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题库4-1-8
- 格式:pdf
- 大小:73.38 KB
- 文档页数:8
第十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一、概念题1.行为犯(人大2010年研;南师大2008年研)答:行为犯是指危害行为符合犯罪客观要件齐备标准的犯罪。
只要行为人着手实施并完成了《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犯罪的客观方面即为完备,犯罪即成为既遂形态。
区分行为犯的既遂和未遂,要以上述犯罪行为是否完成为标准,而不是以某种危害结果是否发生为标准。
在司法实践中,行为犯有时也会造成实际的危害结果,但是,这种结果并不是犯罪客观方面所必须具备的结果,而是构成行为犯之外的加重结果或者加重情节。
2.危险犯(上海海事大学2014年研;东财2011年研)答:危险犯是指与实害犯相对应的,以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法律规定的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
《刑法》在危害公共安全罪中有多个条文规定了危险犯,如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等,都是典型的危险犯,它们都是因为使用的犯罪方法特别危险或者侵害的对象特殊而受到刑罚处罚。
3.抽象危险犯(人大2007年研)答:抽象危险犯是指危险状态在法律上一般不作具体性规定,而是立法者根据一定的行为在通常情况下即足以招致某种危险而预先设定的。
行为人只要实施了一定的行为,不论其是否发生了具体的危险都可以认为有侵害法益的危险而构成犯罪。
由此可见,抽象危险犯的行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我国《刑法》中的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都属于抽象危险犯。
二、简答题1.简述故意犯罪的停止状态。
答: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产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及阶段中,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状态。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按其停止下来时犯罪是否已经完成为标准,可以区分为两种基本类型:(1)犯罪的完成形态,即犯罪的既遂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未在中途停止下来而得以进行到终点,行为人完成了犯罪的情形。
(2)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即故意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居于中途而停止下来,犯罪未进行到终点,行为人没有完成犯罪的情形。
第十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10.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1.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1)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产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及阶段中,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状态。
分为两种基本类型:①犯罪的完成形态,即犯罪的既遂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未在中途停止下来而得以进行到终点,行为人完成了犯罪的情形。
②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即故意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于中途而停止下来,犯罪未进行到终点,行为人没有完成犯罪的情形。
(2)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特征①故意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和既遂形态都是犯罪的停止状态,是故意犯罪过程中不再发展而固定下来的相对静止的不同结局,它们之间是一种彼此独立存在的关系,而不可能相互转化。
②故意犯罪的过程,是指故意犯罪发生、发展和完成所要经过的程序、阶段的总和与整体,它是故意犯罪运动、发展和变化的连续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
故意犯罪的阶段,又称故意犯罪的发展阶段,是故意犯罪发展过程中因主客观具体内容有所不同而划分的段落。
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犯罪发展阶段有二:一是犯罪的预备阶段,二是犯罪的实行阶段。
故意犯罪的形态与故意犯罪的过程和阶段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a.区别第一,故意犯罪的形态是故意犯罪已经停止下来的各种不同的结局和形态,属于相对静止范畴的概念;故意犯罪的过程与阶段是故意犯罪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进程与进程中划分的段落,属于相继运动发展的概念。
第二,就一个人实施某种犯罪的案件而言,他也只能构成犯罪停止形态中的某一种犯罪形态,而不可能同时构成某种罪的两种以上的犯罪停止形态;而一个人实施某种具体犯罪案件时,完全可能同时具有两个犯罪阶段及完整的犯罪过程。
b.联系故意犯罪的形态是在故意犯罪的过程和阶段中产生的,各种犯罪形态的产生及其界定,依赖犯罪过程和阶段的存在及其不同的发展程度。
③犯罪的预备形态、未遂形态、中止形态和既遂形态,都是在故意犯罪发展过程中,在犯罪的某个阶段,由于犯罪主客观原因的变化和作用,而使犯罪停止下来不再发展变化的不同状态和结局,这就是故意犯罪停止形态与故意犯罪发展过程和阶段的一般关系。
甘肃省2015年下半年企业法律顾问: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特殊停止形态考试题本卷共分为2大题6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20分,8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
从管理效率的角度,管理幅度的大小同管理层次的多少__关系。
A.呈正比B.没有任何C.呈反比D.呈线性2.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仲裁裁决后15日内,如果当事人对裁决中的部分事项不服,并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则劳动争议仲裁裁决__。
A.发生法律效力B.部分发生法律效力C.不发生法律效力D.丧失法律效力3.常某2003年3月5日犯甲罪,追溯期限应为10年,2007年3月5日又犯乙罪,乙罪的追溯期限也是10年。
这时甲罪的追溯期限应__。
A.从犯乙罪之口起计算,还有5年B.从犯乙罪之日起计算,还有10年C.从犯乙罪之日起计算,共计15年,即以甲罪追诉期限剩余的5年加乙罪的追溯期限10年D.从犯乙罪之日起计算,共计20年,即以甲罪的追诉期限10年加乙罪的追溯期限10年4.(2008,3)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如果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则应当报请__裁决。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家主席D.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5. 企业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中,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报表是()。
A.现金流量表B.利润表C.资产负债表D.社会营销观念6. (2007,1)《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确认的企业法律顾问专业技术等级不包括__。
A.企业一级法律顾问B.企业二级法律顾问C.企业三级法律顾问D.企业法律顾问助理7. “订单、发货、账单”的循环是()的核心。
A.营销情报系统B.营销分析系统C.内部报告系统D.营销凋研系统8. 《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在风险转移方面采取的原则是__。
A.以合同订立时间确定风险转移B.以所有权转移时间确定风险转移C.以买方实际控制货物时间确定风险转移D.以交货时间确定风险转移9. 【真题试题】(2010年单项选择第15题)直接薪酬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成就工资和津贴。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A B C D A B C DA B C D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C.犯罪既遂D.犯罪预备[不定项选择]:A B C D本题4条评论ID(7144): 李某爱打麻将,近日他手气不好,逢赌必输,看见别人出手阔绰心有不甘,2002年12月12日,李某打麻将时见与其打牌的王某穿金戴银,心想,看她这身行头,准是有钱的人,不如到她那里弄点钱花花。
次日李某找其表弟郭某谈到此事,让郭某与其一起干,郭某不肯,李某便面露凶相,给郭某一记耳光说到:“你既然知道了,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否则整死你。
”郭某慑于李某的淫威只好同意,当晚李某和郭某来到王某家行窃,李某让郭某在外面望风,自己进去,他到屋内窃得一提包(内装一部手机及现金3000元),又窃得钻石项链一条,将这些东西交给门外的郭某,说:“你拿好了,我还有点事没办完。
”李某返回屋中爬到王某的床前欲对其施暴。
李某将床上的人打昏,握住其胳膊,床上的人挣扎中大呼救命,李某一看,躺在王某床上的是王某的男友孙某,遂慌忙逃跑,案发后,李某、郭某被公安机关逮捕。
窃得提包及手饰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A.犯罪未遂B.犯罪既遂C.犯罪中止D.犯罪预备[不定项选择]:A B C D本题5条评论ID(7145): 李某爱打麻将,近日他手气不好,逢赌必输,看见别人出手阔绰心有不甘,2002年12月12日,李某打麻将时见与其打牌的王某穿金戴银,心想,看她这身行头,准是有钱的人,不如到她那里弄点钱花花。
次日李某找其表弟郭某谈到此事,让郭某与其一起干,郭某不肯,李某便面露凶相,给郭某一记耳光说到:“你既然知道了,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否则整死你。
”郭某慑于李某的淫威只好同意,当晚李某和郭某来到王某家行窃,李某让郭某在外面望风,自己进去,他到屋内窃得一提包(内装一部手机及现金3000元),又窃得钻石项链一条,将这些东西交给门外的郭某,说:“你拿好了,我还有点事没办完。
第十章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案例(简编)一、被告人吴某辞职后从事“摩的”载客。
2004年11月10日16时许,吴某在等待载客时,遇见原单位同事金某(女),便主动提出送金某回家。
到达金某家后,正好天上下起大雨,金某便邀请吴某到家里避雨。
在金某的卧室,吴某见金家没有别人,又想到自己购买房屋缺乏资金,便产生敲诈金某的念头,于是,他将金某强行按在卧室的床上,又用随身携带的手铐铐住金某,让金某准备5万元钱于次日11时之前交给他,并以拍金某的半身裸照作为威胁。
金某被迫同意后,吴某才打开金某的手铐,并将自己银行账号写给金某。
后吴某又觉得要留下金某的把柄,便又一次强迫金某脱下衣服,拍摄了其半身裸照。
离开现场后,吴某还打电话威胁金某不准报案。
在得知金某已报案后,吴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
被告人吴某构成敲诈勒索罪,是否既遂?未遂二、被告人隋某(46岁,男,患轻至中度精神发育迟滞,为限定责任能力)因住房问题与隔壁邻居朱某产生纠纷,一直怀恨在心。
在许多不同场合下,隋某曾多次扬言“要给朱家点颜色看看”,有时甚至直截了当地放出“要用熏蒸药片毒死朱某全家”的恶语。
2004年11月6日,有事外出的朱某家空无一人。
下午时分,隋某乘四周无人之机,连忙将事先准备好的2瓶药物毒性强的熏蒸药片(磷化铝片剂)全部投到朱某家日常饮用的水井中,然后迅速离开了现场,后将装熏蒸药片的空瓶扔进了附近一条小河内。
事后,为显示自己的“能耐”,洋洋自得的隋某向周围其他邻居透露了此事。
隋某投毒的事传到了外出返回的朱某家人耳中,因听惯了诸如此类的话语,朱某家人认为这次也仅是恐吓,对此也没有放在心上。
次日凌晨,朱某家取水做饭时,突然发现井水异常,他们这才意识到这事有可能是真的。
提高警惕的朱某家人连忙喊来了隋某。
为弄明白井中是否投毒,朱某家人让隋某自已来喝井水,隋某死活不肯喝。
被逼无奈后,隋某承认了自己向井中投毒一事。
朱某立即报案。
经公安局现场鉴定,朱家井水中含有大量磷化物成分。
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总分78,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 )。
A. 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的B. 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行犯罪C. 只有在造成法定损害结果时,才处罚过失行为D. 未完成罪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2. 是否成立犯罪既遂,取决于( )。
A. 是否发生了预期的犯罪结果B. 行为是否具备了刑法分则规定的某一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C. 行为人是否达到了犯罪目的D. 犯罪行为是否多次完成3. 区分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的基本标志是( )。
A. 犯罪分子是否已经完成犯罪预备行为B. 犯罪分子是否已经接近作案目标C. 犯罪分子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D. 犯罪分子是否已经进入作案现场4. 犯罪的既遂、预备、未遂与中止存在于( )。
A. 所有故意犯罪中B. 所有过失犯罪中C. 所有直接故意犯罪中D. 所有间接故意犯罪中5.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区别的关键在于( )。
A. 犯罪是否进入实行阶段B. 犯罪是否达到预期目的C. 犯罪停止是否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D. 犯罪是否停止在实行行为完毕之后6. 关于犯罪停止形态,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 犯罪停止形态只存在于故意犯罪中B. 间接故意不可能有犯罪预备、未遂、中止形态C. 对过失犯罪而言,只有犯罪成立与否的问题,没有既遂未遂的问题D. 在犯罪预备阶段只能出现犯罪预备形态,不可能出现犯罪中止形态7. 从犯罪既遂形态的角度看,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属于( )。
A. 行为犯B. 举动犯C. 危险犯D. 结果犯8. 甲开枪射杀乙,第一枪未击中,开第二枪时因惧怕承担法律责任遂停止射击。
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
A. 属于犯罪未遂B. 属于犯罪中止C. 第一枪未击中,构成犯罪未遂;第二枪自动停止射击,构成犯罪中止D. 不构成犯罪9. 下列情形中,属于故意杀人罪实行行为的是( )。
第十一章故意犯罪过程中的停止形态第十一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一、单项选择题1.赵某欲毒杀萧某,萧某中毒后,腹痛难忍,赵某见状,顿生悔意,急将解药给萧某服下,并将其送往医院,但萧某因抢救无效仍然死亡,赵某的行为属于()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2.张某从邻居男孩小伟手中骗得房门钥匙一把,即作了模压并仿制,后还了钥匙。
一日张某拿着仿制的钥匙去小伟家企图开门行窃,因钥匙仿制不准,未能得逞,准备回家加工后继续作案,此时被人抓获。
张某的行为属于()A、犯罪预备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不构成犯罪3.某日,甲用自制的万能钥匙前往乙家行窃,正当其开锁时,突闻一阵脚步由远而近走来,甲慌忙抽出钥匙,逃离现场。
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预备过程中的中止4.李某因私仇蓄意杀害杨某。
一天,李某在杨某回家途中向其开枪射击,但未击中。
这时,李某尚有子弹3颗,却怕罪行败露,遂停止开枪射击。
李某的行为是()A、犯罪未遂B、犯罪中止C、一般违法行为D、意外事件5.某甲与某乙有仇,意图杀害某乙。
某日,某甲携带杀人凶器,前往某乙的住处,意欲杀某乙。
途中,某甲忽然肚子疼痛难忍,只得返回家中,躺下休息。
某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未遂B、犯罪中止C、犯罪预备D、不构成犯罪6.某甲系A市二中学生,15岁,一日因故与其母发生争吵,遂心生恶念,持刀杀其母,其母受伤尚未死亡,某甲急忙将其母送到医院抢救,但抢救无效死亡。
某甲的行为属于()A、意外事件B、故意杀人未遂C、故意杀人既遂D、犯罪中止7.某甲投毒杀妻,将毒食给其妻吃下,后见其妻中毒疼痛难忍,出于怜悯而自动将其妻送往医院抢救,有效地防止了其妻死亡结果发生。
某甲的行为属于()。
A、预备阶段中的中止B、实行阶段中的中止C、行为实行终了而结果尚未发生之前的中止D、犯罪未遂8.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区别的关键是()。
A、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犯罪未遂只能发生在实行阶段B、对于中止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则可以从轻或者减处轻罚C、犯罪中止是行为人基于自己的意志而放弃犯罪,犯罪未遂是基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犯罪D、犯罪中止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犯罪未遂是犯罪的完成形态9.犯罪未遂中的犯罪未得逞是指()。
2016年司法考试刑法章节模拟习题:第十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第十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一、单项选择题1、甲为了杀死乙,举枪向乙射击,第一枪未击中,在能继续向乙开枪的情况下,甲不再开枪,停止射击。
甲的行为是()。
A、犯罪未遂B、犯罪中止C、犯罪既遂D、犯罪预备2、甲某晚跳墙进入一女村民家,企图实施强奸行为,入屋后,即站在窗前,用螺丝刀撬窗子,在其中一扇窗刚打开之际,正在睡觉的妇女惊醒,遂打开电灯,呼喊“抓坏人”,甲一看灯下的妇女,竟是自己小学同学,感到“难为情”,于是扭头便跑。
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不构成犯罪3、甲与乙有仇,甲欲杀死乙,而误把丙当作乙杀死。
对甲( )。
A、应当进行数罪并罚,其对乙是故意杀人未遂,对丙是故意杀人既遂B、应定故意杀人未遂,因甲对丙的死亡主观上没有故意C、应数罪并罚,其对乙是故意杀人未遂,对丙是过失杀人D、只是一个故意杀人罪4、某甲蓄意杀害某乙,某晚潜入某乙的院子,见墙角有个黑影,便以为是乙,举枪射击,后来发现打死的不是乙,而是乙的一头牲畜,对甲的处理( )。
A、按故意杀人未遂处理B、按故意杀人预备处理C、如果打死牲畜情节严重,可按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处理D、因打死的是牲畜,不构成犯罪5、某甲意图毒死某乙,误将白糖当作砒霜拌入某乙所要吃的食物内,某乙吃后平安无事。
在这种情况下,某甲的行为( )。
A、不构成犯罪B、属于意外事件C、故意杀人预备D、故意杀人未遂6、犯罪分子给被害人服下毒药后就逃走了,不久后悔,赶回来抢救时,发现被害人已被邻居送往医院抢救脱离危险。
对犯罪分子按( )处理。
A、犯罪中止B、犯罪既遂C、犯罪未遂D、不构成犯罪7、张某潜入某财务室,把保险柜打开一看,巨款早已提走,便失望地离去,他的行为是( )。
A、犯罪既遂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不构成犯罪8、某甲故意向某乙传授盗窃方法,某乙没有按某甲传授的方法去盗窃,甲的行为是( )。
法学: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考试题及答案(最新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填空题 过失犯罪和( )不存在停止形态。
本题答案:间接故意犯罪 本题解析:间接故意犯罪 2、单项选择题 甲投毒杀其父,其父服毒尚未死亡,甲急送其父到医院抢救,但抢救无效死亡,甲的行为属于( )A 、故意杀人未遂 B 、故意杀人既遂 C 、犯罪中止 D 、意外事件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单项选择题 犯罪未得逞是指( )A.未发生任何危害结果 B.未发生行为人所追求的危害结果. C.犯罪行为未实行终了 D.为满足某一具l 只要实施了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煽动行为,无论群众是否被煽动起来,都构成煽动分裂国家罪既遂。
这种情况属于( )。
A.结果犯 B.举动犯 C.行为犯 D.危险犯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本题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7、单项选择题某甲与某乙素有仇恨,为了报复,某甲在日记中写下了对某乙的诅咒,并表示一定要杀死某乙,还在日记中列出了几种杀人手段。
某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B.犯意表示C.犯罪中止D.犯罪未遂本题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8、问答题邓某与赵某宿仇颇深,邓某伺机报复赵某。
一日,邓某得知赵某一人在家,便携匕首前往赵某家准备杀害赵某。
邓某在去赵某家的途中,突然腹部疼痛难忍,于是返回自家。
请分析:邓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还是犯罪预备?为什么?本题答案:邓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题库4-1-8
问题:
[多选]犯罪预备的特征是
A.主观上有犯罪故意
B.客观上实施了犯罪的预备行为
C.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
D.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止
E.为进行犯罪准备工具
问题:
[多选]甲仇恨乙,某日甲误将碱面当毒药投入乙的水杯中,乙喝后安然无恙。
甲的行为属于
A.意外事件
B.对象错误
C.手段错误
D.故意犯罪
E.犯罪未遂
问题:
[多选]下列关于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A.未遂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
中止是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之发生
B.是否着手不同
C.犯罪未遂可有预备未遂,犯罪中止则无
D.有无犯罪结果不同
E.自动防止犯罪结果的情况下,既有可能成立犯罪未遂,也有可能成立犯罪中止
/ 二次元图片
问题:
[多选]下列行为中属于犯罪预备行为的是
A.甲提刀尾随乙欲抢劫,因有车经过,使甲未得逞
B.乙为盗窃财物而进行实地考察
C.丙守候在乙必经之路意图杀害乙
D.丁扬言要杀害戊
E.甲欲杀乙,在日记中详细地描述了准备作案的计划
问题:
[不定项选择]下列情况中,属于犯罪中止的是
A.过失致人重伤后马上将受害人送往医院抢救
B.去盗窃的途中发现屋里有灯光而返回
C.将挪用的用于营利的资金悄悄还上
D.毒害他人之后良心发现,乘毒性未发作将被害者送往医院抢救,但被害者仍然死亡
E.甲与邻居乙吵架,盛怒之下甲持枪来到乙家中欲枪杀乙,第一枪未击中,此时甲复又心中不忍,念及邻居感情,遂放弃回家
问题:
[判断题]某甲因与某乙有仇,而产生了杀害某乙的犯意,但经过反复考虑后打消了杀害某乙的念头,某甲属于犯罪中止。
A.正确
B.错误
犯罪故意形态只能出现在犯罪过程中,某甲只是产生犯意,尚未着手实施犯罪,没有进入犯罪过程之中。
问题:
[判断题]对于过失犯罪而言,存在成立与否的问题,但不存在既遂与未遂的问题。
A.正确
B.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