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11
美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中国画《牡丹图》的基本构图和熟练掌握画梅花。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增强他们对美的准确判断能力。
二、教学重点:
学习中国画《牡丹图》的构图和基本画法。
三、教学难点:
怎样画好中国画《牡丹图》。
四、准备:
1.教师准备《中国美术史》等资料、精选牡丹图盘片、画宣纸、毛笔、砚台等。
2.学生带上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中国美术史》中的牡丹图,学习了解基本构图
和画法。
2.教师和学生交流,讨论牡丹花的特点,如花瓣、花蕊等。
3.教师示范如何用铅笔勾画牡丹花的轮廓,学生模仿。
4.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用毛笔和墨汁进行描绘,学生试着画梅花。
5.教师逐个点评学生的作品,并给予改正意见和鼓励。
六、拓展延伸:
1.学生可尝试用彩色水彩笔给作品上色,表达多元化的美感。
2.学生可到周边公园或庭院欣赏真实的牡丹花,观察其颜色和形态。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牡丹画的构图和基本画法,培养了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审美意识。
但是,当学生实际操作画梅花的时候,有些学生很难把握好它的形态和线条。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对形态和线条的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国画梅花的画法。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三篇《电脑美术》【教学目标】1、了解画图程序编辑菜单下“复制、粘贴、旋转、翻转”等图标功能。
2、运用画图程序编辑菜单下“复制、粘贴、旋转、翻转”等功能创作设计美丽的花边。
3、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
【教学重点】运用“复制、粘贴、旋转、翻转”等功能进行花边图案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复制、粘贴、旋转、翻转”等功能创作设计美丽的花边。
【教学准备】教师:检查电脑硬件设备,排除电脑故障,课件。
学生:教材。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组织学生有秩序地进入电脑室,并稳定好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欣赏导入1、欣赏花边电脑美术优秀作品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相同的纹样进行有规律的重复排列,有秩序的美感。
2、生活中哪里经常用到这些图案。
三、观察感悟1、自学教材,了解绘制方法步骤图:方法一:(1)用各种工具画出自己需要的花样。
(2)用“复制”和“粘贴”工具复制花样,第二个花样用“翻转”工具水平翻转。
(3)按自己需要的样式一正一反排列成一条花边。
思考:单独纹样是采用工具箱中的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一个单独纹样如何变成一条漂亮的花边图案,它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出来的?方法二:(1)用各种工具画出自己需要的花样。
(2)用“复制”和“粘贴”工具复制花样。
(3)按自己需要的样式顺序排列成一条花边。
2、教师演示“复制、粘贴、翻转”操作要点。
3、欣赏学生作品说说他们是用什么工具完成的?4、欣赏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想想看,这些图案能用什么工具快速表现出来?四、探究体验作业:运用电脑中的复制和翻转功能画出漂亮的花边。
设计步骤:(1)画一个单独纹样。
(2)复制、粘贴单独纹样。
(3)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组合。
五、作品展评我设计的花边运用了( )方法。
漂亮的花边装饰在( )地方。
六、拓展小结利用所学知识设计桌布、手帕、窗帘图案。
七、收拾与整理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步骤关闭电脑,有秩序地走出教室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巨匠童心》教学目标:1.通过信息的收集和课堂讨论,了解齐百石国画特色及其艺术风格,了解毕加索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艺术风格,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2.体会人物不同面进行组合的技巧和方法,色块处理,线面结合以及背景处理。
3.学习卢梭用丰富想象力弥补技术上的不足,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认识和了解人物不同面的特点以及剪拼和组合的方法,拼成一副完整的画像。
教学难点:在剪拼和组合的方法基础上,采取色块处理,线面结合以及背景处理等方法使画像有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春节期间你们是怎么度过的呀?有什么收获?要合理安排,更要合理利用自己的压岁钱,添置需要的学习用具。
2.老师呀也喜欢过春节,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放鞭炮,到游乐场去玩各种娱乐游戏,吃各种好吃的东西等等,你们觉得老师和你们相比,有什么共同之处吗?别看老师大你们那么多,和你们一样,也有一颗童心啊。
3.不只是老师,就是许多大画家,即使很老了,也有一颗有趣的童心,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发现巨匠的童心1.齐白石(1)简介:老年的齐白石仍保持着一颗童心,蚱蜢、蜻蜓、鱼虾等都是他的至爱。
笔下的花鸟虫鱼如天真活泼的儿童,在画面上跳跃、嬉戏。
(2)齐白石童心作品赏析作品中什么地方体现出了齐白石的童心?2.毕加索(1)毕加索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遗世的作品达二万多件,包括油画、素描、雕塑、拼贴、陶瓷等作品。
毕加索是少数能在生前“名利双收”的画家之一。
1901 年 6 月24日,毕加索作品首次在巴黎展出。
1973 年 4 月8 日在法国过世。
(2)毕加索童心作品赏析作品怎样体现出了毕加索的童心?3.从这两位画家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技艺上的,心态上的……三、巨匠童心的规律1.这些巨匠虽然充满了童心,但是他们的画是随意画的吗?也是有创作方法和规律的。
2.游戏连一连:找出上面三幅图分别是哪幅作品构图空间布置。
看来童趣的作品也是在讲究构图知识的基础上完成的呀!3.小游戏,这是一张什么样的脸?三幅作品脸部观察,这是一张什么样的脸?4.坐着的玛丽.泰雷兹分析。
脸部五官有什么诀窍?正面和侧面组合。
还可以侧面和侧面组合,甚至非人物的脸组合!皮肤、指甲、衣服颜色?衣服颜色既有大块的颜色,也许多的线条,线面相结合,画面增添了装饰趣味。
背景?大块面的背景色处理,简洁大方,突出了主体人物的柔美。
四、试一试1.老师在黑板上完成两幅半张人物侧面的脸,谁能够把他们分别完成,并形成一张有趣的作品?可以用正面,或者侧面两两组合,甚至非人物的脸组合!使作品充满趣味,但是要使画面美观还必须要运用你们手中的色彩工具哦。
2.优秀学生作业欣赏你喜欢哪一张?为什么?3.讨论如果让你画几个不同角度的人像并组成一幅有趣的画像,你有什么创意吗?法国画家卢梭是一位从来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画家,但是他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纯真的感受弥补了技术上的不足,创作出许多伟大的作品,并被世人称为稚拙派。
可见,只要大家大胆想象,细心创作,一定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五、学生作业1.发挥你的想象力,画几个不同角度的人像,再组拼成一幅奇异有趣的画像。
2.要求运用多种方法,使画面有趣!3.教师巡辅。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1.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2.我们还学到了哪些绘画方法呢?二、发现并解决问题1.在绘画过程中,你遇到哪些问题?2.在学生中发现做的比较好的来讲述是如何克服这些问题的?三、突破趣味如何才能够让我们的作品更加的有趣味呢?生:略1.脸部五官:正面和侧面组合,侧面和侧面组合,特殊的脸组合。
2.皮肤、指甲、衣服颜色?衣服颜色既有大块的颜色,也有许多的线条,线面相结合,画面增添了装饰趣味。
3.背景?大块面的背景色处理,简洁大方,突出了主体人物的柔美。
四、学生创作,教师巡辅五、作业展示1.各组推荐优秀的作品并粘贴于黑板。
2.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六、结束语像卢梭这样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却成长为知名画家的事例不少,他们的事例告诉我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纯真的感受可以弥补技术上的不足,也可以创作出许多伟大的作品。
可见,只要大家大胆想象,细心创作,将来在你们当中也可以出现大画家。
七、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色彩语言的丰富性,认识色谱,学习调色与涂色的方法。
2.能准确地识色、调色和涂色,个体完成涂色练习并参与集体组合成画的活动。
3.增强美术活动的兴趣和休验成功的快乐,培养敏锐的观察能教学重难点表现出对世界名画欣赏、临摹与组合的美术活动的兴趣和成功的快乐,富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集体协作的精神。
教具准备:水粉颜料、排笔、,调色盘,小水杯、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1.认识画家文森特•梵•高1853-1890荷兰画家梵高,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 2.赏析作品学生欣赏后畅所欲言自己的感受。
(作家所要表达的是欢快的、热烈的、积极向上的一种心态。
)3.提出今天学习的内容,教师归纳后提出今天学习的内容:①学习调颜色;②能利用颜色画一幅有层次的画。
1、引导思考:这幅画主要有那些颜色?(学生观察与识色,教师提问与引导)2、探索调色方法:这些颜色是怎样调配出来的呢?(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注意要做到切实的交流探讨。
)三、尝试体验活动一:根据教材的提示,用大红和柠檬黄进行调和,把产生的橙色与同桌的比一比,色彩效果是否一样?为什么?教师演示重点小结:两种颜色相调和,颜色分量的不同使得色彩效果产生变化。
一般朝分量多的颜色方面倾斜,所以调色时应该能判断看准色彩的倾向性。
活动二:在一种颜色中调入黑色或白色,看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教师演示小结:通过这一个办法可以让色彩发生明度变化,这样就可以调出许多颜色丰富的层次。
活动三:欣赏一棵秋天的树,说出哪些地方运用了我们刚才所学的颜色?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画一棵秋天的树。
教师边讲边示范画法。
学生绘画巩固探究所得知识。
要求:1、用所学的大红、柠檬黄、白色、黑色画一棵秋天的树。
2、要求要画得有明暗层次。
四、课堂小结色彩是绘画的语言,也就象文学语言运用的艺术一样,色彩语言的调配也需要认真的研究与探索。
五、安排下节课要带的东西下节课继续带这节课的工具及颜料来,我们继续探究怎样把今天所学方法运用于其他颜色,来画其它的景物。
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工程车,了解它们不同的造型特点及功能用途。
2、抓住工程车的外形结构和特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各种工程车。
教学重难点:抓住工程车的外形结构和特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各种工程车。
教学准备:图画本、彩色笔、课件、铅笔等。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出示图片导入。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这些能干的工程车。
二、出示图片,分析结构认识特点认识各种工程车的用途与特点:请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车,说说车的外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以及它的用途。
课件展示各种工程车的图片。
画面先呈现工程车最有特点的局部,然后呈现工程车整体。
三、探究讨论1.选择哪个角度(正面、侧面、半侧面。
) 为什么?(充分体现工程车的特征)2.说说绘画步骤是怎样的? (1)确定构图与大的形体特征。
(2)分块画出每个大的结构外形,注意相互的比例位置。
(3)分块逐步由前到后画出内部结构特征。
(4)深入准确地描绘细节。
(5)整理完善,添画人物和背景等。
4.怎样处理工程车的结构、特点与细节? 四、大胆描绘,自主表现画一辆自己喜欢的工程车。
五、展示作品,互相欣赏评价,评一评。
互相欣赏学生作品,评价。
《书包》教学目的:学习用“整体——局部”绘画原则画书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把观察的感受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观察表现物体的某些细节,同样凭感觉精细地表现出来,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教学难点:学生习“整体——局部”绘画原则。
教学教具:书包实物、书包线描定性写生范画。
教学过程:一、指导观察:在教坛上摆放几个书包,让学生从各角度进行观察,然后由几个学生分别讲述各自位置上所见到的书包的样子。
教师提问:“为什么各人所见都不相同呢?是书包自身的变化吗?”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不是书包自身的变化,而是因为作画者的位置不同,所见到的书包外形也就不同了。
写生就是把自已所看到的感觉,准确地画出来,看得越细,理解越深,要画的内容就越多。
教师提问:“除了刚才见到的外形不同,还能看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些什么与别的物品不同的细节?”待学生表述观察的感觉后出示范画,指点学生观看,教师作小结:观察能力是绘画中多种能力之一,观看时要边看边比较,加深认识和理解,把对象的形象特征、结构、色彩以及细小的地方都看透,作画时便会画得真实。
要画得好,首先要观察好。
所以观察能力是绘画的重要能力,要认真锻炼。
此外还有一种能力与观察能力同样重要,这就是表现能力(描绘能力),它能把观察到的感觉画出来。
表现能力是靠多练习而取得的,从三年级开始,绘画练习就是训练“观察与表现”的能力,只要认真学习,就会画出很好的作品。
二、讲解书包结构:教师拿出一个立方体方盒向学生提问:“这个盒子的形状和书包的形状相同吗?”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盒子的形状在绘画中叫“立体体”或“六面体”。
书包是由多个平面方形(六面体)组成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书包的组合结构,即各种大小、宽窄的方形组合成。
什么是整体?什么是外形?什么叫局部?这些专业术语要向学生讲解清楚,绘画时先画大形,再画小的部分。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边讲边画,按课本所示图例说明:先勾出外形轮廓——按照结构特点,逐步深入刻画。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分四组布置书包让学生写生。
在学生绘出书包的基本形后,指导学生进出口细致观察书包的某些主要部分的结构、形状及外表的细节特征,用流畅的线条作精细的描写,如有学生愿意填上色彩,可同意并鼓励学生着色。
四、讲评:根据作业要求评价优劣。
图画文章教学目标:1.了解给文章配画的作画步骤和要领,能抓住主题给文章配画。
2.大胆想像并运用所掌握的美术知识技能进行绘画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大胆想像并运用所掌握的美术知识技能进行绘画表现。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资料、纸、铅笔。
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一、游戏导人1.出示三篇文章《草船借箭》、《我的妈妈》、《乡村傍晚》的片段依次把文章片段展示在大屏幕上。
2.出示三幅画,提问:每幅画画的都是什么内容?3.请大家给这些画找“娘家”,将画和文章对应起来,并把画放置在相应的文章片段下面。
4.揭示课题——《给文章配画》。
二、启发引导1.提问:请大家看这三幅画,你为什么能一眼就看出它们分别是哪篇文章的配画呢?生:因为这些配画都画出了文章中的主要事物。
2.从构图、描画景物、涂色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要抓住文章中的形象化词语。
三、教师示范方法指导出示文章片段,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1.朗读文章,理解意思。
2.找出要描画的景物,依次用横线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