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
- 格式:doc
- 大小:94.50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数学应用题数量关系从一年级开始,把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讲明白,把类型分清楚,使学生清晰理解和掌握各种类型中的数量关系,将是关键的一环。
也是为今后解答复合应用题打好基础的重要一步。
在小学教学基本类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中,可分为十一种:加法2种;减法3种;乘法2种;除法4种。
现分述如下:一、加法的种类:(2种)1.已知一部分数和另一部分数,求总数。
例:小明家养灰兔8只,养白兔4只。
一共养兔多少只?想:已知一部分数(灰兔8只)和另一部分数(白兔4只)。
求总数。
列式:8+4=12(只)答:(略)2.已知小数和相差数,求大数。
例:小利家养白兔4只,灰兔比白兔多3只。
灰兔有多少只?想:已知小数(白兔4只)和相差和(灰兔比白兔多3只),求大数。
(灰兔的只数。
)列式:4+3=7(只)答:(略)二、减法的种类:(3种)1.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
例:小丽家养兔12只,其中有白兔8只,其余的是灰兔,灰兔有多少只?想:已知总数(12只),和其中一部分数(白兔8只),求另一部分数(灰兔有多少只?)列式:12—8=4(只)2.已知大数和相差数,求小数。
例:小强家养白兔8只,养的白兔比灰兔多3只。
养灰兔多少只?想:已知大数(白兔8只)和相差数(白兔比灰兔多3只),求小数(灰兔有多少只?)列式:8-3=5(只)3.已知大数和小数,求相差数。
例:小勇家养白兔8只,灰兔5只。
白兔比灰兔多多少只?想:已知大数(白兔8只)和小数(灰兔5只),求相差数。
(白兔比灰兔多多少只?)列式:8-5=3(只)三、乘法的种类:(3种)1.已知每份数和份数。
求总数。
例:小利家养了6笼兔子,每笼4只。
一共养兔多少只?想:已知每份数(4只)和份数(6笼),求总数(一共养兔多少只?)也就是求6个4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
列式:4×6=24(只)本类应用题值得一提的是,一定要学生分清份数与每份数两者关系,计算时一定不要列反题。
不得改变两者关系。
知识点回顾一、主要内容1、理解并掌握10以内数的分与合,把一个数分成两个数或者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1)2-5的分与合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分”与“合”的是有联系的,如:5可以分成1和4,1和4合成5;(2)6、7的分与合侧重引导学生体会有序;(实物图是有序的)(3)8、9的分与合要求学生用有序的思考方式进行探索(每次移1个每次分1根,暗示有序)(4)10的分与合鼓励学生独立探索。
(明确提出要求:有序的涂一涂,分一分)2、有序的表达把一个数的各种分解情况不仅有序,而且对称的排列,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记忆负担,培养推理能力。
一种分法有两种表达:“7可以分成1和6”,“7可以分成6和1”是一致的3、10的分与合:为“凑十法”打好基础3根据分与合填数优选精练一、单选题(共8题)可以分成()。
A 6和2B 7和3C 4和52 10-8=()A 2B 3C 7D 183 10-5=()A 5B 9C 17D 154 9+0=()A 8B 9C 0D 175下面哪组中两个数合起来是7。
()A 4和2B 3和5C 6和16哪两张卡片合起来是7?()A B C7如果△=5,○=6,□=4,那么△+□-○=()A 7B 5C 3D 158下面3个盒子里原来有几个果子不知道,如果往盒里各放1个、2个、3个果子,3个盒里的果子数就一样多了。
原来第个盒里的果子最少A B C二、判断题(共5题)和6组成10。
()10()1122=4 ()12()13()三、填空题(共8题)可以分成1和________,还可以分成________和________。
15分一分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分一分,合一合。
可以分成3和________。
6和________合起来是14。
17里面有________个一和________个十。
和3合起来是5。
8和________合起来是10。
2021下图,写出算式。
幼儿园中班教案《认识5以内的相邻数》含反思幼儿园中班教案《认识5以内的相邻数》含反思「篇一」设计意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组织幼儿排队或时都要求幼儿知道自己的位置,可我发现小朋友对序数的概念比较模糊,往往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
根据这个发现,以《教育指导纲要》的先进理念为指导,让孩子"能从生活和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以及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从而轻松地掌握序数的概念。
特设计了这次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1、学习按从左到右的`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能够正确使用序数词表示物体的排列次序。
3、启发幼儿能用语言讲述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小动物的图片、汽车图片、自制车票、人手一份火车的图片。
活动过程:一、学习5以内的序数。
1、出示"汽车图片"。
师:今天的天气真好呀!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乘着汽车去秋游了。
2、依次帮助小动物找座位。
师:看,谁来了?(小马)"小马小马,请你坐在第一",小马夸赵老师有礼貌,我请小马上车的时候,我还有礼貌的说了一句话,"小马小马,请你坐在第一",小朋友能不能有礼貌的把这句话说一遍?(幼儿说),小马听了好高兴啊!它说小朋友真有礼貌。
------(通过依次出示小动物的图片,一方面可以引起幼儿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在不经意间引导幼儿说一句有礼貌的话。
在出示第二个动物时,我用了动作来表示该动物的某一特征,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枯燥的数学活动中学的有趣一点。
)(意见:应该给动物准备车票,这样就可以根据它们的车票来给它们安排位置,而且整个活动也可以以车票来作为载体,这样就更贴近生活。
)3、分别提问"XX小动物坐在第几个座位?或第几个座位坐的是谁?"二、幼儿操作。
1、教师提要求。
A、幼儿根据动物身上的数字给小动物安排位子。
B、给小动物安排位子的时候要有礼貌的说一句话"XXXX,请你坐在第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好解答应用题的正确解法,将是重要一环.在教学中,从一年级开始,把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讲明白,把类型分清楚,使学生清晰理解和掌握各种类型中的数量关系,将是关键的一环。
也是为今后解答复合应用题打好基础的重要一步。
在小学教学基本类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中,可分为十一种:加法2种;减法3种;乘法2种;除法4种。
现分述如下:一、加法的种类:(2种)1.已知一部分数和另一部分数,求总数。
(求和用加法)例:小明家养灰兔8只,养白兔4只。
一共养兔多少只想:已知一部分数(灰兔8只)和另一部分数(白兔4只)。
求总数。
也就是求8与4的和。
列式:8+4=12(只)答:(略)2.已知小数和相差数,求大数。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例:小利家养白兔4只,灰兔比白兔多3只。
灰兔有多少只想:已知小数(白兔4只)和相差数(灰兔比白兔多3只),求大数(灰兔的只数)。
也就是求比4多3的数。
列式:4+3=7(只)答:(略)二、减法有3种:1.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
(求剩余用减法)例:小丽家养兔12只,其中有白兔8只,其余的是灰兔,灰兔有多少只想:已知总数(12只),和其中一部分数(白兔8只),求另一部分数(灰兔有多少只)也就是求剩余部分。
列式:12—8=4(只)2.已知大数和相差数,求小数。
(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例:小强家养白兔8只,养的白兔比灰兔多3只(或养的灰兔比白兔少3只)。
养灰兔多少只想:已知大数(白兔8只)和相差数(白兔比灰兔多3只),求小数(灰兔有多少只)(即求比8少的数)列式:8-3=5(只)3.已知大数和小数,求相差数。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例:小勇家养白兔8只,灰兔5只。
白兔比灰兔多多少只(灰兔比白兔少多少只)想:已知大数(白兔8只)和小数(灰兔5只),求相差数。
(白兔比灰兔多多少只或灰兔比白兔少多少只)列式:8-5=3(只)三、乘法有2种:1.已知每份数和份数。
求总数。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第一单元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及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应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 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如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
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他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一)知识梳理一、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 1、运算法则(1)加减: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乘法:先约分,分子乘分子作为积的分子,分母乘分母作为积的分母 (3)除法:除以一个数就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运算顺序(1)如果是同一级运算,一般按从左往右依次进行计算 (2)如果既有加减、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 (3)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4)如果符合运算定律,可以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模块一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例1 计算,能用简便方法的要用简便方法。
454544÷-÷784341187÷+⨯ 2011103231322-⨯-2412743⨯+)( 52424587⨯÷ 32753275⨯÷⨯5216514371⨯-÷ 9519154÷+⨯ 149)]321(2[⨯-+变式1 计算,能用简便方法的要用简便方法。
100992727⨯- 72767276+÷+ )4183(83+÷1352213518135-⨯+⨯ 361)9212721(÷-+ 41)]8341(1[÷+- 46944695⨯+⨯ 2120)768364(÷+⨯ 109185)2153(43⨯-+÷简便计算类型归纳:模块二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实际运用例2 英才小学六年级共有200人,其中六(1)班人数占全年级的41 ,六(2)班人数占全年级的4011,六(1)班和六(2)班一共有多少人?例3 小马虎在计算一个数减去53的差除以4时漏看了小括号,这样算出的结果比正确结果大109,这个数是多少?例4 一袋大米,吃了81后,又买来15千克倒入袋中,结果比原来重了21,这袋大米现在有多少千克?变式2 食堂有43吨大米,前2天每天吃掉81吨,剩下的要3天吃完,平均每天可以吃多少吨?变式3 环卫工叔叔在小区里清理建筑垃圾,第一组有8人,共清理59吨,第二组有10人,共清理513吨。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1.10已知总量及一部分分率,求另一部分量课后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一袋土豆50千克,吃了它的25,还剩()千克。
A.20 B.30 C.18 D.122.一桶油重5kg,倒出15后又灌进15kg,这时桶里的油()。
A.比原来少B.比原来多C.和原来一样多D.无法确定3.两根长都是2米的绳子,第一根剪12,第二根剪1米,剩下的绳子()。
A.第一根长B.第二根长C.一样长D.无法比较4.一本连环画96页,小东第一天看了全书的38,第二天看了剩下的14,小东第三天应该第()页看起。
A.41 B.42 C.51 D.525.20t面粉卖15后,又卖出剩下14,还剩()t。
A.11 B.12 C.15 D.16二、填空题6.一根电线长15米,用去它的35后,又用去35米,还剩下( )米。
7.一棵白菜重2.4kg,吃了23,还剩( )kg。
8.一袋大米20千克,如果吃去35千克,还剩( )千克;如果吃去它的35,还剩( )千克。
9.6t沙用去它的13,还剩下( )t;比50g多15是( )g。
10.商店购进48筐水果,每筐50千克。
卖出38,还剩原来水果的()(),还剩千克。
三、判断题11.2千克梨吃了18,还剩78千克。
( )12.有两根2米长的铁丝,第一根剪去它的27,第二根剪去27米,则第一根剩下的长度比第二根剩下的长度短。
( )13.一堆桃子重223kg,小猴吃了23,还剩2kg。
( )14.一瓶油重1千克,用去12,还剩下12千克。
( )15.5千克苹果,吃掉45后,还剩下15千克。
( )四、计算题16.我会列式计算。
17.看图回答问题。
五、解答题18.一本故事书有200页,小明已经看了这本书的35,还剩多少页没看?19.水果店运来苹果480千克。
第一天卖出14,第二天卖出余下的13。
已知总数和比求部分的计算思路如果你已经知道了一个总数和它的一部分的比例,你可以使用这个比例来计算出部分的大小。
举个例子,假设你知道总共有100个苹果,其中有25个是红色的,那么红色苹果占总数的25%。
如果你想知道红苹果的数量,你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
部分 = 总数 x 比例
因此,在这个例子中,红苹果的数量是:100 x 25% = 25个
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其他类型的数据。
例如,如果你知道总共有$1 000美元,其中有$250是租金,那么租金占总数的25%。
如果你想知道租金的数量,你可以使用同样的公式计算:
租金 = $1000 x 25% = $250
希望这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重难点第一单元准备课数一数教材2-5页重点:掌握数数的方法,能正确数出事物的数量。
难点:能有序地数数。
知识点:数数的方法(掌握)1.数画面中事物的方法把画面中的事物分一分,把同一类的事物放在一起数。
如把所有的女同学放在一起数,把所有的男同学放在一起数,把树木放在一起数……方法点拨: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如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等顺序观察。
2.数事物数量的方法通常用点数法数事物的数量。
用手指一个一个地按顺序数事物数量的方法就是点数法。
难点点拨:(1)数数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事物所对应的数是几,即最后数到几,事物的数量就是几。
(2)同一种数量的各种事物都可以用同一个数表示,如1面旗,1位学生都可以用“1”表示。
但有时“1”也可以表示多个事物构成的一类或一个整体,如1群羊。
比多少教材6-7页重点: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难点: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知识点一:同样多(掌握运用)1.比较两种事物的数量是否同样多时,可以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2.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就说这两种事物的数量同样多。
知识点二:比多少(掌握运用)1.比较两种事物的多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也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但事物的数量少时通常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2.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如果一种事物有剩余,那么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多,没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少。
3.“多”和“少”是两种事物比较的结果,是针对对方而说的。
描述时不能只说谁多或谁少,应该说“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
第二单元位置上、下、前、后教材9页重点: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难点:体会物体“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知识点:认识上、下、前、后(掌握运用)1.认识上、下上是指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下是指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
注意:上、下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