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编组站自动化技术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88
编组站自动化驼峰作业过程模拟仿真编组站自动化驼峰作业过程模拟仿真1. 引言编组站是指铁路运输中的列车编组操作区域,主要负责对进站的车辆进行分类和组织编组。
传统的编组站作业流程需要大量人工操作,效率较低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自动化驼峰作业逐渐应用于编组站,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编组站自动化驼峰作业过程的模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
2. 编组站自动化驼峰作业流程编组站自动化驼峰作业主要分为车辆进站、货物分拣和车辆出站三个步骤。
首先,进站的车辆通过显示屏和信号灯的指示进入相应的轨道,然后进行登记和信息采集。
其次,货物分拣根据车辆的目的地自动分配到相应的分类轨道上,实现路由和编组。
最后,车辆根据指示从编组站驶出并进入运输线路。
3. 编组站自动化驼峰作业模拟仿真技术为了评估和改进编组站自动化驼峰作业流程,需要进行模拟仿真。
模拟仿真技术可以通过建立虚拟的编组站环境和模型来模拟实际的作业流程,并根据不同的调度策略进行仿真实验。
具体的技术包括:(1)车辆模型:通过建立车辆的运行模型,包括速度、加速度、转向等参数,模拟车辆在编组站内的行驶过程。
(2)货物模型:根据各种不同的货物特性进行分类和编组,模拟货物在分类轨道上的分拣过程。
(3)信号模型:根据不同的情况,模拟信号灯和显示屏的指示效果,指导车辆的行驶和停靠。
(4)调度策略模型:通过建立不同的调度策略模型,评估不同方案的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4. 编组站自动化驼峰作业模拟仿真应用基于模拟仿真技术,可以对编组站自动化驼峰作业进行优化和改进。
通过调整车辆行驶速度、调度策略和货物分拣规则,可以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此外,模拟仿真还可以用于培训和教育,让操作人员熟悉编组站自动化驼峰作业流程,并提供应急演练的场景。
5. 模拟仿真技术的挑战与展望尽管编组站自动化驼峰作业模拟仿真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模型的建立需要准确的数据和参数,对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有一定的要求。
新一代编组站综合自动化(SAM)系统系统层次结构图新一代编组站综合自动化(SAM)系统,由综合管理信息子系统、集中控制子系统、计算机联锁子系统、驼峰控制子系统、调机综合安全控制子系统、停车器控制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微机监测子系统、外勤移动子系统、电源子系统、网络子系统等构成,通过建立统一的管理与控制平台,利用计算机辅助运营决策,优化既有作业流程,完成调度指挥集中管理、计划自动编制与调整、计划自动执行与集中控制、作业过程自动控制、车辆实时跟踪、调度信息集中表示、设备集中监测、现车管理、本务机调度管理、货运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实现局站一体化、管控一体化、信息共享无缝化、运输管理与决策支持智能化。
SAM系统的应用,实现车站调度指挥、现车、货运、统计过程全面的信息化,实现作业过程自动化控制和调机安全控制,提高车站计划的兑现率,提高编组站改编能力,压缩货车中停时间,提高编组站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铁路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调车作业安全保障,提高编组站管理水平。
技术作业图表计划自动编制与智能调整实时现车运输指标实时统计与分析系统特点:局站融合,协同编制----计划更精准管控结合,闭环作业----信息共享,作业效率和自动化水平大幅提高集中分布,高效结合----安全、稳定、灵活,适应编组站作业的复杂性系统层次、界面清晰----易于管理和维护智能决策,自动编制----降低劳动强度,减员增效人机联控,人控优先----保障作业安全,提高作业效率功能丰富,操作便捷----运用自如,高效运行结构开放,接口标准----易于实施和扩展,适于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服务优质,业绩良好----有繁忙站场施工经验主要业绩:新丰镇编组站SAM系统兰州北编组站SAM系统柳州南编组站SAM系统昆明东编组站SAM系统丰台西编组站SAM系统作业过程管理与自动执行新丰镇编组站调度大厅实景。
第12章 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12.1 概 述编组站是铁路货物运输的重要基层生产单位,当前中国铁路运输能力紧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繁忙干线的点线能力不协调,编组站的作业能力与线路通过能力不匹配,以及货车在编组站上的作业和停留时间过长等造成的。
因此,除了大力加强编组站的改扩建外,实现不同程度、不同规模的编组站作业自动化是扩大铁路运输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编组站作业综合自动化系统(Yard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简称YACS)是指利用计算机控制编组站作业过程和处理货车信息的系统,它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控制理论的基础上,以信息处理为核心的编组站调度指挥、计划标准、统计分析及作业控制系统,实现了实时管理和实时控制。
编组站作业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货车信息处理系统和作业过程控制两部分,而后者又可分为货车控制和进路控制两个子系统。
除此之外,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还应包括驼峰尾部编组作业过程控制,提钩作业自动化,自动摘(接)风管,自动抄车号设备,调车作业计划自动传送等内容,其结构如图12.1所示。
编组站作业综合自动化系统 货车信息处理系统 站内进路控制系统 货车控制系统 推峰机车速度控制货车溜放速度控制货车溜放进路控制站内调车作业的进路控制到达场、出发场的进路控制变更处理 信息管理 作业计划 基本计划解体计划 编组计划场内调车计划计划单的传递货车移动追踪预、确报的接收和发送现车查询货报、统计报表的编制场内状况的变更处理 根据局调度命令的变更处理图12.1 编组站作业综合自动化系统12.1.1 货车控制系统货车控制系统又称驼峰溜放作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编组站自动化系统中过程控制的核心部分,包括推峰机车速度控制、货车溜放速度控制、货车溜放进路的自动控制三个部分。
(1)推峰机车速度控制。
计算机根据钩车的长度、重量、去向股道以及与前钩车的分路道岔位置,事先确定对该钩车的推送速度,通过电台天线向推峰机车发送相应于该速度带的一定频率的无线电波(即指令)。
铁路编组站自动化作业简介编组站自动化,是提高调度指挥水平、扩失车站作业能力的重要手段。
目前编组站陆续采用新设备、新技术,以代替日常工作中繁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有利于实现编组站运输生产的最优化和运营管理的科学化。
作为车站调度指挥人员,学习和掌握这些新技术将是一项重要任务。
编组站自动化,包括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两大系统。
信息处理系统,主要解决计划的编制、货车的跟踪及货车停留时间的统计等;自动控制系统,主要指进路控制、调车速度控制等,详见图4—2。
这里简要介绍车站作业计划的编制。
一、基本资料的贮存信息处理的依据是信息,信息源通过计算机的加工处理而得出新的信息,以对运输生产进行指导和控制。
信息的处理是按给定的模式进行的,这些模式就是一些基本规定等资料,事先将这些资料以文件的形式贮存起来,以便在进行信息处理时随时调用。
这些资料主要有以下几种:1.列车编组计划资料。
主要内容为车站出发列车的有关规定,包括各种列车编挂重车的到站(接方向号)和空车的车种;列车的编组方法,如单组混编、分组选编或是按站顺编组等。
2.车辆编入列车的有关规定资料。
如《技规》关于“关门车”编入列车的规定;《危规》关于装载危险货物车辆隔离辆数的规定等。
3.全路汉字站名资料。
除有全部汉字站名外,并附以按本站编组计划规定的方向号。
4.列车运行图资料。
包括本站到达、出发的列车车次、时间,以及每种出发列车规定编挂重车的方向号和车种;各种列车的规定总重、计长及平均编成辆数等。
5.车站技术设备固定使用方法的资料。
如到发线固定的接发列车车次(范围);调车线固定停留车辆的方向号或车种;调车机车的分工等。
6.车站技术作业过程资料。
它包括各种货车作业的程序及各个程序所需要的作业时间等。
7.车站工作日计划资料。
包括列车到发时刻;列车占用到发线的顺序;咽喉道岔占用顺序;车列解体、编组作业顺序;调车机车的作业顺序;驼峰、牵出线占用顺序;调车场线路中车辆集结过程等。
它是车站运输组织工作的基本模式,也是日常组织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铁路编组站自动化车站工作是铁路运输工作的基础。
为了提高效率,减轻劳动强度,保证运输工作的安全,实现车站工作自动化,一直是世界各国铁路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
编组站是制造列车的工厂,铁路运输工作的好坏,编组站的工作是决定性因素之一。
编组站的工作自动化,包括驼峰解体作业自动化、车站作业计划的编制和信息处理自动化及进路自动控制等。
一、驼峰解体作业自动化驼峰解体作业自动化的基本目标,是取消铁鞋制动员,实现准确的目的制动,保证溜放车组安全地钩钩连挂,以提高作业效率。
它的基本设备包括:控制计算机、溜放进路电子自动集中控制装置、制动工具、测试设备(包括雷达测速器、电子秤、风速计、温度计、距离测定器)、驼峰机车遥控设备等。
解体作业自动化的基本原理,是由测试设备将溜放钩车的各种参数(包括速度、重量、溜放距离及风速、温度等)送人计算机,经过计算后发出控制信息去控制制动工具的制动力和驼峰机车的推峰速度,计算机同时还根据预先编制的,存在机器内的解体作业钩计划,去控制电子自动集中控制装置自动转换道岔、排列溜放进路。
峰下的电子扫描装置,将进入线束的车号、辆数记录下来送人电子计算机,以核对其正确性。
在驼峰解体自动化中,溜放车的速度控制是一个中心问题。
目前所采用的基本方式是减速器,即在峰下加速坡和道岔区配置减速器。
在编组场股道里面的制动方式则有多种,有的采用减速顶,有的仍然采用辅助减速器进行目的制动,有的则采用加减速装置(如以线性电机为动力的速度控制装置)来控制钩车速度。
当钩车速度大于连挂速度时予以制动,当钩车达不到连挂要求时给予加速,以保证钩钩连挂。
从理论上讲这是理想的装置,但这种装置结构较复杂,负载能力有限,对大车组往往无能为力,还需进一步改进。
驼峰自动化的运营效果:1.由于取消了车场的铁鞋制动员,就保证了人身安全。
2.减少了撞车事故。
实践证明比较完善的自动化系统可避免绝大部分撞车事故。
3.提高了驼峰解体能力,从而提高了编组站的编解能力。
新一代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SAM系统的介绍摘要: 近年来我国编组站自动化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编组站的建设也在稳定快速的发展着。
本文首先对编组站自动化进行了相关介绍,接着着重介绍了SAM系统的背景、目的、意义,然后阐述了SAM系统的特点与应用效果,最后作了总结。
关键词:编组站自动化系统;SAM;特点;应用0.引言编组站自动化系统(Yard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YACS),是指利用计算机控制编组站的作业过程和处理货车信息的系统。
比较全面和综合的编组站自动化系统包括各种列车从到达至出发的全部站内作业过程的自动控制和作业计划的自动编制,以及货车信息的自动处理。
整个系统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货车信息处理系统和作业过程控制系统,后者又可分为货车控制和进路控制两个子系统。
编组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是在成熟的编组站管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联锁系统、驼峰自动化系统、编尾可控停车器控制系统、调机自动化系统等控制系统基础上,通过信息集成与整合,实现编组站高度自动化。
目前,我国已有成都北、新丰镇、武汉北、贵阳南等大型编组站,实现了综合自动化,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我国编组站自动化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先后启动了编组站集成自动化系统(CIPS)和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SAM)建设1.SAM系统的背景目的及意义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承担着铁路货运任务的编组站先后进行了一系列信息化和自动化改造,许多车站重新调整了作业岗位,将具备条件的岗位进行职能合并,从而减少作业人员。
如利用站调楼集中办公的方法,将各个信号楼的设备集中到站调楼,以减少值班员和信号员数量。
从严格意义上讲,这种单纯岗位合并缩减作业人员的方法存在局限性,因为职能的重新调配不等于工作量的减少。
相反,一些岗位的工作强度反而会因为新内容的加入而更加繁重。
长期在这种条件下从事行车工作,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从维护角度上讲,岗位合并后,许多不同功能的设备混放在一起,甚至有些车站的机房设备也受到实际条件的限制,将不同类型设备填塞入综合设备机械室,由综合工区负责日常维护。
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一、设计目的1、在学习了“驼峰信号”课程的基础上,,加深对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的认识与理解;2、了解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其控制子系统;3、学习其系统的功能和它是如何管理的;4、能够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提高自身的工程设计技能。
二、设计内容及说明(一)设计内容1、编组站CIPS的系统构成与主要功能2、编组站综合管理系统;3、编组站综合控制系统与子系统4、驼峰自动化子系统结构与功能5、电务监测和环境集中监控子系统信息交换。
(二)设计说明1、关于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CIPS(Computer Integrated Process System)是基于现代管理技术、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的综合性系统。
该系统实现了控制、调度、管理、经营、优化、决策一体化。
编组站CIPS的核心是集成,集成的作用是将原来编组站独立运行的多个单元系统组成一个协同工作的、功能更强的集成过程控制系统,构建了新一代编组站的现代化模式。
在铁路局各信息系统的指挥下,通过车站内部横向综合集成隶属不同信息系统大的数据,实现站内的列、调计划的自动生成与自动执行,并达到站内计划与控制执行的互动,使整个“工厂”形成智能闭环系统,突出整体效益。
<1>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构成(1)共享数据平台建立了共享数据的平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高度集中、单一指挥又协同动作的作业程序.(2)调度决策指挥自动化实现了调度决策指挥自动化,同时由于作业过程的自动控制和执行过程的自动反馈,具有动态优化调整工作计划的功能,真正实现了以计划图表指挥生产。
同时集成了执行结果反馈信息,极大地丰富和改善了决策优化的信息环境,使得过去决策算法中不确定或不确切的信息变得确定和确切了,决策结果更加准确实用,行车指挥智能化程度大幅提高,改善了信息系统即办公工具的形象。
另一方面,与传统的静态决策不同,由于CIPS的调度决策优化必须适应于计划与执行间的直接互动需要,CIPS系统的决策模式具有主动、实时、动态、完备的特点。
《编组站自动化》课程论文姓名:班级:学号:日期:北京交通大学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概述一、CIPS系统简介CIPS(Computer Integrated Process System)系统由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研发,该系统将编组站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研究,通过系统整合或集成,进一步提高了编组站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
CIPS编组站自动化系统已形成规范标准功能体系。
该系统适用于编组站,尤其是路网性或重要区域性编组站,同时也适用于调车作业繁忙的区段站、工矿企业及港口等铁路车站的综合自动化。
二、CIPS功能和作用传统意义上的编组站综合自动化是在一个编组站建设配套车辆管理信息、驼峰自动化、机车遥控等主要系统,各子系统相对独立,安装和使用通常分散在不同的作业地点,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并未构成统一集中的系统。
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由管理信息和信号控制集中两部分组成。
通过技术、功能、管控的集成,人员、设备的集中,信息的共享,实现运输生产指挥智能化、信息化和自动化,满足编组站建设、管理、运用、安全、维护等方面的需要。
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包括调度指挥管理、现在车管理、货运管理、统计分析、站内设备集中控制、自动控制、作业过程跟踪、综合信息显示、系统监控与维护等功能。
系统为所设置的业务岗位提供技术手段,实现列车接发、解编、调车、取送车、货运管理、技检作业、统计分析、调度命令等业务流程。
三、CIPS系统架构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由管理信息和信号控制集中两部分组成(图3.1)。
设置独立的信息网和集中控制网,信息网和集中控制网均应采用双环形自愈网。
分别设置信息机房、信号机房,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
管理信息系统设备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接口服务器、存储设备、终端设备、网络设备、网络安全设备、打印设备、不间断电源设备等;信号控制集中系统设备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接口服务器、存储设备、终端设备、网络设备、网络安全设备、打印设备、不间断电源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