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先进中国人探索救亡图存之路39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5.74 MB
- 文档页数:5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进行那些积极的探索?结果如何?谈谈你的看法?近代以来,中国人一直在积极探索,积极斗争,力求找出一条正确的中国发展之路,使中国能站在世界的前列,但是这条路曲折而漫长,中国在各种阶级斗争中缓慢发展。
探索中国的发展之路,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农民阶级对中国发展之路的的探索,如太平天国与义和团。
第二部分是封建阶级对中国发展之路的探索,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1905宪法大纲的出台。
第三部分是资产阶级对中国发展之路的探索,如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等。
第四部分是无产阶级对中国发展之路的探索。
农民阶级:先后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统治势力,其中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梦想,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给外来侵略以沉重打击,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虽然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等原因失败了,但是它们产生的深远影响不可磨灭。
我觉得由于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运动是不可能救中国的.地主阶级:作为当时的统治阶级,在一系列战争中组织了抵抗。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开始开眼看世界。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清政府内部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兴办工业,筹划海防,兴办新式学堂等,开始了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但是由于没有触及落后的封建制度,这场自救运动最终失败了。
但是它促使了中国科技的发展,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当然,清末新政也不失为一种被迫的自救和探索。
由于阶级局限性,我觉得企图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不可能让国家富强起来的.资产阶级:伴随这列强的侵略,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担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
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通过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是一次进步的改良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的运动,是近代中古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了思想启蒙作用;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运动,通过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
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探索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史,而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即是讲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这一单元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每年中考必考的内容之一。
因此在复习时既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如领导阶层、代表人物、主张(口号、纲领)、结局等,又要加强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维新派、革命派、先进知识分子,各派主张与实践活动的差异,从而把握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历史特征与作用,进而以史为鉴,从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得到启示和感悟。
我校是乡镇学校,学生见识少,学习自觉性和学习基础差,对历史学科又不重视的特点,我在复习时重在对学生形成历史知识体系,主要分以下几步系统复习这一主题:一、中国近代化的含义:中国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
包含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
经济工业化是核心,政治近代化是保证,思想近代化是前提。
二、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一是民族、国家独立;二是实现工业化,使中国走上繁荣富强之路三、中国近代化的时间范围: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
四、中国近代化的过程:1、抢分必会(本目主要是梳理基础知识,夯实基础,也是本主题复习的重点,当时的社会环境分析得出)(1)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破坏;(2)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3、从上述事件可得出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有何特点?与西方的近代化有何不同?特点:由器物层面到制度再到文化心理,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与西方的不同:西方近代化是从思想变革——政治革新——经济变革五、中国近现代化的感悟:①、中国人民具有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具有忧患意识,进取精神,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段探索的结果是失败,说明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