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练习
- 格式:docx
- 大小:12.45 KB
- 文档页数:4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关于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没有达到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构成犯罪的全部要件,因此不应当给予刑事处罚B.只要有犯罪的打算和完整的实施计划,尽管没有着手实行犯罪,也应当按犯罪预备处罚C.只要犯罪行为实施终了,就不可能成立未遂D.迷信犯、愚昧犯实际使用的犯罪方法与预想使用的犯罪方法一致,但不应当受到处罚正确答案:D解析: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没有达到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构成犯罪的全部要件,但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也应当给予处罚,A选项错误。
只有犯罪的打算和完整的实施计划,还没有着手实行犯罪的属于有犯意或犯意表示(流露),尚未外化为具体的犯罪准备活动的,不能成立预备犯,B选项错误。
实行终了的未遂指行为人把实现犯罪意图必要的行为实施完毕的未遂,C选项错误。
迷信犯、愚昧犯预定实施的行为与实际实施的行为是一致的,相反,在不能犯未遂的场合,行为人实际使用的犯罪方法与预想使用的犯罪方法不一致,以致犯罪不能既遂。
对于不能犯未遂,认为是构成犯罪,按照未遂犯处罚;“迷信犯”或者“愚昧犯”不为罪不可罚,故D选项正确。
知识模块: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2.刘某一日晚十时许,从楼外的漏水铁管爬到某单位宿舍四楼,刘某推开窗户借着月光看见宿舍内只有一名女工在床上睡觉,便起奸淫之意,当其潜入室内悄悄地摸向床边时,不慎将床前的脸盆踢响,然后刘某便破门逃跑。
刘某的行为是( )。
A.犯罪未遂B.犯罪预备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正确答案:B解析:《刑法》第22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第23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第十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一、概念题1.行为犯(人大2010年研;南师大2008年研)答:行为犯是指危害行为符合犯罪客观要件齐备标准的犯罪。
只要行为人着手实施并完成了《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犯罪的客观方面即为完备,犯罪即成为既遂形态。
区分行为犯的既遂和未遂,要以上述犯罪行为是否完成为标准,而不是以某种危害结果是否发生为标准。
在司法实践中,行为犯有时也会造成实际的危害结果,但是,这种结果并不是犯罪客观方面所必须具备的结果,而是构成行为犯之外的加重结果或者加重情节。
2.危险犯(上海海事大学2014年研;东财2011年研)答:危险犯是指与实害犯相对应的,以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法律规定的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
《刑法》在危害公共安全罪中有多个条文规定了危险犯,如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等,都是典型的危险犯,它们都是因为使用的犯罪方法特别危险或者侵害的对象特殊而受到刑罚处罚。
3.抽象危险犯(人大2007年研)答:抽象危险犯是指危险状态在法律上一般不作具体性规定,而是立法者根据一定的行为在通常情况下即足以招致某种危险而预先设定的。
行为人只要实施了一定的行为,不论其是否发生了具体的危险都可以认为有侵害法益的危险而构成犯罪。
由此可见,抽象危险犯的行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我国《刑法》中的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都属于抽象危险犯。
二、简答题1.简述故意犯罪的停止状态。
答: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产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及阶段中,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状态。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按其停止下来时犯罪是否已经完成为标准,可以区分为两种基本类型:(1)犯罪的完成形态,即犯罪的既遂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未在中途停止下来而得以进行到终点,行为人完成了犯罪的情形。
(2)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即故意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居于中途而停止下来,犯罪未进行到终点,行为人没有完成犯罪的情形。
1. (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犯罪行为是()。
A. 犯罪预备B. 犯罪未遂C. 犯罪中止D. 犯罪终止【答案】B【解析】参考答案:B答案解释:B。
解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2. (多选题)下列()属于犯罪中止。
A. 甲用猎枪瞄准正在骑马的乙,欲将其打死,枪响后即逃走,结果将马打死,乙负轻伤B. 甲潜入一超市盗窃,忽然听到外面有响声,以为行迹败露,遂离开C. 甲人户抢劫时,看到客厅电视正播放庭审纪实片,意识到犯罪要受到处罚,于是向被害人赔礼道歉后离开D. 甲欲杀乙,向乙食物中投毒,乙食后呕吐不止,甲顿生悔意急忙将乙送医院救治,乙经抢救脱险E. 甲夜间潜入某妇女房内企图实施强奸,往妇女床前走时不慎踢响了地上的脸盆,该妇女惊醒后大叫,甲见状逃离【答案】CD【解析】【答案】CD。
解析:《刑法》第24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CE属于自动放弃犯罪行为,,D属于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故本题答案选CD。
B属于犯罪未遂,E中“踢响了地上的脸盆,该妇女惊醒后大叫”,踢响了脸盆,见状逃离属于犯罪未遂。
3. (单选题)丁某欲放火,将火点燃后,突然后悔,赶紧呼喊人,众人将火扑灭。
丁某的行为属于()。
A. 犯罪预备B. 犯罪既遂C. 犯罪中止D. 犯罪未遂【答案】B【解析】【答案】B。
解析:放火罪是一个行为犯,只要实施了故意放火的行为,使易燃物独立燃烧即为既遂,事后的弥补行为不会使犯罪形态逆转。
故本题答案选B。
4.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犯罪中止的要件?()A. 必须自动放弃犯罪B. 必须是彻底放弃犯罪C. 必须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D. 必须是在危害结果产生之前放弃犯罪【答案】ABCD【解析】【答案】ABCD。
吉林省2015年下半年企业法律顾问: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特殊停止形态试题本卷共分为2大题6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20分,8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下列不属于领导决策艺术的是:__。
A.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艺术B.对不同的决策问题采取不同方法的艺术C.尽量实现经营决策的程序化D.经常分析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2.下列对法律原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__。
A.法律原则不仅着眼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关注它们的个别性B.法律原则在适用上容许法官有较大的自由裁量余地C.法律原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D.相互冲突的法律原则可以共存于一部法律之中3。
(2003。
6)甲持刀杀乙,乙的朋友丙路过,丙情急之下用汽枪打伤了甲,丙的行为是__。
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故意犯罪D.防卫过当4.在我国,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应由__行使。
A.工商行政机关B.公安机关C.审判机关D.检察机关5. 张总是一家大型企业新上任的总经理,经过调查研究后,他发出了四道指令:一是调整企业发展方向;二是调整部门结构;三是采取激励措施,进一步调动员工积极性;四是要加强对工作绩效的考核。
这四道指令分别对应于企业管理的__职能.A.计划、控制、组织和领导B.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C.领导、计划、组织和控制D.领导、组织、计划和控制6。
有限责任公司作出合并决议,必须经代表__以上有表决权的股东通过.A.1/2B.2/3C.1/4D.1/37. 目前国际贸易结算中使用最广泛的支付工具是票据。
对于本票和汇票的描述错误的是:()。
A.本票是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有人的票据B.本票和汇票一样,有三个当事人C.远期本票无须办理承兑手续D.本票在任何情况下,出票人都是绝对主债务人8. 命令统一是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它是指__。
吉林省企业法律顾问: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特殊停止形态考试题本卷共分为2大题6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20分,8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在专利局申请专利的,专利权授予__的人。
A.最先发明B.最先申请C.最先使用发明创造D.最先拥有该项技术2.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对一审法院判决__A.有权上诉B.无权上诉C.是否有权上诉,取决于是否判决其承担实体义务D.是否有权上诉,取决于法院的决定3.下列行为,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的是指,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__。
A.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似的商标,情节严重的B.在不同种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C.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D.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他人正在申请注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4.甲公司向乙公司购买木材,约定了交货和付款的时间,但未说明价格,到了合同约定的付款时间,因木材价格上涨,甲公司和乙公司产生了争议,难以达成一致。
此时,木材的价格应当__执行。
A.按照合同订立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B.按照合同履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C.按照合同订立时订立地的市场价格D.按照合同履行时订立地的市场价格5. 下列哪一原因可以导致企业破产__A.不能清偿到期债务B.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C.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拒绝清偿债务D.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没有偿债的手段6. 下列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__。
A.精神病患者无选举权B.因犯危害国家安全罪或者其他严重刑事犯罪案件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的人无选举权C.正在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的人暂时停止行使选举权D.正在受拘留处罚的人准予行使选举权7. 判断一个企业组织分权程度的主要依据是()。
A.是否按地区设置多个区域性部门B.是否设置多个中层的职能机构C.管理层次是否增加D.命令权的下放程度8. 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__。
故意犯罪的停⽌形态扬州⾼等职业技术学校备课笔记纸(⾸页)教学过程导⼊新课1、甲打电话邀请好朋友李某⼀起实施抢劫。
2、⼄向朋友赵某扬⾔说⼀定要将陈某杀掉。
3、丙为了盗窃⽅便,将张某家的看门狗毒死了。
4、丁为了成功抢劫,对刘某的⾏动规律进⾏了跟踪调查问题:他们的⾏为犯罪吗?讲授新课四、故意犯罪的停⽌形态⾸先,只有故意犯罪⽽且是直接故意犯罪才有犯罪停⽌形态问题。
(⼀)概念及相互关系1、概念:指故意犯罪在其产⽣、发展及完成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使得犯罪停⽌下来的状态。
理解这个概念,我们要把握三点:⼀个过程;三个阶段;四种形态。
(1)犯罪过程:指故意犯罪从犯意产⽣到⾏为的实施以及结果的发⽣所要经过的全部程序或阶段的总和。
当然这个过程有长有短。
(2)犯罪阶段:是故意犯罪过程中,因主、客观具体内容不同⽽划分的段落。
⼀个完整的犯罪阶段包括犯罪预备阶段、犯罪实⾏阶段、犯罪结果阶段。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这⼏个阶段不是每个犯罪都必须经历的,有些犯罪可能只经历其中⼀个或两个。
1)犯罪预备阶段——以实⾏犯罪预备⾏为为内容,起点为开始实施犯罪预备,终点为着⼿实施犯罪实⾏⾏为;2)犯罪实⾏阶段——以实⾏犯罪实⾏⾏为为内容,起点为着⼿实施犯罪实⾏⾏为,终点是完成犯罪实⾏⾏为。
3)犯罪结果阶段——以出现犯罪结果为内容,起点是犯罪实⾏⾏为结束,终点是犯罪结果出现。
(3)犯罪停⽌形态:故意犯罪过程中,因主、客观原因⽽停⽌下来的的各种不同结局和状态,即预备、中⽌、未遂、既遂。
,2、相互关系(结合图⽰理解):1)过程是⼀个线段,阶段是线段上的各部分,形态是各部分的点。
这个点究竟出现在哪个阶段,哪个位置要根据犯罪的具体情况确定。
⼀般来说,有这样⼏种可能:犯罪预备阶段犯罪犯罪实⾏阶段犯罪结果出现前阶段犯罪结果出现阶段犯罪预备犯罪中⽌犯罪中⽌犯罪未遂犯罪中⽌犯罪未遂犯罪既遂2)⼀个故意犯罪⾏为可能经过⼏个阶段,但不可能出现⼏个形态,只能出现⼀种形态。
1.(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犯罪行为是()。
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终止【答案】B【解析】参考答案:B答案解释:B。
解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2.(多选题)下列()属于犯罪中止。
A.甲用猎枪瞄准正在骑马的乙,欲将其打死,枪响后即逃走,结果将马打死,乙负轻伤B.甲潜入一超市盗窃,忽然听到外面有响声,以为行迹败露,遂离开C.甲人户抢劫时,看到客厅电视正播放庭审纪实片,意识到犯罪要受到处罚,于是向被害人赔礼道歉后离开D.甲欲杀乙,向乙食物中投毒,乙食后呕吐不止,甲顿生悔意急忙将乙送医院救治,乙经抢救脱险E.甲夜间潜入某妇女房内企图实施强奸,往妇女床前走时不慎踢响了地上的脸盆,该妇女惊醒后大叫,甲见状逃离【答案】CD【解析】【答案】CD。
解析:《刑法》第24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CE属于自动放弃犯罪行为,,D属于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故本题答案选CD。
B属于犯罪未遂,E中“踢响了地上的脸盆,该妇女惊醒后大叫",踢响了脸盆,见状逃离属于犯罪未遂。
3.(单选题)丁某欲放火,将火点燃后,突然后悔,赶紧呼喊人,众人将火扑灭。
丁某的行为属于()。
A. 犯罪预备B.犯罪既遂C. 犯罪中止D.犯罪未遂【答案】B【解析】【答案】B。
解析:放火罪是一个行为犯,只要实施了故意放火的行为,使易燃物独立燃烧即为既遂,事后的弥补行为不会使犯罪形态逆转。
故本题答案选B。
4.(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犯罪中止的要件?()A.必须自动放弃犯罪B.必须是彻底放弃犯罪C. 必须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D.必须是在危害结果产生之前放弃犯罪【答案】ABCD【解析】【答案】ABCD。
解析:《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法学: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考试题及答案(最新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填空题 过失犯罪和( )不存在停止形态。
本题答案:间接故意犯罪 本题解析:间接故意犯罪 2、单项选择题 甲投毒杀其父,其父服毒尚未死亡,甲急送其父到医院抢救,但抢救无效死亡,甲的行为属于( )A 、故意杀人未遂 B 、故意杀人既遂 C 、犯罪中止 D 、意外事件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单项选择题 犯罪未得逞是指( )A.未发生任何危害结果 B.未发生行为人所追求的危害结果. C.犯罪行为未实行终了 D.为满足某一具l 只要实施了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煽动行为,无论群众是否被煽动起来,都构成煽动分裂国家罪既遂。
这种情况属于( )。
A.结果犯 B.举动犯 C.行为犯 D.危险犯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本题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7、单项选择题某甲与某乙素有仇恨,为了报复,某甲在日记中写下了对某乙的诅咒,并表示一定要杀死某乙,还在日记中列出了几种杀人手段。
某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B.犯意表示C.犯罪中止D.犯罪未遂本题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8、问答题邓某与赵某宿仇颇深,邓某伺机报复赵某。
一日,邓某得知赵某一人在家,便携匕首前往赵某家准备杀害赵某。
邓某在去赵某家的途中,突然腹部疼痛难忍,于是返回自家。
请分析:邓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还是犯罪预备?为什么?本题答案:邓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第五章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 练习题
一、法条填空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 ( 1) 的,是犯罪预备。
•( 2) 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 3) 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
遂。
•在( 4) 中,自动( 5) 犯罪或者自动( 6) 地防止犯罪
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 没有造成损害的, 应当(7) 处罚;造成损害的, 应当(8) 处
罚。
二、判断题
( )1 、行为人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或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
着手实行犯罪的,是犯罪预备。
( )2 、犯罪未遂就是指没有发生危害结果或行为人的犯罪目的没有实现。
( )3 、以诅咒方法杀人,应以工具不能犯未遂处理。
( )4 、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着手实施犯罪以后到犯罪既遂以前的过程中。
( )5 、判断犯罪既遂,应以犯罪目的是否达到或预期的犯罪结果是否发生作为标准。
( )6 、行为人是否着手实行犯罪,是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形态相区别的主要标志。
( )7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7.V. X .X .X .X ".
v
三、选择题
1 、赵某持刀闯入钱某家中,声称要割下钱某的一只耳朵以教训她“与人通奸”的不忠行为, 面对钱
某的苦苦哀求, 赵某将刀扔在钱某面前转身离去。 依照刑法规定, 对赵某行为应如何 和处理?
(
)
A、不构成犯罪 B、应当从轻处罚 C、应当减轻处罚 D、应当免除处罚
2、甲某精心准备窃得公司银行账户的密码, 晚上在家中利用互联网将公家账上的 5 万元 转
入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账户。某妻发现后极力规劝,甲某悔悟,在公司未发觉的情况下,又 将 5 万元
转回公司的账户。甲某的行为属于 ( )。
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 D、不构成犯罪
3、 某甲蓄谋杀害某乙。有一天, 某甲见某乙熬药就偷偷在药中投毒,但某乙熬药是给牛 治
病,牛吃药后中毒而死,某甲的行为属于 ( )。
A、既遂负刑事责任 B、犯罪未遂负刑事责任
C、犯罪预备负刑事责任 D、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
4、 某甲与某乙有仇,欲寻机报复。一日某甲得知某乙一人在家,便携匕首前往。途中遇 联
防人员巡逻,某甲深感害怕,折返家中。某甲的行为属于 ( )。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不构成犯罪
5、 小偷打开了财务室的保险柜,但柜中空无分文。小偷的行为是 ( )。
A、盗窃既遂 B、不构成犯罪 C、手段不能犯未遂 D、对象不能犯未遂
6、 甲扬言要杀害乙的全家,乙报案后公安人员即尾随追赶,在通向乙家的公路上,将携带 凶器的
甲截获。甲的行为属于 ( )。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意表示
7、冯某一日晚借着月光看见四楼宿舍内只有一名女士在床上睡觉,便起奸淫之念。当其潜
入室内,悄悄地向床边时,不慎弄出声响,然后其便破门逃跑。冯某的行为是 (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8、 下列行为中不属于犯罪预备行为的是 ( )。
A、提刀在剧院里寻找仇人 B、为盗窃财物而进行实地考察
C、守候在被害人回家的路人 D、将毒药投入被害人的饭碗中
9、 某甲因私仇蓄意杀害某乙。一天,某甲在某乙回家途中向其开抢射击,但未击中。这时,
某甲尚有子弹 3 颗,却怕罪行败露,遂停止开枪射击。某甲的行为是 ( )。
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 C、犯罪预备 D、意外事件
10、 甲携带凶器拦路抢劫,黑夜中遇到乙便实施暴力,乙发现是自己的熟人甲,便喊甲的名 字,甲
一听便住手,还向乙道歉说: “对不起,认错人了。 ”甲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形?
A、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B、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C、未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D、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11、 某甲将他人的一台彩电偷回家中,经其父、兄规劝,某甲悔悟。在被盗者未发觉的情况 下,又
偷偷地把这台彩电送回原处。甲的行为是:
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不作为犯罪处理
12、 在共同犯罪中,如果被教唆人着手后中止犯罪,教唆犯应负犯罪 ( ) 的责任。
A、预备 B、未遂 C、既遂 D、中止
13、 张某准备到某厂财务室撬保险柜偷钱,他邀约李某帮助他去望风。 李某不同意,并到派
出所告发了张某,张某的行为属于: (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意表示 D、犯罪中止
14、 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中, 因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犯罪的, 其行为构成 ( )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15、 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 ( )
A 、犯罪预备行为过程中 B 、犯罪实行行为过程中
C、犯罪预备行为和犯罪实行行为过程中 D、犯罪过程中
16、
甲带匕首准备杀乙, 在去往乙家途中, 突然肚子疼痛, 便回到家中。甲的行为属于: (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17、 张某潜入某财务室,把保险柜打开一看,巨款早已提走,便失望离去,其行为属于:
A、犯罪既遂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18、 甲欲杀死乙,向乙连砍数刀后见乙倒地没有再动,以为乙已死,遂逃离现场。后乙被人 及时抢
救未死。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 B、实行终了的未遂 C、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D、犯罪既遂
选择题答案
I- 5:D、 B、 B、 A、 D
6-10: A 、 A、 D、 B、 D
II- 15: B 、 B、 A、 B、 C
16-20: A 、 B、 B
四、名词解释
1、 犯罪预备
2、 犯罪未遂
3、 犯罪中止
五、简述题
1、简述犯罪预备的特征
2、简述犯罪未遂的特征
3、简述犯罪中止的特征
4、简述中止犯的处罚原则
5、简述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区别
6、简述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区别
六、案例分析:
1、甲意图抢劫,尾随一妇女身后。当该妇女回家开门后准备关门时,甲以为其家中无人, 强行挤进
房内,该妇女被吓得惊叫一声。她的丈夫闻声起床,拉开电灯,见甲站在门口,便 问:“你是干什么
的 ?”甲答不上来,该妇女的丈夫上前打了甲几个耳光。在邻居的帮助下, 甲被扭送到公安机关。甲
供认他的目的是抢钱。甲的抢劫行为属于犯罪预备还是犯罪未遂 ?
2、甲某 (男 )婚后嗜酒成性,对家不管不问,致夫妻感情不和。一日,甲某喝酒后回家,寻 出气,在
与其妻殴打过程中,顿生杀人之念,遂举刀将妻砍伤,并欲进一步行凶,恰逢邻居 赶到,将甲某手中
菜刀抢下,并对其教育,甲某酒醒怒气渐消,略有悔悟,及时送妻到医院 抢救,得免妻死。甲属于何
种犯罪形态?
3、某县城关镇连续发生数起拦路强奸案,均未能破获。为此,县公安局派公安人员杨某男 扮女装,
诱捕犯罪分子。某日晚,叶某正准备去农机厂盗窃废铁,途中遇到杨某,即起强奸 之念。叶从后面扑
上去,掐住杨的脖子,手解裤带,欲行强奸。杨转身抓叶,叶将杨的假发 抓掉, 发现是个男的,便
脱身逃跑, 被巡逻的公安人员抓获。 对叶某的行为应如何认定?并 说明理由。
5、王某(男)与周某(女)长期通奸。王为达到与周结婚的目的,与周共同谋害其丈夫赵 某。王提出由
他提供毒药,由周趁赵吃饭时,把毒药放入赵碗内,将赵毒死。周虽然同意, 并已把王提供的毒药准
备好, 但她有一个 3 岁女孩, 顾虑会把孩子毒死, 便没有按约定的办 法实实施毒杀行为。后王要
继续和周通奸遭到拒绝,周便揭发了王上述罪行。 请依照刑法,分析王某和周某的行为性质并说明理
由。
案例分析题答案提示:
1、答:甲的行为属于抢劫罪的预备犯。 本案中, 甲尾随被害人并趁被害人不注意强行挤进房内,
尚未开始实施具体的抢劫行为, 仍 属于为抢劫犯罪制造方便条件的阶段,因此,应以抢劫罪的预备
犯判处,不构成犯罪未遂。
2、答: (1) 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理由是主观上具有杀人故意,客观上实施了杀人行为; (2)甲的行为
属于故意杀人罪未遂,理由是甲已经着手实施杀人行为,只是由于邻居阻拦和 制止这种行为人意志以
外的原因,使其犯罪目的不能实现,因此是犯罪未遂 (3)甲的犯罪行为构成犯罪未遂,同时具有悔悟和
抢救情节,依刑法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3、答:叶某的行为构成强奸罪 (未遂 ) 。
(1) 行为已属强奸犯罪的着手实施。
(2) 属于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犯罪的犯罪未遂。
4、答:赵某的行为应认定为犯罪中止。
(1)行为人属于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的行为;
(2)此犯罪中止,未造成损害,应当免除处罚。
5、( 1)王某和周某构成共同犯罪。
(2)周某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罪中止;
(3)王某的行为属于故意杀人罪未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