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8课《大家的“朋友》精品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9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8课《大家的“朋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社交流程,明确社交行为规范。
2. 了解朋友的定义及朋友之间应具备的关系和行为准则。
3. 正确对待人际关系,学会发现、欣赏并坚持真正的友谊。
教学重点1. 学会用适当的方式交朋友。
2. 了解朋友之间应具备的关系和行为准则。
3. 正确对待人际关系,学会发现、欣赏并坚持真正的友谊。
教学难点1. 着重强调社交行为规范,教会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2. 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交友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谦虚、宽容、友善、诚信。
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图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
比如:你认为这个人是你的朋友吗?你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你们之间有没有什么约定?如果遇到困难,你们会互相帮助吗?2. 学习提高A. 与陌生人交朋友1. 了解社交流程,通过模拟交友过程,学生将模拟出第一次见面的场景,与同学互动,学会自我介绍及表述自己的兴趣爱好等,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B. 朋友之间的关系和行为准则1. 处理好朋友之间关系的则,教会学生如何处理朋友关系,即:宽容、尊重、爱护。
C. 探讨友谊1. 讲述真实情境,在交友中认识真正的朋友,引导学生发现真正的友谊及其重要性,告诉学生要用真正的行动去维系友谊。
3. 课堂练习老师布置小组练习,小组成员结合学校生活和周围的环境给出交友场景,通过角色扮演对方进行交流,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社交的过程和社交行为规范,提高交际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4. 总结学生根据训练纪录自省自评,反思自己的交友过程中有没有违反社交行为规范、有没有做错事情,以及应该如何处理。
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指出现有的问题和不足,帮助学生纠正不良行为,规范交友习惯。
教学评估老师可以通过该课程的小组练习和课后练习来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交友技巧,基本的人际关系处理,并且是否能够识别出真正的朋友,有没有用真正的友谊去维系友谊。
教学反思1. 在课程结束前可以抽空向学生展示诸多名人的交友经历,让学生通过这个过程了解到生活中的人都面临着相似的交友困境,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决方式,激发学生去探索,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
《大家的“朋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公共设施,体会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知道公共设施受法律保护,损坏公共设施受到法律制裁。
3.初步形成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的意识,能自觉爱护和正确使用公共设施。
二、教学重点在认识公共设施对人们生活的重要作用基础上,树立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本课内容来自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第 8 课《大家的“朋友”》。
四、教学过程(一)环节一:通过猜谜语活动,了解什么是公共设施。
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特殊的朋友。
它们是谁呢?它们就藏在下面的谜语中,请你来猜一猜。
(1)有门有窗不是房,脚儿圆圆走四方。
接送客人不疲倦,每天工作特别忙。
(公共汽车)(2)公园里,大树下,四条腿,有靠背,休息够了不疲惫。
(公共座椅)(3)小区里,路两旁,小哨兵,在站岗。
废纸屑,里面放,瓜果皮,肚里藏。
(垃圾桶)2.提问:你猜对了吗?它们有哪些共同特点?3.学生交流。
4.小结: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公共设施。
“公共设施”是指在公共场所供大家使用,为大家提供方便的设施。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借助猜谜语的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公共设施的特点,了解什么是公共设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环节二:通过交流活动,寻找身边的公共设施,感受公共设施的重要作用。
1.引导:公共设施到底有哪些?都在哪里呢?请你将你知道的公共设施写下来,并将它们分类。
2.学生交流。
3.提问:其实,还有一些公共设施,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又知道哪些?4.学生交流。
5.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你对公共设施有了哪些新的了解?6.评价:公共设施的种类很多,并且在不断地更新。
7.过渡:结合自己的经历说一说,公共设施在我们的在日常生活中起的作用。
8.学生交流。
9.评价:公共设施种类很多,而且每一种公共设施对我们的生活都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就像大家的“朋友”一样,时时刻刻陪伴着我们每一个人,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8课《大家的“朋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好朋友,学会与他们相处;2.掌握选择朋友的基本原则,培养正确的交友观念;3.能够区分真朋友和假朋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4.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8课《大家的“朋友”》三、教学重点1.了解什么是好朋友,学会与他们相处;2.掌握选择朋友的基本原则,培养正确的交友观念。
四、教学难点能够区分真朋友和假朋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五、教学准备1.板书:友谊的标志2.多媒体课件3.学生活动手册和其他辅助教材六、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师生互动,导入主题,与学生们探讨什么是朋友。
2.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假朋友?他们是怎样的?”引发学生思考。
第二步:呈现(10分钟)1.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友谊的标志,帮助学生认识到好朋友的特点和优点。
2.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了解好朋友应该具备的品质。
第三步:讨论(15分钟)1.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什么是好朋友”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让每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进行汇报,老师及时给予点评和引导。
第四步:引导(10分钟)1.培养学生选择朋友的能力,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朋友。
2.引导学生明确选择朋友的基本原则,例如互助、诚实等。
第五步:小结(5分钟)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
2.引导学生领悟到选择朋友的重要性以及与假朋友保持距离的必要性。
第六步:拓展(15分钟)1.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角色扮演,演绎真朋友和假朋友的相处情况。
2.观察和点评学生的表演,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真朋友和假朋友的区别。
第七步:巩固(15分钟)1.发放学生活动手册,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练习题。
2.收集学生的答案,进行答案讲解和讨论,澄清学生的疑惑并强化学生的理解。
第八步: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作文,主题为“我心目中的好朋友”,鼓励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内容进行表达。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大家的朋友》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大家的朋友》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朋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友谊。
课文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友谊的价值,学会与人相处,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经验,对于友谊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仍然存在交往过程中的问题,如沟通技巧不佳、自私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友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与人建立良好的友谊。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友谊,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与人建立良好的友谊。
2.难点: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的沟通技巧,学会关爱他人。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友谊的价值。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与人沟通、交流。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准备情景模拟的道具和场景,便于学生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友情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友情的重要性。
例如,展示《小熊和小兔子》的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友谊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大家的朋友》,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随后,教师进行讲解,分析课文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友谊的价值。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a.你觉得什么样的朋友是真正的好朋友?b.你如何与他人建立深厚的友谊?c.当你遇到困难时,你会如何寻求朋友的帮助?小组讨论后,选取部分小组进行分享。
8 大家的“朋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爱护公共设施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2.懂得破环公共设施会给人们带来不便和危险,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破坏公共设施会受到法律制裁。
3.能自觉爱护公共设施,宣传保护公共设施。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知道公共设施受法律保护,破坏公共设施是违法的。
2.树立法律意识,知道国家为了保护公共设施制订了相关法律,懂得爱护和保护公共设施是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3.了解公共设施美化环境、方便生活的重要作用,树立爱护公共设施的意识。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等四、相关资源图片资源、场景照片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老师要给同学们介绍一些新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生:想。
猜一猜:这些新朋友就藏在下面的谜语中,请你猜猜它是谁?(出示课件)1.公园里,路两旁,小哨兵,在站岗。
废纸屑,里面放,瓜果皮,肚里藏。
猜猜它是谁?板书:垃圾桶2.高个子,路边站,不怕风吹和雨打,夜夜照亮到天明。
猜猜它是谁?板书:路灯3.一个哥哥三只眼,每天路口来值班。
目光一变下命令,如果乱闯出危险。
猜猜它是谁?板书:红绿灯它们都是我们大家的朋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大家的“朋友”,板书课题。
活动二:小叮当的旅行遭遇反馈指导:引导学生思考小叮当在旅途中还会遇上哪些不便,请学生补充故事并为“朋友”们写一封感谢信。
教师总结:在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公共设施,它们每天默默地为我们服务,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无尽的便利。
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很糟糕。
我们应该用心保护好它们,不让它们受到委屈。
活动三:倾听“朋友”的委屈反馈指导:让学生阅读教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讨论这些公共设施被破坏以后会发生什么情况,会带来什么危害呢?如果有些设施遭到了损坏,你是否能体会它们的委屈呢?教师总结:公共设施遭到破坏,最终会影响到的,会是我们自己,这也许会给我们带来不便,甚至会使人丧失性命。
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不仅会造成公共财产的损失和破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给人们的性命造成威胁。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八课《大家的“朋友》的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以及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
2. 帮助学生理解朋友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尊重和珍惜朋友的情感。
3. 鼓励学生大胆地与人交往,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体验交友的快乐。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导入,引导学生进入本课主题。
2. 学习新课:通过讲解、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以及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
3. 互动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交友经历,以及在交友中遇到的困惑和解决方法。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课学到的知识,总结交友的要点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朋友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尊重和珍惜朋友的情感。
2. 难点:帮助学生克服交友中的困惑和难题,提高他们的交友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课程内容。
2. 组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学习和成长。
3. 结合实例和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
4. 通过课堂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认真程度等。
2. 小组讨论:听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和交流情况。
3. 个人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个人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4. 反馈指导:根据学生的作业和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六、教学反思与总结1. 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之处。
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找出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问题所在。
3.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进和提高,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七、作业布置与要求1. 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家庭作业,包括阅读相关书籍、写一篇关于朋友的日记等。
2.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及时提交给老师批改。
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8. 大家的“朋友”教学目标1.了解公共设施美化环境、方便生活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公共设施是我们生活中的“朋友”。
2.了解公共设施的功能,并学会正确使用公共设施,了解保护公共设施的措施。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公共设施美化环境、方便生活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公共设施是我们生活中的“朋友”。
教学难点:了解公共设施的功能,并学会正确使用公共设施,了解保护公共设施的措施。
教学准备:师制作课件,收集案例资料;学生课前了解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公共设施。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引入1.播放视频《保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https:///x/page/d0673n9d6je.html2.师:视频里的小朋友为什么在看到水龙头坏了以后,就都在想办法修理呢?对,水龙头是我们的好朋友,那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设施是我们的好朋友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好朋友。
3.揭示课题:8.大家的“朋友”二、新知探究活动一:认识我们的“朋友”(一)认识我们的“朋友”1.师:在小区、村庄、街头、公园……有许多为我们默默提供着帮助的“朋友”,你认识它们吗?2.学生找一找我们身边的公共设施。
(1)在小组里交流找一找。
(2)全班同学交流。
3.找一找我们身边的公共设施。
教室里:电灯、电扇、桌椅、黑板、扫帚、拖把;学校里:水池、垃圾桶、操场、篮球架。
公园中:长椅、垃圾桶、指示牌、照明灯、健身器材;马路上:护栏、公共站牌、公用电话、公共阅报栏、桥梁、公共自行车等等。
4.师小结:在公共场所供大家使用的设施,称为“公共设施”。
它是为了方便大家的生活而设置的。
常见的有:分类垃圾箱、交通信号灯、护栏、公用电话、花坛、休息椅、邮筒、街道指示牌、过街天桥、小区健身器械、路灯、凉亭、公厕……(二)夸夸我们的“朋友”1.公共设施的自述(1)小喇叭:居住在这里的老人们喜欢听我讲卫生保健知识,青年人喜欢听我讲科技致富的方法,孩子们喜欢听我讲童话故事。
8.大家的“朋友”-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朋友”,以及朋友的定义和特征。
2.引导学生认识到朋友的重要性和对社交能力的影响。
3.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4.通过讨论和互动,让学生培养发现身边美好事物、善于赞美他人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1.学生理解什么是“朋友”,以及朋友的特征。
2.学生理解朋友之间的信任和互助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保持对“朋友”概念的适当认知,并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教学准备:1.《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材。
2.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引入1.展示一幅画面,画面上有几个孩子在玩耍,问学生这是什么情景。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想让大家都愉快地玩耍,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3.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什么是“朋友”,朋友之间应该具有哪些品质。
2.整合知识1.引导学生一起回忆课堂中学到的“朋友”的定义和特征,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小结。
2.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做一个好朋友,以及如何找到好朋友。
3.引导学生体验分享与合作的过程,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和互助。
3.梳理思路1.老师带领学生思考如何学会赞美他人,通过课程演练,让学生体验赞美他人的快乐。
2.联系课程中的实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帮助他们认识到赞美他人的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3.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让他们抓住身边好朋友的优点,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情感。
4.独立思考1.让学生在本次课堂结束之前,思考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一个更好的朋友,促进自己与身边人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尊重。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与同学、家长和老师沟通,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六、教学评价:1.通过对学生表现的评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2.教师通过课堂互动,检查学生的学习水平、理解效果,对于学生的作品和表现进行评估。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8课《大家的“朋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朋友,能够正确辨别朋友和非朋友;2.能够理解和运用“尊重、信任、支持和帮助”的核心价值观,做到和同伴相处时能够积极尊重,相互信任,互相支持和帮助;3.能够学会保护自己,避免陌生人的伤害;4.能够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尊重家长意见,得到家长的支持和帮助。
二、教学重点1.朋友和非朋友的区别;2.尊重、信任、支持和帮助的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和解决基于信任、尊重、支持和帮助的朋友关系;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陌生人可能存在的危险,防范意识提高。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营造“互帮互助”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通过与同学的合作和交流来达成知识结构的构建和内化;2.角色扮演法:通过教师角色演示、学生模仿,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关系;3.经验教学法:学生向家长调查朋友关系,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和讨论,通过分享经验来提高对朋友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教师与学生交流已经有哪些朋友,有哪些非朋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朋友和非朋友的认识。
2.引导学生讨论朋友提供帮助时的情景及感受,让学生体会到尊重、信任、支持和帮助的情感和价值。
2. 呈现环节1.分发故事字卡,在故事字卡展示栏上公开发表自己的故事。
其中包括学生发表自己和朋友之间的经历与尊重、信任、支持和帮助;2.讲述一个故事:A同学在学校遇到了一个不认识的人,对方关心他,并表示愿意帮助他。
A同学该怎么做?3. 学习环节1.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的识别身边的“朋友”,如何提高防范意识;2.学生采访亲友谈自己和父母之间朋友关系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方式;4. 实践环节1.对于情境角色扮演的方法,教师可将聚类分组,分散在教室里面,每组分别设计不同的情境进行角色扮演,最后汇总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和收获;2.模仿书信的写法模式,构思内容为自己和面临的困难,如何解决困难,并得到朋友和家长的支持和帮助。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 大家的“朋友”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
(部三)8大家的“朋友 第二课时.rar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习惯,争做文明小公民。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探究、合作的方式认识公共设施的作用,能够在生活中自觉爱护公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大家的“朋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大家都是好朋友》教学设计主题目标
1.感受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
2.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对人宽容。
3.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讲信用的可贵。
懂得同学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友好相处,相互尊重。
4.初步掌握处理矛盾的简单技巧。
教学重点
学会表达对同学的欣赏和友爱之情;懂得真正的朋友要真诚相待、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教材分析
“大家都是好朋友”使学生明白同学之间应该真诚相待。
“同学之间”主要引导学生感受同学之间平常而真实的情谊,对好朋友表达自己的欣赏和友爱,同时学会思考,知道同学、同伴之间需要有健康的友谊,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出现矛盾时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结论:解决矛盾的关键既是,同学之间有了矛盾要及时沟通,相互宽容。
最后引导学生学会更好地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心和帮助他人,学会与人合作,培养乐观豁达的品格。
只有这样,才能交更多的朋友。
教学方法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课堂上主要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用心倾听、用心领会并参与大部分活动,从中得到认识和体验,激发情感,从而产生践行的愿望。
本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体验法;
2、探究法;
3、讨论法。
活动准备:
(一)教师准备:
1、电脑课件。
2、教师事先制作好写有“友情卡”。
(二)学生准备:
让同学搜集一些关于友谊的格言。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导入新课:
1、播放儿歌《找朋友》
师:我知道大家最喜欢听歌猜歌名的游戏,下面请同学们听一听这是哪首歌?对了,这就是《找朋友》。
那么,谁告诉大家,和好朋友一起玩耍,一起游戏,一起学习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快乐、幸福、愉快、高兴等。
2、友爱就象一朵花,给我们身心带来温煦和愉悦。
如何让这朵花永远温暖我们的心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和朋友相处,如何能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板书:大家都是好朋友
二:互动交流,探究实践
(一)找优点
通过大家的发言,我知道大家已经看到同学更多的闪光点,同时也能正确认识了自己,增加了信心,感受到了同学之间的友情。
(二)设置情境,议一议同学之间该如何相处
1、课件展示“同学如何相处”的画面:同学之间要平等相处、互相帮助、真诚相待、尊重别人、对人宽容。
2、让同学展开讨论。
3、各小组推选一名上台汇报。
并将写有“平等相处、互相帮助、真诚相待、尊重别人、对人宽容”的字写在黑板上。
(三)演一演有了矛盾怎么办?
师:和小伙伴在一起的时光总是充满快乐,但朋友之间有时也会闹别扭。
说一说在同学之间发生过什么矛盾?
1、演一演
2、学生汇报。
(待人小气,不诚实,记仇等)
以小组为单位汇演出。
3、师:与朋友、同学之间有了矛盾要及时沟通、宽容别人,这样,同学之间才
会和睦相处。
相信那些有困扰的同学一定会从同学们的汇报中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我们也衷心希望他们可以很快地找回失去的友谊。
三.诱发情感,激励践行
1、大家都学累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好听的儿歌。
2、我上一节课让你们搜集关于友谊的格言,现在说一说,让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好吗?
(人与人之间,只有真诚相待,才是真正的朋友。
谁要是算计朋友,等于自己欺骗自己。
——哈吉·阿布巴卡·伊芒
友情在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巴金
只有宽广而聪慧的心灵始终能发现友爱之情。
——海涅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欧阳修
这些格言说得多好,让我们一起记在心里吧!
3、做一做“友情卡”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一定懂得了该如何与朋友相处了。
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内容给你最好的朋友写张“友情卡”,把你最想对朋友说的话写下来,可以是你真心的祝福,也可以是你对朋友的建议,亲手交给你的朋友。
配乐:《朋友》
四.布置作业
完成亲自制作、书写友情卡并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五.总结
朋友能给我们带来欢乐,带来温暖,带来前进的动力。
只有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
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对人宽容,友谊之花才能长存。
(画花)希望大家用真诚去播种、用热情去浇灌,只要我们献出我们的爱心,
将心比心,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真正的朋友。
让我们在歌曲《友谊天长地久》中结束这节课。
(师生共同听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