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致全身过敏反应1例-论文
- 格式:pdf
- 大小:96.04 KB
- 文档页数:1
1例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治疗致过敏性休克报道摘要:本文报道了一例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治疗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
该患者用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治疗后出现过敏反应,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
对该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探讨了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治疗的风险与效益。
关键词: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治疗;过敏性休克;副作用。
Abstract: This paper reports a case of anaphylactic shock caused by desensitization therapy with tetanus antitoxin. After the patient was treated with tetanus antitoxin desensitization therapy, allergic reactions occurred, and in severe cases, anaphylactic shock occurred.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is case were described in detail, and the risks and benefits of tetanus antitoxin desensitization therapy were discussed.Keywords: Tetanus antitoxin; desensitization therapy; anaphylactic shock; side effects.一、患者病历患者,男性,54岁。
因左小腿外伤入院,查体发现伤口感染,故行手术清创和灭菌,术后给予破伤风抗毒素(TAT)0.5万单位皮下注射,对抗破伤风感染。
患者曾经有过TAT过敏史。
为了避免再次出现过敏反应,该患者于手术前3天开始进行TAT脱敏治疗。
1例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脱敏过程中发生过敏反应的急救及护理1临床资料患者男,26岁,外伤后1h后于本院急诊科就诊,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前皮试,皮试结果是强阳性,按原则要为患者做脱敏注射,破伤风针剂1500单位/2ml,分4次逐量注射。
在为患者做第一次注射破伤风针剂0.1ml+0.9ml注射用水,观察20min后患者无不良发应及临床症状。
继续为患者做第二次脱敏注射,注射破伤风针剂0.2ml+0.8ml注射用水,观察20min后患者无不良发应及临床症状。
继续为患者做第三次脱敏注射,注射破伤风针剂0.3ml+0.7ml注射用水,5min 后,患者口述全身皮肤瘙痒,头颈部、前胸、后背及腹部有散在红色丘疹,及时报告医生,执行口头医嘱给予肌肉注射地塞米松10mg,5min后观察患者头颈部、前胸、后背及腹部丘疹较前减少,但全身瘙痒症状未减轻,伴胸闷,给予氧气吸入3L/min,建立静脉通道,5%葡萄糖250ml加葡萄糖酸钙针剂20ml、维生素C 针剂2g持续滴入40滴/min,测患者心率108次/min,血压90/60mmHg,呼吸26次/min,5min后观察患者口试胸闷、全身皮肤瘙痒较前减轻,头颈部、前胸、后背及腹部丘疹消失。
10min后患者全身瘙痒加重,头颈部、前胸、后背及腹部丘疹又重复出现,较前急猛,口诉胸闷加重,,测心率120次/min,呼吸30次/min,血压85/55mmHg,立即执行口头医嘱调至氧流量6L/min,给予静脉推注或静脉滴入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针40mg,5min后测心率115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90/60mmHg,口诉胸闷、全身瘙痒较前减轻,头颈部、前胸、后背及腹部丘疹较前减少,每间隔5min测一次生命体征及观察临床症状情况。
30min后,测心率90次/min,血压110/60mmHg,呼吸20次/min,口诉胸闷、全身瘙痒消失,查看头颈部、前胸、后背及腹部丘疹全部消失,继续观察30min后症状恢复正常离开观察室。
1 例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治疗致过敏反应的报告破伤风抗毒素,人体注射后偶见过敏反应。
本例是我科收治的1 例手外伤病人,因皮试阳性,给予TAT 脱敏注射致过敏反应,经紧急治疗转危为安,现将抢救及护理情况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及注射方法患者,男,20 岁,因玻璃割伤右手疼痛流血3 小时急诊入院,患者既往无过敏史,目前TAT 制剂常规不足1ml,注射器缓慢抽吸原液(不存在任何气泡)加生理盐水到1m l,推回0.9ml 到安瓿瓶内留0.1m l,再加生理盐水到1m l,取0.1m l。
做皮内注射,20 分钟后观察皮丘,直径1.8c m,红晕4cm,呈不规则状,全身无不适,皮试结果判断为阳性,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后,抗毒素脱敏注射,第一次T A T 原液(原液不足1.0m l 的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m l)0.1m l 加生理盐水0.9m l 进行肌内注射,观察20 分钟后,病人无局部及全身反应。
第二次TAT 原液0.2ml 加生理盐水0.8ml 肌内注射,2 分钟后,病人出现全身冷汗,腹部不适感,测血压100/60mmHg,立即给肌内注射地塞米松5mg 注射液,吸氧,病人诉症状无改善,静推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效果仍不理想。
给肌内注射苯海拉明10m g,静滴5% G S250m l ,1 小时12 分钟后病人冷汗停止,腹部不适感消失。
2 讨论2.1 我国目前生产的破伤风抗毒素是破伤风抗毒素免疫获得马的血浆经胃酶消化后,用硫酸铵盐析法纯化制成的液体或冻干抗毒素球蛋白,注射后可达到预防和治疗破伤风的目的。
但是它对人体来说是异体蛋白,具有很强的抗原性,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后,刺激机体产生抗体I g E,此抗体存在于组织内的肥大细胞上,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
当第二次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时,作为抗原立即与抗体IgE 结合,导致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缓激肽、5- 羟色胺等血管活性物质,使血管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严重者出现微循环障碍等。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致过敏反应1例
发表时间:2013-02-20T14:51:24.8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3期供稿作者:陈红
[导读] 本例患者虽然发生过敏反应,但由于我们及时发现,处理准确,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保证了患者的人身安全。
陈红 (安徽马鞍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马鞍山 243100)
汪某,男,16岁,2011年9月2日下午因手被刀片划伤后来我中心门诊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患者既往无过敏史,未曾注射过破伤风抗毒素。
欲用破伤风抗毒素为江西生物研究所生产,批号为20110633-2,在有效期内。
先按护理操作规程行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十分钟后,皮丘迅速变大,直径达3、5cm,周围浸润,有明显伪足,患者皮试处皮肤有痒感。
20分钟后,患者出现面部红斑疹,胸闷,呼吸费力等主诉。
立即给予平卧,同时报告医生;0、1%盐酸肾上腺素1mg上臂三角肌皮下注射;供氧;根据医嘱给予地塞米松5mg肌肉注射;测血压为100/65mmHg,脉搏为95次/分;告诉患者不要紧张、害怕。
经以上处理后,患者情况逐渐好转,次日红斑疹完全消失。
通过这一例破伤风抗毒素皮试致过敏反应的事件,再次提醒广大医护工作者,在遇到输注过敏药物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去执行,增强工作责任心,密切观察。
一旦发生过敏反应,护士应沉着冷静,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积极配合医生抢救。
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恐惧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本例患者虽然发生过敏反应,但由于我们及时发现,处理准确,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保证了患者的人身安全。
破伤风抗毒素致迟发性全身性荨麻疹1例
雷盛钦
【期刊名称】《安徽医学》
【年(卷),期】2005(026)005
【摘要】患者男,38岁,因“下颌骨开放性骨折”入院。
急诊清创缝合后肌注破伤风抗毒素血清(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批号2004950),当时无不适感觉。
人院后给予头孢哌酮钠预防感染,查肝肾功能、胸片均无异常,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07次/分,T波无异常。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7×109/L。
持续出现低热37.2~37.7℃,于第6天晨起诉下肢奇痒不适,3小时内出现全身荨麻疹型皮疹,
【总页数】1页(P360)
【作者】雷盛钦
【作者单位】318050,浙江省台州医院路桥院五官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
【相关文献】
1.破伤风抗毒素致缓发性荨麻疹的护理 [J], 李伟哲
2.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血清致全身性荨麻疹1例 [J], 王争鸣
3.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致缓发性荨麻疹1例 [J], 李庆;雷招宝
4.脱敏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致迟发性过敏性休克1例 [J], 姜汝萍;史远思;亢寒铭
5.脱敏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致迟发性过敏性休克1例 [J], 史远思; 王大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例破伤风抗毒素致迟发型皮肤过敏的观察与护理1. 引言1.1 破伤风抗毒素致迟发型皮肤过敏的定义破伤风抗毒素致迟发型皮肤过敏是指接受破伤风抗毒素治疗后发生的一种过敏反应。
破伤风抗毒素是一种用于预防破伤风的药物,但在极少数情况下会引发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发痒、红肿等症状。
这种过敏反应通常在注射后数天到数周内发生,因此被称为“迟发型皮肤过敏”。
破伤风抗毒素致迟发型皮肤过敏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个体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有关。
此种皮肤过敏虽然在临床上并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容易给患者带来身体不适和心理负担。
对于破伤风抗毒素致迟发型皮肤过敏的预防和处理至关重要。
在日常临床护理中,对于这种过敏反应的认识和处理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1.2 破伤风抗毒素致迟发型皮肤过敏的原因1. 药物过敏:破伤风抗毒素是一种抗毒素药物,有些人对其中的成分可能产生过敏反应。
这种过敏可由于个体免疫系统异常敏感而引起,也可能与药物中的某些成分直接导致。
2. 预免疫反应:部分患者在首次接种破伤风抗毒素后,由于免疫系统对抗破伤风毒素产生过度反应,促使产生激素及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在再次接种时易引起过敏反应。
3. 遗传因素:个体对药物过敏的程度与遗传有一定关系,有些人天生免疫系统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过敏反应。
4. 剂量和频率:过量用药或短时间内多次接种破伤风抗毒素也增加了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性。
2. 正文2.1 破伤风抗毒素致迟发型皮肤过敏的临床表现破伤风抗毒素致迟发型皮肤过敏的临床表现通常在使用抗毒素后的1-3周内出现,表现为局部或全身皮肤瘙痒、红斑、水肿、斑丘疹等症状。
病情进展时可能出现皮肤疱疹、糜烂、溃疡等严重皮肤损伤,甚至伴随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关节疼痛等。
临床上还可以观察到患者皮肤发生过敏反应后,局部温度升高,疼痛灼热感明显,甚至可有脱屑、脱皮等表现。
部分患者亦可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严重情况,需要及时处理及监测。
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致过敏性休克1例
邵廷国;刘静
【期刊名称】《新医学》
【年(卷),期】2005(36)2
【摘要】患者男,34岁,民工。
因打架时刀刺伤左上臂,于2004—02—16上午10时清创缝合伤口后给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15分钟后,注射部位皮肤红晕超过5cm,皮丘无明显变化。
向病人讲明情况后于10时20分给予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1次,肌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50U,10时25分病人心慌、头晕、恶心、出冷汗、站立困难,但皮肤无明显皮疹出现。
急测血压12/8kPa,【总页数】1页(P78)
【作者】邵廷国;刘静
【作者单位】山东寿光市人民医院急诊科,262700;山东寿光市人民医院急诊
科,262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3.1
【相关文献】
1.一例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 [J], 吕红;
2.脱敏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致过敏性休克1例 [J], 李桂霞
3.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致过敏性休克1例 [J], 孙丽君;王晓玲
4.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致过敏性休克1例 [J], 孙丽君;王晓玲
5.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致过敏性休克1例 [J], 孙丽君;王晓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例破伤风抗毒素致迟发型过敏反应的护理体会【摘要】破伤风抗毒素是治疗破伤风的重要药物之一,但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一定几率的延迟型过敏反应。
在护理中,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处理过敏反应以及保持患者舒适是至关重要的。
护士需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过敏反应,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
通过对破伤风抗毒素致迟发型过敏反应的护理实践,不仅能够提高护理质量,还能够为未来的护理工作积累宝贵的经验。
护理人员应当不断总结经验,提升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科学的护理服务。
未来的护理工作需要更加关注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关键词】破伤风抗毒素、延迟型过敏反应、护理、观察、生命体征、处理、舒适、体会、展望。
1. 引言1.1 介绍破伤风抗毒素致迟发型过敏反应的情况破伤风抗毒素是一种用于治疗破伤风的重要药物,但在实际应用中,少数患者会出现破伤风抗毒素致迟发型过敏反应。
这种过敏反应通常发生在接种后24小时至10天内,临床表现多样,包括皮疹、发热、荨麻疹、呼吸困难等。
破伤风抗毒素致迟发型过敏反应较为严重,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由于过敏反应的突发性和多样性,护理人员在面对破伤风抗毒素致迟发型过敏反应时必须保持警惕,及时做出处理。
在护理过程中,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病史是非常重要的,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可以提前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过敏反应,保持患者舒适。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保持冷静、果断,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
对于破伤风抗毒素致迟发型过敏反应的护理,护理人员要时刻保持警惕,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服务。
1.2 护理的重要性破伤风抗毒素致迟发型过敏反应是一种较为罕见但危险的临床情况,患者在接受抗毒素治疗后可能出现迟发型过敏反应,症状轻重不一,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在这种情况下,护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治疗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关键词破伤风脱敏治疗过敏性休克破伤风抗毒素(TAT)可预防和治疗破伤风,它是一种异性蛋白质,注射时容易出现过敏反应。
我中心一外伤患者在TAT脱敏注射时,发生过敏反应,现报告如下。
1 病历资料患者男,2011年6月16日因手部外伤来中心门诊。
患者系外来务工者,因操作不慎被锈钉刺伤,患者否认有TAT过敏史。
经清疮包扎处理后,给予破伤风抗毒素注射。
首先做破伤风皮试,30 min后皮试红晕1.5 cm,伴痒感,经两人判断皮试阳性,予以脱敏治疗。
取TAT 0.1 ml加生理盐水0.9 ml肌肉注射,30 min 后观察无不适反应,再取TAT 0.2 ml加生理盐水0.8 ml肌注。
2 min后患者诉头面部奇痒,有肿胀的感觉,当班医生查体脸色稍红有皮疹,血压为110/70 mmHg,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给予10 %葡萄糖酸钙10 ml、地塞米松5 m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0 min后症状仍未缓解。
患者焦躁不安,面部发红,嘴唇肿胀,主诉气喘不过来,咽喉部有异物感,立即让其平卧,吸氧,肾上腺素0.5 ml皮下注射,地塞米松5 mg静脉推注,抢救的同时护士加强心理抚慰。
并继续给予地塞米松5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
28 min后症状开始缓解,立即转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3 h后社区医生电话随访,患者已无生命危险。
2 讨论破伤风是一种动物血清抗毒素,护士注射前必须先做过敏试验并详细询问过敏史[1],配制皮试液要严格按照规定,计量必须准确,注射时皮丘的大小、药量必须符合规定,脱敏治疗前要配备好急救物品[2],做好急救准备。
建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夜门诊时尽量避免使用TAT,转到区CDC等专业机构处理更为妥当。
TAT过敏反应来势凶,发展快,患者会有强烈的恐惧,焦躁情绪,呼吸困难时伴有濒危感[3],在积极抢救的同时,护士可以进行心理抚慰,减少负性情绪,更有利于抢救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