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2.98 MB
- 文档页数:53
【3C认证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全文】强制性产品认证3C认证的全称为“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它是中国政府为保护消费者人身安全和 __、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的一种产品合格评定制度。
下文是收集的关于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提高认证有效性,维护国家、社会和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 __认证认可条例》(以下简称认证认可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为保护 __、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人体健康或者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或者健康、保护环境,国家规定的相关产品必须经过认证(以下简称强制性产品认证),并标注认证标志后,方可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第三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主管全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负责全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管理和综合协调。
地方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地方质检两局)按照各自职责,依法负责所辖区域内强制性产品认证活动的监督管理和执法查处工作。
第四条国家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统一产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统一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统一认证标志,统一收费标准。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会同 __有关部门制定和调整目录,目录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联合发布,并会同有关方面共同实施。
第五条国家鼓励开展平等互利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国际互认活动,互认活动应当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或者其授权的有关部门对外签署的国际互认协议框架内进行。
第六条从事强制性产品认证活动的机构及其人员,对其从业活动中所知悉的商业秘密及生产技术、工艺等技术秘密和信息负有保密义务。
第二章认证实施第七条强制性产品认证基本规范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制定、发布,强制性产品认证规则(以下简称认证规则)由国家认监委制定、发布。
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一、依据、范围、实施期限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1年12月3日发布的《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中的产品实施认证,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僵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管理和组织实施,实施时间为2003年8月1日。
二、申请程序1.申请条件《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第十三条规定:《目录》中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和进口商可以作为申请人、向指定认证机构提出《目录》中产品认证申请。
申请人也可委托国家认监委注册的强制性产品认证代理申请机构代为申请。
2.申请资料一般应提供以下文件:1).申请人的证明文件2).总装图、电气原理图、线路图3).关键元器件和/或主要原材料清单4).其他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文件5).申请人为销售者、进口商时,应当向指定认证机构同时提交销售者和生产者或者进口商和生产者订立的相关合同副本6).申请人委托他人申请《目录》中产品认证的,应当与受委托人订立认证、检测、检查和跟踪检查等事项的合同,受委托人应当同时向指定认证机构提交委托书、委托合同的副本和其他相关合同的副本;具体产品所需提交的技术文件可参见该产品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的要求。
3.认证时间按照《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第十五条规定:指定认证机构负责受理申请人的认证申请,根据认证实施规则的规定,安排型式试验、工厂审查、抽样检测等活动,做出认证决定,向获得认证的产品颁发认证证书。
指定认证机构在一般情况下,应当自受理申请人认证申请的90日内,做出认证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4.认证程序种类申请人的申请一般包括如下程序:1).认证申请和受理;2).型式试验;3).工厂审查;4).抽样检测;5).认证结果评价和批准;6).获得认证后的监督。
5.在线申请申请人或其授权代理人均可通过CQC网站向CQC提交申请书。
网站地址:三、认证目录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一)、电线电缆(共5种)电线组件、矿用橡套软电缆、交流额定电压3kV及以下铁路机车车辆用电线电缆、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线电缆、额定电压450/750 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线电缆(二)、电路开关及保护或连接用电器装置装(共6种)耦合器(家用、工业用和类似用途器具)、插头插座(家用、工业用和类似用途)、热熔断体、小型熔断器的管状熔断体、家用和类似用途固定式电气装置的开关、家用和类似用途固定式电气装置电器附件外壳(三)、低压电器(共9种)漏电保护器、断路器(含RCCB、RCBO、MCB)、熔断器、低压开关(隔离器、隔离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其他电路保护装置[保护器类:限流器、电路保护装置、过流保护器、热保护器、过载继电器、低压机电式接触器、电动机启动器]、继电器(36V<电压£1000V)、其他开关(电器开关、真空开关、压力开关、接近开关、脚踏开关、热敏开关、液位开关、按钮开关、限位开关、微动开关、倒顺开关、温度开关、行程开关、转换开关、自动转换开关、刀开关)、其他装置(接触器、电动机起动器、信号灯、辅助触头组件、主令控制器、交流半导体电动机控制器和起动器)、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四)、小功率电动机(共1种)小功率电动机(五)、电动工具(共16种)电钻(含冲击电钻)、电动螺丝刀和冲击扳手、电动砂轮机、砂光机、圆锯、电锤(含电镐)、不易燃液体电喷枪、电剪刀(含双刃电剪刀、电冲剪)、攻丝机、往复锯(含曲线锯、刀锯)、插入式混凝土振动器、电链锯、电刨、电动修枝剪和电动草剪、电木铣和修边机、电动石材切割机(含大理石切割机)(六)、电焊机(共15种)小型交流弧焊机、交流弧焊机、直流弧焊机、TIG弧焊机、MIG/MAG 弧焊机、埋弧焊机、等离子弧切割机、等离子弧焊机、弧焊变压器防触电装置、焊接电缆耦合装置、电阻焊机、焊机送丝装置、TIG焊焊炬、MIG/MAG焊焊枪、电焊钳(七)、家用和类似用途设备(共18种)1.家用电冰箱和食品冷冻箱:有效容积在500立升以下,家用或类似用途的有或无冷冻食品储藏室的电冰箱、冷冻食品储藏箱和食品冷冻箱及他们的组合2.电风扇:单相交流和直流家用和类似用途的电风扇3.空调器:制冷量不超过21000大卡/小时的家用及类似用途的空调器4.电动机—压缩机:输入功率在5000W以下的家用和类似用途空调和制冷装置所用密闭式(全封闭型、半封闭型)电动机—压缩机5.家用电动洗衣机:带或不带水加热装置、脱水装置或干衣装置的洗涤衣物的电动洗衣机6.电热水器:把水加热至沸点以下的固定的贮水式和快热式电热水器7.室内加热器:家用和类似用途的辐射式加热器、板状加热器、充液式加热器、风扇式加热器、对流式加热器、管状加热器8.真空吸尘器:具有吸除干燥灰尘或液体的作用,由串激整流子电动机或直流电动机的真空吸尘器9.皮肤和毛发护理器具:用作人或动物皮肤或毛发护理并带有电热元件的电器10.电熨斗:家用和类似用途的干式电熨斗和湿式(蒸汽)电熨斗11.电磁灶:家用和类似用途的采用电磁能加热的灶具,它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电磁加热元件12.电烤箱:包括额定容积不超过10升的家用和类似用途的电烤箱、面包烘烤器、华夫烙饼模和类似器具13.电动食品加工器具:家用电动食品加工器和类似用途的多功能食品加工器14.微波炉:频率在300MHz以上的一个或多个I.S.M.波段的电磁能量来加热食物和饮料的家用器具,它可带有着色功能和蒸汽功能15.电灶、灶台、烤炉和类似器具:包括家用电灶、分离式固定烤炉、灶台、台式电灶、电灶的灶头、烤架和烤盘及内装式烤炉、烤架16.吸油烟机:安装在家用烹调器具和炉灶的上部,带有风扇、电灯和控制调节器之类用于抽吸排除厨房中油烟的家用电器17.液体加热器和冷热饮水机18.电饭锅:采用电热元件加热的自动保温式或定时式电饭锅(八)、音视频设备类(不包括广播级音响设备和汽车音响设备)(共16种)总输出功率在500W(有效值)以下的单扬声器和多扬声器有源音箱、音频功率放大器、调谐器、各种广播波段的收音机、各类载体形式的音视频录制、播放及处理设备(包括各类光盘磁带等载体形式)、及以上设备的组合,为音视频设备配套的电源适配器、各种成像方式的彩色电视接收机、监视器(不包括汽车用电视接收机)、黑白电视接收机及其他单色的电视接收机、显象(示)管、录像机、卫星电视广播接收机、电子琴、天线放大器、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九)、信息技术设备(共12种)微型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与计算机连用的显示设备、与计算机相连的打印设备、多用途打印复印机、扫描仪、计算机内置电源及电源适配器充电器、电脑游戏机、学习机、复印机、服务器、金融及贸易结算电子设备(十)、照明设备(共2种)(不包括电压低于36V的照明设备)灯具、镇流器(十一)、电信终端设备(共9种)调制解调器、传真机、固定电话终端(普通电话机、主叫号码显示电话机、卡式管理电话机、录音电话机、投币电话机、智能卡式电话机、IC卡公用电话机、免提电话机、数字电话机、电话机附加装置)、无绳电话终端(模拟无绳电话机、数字无绳电话机)、集团电话(集团电话、电话会议总机)、移动用户终端(模拟移动电话机、GSM数字蜂窝移动台(手持机和其它终端设备)、CDMA数字蜂窝移动台(手持机和其它终端设备))、ISDN终端(网络终端设备(NT1、NT1+)、终端适配器(卡)TA)、数据终端(存储转发传真/语音卡、POS终端、接口转换器、网络集线器、其它数据终端)、多媒体终端(可视电话、会议电视终端、信息点播终端、其它多媒体终端)(十二)、机动车辆及安全附件(共4种)(一)汽车:在公路及城市道路上行驶的M、N、O类车辆(二)摩托车:发动机排气量超过50cc或最高设计车速超过50Km/h的摩托车(三)汽车摩托车零部件:汽车安全带、摩托车发动机(十三)、机动车辆轮胎(共3种)(一)汽车轮胎:轿车轮胎(轿车子午线轮胎、轿车斜交轮胎)、载重汽车轮胎(微型载重汽车轮胎、轻型载重汽车轮胎、中型/重型载重汽车轮胎)(二)摩托车轮胎:摩托车轮胎(代号表示系列、公制系列、轻便型系列、小轮径系列)(十四)、安全玻璃(共3种)汽车安全玻璃(A类夹层玻璃、B类夹层玻璃、区域钢化玻璃、钢化玻璃)、建筑安全玻璃(夹层玻璃、钢化玻璃)、铁道车辆用安全玻璃(夹层玻璃、钢化玻璃、安全中空玻璃)(十五)、农机产品(共1种)植物保护机械(背负式喷雾机(器)、背负式喷粉机(器)、背负式喷雾喷粉机)(十六)、乳胶制品(共1种)橡胶避孕套(十七)、医疗器械产品(共7种)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血液透析装置、空心纤维透析器、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管道、心电图机、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肺机(十八)、消防产品(共3种)火灾报警设备(点型感烟火灾报警探测器、点型感温火灾报警探测器、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设备、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消防水带、喷水灭火设备(洒水喷头、湿式报警阀、水流指示器、消防用压力开关)(十九)、安全技术防范产品(共1种)入侵探测器(室内用微波多普勒探测器、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室内用被动红外探测器、微波与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
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说明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是指为了保障公民、消费者、环境和国家安全,规范企业生产行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目的,通过强制性的检测和认证程序,对一些具有安全、健康、环保等特殊要求的产品进行管理和监管的制度。
目前中国实施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主要包括CCC认证、CQC认证、CE认证和FCC认证等。
一、 CCC认证CCC认证是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我国贯彻实施国家生产安全法、消防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对保障国家安全、保护公众健康、促进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一个重要措施。
CCC认证标志着该产品具备符合中国国家强制性认证的产品的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
二、 CQC认证CQC认证是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推出的认证标志,它是中国引进国外质量认证电子产品的第一个强制性认证标准,认证的范围主要是对电子和电器产品的安全性和环保性进行审核和评估。
三、 CE认证CE认证是欧洲共同体大家熟知的一个强制性认证标志,其作用是说明产品符合欧洲市场关于产品安全、健康、环保等要求的标准,是欧盟国家对进口产品实施监管的一项措施。
CE认证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机械、电子、医疗、建筑材料、玩具等各类产品。
四、 FCC认证FCC认证是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设立的强制性认证标志,该体系主要是为了保证各种电子产品的无线电干扰能力、电磁辐射等方面的性能都符合国家的标准和法规。
当产品获得FCC认证后,该产品才得以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地销售和使用。
以上就是对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说明,从中可见,强制性产品认证对于维护公众健康、环保、国家安全等事项具有很大的作用。
只有通过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检测和评估,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信息的安全性,更好地保护公众的利益,促进全面科学发展。
安全认证认证的官方含义是: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证实某一经鉴定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或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NAS产品的认证通常是指是否通过国际上通用的安全标准。
常见的安全认证有以下几个:FCC认证FCC(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通过控制无线电广播、电视、电信、卫星和电缆来协调国内和国际的通信。
CSA认证CSA(Canadian Standards Association)提供对机械、建材、电器、电脑设备、办公设备、环保、医疗防火安全、运动及娱乐等方面的所有类型的产品提供安全认证。
CE认证CE(CONFORMITE EUROPEENNE)提供产品是否符合有关欧洲指令规定的主要要求Essential Requirements。
TUV认证TUV提供对无线电及通讯类产品认证的咨询服务。
UL认证UL(Underwriter Laboratories Inc.)采用科学的测试方法来研究确定各种材料、装置、产品、设备、建筑等对生命、财产有无危害和危害的程度;确定、编写、发行相应的标准和有助于减少及防止造成生命财产受到损失的资料,同时开展实情调研业务。
GS认证:以德国产品安全法(SGS)为依据,按照欧盟统一标准EN或德国工业标准DIN进行检测的一种自愿性认证,是欧洲市场公认的德国安全认证标志。
CCC认证:我国国家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1年12月3日一起对外发布了《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对列入目录的19类132种产品实行“统一目录、统一标准与评定程序、统一标志和统一收费”的强制性认证管理。
将原来的“CCIB ”认证和“长城CCEE认证”统一为“中国强制认证”(英文名称为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 ) ,其英文缩写为“CCC”,故又简称“3C”认证。
关于中国强制认证制度2001年4月经国务院决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与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并,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简称国家质检总局)。
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说明近年来,中国积极改善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其中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进行详细说明。
一、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概念和背景强制性产品认证,又称为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是指在法律法规要求下,对特定的产品进行强制性的认证和合格评定,以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实施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产品种类繁多,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其次,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的进口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为了满足国际贸易需求,中国推行了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
二、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分类根据不同的产品属性,中国将强制性产品认证划分为多个不同的认证类别。
目前广泛实施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CCC认证(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是中国对生产、销售范围内的多种产品实施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
包括电器、汽车、电工、玩具等多个领域的产品。
通过CCC认证,可以证明产品符合中国国家安全质量认证的要求,保障用户权益。
2. CQC认证(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认证主要对电器、照明、纺织品、化学材料等产品开展的强制性认证。
CQC认证制度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性能的评估,以确保产品在市场上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GB认证(国家标准强制性认证)GB认证是对特定领域的产品进行认证的制度,如建筑材料、环境保护设备、食品等。
GB认证遵循国家标准,保障了产品质量,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实施程序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实施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申请企业首先需要填写申请表格,提供详细的产品信息并缴纳相应的认证费用。
2. 检验测试经申请后,相关部门将对产品进行检验和测试,以验证产品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法规。
3. 审核评估审核评估是对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审核,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4. 认证证书颁发审核通过后,认证机构将颁发CCC证书或其他相应的认证证书,表明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
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简介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简称CCC)是中国政府对进口和国内销售的产品进行安全和质量认证的制度。
该认证制度旨在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所有符合认证要求的产品必须获得CCC认证后才能在中国市场销售和使用。
CCC认证是一种强制性的认证制度,适用于多种商品领域,包括电子电气产品、机械设备、汽车及其配件、玩具、儿童用品、建筑材料等。
经过CCC认证的产品可以通过CCC标志进行标识,以示产品符合中国的强制性认证要求。
CCC认证标准CCC认证标准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hina Quality Certification Center,简称CQC)负责制定和管理。
CCC认证标准根据产品的特性和用途具体制定,其中包含的主要内容有:•安全性要求:产品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安全标准,并能够保障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环境要求:产品的生产和使用必须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不得对环境造成污染。
•功能要求:产品必须能够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并能稳定可靠地工作。
•标志要求:经过CCC认证的产品必须在产品上标注CCC认证标志,以区别于未认证的产品。
CCC认证标准的制定过程是一个公开透明的过程,有关部门和技术专家可以参与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CCC认证标准的制定和修订较为繁琐,需要进行实验研究和试验验证,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CCC认证流程CCC认证的申请流程相对复杂,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申请准备:申请人需要收集并准备相关的申请材料,包括产品说明书、技术规范、测试报告等。
2.资质审查:CCC认证机构对申请人的资质进行审查,包括企业资质、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审核。
3.检测和评估:申请人的产品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测和评估,以确认产品是否符合CCC认证要求。
4.技术文件评审:CCC认证机构对申请人提供的技术文件进行评审,确保其与实际产品相符。
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介绍时间:2004-07-26 作者:国家认监委点击流量次一、强制性产品认证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是各国政府为保护广大消费者人身和动植物生命安全,保护环境、保护国家安全,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的一种产品合格评定制度,它要求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法规;强制性产品认证,是通过制定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和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程序,对列入目录中的产品实施强制性的检测和审核;凡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内的产品,没有获得指定认证机构的认证证书,没有按规定加施认证标志,一律不得进口、不得出厂销售和在经营服务场所使用;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在推动国家各种技术法规和标准的贯彻、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击假冒伪劣行为、促进产品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具有其它工作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认证制度由于其科学性和公正性,已被世界大多数国家广泛采用;实行市场经济制度的国家,政府利用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作为产品市场准入的手段,正在成为国际通行的作法;二、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四个统一”的背景由于我国的认证认可制度建立在计划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阶段,由于管理结构和职能划分问题,认证认可工作政出多门,各自为政,存在重复认证、重复收费等弊端;尤其是产品的强制性认证制度,自建立以来就存在着多重体制、政出多门,发证与执法监督混淆,尤其是对内对外两套制度等问题;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国产品的安全认证强制性监督管理制度,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对进口商品的安全质量许可制度;两个制度覆盖的产品大部分交叉,评价依据的标准和技术规则虽不完全一致但大部分重复、收费结构和标准存在较大差异、两个标志独立存在,互不认可;中外企业对此反映强烈;企业和外国政府多年来通过不同渠道,向国务院和对外贸易主管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意见;这一问题还成为我国入世谈判中屡屡被质疑的问题;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十五次多边谈判中,有关方面的谈判代表强烈要求我国将内外两种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整合,建立符合世界贸易规则要求的新的认证制度;为此,国务院领导在年月明确指示:将国产品的安全认证强制性监督管理制度与进口产品的安全质量许可制度统一为一个制度,做到“统一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统一目录,统一标志,统一收费标准”;既按“四个统一”的原则重新建立我国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为全面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入的需要,发挥我国认证认可制度的总体效应月30日国务院又决定将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并组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上隶属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国家质检总局,业务上直接接受国务院授权,是主管全国认证认可工作的最高行政机关;其主要职能是统一管理、统一监督和综合协调全国的认证认可工作;这种组织结构的调整,为“四个统一”工作的全面落实和实现奠定了组织保障基础;2001年12月7日,国家质检国家质检总局和认监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公布了新的“四个统一”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发布了“四个统一”的规范性文件;这些文件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国家认证认可制度发展到了新阶段,即国家统一的认证认可制度建立和发展阶段;也标志着中国入世承诺的兑现;尽管,“四个统一”的实现是国家认证认可制度建立的重要标志,但“四个统一”并不意味着全部统一了由原国内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实施的相关产品的强制性评价制度如:入网、许可、注册等制度、并不意味着真正解决了产品评价活动与行政执法监督职能的区分问题;统一的国家认证认可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尚需时日,尚需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和广大企业的支持;三、新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基本内容一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文件体系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文件体系由以下几部分构成:1、法律与法规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是以产品质量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标准化法为基础建立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对象为涉及人体健康、动植物生命安全、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国家安全的产品;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技术依据为国家强制性标准或国家技术规范中的强制性要求;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基本框架为三部分,一是认证制度的建立、二是认证的实施、三是认证实施有效性的行政执法监督;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建立由中央政府负责,国家认监委负责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的授权,协调有关部门按照“四个统一”的原则建立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指定认证机构在授权范围内承担具体产品的认证任务,向获证产品颁发CCC认证证书;地方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对列入目录产品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确保未获得认证的列入目录内的产品不得进口、出厂、销售和在经营服务性活动中使用;对于特殊产品如:消防产品,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授权职能承担相应的监管职能;2、规章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2001年12月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国家质检总局第5号局长令是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基础文件,详细规定了如下内容:―国家建立和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法律法规依据;―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管理的产品范围为涉及人类健康和安全,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以及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的产品;―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以“四个统一”为基本原则―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内的产品,未获得认证、且未加施中国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进口和在经营服务性活动中使用―规定了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建立和实施的基本体系,即:国家质检总局发布规章,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建立并组织实施;指定的认证机构及为其服务的检测、检查机构和人员负责认证的受理、检测、检查和证书的颁发以及获证产品的监督;地方质检机构负责对列入目录内的产品及生产者、进口商和销售商等进行市场监督检查;指定的机构负责中国认证标志的发放和接受认监委的委托对认证标志使用方案进行审查;―规定了列入目录内产品具体认证规则程序要求、认证证书以及认证证书的暂停、注销和撤消要求―规定了目录内产品的生产者、销售商、进口商在强制性认证制度实施中的权利与义务―规定了违反本规定的行政处罚要求3、规范性文件1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管理办法,本文件详细规定了如下内容:―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的性质:为政府拥有的,与指定机构颁发的认证证书一起作为列入目录内产品进入流通和使用领域的标识;―认证标志的基本式样:认证标志简称3C标志;规定了标准与非标准认证标志的要求;―规定了认证标志的印制、使用要求以及申领程序2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本文件公布了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产品目录,共19类132种产品;3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有关问题的通知,本文件对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生效日期以及新老制度的过渡期和过渡期内的安排做出了具体规定;4列入目录内产品的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这些规则总计47份,详细规定了相关产品的强制性认证申请单元、型式试验、工厂审查、认证批准和认证后监督以及标志具体使用规定、认证变更、认证扩展等要求;是认证机构实施认证、认证申请人申请认证和地方执法机构对特定产品进行监督检查等的基本依据文件;5承担强制性产品认证检测检查机构指定管理办法,本文件规定了承担强制性产品认证任务的认证机构和为其提供产品检测和工厂审查任务的检查机构的指定条件和程序以及监督管理要求;6强制性产品认证收费规定,本文件由国家计划委员会核准发布,规定了强制性产品认证收费项目以及收费标准和相关收费管理要求,是“四个统一”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第一批强制性认证产品目录的实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质检国家质检总局正逐步将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过程中有关的问题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包括具体产品范围的界定联合公告60号、需备案销售产品的备案要求等;同时,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也在总结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实施经验,结合国际惯例提出认证认可工作立法建议,规范认证认可行为;二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体系1、主管机关及职能国家质检国家质检总局为国务院直属机构,负责全国的标准、计量、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其在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中的职能为:―批准并与认监委共同对外发布目录;―组织制定强制性产品认证规章;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是国务院授权的负责全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的机构;其在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建立和实施中的职能为:―拟定、调整目录并与国家质检总局共同对外发布―指定和发布目录内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制定并发布认证标志,确定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的要求―指定承担认证任务的认证机构及为其提供产品检测、工厂审查的检查机构,指定认证标志发放机构―公布获证产品及相关企业―指导地方质检机构对强制性产品认证违法行为的查处―受理有关投诉和申诉事宜,组织查处重大认证违法行为―审批特殊用途产品免于强制性认证的事项2.有关行业部门在强制性产品认证方面的职能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国务院相应行业主管部门应积极配合、支持并服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对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的管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建立和实施过程中将积极发挥各部门的作用;3.地方政府质检机构地方质检机构是指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地方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地方质检机构在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中的职能为:―对所辖区内列入目录的产品实施监督;监督的重点为:未获得认证或未加施认证标志的产品;假冒、伪造认证标志的产品以及消费者投诉和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的产品;严禁未获得认证的目录内产品进入本辖区;―对强制性产品认证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查处的对象主要是违反强制性产品认证规定的目录内产品的生产者、经销商、进口商和经营活动中产品的使用者;对于监督检查和查处过程中发现认证机构、检测机构、检查机构和认证人员违规或违法行为的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全权负责查处,地方质检部门给予配合;涉及经济处罚的由根据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委托相应省质检部门执行;4.指定认证机构及检测、检查机构指定认证机构是目录内产品强制性认证工作实施的主体,其主要职责为:―按照认证实施规则的要求实施具体产品的强制性认证活动―向获证产品及相关企业颁发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对获证产品及相关生产厂进行跟踪检查―暂停、注销和撤消认证证书―处理有关方面对认证产品及认证申请人的投诉、申诉为认证机构提供服务的检测、检查机构接受认证机构的委托为其提供认证产品的检测报告、认证产品生产厂的工厂审查报告;认证机构对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负责;产品的生产者、进口商、销售商对生产、进口和销售的产品负责,不得因产品获得认证而转移相应责任;5.指定认证标志发放机构为便于市场监督,避免假冒,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定的机构统一发放;指定机构的具体任务为:―根据企业提供的认证证书,发放认证标志―接受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委托,对于非标准规格的认证标志以及模压等其他方式使用的认证标志的使用方案进行核准―为地方质检机构提供执法所需的信息三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基本技术要求1.认证模式及选择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模式可由以下一种或多种模式组合而成:1设计鉴定2型式试验3制造现场抽取样品检测或者检查4市场抽样检测或者检查5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审核6获得认证后的监督检查认证模式依据产品的性能,对人体健康、环境和公共安全、国家安全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危害程度,产品的生命周期特性等综合因素,按照科学、便利等原则予以确定;具体产品的认证模式在特定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中进行了明确;2.认证实施规则根据强制性产品认证规定的规定,国家认监委应编制并对外发布列入目录内产品的认证实施规则,以指导申请人申请认证、明确认证机构实施认证的依据、指导地方质检机构对强制性认证制度实施有效性的监督;具体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的编制,参照国际指南ISO/IEC指南28的要求,一般包括如下内容:1规则覆盖的产品范围2规则覆盖产品认证依据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则3认证模式以及对应的产品范围和标准4认证申请单元划分规则或规定5产品抽样和送样要求6关键部件的确认要求需要时7检测标准和检测规则等相关要求8工厂审查的特定要求需要时9跟踪检查的特定要求10认证标志及使用的具体要求11其他规定;认证实施规则中所列标准,采用最新有效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相关规范;标准更新时,认证实施规则中所列标准自动更新,对于需要特殊安排过渡期的,国家认监委将负责对外公布有关安排;3.认证程序强制性产品认证程序由以下全部或部分环节组成:1认证申请和受理这是认证程序的起始环节;由申请人向指定的认证机构提出正式的书面申请,按认证实施规则和认证机构的要求提交技术文件和认证样品,并就有关事宜与认证机构签署有关协议与申请书合并亦可;认证申请人可以是产品的生产者、进口商和销售者;当申请人不是产品的生产者时,申请人应就认证实施事宜与产品的生产者签署有关文件,对文件审查、样品检测、工厂审查、标志使用以及获证后的监督等事宜做出安排;申请人也可以委托代理人代理认证申请,但代理人须获得国家认监委的注册资格;2型式试验型式试验是认证程序的核心环节,当产品为特殊制品如化学制品时,型式试验这一环节将被抽样试验替代;型式试验由指定的检测机构按照认证实施规则和认证机构的要求具体实施;特殊情况,如:产品较大、运输困难等,型式试验也可由认证机构按照国家认监委的要求安排利用工厂的资源进行;型式试验原则上一个单元一份试验报告,但对于同一申请人、不同生产厂地的相同产品,仅做一次试验即可;3工厂审查工厂审查是确保认证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工厂审查由认证机构或指定检查机构按照认证实施规则要求进行;工厂审查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产品的一致性审查,包括对产品结构、规格型号、重要材料或零部件等的得核查、二是对工厂的质量保证能力的审查;原则上,工厂审查将在产品试验完成后进行;特殊情况,根据申请人的要求,认证机构也可安排提前进行工厂审查,并根据需要对审查的人日作出恰当安排;获得授权认证机构的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工厂,其质量保证能力中体系部分的审查可以简化或省去;4抽样检测抽样检测是针对不适宜型式试验的产品设计的一个环节和工厂审查时对产品的一致性有质疑时,为方便企业,抽样一般安排在工厂审查时进行,也可根据申请人要求,事先派人抽样,检测合格后再做工厂审查;5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认证机构应根据检测和工厂审查结果进行评价,做出认证决定并通知申请人;原则上,自认证机构受理认证申请之日起到做出认证决定的时间不超过90日;6获证后的监督;为保证认证证书的持续有效性,对获得认证的产品根据产品特点安排获证后的监督,认证实施规则中对此做出了详细规定;值得一提的是,获证后的监督包括两部分的内容,即产品一致性审查和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审查;4.认证证书与认证标志认证证书是证明目录内产品符合认证实施规则要求并准许其使用认证标志的证明文件;为便于监管,认证证书的格式由国家认监委统一规定;其具体内容包括:1申请人2制造商3产品名称、型号或者系列名称4产品的生产者、生产或者加工场所5认证模式6认证依据的标准和技术规则7发证日期和有效期8发证机构对于第一批目录内的产品,所有认证实施规则对认证证书的有效期均未做固定时限的要求;认证证书的有效性依赖获证后的监督来保障;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名称为“中国强制认证”;英文缩写为:CCC;认证标志是目录内产品准许出厂销售、进口和使用的证明标志;标志的样式和使用规定见后续章节;5.认证的注销、暂停和撤消在认证证书有效期内,发生下列情况,认证机构应当注销认证证书:1认证实施规则或有关标准、技术规则变更,认证证书持有人认为产品不能满足上述变更要求的;2获得认证的产品不再生产的;3证书超过有效期,证书持有者未申请延续的;4证书持有人申请注销的;在认证证书有效期内,发生下列情况认证机构应暂停认证证书:1未按规定使用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2违反认证实施规则和指定认证机构要求的3监督检查结果证明不符合认证实施规则要求的;在证书有效期内,发生下列情况应撤消认证证书:1暂停认证证书期间内,未采取纠正措施的2监督结果证明产品出现严重缺陷3因缺陷而导致重大质量事故的;四有关方面在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中的义务1.指定认证机构、检测机构、检查机构在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中的义务:1接受国家认监委的监督2在指定范围内开展相应工作3保证认证、检测、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承担相关法律责任4保守认证产品、申请人、生产厂的技术秘密5未经许可不得向其他机构转让认证受理、认证决定、检测、检查权力6不得从事与本机构业务相关的咨询服务7不得擅自与其他机构签署关于认证结果、检测结果、检查结果的相互承认协议8配合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9建立申诉、投诉机制,公正处理认证争议;2.〈目录〉内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进口商和经营活动的使用者在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实施过程中的义务:1自觉提出认证申请2保证提供实施认证的必要条件3保证获得认证的产品始终符合认证实施规则的要求4保证销售、进口和使用的产品为获得认证的产品5按规定加施认证标志6不得利用CCC认证标志误导消费者7不得转让、买卖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或者部分出示、部分复印认证证书8接受执法监督部门的执法检查9对生产、销售、进口的目录内产品承担安全质量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