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同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4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了解“一五计划”;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的必要性、基本任务,取得的主要成就;了解和掌握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主要内容和性质,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和1954年宪法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难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内容和意义。
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水调歌头·游泳》是毛泽东写于1956年6月的一首词,其中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指的是哪座大桥,它建立于什么时期?此时期还有哪些成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领略它的风采。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史料1建国初期严峻的经济形势。
史料2国民党逃跑时掠走的金银。
教师:图表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国民党留给我们一个烂摊子,工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物资紧缺,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史料3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史料4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教师:史料3和史料4中的图表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1: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各项指标均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学生2:我国工业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远不如印度。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史料1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步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步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教学流程:展示:情景导入神九和天宫一号对接成功中国“北斗”导航卫星打破美国垄断中国建成第一艘航母—辽宁舰老师:我们的党从建国到如今制定一个又一个的五年计划,引领着中国工业实现一次又一次的突破飞跃,以上图片中展示的是中国正在进行的十二五计划中取得的辉煌成就,这些成就让我们中国人倍感骄傲自豪,令世界刮目相看。
而这些成就的取得,却离不开60年前第一个五年计划给予我们提供的基础与经验。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新中国工业化起步带来的辉煌。
说明:让学生通过现在工业的辉煌成就,去回顾中国工业化在刚起步时候的情况,更能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展示课题: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师引领自主探究第一篇章扬帆起航谋发展——一五计划的制定1、一五计划的背景展示第一个五年计划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中国与印度、美国钢电产量的比较产品粮棉钢1952年产量比1949年增加49 3u4%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中国1952年产量钢产量人均发电量人均千克印度1950年产量4千克美国1950年产量千克2949千瓦时亿吨万吨135万吨千瓦时千瓦时老师:两幅图标分别说明了什么?学生结合课本归纳总结老师展示答案:较之历史,新中国国民经济根本好转;但是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导入新课: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70年大阅兵时的盛况,这些坦克、导弹都是我国自主研发的。
但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能制造什么呢?我国又是怎么改变落后状态的呢?。
新课讲授一、第一个五年计划学生自主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
1、阅读教材正文及材料研读,从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的经济形势分析归纳“一五计划”实施的原因、目的。
过渡: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态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决定从1953年到1957年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带动各行各业全面发展。
那么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呢?由于“一五”计划符合当时经济发展需要,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还得到了当时苏联的援助,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五”计划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你对当时取得的成就有何认识(意义)?成就可以概括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超额完成。
标志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学生自主阅读全文,回答问题并作读书标记。
1、简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意义。
2、说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指定的时间、机构、性质、内容。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有何作用?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作用: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课堂小结:1956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为中国共产党积累了进行建设的初步经验。
五四宪法是新中国诞生后制定的第一部宪法。
此时的中国,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交织着建设新国家的巨大热情,汇聚成了一股无穷的力量,鼓舞着领袖和普通百姓对未来的美好梦想。
板书设计:。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步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步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难点:1954年宪法的性质。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说到:“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九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那么,西方侵略者之所以可以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根本原因何在?在抗美援朝胜利后,新中国是否彻底消除了这一威胁?近代历史上这一悲剧的出现固然与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密切相关,但是从根本上看是由于被侵略国家社会生产力落后,无力抵御工业发达的西方侵略者,历史的发展一次次地证明:当今世界,一个国家只有实现工业化,提高综合国力,为加强国防提供基础,才能彻底避免遭受侵略与奴役的命运,这也是百年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当和政府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开始了工业化的起步。
♦讲授新课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 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展示:建国初期严峻的经济形势全国总产量人均占有量国民党逃跑时黄金277万两国民收入358亿元66元掠走的金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银1520万元粮食 1.1亿吨209公斤-------------------------------------------- 美钞1537万元钢15.8万吨0.29公斤教师:图表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国民党留给我们一个烂摊子,工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物资紧缺,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选择题(10题)
1 .盐城是一座新兴的汽车城。
我国在20世纪五十年代就生产出了第一批国产汽车,这主要是因为()
A.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贯彻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被誉为“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是因为这次会议通过了()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新中国建设中有无数个“第一”,下列各项“第一”中,哪一项不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取得的建设成就()
A.第一辆国产汽车下线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C.第一座长江大桥建成
D.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4 . “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幅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
请从下列成就中选出这两项()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
③沈阳飞机制造厂建成投产
④克拉玛依油田开采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5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法律文件是()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 .下表是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表。
在工业内部,轻重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均衡发展
C.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7.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下列对联反映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
B.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
C.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城汉藏同乐
D.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8.我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
C.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9 .过渡时期总路线,简称“一化三改”。
其中作为“一五”计划主体的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社会主义工业化
10.1958年,一位苏联专家要到中国各地旅游,那么他在中国大地上可能做到()①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指导工作②感受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蓬勃发展③坐汽车到拉萨参观④到天安门广场感受红卫兵的狂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2题)
11.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为实现政治民主化,在政治体制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断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皇帝建议:“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
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学习)日本治体……十年而图霸定矣。
”材料二孙中山在阐释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后总结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族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统治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新建立的政体有名无实。
这是由于辛亥革命并没有使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随之消亡,旧的观念、旧的礼教,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 )材料一中康有为主张中国学习日本的什么政治体制?当时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什么?
( 2 )材料二中的政治革命在同盟会革命纲领中是如何表述的?它实际上是要求在中国建立什么政治体制?这一体制在本质上与康有为主张的政治体制都属于什么性质?
( 3 )材料三认为导致辛亥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政体有名无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当时先进的中国人高举了哪两面大旗与之进行斗争?
( 4 )材料四规定了新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什么?这一体制与康有为、孙中山倡导的政治体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 5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近代政治体制的变化呈现什么趋势?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面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图。
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7.9。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成分变化表(%)
——均改变自苏星《新中国经济史》请回答:
( 1 )材料一反映了“一五”计划的什么特点?
( 2 )依据材料二,概括经济成分变化的结果。
( 3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一五”计划的两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