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基础》2010年秋期末综合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4
《自然科学基础》2010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6个小题共12分)
1.绝对零度是指( )。
A.水结冰的温度 B.零度以下的温度
C.一种特殊物质结冰的温度 D.-273℃
2.正电荷是指( )。
A.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B.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
C.毛皮摩擦金属棒所带的电
D.丝绸摩擦金属棒所带的电
3.动物关键期是指( )。
A.人生重要的商机
B.恋爱过程中的一段宝贵时期
C.动物在幼年生命期中一段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
D.人类幼年一段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
4.化学元素是指( )。
A.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 B.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C.物质分割的极限 D.组成体系的单元
5.成煤作用是指( )。
A.随着地壳下降、压力增大,成煤物质逐渐转变为烟煤、无烟煤的过程
B.一种采煤过程
C.将煤运出地面的作用
D.将煤从沙石中选出的过程
6.关于基因的正确说法是( )。
A.基因是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
C.基因是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
《自然科学基础》期末复习综合练习一•填空题1. 2003年春节期间,许多报纸报道:在空调列车上发生多起乘客精神病发作事件,导致多人死亡,这是由于超员过多,车厢封闭引起__________ 污秽,二氧化碳浓度上升,负离子浓度降低,危及大脑神经系统而造成的。
2•宇航船在返回大气层时,由于________ 会产生高温(高达5000C),这时所有耐熔物质都会熔化。
因此,为了保护船舱,通常要在船身上涂一层耐烧蚀材料。
2003年2月1日0: 40分美国哥伦比亚号宇航船在返回地球时于大气层上空爆炸,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破损。
3 .近年来大脑研究发现,脑的发育与不饱和脂肪酸有密切关系。
目前应市的被称为“脑黄金”的DHA就是从深海鱼油中提取的不饱和程度很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近年来许多城市的环保部门按日或按周公布大气环境质量的3项指标,它们是:_________ 、氮氧化合物(或二氧化氮)及二氧化硫。
5.自从1999年上半年爆发“比利时肉鸡”事件以来,世界各国对二恶英这种物质引起了高度重视,它主要来自垃圾焚烧等过程,是一种新的___________ 。
6 •三国时代蜀国名将关云长武艺高强,勇猛无比,而且坐骑是著名的赤兔马,日行千里。
在一次战斗中,敌方将领使用绊马索这样一种隐蔽地面附近的拉紧的绳索,使飞奔的马匹被绊上而向前跌倒。
这是由于奔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我国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于谦,少有大志。
他在12岁(一说17岁)时,写过一首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该诗描写了_______________ 的生产过程。
8 •碘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缺碘,婴儿将会弱智、畸形,成年人将会出现大脖子,它被称为智慧元素。
为了供应充分的碘,我国政府用______ 作碘的载体,在其中掺入碘的化合物,并于2000年庄严地实现了这一承诺。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自然科学基础》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自然科学基础》题库及答案一一、填空题(每空2分。
共20分)1.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大气圈、——和生物圈组成。
2.核酸可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RNA)两大类。
3.船上的旅客看到岸边的树向正南方向移动,旅客是以船为参照物的,这时船朝方向行驶。
4.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把——转变为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藏起来。
5.人类的营养素主要包括糖类、脂类、——矿物质、维生素等。
6.解决能源问题的出路,归纳为四个字,就是开源节流。
开源是——;节流就是节约使用能源,特别重视节约矿物燃料。
7.人类利用煤,——和天然气作为原料,它们被称为矿物能源。
8.用大小不同的力按同一个琴键时,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这是由于琴键振动的不同。
9.生物对环境产生很大作用,它能改变——,影响水循环,并参与岩石和土壤的形成。
10.工业“三废”指的是废气、废水、-------- 。
二、选择题(每题3分。
共30分)1.陆地地貌有五大类型,其中地表起伏大,绝对高度大手500米的类型是( )。
A.高原 B.平原C.山地 D.丘陵2.葡萄糖是生物体内的( )。
A.储能物质 B.调节物质C.主要组成物质 D.主要能源物质3.对于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因为是匀速,所以物体的速度是不变的B.因为是匀速,所以物体运动的周期是不变的C.因为是匀速,所以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因为是匀速,所以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转过的角度相等4.根据太阳的位置确定的本地或本经度的时间称为( )。
(完整版)⾃然科学基础期末综合练习⾃然科学基础期末综合练习⼀、期末试题类型本课程期末考试题型分为五种: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
各类题型⼤致⽐例是:1.填空题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分,占全部试题的20%;2.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个正确答案,共计15个⼩题,每⼩题2分,共30分,占全部试题的30%;3.简答题每⼩题4分,6个⼩题,共计24分,占全部试题的24%;4.计算题每⼩题5分,2个⼩题,共计10分,占全部试题的10%;5.论述题每⼩题8分,2个⼩题,共计16分,占全部试题的16%。
期末综合练习⼀、填空题:1.20世纪的科学技术具有三⽅⾯突出的特点,它们是:(1)科学技术经历了全⾯空前的⾰命;(2) ;(3)科学技术有巨⼤作⽤。
2.地球上外部圈层有⼤⽓圈、⽔圈和,它们既是相互区别和相互独⽴的,⼜是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的。
3.进⾏科学研究⼀般过程是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接着制定研究计划,然后根据计划⽅式,最后进⾏分析归纳,作出⼀定的解释。
4.“涛之起也,随⽉盛衰”指的是⾃然界中的现象。
5.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倍。
外部太阳⼤⽓的底层称为。
6.⾮⾦属元素氟、氯、溴、碘,通常称为族元素。
7.地表形态是不断变化的,它的变化是的结果,既有外部⽔圈和⼤⽓圈的外⼒作⽤,也有的内⼒作⽤。
8.⼀氧化碳能把氧化铁还原成单质铁,其化学反应⽅程式为,其中是氧化剂,是还原剂。
9.写出⾦属钠和氯⽓的化学反应⽅程式,其中钠是剂,氯⽓是剂。
10.质量为70千克的⼈爬上⾼出地⾯15⽶的屋顶。
他的重⼒势能增加了焦⽿。
11.船上的旅客看到岸边的树正向北运动,旅客是以作为参照物的;这时船朝⽅向⾏驶。
12.地球公转的特点是。
13.新陈代谢包括和,它们是两个作⽤相反,但⼜相互依赖的过程。
14.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使物体的发⽣变化,所以就物体的内能发⽣变化来说,和是等效的。
15.纯种黄⾊豌⾖(YY)和纯种绿⾊豌⾖(yy)进⾏杂交,根据基因的分离规律,F1豌⾖的颜⾊应是——————,它们的基因型是——————。
自然科学基础期末考核-大作业答案参考答案1浅谈科学一、科学精神的简明定义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科学本来是一种研究掌握自然规律以及造福人类的一种创新活动,但是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自然界的规律无穷尽,为了更好的创新,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观念,永远谦虚好学,知难而进。
人的本质在于创新,创新无止境,我们必须客观的看待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求真务实,不能浅尝则止,要不断推敲,得寸进尺,不断深入,才能有所发现发明。
但是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个成员,需要解决的问题会堆积如山,危险也在所难免,所以科学精神是一种需要有诚心、善良的探索未知世界的特殊勇敢精神,改善民生是最终目的,开辟一个新的世界更是一种高尚的境界。
但也要明白任何人的工作都是建立在前人的努力的基础上的,同时自己的诚心也会为后人树立伟大精神,指引后人前进。
钱学森树立的载人航天精神也正是伟大事业需要并产生伟大精神的一种完美体现。
科学精神是人类追求真理的崇高精神。
二、科学精神的内涵1、探索求真的理性精神;2、实验取证的严谨精神;3、批判创新的进取精神;4、互助共进的协作精神;5、自由竞争的宽容精神;6、捍卫真理的献身精神。
三、科学精神的主体1、形成科学精神的主体著名的科学家和普通的科研人员是形成科学精神的重要主体,特别是人类历史上一些著名的科学家通过自己的科研实践和科学成果展现出崇高的科学精神。
同时,我们不要忽略其他社会成员在科学精神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包括政治家(政府官员)和法学家(司法人员)等等。
2、弘扬科学精神的主体人生的两大任务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认识世界和有效改造世界都离不开科学精神。
社会广大成员都是弘扬科学精神的主体。
弘扬科学精神、远离迷信愚昧,益于美好生活。
参考答案2对科学研究的认识教育科学研究是人类用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培养和造就科学技术人才,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增强社会的科学能力的社会活动,也是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和人类科学化的过程。
自然科学基础期末复习综合练习一、填空题:1.水资源的基本特征是______资源所占比例小,是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及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1.地球上的资源主要由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和大气资源。
2.地表形态是不断变化的,它的变化是各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既有外部水圈和大气圈的外力作用,也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力作用。
4.正常的眼睛能看距眼睛厘米远的物体而不疲劳,因此这个距离称为明视距离。
5.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_____________,它们是两个作用相反,但又相互依赖的过程。
6.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所以就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来说,功和__________是等效的。
7.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运动形式,当运动形式相互转化时,它们的能量也随着相互转化。
利用水位差能推动水轮机发电,这是_________转换为电能。
8.为了提高橡胶的强度和化学稳定性,使橡胶不易变型,要在橡胶料中加入硫单质,这种工艺过程叫做_____处理。
9.生物界的营养方式有_________和异养两大类型。
10.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土壤退化和_____________的灭绝。
二、选择题:1.有关质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地方,它的质量是有一些差别的。
(B)利用天平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
(C)速度一定的物体,它的动能跟质量成正比。
(D)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运动状态难改变。
2.自由摆动的秋千,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械能守恒;(B)能量正在消失;(C)总能量守恒,正在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E)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3.生活中到处可见能量转化的事例,以下事例中只有机械能转化的是()。
(A)正在运转中的电风扇;(B)火柴在空气中燃烧;(C)电路中的蓄电池;(D)机械表的指针不停地转动。
4.生物圈是………………………………………………………………()。
电大自然科学基础试卷及答案自然科学基础期末复习综合练习(1)自然科学基础综合练习一一、填空题1.通常药物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两类。
维生素C属于________ 。
2.科学上用三要素进行力的描述,这三要素是力的大小、_____ 和作用点。
3.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家庭中的电灯、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_____ 联,它们的工作电压是 _________ 。
4.科学上规定光在1年内走过的距离称为 _______ 。
5.马有白色的和黑色的两种。
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b)控制。
现有一头白色的公马与一头黑色的母马交配,产出一头黑色的小马。
那公马与母马的基因应该分别是 ______ 和 ________ 。
6.新陈代谢包括 _______ 和异化作用,它们是两个作用相反,但又相互依赖的过程。
7.地球公转的特点是具有严格的轨道、周期和 __________ 。
8.人在运动时的呼吸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学生的剧烈运动如百米赛跑属于___________ 。
9.已知热的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____________ 。
10.地球的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生物有机体及其生存___________的总称。
二、单项选择题1.某学生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已将天平调好,估计物体质量约20g,将物体和砝码分别放入左右盘中后,发现指针偏向左侧,他应该()A. 减少砝码B. 增加砝码C. 向左移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D. 向右移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2.下面关于重力方向叙述正确的是()A. 竖直向下并指向地心B. 垂直于地面C. 垂直于水平面D. 与海拔高度有关3.目前已知化合物的总数达3000万种,其中最多的是含()元素的化合物。
A. 氢B. 氧C. 氮D.碳4.下列现象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自行车内胎“放炮”B. 铜器上长铜绿C. 蜡受热熔化D. 气球爆炸5.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糖水 B.牛奶 C.酱油 D.水6.对长时间高烧的病人,医生常在患者的身上涂酒精来降低体温,这是因为()A.酒精易蒸发并在蒸发时吸收热量B.酒精易蒸发并在蒸发时放出热量C.酒精熔点较低,不易凝固D.酒精有香味,利于患者吸收7.胎儿的性别是由()决定的。
《自然科学基础》期末综合练习二一.填空题1.生活能量包括维持人体生化反应所需的化学能,保证这些反应正常进行的环境所需的热能(体温),以及日常活动所消耗的能量等。
生活能量难以准确测出,但它们都靠食物供给。
19世纪50年代后,法国一些医生及营养学家对法国的中产阶级的食物状况进行了调查,提出了每日需消耗热量2400千卡。
国际卫生组织据此规定人均日摄取热量应为1万千焦,此即。
2.玩具“不倒翁”长立不倒,就是因为它的底部较重,重心。
塔式起重机(又称塔吊)塔身下部的压重架里放了很多很重的压铁,返航的油轮卸载货物后注入大量的压舱水,这都是为了重心。
3.从行驶着的车上侧身跳下来,人将向摔倒。
4.癌症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
太阳的紫外线长期照射,易使人类患皮肤癌和白内障。
由于地球的环境恶化,能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空洞扩大,从而使人类癌症患者。
5.2001年11月7日,报道广东河源市有690多名市民因食用“瘦肉精”猪肉同时中毒。
“瘦肉精”是一种激素类药物,可抑制细胞的脂肪合成,有利于促进脂肪分解使之转化为蛋白质,产生“减脂增肉”作用,20世纪80年代,美国一家公司意外发现,在中加入“瘦肉精”可提高瘦肉率,后被我国一些科研单位开发并推广,现已被禁用。
6.硝化甘油是著名化学家,炸药大王发明的一种液体炸药,由于它很不稳定,用硅藻土和纤维等固体吸收,就大大提高其稳定性,制成。
7.人患坏血病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中缺乏。
8.2003年伊始,伊拉克的武器核查问题就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截止于2月14日,高级的核查专家向联合国提交的报告中表示,仍未发现目的物。
军事隐蔽是当代一项尖端高科技。
1991年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因为未重视这项技术,损失了许多坦克。
1998年,南联盟在巴尔干半岛战争中,使用了高级的伪装术,使美国损失了许多昂贵的导弹(美国声称击毁了南联盟300多辆坦克,但实际上南联盟只损失了10多辆坦克)。
伊拉克究竟使用了何种伪装术,当然仍是一个谜。
《自然科学基础》期末复习综合练习一一.填空题1.2003年春节期间,许多报纸报道:在空调列车上发生多起乘客精神病发作事件,导致多人死亡,这是由于超员过多,车厢封闭引起污秽,二氧化碳浓度上升,负离子浓度降低,危及大脑神经系统而造成的。
2.宇航船在返回大气层时,由于会产生高温(高达5000℃),这时所有耐熔物质都会熔化。
因此,为了保护船舱,通常要在船身上涂一层耐烧蚀材料。
2003年2月1日0:40分美国哥伦比亚号宇航船在返回地球时于大气层上空爆炸,其可能原因是破损。
3.近年来大脑研究发现,脑的发育与不饱和脂肪酸有密切关系。
目前应市的被称为“脑黄金”的DHA,就是从深海鱼油中提取的不饱和程度很高的。
4.近年来许多城市的环保部门按日或按周公布大气环境质量的3项指标,它们是:、氮氧化合物(或二氧化氮)及二氧化硫。
5.自从1999年上半年爆发“比利时肉鸡”事件以来,世界各国对二恶英这种物质引起了高度重视,它主要来自垃圾焚烧等过程,是一种新的。
6.三国时代蜀国名将关云长武艺高强,勇猛无比,而且坐骑是著名的赤兔马,日行千里。
在一次战斗中,敌方将领使用绊马索这样一种隐蔽地面附近的拉紧的绳索,使飞奔的马匹被绊上而向前跌倒。
这是由于奔马的。
7.我国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于谦,少有大志。
他在12岁(一说17岁)时,写过一首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该诗描写了的生产过程。
8.碘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缺碘,婴儿将会弱智、畸形,成年人将会出现大脖子,它被称为智慧元素。
为了供应充分的碘,我国政府用作碘的载体,在其中掺入碘的化合物,并于2000年庄严地实现了这一承诺。
9.2003年是羊年,羊这种动物历来就受到人们的关爱。
绵羊有白色的,黑色的。
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b)控制。
现有一头白色的公羊与一头黑色的母羊交配,生产出一头黑色的小绵羊。
那么,公羊和母羊的的基因应该分别是:和。
(四)计算题100 ℃和0 ℃各相当于热力学温标多少度?解:根据T=273.15+t 当t=100 ℃,T=373.15 K 当t=0 ℃,T=273.15 K(五)简答题1.什么叫牛顿第一定律?什么叫惯性?2.什么是“酸雨”?3.说明食物在人体胃中是怎样进行消化的。
4.土壤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在农作实践上中国土壤有哪些主要类型?1.答: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物体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2.答:燃料燃烧引起硫的氧化物(SO2)和氮氧化物(NO2)的大量排放,会引起酸雨。
酸雨指pH<5.6的酸性降水(包括“酸雾”和“酸雪”),是由于酸性气体在高空中不断积累,为水滴吸收,成为雨雪降落而形成的。
酸雨有很大的破坏力,使土壤酸化,导致农作物、森林大片死亡;使地表水域酸化,引起微生物、鱼虾死灭;还腐蚀建筑物、古文物等。
3.答:胃的收缩能力很强,通过胃的不断蠕动,能将食团压碎,并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搅拌混合,形成食糜。
胃液中的盐酸等无机物构成胃酸。
胃酸的主要作用是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
另外,当胃酸进入小肠后,还能促进胰液、小肠液和胆汁的分泌,并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胃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中某些肽键,使蛋白质分解为较小的多肽片断。
以利于食物进一步的消化和吸收。
4.答:土壤的本质特性是具有肥力。
这种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不断地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四大肥力因素的能力。
在农作实践中,按土壤质地分为沙土、黏土和壤土。
沙质土壤通气和透水性能好,作物根系易于深入和发展,土温增高和有机质矿质化都较快,但保水供水性能差,易旱。
黏质土通气和透水性差,作物根系不易伸展,但保水保肥供肥能力较强。
壤质土既有大孔隙,也有相当的毛管孔隙,通气和透水性能好,保水保肥性强,土温稳定,黏性不大,耕性良好,适耕期长,宜于多种作物生长。
(六)论述题试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每一要点要求适当展开或举例说明)答:在各种生物进化学说中,最重要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这一学说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内容:(1)变异和遗传(2)生存斗争(3)自然选择(4)性状分歧和物种形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这对于人们正确认识生物界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恩格斯把达尔文的学说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并肯定了达尔文的伟大功绩。
(每一要点要求适当展开或举例说明)(四)计算题弹簧振子的振幅是4 cm,完成一次全振动,小球通过的路程是多少?如果频率是5Hz,小球每秒通过的路程是多少?解:振幅=4 cm,由O-B-O-C-O,路程为4×4 cm=16 cm频率f=5 则小球每秒钟通过的路程为5×16 cm=80 cm(五)简答题1.什么叫做功?什么叫做能?2.什么叫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有哪些主要类型?3.说明人体血液循环的功能。
4.什么是大陆架?1. 答: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叫做力对物体做功。
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路程的乘积。
能是能量的简称,是度量物质运动的一种物理量,表示物体做功的本领。
功和能是两个密切联系的物理量,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量就越大;而且物体对外做了功,它具有的能量就减小。
2.答:化学反应是物质中原子的重新排列和组合过程,这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过程,叫做化学反应。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多少,把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即四类基本反应。
3.答:血液循环的功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运输代谢原料和代谢产物,保证身体新陈代谢的进行。
(2)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为生命活动提供最适宜的条件。
(3)运输白血球和淋巴细胞,有防御功能。
4.答:大陆架是大陆的水下延续部分,平均坡度为0.1°,深度一般不超过200 m,宽度差别很大,我国东海大陆架宽至数千千米。
大陆架是一个广阔平坦的浅海区,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六)论述题试述现代达尔文学说的内容。
(每个要点要求适当展开或举例说明)答:现代达尔文学说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结合群体遗传学以及生物学其他分支学科新成就而发展起来的,所以又叫做综合进化理论,这一学说的内容主要由以下4部分组成。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4)隔离导致物种形成(每一要点要求适当展开或举例说明,)(四)计算题电源的电动势为6 V,内阻为0.5 Ω,外电路电阻为4 Ω,路端电压是多大?解:E = IR+Ir6 = I(R+r)I = 1.33IR = 1.33×4 V = 5.32 V(五)简答题1.简述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2.什么是沼气?3.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有什么重要作用?4.关于土壤的农业化学基础有哪些基本内容?1.答: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其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2.答: 甲烷是极珍贵的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煤气中也存在大量甲烷;有机物在隔绝空气腐烂时,会产生甲烷,并常见于池沼中,因而也叫做沼气。
在我国农村将作物秸秆、糞便等“废物”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发酵,会产生沼气。
3.答:一方面,一些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例如,人和动物的肌肉主要是蛋白质,输送氧的血红蛋白也是蛋白质。
另一方面,有些蛋白质是调节生物体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例如,调节生命活动的许多激素是蛋白质,调节新陈代谢各种化学反应的酶大多是蛋白质。
4.答:19世纪中期德国化学家李比希进行了系统的农业化学基础研究,他首先提出了合理施肥的思想。
李比希提出了“养分归还论”,指出为了使作物增产,就应该向土壤施加灰分(即矿质肥料)以养地;又提出“最小养分律”,指出作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各种养分,但决定产量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那个养分因素。
无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无用,甚至还有负面影响。
这就揭示了合理施肥的思想。
一百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李比希提出的农业化学理论是正确的。
(六)论述题试述浓度、压强和温度如何影响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加生成物浓度或者减少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向着逆反应的方向移动。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也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对有气体参与的反应,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则在等温下,增大总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动;减压,则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加的方向移动。
增大压强,也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温度的影响与反应的热效应有关,升高温度,使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使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升高温度,也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四)计算题光从空气射入一种玻璃,当入射角是60°时折射角正好是30°,求这种玻璃的折射率。
解:折射率n21=sin i/sinr 代入得n=sin 60°/sin 30°= 3=1.732(五)简答题1.什么是物体的内能?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哪两种?2.什么是尼龙-66?3.生物的生殖方式有哪些类型?4.怎样统一时间标准?什么是北京时间?1.答: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也叫物体的热力学能。
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一是做功,二是传热。
2.答:尼龙—66是第一种合成纤维,是高分子纺织材料,也叫锦纶,耐磨性好。
目前产量最大,用途最广,它是模拟羊毛纤维的分子结构由己二胺与己二酸作用聚合而成的。
3.答:生物体繁殖后代的方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可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大类。
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子代,这种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中最常见的有分裂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和孢子生殖4类。
通过两性细胞的结合形成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有性生殖。
两性细胞是指雌配子和雄配子或卵细胞和精子。
有性生殖是生物界中最普遍的一种生殖方式,它包括同配生殖、异配生殖、卵式生殖和单性生殖4类。
4.答:为了统一时间标准,根据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的原则,将全世界划分成24个时区。
以本初经线为中心,包括东西经7°30′范围为中时区;向东和向西,依次各分出12个时区。
各时区都有一个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叫做区时,也叫标准时;也可以好几个时区共用一个区时。
例如我国东西延伸约63个经度(东经72°~135°),横跨东5~东9区,共5个时区,按国家规定,全国统一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区时,称为北京时间。
(六)论述题试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
(要求每个要点都适当展开或举例说明)答:间接使用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在自然界,不存在可有可无的生命,每个物种都占据生物圈中的一个生态位置,都是生物圈整体结构和功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们共同维持着生物圈的稳定和平衡。
生物多样性的这种生态功能,就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和环境。
(1)植物的间接使用价值(2)动物的间接使用价值(3)微生物的间接使用价值(每个要点要求适当展开或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