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教历史文献学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3.55 KB
- 文档页数:7
《文献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文献学:文献学是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分类、鉴定、整理、利用和保护的一门学科,旨在揭示文献的内在规律和价值,为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方法。
2. 古籍版本学:古籍版本学是文献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古代书籍的各种版本及其差异、源流、价值等问题,旨在确定古籍的真伪、年代、作者和内容等信息。
3. 校勘学:校勘学是文献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研究文本的错误和遗漏,通过比较不同版本和史料,进行文字修正和补充,以恢复原文的真实面貌和意义。
4. 编纂学:编纂学是文献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如何收集、整理、编排和出版文献资料的方法和原则,包括选题策划、素材搜集、体例设计、编辑加工、审稿出版等环节。
5. 档案学:档案学是研究档案的性质、分类、管理和利用的一门学科,旨在揭示档案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为社会和个人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二、填空题1. 文献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答案:书籍、手稿、碑刻、档案、电子文献2. 古籍版本学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鉴定版本、研究版本源流、评价版本价值3. 校勘学的基本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对校法、他校法、理校法4. 编纂学的核心问题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选题策划、体例设计5. 档案学的主要功能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管理档案、利用档案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文献学的研究内容?A. 文献的产生和发展B. 文献的分类和鉴定C. 文献的创作和构思D. 文献的整理和利用答案:C. 文献的创作和构思2. 下列哪一项不是古籍版本学的研究对象?A. 稿本B. 刻本C. 抄本D. 印刷本答案:C. 抄本(抄本也是古籍版本学的研究对象)3. 下列哪种校勘方法主要是通过比较同一著作的不同版本来发现和纠正错误?A. 对校法B. 他校法C. 理校法D. 综合法答案:A. 对校法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编纂学的工作环节?A. 素材搜集B. 内容创新C. 体例设计D. 审稿出版答案:B. 内容创新5. 下列哪一项不是档案学的主要功能?A. 收集和保管档案B. 整理和编目档案C. 创作和发表档案D. 利用和开发档案答案:C. 创作和发表档案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属于文献学的研究对象?A. 书籍B. 手稿C. 碑刻D. 档案E. 电子文献答案:A、B、C、D、E2. 下列哪些是校勘学的基本方法?A. 对校法B. 他校法C. 理校法D. 综合法E. 归纳法答案:A、B、C、D3. 下列哪些是编纂学的工作环节?A. 选题策划B. 素材搜集C. 体例设计D. 编辑加工E. 审稿出版答案:A、B、C、D、E4. 下列哪些是档案学的主要功能?A. 收集和保管档案B. 整理和编目档案C. 鉴定和评价档案D. 利用和开发档案E. 创作和发表档案答案:A、B、C、D5. 下列哪些是古籍版本学的研究内容?A. 鉴定版本B. 研究版本源流C. 评价版本价值D. 比较不同版本的文字差异E. 分析版本的装帧艺术答案:A、B、C、D五、判断题1. 文献学是一门纯理论的学科,与实际应用无关。
ZHI JIA GE一、文献学的争辩内容和任务:1、对文献的载体材料的争辩。
〔甲骨、金石、竹简、绢帛、纸张等〕对文献的形制〔卷轴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争辩。
对文献的传抄和印制方式〔写本、拓本、刻本、活字本〕的争辩。
对文献的类型〔经学、宗教、总集、别集、地方志、丛书、宗谱等〕的争辩等。
文献实证争辩: 文献实证争辩:解决文献内容的牢靠性问题:版本、校勘;解决文献内容的真实性问题:辨伪;解决文献内容的完整性问题:辑佚2、一般任务:文献整理最终任务:学术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整理。
清代有名文献学家戴震说: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词也,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之道,必有渐也。
二、文献的整序和典藏名目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名目学作为读书治学的门径,强调对相关书目的生疏与书目方法的把握。
典藏学:对藏书的鉴别、购求、保藏、装补、曝书、流通等。
文献的编纂:争辩文献的编纂形式和编纂过程、方法的学问。
三、文献的载体1、甲骨文献:系统的文字,甲骨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骨或动物骨上的文字。
〕价值:①语言文字学价值,为人类供给了距今三千多年的象形文字汉字系统②殷商史争辩价值2、金:我国先秦时期称铜为金,金文主要指青铜器上的铭文。
价值:①语言文字资料,有助于生疏古汉字的全貌,争辩演化过程,推究古意;争辩韵学②释读及考订传世文献的佐证③古史资料2、简帛文献:中国文字的载体可分为硬材料或软材料。
硬器分为石器、陶器、铜器、甲骨上。
用毛笔蘸墨写在竹、木、帛、纸上,轻松易得,纪念性文字多用金石类,记录文字多用简帛类。
竹简过于沉重,不便书写。
价值:①佚籍复出,丰富古文献的内容,为学术争辩供给了的课题和资料。
②考校释读传世古籍③历史资料宝库④文字学资料⑤书籍制度史实物3、石刻文献:价值①文学价值②史料价值③文字学和书法价值④经学和宗教史料4、抄写与雕版四、儒学十三经《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文献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献学的学科性质是()。
A. 历史学B. 文学C. 信息学D. 管理学答案:C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文献学的研究范畴?()A. 文献的收集B. 文献的整理C. 文献的编辑D. 文献的创作答案:D3. 文献的分类方法中,下列哪一项不是常用的分类方法?()A. 主题分类法B. 作者分类法C. 年代分类法D. 地区分类法答案:B4. 下列哪一项是文献学研究的主要目的?()A. 促进文献的传播B. 促进文献的保存C. 促进文献的利用D. 促进文献的创作答案:C5. 文献检索中,下列哪一项不是检索工具?()A. 目录B. 索引C. 摘要D. 书评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献学是研究文献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学科。
答案:收集、整理、利用2. 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书籍、期刊、档案3. 文献分类的依据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主题、年代、地区4. 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比较法、统计法、分析法5. 文献检索的步骤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确定检索词、选择检索工具、获取文献信息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文献学与图书馆学的关系。
答案:文献学与图书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文献学是研究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利用的学科,而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的组织、管理和服务的学科。
文献学为图书馆学提供了文献分类、编目和检索的理论基础,而图书馆学则为文献学提供了实践平台和应用场景。
2. 说明文献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答案:文献学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献学有助于保存和传承人类文明的成果;其次,文献学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交流;再次,文献学提高了信息检索的效率;最后,文献学支持了学术研究和决策制定。
山东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文献学》课程
复习题A
参考答案在试卷后(7月无纸化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第一部以“文献”命名的著作是《文献通考》,其作者是()。
A.朱熹 B. 马瑞临 C. 刘歆 D. 张世杰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现存的唐代四大类书()。
A.《北堂书钞》 B.《艺文类聚》 C.《白氏六帖事类集》 D.《典论》 3.丛书之名起源于唐代陆龟蒙的()。
A.《儒学警悟》 B.《笠泽丛书》 C.《汉魏丛书》 D.《百川学海》 4.“内廷四阁”亦称“北四阁”,专作收藏《四库全书》之用。
以下哪一个选项不是“内廷四阁”。
()
A.文渊阁 B.文津阁 C.文源阁 D.文汇阁
5.覆刻本又叫做()。
A.初刻本 B. 重刻本 C.复刻本 D.影刻本
6.著名藏书家多半会有自己的藏书处,清代鲍廷博有()。
A述古堂 B.汲古阁 C.知不足斋 D.士礼居
7.套印本是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经过多版次印刷而成的版本。
其中最富盛名的是明后期吴兴闵齐伋与()两家的印本。
A.凌濛初
B.闵齐华
C.闵象泰
D.胡正言
8.“目录”一词,在现存文献中,最早出现于()。
A.《汉书》
B.《史记》
C.《三国志》
D.《晋书》
9.西晋荀勖的《晋中经簿》将六略改为甲、乙、丙、丁四部,奠定了四部分类的基础,其中丁部存放的是()。
A.经书
B.子书
C.史书
D.诗赋
10.《四库全书总目》被张之洞称为“良师”,是先秦至清初学术史的系。
(0487)《中国历史文献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0487)《中国历史文献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填空题]孔子的文献整理成就:主要是对《》《》《》《》《》《》等“六经”的整理。
经孔子整理出来的六经才得以比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可以说“六经”的整理,是我国历史文献学的萌芽,孔子是中国历史文献学的()。
参考答案:《尚书》《周易》《诗》《春秋》《礼》《乐》开山之祖2:[论述题]解释:《七略》目录学古史辨派《太平寰宇记》类书善本辨伪学《太平御览》丛书版本学参考答案:《七略》:是西汉末年的学者刘歆在刘向所撰写的叙录汇编《别录》的基础上,撮其要而撰成的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
它将西汉一代的藏书分为6略,38种,是一部有书名、有序、有简略解题的分类目录。
其组织比较严密,系统比较完整,为后代编辑图书目录在原则、体例、方法上,打下了基础。
目录学:就是研究图书的分类编目整理和图书目录的利用以及目录工作的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古史辨派:是指我国“五四”时期,以史学家顾颉刚先生为首提倡大胆疑古辨伪,吸引众多学者围绕其疑古观点参加讨论,并在学术界形成以他为主将的疑古辨伪学派。
这一疑古学派讨论文章辑集共出版了《古史辨》7册,对于20世纪学术史的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太平寰宇记》:200卷,目录2卷,是记述宋代疆域版图的一部全国总志。
作者乐史从东京开封写起,然后分卷记述各州、军的建置沿革、境界、户数、风俗、姓氏、人物、土产、名胜古迹。
我们提供了宝贵史料。
特别是注明材料出处,为作进一步研究指明线索。
类书:我国古代一种采辑或杂抄古籍中各类或某一类有关资料,分门别类加以整理,按照一定方法加以编排,便于寻检、征引的一种工具书。
历代官修大型类书如:《太平御览》1000卷、《太平广记》500卷、《册府元龟》1000卷等。
善本:凡是内容较好、流传较少,刻印较精,无错讹脱漏或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科学研究参考价值的古籍,无论旧椠近刻、新旧稿本、抄本、批校本等,均可称为善本。
高中历史文献分析题库附答案解读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文献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分析历史文献,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人物以及时代背景。
下面是一些高中历史文献分析题目及其附带的答案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
题目一:请分析以下古代诗词,探究其反映的社会现象和时代特点。
《白日依山尽》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案解读:这是一首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通过分析该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唐代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的赞美之情。
诗中描绘了山水壮丽的景色,以及黄河奔流入海的壮观场景,表现了唐代社会的繁华和辽阔。
同时,最后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传递出了一种追求进步和超越的精神,反映了唐代社会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追求。
题目二:请分析以下历史文献片段,探究其中的思想和意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论语·八佾》答案解读:这是孔子在《论语》中的一段话。
通过分析这一片段,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
他将民众的利益置于第一位,认为国家的利益次之,而君主个人的利益最不重要。
这表明了孔子推崇的儒家思想中的仁爱、为民着想的理念,强调了君主应该以民众的福祉为重,而不是个人私利。
题目三:请分析以下历史文献,探究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揭示和影响。
《孟子·告子下》:“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
其愚者,固蔽于昧冥而已矣。
”答案解读:这是马家龙《孟子注疏》中的一段引文。
通过分析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孟子对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无知的认识。
他认为,古代人民虽然有些人达到了高深的认知水平,但一些愚蠢的人仍然困于无知之中。
这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与普通百姓之间的差异,揭示了知识的重要性和教育的影响。
通过以上的文献分析题目及其解答,我们可以看出文献分析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历史学习方法。
通过细致的阅读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文献所传递的思想、意义以及历史背景。
文献学试题及答案### 文献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四库全书》收录的?A. 《史记》B. 《资治通鉴》C. 《红楼梦》D. 《左传》答案:C2. “文献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哪位学者的著作中?A. 司马迁B. 班固C. 郑樵D. 王充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文献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 文献的分类B. 文献的版本C. 文献的翻译D. 文献的校勘答案:C4. “四分法”是哪位学者提出的文献分类方法?A. 郑樵B. 王夫之C. 刘向D. 荀子答案:A5. 以下哪部作品是研究古代文献的重要工具书?A. 《说文解字》B. 《康熙字典》C.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D. 《尔雅》答案:C####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文献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_。
答案:文献7. 文献学中的“校勘学”主要研究文献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文字、内容8. 《永乐大典》是明代编纂的一部_________。
答案:百科全书9. 郑樵提出的“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经、史、子10.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中的“_________”。
答案:艺文志》####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1. 简述文献学研究的重要性。
答案:文献学研究对于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它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文献的产生、发展和流传过程,为历史研究提供原始资料。
同时,文献学的校勘、版本比较等工作,确保了文献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学术研究和教育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12. 论述“四分法”在文献分类中的作用。
答案:“四分法”是中国古代文献分类的重要方法之一,由郑樵提出。
它将文献分为经、史、子、集四类,涵盖了古代文献的主要内容。
这种方法便于对文献进行系统化管理,便于学者检索和研究,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文化的特点和分类思想。
历史学基础(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试卷3(总分72, 做题时间90分钟)2.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21-28小题。
1.【《左传》】扬州大学2013年中国古代史真题;吉林大学2013年历史学基础真题;内蒙古大学2015年中国史真题SSS_TEXT_QUSTI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正确答案:儒家经典之一。
亦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编年体史书。
一般认为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与《公羊传》《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叙事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是研究先秦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史学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2.【《竹书纪年》】北京大学2006年考古学通论真题;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北京史复试真题;扬州大学2014年中国史真题;吉林大学2016年历史学基础真题SSS_TEXT_QUSTI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正确答案:战国时魏国的史书,又称《汲冢纪年》。
西晋太康二年(281年),汲郡汲县人盗掘当地古墓时发现。
《竹书纪年》内容,上起传说时代,下迄战国后期,按年编次,周平王东迁后用晋国纪年,三家分晋后用魏国纪年。
书中有不少史事的记载与传统说法大异,但亦有些记载与甲骨文和金文相符。
至宋代,《竹书纪年》再度亡佚。
今本《古本竹书纪年》,是清代以来的学者从古书中辑收《竹书纪年》的各种引文而成的辑本。
3.【《三国志》】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中国史学史真题SSS_TEXT_QUSTI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正确答案:二十四史之一,西晋陈寿著。
《三国志》记述从汉灵帝至晋武帝九十多年的历史。
全书包括:《魏国志》三十卷,《蜀国志》十五卷,《吴国志》二十卷,共六十五卷。
原是各自为书,一直到北宋才合而为一,改称《三国志》。
注疏以刘宋裴松之《三国志注》最有价值,与《三国志》并行。
4.【《北史》】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历史文献学复试真题SSS_TEXT_QUSTI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正确答案:二十四史之一,唐李延寿著。
文献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文献学的定义是指:A. 研究文献的来源和发展过程B. 研究文献的保存与传播C. 研究文献的阅读和鉴赏D. 研究文献的分类和编目答案:D2. 下列哪个不属于文献学的基本概念?A. 作者B. 出版者C. 编目D. 内容答案:D3. 下列哪个不是分类思维在文献学中的体现?A. 编目B. 分析C. 综合D. 阅读答案:D4. 以下关于信息检索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 信息检索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的方法B. 信息检索需要进行关键词的选择与组合C. 信息检索可以通过数据库来实现D. 信息检索可以替代传统的图书馆查询方式答案:D5. 下列哪个不属于文献的主要类型?A. 学术论文B. 专著C. 期刊文章D. 网络博客答案:D二、判断题1. 分类是文献学的基本活动之一。
答案:正确2. 主题是信息检索的基本要素之一。
答案:正确3. 文献是任何以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记录的信息载体。
答案:正确4. 信息检索只能通过数据库实现,无法进行其他方式的检索。
答案:错误5. 文献学是对文献的源流、形态、鉴别、保存、传播和利用的一门学科。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请简述文献学的研究内容和主要任务。
答案:文献学研究文献的产生、来源、形态、鉴别、保存、传播和利用等方面的问题。
其主要任务包括对文献的分类、编目、索引以及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技术的研究。
2. 请简述信息检索的基本流程。
答案:信息检索的基本流程包括用户需求分析、选择检索工具、构建查询语句、执行检索、获取检索结果以及评估检索效果等步骤。
3. 请简述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区别。
答案:传统图书馆主要以纸质图书为主要文献载体,信息检索主要通过纸质目录和索引进行;而数字图书馆则以数字化形式存储文献,信息检索主要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具有检索速度快、存储量大和可远程访问等特点。
四、综合题某大学图书馆希望通过构建数字图书馆来提供文献资源的检索与利用服务。
文献学试题文献学研究试题(1)一、简答题(共6题。
每题10分,共60分)1.如何理解文献学概念?2.简述文献的继承性。
3.人对文献价值的理解的动机。
4.简评张舜徽《中国文献学》5.简述文献整理的基本方法6.文献为什么能够积累?二、论述题(共2题,每题18分,共36分)1.为什么只有人才能对文献价值进行理解和判断?2.为什么会产生经典的派生性著作?“文献学研究”试题(2)一、简答题(共6题。
每题10分,共60分)1.文献贮存的意义。
2.简述文献传播的要素。
3.伪书产生的原因。
4.文献积累的意义。
5.简述文献的民族性。
6.试设计文献学的学科体系。
二、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1.什么是避讳?谈谈如何利用避讳来版本鉴别。
2.文化模式对人的文献价值理解和判断的影响。
文献学研究试题(3)一、简答题(共6题。
每题10分,共60分)1.文献贮存的作用。
2.如何理解文献传播的含义?3.文献实证有哪些方法?4.简述文献的继承性。
5.试述文献传播的社会功能。
6.简述文献积累的三要素。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述文献传播的特点。
2.文献为什么能够积累?文献学研究试题(4)一、简答题(共6题。
每题10分,共60分)1.简述文献整理的基本方法。
2.简述文献传播的要素。
3.文献积累的意义。
4.如何理解文献学概念?5.试述文献传播的社会功能。
6.人对文献价值的理解的动机。
二,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述伪书产生的原因。
2.为什么会产生经典的派生性著作?文献学研究试题(5)一、简答题(共6题。
每题10分,共60分)1.文献积累的意义。
2.如何理解文献学概念?3.什么是著作类文献?4.简评张舜徽《中国文献学》。
5.为什么会产生经典的派生性著作?6.简述文献传播的要素。
二,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1.为什么只有人才能对文献价值进行理解和判断?2.试设计文献学的学科体系。
文献学研究答案(1)一、简答题(共6题。
卜辞:即商代后期殷人占卜的记录。
一般刻在甲骨上,记录着占卜时所问的内容、占卜的结果以及应验的情况等等。
旋风页:为册页制度的一种。
唐朝后期,人们便将雕版印刷的页子一反一正折迭起来,再用一张纸包住第一页与最后一页,用这种方法装成的书籍,从第一页可以翻到最后一页,还可再接连翻到第一页,回旋往复,不会间断,而且翻阅起来迅急如风,所以称为旋风页。
“经”:指经书。
战国时,文化从祝史手中解放出来,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个人著书立说成为风气。
书籍多了,一些最早流传下来的,被古人认为是经典的古籍著作如《诗》、《书》、《礼》、《易》、《春秋》等就被奉为经书。
《史记》三家注:刘宋裴骃《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别集:校勘:就是改正古书中由于种种原因而形成的字句篇章上的错误,使之恢复或接近本来面目。
载体文献:所谓文献的载体,是指记录、保存、传播文献的物质实体,也就是能够保留文字记录的实体。
具体说来有甲骨文、竹木、金石、缣帛类织物以及纸张等等。
蝴蝶装:蝴蝶装的装订方法,是每页从版心将有文字的两个半页对折,然后把这样对折的一叠散页用一张书衣从前包到后,并将各页折口处牢牢地粘连在这张纸上,以免脱落。
因书册打开后左右对称,犹如蝴蝶展开双翅而得名“朱丝栏”与“乌丝栏”:当帛书盛行以后,为使用方便,也为了美观,于是有人用红丝或黑丝事先在缣帛上织出界栏,如同今日稿纸,专门供书写之用,人们便称红丝界栏为“朱丝栏”、黑丝界栏为“乌丝栏”。
别史:没有进入正史的纪传体史书称为别史。
总集:凡综合各家著述汇集成一编的为总集。
底本:“底本”,是古籍整理工作者专用的术语。
比如影印古籍时,选定某个本子来影印,这个本子就叫影印所用的底本。
校勘古籍时要选用一个本子为主,再用种种方法对这个为主的本子作校勘,这个为主的本子也就叫校勘所用的底本。
金文文献:金文文献是指商朝到汉朝,刻铸在铜器上的铭文。
这些铭文一般是说明铸造铜器的原因,涉及到的册封赏赐制度、战争、氏族等各个方面。
包背装:由于蝴蝶装的装帧方法,打开书往往碰上空白的页面,而且读完一页,必须连翻两页才能继续读到有字的一面,很不方便。
于是有人把书页的背面(空白面)对折在内,原先的版心变成了书口,再用一张书衣,把折叠好的一叠散叶从前到后包裹起来,这种装帧方法就叫包背装。
实录:史官根据起居注和编集的以皇帝名义发布的制、诰、德音等种种诏令,就是实录。
杂史:与朝廷军国有关,记一事始末,或一时见闻,存掌故、资考证、备读史的著作,均为杂史。
总之是一些以史事为主的杂记和其它著作。
《花间集》:《花间集》10卷,后蜀赵祟祚编。
此书收录晚唐五代作家十八人所作词五百首,是第一部词的总集。
研究词学、研究用于唱歌的早期词篇,多要凭借此书。
他校法:他校法者,以他书校本书。
凡其书有采自前人者,可以前人之书校之;有为后人所引用者,可以后人之书校之;其史料有为同时之书所并载者,可以同时之书校之。
“尺牍”与“版图”:古人常用一尺牍来写书信,所以人们习惯称书信为“尺牍”;版图指地图,因为古代的地图常常绘制在版牍上,后人便称地图为“版图”。
线装:是在包背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背装用纸捻穿进小孔的方法装订书册,还不够结实,于是人们将纸捻改为用线装订,即在书右边打孔后,用线穿订,这就是线装。
始于明代中叶。
载记:记载地方性政权的历史书籍叫作载记。
起居注:史官逐日记载皇帝有关国家大事的言行,编汇成册便是起居注。
《绝妙好词》:《绝妙好词》7卷,南宋周密编。
编选南宋词人132家的作品,周密本人就是词作家,所以一般认为选得精当。
清代查为仁、厉鹗撰《绝妙好词笺》,详注词人爵里、词篇本事及有关佚闻、评语。
很有用。
辑佚: 许多古书都片段引用了不少失传了的古籍,把这些已失传的古籍片段地找出来编辑成书,就叫做辑佚。
II.简答题1.利用《资治通鉴》作研究时,先秦至隋末以及唐至五代的资料可以直接引用吗?为什么?要点:先秦至隋末的史料来源于正史,又经过改写,不是第一手资料不能利用。
唐、五代部分来源于国史、实录、家传及笔记,与《两唐书》《新旧五代史》同等重要,可以直接引用2.古代地理类著作与今天的地理类著作一样吗?它主要有哪些类别?要点:中国古代的地理类著作,主要有总志、都邑、时令、山川、游记、外纪等类别。
与今天的地理类著作不一样。
它不讲自然地理,主要讲人文、政治、和沿革地理。
3.元代的“话本”主要包括哪四方面的内容?请分别列举一部著作?要点:一是讲史,有关历史传说,如《新刊全相秦并六国平话》。
二是说经,有关佛教的故事,如《大唐三藏取经记》。
三是说参请,佛教禅宗的一种形式,宾主两人参禅悟道,来教育世人,如《东坡居士佛印禅师语录问答》。
四是小说,都是短篇故事,如《新编红白蜘蛛小说》。
4.为什么运用“本校法”校勘古书时,古籍不出于一手不能本校?要点:先秦古籍的撰作往往不出一手。
如经传里的《周易》、《论语》等,明显不是一人一时所作。
秦以后,汇编各家著作诗文的类书、总集之类更明摆着非一人所作。
既非一人所作,行文遣词以至所涉及的名物制度就不可能完全相同,甚至有很大的出入。
如果也一概使用本校法,强求一律,势必削足就履,以不误为误。
5.说明《五代史志》中的“五代”为哪五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修志的情况?要点:《五代史志》中“五代”指梁、陈、北齐、周、隋五代。
因为唐代在官修梁、陈、北齐、周几朝的史书时,只修了纪传部分,而没修志。
后来唐人撰修《隋书》时就将没有修志的梁、陈、北齐、周以及隋五代的志合在一起撰写,纳入《隋书》中。
6.请分别写出一部可以用来研究古代洛阳、南京的地理类著作,并简要对这本书加以说明?要点:可以用来研究古代洛阳的有《洛阳伽蓝记》5卷,北魏杨衒之撰。
该书追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到尔朱氏破坏之前,洛阳坊市的繁盛和佛寺的庄严奢丽,从中并且可以看到其时鲜卑贵族汉化的程度几乎与汉族官宦无甚差别。
可以用来研究南京的有《六朝事迹编类》2卷,南宋张敦颐撰。
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其国都为建邺改称建康,即今南京。
此书分类记述六朝以至南唐、北宋时建康城之事迹。
7.古代第一部有关绘画的通史是由谁撰写的什么书?其主要内容是什么?要点:唐张彦远撰《历代名画记》10卷。
该书前三卷是画论,如叙画之源流、叙画之兴废、叙自古画人姓名、论画六法、论画山水树石、论南北时代、论顾陆张吴用笔、论画体工用拓写、论名价品第、论鉴识收藏阅玩等。
卷四至卷六是画家小传。
为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史的必读书,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绘画通史。
8.古文经学派和今文经学派在学术观点上有哪些不同之处?如何在学术研究中利用?要点:(1)五经排列次序不同。
今文:诗、书、礼、易、春秋(学术基础)古文:易、书、诗、礼、春秋(按时代排列)。
(2)今文讲家法,古文不讲。
(3)今文以《公羊传》为主,讲政治理论。
古文以《周礼》为主,讲制度训诂。
(4)今文讲谶纬,古文不讲。
(5)今文繁琐,古文简明扼要。
要了解当时的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可以利用今文经学派的某些观点。
古文经学派迷信色彩少,可以利用他们对名物制度等方面的解释,来研究有关问题。
9.唐代为什么要编“五经正义”?唐朝统一中国以后,实行科举考试,考儒家经典。
但因经学混乱,说法不一,让人无所适从,所以唐太宗决定利用国家的力量把经学统一起来。
他下令让国子祭酒孔颖达领衔,整理五经的前代众说,撰成义疏一百八十卷,定名《五经正义》。
10.研究唐代长安城可以利用哪三部两宋时期的地理著作?要点:北宋宋敏求《长安志》,记述周秦以来的长安及周边地区,尤详于唐宫室、坊市及京兆府所管二十四县。
为今研究唐长安城的主要依据。
北宋张礼《游城南记》,这不是一般的游记,而是张氏与友人于北宋元祐元年对长安城南唐代遗址实地调查的记录,可作为研究唐长安南郊地理遗址的依据。
南宋程大昌《雍录》,对长安及关中古迹作专题考订讲述,以唐代史实为多,并附略图。
尤其注重与政治制度和军事活动有关的地理,设有政事堂、唐两省、吏部运院、神策军、延英召对、南北学士、唐高祖入关、明皇幸蜀等专题。
11.举例说明诸子百家中的兵家在先秦与秦以后理论上有什么大的区别?要点:先秦诸子中的兵家讲军事理论,秦以后主要是讲具体的军事措置。
如《孙子》3卷13篇。
相传是孙武所作,主要讨论战争规律及克敌制胜的原则。
代表了春秋至战国早期的军事思想,缊含着丰富的军事辨证法。
《武经总要》前集20卷后集20卷,北宋曾公亮、丁度奉敕撰。
记述古代军事设置包括各种武器的重要文献,还有附图,可看到当时武器中使用火药的情况。
12.据你所知,清人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了大约多少种古籍?并写出其中三部重要的史部著作?要点:经部著录70种,存目9种,史部著录41种,存目37种,子部著录101种,存目71种,集部著录175种,存目10种。
其中许多收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使之广为流通。
其中最重要的三部史部著作是《旧五代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辑稿》。
13.《七略》是一部什么书?现在还存在吗?要点: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整理编成的《七略》,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整理目录的书籍。
其将图书分为六类,即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方技略、术数略。
因时间久远,此书已失传。
不过《汉书·艺文志》完全是按照《七略》体例,而《七略》中的所记古书基本上也都收入《汉书·艺文志》,因而从《汉书·艺文志》我们能了解《七略》的大概。
《七略》不仅是中国目录学的开端,也是一部宝贵的学术史。
它是我国第一次系统整理学术书籍的专著,将先秦至两汉时期的学术情况进行了全面完整的研究。
14.《唐会要》和《西汉会要》同样都是会要体史书,请说明二者是否可以作为史料引用?为什么?要点:《唐会要》可以作为史料引用,因为作者王溥的取材主要是以唐代苏冕等人官修的《唐会要》为蓝本,更可贵的是所收入的多系唐令、诏敕、奏议及其他纪事,均第一手史料,因此可以引用。
《西汉会要》不能直接引用,因为它是根据班固的《汉书》等史书中摘录而成的,不是第一手资料。
15.谈谈古人把先秦诸子称为“九流十家”的原因。
要点:所谓九流十家指的是儒、墨、名、法、阴阳、道德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
其中的小说家不被重视,不能与其他几家等同对待。
正如《汉书·艺文志》编者所谓:小说家为“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内容既杂且乱,不像其它九家各为一家之言,有较系统的思想和著述等等,总之认为小说家根本不入流,因称先秦诸子为“九流十家”。
16.《渊鉴类函》是清代官修的类书,此书对古籍能起到校勘作用吗?要点:清初官修的《渊鉴类函》是在明万历时人俞安期的《唐类函》基础上增修的,而《唐类函》又只是隋唐四种类书的汇编,原有的类书既然存在,重出的清《类函》在校勘古籍上就没有什么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