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艾默里奇
- 格式:ppt
- 大小:1.77 MB
- 文档页数:15
后天的电影观看心得《后天》是一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所引发的灾难的科幻灾难片。
导演罗兰·艾默里奇以恢宏的视觉效果和紧张的剧情为观众呈现出一幅地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的可怕画面,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类对环境破坏的反思。
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心理体验和启发。
以下是我对《后天》的电影观看心得。
首先,这部电影的视觉效果令人震撼。
导演罗兰·艾默里奇通过特技和CGI技术创造了一个逼真且壮观的全球气候变化场景。
大片的冰川崩塌、巨大的冰雹和龙卷风等天灾场景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威力。
尤其是巨大的海啸场景,使我仿佛置身于被海浪卷起的急流中,体验到了逃生的惊险和绝望。
这种视觉冲击力让我对人类能否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更深刻的思考。
其次,电影中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经过灾难的考验,主人公乔恩·格弗(由丹尼斯·奎德饰演)和他的儿子山姆(由杰克·吉伦哈尔饰演)以及他的朋友劳拉(由艾玛·罗伯茨饰演)一起努力生存,展现了人类求生的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念。
他们身上的毅力、勇气和爱心让我对人性的力量有了新的认识。
在绝境中,他们没有抛弃希望,而是团结一心、互相帮助,最终战胜了灾难。
而反派角色杨爱德利(由伊恩·霍姆饰演)则是典型的科学家形象,他预测到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威胁,但却无法说服政府采取行动。
这个角色让我思考了人类的盲目与自私。
在电影中,政府的官僚主义和短视行为使得灾难无法避免,这也让我对人类对环境保护的态度产生了深深的担忧。
电影通过人物形象呈现了不同人对待环境问题的态度和行为,引发了我自省。
另外,电影中的音乐也非常出色。
由哈利·格雷戈森-威廉斯创作的配乐为电影增添了紧张和感人的气氛。
特别是在关键场景中,音乐的力量让我更深地融入了故事情节,加强了观影体验。
《后天》引发了我对人类对环境的行为的思考。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棘手的问题之一,而电影中所描绘的灾难场景正是现实世界可能面临的未来。
《独立日》观后感当罗兰·艾默里奇及其编剧搭档迪安·德夫林在欧洲为他们的新片《星际之门》作推广时,有记者向艾默里奇提问为何不相信外星人存在的他却拍出了类似《星际之门》这样的电影。
艾默里奇表示自己仍对外星人到来的想法十分着迷,并进一步让记者试想一下当清晨醒来时发现世界各大城市上空宽达 15 英里的外星飞船的情景。
讲完立即对身边的德夫林说了一句:“我觉得我已经有我们下一部电影的主意了。
”有时候,一部电影的构思就是那么突如其来。
1996 年 7 月 2 日,艾默里奇的灵光乍现变成了现实,《独立日》在美国上映,与片中外星飞船莅临地球的日期一致。
结果这部电影接连创下了几个纪录,先是打破了乔·舒马赫《永远的蝙蝠侠》上映三天收获 5280 万美元的纪录,接着又以七天收入一亿美元的成绩刷新了斯皮尔伯格《侏罗纪公园》在 1993 年创造的九天赚一亿美元的纪录。
最终《独立日》用 7500 万美元的成本豪取全球 8.17 亿美元的票房。
票房之高、效应之轰动,皆堪称现象。
要说本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莫过于场面壮观、气势恢宏的视觉效果,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的获得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高楼爆裂、车辆翻滚、烈火焚城,更遑论遮天蔽日的巨大飞船带来的压迫感。
最经典的一幕当属一艘飞船发射的光束直接命中白宫,此景亦被用作影片营销活动的重点宣传剧照,达到了很好的吸睛效果。
原先艾默里奇打算用纯电脑 CGI 来营造特效,但效果不太理想。
于是不仅花巨资制造了诸如华盛顿、纽约、洛杉矶等城市的微缩模型,还请来了道具师制作了白宫、自由女神像、国会大厦等建筑的模型。
接着将这些模型放置于台架上,引爆其下的火药,并用高速摄像机拍摄下来,才有了后来观众看到的震撼逼真的场面。
不过,外星人入侵地球的创意并非艾默里奇首创。
早在五十年代,就出现过三部符合这个定义的影片——《怪人》《地球停转之日》和《世界大战》,并且这三部电影在日后也都被一一重拍(分别是卡朋特的《怪形》、德瑞克森的《地球停转之日》以及斯皮尔伯格的《世界大战》)。
为理想奋斗的名人故事3个成功的人是能够做出正确决定,并大胆去尝试,不怕任何困难,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的人。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为理想奋斗的名人故事,希望大家喜欢!为理想奋斗的名人故事1:于建嵘:理想主义者的奋斗一组拍摄于四川宜宾市政府门口的照片,在于建嵘的微博上引来网友的上千次转发——照片显示,一些上访人员正在躲避追截。
此事继而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发布照片的人,又在一次给一个中央机关处级干部班的讲座上,播放了宜宾市执法者殴打上访民众的录像。
学员们均表惊讶,有人言称,下次遇到宜宾市来跑项目,坚决不给!这样一个“上通下达”的人,就是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
湘南城乡流浪爷爷要死了。
他是一个裁缝,也算是本地有一点影响力的秀才,家里有很多地。
爷爷死的时候,父亲还很小,不久,奶奶也死了——父亲那时才十几岁,就成了一个孤儿,没有人管。
父亲就到外面流浪,有一次打架后,他逃到了山里面,碰到了湘南游击队,就参加了游击队。
解放之后,他就算是参加了革命,就做了一个小干部。
母亲那个时候在团委当保姆,他们结婚之后,父亲被调到衡阳,做了一个县团级干部。
““””时,南下干部和地方干部发生摩擦,把地方武装视为土匪,挖出了我父亲的“土匪”历史,就再没有给他安排工作,也没有抓他坐牢,就是把他晾起来。
1967年,我母亲带着我和姐姐,下放到了农村。
父亲是那样的身份,村里没有人愿意让我们留下。
冬天,他们偷走了我们家的棉被,就是为了将我们赶走。
母亲没有办法,就带我们流落到城里,成了黑户(指““””期间没有户口的人),没有布票、没有粮票,没有吃,没有住的地方,很可怜。
有很长一段时间,母亲去粮站免费帮忙打扫卫生,就是为了在扫地的时候搜集米袋里漏出来的米粒。
她也会到黑市去买红薯回来。
有些人说某样东西小时候吃多了,现在都不吃。
而我小时候主要吃红薯,现在还是特别喜欢吃。
衡阳黑人记忆我8岁的时候,父亲托朋友帮忙,送我去上小学。
母亲没有布票,就去讨了一个麻袋,花几毛钱请裁缝给我做了一件衣服,那人眼睛瞎,衣服口袋一个缝在里面,一个缝在外面,但那是我当时最好的衣服、穿着它我就上学去了。
罗兰·艾默里奇经典台词1、在特殊的时间,他在找你,你非常特别。
妈妈,你知道我压根不信那一套,susan。
为什么你看不到,为什么你不觉得他爱你?他想让你和他在一起?2、你还好吗?susan,到底出了什么事情了?我不知道,我只是觉得我应该去那个大金字塔那里,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只是需要去3、你从来没有时间,有时候我也不想这么忙,即使有机会。
我没有和其他人在一起。
我也没有4、如果他听我们的,我们可以救他的命,那都是他的命,你不信吧,你信吗?是的,我信。
5、当我们第一次约会的时候,你告诉我说我是你最大的发现6、我认为那是最甜蜜的事情,那很糟。
我很意外,我们还能在一起说话7、我不知道,或许我……8、我发现我的错误,我认为是理所当然,我在想。
我会到那里,当你离开的时候,我。
你一定看到它,我没有,我尽力去和你聊天9、这没有任何意义,妈妈,科学可以证明一切,你声称上帝已经做了,当人们生病的时候,他们觉得那些疾病……是那些药救了他们,不是上帝!我看到很多人过完他们完整的一生,却没有任何信仰,但是突然在他们临死的时候,他们把灵魂给了。
上帝,天堂,永恒的生命,我看到……每天都有很多好人去世,上帝又在哪里?这是很好的幻想,并不现实,只是一种。
让人们不去和现实妥协的事情,是个谎言10、额。
看看周围。
看看太阳。
在天空中闪耀。
那云,那树,我在想。
这有多么完美啊!所有的东西,从闪耀的太阳。
到地球上的万物,所有东西都在一起,这该是多么完美的一个伟大工程,那怕只有一个细节,他当初做错了,就会全盘失败,太惊奇了。
我希望我可以看到你说的这个世界11、你每天都看到好人死掉,却依然坚信上帝?是的,当一个人死的时候,你可以看到有光从他身上散去,我的意思是,他们走的时候,我能感觉到,你感觉不到么?12、当人们有疾病的时候,我们不会说,好吧,他们的命,让他们等死,我们用我们的技术,我们先进的药物,治愈他们,救他们的命,上帝没有在救人,我们在救他们的命13、无论你是否接受。
影片后天的原理《后天》是一部由罗兰·艾默里奇执导的灾难片,讲述了由全球变暖引发的极端天气所造成的灾难情景。
在影片中,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冰盖融化,进而改变了全球海洋表面的水温分布,引发了一系列极端天气现象。
这些天气现象包括龙卷风、沙尘暴、暴雪等,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后天》是一部商业片,它追求娱乐和视觉效果,故事情节和科学原理并不完全一致。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找到一些科学依据,来解释一些事实。
全球变暖是《后天》中灾难发生的起点。
全球变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中,大气和水圈中大气温度上升的一个长期趋势。
全球变暖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地球大气中温室效应被加强所引起的。
首先,北极冰盖融化导致《后天》中的极端天气。
北极冰盖的融化导致了大量的冷凉水流入北大西洋,这降低了海水的盐度和密度,进而对全球洋流系统产生了影响。
该现象被称为北脉(North Atlantic Deep Water)形成不良。
这一现象使得海流对气候的调节能力减弱,而气温和水汽的输送也减弱了。
在《后天》中,这导致了北大西洋漂流分量减小,从而影响了西风急流和暖湿气流的生成,进而引发了龙卷风、强降雨等极端天气现象。
其次,全球变暖引发了《后天》中的沙尘暴。
在现实中,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变暖和干旱加剧,这使得土壤表面干燥,植被减少,造成了沙尘暴的增加。
而在《后天》中,北极冰盖融化和海流扰动使得北美大片土地变得异常干燥,导致沙尘暴频繁发生。
最后,全球变暖可能会导致《后天》中的暴雪现象。
全球变暖将导致地球温度升高,同时增加大气中的水汽含量,这为更多的水汽凝结为降雪创造了条件。
在北大西洋暖流和冷流互相影响的情况下,北风会导致湿空气流入北美大陆,进而形成大规模的暴雪。
总而言之,影片《后天》中的灾难情景虽然有一些科学依据,但并不代表现实情况。
全球变暖确实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但它对天气系统的影响非常复杂,不可能像在电影中那样快速而剧烈地发生。
罗兰·艾默里奇灾难片中的拯救者形象分析作者:朱婕妤来源:《新闻世界》2015年第01期【摘要】罗兰·艾默里奇总与灾难片联系在一起,在他的每部灾难片中拯救者都会有所改变,从白人到黑人,从西方人到东方人,本文从国际政治、导演个性、文化等角度分析拯救者形象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灾难片拯救者形象分析一、罗兰·艾默里奇的灾难片及其中的拯救者形象1、1996年《独立日》该片主要讲述一艘巨型的外星人母船进入地球轨道,并释放了三十多个小型飞船进入地球大气层,停留在世界几大城市上空,造成人们的恐慌。
美国总统联合各国领袖共商解决之道,阻止外星人入侵,捍卫地球的故事。
在《独立日》中,美国所扮演的角色是世界警察,所以在危机来临之际,他义不容辞地扛起了拯救世界的责任,其他国家也唯美国马首是瞻。
2、2004年《后天》该片讲述的是地球一天之内突然急剧降温,进入冰川期的科幻故事。
片中,美国在拯救行动中的力量与《独立日》中相比减弱很多,还出现了其他欧洲国家,如:英国。
3、2009年《2012》《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它讲述在2012年世界末日到来时,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
在这部电影中,拯救者也以亚洲国家为主,并且亚洲国家也不仅仅是拯救者,还是收容者。
4、2013年《惊天危机》影片讲述国会大厦警察约翰·凯尔在带着女儿参观白宫时,不料赶上恐怖分子欲袭击白宫。
随着国家陷入混乱,凯尔临危受命解救总统,化解国家危机,同时让女儿平安脱身。
在该片中,个人英雄主义相当突出,在危机时刻,整个美国都对恐怖分子束手无策的时候,是一名国会大厦的安保凭借其优秀的作战能力、灵活的头脑将总统与其他受困人员解救出来。
二、拯救者形象变化的原因在罗兰·艾默里奇的电影中,美国主旋律色彩最为浓厚的当属上映于1996年的《独立日》,这部电影综合了诸多美国的价值观。
在20世纪90年代末,无疑美国是世界的代表,全世界以美国马首是瞻,似乎连外星人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外星人们十分有目的的率先打击美国和北约,并且攻击的日期选在了美国的国庆日,美国的无数民众均受到了攻击。
76电影理论Film Theory电影《后天》海报灾难影片因其好莱坞式的商业运作,集好剧本、精制作、大场面、名导演、好演员等于一身。
在其上映后观者如云,社会舆论风起云涌,学者将其戏称为“灾难时代的辉煌”;可见其影响之大、留给观者感受之深。
在这种灾难影片中,虽然背后有好莱坞深厚的商业背景;但从影片本身观察,其故事、情节、场面、人物、事件等各个方面均可圈可点,可称为成功之处比比皆是。
所以,面对票房业绩节节攀升、好评如潮的“灾难影片”,也有必要从其影响而作探讨的必要性;并从理论的层面为其提供一种新的解读。
一、 灾难影片与西方经典文本主题相契合在西方社会,《圣经》经典家喻户晓。
从文本的角度观察;其中除了历史叙述之外,即是灾难与末日审判。
这个主题与印度文本一样,重复性极高。
与此相对的即是耶稣拯救者的形象。
经典文本中的灾难来自于上帝,末日审判亦来自于上帝,拯救者是耶稣,其主线比较明晰。
在这个主题之下,考察艾默里奇的灾难影片,可以认识到《哥斯拉》(1998)中的“巨蜥繁殖”、《后天》(2004)中的“冰川融化”、《2012》(2009)中的“大洪水”均是引起灾难的原因,而其拯救者却是人类自身,或英雄杰克逊、或中国解放军等。
经过对诸部作品在电影荧幕中的现象级表达可以观看到,灾难影片中的主题与西方的《圣经》经典完全一致,甚至灾难片中的飞机、方舟,气候变暖、过度繁殖、大洪水、地震,均可以换位于上帝所主导的灾难,只是这里变成了自然。
救助工具与“诺亚方舟”也同出一辙;拯救者也可以由个体、群体,换位于耶稣。
需要说明的是,耶稣在西方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人,它是以一个“非个体”的普遍救赎者而出现的。
所以,这种比较并不牵强附会。
二、 西方批评理论视域下的文明反思潮流工业文明因为二战的结束而受到了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的批判;但真正的西方文明本质却在于“对斗争的偏爱”(参看布克哈特《历史讲稿》第三章导论部分)。
因此,真正意义上的西方灾解读罗兰·艾默里奇灾难影片的残缺书写周 娟【作者简介】周 娟,女,湖北丹江口人,汉江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