吉尔德雷柏》杂志的研究发现,皮下免疫治疗可以显著减少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症状评分,减少鼻痒、鼻塞、流涕等症状的发作频率和强度。
另一项发表于《欧洲变态反应与免疫学杂志》的研究显示,皮下免疫治疗可以显著减少鼻息肉的复发率,减少患者对鼻窦手术的需求。
2. 安全性尽管皮下免疫治疗在治疗变应性鼻炎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但其安全性仍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些患者在接受皮下免疫治疗后,会出现注射部位红肿、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
不过,这些不良反应大多是轻微的,可以通过调整治疗方案或使用抗过敏药物来缓解。
临床研究也表明,皮下免疫治疗的长期安全性较好,只有极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舌下免疫治疗是一种将含有特定过敏原的药物放置于舌下,让药物通过舌下黏膜被吸收,从而调整免疫系统的治疗方法。
与皮下免疫治疗相比,舌下免疫治疗更加方便,患者可以在家中进行自行治疗,而不必前往医院接受注射治疗。
舌下免疫治疗的安全性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目前的临床研究表明,舌下免疫治疗的安全性较好,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口腔刺激感、咽部不适、口干等,大多为轻微的不良反应,不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效,这可能也是行SLIT治疗仍有部分AR患者疗效欠佳或者复发率高的原因[14]㊂AR的外科治疗主要是纠正患者的鼻腔解剖结构异常,如许庆庆等[15]通过meta分析发现,通过鼻中隔偏曲矫正能够一定程度地改善AR患者鼻部症状㊂本研究为排除干扰因素,入组的时候排除了鼻中隔严重偏曲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单纯给予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㊂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指标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刘涛等研究通过单纯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AR患者鼻部症状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进一步证实本研究结果的说服力[16]㊂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具体原理是在低温下将靶组织结合键打断,并分解为碳水化合物和氧化物,进而消融病灶组织,减缓鼻黏膜肿胀现象,最终有效缓解临床症状[15]㊂综上所述,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的基础上,再应用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能够进一步改善AR患者的鼻部症状,降低用药次数,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对于更佳远期的疗效,仍需进一步延长观察随访时间㊂4摇参考文献[1] Cheng L,Chen J,Fu Q,et,al.Chinese Society of Aller⁃gy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J].Allergy Asthma Immunol Res,2018,10(4):300-353.[2] 刘晓颖,王 静,王 群,等.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早期疗效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6,31(3):190-194.[3] 中国过敏性鼻炎研究协作组.过敏性鼻炎皮下免疫治疗专家共识2015[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22(8):379 -404.[4] 冯 仙,刘琢扶,顾 泓,等.变应性鼻炎患者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全身不良反应情况分析[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9,19(4):262-266.[5] 胡思洁,魏 萍,寇 巍,等.变应性鼻炎患病率及危险因素Meta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31 (19):1485-1491.[6] 张 铭,刘春苗,任秀敏,等.变应性鼻炎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38(1):121-124. [7]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天津)[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6,51(1):6-24.[8] 吕显林,岳耀光,张永强,等.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对小儿过敏性鼻炎伴腺样体肥大的疗效[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55(3):40-43.[9] 易烛光,杨秀海,任娟娟,等.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SIT对变应性鼻炎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疗效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31(1):34-37,42. [10] 马 燕,刘业海,里晓红,等.舌下免疫和皮下免疫治疗多重致敏变应性鼻炎的长期疗效评估[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8,53(3):458-462.[11] 王 云,李 赟,赵长青,等.舌下免疫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Meta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9,33(1):17-22.[12] 黄少鹏,谢秀芳,陈 勇,等.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29(7):618-621.[13] 黄秋菊,林 霞,魏 欣,等.特异性免疫治疗对过敏性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3):327-330.[14] 曹 成,许 昱.变应性鼻炎患者舌下免疫治疗的临床依从性192例分析[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9,33 (1):114-118.[15] 许庆庆,段 甦,王向东,等.鼻中隔偏曲矫正对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8,39(6):928-932.[16] 刘 涛,顾凌澜,许伟民.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7,25(2):99-101,108.[收稿日期:2019-04-23 编校:李晓飞]‘吉林医学“杂志投稿注意事项一㊁近期网上出现多处以‘吉林医学“名义征集稿件的信息,给作者带来许多疑惑,为此,敬告广大作者不要轻信网上征稿信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与经济损失㊂遇到有关问题请及时与编辑部取得联系㊂二㊁‘吉林医学“杂志自2009年1月起审稿中采用了科技论文复制程度的查阅系统,能准确查得论文复制其他已发表论文的比率,本刊对复制率过高的论文行一审淘汰制㊂在此敬告作者在参考相关文献时,请勿将文献内容原文大块转用,要结合作者第一手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合理引用文献㊂三㊁‘吉林医学“杂志的投稿㊁修稿及稿件咨询均在网上进行,编辑部通过电子信箱(E-mail)与作者联系,请作者投稿后继续关注电子信箱的相关通知,按编辑部要求及时修稿及交纳版面费㊁审稿费㊂如果有特殊要求,请在信中提出或电话咨询㊂四㊁‘吉林医学“杂志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建政路971号,邮政编码:130061,电话:0431-********,E-mail: jlyx@㊂㊃072㊃吉林医学2020年2月第41卷第2期。
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9月-2009年9月83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对治疗前后鼻部症状、鼻炎相关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同时对不良反应进行观察。
结果: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与药物用量评分呈明显下降趋势,治疗后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有所提高,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在注射治疗期间共发生不良反应5例,发生率为6.02%。
结论: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是一种起效快、安全性好的有效方法,对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鼻相关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安全性中图分类号 r76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9-0042-02变应性鼻炎(ar)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主要是过敏引起的,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空气质量明显降低,导致临床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发病人数逐年上升[1]。
对于该病的治疗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现已基本规范,主要的治疗步骤包括以首先避免与变应原进行接触,其次进行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而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sit)是唯一可能使ar变应性自然病程发生改变的针对病因的治疗方式[2],需要进行剂量累加与剂量维持两个阶段,疗程一般为3年左右,为观察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83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后鼻部症状与鼻炎相关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9月-2009年9月83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其中男36例,女47例,年龄7~64岁,平均年龄(28.5±35.5)岁;病史1~5年。
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喷嚏、流涕和鼻痒等症状;均皮肤点刺试验显示螨变应原阳性。
均经过敏原皮试确认为尘螨或以尘螨为主的多种过敏原。
变应性鼻炎的研究现状【中图分类号】r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443-01【摘要】近年来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特异性免疫治疗已经被公认为一种可以改变疾病自然进程的治疗方法,本文就关于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一些临床现状展开综述。
aria 2008 定义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非感染性鼻炎最常见的形式,是接触致敏原后由l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
根据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影响其生活质量(包括睡眠、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分为轻度和中-重度,其中中-重度症状严重或明显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1]。
目前国内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是按照2009年制定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其中包括临床症状(喷嚏、清水鼻涕、鼻塞、鼻痒2项以上,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时间1h以上)、体征、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
ar的患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的自报患病率约为11%[2]。
ar虽然属非致命性疾病,但是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显示10-40%的患者合并有哮喘,而且还可以导致除鼻腔鼻窦病变外的其疾病如中耳炎、睡眠障碍等,在给患者及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的同时,其鼻部、眼部及相关受累器官症状也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1]。
已有研究表明不同程度的ar患者中中-重的持续性ar患者生活质量最差[3],除此之外ar还可以使患者出现疲劳、精力下降和感知力差等神经精神症状[4-5]。
我国变应原种类以屋尘螨、粉尘螨和杂草类花粉为主,尘螨致敏的患者甚至占到半数以上,其中屋尘螨和粉尘螨同时过敏的占80.4%,同时尘螨也是引起我国ar和哮喘的主要致敏原[6],其提取物也是惟一在国内完成临床注册的国际标准化变应原疫苗。
有关ar致敏变应原的大样本观察显示,单纯螨变应原导致的ar约占全部患者的20%,事实上在皮下点刺试验与特异性ige的检测中,我们也会常常发现有许多患者对除尘螨外的其他致敏原存在过敏现象,已有学者在进行多变应原舌下免疫治疗的研究,并证明了舌下免疫治疗对于改善患者变应性鼻炎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是有效的[7]。
影响过敏性鼻炎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发表时间:2017-06-23T15:31:49.85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3期作者:洪元庚[导读] 对影响过敏性鼻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研究其对策。
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536000[摘要]目的对影响过敏性鼻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研究其对策。
方法应用自行设计问卷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 月在北海市人民医院和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00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调查,了解与评判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因素。
结果依从性好276例(27.60%),依从性差724例(72.40%)。
不同年龄和不同文化层次在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构成比亦有不同。
结论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特别是应加大对患者的健康知识教育,简化用药方案、以提高过敏性鼻炎治疗率及控制率。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依从性;影响因素;对策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因吸人外界过敏原而引起的以鼻痒、鼻塞、打喷嚏、流清涕等为主要症状的病症[1]。
过敏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病也是疑难病,虽然目前有多种药物、外科手术、免疫疗法等治疗方法的应用,但仍有部分过敏性鼻炎患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2]。
临床发现,过敏性鼻炎的疗效与治疗依从性有很大的关系。
本文通过对100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调查,了解与评判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并研究其对策,以更好地提高过敏性鼻炎治疗率及控制率。
现报道如下: I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 月在北海市人民医院和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00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进行调查。
其中男性580例,女性420例;年龄21~76岁,平均(45.2土3.6)岁,病程5个月-36年,平均病程(13.4±5.8)年。
年龄21~40岁有444人,年龄41~55岁有321人,年龄56~76岁有235人。
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1769-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的个性化选择及临床应用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中国慢性鼻窦炎诊疗指南(2018版)解读-概述
1、下列选项中关于慢性鼻窦炎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慢性鼻窦炎是指鼻腔和鼻窦黏膜的慢性持续性炎症
B、鼻窦炎的症状包括鼻塞、黏涕、头面部沉重、嗅觉障碍
C、CRS的病程超过12周
D、头痛是CCRS的主要症状[正确答案]
E、CRS仅仅在急性发作时间才会有头痛症状
2、CRS根据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其中不包括()
A、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B、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C、嗜碱性粒细胞浸润为主[正确答案]
D、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
E、混合型
3、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不是()
A、一种性染色体遗传病[正确答案]
B、由于纤毛中心微小管缺失导致纤毛无法运动
C、常伴发CRS
D、常伴发不孕不育症
E、如果同时合并全内脏转位,则称为Kartagener
4、下列说法中错不准确的是()
A、变态反应可能不是引起CRS的初始原因
B、细菌是引起CRS的初始原因[正确答案]
C、变态反应可以加重CRS患者黏膜的炎性反应
D、囊性纤维化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E、免疫缺陷是CRS的易感因素。
2023过敏性鼻炎的临床分类.诊断与治疗过敏性鼻炎(AR)也称为变应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暴露于过敏原(变应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
目前,该病已成为主要的呼吸道慢性炎性疾病,影响着全世界10%~20%的人口,我国AR患病人数高达2.4亿。
小编通过查阅最新指南共识及文献,整理出AR的临床分类、诊断与治疗等重要知识点,以供临床参考。
一、AR的临床分类目前,AR的临床分类有3种,主要是基于病程(间歇性和持续性)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轻度和中-重度)的临床分型,以及根据季节性和常年性的分类。
1.按照季节性的分类(1)季节性AR症状发作呈季节性,常见过敏原为花粉、真菌等季节性吸入过敏原。
通常在一年中的某一个季节或某一地区发病,因与空气中某些花粉的浓度增加有关,又称花粉症。
(2)常年性AR症状发作呈常年性,常见过敏原为尘螭、蜂螂、动物皮屑等室内常年性吸入过敏原,以及某些职业性过敏原。
常年发病,每年发病日累计超过6个月,病程至少1年。
2.按照病程分类(1)间歇性AR症状发作<4d/周,或<连续4周。
(2)持续性AR症状发作≥4d/周,且≥连续4周。
3.按疾病严重程度程度分类(1)轻度AR症状轻微,对生活质量,包括睡眠、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未产生明显影响。
(2)中■重度AR症状较重或严重,对生活质量产生明显影响。
二、AR的临床诊断AR的诊断应根据患者的典型过敏病史、临床表现以及与其一致的过敏原检测结果综合作出。
过敏原检测通常需要将体内和体外检测相结合,且充分结合临床病史,以判断患者是由何种过敏原致敏,以及致敏的程度与疾病症状的关系。
需避免仅根据病史和体征,或仅根据变应原检测结果进行诊断造成漏诊和误诊。
1 .鼻部症状AR的典型症状为清水样涕、鼻痒、阵发性喷嚏和鼻塞,且70%的患者症状在晨起时最为明显。
鼻痒、阵发性喷嚏是AR最具特点的症状。
鼻塞在常年性AR中常见,且大多数AR患者夜间鼻塞加重。
综述变应性鼻炎非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韩东园 徐博怀 余璐洁 裘奇阳 何勇【摘要】 变应性鼻炎(AR )是耳鼻咽喉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由于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不仅会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还会加重社会医疗卫生负担。
尽管目前临床上AR 的治疗手段繁多,部分患者仍然难以获得满意疗效。
近年来,随着对AR 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非特异性免疫治疗逐渐受到临床医生们的重视。
该文就近年来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在AR 上的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单克隆抗体;益生菌;细菌溶解产物Research progress on non -specific immunotherapy for allergic rhinitis Han Dongyuan △, Xu Bohuai, Yu Lujie, Qiu Qiyang, He Yong. △School of Medicine,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30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He Yong, E -mail:****************【Abstract 】 Allergic rhinitis (AR ) is a common and frequently -occurring disease in 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Dueto the prolonged course of disease and frequent episodes , AR will not only a ff ect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 but also increase the burden of social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Currently , although multiple clinical interventions have been adopted to treat AR , some patients could not achieve satisfactory clinical e ffi cacy. With the in -depth study on the pathogenesis of AR in recent years , non -speci fi c immunotherapy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clinicians. In this article ,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onclinical application of non -speci fi c immunotherapy for AR was reviewed ,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urther in -depth research.【Key words 】 Allergic rhinitis ; Non -speci fi c ; Immunotherapy ; Monoclonalantibody ; Probiotics ; Bacterial lysate作者单位: 315300 宁波,宁波大学医学院(韩东园,裘奇阳);315300 宁波,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徐博怀,余璐洁,何勇)通信作者,何勇,E -mail:****************DOI: 10.3969/j.issn.0253-9802.2022.11.004变应性鼻炎(AR )是指特应性个体暴露于变应原后主要由IgE 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其典型临床表现为鼻塞、鼻痒、阵发性喷嚏和大量水样鼻溢等鼻部症状,可伴发眼痒、流泪、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
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摘要】本文探讨了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在皮下免疫治疗方面,研究表明其能有效减轻鼻炎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安全性较高。
机制研究显示,皮下免疫治疗可增强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耐受性。
而舌下免疫治疗也被证实对变应性鼻炎有一定效果,且相对安全。
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皮下免疫疗法的疗效可能更为稳定,但舌下免疫治疗更为方便。
综合评价显示,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均可作为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治疗手段,但仍需进一步开展研究以提高治疗效果。
未来的研究应该侧重于优化治疗方案,探索新的治疗机制,为患者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关键词:皮下免疫治疗、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有效性、安全性、机制研究、比较、综合评价、未来研究、免疫治疗。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鼻塞、打喷嚏、鼻痒和流清涕等。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污染的加剧,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和患病人数逐年增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目前,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抗过敏药物、局部激素喷雾和避免接触过敏原等,然而这些治疗方法仅能缓解症状并不能根治疾病。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通过对两种治疗方法的比较,总结出最佳的治疗选择,并为医学实践提供参考。
本研究旨在分析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的机制研究,深入探讨其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变应性鼻炎患者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选择,提高其生活质量并减轻症状的困扰。
希望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够为未来研究提供借鉴,促进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2. 正文2.1 皮下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皮下免疫治疗是一种常用于变应性鼻炎治疗的方法,通过定期注射含有变应原的蛋白质溶液来减轻过敏反应。
多项研究表明,皮下免疫治疗在改善变应性鼻炎症状和减轻过敏原敏感性方面具有显著的有效性。
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集群免疫与常规免疫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临床对照研究凡启军;刘国钧;刘学军;高金建;黄赛瑜;倪丽艳【摘要】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 with 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 standardized extract given in conventional and cluster immunotherapy schedules for persistent allergic rhinitis.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allergic rhinitis caused by dust mit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mmunotherapy inclusion criteria,were allocated to receive conventional immunotherapy schedule ( n = 32) or cluster immunotherapy schedule ( n = 28 ) , and both groups continued treatment for 1 year. Total scores of nasal conjunctival symptoms and signs were assesse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also the incidence of local and systemic adverse reactions were registered to evaluate the safety. Results The cluster schedule reduced the time to maintenance dose by more than 60% ,and resulted in a mor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than conventional schedule after 6 weeks of observation ( P < 0. 05) , but the incidence of local and systemic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he incremental - dose phase and maintenance - dose phase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immunotherapy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Conclusion The cluster immunotherapy is effective and safe to treat patients clinically sensitive to dust mites.%目的比较集群免疫方案和常规免疫方案用于标准化尘螨变应原治疗持续性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中重度持续性螨过敏变应性鼻炎患者,以安脱达屋尘螨疫苗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其中28例患者接受集群免疫治疗,32例患者接受常规免疫治疗,通过两组鼻结膜症状与体征总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局部不良反应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以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结果集群免疫治疗在6周左右达到维持剂量,剂量累加阶段疗程较常规治疗组缩短60%以上,在观察6周后,临床疗效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改善(P<0.05),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在剂量累加阶段和剂量维持阶段与常规免疫治疗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中重度持续性螨过敏变应性鼻炎而言,集群免疫治疗是一种快速、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13(042)003【总页数】5页(P123-127)【关键词】变应性鼻炎;集群免疫治疗;常规免疫治疗;临床疗效;安全性【作者】凡启军;刘国钧;刘学军;高金建;黄赛瑜;倪丽艳【作者单位】325027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国内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成为AR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鼻腔冲洗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作用效果观察及有效性评价摘要:目的观察鼻腔冲洗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作用,并且评价其有效性。
方法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内收治的16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81例通过常规方式进行治疗,而研究组81例配合应用鼻腔冲洗法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临床疗效。
结果通过治疗,研究组EOS计数以及FeNO水平都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评价,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配合鼻腔冲洗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建议推广。
关键词:鼻腔冲洗;变应性鼻炎;作用;有效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也称过敏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通过IgE介导的介质(以组胺为主)释放,且多种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的一种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1]。
最近这些年,该病的发病率有所升高,其诊治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本文笔者为了观察鼻腔冲洗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选择162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总结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内收治的16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成2组,每组81例。
所有患者确诊变应性鼻炎,且自愿参与研究,签署有同意书,排除不愿参与研究者,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排除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女性,排除精神障碍、失语失聪患者,排除无法正常交流的患者。
对照组,45例男性,36例女性,年龄范围24-67岁,年龄均值(42.17±4.29)岁,病程区间1-19年,平均(9.72±1.02)年。
研究组,男性占47例,女性占34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2岁,平均(41.27±5.83)岁,病程1-16年,平均病程(9.13±1.17)年。
比较发现,组间基本资料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变应性鼻炎常规免疫治疗与冲击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患者依从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8-06-21T11:56:29.197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15期作者:马艳华[导读] 变应性鼻炎常规免疫治疗与冲击免疫治疗效果明显,但冲击免疫治疗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治疗依从性较好。
(河北省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耳鼻喉科河北秦皇岛 066000)
【摘要】目的:分析变应性鼻炎常规免疫治疗与冲击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患者依从性。
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8月—2017年10月,研究对象:50例本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25)、对照组(n=25),给予实验组患者冲击免疫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免疫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评分、治疗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治疗效果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
疼痛评分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依从性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变应性鼻炎常规免疫治疗与冲击免疫治疗效果明显,但冲击免疫治疗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治疗依从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冲击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常规免疫治疗;依从性【中图分类号】R76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5-0165-02 变应性鼻炎即过敏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病变应原后导致介质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粘膜非感染性炎症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病,多由遗传、变应原暴露等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打喷嚏、鼻塞、鼻痒等,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避免其向哮喘发展。
本次旨在研究变应性鼻炎常规免疫治疗与冲击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患者依从性,现做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5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
实验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7~55岁,平均年龄(31.5±20.5)岁;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8~57岁,平均年龄(32.5±22.5)岁。
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精细对比分析,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自愿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相应的检查,病情确诊后,对照组给予常规免疫治疗,对照组给予冲击免疫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常规免疫治疗使用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疫苗进行皮下注射,初始剂量20SQ-U,每次1针,每周1次,连续治疗14周,剂量维持阶段为15周,将剂量维持在100000SQ-U分别与第16、17周各注射1次,随后6周注射1次,每次1针。
(2)冲击免疫治疗使用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疫苗进行皮下注射,初始剂量10SQ-U,在住院前3天,每天注射3次,每次1针,在第4天、第5天每天注射2次,每次1针,第6天维持剂量100000SQ-U,第7天采集血液样品后安排出院,第5周、第11周,第17周,每周1针。
(3)若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瘙痒症状可以给予冰敷治疗,若出现皮肤过敏性坏死可以停止免疫治疗[1]。
1.3 分析指标
分析两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评分、治疗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
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粘膜上皮表现正常,无粘连,鼻腔未发生出血。
有效:患者粘膜上皮偶尔出现粘连,鼻腔少量出血。
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2]。
治疗效果=显效率+有效率。
疼痛评分为0~10分,得分越低,疼痛越小。
治疗依从性采用RE依从性量表进行评价,量表内容包括坚持服药、生活规律、戒烟戒酒等内容,总分100分,总评分≥92分为完全依从;总评分70~91分为部分依从;总评分小于70分为不依从。
治疗依从性=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3]。
1.4 统计学方法 SPSS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采用%表示,P<0.05,两组患者资料对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4例,护理效果88.0%(22/25);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2例,护理效果60.0%(15/25),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χ2=5.094。
2.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
2.3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
实验组完全依从13例、部分依从8例、不依从4例,治疗依从性84.0%(21/25);对照组完全依从8例、部分依从6例、不依从11例,治疗依从性56.0%(14/25),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差异显著P<0.05,χ2=4.667。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出现皮肤瘙痒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0%(2/25);对照组出现皮肤瘙痒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2.0%(8/2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χ2=4.547。
3.讨论
变应性鼻炎采用免疫治疗的安全性取决于变应原和敏感性、疫苗的剂量、注射时机、治疗时间等有一定的关系。
本次研究表明,实验组治疗效果、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具体分析如下:有研究表明冲击免疫治疗是目前唯一可以通过调节免疫机制来改变变应反应自然进程的方法,可有效的阻止其向哮喘发展,减少变应原的出现,且其操作较简单,可有效的节约时间。
常规免疫治疗作为一种经典的治疗方式,应用范围较广,但治疗时间较长,患者依从性较差
[4]。
综合上述,变应性鼻炎常规免疫治疗与冲击免疫治疗效果明显,但冲击免疫治疗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治疗依从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新华.变应性鼻炎冲击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7,31(3):13-17.
[2]谢薇,张汉钟,陈剑,等.冲击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50(8):641-645.
[3]冯影.冲击免疫治疗方案治疗变应性鼻炎所致鼻出血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3):210-211.
[4]胡晓勋,刘季萍,付书彩.常规药物和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35):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