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0359(教育统计与测评)
- 格式:doc
- 大小:209.50 KB
- 文档页数:3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全日制研究生综合测评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结合教育学部实际情况,坚持研究型学部的学术发展导向,促进研究生综合素质提高,依据《关于印发<西南大学研究生奖助学金设置及管理办法>的通知》(西校〔2013〕348号)、《关于印发<西南大学研究生优秀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办法>的通知》(西校〔2014〕583号)和《关于印发<西南大学研究生单项奖学金评审办法(试行)>的通知》(西校〔2014〕584号)的规定和精神,结合教育学部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综合测评。
第三条研究生综合测评成绩是考核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优评奖和就业推荐的重要依据。
第二章研究生综合测评组织机构和原则第四条研究生综合测评工作由教育学部研究生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领导。
第五条研究生各专业班级成立学生测评小组,由专业班、团支部的主要学生干部、学生代表5-7人组成,各专业班级学生测评小组在辅导员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第六条研究生综合测评每学年进行一次,每年9月中旬原则上以专业班为单位集中进行。
综合测评成绩缺失者不能参评奖学金或评选优秀。
第七条研究生综合测评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做到动态考核与静态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全面考核与重点考核相结合,切实做好测评工作。
第三章研究生综合测评内容和计分标准第八条研究生综合测评成绩由德育测评、课程成绩、学术创新成果和社会实践四部分组成,其中德育占15%,课程成绩占20%,学术创新成果占50%,社会实践占15%。
第九条德育测评内容包括思想政治品德、法纪表现、文明行为、心理素质。
(一)德育测评内容研究生德育测评由专业班级测评小组依据导师推荐意见和研究生现实表现评分。
各项目除了表现非常优秀外,原则上不得评满分。
(二)惩处减分对德育测评不符合规定者给予扣分,一学年内违纪多次者,惩处累积扣分。
西南大学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注:括号内的数字为本学科参评高校的数量,括号前的数字为本次排名。
人文社科类:0101 哲学:25(57)0201 理论经济学:48(55)0202 应用经济学:45(88)0301 法学:57(86)0302 政治学:23(34)0303 社会学:27(39)0304 民族学:9(16)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17(121)0401 教育学:6(59)0402 心理学:3(32)0403 体育学:25(53)0501 中国语言文学:22(85)0502 外国语言文学:27(92)0503 新闻传播学:30(48)0602 中国史:22(58)0603 世界史:32(48)理学:0701 数学:28(102)0702 物理学:47(87)0703 化学:29(82)0705 地理学:17(33)0709 地质学:15(16)0710 生物学:42(100)0713 生态学:20(78)0714 统计学:26(87)工学: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84(98)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68(74)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9(120)0828 农业工程:15(25)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58(82)0832 食品科学与工程:16(51)0834 风景园林学:19(38)0835 软件工程:52(106)农学:0901 作物学:12(35)0902 园艺学:10(22)0903 农业资源与环境:6(17)0904 植物保护:10(22)0905 畜牧学:8(26)0906 兽医学:15(23)0908 水产:5(12)0909 草学:16(20)医学:1007 药学:33(48)1008 中药学:21(28)管理学: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2 工商管理:89(115)1203 农林经济管理:9(29)1204 公共管理:29(60)1205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16(28)艺术学:1301 艺术学理论:24(34)1302 音乐与舞蹈学:21(38)1303 戏剧与影视学:12(22)1304 美术学:17(48)1305 设计学:34(54)。
2024西南大学教育学院考研复试分数线(最新版)2024西南大学教育学院考研复试分数线(最新版)在西南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教育学院复试分数线中,课程与教学论的分数线最高,为406分。
排名第二的是特殊教育学专业,为402分。
在教育学院的17个专业中,共有2个专业突破了400分,可见考研的难度是比较大的。
其次,学前教育学专业复试分数线为399分。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复试分数线为393分。
有两个专业的复试分数线在390—399分之间。
390分以上的专业共有4个。
占比23.53%。
380分至389分的专业有:教育学原理、教育史、教育技术学等3个专业,复试分数线为380分。
学前教育专业,为387分。
380分数段的专业共有4个。
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为379分。
小学教育专业,为378分。
高等教育学专业,为360分。
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专业,为367分。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为366分。
特殊教育专业为362分。
从总体上看,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共有14个专业的复试分数线超过了360分,占比为82.35%。
考上西南大学教育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是相当不容易的。
而2023年,教师教育学专业的复试分数线是362分。
学科教育学专业,是351分。
思想政治课教学专业,是401分。
语文教学专业,为390分。
数学教学专业,为353分,数学专业的分数线相对较低。
英语教学专业为425分,这是2023年复试分数线最高的专业。
物理教学专业,为391分。
化学教学专业,为378分。
生物教学专业,为412分。
历史学科教学专业,为394分。
地理学科教学专业,为372分。
体育学科教学专业,为351分。
美术学科教学专业,为393分。
考研复试行程规划提前关注目前所在地与学校之间的交通信息,合理选择出行方式;根据学校、学院发布的复试信息提前做好复试期间行程安排、食宿安排;关注天气情况,做好衣物置备。
考研复试注意追问上了考场,考试的节奏会由老师来把控。
标准分数在学生教育评价中的应用标准分数常称为Z分数,它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标准分数在学生教育评价中常有以下五种应用:纵横比较、成绩等级化、标准转化、等级比例确定、品质评定数量化.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注重对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我们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也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利用学生的各项标准分数对学生进行教育评价不失为一种科学有效的办法之一.标准分数常称为Z分数,它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学生考试后教师按照评分标准对其作答反应直接评出来的分数,叫原始分.原始分反映了考生答对题目的个数,或作答正确的程度.但是,原始分一般不能直接反映出考生间差异状况,不能刻划出考生相互比较后所处的地位,而标准分是一种由原始分推导出来的相对地位量数,它是用来说明原始分在所属的那批分数中的相对位置的分数.标准分数有如下四条性质:一是任何一批原始分数转化为Z分数后,这批Z分数的平均值为0,标准差为1,二是标准分数Z量表的单位是相等的,其零点是相对的,分数之间等距,不同科目的Z分数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和可加性;三是原始分转换为标准分是线性转换,不会改变原始分的分布形状,也不改变原来分数的位置次序;四是在一般的情况下,标准分数Z的取值范围在-3到+3之间,Z分数的意义可用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比例(本质上是概率值)做出最好的解释.标准分数有正有负,若标准分数为正,则原始分大于平均分数,若标准分数为负,则原始分小于平均分数,若标准分数为零,则原始分数等于平均分数.标准分数的绝对值越大,则说明原始分数离开平均分数越远.标准分数在学生教育评价中常有以下五种应用:纵横比较、成绩等级化、标准转化、等级比例确定、品质评定数量化.1 纵横比较纵横比较是利用标准分数在学生教育评价中最常见的一种应用,它主要应用于对同一学生的不同学科成绩,或对不同学生的同一学科成绩或各科总成绩作横向比较与评价;也可用于对同一学生同一学科不同阶段,或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的某一科成绩或总成绩作纵向比较与评价.例如:某学校高一的张三与高二的李四在学年期末考试中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成绩如下,张三:语文95分、数学90分、英语85分;李四:语文90分、数学85分、英语80分.问张三与李四谁考得好?李四哪一科最好?如果按照原始分累加,明显张三比李四考得好,李四的语文科最好.但是我们知道不同考试科目试题的难易程度不同,各门学科的成绩分数是不等价的,数据不同质,正如甲乙两人都有300元钞票,而甲拥有的是300元人民币,乙拥有的是300美元,两人的财富明显不等.因此用原始分说不清楚张三李四谁好谁弱.但如果根据年级各科的平均分和标准差计算出两人的各科标准分数,我们就能很容易判断两人谁更优,如表1.表1:(注:表中平均分、标准差均代表年级,且假设高一、高二年级总人数大致相等)由表1可知,因为李四各科标准分总和3.6大于张三各科标准分总和2.5,说明李四在高二年级的排位要比张三在高一年级的排位更靠前,因此李四比张三考得更好.又因为李四的数学标准分大于其语文和英语的标准分,所以李四的数学科考得最好.从而利用标准分数实现了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之间的纵横比较.2 成绩等级化根据统计学的正态分布理论,任一个标准分数都与之对应一个百分数,这个百分数还能说明比其差的人有占总体的这个百分数这么多,由此可估计该学生在其群体中的大致位置,弥补了由学生原始分无法知道该生在团体中的地位的缺陷,从而根据学生的标准分数实现了学生成绩等级化.例如:学生甲在一次数学考试中考出90分的成绩,我们无法知道学生甲到底考得怎样,因为这与试题的难度有关,与总体考生的分数有关.但如果我们知道学生甲在这次考试中的标准分数为Z=1,则我们就知道学生甲在这次考试中在其班上的大致位置,因为我们知道在正常的情况下,一个班的学生的考试成绩一般都服从正态分布,并且我们还能通过转化将其化为标准正态分布.由标准正态分布的图1所示.由图1所示,学生甲在这次考试中的标准分数Z=1,说明他班上有84.134%的学生在这次考试中比他差,比他分数高的只占15.866%,由此我们可以判定学生甲在这次考试中成绩属中偏上水平.3 标准转化通过标准转化可将小数形式或负数形式的标准分数扩大化,并大致转化为我们熟知的百分制分数的形式,易于被大多数人接受和理解.标准分数是以一批分数的平均数作为参照物,以标准差作为单位表示距离的.虽然标准分数能准确地刻划一个分数在一批分数中的相对位置,但是,由于标准分数常为比较小的小数,且可能有负值,不易被人理解和应用.因此人们在标准Z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转换,从而发展起了一系列其他形式的标准分,常称为T分数.转换通式为:T=kZ+b,式中,T为其他形式的标准分,k是转换方程的斜率,b是转换方程的截距.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教育与心理测验中的T分数:T=10Z+50;韦氏智力量表中各分测验的量表分:T=3Z+10;韦氏智力量表智商(离差智商):IQ=15Z+100;美国大学入学考试报告分数:CEEB=100Z+500;为出国人员举行的英语水平考试:EPT=20Z+90;美国教育测验中心举办的托福考试:TOEFL=70Z+500.我国部分省市普通高校全国招生统一考试所使用的标准分,常取k=100,b=500,即:T=500+100Z,公式中取500为平均分,100为标准差.广东省普通高考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行标准分.2007年因高中实行新课程改革,考生高考时可以选择不同科目,选考X科的考生人数也不一样,就改为使用原始分.广州市07年中考受高考影响也改为使用原始分,但2007年广州市中考原始总分为435分的考生达300人之多,区分度较差,很不利于高中学校的录取,因此广州市2008年将继续使用标准分数进行高中招生选拔.因为当每个考生的考试科目相同时,实行标准分就能够准确清晰地反映考生之间的水平差异,录取考生更为合理、科学,更有利于高一级学校的招生选拔.4 等级比例确定标准分数可以对学生教育评价中的等级划分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经常要对学生的各项指标进行等级评定,比如常将学生的某些考查学科的成绩评定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但事实上这种等级分法是很不科学的,原因在于标准Z分数原则上是可以取(-∞,+∞)上的所有实数,但落在区间(-3,3)上的Z分数占了99.7%,也就是只有大约3‰的Z分数落在区间(-3,3)外,属于小概率事件,一般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在区间(-3,3)上我们把它分成四个等级的间距大约为1.5,如图2所示.图2由图2可知“中”等级落在区间(-1.5,0)上,然而很明显区间(-1.5,0)并不是整个实数轴的中部,这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中”大相径庭.因此我们应将其分成五个维度优、良、中、较差、极差更合理些,根据正态分布的理论,先求各等级在正态分布中的位置,即6σ/5=1.2σ(σ是标准差),五个等级分别是-3σ~-1.8σ,-1.8σ~-0.6σ,-0.6σ~0.6σ,0.6σ~1.8σ,1.8σ~3σ,如图3所示.图3根据中等级应居中原理,科学的维度分法应分为奇数个维度,而不应分为偶数个维度.因此在我们生活实践中经常使用的“是、否”二维判断法事实上也不够科学,而应再加上一个“说不清楚”或“弃权”选项会更科学合理些.5 品质评定数量化在学生品质评价中,常采用等级评定法,如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制或“甲等、乙等、丙等”三级制评定学生品德行为的差异,然而等级评定的结果不能进行四则运算,不便于区分学生之间的优劣,利用标准分数即可将等级评定的结果转化为计量数据,便于学校的各项推优保送工作.例如:某校高三年级有一个保送清华大学的名额,王五,马六两同学都是年级尖子生,文化成绩不相上下,学校决定由年级组长和班主任分别就两同学高中三年来平时的一贯表现打出等级,等级评定按年级人数甲等占5%、乙等占90%、丙等占5%三个等级确定,从而决定该保送谁.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为两同学打出的等级如表2.王五马六年级组长甲乙班主任丙乙由表2所知,王五有甲等级,但同时也有丙等级,而马六两个都是乙等级,虽然没有甲等级,但也没有最差的丙等级,因此只从等级看保送甲或保送乙都有理由.但如果用标准分数将其数量化就很容易看出应该保送甲还是保送乙.虽然甲等级只占5%,即班上有95%的学生评不上甲等级,但根据模糊数学理论,等级概率评定取组中值,所以查甲等级的标准分数的概率值应取P=0.975-0.5=0.475,通过查正态分布表得甲等级对应的标准分数为 1.96,同理得到其他等级的标准分数如表3.由表3可知:马六的标准分数总和大于王五的标准分数总和,说明马六在整个年级的一贯表现要优于王五,因此当然应该保送乙更合理.从而可利用标准分数对学生的思想品质进行量化评价,便于学校开展对学生的各项选拔工作.参考文献1 朱德全、宋乃庆主编.教育统计与测评技术.西南大学出版社,20072 黄光扬主编.教育测量与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 周建设,朱黎勇.标准分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3)4 徐子仪.标准分在数学教育评价和管理中的应用.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1(05)5 鲁庆云、刘其铎.成绩评价模式的改进及其实证.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01)“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第一章1.下列哪一项不是教育统计资料收集的原则()。
A. 全面性原则B. 准确性原则C. 快速性原则D. 客观性原则2. 统计资料的()是教育统计工作的最终目的。
A. 收集B. 整理C. 分析D. 撰写3.教育统计学是把()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研究教育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
A. 应用统计学B. 数理统计学C. 医学统计学D. 工业统计学4.对某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属于()。
A. 全面调查B. 非全面调查C. 重点调查D. 典型调查5.下列选项中,()是把整体中各个个体按照一定标志分为不同类型或层次,然后从各类型中随即抽取若干个体,从而构成样本。
A. 简单随机抽样B. 机械抽样C. 分层抽样D. 整群抽样6.一般说来,按照调查任务的要求,凡在部分单位或者少数地区能够反映所研究的项目和指标时,就可采用()。
A. 典型调查B. 抽样调查C. 实验调查D. 重点调查7.()是指在甲、乙两组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对之施行不同的实验处理的实验方法。
A. 单组实验B. 等组实验C. 轮组实验D. 观察研究8.教育统计学中采用的(),是根据“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一般通过个别表现出来”的原则确定的。
A. 统计分组法B. 统计检验法C. 特征量计算法D. 大量观察与个案研究相结合法9.变量依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和()。
A. 自变量、因变量B. 品质变量、数量变量C. 研究变量、非研究变量D. 称名变量、顺序变量10.如果样本容量大于(),一般称之为大样本。
A. 30B. 40C. 20D. 5011 教育统计学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答案对错 5 分12 教育统计工作的成败,与教育统计资料的收集的关系不是很密切。
错13 统计工作的三个阶段虽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三个阶段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对错14 非全面调查包括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其中最常用的是抽样调查。
对错15什么是教育统计学,其研究内容有哪些?教育统计学是把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及其方法应用于研究教育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
教育测量与评价试题(终极版本)西南⼤学教育学院《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试题【A】卷阅卷须知:阅卷需⽤红⾊墨⽔笔书写,得分⽤阿拉伯数字写在每⼩题题号前,⽤正分表⽰,不得分则在题号前写0;⼤题得分登录在相对应的分数框内;统⼀命题的课程应当进⾏集体阅卷,流⽔作业;阅卷后需要进⾏复核,发现漏评漏记或总分统计错误应及时更正;对评定分数或统分记录进⾏修改时,修改⼈必须签名。
特别提醒:考⽣必须遵守课程考核纪律,违者将受到严肃处理⼀、选择题(本⼤题共15⼩题,2分×15=30分)1、考试制度的发源地是(),其中⼀个制度的建⽴对世界⽂化发展和考试制度的建⽴起过重要的影响A、中国B、美国C、英国D、⽇本2、20世纪初,美国的教育测量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美国的()是教育评价的催⽣剂。
A、五年研究B、六年研究C、七年研究D、⼋年研究3、下⾯哪种教育测量与评价属于按测量与评价被试⾏为表现的性质分类的()A、智⼒测量与评价B、典型⾏为测量与评价C、能⼒倾向测量与评价D、成就测量与评价4、根据资料获得的时间不同及测验使⽤的⽬的不同,效标关联效度可以分为:()A、同时效度和结构效度B、结构效度和预测效度C、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D、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5、李秉德提出:“教育⽬标分类的三维结构模型”,下⾯()不属于三个维度之⼀。
A、教育⽬标的组成部分B、学⽣的个性⼼理因素C、学⽣的健康程度D、各类组成的发展⽔平6、以下关于测验常模的说法,错误的是()A、有代表性的样组B、针对某种⼈群C、根据整理统计来获得资料D、是已知的、规定的数据7、标准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测验成绩与平均分数之间的距离,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标准分数在我国⾼考中的试点应⽤A、建⽴标准分数制度是⾼考标准化的重要环节B、在⾼考中使⽤原始分数不具局限性C、⾼考标准分数制度由常模量表分数、等值量表分数组成D、⾼考标准分数有单科标准分数转换⽅法及⾼考综合分的转换⽅法8、在以下标准参照测验的定性标准-测验内容领域规范模式中,()包括说明、实例指导与题⽬样本、内容范围、答案范围A、汉布莱顿模式B、美国IOX模式C、英国GCSE模式D、我国⾼中毕业会考标准的建⽴模式9、教育测量与评价⽅案的可⽤性可以从()⼏个⽅⾯进⾏阐述。
区分度取值范围介于-1至+1之间,假如项目得分与实际能力水平之间呈负相关,则区分度为负值,若呈正相关,则区分度为正值;相关系数越大,区分度越高。
当区分度为负值时,则意味着被试实际能力越高,该项目的得分反而越低,这种情况一般很少发生,如果出现,则该项目应该淘汰。
再测信度的计算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假设:(1)所测量的特质必须是稳定的;(2)遗忘和练习的效果相同;(3)两侧测试期间被试对问题的熟悉情况没有差别。
如果以上3条不易做到,则不宜采用再测信度。
同时在获得再测信度时,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要适当。
时间太短会增加稳定性;太长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变化的影响。
同时第二次测量时,需要调动被试的积极性,避免被试对于重复测量引起不必要的情绪反应,影响第二次测试效果。
1、数据组全部观测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之和必定为0.2、每一观测值都加上一个相同常数C后,则计算变换数据的平均数,等于原有数据的平均数加上这个常数C3、每一观测值都乘以一个相同常数C后,这样所得新数据的平均数,其值等于原数据的平均数同样乘以这个常数C。
4、对每个观测值做线性变换,即乘上相同的常数C,在加上另一常数D,则计算变换数据的平均数,其值等于原数据的平均数作相同线性变换后的结果。
要想提高测量效度,必须设法控制随机误差、减小系统误差,同时,还要选择好特别恰当的效标,把效度系数准确地计算出来。
(1)精心编制测验量表,避免出现系统误差。
这就要求题目样本要能较好说代表欲测内容或结构,要避免出现题目偏倚。
同时,题目的难易程度、区分读也要恰当,题目的数量也要适中。
太难、太易、太多、太少都是有损测量效度的。
此外,测验试卷的印刷,题目作答的要求,评分计分的标准,题目意思的表述等等,都必须严格检查,避免一切可避免的误差的出现。
(2)妥善组织测验,控制随机误差。
在测验实施过程中,系统误差一般不太明显,但随机误差却有可能失控。
这就要求测验实施者一定要严格按手册指导语进行操作,要尽量减少无关因素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