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15.2科学探究欧姆定律电阻和变阻器1拓展素材
- 格式:doc
- 大小:94.50 KB
- 文档页数:2
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梳理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梳理一:知识点梳理一:电阻和变阻器1. 电阻 (R)(1)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说明: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与家在它两端的电压以及通过它的电流无关,不论它两端有无电压、有无电流通过,它的电阻都存在并且不变)(2)电路符号:(3)单位:欧姆(简称:欧) 单位符号:千欧(k) 1 k = 103兆欧(M) 1 M = 103k = 106(4)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探究实验的方法:控制变量法2、变阻器(1)原理: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是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达到改变电流的目的。
(2)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滑动变阻器可以连续地改变电阻的大小。
(3)滑动变阻器的使用A、接线:滑动变阻器的连接应遵循一上一下的原则。
B、闭合开关之前,应调节滑片使它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大,作用是保护电路。
C、通过变阻器的电流不能超过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二:欧姆定律1、电流的三种效应:(1) 电流的热效应,(2) 电流的磁效应,(3) 电流的化学效应2、探究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1) 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2) 结论:导体中的电流的大小,是由作用在它两端的电压和该导体的电阻共同决定的。
A、在电阻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在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物理表达式:I=U/RA、运用公式I=U/R解题时要注意三个量必须是同一段电路上的(同一性),且同一状态(同时性),总之,要注意电流、电压、电阻三个量的对应关系。
B、推导公式R=U/I,不可理解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的电流成反比;C、利用这个公式可以计算或测量导体的电阻,但要注意公式成立的条件,如导体两端电压为零时,通过的电流为零,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其电阻不为零,此时,R=U/I不适用。
课题 15.2科学探究:欧姆定律课型 新授课 第 24 课时 主备课标教材分析 课标:3.4.2(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理解欧姆定律。
教材分析:“欧姆定律”这节内容从知识与技能上看,既是前面所学“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电阻”以及“滑动变阻器”的巩固和延伸,又是以后学习伏安法测电阻、电功、电功率的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它还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从思想与方法上看,它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综上所述,本节课不论从知识技能还是思想方法上,都是一节十分难得的素材,它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应用意识都有很好的作用呈现方式:以教师引导和学生合作相结合的探究性学习为组织形式,通过提出问题→学生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评价→交流与合作等探究过程,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
教学建议:在教学时,注意设立好分层次优良搭配的合作小组,特别重视运用激趣、激疑、激励等手段,调动全体学生加入到师与生、生与生的互动中,促其主动学习。
具体方法包括:提问法、讨论法、分组探究法、师生互动法等。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变换式的物理意义教学难点:实验探究中,用图像法分析实验数据和对实验结果的评估。
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用控制变量成功的做好实验,让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是最好的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这在连接电路时有了基础。
在学习电流与那些因素有关时考虑到了与电阻和电压有关,反过来电阻与那些因素有关学生自然考虑到与电流电压有关。
学生的学习优势: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学生已比较熟悉,在探究的过程中会控制电阻或电压一定。
正比与反比学生在数学课上已经学过,因此会比较顺利得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
电阻和变阻器拓展
电阻的分类
电阻器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材料分,有碳膜电阻、水泥电阻、金属膜电阻和线绕电阻
等不同类型;按功率分,有、、、、1W、2W等额定功率的电阻;按电阻值的精确度分,有精确度为± 5%、± 10%、± 20%等的普通电阻,还有精确度为± 0.1%、± 0.2%、± 0.5%、± l%和± 2%等的精密电阻。
电阻的类别可以通过外观的标记识别。
电阻器的种类有很多,通常分为三大类:固定电阻,可变电阻,特种电阻。
在电子产品中,以固定电阻应用最多。
而固定电阻以其制造材料又可分为好多类,但常用、常见的有RT型碳膜电阻、RJ型金属膜电阻、RX型线绕电阻,还有近年来开始广泛应用的片状电阻。
型号命名很有规律,第一个字母R代表电阻;第二个字母的意义是:T-碳膜,J-金属,X -线绕,这些符号是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
在国产老式的电子产品中,常可以看到外表涂覆绿漆的电阻,那就是RT型的。
而红颜色的电阻,是RJ型的。
一般老式电子产品中,以绿色的电阻居多。
为什么呢?这涉及到产品成本的问题,因为金属膜电阻虽然精度高、温度特性好,但制造成本也高,而碳膜电阻特别价廉,而且能满足民用产品要求。
电阻器当然也有功率之分。
常见的是1/8瓦的“色环碳膜电阻”,它是电子产品和电子制作中用的最多的。
当然在一些微型产品中,会用到1/16瓦的电阻,它的个头小多了。
再者就是微型片状电阻,它是贴片元件家族的一员,以前多见于进口微型产品中,现在电子爱好者也可以买到了国产产品用来制作小型电子装置。
色环电阻
将不同颜色的色环涂在电阻器(或电容器)上来表示电阻(电容器)的标称值及允许误差,各种颜色所对应的数值见表 B303。
固定电阻器色环标志读数识别规则如图所示。
表B303电阻器色标符号意义
例如:红红棕金表示220 Ω ± 5 %黄紫橙银表示47 kΩ ± 10 %
棕紫绿金棕表示17.5 Ω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