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资料变应性鼻炎的免疫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7.09 MB
- 文档页数:34
综述变应性鼻炎经淋巴结注射免疫治疗【摘要】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据统计全球范围内AR患者约超过 6亿人。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IT)是可能根治变应性鼻炎的主要方法,但由于该疗法疗程长且及存在不良反应,因此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低,仅有4%的AR患者选择该疗法,目前寻找患者依从性好且同时能提高疗效的新的治疗方法是AR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
有关学者研究发现,经淋巴结注射免疫疗法(ILIT)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新方法,对AR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文就ILIT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免疫疗法;淋巴结;综述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鼻黏膜炎性疾病[1]。
全球范围内AR影响约超6亿的人口,且其发病率仍呈逐年升高的趋势[2]。
AR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睡眠、工作和学习,同时给个人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AR的治疗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AR免疫治疗的利与弊变态反应是接受特定抗原持续刺激或同一抗原再次刺激所致的机体功能紊乱和(或)组织损伤等的病理性免疫反应,诱导免疫耐受已成为预防和治疗免疫系统紊乱疾病的主要目标。
1911年Noon和Freeman首次采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治疗AR,并证实了该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SIT 也称脱敏疗法,是通过用特异性致敏的变应原持续刺激机体并逐渐增量,最终使机体对变应性刺激达到适应和耐受,减轻或消除变应原引起的临床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变应原(如花粉、动物皮屑、尘螨等)引起的儿童和(或)成人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
SIT能长期改善AR的临床症状,阻止患者对新变应原发生变态反应的可能,并降低其向变应性哮喘发展的风险[3]。
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鼻塞、喷嚏、流涕和鼻痒等症状。
对于这种疾病,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免疫治疗是一种针对过敏源进行调整免疫系统的治疗方法,可以分为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两种方式。
本文将重点讨论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一、皮下免疫治疗皮下免疫治疗是一种通过注射含有特定过敏原的药物,来调整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反应的治疗方法。
该疗法可以很好地调整免疫系统的平衡,减少过敏原对机体的损害,从而达到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皮下免疫治疗对于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1. 有效性皮下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已得到多项研究的证实。
一项发表于《吉尔德雷柏》杂志的研究发现,皮下免疫治疗可以显著减少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症状评分,减少鼻痒、鼻塞、流涕等症状的发作频率和强度。
另一项发表于《欧洲变态反应与免疫学杂志》的研究显示,皮下免疫治疗可以显著减少鼻息肉的复发率,减少患者对鼻窦手术的需求。
2. 安全性尽管皮下免疫治疗在治疗变应性鼻炎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但其安全性仍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些患者在接受皮下免疫治疗后,会出现注射部位红肿、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
不过,这些不良反应大多是轻微的,可以通过调整治疗方案或使用抗过敏药物来缓解。
临床研究也表明,皮下免疫治疗的长期安全性较好,只有极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舌下免疫治疗是一种将含有特定过敏原的药物放置于舌下,让药物通过舌下黏膜被吸收,从而调整免疫系统的治疗方法。
与皮下免疫治疗相比,舌下免疫治疗更加方便,患者可以在家中进行自行治疗,而不必前往医院接受注射治疗。
舌下免疫治疗的安全性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目前的临床研究表明,舌下免疫治疗的安全性较好,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口腔刺激感、咽部不适、口干等,大多为轻微的不良反应,不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尽可能避免诱因和消除过敏因素,达到脱敏、消肿、通气的目的. (一)脱敏疗法.
1.避免疗法:找出致病的变应原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设法避免接触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
2.特异性脱敏疗法:用已找出的变应原作脱敏剂。
这种脱敏方法,开始均采用小剂量作皮下注射,并逐渐增加剂量,到最大忍受量时改为维持量,直到症状消失为止。
经此法治疗的病人,体内可产生大量特异性IgG封闭抗体,可阻断抗原与IgE抗体的结合,降低介质细胞的敏感性,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二)药物疗.
1.抗组织胺药物:这类药物包括扑尔敏、赛赓啶和非那根等,为组胺H1受体拮抗剂。
使用方便,见效快,但易发生不同程度的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等副作用。
息斯敏的副作用较轻,10mg,每日1次.
2.色甘酸钠:为肥大细胞稳定剂。
以粉沫喷入鼻腔,每日4次,每日约20mg.
3.酮替粉:既有阻止介质细胞脱颗粒的作用,又有拮抗组胺的作用,但也有嗜睡副作用。
每次口服1mg,每日1~2次.
4.类固醇激素:常用强的松、地塞米松,但久用可产生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故多局部应用。
近年来人工合成的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效果良好,无全身副作用,为目前较理想的药物.
(三)局部治.
1.1%麻黄素液滴鼻、1%苯海拉明麻黄素液、0.25%氢化可的松液或酮替酚液滴鼻.
2.下鼻甲粘膜电灼、冷冻、激光等治疗皆可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
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鼻黏膜炎症和过敏原特异性免疫反应。
在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中,皮下免疫疗法(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和舌下免疫疗法(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是比较常见的两种免疫治疗方法。
本文就皮下免疫疗法和舌下免疫疗法在治疗变应性鼻炎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综述。
皮下免疫疗法是将过敏原注射到皮下,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剂量来提高患者对过敏原的耐受性。
SCIT的机制是通过改变T细胞和免疫球蛋白的反应来影响变应性炎症。
多项研究表明,SCIT能够有效减少变应性鼻炎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降低药物使用量。
长期观察显示,SCIT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是持久的,并且可以预防变应性鼻炎的发展为哮喘。
SCIT需要医生进行注射,治疗过程较为繁琐,并且存在一定的过敏反应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舌下免疫疗法是指患者将过敏原溶液放置在舌下并吸收,通过增加过敏原的耐受性来治疗过敏性疾病。
相比于SCIT,SLIT不需要医生进行注射,患者能够在家中自行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SLIT对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降低药物使用量。
SLIT还具有很好的耐受性,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对较低。
研究数据显示,SLIT和SCIT在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面具有相似的效果,但是SLIT在安全性和便利性方面更具优势。
从治疗效果来看,SCIT和SLIT对变应性鼻炎的疗效都得到了充分的证实,对于改善过敏性疾病的症状和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显著的效果。
长期观察显示,免疫疗法对于变应性鼻炎的预防和长期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免疫疗法并非立竿见影的治疗方法,患者需要在治疗的初始阶段接受较长时间的治疗才能获得明显的疗效。
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是指将过敏原蛋白溶液注射入皮下,逐渐提高浓度以提高患者对过敏原的免疫耐受性。
而舌下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则是将过敏原溶液滴于舌下,通过口腔黏膜吸收逐渐增加用药剂量,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这两种治疗方式均可提高患者对过敏原的免疫耐受性,减轻过敏症状。
在临床试验证明,皮下免疫治疗和舌下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
研究显示,这两种治疗方式均能显著减轻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特别是对于季节性变应性鼻炎,这种治疗方式更是能够显著减少症状的发作。
一些研究表明,这两种免疫治疗方式还能够预防变应性鼻炎的恶化,减少患者的用药频率和用药剂量。
除了疗效显著以外,皮下免疫治疗和舌下免疫治疗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研究发现,这两种治疗方式的不良反应较轻,主要为局部反应,如红肿、瘙痒等。
而且,这些反应通常在用药后短时间内自行缓解,不需要特殊处理。
而且,由于这些治疗方式并不需要经过胃肠道,因此对胃肠道的刺激也较小,减少了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
这两种治疗方式的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较高,适用于大部分变应性鼻炎患者。
需要指出的是,皮下免疫治疗和舌下免疫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变应性鼻炎患者。
对于一些携带严重呼吸道感染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曾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这两种治疗方式并不适用。
临床医师在选择治疗方式的时候还需考虑患者的年龄、过敏原的类型以及过敏症状的严重程度等因素。
皮下免疫治疗和舌下免疫治疗是目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式,其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较轻。
在进行这两种治疗之前,患者应当接受临床医生的全面评估,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种治疗方式还需要长期连续使用,因此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用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变应性鼻炎的免疫治疗本文针对变应性鼻炎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从作用机制、治疗途径、疗效、安全性及新的治疗途径等方面进行综述。
标签: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一种由于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随着环境污染等诱因日益加重,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常规治疗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等,然而完全避免接触过敏原难以实现,而药物治疗不能改变疾病的自然进程,因此常规治疗对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欠佳。
免疫治疗是变态反应性疾病唯一对因治疗的方法,可改变疾病的自然进程[1],WHO指出免疫治疗达到一定的疗程和强度可根治变应性鼻炎[2]。
1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免疫治疗详尽确切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
免疫反应机制错综复杂,掺杂因素众多,影响其中任一环节均可能产生临床效果,大量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均发现免疫治疗对免疫反应若干环节和不同生物标记物产生影响。
研究发现[3]免疫治疗可改变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反应,影响下游抗体合成和炎性细胞活化,减少抗原特异性IgE,增加抗原特异性IgG,后者可阻断抗原特异性IgE与Fc gamma RIIb交联,减少炎症细胞活化。
当前对免疫治疗作用机制的研究已达到细胞分子水平,IL-10和淋巴细胞成为关注热点。
IL-10在免疫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正常人淋巴细胞以分泌IL-10的Th1为主而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常见可分泌IL-4的Th2异常升高,应用免疫治疗后,抗原特异性Th2反应下调而Th1和Treg反应上调。
二者的失衡与过敏反应的发生发展有关而免疫治疗使二者趋于平衡[4]。
SCIT可升高IL-10和TGF并呈IL-10和TGF依赖性抑制PBMC增殖,同时抑制IL-5和IL-13,降低Th2细胞水平[5]。
使用SCIT 4w后,Bet v1的特异性增殖呈IL-10依赖性降低,CD3+细胞IL-10和Foxp3的mRNA表达增加[6]。
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鼻炎,致病因素主要是呼吸道粘膜上感受器与过敏原结合引起的炎症反应,也是过敏性哮喘的常见先兆。
经常发作的变应性鼻炎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例如打喷嚏、流鼻涕、鼻塞、鼻痒、眼结膜炎、头痛、失眠等,长期不治疗还可能导致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心病等疾病。
因此,早期干预治疗变应性鼻炎非常重要。
现代医学已发展出多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其中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和舌下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是最常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皮下免疫治疗是指将多种常见致敏原制成的混合物以渐进增量注射至皮下,刺激机体形成特异性免疫力,进而降低致敏原引起的炎症反应。
一般来说,皮下免疫治疗需要长期或终生应用,而且需要在医生的监督下进行,因为随着药物逐渐递增,患者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包括但不限于局部红肿、发烧、过敏性休克等。
舌下免疫治疗是指将多种常见致敏原的混合物溶解于水或糖水中,让患者置于舌下1-2分钟让其渐渐吸收。
与皮下免疫治疗不同,舌下免疫治疗可以在家中进行,每天或隔天使用1次,患者也因此能够更加自由地掌控治疗进程。
许多研究表明,皮下免疫治疗和舌下免疫治疗在治疗变应性鼻炎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有效性。
例如,一项针对282名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系统评价发现,皮下免疫治疗能显著降低嗜酸性粒细胞、组胺和白细胞介素等炎症介质的浓度,减少症状发作的频率和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有效率达到75%以上。
而舌下免疫治疗在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方面同样具有显著的疗效,例如一项研究对比了27例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在4个月的单盲、交叉实验中接受舌下免疫治疗和安慰剂的治疗效果,发现经过舌下免疫治疗后,总症状评分下降了56.5%,而安慰剂组几乎没有变化。
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和特异性免疫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简称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
系指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介质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
变态反应为一类特殊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即由于反应过强而导致的组织细胞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变应性鼻炎的主要症状有鼻痒、喷嚏、流涕和鼻塞。
不同类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许多疾病,如营养不良、寄生虫病和各种传染病等日益减少以至消灭,而各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却日渐增多。
过去40年间,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明显增长。
变应性鼻炎患者约占工业化国家人口的20%,在我国中心城市的自报患病率达12%[1]。
据世界卫生组织“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工作小组指出“变应性鼻炎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是一个极为常见的疾病,累及全世界10%-25%的人口”,并认为“这个数字很可能低估了该病的真正患病率”。
故变应性鼻炎的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变应性鼻炎分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花粉症即季节性变应性鼻炎两类。
变应性鼻炎属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亦称I型超敏反应。
当特异性抗原进入特应性个体后,机体内产生相应的免疫球蛋白E(IgE),抗体,并附着于介质细胞的表面,机体即处于致敏状态。
当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该机体时,此抗原则与介质细胞表面的IgE“桥连”,并激发细胞膜产生一系列生化变化,破裂并脱颗粒。
从被排出的颗粒中和细胞内释放出生物活性介质,如组胺、白三烯、缓激肽等,这些介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等病理变化,机体处于发敏状态,临床上表现为喷嚏、清涕、鼻塞、鼻痒等典型症状。
根据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理,其治疗原则包括变应原回避、药物治疗、免疫治疗以及对患者的宣教。
避免暴露于变应原是其理想的防治措施,但通常难以做到。
以第2代抗组胺药物、抗白三烯药物.和鼻内皮质类固醇为主的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对症治疗方法,总体上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临床观察变应性鼻炎(AR)是特异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因子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1]。
变应性鼻炎的特异性治疗是世界组织推荐使用的唯一对因治疗的手段。
尘螨是一种世界性过敏原,在我国也是引起变应性鼻炎发作的主要致敏原之一[2]。
2005年2月~2007年2月我院应用特异性免疫制剂——螨变应原疫苗(阿罗格)治疗AR,经观察1年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参照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分会2004年制定的AR诊断标准筛选病例[3],确诊为常年AR患者54例,其中男20例,女34例,年龄11~70岁,平均40.5岁,病程1.5~24.5年,平均13年,患者主诉常年鼻痒、喷嚏、流涕等症状,具有典型的AR病史,尘螨变应原检测试验阳性(外院检测结果带回)。
1.2 用药方法:在患者上臂外侧皮下深部注射尘螨变应原疫苗(阿罗格NHD——粉尘螨50.0%、屋尘螨50.0%、德国默克公司生产)。
(1)常规治疗:每周1次,共15次。
1号药(一级浓度:50 IU/ml),注射4次,剂量0.1、0.2、0.4、0.8 ml;2号药(二级浓度500 IU/ml),注射次数、剂量与1号相同,3号药(三级浓度:500 IU/ml),注射7次,剂量依次为0.1、0.2、0.4、0.8、1.0、1.0、1.0 ml;(2)维持治疗:共10次,用3号药。
每2周1次,共注射3次,每次剂量1.0 ml,每4周1次,共4次,每次剂量1.0 ml。
全疗程共38周[2]。
1.3 疗效评定:治疗1年后评定疗效。
(1)鼻部症状总评分,患者每天对鼻部症状进行主观评分,0分为无症状;1分喷嚏1次连续3~9个、流涕:每日擤鼻次数≤4、鼻堵偶有、鼻痒间断;2分喷嚏1次连续10~14个、流涕:每日擤鼻5~9次、鼻堵少有、鼻痒有蚁走感,但可忍受;3分喷嚏1次连续15次以上、流涕:每日擤鼻10次以上、鼻堵每天用口呼吸、鼻痒,蚁走感明显,难以忍受。
舌下免疫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对患者鼻通气功能改善的客观评估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鼻部炎症性疾病,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包括喷嚏、鼻塞、流涕、鼻痒等。
该疾病会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睡眠障碍、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对于变应性鼻炎的治疗,舌下免疫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的鼻通气功能有着显著的效果。
本文旨在对舌下免疫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对患者鼻通气功能的改善进行客观评估。
舌下免疫法(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是一种通过舌下给药的免疫治疗方法,可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和过敏性鼻窦炎等疾病。
SLIT治疗的主要原理是通过舌下给药逐渐耐受变应原,减轻免疫系统对变应原的过度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SLIT治疗的优势在于其安全性较高,不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适合长期应用。
在对舌下免疫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客观评估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患者的鼻通气功能。
鼻通气功能是指鼻腔内气流的顺畅程度,它受到鼻腔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鼻腔解剖结构异常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而变应性鼻炎患者常常伴有鼻腔炎症、过敏原介导的免疫反应等情况,导致鼻腔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从而影响鼻通气功能。
评估舌下免疫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对患者鼻通气功能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鼻部内窥镜等方法对患者的鼻腔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估。
内窥镜能够直接观察鼻腔内黏膜的水肿程度、分泌物的增多情况,以及鼻腔解剖结构是否正常。
在舌下免疫法治疗过程中,定期使用内窥镜对患者的鼻腔情况进行观察,可以客观地评估治疗的效果。
可以通过鼻通气功能评估仪器进行客观的测定。
鼻通气功能评估仪器能够量化评估患者的鼻通气功能,包括鼻阻力、鼻腔内通气流速等指标。
利用这些指标,可以客观地了解舌下免疫法治疗对患者鼻通气功能的改善情况。
可以通过患者的主观感受和生活质量评估来间接评估鼻通气功能的改善情况。
患者的主观感受和生活质量评估可以反映其鼻通气功能改善后的日常生活状况、工作能力等情况,对于评估治疗效果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鼻塞、喷嚏、流涕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作为变应性鼻炎的常见治疗方法,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两个方面探讨其在治疗变应性鼻炎中的应用。
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 SCIT)是通过皮下注射抗原蛋白质或多肽片段,逐渐增加剂量,使患者耐受抗原而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免疫治疗方法。
舌下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 SLIT)则是通过给予抗原液体制剂,使患者在舌下保留一段时间,逐渐增加剂量,达到治疗的效果。
两者均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免疫治疗方法,被广泛用于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首先从皮下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来看,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皮下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具有显著的疗效。
一项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的研究发现,皮下免疫治疗可显著减少变应原诱发的鼻症状,减少药物使用,改善生活质量。
皮下免疫治疗还能够延缓变应性鼻炎的发展,降低变应性鼻炎并发症的发生率。
皮下免疫治疗还具有长期的疗效,停药后仍能够保持一定的治疗效果。
在安全性方面,皮下免疫治疗的副作用主要包括局部注射部位疼痛、肿胀、红肿等局部反应,以及过敏反应等。
研究表明,皮下免疫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是轻度的局部反应,严重的过敏反应较为罕见。
从整体上看,皮下免疫治疗在治疗变应性鼻炎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作为变应性鼻炎的常见治疗方法,均具有一定的疗效和较好的安全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个体差异和过敏原的不同,不同患者对免疫治疗的疗效和耐受性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治疗前需进行充分的评估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免疫治疗是一种缓慢起效的治疗方法,需要较长的治疗周期才能够体现出明显的效果。
在进行免疫治疗时,患者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配合,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
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属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下图)。
当患者出现水样鼻漏、喷嚏(尤其是发作性)、鼻塞、鼻痒等症状2项或以上,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1小时以上,伴或不伴眼痒及结膜炎等眼部症状时,即可作出过敏性鼻炎诊断。
在鼻镜下,可见鼻黏膜呈苍白、淡白、灰白或淡紫色,鼻甲水肿,总鼻道及鼻腔底可见清涕或黏涕。
根据症状持续时间,可将过敏性鼻炎分为间歇性和持续性;根据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又可将其分为轻度和中重度。
[图]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流程图目前,过敏性鼻炎患病率高且呈持续上升趋势。
国际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儿童过敏性鼻炎在全球大多数地区持续增多。
在我国,北京和广州市13~14岁儿童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已达10.4%,年平均增长0.33%。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包括避免接触变应原、药物及免疫治疗。
1911年,英国医生利奥纳多·努恩(Leonard Noon)和约翰·弗里曼(John Freeman)首先提出用特异性免疫治疗(SIT)方法治疗花粉症,迄今已有百年历史。
100年来,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其中,非常重要的转变是从以经验医学为主的模式逐步发展为以循证医学(EBM)为主要证据的模式。
这一发展可谓彻底改变了传统医学的思维方式。
过敏性鼻炎免疫治疗即是EBM应用的一个典型范例。
循证医学: 研究证据、临床经验、患者意见的统一循证医学(EBM)是指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结合医师个人的临床经验和现有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并将患者的价值观考虑进去,最后为每个患者制定出最佳诊治方案。
因此,EBM意味着参酌最好的研究证据、临床经验和患者意见,并将三者有机统一。
EBM强调,任何医疗决策的制定都应基于临床研究所取得的最佳证据,即,在临床医师明确治疗方案、专家制定诊疗指南、政府制定各类卫生政策的过程中,都应依据现有的最佳证据进行。
而最佳证据主要来源于三个途径,即,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系统性评价(SR)及荟萃分析。
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摘要】本文探讨了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在皮下免疫治疗方面,研究表明其能有效减轻鼻炎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安全性较高。
机制研究显示,皮下免疫治疗可增强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耐受性。
而舌下免疫治疗也被证实对变应性鼻炎有一定效果,且相对安全。
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皮下免疫疗法的疗效可能更为稳定,但舌下免疫治疗更为方便。
综合评价显示,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均可作为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治疗手段,但仍需进一步开展研究以提高治疗效果。
未来的研究应该侧重于优化治疗方案,探索新的治疗机制,为患者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关键词:皮下免疫治疗、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有效性、安全性、机制研究、比较、综合评价、未来研究、免疫治疗。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鼻塞、打喷嚏、鼻痒和流清涕等。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污染的加剧,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和患病人数逐年增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目前,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抗过敏药物、局部激素喷雾和避免接触过敏原等,然而这些治疗方法仅能缓解症状并不能根治疾病。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通过对两种治疗方法的比较,总结出最佳的治疗选择,并为医学实践提供参考。
本研究旨在分析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的机制研究,深入探讨其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变应性鼻炎患者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选择,提高其生活质量并减轻症状的困扰。
希望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够为未来研究提供借鉴,促进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2. 正文2.1 皮下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皮下免疫治疗是一种常用于变应性鼻炎治疗的方法,通过定期注射含有变应原的蛋白质溶液来减轻过敏反应。
多项研究表明,皮下免疫治疗在改善变应性鼻炎症状和减轻过敏原敏感性方面具有显著的有效性。
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和鼻痒等症状。
在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过程中,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已逐渐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就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展开探讨。
一、皮下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皮下免疫治疗,即常说的“免疫治疗”,是通过注射微量的过敏原来提高患者对该过敏原的耐受性,从而减轻或消除变应性疾病的症状。
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验证。
1. 有效性研究表明,皮下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有明显的疗效。
通过皮下注射过敏原,可以减轻鼻黏膜的过敏反应,降低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水平,从而缓解变应性鼻炎的症状。
疗效持久,治疗结束后,仍能保持一定的免疫耐受性,预防过敏性鼻炎的复发。
2. 安全性皮下免疫治疗的安全性较高,但在治疗过程中仍可能出现注射部位的局部反应,如红肿、瘙痒等,症状一般较轻,不会影响治疗效果。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全身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等,但发生率较低。
在接受皮下免疫治疗时,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
舌下免疫治疗是将过敏原溶液滴于舌下,在舌下黏膜中吸收,起到提高耐受性的作用。
该治疗方法具有明显的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三、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的选择在选择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一般来说,对于需要快速缓解症状或对多种过敏原过敏的患者,可以选择皮下免疫治疗;而对于症状较轻或对单一过敏原过敏的患者,可以选择舌下免疫治疗。
患者的个人偏好和接受能力也是选择的重要因素。
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都是有效的变应性鼻炎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在接受治疗时,患者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密切观察自身的反应情况,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为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效果。
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打喷嚏、流清鼻涕、鼻塞、鼻痒等。
对于一些患者来说,这种疾病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而且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这部分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目前,皮下免疫治疗和舌下免疫治疗成为了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两种重要方法。
本文将就这两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展开讨论。
我们先了解一下皮下免疫治疗和舌下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皮下免疫治疗是指将一定浓度的过敏原注射到患者皮下,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的浓度来达到免疫调节的目的。
而舌下免疫治疗则是通过给患者口服一定浓度的过敏原溶液,让患者将其吸收在舌下,进而调节免疫系统。
两种治疗方法都是通过逐渐增加患者对过敏原的耐受性,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皮下免疫治疗和舌下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
多项研究显示,皮下免疫治疗和舌下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都得到了证实。
一项关于皮下免疫治疗的研究发现,经过3至5年的治疗,有超过70%的患者的鼻炎症状得到了显著的缓解。
而对于舌下免疫治疗来说,研究结果也显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显著减轻,需要使用抗过敏药物的频率也明显降低。
这些证据表明,皮下免疫治疗和舌下免疫治疗对于改善变应性鼻炎的症状具有显著的有效性。
在有效性的基础上,我们再来看一下皮下免疫治疗和舌下免疫治疗在安全性方面的表现。
对于皮下免疫治疗来说,通常在治疗的开始阶段可能会出现注射部位的疼痛、红肿等不适症状,但随着治疗的进行,这些症状会逐渐减轻。
而在舌下免疫治疗中,因为是口服过敏原溶液,因此相对来说更加安全,患者很少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这两种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都表现出了较好的安全性,很少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综合以上讨论,皮下免疫治疗和舌下免疫治疗在治疗变应性鼻炎中都表现出了显著的有效性和良好的安全性。
我们也要看到,这两种治疗方法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对于一些特定的患者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禁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