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动机的测量与分析_叶仁敏
- 格式:pdf
- 大小:208.34 KB
- 文档页数:3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摘要:关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比较多,其中研究的影响因素大部分是外部因素,关于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内部因素还比较少,所以有必要对此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为了研究当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成就动机的关系,采用心理测量的方法,使用生活满意度量表、情感平衡量表和叶仁敏成就动机量表对南阳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226名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成就动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成就动机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269-02一、文献回顾大学生作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团体,他们的生活质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在人们的印象中,大学生在实现自己的大学梦后,应该是无忧无虑的。
但是,当我们深入了解大学生的生活时,却发现大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经常处在一种无聊的状态,常常有莫名郁闷的感觉,生活中经常不知道做什么。
简单地说,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主要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能不能感受到幸福源于自己对生活中所发生事情做出的评价,而不是源于该事件本身。
从此不难看出swb是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能够对整体的事件做出比较稳定的评鉴,它能够反映人们在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
主观幸福感由两个部分构成:情感平衡和生活满意度。
情感平衡包含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个维度,是独立的变量。
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的综合评价,同时它是衡量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指标。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生活比较满意,那么他在生活中对积极情感的感受就比较多,而对消极情感感受较少的人主观幸福感也较强。
默里(h.a.murry,1938)首次提出的“成就需要”,拥有成就动机的人在生活中勇于追求高目标,不惧怕完成较为困难的任务,同时希望自己的表现可以超越他人。
一、问题提出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工作等活动中力求成功的内部动因。
它是一种社会性动机,是在面临有压力的情境时,个体以内部的标准要求自己,力争使活动取得成功的动机。
对该问题的研究是人们对自身社会活动特别是对追求成就行为进行认知解释的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研究成就动机对了解当代大学生发展现状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进一步了解其成就意向的成因、趋势。
因此,培养和激发大学生成就动机,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鞭策他们不断进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一) 被试面向应用心理专业学生发放问卷。
(二) 工具采用叶仁敏1988 年修订的Giesme 和Nygard 编制的《成就动机量表》。
该量表共有30 个题目,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测定追求成功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动机两个维度。
量表采用5 点积分。
(三) 过程采用团体施测方式,由主试向被试说明指导语,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量表中的题目作等级评分。
测试过程约10 分钟,填写完毕后,由主试收回问卷,审查剔除无效问卷。
(四) 统计方法采用SPSS19.0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三、结果分析(一) 总体情况本问卷中,成功动机的总分为Ma = Ms - Maf,当Ms - Maf >0 时,成就动机强,分值越高,成就动机越高; 当Ms - Maf =0 时,成就动机中等,追求成功和害怕失败相当; 当Ms - Maf < 0 时,成就动机弱,分值越低,成就动机越低。
两个分维度追求成功动机( Ma) 和回避失败动机( Maf) 则是得分越高,该种动机的程度越高。
心理学专业大学生成就动机合成总分大于零(M =1.05,SD =3.80) ,说明心理学专业大学生成功动机水平相对较高。
其中,追求成功动机( M =12. 67,SD =2. 54) 大于回避失败的动机(M =11.61,SD =2.28) 。
(二) 强动机组内的差异比较当Ms -Maf >0 时,表明个体的成就动机强,且分值越高,成就动机越强。
成就动机量表成就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高标准的倾向。
西方学者将成就动机定义为“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任务,不但愿意去做,而且力求达到更高标准的内在心理过程”。
其表现包括完成有难度的任务;高效率地完成任务;超越自我或他人等。
成就动机常常突出表现在学业、体育等成就领域,但实际上,成就动机的表现可以非常多样。
因为不同的文化、性别、社会角色,乃至不同的个体,对于什么是重要的任务、怎样是高标准的具体界定常常是不同的。
成就动机可进一步划分为趋近性和回避性的两个因素,分别可称为希望成功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动机。
前者关注的是如何获得成功,而后者关注的是如何避免失败。
在希望成功的动机的影响下,个体会主动从事学业等重要任务,并会选择有利于任务高质量完成的策略,坚持努力,以求成功。
在回避失败的动机的影响下,个体面对重要任务时可能会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
一种方式是防御性的,个体力图逃避任务以避免失败;而另一种方式则较为积极,个体会非常努力以避免失败。
成就动机的类型和强弱对于个体的学业成就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成就动机不仅可以预测学生短期内的学业成绩,而且可以预测个体长期的成就水平。
此外,成就动机对于企业的发展、国家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成就动机量表(Achievement Motivation Scale,简称AMS),由挪威心理学家Gjesme, T.和Nygard, R.于1970年编制,并几经修订,渐趋完善。
中文版本为我国研究者叶仁敏和挪威Hegtvet, K.A.于1988年合作译制,并于1992年在大学生和中学生样本中进行了修订。
有研究表明,此量表在中学生样本中施测获得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83(希望成功的动机分量表)和.84(回避失败的动机分量表),未发现显著的性别差异。
此量表在我国有广泛的应用,是成就动机研究中常用的一个主要量表。
总体来说,量表的两因素结构稳定,是一个比较成熟的量表。
此量表的一个主要优点为同时测量成就动机的两个因素,与仅仅测量趋近性的成就动机的量表相比,其结果更有利于预测个体的成就行为及结果。
成就动机的测量与分析一、本文概述《成就动机的测量与分析》一文旨在探讨和阐述成就动机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其在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文章首先将对成就动机的定义和内涵进行界定,明确其作为一种内在驱动力在个体行为和目标追求中的关键作用。
接着,文章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成就动机测量方法,包括自我报告法、行为观察法、投射法等,并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深入探讨成就动机的个体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如个人背景、教育环境、社会文化等。
文章还将关注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职业发展、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关系,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成就动机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对成就动机的测量与分析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为自己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成就动机理论概述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内在动力,它反映了个体对于自我实现和超越的渴望。
自20世纪初以来,心理学家们对成就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多种理论模型。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Atkinson的期望价值理论和McClelland的成就动机理论。
Atkinson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由两部分组成: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这两种动机的强度取决于个体对成功的期望和对失败的恐惧。
当个体认为成功的可能性较高且失败的可能性较低时,追求成功的动机就会增强;而当个体认为失败的可能性较高时,避免失败的动机就会增强。
McClelland的成就动机理论则强调了个体对于成就的内在需求。
他认为,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成功、超越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动力。
这种动机不仅影响个体的职业选择和行为表现,还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密切相关。
这些理论为我们理解成就动机的本质和影响因素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然而,成就动机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影响因素众多,包括个体的性格特征、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等。
因此,在实际的研究和应用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便更准确地测量和分析个体的成就动机。
大学生自主学习动机量表的编制分类号 B841.71.引言自主学习的研究在教育领域及心理学领域中,一直受到极大关注。
自主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lng)是指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从元认知、动机和行为方面积极主动地参与自己学习活动的过程(Zimmerman,1989:Zimmerman&Schuk,2012),其核心为学生积极主动地控制调节自己的学习。
在教育领域,研究者一般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重点探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教学方法。
在心理学领域,研究者侧重于考察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不同因素,以及自主学习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以期为教育领域研究者探讨学习理论和方法提供重要参考。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主学习就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90年代后,国外对自主学习的研究越发深入。
目前,国外已经有了中小学生及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测试量表,如Zimmerman编制的“自主学习访谈表”,Martinez-Pons等人编制的“学生自主学习结果评定:教师用量表”等。
而国内对于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测评,主要有朱祖德、王静琼、张卫和叶青青(2005)编制的“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由动机分量表和策略分量表两个部分组成,包括了学习自我效能感、内在目标、学习控制感、外在目标、学习意义感、学习焦虑,以及一般方法、学习求助、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总结、学习评价、学习管理共12个因素。
另外还有庞维国(2001)编制的“中小学生学习自主性量表”,单志艳和孟庆茂(2006)编制的“中学生自主学习问卷”,董奇和周勇(1995)编制适用于中学生的“学习自我监控量表”等。
但是,研究自主学习动机的量表较为缺乏,仅有针对普遍学习的动机量表,如Printrich(1990等人编制的“学习动机和策略问卷”,问卷由8个项目组成,共分两个维度:动机和策略,以及池丽萍和辛自强(2006)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动机量表”。
大学生成就动机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摘要:用叶仁敏修订的成就动机量表(AMS)和张建新修订的大五人格量表对160名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和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探讨大学生成就动机与其人格特征的相关关系。
结果表明:大学生的避免失败动机、宜人性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均是女生高于男生;神经质与成就动机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且存在负向的预测作用;外倾性、宜人性、责任感与追求成功动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宜人性存在着正向的预测作用;而神经质与追求成功动机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神经质存在着负向的预测作用;神经质与避免失败动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且存在着正向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成就动机;人格特征成就动机是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的优异结果和成绩,并能超过他人的动机。
成就动机是一种社会动机,并且受到个性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了个体独具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
曾有学者研究过大学生成就动机与学生学业成就的关系[1];人格特质与学业成就的关系[2];也有学者专门研究过大学生自信、气质类型、家庭教养方式和自尊等对成就动机的影响,席美云就曾对当代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很多,除了社会、家庭、学校还有自身的因素,是所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3]。
但是人格特质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的研究并不多见, 成就动机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蒋京川以人格特征作为影响成就动机的中介变量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就动机与人格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教养方式、社会文化等因素通过人格这一中介变量影响成就动机的培养,而已经形成的成就动机又反过来会影响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方式, 两者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交织作用、相互影响[4];黎建斌和胡醒豪还探讨过不同性别和水平成就动机大学新生的人格特征差异,得到的结论是不同水平成就动机的人格特征存在差异,两性在各自不同水平成就动机的人格特征存在不同差异[5]。
962021年31期总第575期ENGLISH ON CAMPUS【摘要】本文以济南市5所高中的120位高中英语教师为调查对象,运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BIES)、成就动机量表(AMS)和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TES)对其职业倦怠、教师教学效能感和成就动机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
研究发现,高中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教学效能感和成就动机两两之间存在显著关系,而教学效能感在成就动机和职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据此,本文就如何促进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师;教学效能感;成就动机;职业倦怠;中介作用【作者简介】杨金蕊(1971-),女,汉族,山东菏泽人,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英语);赵永翔(1988-),男,回族,山东济南人,山东省济南第十一中学教师,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英语)。
高中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成就动机与教学效能感的关系研究文/杨金蕊 赵永翔一、引言近几年来,多数针对职业倦怠、教学效能感和成就动机三变量关系的研究均以高校或中职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少有针对中小学英语教师,更鲜有研究聚焦高中英语教师群体。
如林艳艳、曹光海和马江涛分别对高职教师和中小学英语教师进行的研究。
就研究内容而言,多数研究围绕三个变量的相关性进行探讨,但探讨教师教学效能感在教师成就动机和职业倦怠之间中介作用仍属罕见。
鉴于此,本文以新形势下的高中英语教师为关注对象,调查分析其职业倦怠、成就动机和教学效能感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其教学效能感在成就动机和职业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期望为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及师资建设提供合理化的参考性建议。
二、研究设计1.研究问题。
(1)当前高中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学效能感和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如何?(2)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在其职业倦怠和成就动机间的中介作用如何?2.研究对象。
被试来自济南市5所不同普通高中的英语教师120人。
成就水平动机高的人和成就水平动机低的人分析成就动机(AchievementMotivation)是一种社会动机,并且受到个性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有关研究报告指出,成就动机取向与人格各维度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关系;同时研究发现心理健康与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
根据上述研究可以假设,成就动机水平越高,情绪稳定性越高,心理健康和自我效能感程度越高;但张积家等人采用TAT测验对大中学生成就动机与恐惧的研究发现,由于社会性别角色的影响,大中学生的确对成就存在恐惧情绪。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致使人们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很多高学历,高成就的人尤为明显。
这提示着成就动机水平心理健康可能并不总是呈正相关的关系。
人格能够影响个体的成就动机水平,但是国内现有关于成就动机与人格的研究大多是围绕总体动机水平以及取向而进行的,并没有更深一步发掘不同动机水平之间的人格特征是如何的,性别间不同成就动机水平的人格特征又是如何的?国内对于这些问题鲜有研究,为此笔者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在广州某重点大学抽取2006年入学的大一新生4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回收问卷393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共有382份有效问卷,其中男188人,女194人。
1.2研究工具1.2.1人格特征的测量艾森克人格量表(EPQ-88)由H.J.Eysenck编制,中文版由我国龚耀先等人修订,共有88个题目,分为内-外向性、稳定性、精神质性以及掩饰性,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2.2成就动机的测量(AMS)采用成就动机量表。
由TGjesme&;RNygard(1970)编制的,由叶仁敏所翻译的成就动机量表,此量表分半信度为0.7,效度为0.58。
该量表分为两部分共有30题目,采用1~4级评分,分别测量趋向成功动机(Ms)和避免失败动机(Mf)。
1.3实测程序当场填写并回收,耗时大约25分钟。
把问卷数据输入SPSS11.5进行统计学处理。
成就动机量表简式版(AMS-SF)在深圳市初中男、女生样本间测量等值性研究唐辉1 ,2卢宁11深圳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与咨询中心广东深圳5180602长沙学院学生处心理咨询中心湖南长沙410003【摘要】:目的:探索具有良好信、效度的成就动机量表简式版(AMS-SF),考察成就动机量表简式版在初中男生和女生样本之间的测量等值性,并在测量等值成立的条件下进行结构平均数的比较。
方法:在来自深圳市823名7-8年级学生样本中,将总样本随机分成样本a和样本b,结合McClelland的成就动机理论与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挑选项目,运用验证性因素分析考察结构效度,运用多样本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考察量表的测量等值性和结构平均数差异。
结果:保留原量表12个项目的成就动机量表简式版的追求成功、避免失败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1,0.85,各项目的区分度0.36至0.62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CFI=0.947,GFI=0.942,NNFI=0.934,RMSEA=0.067,各项目所对应的因素负荷为0.53~0.83;结构方程多组分析结果显示AMS-SF跨男女生样本组的形态等值、因素负荷等值、结构协方差等值和残差等值均成立;结构平均数比较结果显示男生的追求成功动机显著高于女生,男生的避免失败动机显著低于女生。
结论:成就动机量表简式版(AMS-SF)在初中生群体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且具有跨性别的一致性,可用于评估初中生的一般成就动机;男生组追求成功因子的结构平均数显著高于女生组,而避免失败因子的结构平均数显著低于女生组。
关键词:成就动机量表简式版;信度;效度;测验等值性;结构平均数比较Measure Invariance Research of the Short Form of Achievement Motive Scale in Boy-Girl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TANG Hui 1, 2 LU Ning 11Research and Counseling Center of Applied Psychology Shenzhen University Shenzhen 518060 2Jianghe Middle School of Changning City in Hunan Province 421500【Abstract】Objective:To develop a Short Form of Achievement Motive Scale(AMS-SF)with adequat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to test the gender measurement invariance and the latent factor mean of AMS-SF. Methods: Totally 823 students in Grade 7-8 from Shenzhen are selected, and are grouped into two parallel samples. Item analysis,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EFA)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 are used to interactively confirm the structure of the scale, Multi-group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es are used to test the gender measurement invariance and the latent factor mean of AMS-SF. Results:Cronbach’s alpha coefficient of motive to success and motive to avoid failure of AMS-SF are 0.81, 0.85, and the item discrimination ranges from range from 0.36 to 0.62; AMS-SF provides an adequate fit to the theoretically intended 2-factor model, and the factor loadings range from 0.53 to 0.83; Multi-group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AMS-SF reveals that full measurement and structure invariance across boy-girl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re supported by the date, the latent factor mean comparison suggests that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AMS-SF indicates high levels of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d full measurement and structure invariance of AMS-SF existed in boy-girl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t is appropriate for assess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general achievement motivation.【Key Word】:Short Form of Achievement Motiv e Scale; Reliability; Validity; Measurement invariance;Latent mean comparison成就动机量表(Achievement Motive Scale,AMS)是成就动机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量表,该量表共30个项目,分别测定追求成功的动机(Ms)和避免失败的动机(Mf) [1]。
高中生成就动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通过采用叶仁敏和Hegtvet修订而成的《成就动机量表》对莱阳市三所高中高一至高三三个年级849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性别、年级及不同学科对高中生成就动机的影响及其所产生的差异比较。
结果表明:高中生具有一定的成就动机,但成就动机整体水平不高。
成就动机不存在性别、年级差异,文科生与理科生的成就动机总水平差异显著,文科高中生的成就动机水平显著高于理科高中生;在追求成功的维度上,文科生与理科生不存在显著差异;在避免失败的维度上,文科生显著低于理科生。
关键词:高中生成就动机现状一、研究方法1.被试。
采用整班联系、自愿参加的方法,从莱阳市三所高中抽取高一至高三三个级部的高中生,发放问卷900份,得到有效问卷849份,有效率为96.5%。
2.研究工具。
《成就动机量表》,这个量表有两个分量表,分别是追求成功动机的量表(Ms)和避免失败的量表(Mf)。
每个分量表的题目数为15,总共为30个题目。
题目回答的方式为自陈式,采用5级评分标准,从1到5分表示与自己情况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
该量表的得分计算方法为:成就动机得分=追求成功的动机得分-避免失败的动机得分。
成就动机的得分大小表明了成就动机的强弱。
3.程序。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
问卷调查的实施过程严格按照心理测量的程序进行,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发放、回收,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进行集体测试。
对收回问卷进行整理,剔除无效问卷后,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二、结果与讨论1.高中生成就动机的总体特点。
本研究对高中生成就动机水平的两个维度得分的平均值做了描述统计。
统计结果显示:高中生成就动机的平均分为0.92,标准差为9.08,成就动机的最高得分为35,最低为-40。
在追求成功维度上的平均分为32.44,避免失败的维度上的动机平均分为31.51分,追求成功的动机得分略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得分。
这一结果说明高中生具有一定的成就动机,但成就动机整体水平不高。
大学生成就动机影响因素分析摘要:通过对大学生成就动机的调查研究,探讨有关影响因素,从而为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研究、提高提供依据。
本研究采用《成就动机量表》(AMS)以大学生为被试,共对24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有效问卷202份。
结果显示:大学生成就动机在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以及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因素上差异均不显著。
但在追求成功的动机上,学业优良的学生明显高于学业一般的大学生。
关键词:大学生;成就动机;影响因素一、引言成就动机的概念始于默里(H.A.Murry,1938)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成就需要”,这一需要使人表现出下述行为:追求较高的目标,完成困难的任务,竞争并超过他人。
阿特金森对成就动机理论的许多方面做了提炼,区分了成就动机的两种不同倾向:其一是力求成功的需要,其二是力求避免失败的需要。
成就动机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动机,它对人们的工作和学习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力量,其成就动机的状况对于社会、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分析当代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可进一步了解其成就意向的成因,尤其是在“厌学”等情绪的状况下,对于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成就动机,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鞭策他们不断进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成就动机的发展趋势来看,成就的定位从中学时的定位于集体逐渐转变为更大的范围定向,即定位于社会需要。
大学生已经开始在一种更为广阔的背景下衡量自己的成就。
二、研究方法1、被试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02份,其中男性被试40人,女性被试162人,回收率为84.2%。
2、测量工具本研究采用《成就动机量表》(The Achievement Motive Scale简称AMS)作为测量工具。
该量表由上海师范大学叶仁敏和Hagtvet.KA 于1988年修订而成。
其主要优点在于同时测量成就动机的两个因素。
该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77(p<0.01),效度为0.58(p<0.01)。
叶仁敏的成就动机量表成就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高标准的倾向。
西方学者将成就动机定义为“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任务,不但愿意去做,而且力求达到更高标准的内在心理过程”。
其表现包括完成有难度的任务;高效率地完成任务;超越自我或他人等。
成就动机常常突出表现在学业、体育等成就领域,但实际上,成就动机的表现可以非常多样。
因为不同的文化、性别、社会角色,乃至不同的个体,对于什么是重要的任务、怎样是高标准的具体界定常常是不同的。
成就动机可进一步划分为趋近性和回避性的两个因素,分别可称为希望成功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动机。
前者关注的是如何获得成功,而后者关注的是如何避免失败。
在希望成功的动机的影响下,个体会主动从事学业等重要任务,并会选择有利于任务高质量完成的策略,坚持努力,以求成功。
在回避失败的动机的影响下,个体面对重要任务时可能会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
一种方式是防御性的,个体力图逃避任务以避免失败;而另一种方式则较为积极,个体会非常努力以避免失败。
成就动机的类型和强弱对于个体的学业成就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成就动机不仅可以预测学生短期内的学业成绩,而且可以预测个体长期的成就水平。
此外,成就动机对于企业的发展、国家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成就动机量表(Achievement Motivation Scale,简称AMS),由挪威心理学家Gjesme, T.和Nygard, R.于1970年编制,并几经修订,渐趋完善。
中文版本为我国研究者叶仁敏和挪威Hegtvet, K.A.于1988年合作译制,并于1992年在大学生和中学生样本中进行了修订。
有研究表明,此量表在中学生样本中施测获得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83(希望成功的动机分量表)和.84(回避失败的动机分量表),未发现显著的性别差异。
此量表在我国有广泛的应用,是成就动机研究中常用的一个主要量表。
总体来说,量表的两因素结构稳定,是一个比较成熟的量表。
此量表的一个主要优点为同时测量成就动机的两个因素,与仅仅测量趋近性的成就动机的量表相比,其结果更有利于预测个体的成就行为及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