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在静脉留置针规范管理中的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8.98 MB
- 文档页数:24
PDCA循环理论在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管理中的应用总结,由护士长在每日晨会中予以通报并组织学习。
每月对当月留置针护理缺陷进行分析讨论,将成功的经验纳入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护理管理标准中,将尚存在的问题作为下一个PDCA循环工作的重要内容。
1.3 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非计划拔管以及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出院前向患儿家属发放留置针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该量表是在大量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制定,本研究中测得其Cronbach′α系数为0.853,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该量表共20个条目,包括留置针知识宣教、留置期间并发症预防及留置期间巡视等方面的内容,各条目采用likert 1~5级评分法,满分100分,≥80分为满意,60~79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
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总满意度。
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非计划拔管率的比较观察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2.2 两组患儿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3.1 采用PDCA循环理论对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进行护理能有效延长留置时间,降低非计划拔管率《输液治疗护理时间标准》规定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为72~96 h[9]。
由于患儿自身或留置期间护理不当等原因,缩短了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非计划拔管率升高[10]。
PDCA循环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本文通过探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从而得出结论:实施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有效规范护士的操作,保证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安全。
标签:PDCA;静脉留置针;并发症;护理管理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钢针的替代品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输液治疗中,但在临床中常因管理不当,出现药物外渗,堵管,穿刺点出血、红肿等并发症,造成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
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一切管理活动中,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所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等工作的循环过程[1]。
为了规范护理操作、减少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我科从2013年4月开始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到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管理中,经过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科室以收治消化科疾病为主,现有床位50张,全科护士14名,我科住院病人平均每天有50人,每天使用浅静脉留置针平均20人左右。
1.2方法1.2.1计划阶段(P)1.2.1.1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1)2013年4月1日至9日,护士长和科室质控组成员随机抽查80名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通过与患者或家属交谈的方式收集与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有关的问题,采用因果分析图法[2]对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导致留置针输液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问题为套管堵塞和静脉炎。
(2)原因分析护士因素(主要原因):①护士血管选择不当,放置留置针时操作粗暴致血管损伤。
②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引起细菌感染。
③护士对可能发生的异常认识不足,处理不及时。
不重视患者主诉,出现异常未及时拔管。
④年轻护士对静脉留置针的宣教不全面具体,未评估患者及家属的掌握度。
⑤带教老师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年轻护士指导不到位。
⑥冲管、封管方法不正确。
冲管不彻底致药物滞留在局部血管。
患者因素:①患者未完全理解宣教的要点,依从性不够。
②患者活动量过大,放置留置针手臂用力提重物致回血过多。
PDCA在静脉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3-24T03:15:05.338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32期作者:滕海英周雪梅施贵宁陈国连[导读] 为进一步提高静脉导管维护质量,探讨PDCA循环法在提高静脉导管维护正确率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 530021)【摘要】目的:为进一步提高静脉导管维护质量,探讨PDCA循环法在提高静脉导管维护正确率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方法:通过对全院各科进行静脉治疗横断面调查及对护士进行静脉导管维护知识问卷调查,实施PDCA循环法改进,比较实施前后效果。
结果:PDCA改善后护士对静脉导管固定与维护理论知识掌握合格率由58.44%提高到81.76%,静脉导管维护的正确率由47.58%提高到82.67%,并发症发生率由3.74%降低至2.58%,与改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DCA循环法用于静脉治疗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护士对静脉导管维护知识及操作技能掌握,提高静脉治疗质量,保证输液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静脉导管;PDCA循环法;冲封管【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32-0233-03静脉治疗是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临床常用静脉导管主要包括外周静脉导管、PICC、CVC、输液港等[1]。
导管维护包括静脉导管的更换与拔除、静脉导管穿刺部位的护理及敷料更换,冲封管等[2]。
静脉导管维护的正确率是指同一时间检查静脉导管维护正确的例数占检查静脉导管总数的比例。
PDCA循环是由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的关于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通过进行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等工作的循环过程,提高管理质量与效益。
目前,PDCA循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护理教学、护理管理、健康教育等各个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静脉留置针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摘要背景:静脉留置针是医院常见的医疗操作,但由于患者个体差异以及操作人员技能水平的影响,静脉留置针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静脉留置针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100例各类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操作,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方式,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
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观察组的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操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得到较大的提高。
同时,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有效降低了非计划性的再次插管率(P<0.05)。
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在静脉留置针患者中有效提高操作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再次插管率,对临床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模式;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再次插管率;操作质量一、引言静脉留置针是医院常见的医疗操作,被广泛应用于患者输液、输血、营养支持等治疗中。
然而,由于患者个体差异以及操作人员技能水平的影响,静脉留置针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局部感染、输液反应等。
因此,提高静脉留置针操作的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当前临床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PDCA循环管理模式是一种经典的管理方法,由日本质量管理学者兼松板正夫在上世纪40年代提出。
它由四个步骤组成: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通过循环不断地反复应用,并不断地改进方法和技能,以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
因其简单易行、灵活有效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技术操作中。
本研究旨在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静脉留置针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高操作质量和减少并发症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材料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某医院住院并行静脉留置针操作的患者,纳入研究对象的标准为年龄≥18岁,需静脉留置针操作的患者。
PDCA循环在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黄小玲;陈梦云;杨素敏;曾雅燕;李玉琴【期刊名称】《现代临床护理》【年(卷),期】2013(000)011【摘要】目的探讨PDCA(plan-do-check-action cycle,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方法了解留置针输液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规范护士的操作,完善静脉输液相关管理制度,制订敷贴和管道维护细节管理流程,对实施方法进行检查。
结果 PDCA循环管理方法实施后,敷贴固定和管道维护不规范及堵管发生率均较管理前低,管理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实施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有效规范护士的操作,保证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安全。
【总页数】3页(P54-56)【作者】黄小玲;陈梦云;杨素敏;曾雅燕;李玉琴【作者单位】揭阳市人民医院,广东揭阳,522000;揭阳市人民医院,广东揭阳,522000;揭阳市人民医院,广东揭阳,522000;揭阳市人民医院,广东揭阳,522000;揭阳市人民医院,广东揭阳,52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相关文献】1.PDCA循环在外周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J], 钱宇;彭娜;陈颖2.静脉治疗质控小组在提高儿科病房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J], 方继红;武凤芹;杨媛媛;唐艳华;谢国萍3.PDCA循环法在门急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J], 孙树英4.PDCA循环在介入手术室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J], 石燕5.风险管理在住院患儿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J], 肖晓琴;麦玉娟;张春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DCA循环管理在儿科静脉留置针管理中的作用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儿科留置针管理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2012年1月~9月在我科住院使用留置针输液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责任护士小组负责制的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
对干预组留置针使用过程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比较对照组和干预组在使用留置针过程中存在护理问题的发生率。
结果干预组留置针护理问题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儿科留置针应用中可以显著减少多方面护理问题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PDCA循环;留置针;儿童;护理质量PDCA循环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基本管理方式,即通过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4个阶段的管理,使工作质量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特别在儿科,家属对护士的技术操作水平、责任心、服务质量等职业素质要求比其他科室更高[1],若不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常可引起护患纠纷。
留置针作为在我科已广泛应用的一门技术,它具有减少血管损伤,利于定时给药和抢救,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的疼痛感,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等优势[2],已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接受,但在应用过程中经常会因护理不当而出现一些护理不良事件,为了避免这些不良事件的发生,我科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留置针使用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观察,以期提高护理质量。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9月到我科住院的3个月~3岁的婴幼儿1560例,其中男性1052例,女508例,住院期间均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按照我科责任护士小组负责制分组方法进行分组,负责1~20床按照原有方法进行留置针管理,设为对照组,负责21~40床责任小组采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留置针管理,设为干预组,本次管理未提前告知患儿及其家属,按照病区随机空床情况进行收治患儿。
PDCA循环理论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
蒋丽;吴小玲;叶艳萍;李艳丽;李小华
【期刊名称】《护理管理杂志》
【年(卷),期】2013(013)001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理论在外周静脉留置针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运用PDCA循环理论,对外周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进行原因分析,制订对策;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和护士的培训;制订考核标准,逐级检查反馈;进行有效改进.结果运用PDCA循环理论对外周静脉留置针进行管理后,有效降低了留置针留置期间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了留置时间(P<0.01).结论 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外周静脉留置针管理,可有效提高留置针的护理安全和患者满意度.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蒋丽;吴小玲;叶艳萍;李艳丽;李小华
【作者单位】610041,成都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31.3
【相关文献】
1.PDCA循环理论在改善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 [J], 陈珊珊
2.PDCA循环在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J], 黄小玲;陈梦云;杨素敏;曾雅燕;李玉琴
3.改进型PDCA循环在外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J], 王磊;刘浩;郑素芳;刘修恒
4.PDCA循环法在外来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J], 徐小红
5.PDCA循环模式在外科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J], 马靓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DCA循环理论在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管理中的应用目的探討PDCA循环理论在儿科静脉留置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行外周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患儿180例为研究对象,以2014年1~12月PDCA循环理论应用前的90例为对照组,以2015年1~12月PDCA循环理论应用后的90例为观察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静脉留置针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PDCA循环理论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非计划拔管率、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和家属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92.78±3.45)h长于对照组(87.96±4.62)h,观察组患儿非计划拔管率及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3.3%和 6.6%,低于对照组的18.9%和22.2%,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7.8%,高于对照组的8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PDCA循环理论对静脉留置针患儿进行护理,能够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降低非计划拔管率和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对治疗护理的满意度。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DCA cycle theory in the management of pediatric peripheral venous infusion with indwelling needle.Methods A total of 180 children undergoing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90 cases before application of PDCA cycle theory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4 were taken as control group,while 90 cases after application of PDCA cycle theory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were taken as observation group.Children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while children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nursing management based PDCA cycle theory.The retention time,unplanned extubation rate,catheter-related complication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retention time of indwelling needl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92.78±3.45)h long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of (87.96±4.62)h;the unplanned extubation rate and catheter-related complications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3.3% and 6.6% respectivly both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18.9% and 22.2%);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8%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of 86.7%,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PDCA cycle theory in pediatric peripheral indwelling needle can extend the retention time,reduce unplanned extubation rate and catheter-related complication rate,and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Key words]PDCA;Pediatric;Indwelling needle;Nursing management外周静脉留置针能够减少因反复穿刺对血管的损伤,较长时间内维持静脉通道,减轻患儿的身心痛苦和护士的工作量,因此在儿科已被广泛应用[1-2]。
卫生技术与方法·164·PDCA管理模式在内科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效果分析石建华 邓筱娟 吕 艳 盛晓萍【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054(2016)05-0164-02【摘 要】 目的:探讨PDCA管理模式在内科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131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56)和观察组(n=656),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 PDCA循环管理模式。
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敷贴固定不规范率和管道维护不规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静脉留置针期间堵管、意外脱管、外渗和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内科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管理中实施PDCA 循环管理模式,能有效延长留置时间,提高留置针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 PDCA管理模式 静脉留置针 安全管理 应用效果静脉输液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用药方式,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可在静脉内长期留置,减少了反复多次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而且能保护血管,但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如护理不当,不仅影响留置时间,也会增加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1]。
PDCA管理模式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2],本研究将PDCA管理模式应用于内科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管理中,旨在探讨该护理管理模式对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3月我院内科收治的13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714 例,女性598例,年龄19~81岁,平均(49.75±12.38)岁,均采用24G封闭式静脉留置针输液,应用留置针专用敷贴固定。
所有患者均意识清楚、情绪稳定,能自主活动,未输注血管活性药物及外周静脉营养。
运用PDCA提高静脉留置针维护质量的效果评价李青;张建华【摘要】目的探讨运用PDCA管理方法 ,提高静脉留置针维护质量.方法选取2017年1~6月我院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治疗的患者900例为对照组,另选2017年7~12月我院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治疗的患者900例为试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维护,试验组运用PDCA的管理方法,对留置针的质量进行监控,比较两组的留置时间、敷贴使用和管道固定规范性及堵管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敷贴使用、管道固定不规范及堵管发生率较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PDCA能有效规范护士对留置针维护的操作,提高护理质量,让患者满意.【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8(029)019【总页数】2页(P3171-3172)【关键词】PDCA;静脉留置针;维护【作者】李青;张建华【作者单位】南昌市结石病专科医院,江西南昌 330001;南昌市结石病专科医院,江西南昌 3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静脉留置针可避免反复穿刺,有效地保护血管,减轻护士工作量,可减少液体外渗率,且便于治疗和抢救,目前已临床应用广泛[1]。
但在使用过程中,使用及维护不当易引起堵管,穿刺部位红肿,穿刺点位出血,出现静脉炎等不良反应,造成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2,3]。
因此静脉留置针的维护需要受到重视。
PDCA管理方法是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流程提高质量的方法。
研究表明应用PDCA管理方法能有效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维护效果[4],现我们将此方法运用到改善本院静脉留置针的维护质量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6月我院行留置针穿刺患者90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540例、女360例;年龄18~67岁。
另选2017年7月~12月行留置针穿刺患者900例为试验组;其中男503例、女397例;年龄15~80岁。
探讨 PDCA循环理论运用于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效果【摘要】目的探究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与临床价值。
方法以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实施PDCA管理前)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照组,以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实施PDCA以来)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输液管理,观察组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输液管理中,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留置针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DCA循环管理理论用于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能有效提升管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确保患者治疗安全,值得推广。
【关键词】留置针;输液管理;PDCA循环静脉留置针是临床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具有对血管损害小、操作简单以及留置时间长等优点,适用于需要中长期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既能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也减轻了护理人员工作负担[1]。
但在临床实践中,部分患者治疗依从性不好,时长用手抓挠留置针,易导致穿刺针脱落,引发不良后果,影响输液质量。
为提升输液管理质量,本研究以我院近期收治的患者为例,在其采用留置针输液治疗期间实施PDCA管理,收效较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在我科采用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的患者100例纳入对照组,另选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在我科采用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患者100例纳入观察组中。
对照组中,男57例,女43例,患者年龄14~72岁,平均年龄(41.25±1.47)岁。
观察组中,男54例,女46例,患者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40.32±1.54)岁。
两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选用留置针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治疗期间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在此不做赘述。
运用PDCA探讨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研究目的探究PDCA在静脉留置针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首先,操作前对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其次,进行穿刺时做好各方面的选择计划,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采用精湛的穿刺技術和手法,同时采取正确的封管方法;最后对常见的并发症做好健康教育及处理。
结果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步骤逐步由简单发展为程序化,操作技术更趋完善。
结论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中应用PDCA护理程序方式能够进一步确保患者安全,减轻患者的痛苦,提升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PDCA;静脉留置针;护理;研究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DCA in the application of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in clinical nursing.Method Firstly,the related factors were evaluated before operation;secondly,to plan all aspects of the selection of puncture,operation strict aseptic operation,using puncture technique and technique of exquisite,andadopt the correct method of tube sealing;finally do health education andtreatment of common complications.Results the operation steps of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gradually from simple to program development,operation technology is more perfect.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PDCA nursing program mode in nursing of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can further 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s,reduce the suffering of patients,improve satisfaction,it is worth to popularize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Keywords:PDCA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Nursing Research1 P—操作前对相关因素的评估1.1患者情况的评估首先,要及时与患者沟通和健康教育,尊重患者意愿,婴幼儿要获得监护人同意,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心理、依从性、经济状况、生活习惯、过敏史等;其次,急、危、重病人需长期静脉输液或依从性差自我照顾能力低下,四肢周围血管循环差,皮肤、皮下组织松弛,对血管壁的固定作用降低的病人;大面积烧伤体表静脉损坏多的病人应首选静脉留置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