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在静脉留置针规范管理中的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16.47 MB
- 文档页数:27
PDCA循环理论在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管理中的应用总结,由护士长在每日晨会中予以通报并组织学习。
每月对当月留置针护理缺陷进行分析讨论,将成功的经验纳入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护理管理标准中,将尚存在的问题作为下一个PDCA循环工作的重要内容。
1.3 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非计划拔管以及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出院前向患儿家属发放留置针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该量表是在大量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制定,本研究中测得其Cronbach′α系数为0.853,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该量表共20个条目,包括留置针知识宣教、留置期间并发症预防及留置期间巡视等方面的内容,各条目采用likert 1~5级评分法,满分100分,≥80分为满意,60~79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
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总满意度。
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非计划拔管率的比较观察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2.2 两组患儿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3.1 采用PDCA循环理论对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进行护理能有效延长留置时间,降低非计划拔管率《输液治疗护理时间标准》规定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为72~96 h[9]。
由于患儿自身或留置期间护理不当等原因,缩短了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非计划拔管率升高[10]。
PDCA循环法在改进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应用-儿科医学论文PDCA循环法在改进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应用江晓琛冯玉玲朱世华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儿科,江苏镇江212002[摘要] 目的应用PDCA护理管程序改进小儿留置针固定方法。
方法选择2013年10—12月和2014年2—4月该院收治的280例患儿为观察对象,运用PDCA循环理论,对不同部位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固定方法进行标准设定,按标准对护士进行留置针固定方法培训,制定考核标准,逐级进行检查反馈,进行有效改进。
结果运用PDCA循环理论对不同部位小儿静脉留置针进行固定方法的改进,输液外渗、输液部位皮炎、静脉炎的发生率均得到明显减少,留置时间由24.8~120.5h(平均时间为(84.2±10.5)h),上升至36.4~176.5h(平均时间为(99.3±15.6)h)。
结论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的管理方法有效提高了小儿留置针的安全应用和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PDCA;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护理[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2(c)-0073-02PDCA(Plan-Do-Check-Action)循环理论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1]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又称戴明循环。
戴明循环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现已广泛用于各个领域质量管理活动中。
在应用PDCA循环管理的临床实践中,护士通过不断总结、分析和完善,有效地提高了自身工作的积极性和应用PDCA循环管理能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2]。
小儿静脉留置针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因为不用每日穿刺大大减轻了患儿的痛苦。
小儿输液是儿科临床上最为常见、最为有效、最快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给药方式,但由于小儿进行静脉输液时,年龄相对比较小、配合性差、顺应性差,经常因小儿患者烦躁不安、爱哭闹、用手抓穿刺针、出汗使胶布粘贴不紧、家长抱孩子晃动等现象,使针管滑出血管外,引起局部肿胀疼痛、液体外渗[3],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导致对护理工作的不满意,从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PDCA循环法的应用分析一、PDCA循环法简介PDCA循环法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行动(Action)循环,是一种质量管理常用的方法,它的核心思想是不断地对工作进行检查和改进,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在静脉导管护理中,将PDCA循环法运用其护理工作中,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二、计划(Plan):PDCA循环法在静脉导管护理中的具体应用在计划阶段,首先需要明确静脉导管的护理目标和对护理工作的要求,然后根据目标和要求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根据患者病情和导管类型确定导管留置时间,同时制定导管护理的详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包括导管植入前后的皮肤消毒、手部卫生、导管留置部位的皮肤护理等。
该计划还应包括对导管护理的绩效评价指标的设定,以及护士分工和负责人的确定等。
三、执行(Do):PDCA循环法在静脉导管护理中的具体应用在执行阶段,护士按照制定的导管护理计划进行操作,并确保操作规范、规程清晰。
包括导管插管前后的手部消毒、导管植入后的皮肤贴敷和固定、导管连接管路等环节的操作。
护士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导管留置部位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四、检查(Check):PDCA循环法在静脉导管护理中的具体应用检查阶段是对导管护理工作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价的过程。
护士需根据制定的绩效评价指标对导管护理工作进行审核,比如导管留置部位是否清洁干燥、导管连接处是否牢固、导管连接管路是否畅通等。
并对导管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找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行动(Action):PDCA循环法在静脉导管护理中的具体应用在行动阶段,护士针对检查阶段发现的不足问题和改进建议进行具体行动。
比如对问题导管留置部位进行再次清洁处理,更换松动的导管连接器,优化导管连接管路等。
还需对护理规范和流程进行调整和改进,针对发生的问题制定更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更细致的操作流程。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静脉留置针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摘要背景:静脉留置针是医院常见的医疗操作,但由于患者个体差异以及操作人员技能水平的影响,静脉留置针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静脉留置针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100例各类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操作,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方式,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
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观察组的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操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得到较大的提高。
同时,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有效降低了非计划性的再次插管率(P<0.05)。
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在静脉留置针患者中有效提高操作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再次插管率,对临床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模式;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再次插管率;操作质量一、引言静脉留置针是医院常见的医疗操作,被广泛应用于患者输液、输血、营养支持等治疗中。
然而,由于患者个体差异以及操作人员技能水平的影响,静脉留置针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局部感染、输液反应等。
因此,提高静脉留置针操作的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当前临床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PDCA循环管理模式是一种经典的管理方法,由日本质量管理学者兼松板正夫在上世纪40年代提出。
它由四个步骤组成: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通过循环不断地反复应用,并不断地改进方法和技能,以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
因其简单易行、灵活有效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技术操作中。
本研究旨在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静脉留置针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高操作质量和减少并发症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材料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某医院住院并行静脉留置针操作的患者,纳入研究对象的标准为年龄≥18岁,需静脉留置针操作的患者。
PDCA循环管理在儿科静脉留置针管理中的作用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儿科留置针管理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2012年1月~9月在我科住院使用留置针输液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责任护士小组负责制的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
对干预组留置针使用过程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比较对照组和干预组在使用留置针过程中存在护理问题的发生率。
结果干预组留置针护理问题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儿科留置针应用中可以显著减少多方面护理问题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PDCA循环;留置针;儿童;护理质量PDCA循环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基本管理方式,即通过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4个阶段的管理,使工作质量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特别在儿科,家属对护士的技术操作水平、责任心、服务质量等职业素质要求比其他科室更高[1],若不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常可引起护患纠纷。
留置针作为在我科已广泛应用的一门技术,它具有减少血管损伤,利于定时给药和抢救,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的疼痛感,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等优势[2],已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接受,但在应用过程中经常会因护理不当而出现一些护理不良事件,为了避免这些不良事件的发生,我科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留置针使用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观察,以期提高护理质量。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9月到我科住院的3个月~3岁的婴幼儿1560例,其中男性1052例,女508例,住院期间均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按照我科责任护士小组负责制分组方法进行分组,负责1~20床按照原有方法进行留置针管理,设为对照组,负责21~40床责任小组采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留置针管理,设为干预组,本次管理未提前告知患儿及其家属,按照病区随机空床情况进行收治患儿。
PDCA循环理论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循环理论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144例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研究时间为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2例。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留置针输液管理,给予观察组患者PDCA循环理论留置针输液管理。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留置针留置时间,对比两组患者静脉炎、堵管、外渗、意外脱管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为(95.62±12.93)h,长于对照组的(77.54±12.0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29.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DCA循环理论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降低留置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建议推广使用。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PDCA;循环理论;并发症留置静脉针也称之为静脉套管针,是指通过静脉穿刺,将针芯、外套管一起刺入血管中,当套管送入血管之后拔出针芯,是一种输液的方式。
留置静脉针不仅能使静脉穿刺的次数减少,保护血管,还可减轻患者的痛苦,特别适用于需接受长期输液的患者,或者是婴幼儿、老年人等血管穿刺比较困难的人[1]。
此给药手段操作简便,能有效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但由于对输液管理的疏忽,极易使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一系列并发症,最终导致拔管,增加了医患纠纷的发生[2-3]。
鉴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44例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分析了PDCA 循环理论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144例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研究时间为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2例。
PDCA循环理论在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管理中的应用目的探討PDCA循环理论在儿科静脉留置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行外周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患儿180例为研究对象,以2014年1~12月PDCA循环理论应用前的90例为对照组,以2015年1~12月PDCA循环理论应用后的90例为观察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静脉留置针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PDCA循环理论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非计划拔管率、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和家属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92.78±3.45)h长于对照组(87.96±4.62)h,观察组患儿非计划拔管率及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3.3%和 6.6%,低于对照组的18.9%和22.2%,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7.8%,高于对照组的8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PDCA循环理论对静脉留置针患儿进行护理,能够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降低非计划拔管率和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对治疗护理的满意度。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DCA cycle theory in the management of pediatric peripheral venous infusion with indwelling needle.Methods A total of 180 children undergoing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90 cases before application of PDCA cycle theory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4 were taken as control group,while 90 cases after application of PDCA cycle theory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were taken as observation group.Children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while children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nursing management based PDCA cycle theory.The retention time,unplanned extubation rate,catheter-related complication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retention time of indwelling needl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92.78±3.45)h long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of (87.96±4.62)h;the unplanned extubation rate and catheter-related complications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3.3% and 6.6% respectivly both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18.9% and 22.2%);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8%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of 86.7%,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PDCA cycle theory in pediatric peripheral indwelling needle can extend the retention time,reduce unplanned extubation rate and catheter-related complication rate,and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Key words]PDCA;Pediatric;Indwelling needle;Nursing management外周静脉留置针能够减少因反复穿刺对血管的损伤,较长时间内维持静脉通道,减轻患儿的身心痛苦和护士的工作量,因此在儿科已被广泛应用[1-2]。
PDCA循环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本文通过探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从而得出结论:实施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有效规范护士的操作,保证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安全。
标签:PDCA;静脉留置针;并发症;护理管理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钢针的替代品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输液治疗中,但在临床中常因管理不当,出现药物外渗,堵管,穿刺点出血、红肿等并发症,造成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
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一切管理活动中,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所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等工作的循环过程[1]。
为了规范护理操作、减少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我科从2013年4月开始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到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管理中,经过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科室以收治消化科疾病为主,现有床位50张,全科护士14名,我科住院病人平均每天有50人,每天使用浅静脉留置针平均20人左右。
1.2方法1.2.1计划阶段(P)1.2.1.1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1)2013年4月1日至9日,护士长和科室质控组成员随机抽查80名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通过与患者或家属交谈的方式收集与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有关的问题,采用因果分析图法[2]对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导致留置针输液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问题为套管堵塞和静脉炎。
(2)原因分析护士因素(主要原因):①护士血管选择不当,放置留置针时操作粗暴致血管损伤。
②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引起细菌感染。
③护士对可能发生的异常认识不足,处理不及时。
不重视患者主诉,出现异常未及时拔管。
④年轻护士对静脉留置针的宣教不全面具体,未评估患者及家属的掌握度。
⑤带教老师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年轻护士指导不到位。
⑥冲管、封管方法不正确。
冲管不彻底致药物滞留在局部血管。
患者因素:①患者未完全理解宣教的要点,依从性不够。
②患者活动量过大,放置留置针手臂用力提重物致回血过多。
PDCA循环在患者PICC留置时项改进中的应用探析患者PICC(经皮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长期输液或药物输注需求的患者。
然而,由于操作风险和不良事件的发生,需要对留置程序进行改进和优化。
本文将探讨PDCA循环在患者PICC留置时项改进中的应用。
PDCA循环,也叫做循环质量管理,是一种基于科学方法的问题解决和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
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分别是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ion)。
在患者PICC留置时项改进中,PDCA循环可以应用于不断优化留置程序和降低操作风险。
首先,计划阶段(Plan)是PDCA循环的起点。
在患者PICC留置时项改进中,医护人员应该进行充分的计划,包括明确留置目的、确定留置的相关标准和流程,并培训操作人员。
例如,制定留置的最佳操作步骤、明确留置要求的文档和检查表、评估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水平。
接下来,实施阶段(Do)是将计划付诸实践的阶段。
在患者PICC留置中,实施阶段涉及到具体的操作流程、设备使用和操作人员的执行。
医护人员需要按照计划中制定的步骤进行操作,并且在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沟通、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和操作细节。
检查阶段(Check)是对实施阶段的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估,以确定操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患者PICC留置中,检查阶段可以包括对操作结果的检查、术后患者反馈的收集以及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分析。
通过这一阶段的检查和评估,医护人员可以了解到操作的不足之处,从而做出进一步的改进。
最后,行动阶段(Action)是根据检查阶段的结果做出针对性行动的阶段。
在患者PICC留置中,行动阶段可以包括改进操作流程、增加培训和教育的内容、更新设备和材料等。
此外,行动阶段还应该对改进的效果进行评估和追踪,以及监控新的风险和问题的出现。
通过不断循环PDCA,医疗机构可以逐步改进患者PICC留置操作,提高操作质量和安全性。
然而,要实现有效的PDCA循环,需要机构的全力支持与积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