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核心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1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第六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一、关于课文《曹刿论战》记载的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它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全文的关键字眼是"远谋"二字,通过人物对比,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全文语言简练概括,重点突出,剪裁极为得体,体现了《左传》长于记事的特点。
这篇课文的教学要适当讲讲战争的背景,还要讲讲有关的文化常识。
例如当时没有常备军,有了战争,由国君任统帅,贵族任各级军官,而士兵则临时从奴隶中征集。
曹刿说的"民弗从也"就是指这种征集工作来说的。
又如当时的作战方式是车战,所以文中又有"公与之乘""登轼而望之""视其辙乱"等语。
讲背景的时间不宜过长,有些内容可以结合字词来讲。
重点是词语解释。
建议教师在疏通文意过程中采取边讲解边整理的教学方式,可以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例如"间""牺牲""加""狱""情""鼓"等用的是古义,可归为一类:"鼓""败绩""驰""辙""轼"等都与战争(车战)有关,也可归为一类,可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做这件事。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
先由用作设喻的事实写起,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的赞美之辞以及邹忌对这些言辞的分析,这部分内容表面上看来似乎与讽纳谏无关,实际上是设喻说理的前提。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知识要点世界历史(上)1. 日本大化改新:时间:7世纪中期(646年); 性质:封建制改革; 改革者:孝德天皇仿效中国隋唐制度; 影响: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 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开始)——日本历史上的转折点 改革者:明治天皇;学习欧美列强; 改革性质: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感想或认识: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要善于学习国外优秀的文明,要坚持改革开放。
日本民族善于学习,勇于创新,才使得他们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 文艺复兴(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人类最伟大、最进步的变革,是产生巨人的时代4. 启蒙运动(欧洲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①时间:18世纪;②代表人物:伏尔泰(法)—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开明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批评教会。
孟德斯鸠— 提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感想或认识:每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都会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
5.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美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①转折点: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②美国独立的标志: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③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
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④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既赢得到民族独立,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所以它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6.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①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②林肯的主张:维护美国统一,逐步废除奴隶制,希望和平解决③最终解决方式:内战(武力)④转折点:1862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激发了广大黑奴的革命热情,使战争的形势有利于北方⑤结果: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告终⑥影响:它是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部编版九年级(上)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一、课文内容概说1.《智取生辰纲》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
写的是杨志押送生辰纲去往东京,在途中(黄泥冈)被晁盖吴用等用计夺取的经过。
故事集中反映了蔡京、梁中书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与广大农民的矛盾,热情歌颂了起义农民的大智大勇与组织才能。
第十六回在全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此之前,小说主要描写了鲁智深、林冲等个别英雄人物的抗争。
而'智取生辰纲'则是起义农民的集体行动,是梁山泊英雄聚义的开始。
2.《范进中举》选自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品以范进中举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把各种人物搬到生活的舞台上,调动讽刺艺术的各种手段,把一幕幕精彩场面展现在观众面前,尤其是通过范进和胡屠户这两个典型形象的塑造,无情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精神摧残和对人们思想的腐蚀,活现出某些人物的卑污灵魂,谴责了追求功名富贵的肮脏思想和封建社会的丑恶。
3.《三顾茅庐》选自《三国演义》。
记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同时也说明诸葛亮的确是一位有卓越才能的旷世奇才。
4.《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自《红楼梦》,本文通过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被鸳鸯和凤姐取笑一事,体现了刘姥姥率直、风趣、热情、淳朴的乡下人本色和非比寻常的亲和力。
同时,也通过刘姥姥的活动,突出了贾府的极度奢华。
二、单元字词汇总1.字音字形趱行zǎn 虞候yú嗔怪chēn 尴尬ɡān gà朴刀pō怨怅chànɡ聒噪ɡuō死心塌tā地星宿xiù斋公zhāi 醉醺xūn 癞lài蛤蟆阎yán王紧攥zuàn 带挈qiè腆tiǎn 啐cuì嗑hé讳huì兀wù绾wǎn轩敞chǎng 瘟wēn 桑梓zǐ拜谒yè纶巾guān 末胄zhòu愧赧nǎn 倾颓 tuí存恤xù殆尽dài 疏懒lǎn 鄙bǐ贱如雷贯guàn耳茅塞sè顿开筵 yán 席潇湘xiāo 篾片miè发怔zhèng 麈尾zhǔ砒霜pī蓼溆liǎo岔气chà促狭cù戗金qiàng 秋爽斋zhāi2.重点词语趱行:赶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各单元重点知识填空(细致到每一课)考前必会 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一、三角转化型 图形一:1.碳三角①2C +O 2=====点燃2CO C +CO 2=====高温2CO ②C +O 2=====点燃CO 2 C +2CuO=====高温2Cu +CO 2↑ ③2CO +O 2=====点燃2CO 2 CO +CuO=====△Cu +CO 2 ④C +CO 2=====高温2CO 2.氧三角①2H 2O 2=====MnO 22H 2O +O 2↑ ②2H 2O 2=====MnO 22H 2O +O 2↑ ③2H 2O=====通电2H 2↑+O 2↑ ④2H 2+O 2=====点燃2H 2OCH 4+2O 2=====CO 2+2H 2O C 2H 5OH +3O 2=====点燃2CO 2+3H 2O 图形二:1.①Ca(OH)2+CO 2===CaCO 3↓+H 2O②2H 2O=====通电2H 2↑+O 2↑ ③C +O 2=====点燃CO 2 2CO +O 2=====点燃2CO 2 CH 4+2O 2=====点燃CO 2+2H 2O C 2H 5OH +3O 2=====点燃2CO 2+3H 2O 2.钙三角①CaCO 3=====高温CaO +CO 2↑ ②CaO +H 2O===Ca(OH)2③Ca(OH)2+CO 2===CaCO 3↓+H 2O 图形三:①CaCO 3=====高温CaO +CO 2↑CaCO 3+2HCl===CaCl 2+H 2O +CO 2↑ ②Ca(OH)2+CO 2===CaCO 3↓+H 2O ③CaCO 3+2HCl===CaCl 2+H 2O +CO 2↑ 二、一字型①2H 2+O 2=====2H 2O CuO +H 2=====△Cu +H 2O ②2H 2O=====通电2H 2↑+O 2↑ ③2H 2O=====通电2H 2↑+O 2↑ ④2H 2+O 2=====点燃2H 2O CH 4+2O 2=====点燃CO 2+2H 2O C 2H 5OH +3O 2=====点燃2CO 2+3H 2O 三、发散型1.①C +2CuO=====高温2Cu +CO 2↑ ②CO +CuO=====△Cu +CO 2 ③CuO +H 2=====△Cu +H 2O2.①C +CO 2=====高温2CO②Ca(OH)2+CO 2===CaCO 3↓+H 2O ③CO 2+H 2O===H 2CO 3四、网络转化型 1.氧气知识网络①2KMnO 4=====△K 2MnO 4+MnO 2+O 2↑ ②2H 2O 2=====MnO 22H 2O +O 2↑ ③2H 2O=====通电2H 2↑+O 2↑ ④3Fe +2O 2=====点燃Fe 3O 4 ⑤2Mg +O 2=====点燃2MgO ⑥C +O 2=====点燃CO 2 2C +O 2=====点燃2CO ⑦S +O 2=====点燃SO 2 ⑧4P +5O 2=====点燃2P 2O 5 ⑨2H 2+O 2=====点燃2H 2O ⑩2CO +O 2=====点燃2CO 2 ⑪CH 4+2O 2=====点燃CO 2+2H 2O ⑫C 2H 5OH +3O 2=====点燃2CO 2+3H 2O 2.二氧化碳知识网络①C +2CuO=====高温2Cu +CO 2↑ ②CO +CuO=====△Cu +CO 2 ③2C +O 2=====点燃2CO C +CO 2=====高温2CO ④C +O 2=====点燃CO 2 C +2CuO=====高温2Cu +CO 2↑⑤2CO +O 2=====点燃2CO 2 CO +CuO=====△Cu + CO 2 ⑥C +CO 2=====高温2CO ⑦CaCO 3=====高温CaO + CO 2↑ CaCO 3+2HCl===CaCl 2+H 2O +CO 2↑ ⑧Ca(OH)2+CO 2===CaCO 3↓+H 2O ⑨CO 2+H 2O===H 2CO 3 ⑩H 2CO 3===H 2O +CO 2↑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什么是化学1.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________、结构、________、转化及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______层次认识物质,通过____________创造物质。
《陈涉世家》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他花费毕生的精力,用“不虚美、不隐恶”的笔调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
鲁迅先生曾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基础知识1、通假字(1)苟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不要。
(2)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
(3)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
(4)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5)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披着,穿着。
2、词类活用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
置人所罾鱼腹中罾,鱼网,名词活用为动词,这里是用网捕的意思。
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对)……(感到)奇怪夜篝火篝,名词作动词,用笼罩着。
狐鸣呼曰狐,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眼睛示意。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坚固的铁甲;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锐利的武器。
皆刑其长吏刑,名词活用为动词,惩罚。
3、古今异义今亡亦死古义:逃亡。
今义:死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古义:私自,偷着。
今义:空隙。
卒中往往语。
古义:处处。
今义:常常。
将军身被坚执锐。
古义:亲自。
今义:人、动物的躯体。
会天大雨。
古义:适逢,恰巧。
今义:集会,见面等。
楚人怜之。
古义:爱戴。
今义:怜惜,可怜。
夜篝火。
古义:用笼子罩着的火。
今义:在空旷处或野外架木柴、树枝燃烧的火堆。
而戍死者固十六古义:十分之六七,表分数的约数。
今义:整数的约数,十六或十七。
比至陈。
古义:等到。
今义:比较,比方。
号令召三老、豪杰来会计事。
古义:动词“会”与“计”的连用,聚会商议。
今义:管理财物的人员。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古义:编次。
今义:次序;品质差等。
4、一词多义(1)会会天大雨(恰逢)与皆来会计事(聚集、聚会)(2)将项燕为楚将(名词、将领、大将)上使外将兵(动词:率领、带兵)(3)次皆次当行(编次,依次编排)之次所旁丛词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4)书乃丹书帛(写)得鱼腹中书(字条)(5)乃陈胜、吴广乃谋曰(于是,就)当之者乃公子扶苏(用在判断句中,相当于“是”)(6)为皆次当行,为屯长(做、当)为天下唱(介词:给、替)(7)故广故数言欲亡问词,故意)扶苏以数谏故(名词,缘故)(8)道道不通(道路)句有可删,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第1页伐无道(这里指封建社会所认为好的政治)(9)令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派)陈守令皆不在(官名,县令)(10)数以数谏放(多次)卒数万人(数词.几)(11)行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队伍之列)乃行卜(去、往)行收兵(行军)三、语句翻译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尼罗河定期泛滥,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有利于农业的生产。
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古埃及灭亡:,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大帝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
古埃及的成就:天文学、数学、医学最为突出。
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徐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古埃及人将人的遗体制作成木乃伊,促进医学的产生。
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每个侧面形似汉字的“金”,所以中国人称“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是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古巴比伦三个社会等级: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
法典中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了古巴比伦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第3课古代印度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达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种姓制度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婆罗门掌管祭祀,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种姓制度内容:各个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低等级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不得通婚。
佛教的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教义:佛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人入教,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力山大帝国希腊城邦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海洋文明)。
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资料世界历史的分期:①世界古代: 公元前3500年左右——公元15世纪末(公元1500年):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②世界近代: 16世纪初——19世纪末(公元1500年-公元1900年) : 资本主义社会③世界现代: 20世纪初——至今(公元1900年—至今)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农业: 租地农场的出现11世纪以后, 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农奴通过购买劳役豁免权、缴纳迁徙税等方式获得自由, 导致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
14世纪, 一些富裕农民建立租地农场, 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农业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手工业: 出现集中的手工工场13至14世纪, 手工业也不断发展, 手工工场由分散到逐渐集中(工场主、商人与工人之间形成雇佣关系, 手工业生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二. 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早期资产阶级的形成):1.农村: 富裕农民(13、14世纪, 富裕农民、骑士、乡绅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2.城市:市民阶层(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
商人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14-16世纪)1.背景: 14世纪的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 提倡发扬人的个性, 追求享受现实生活)3、实质: 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4.代表人物及其成就:①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 代表作《神曲》。
但丁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②达•芬奇: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③莎士比亚: 英国, 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5、文艺复兴的意义:促进人们思想的大解放, 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核心知识
一、单元目标
1、积累文言文方面的知识,注意掌握重要的字、词、句的含义和用法,提高学生独立学习
文言文的能力。
2、增长学生的历史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体会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3、反复诵读课文,能够背诵。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总结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
进一步体会文中蕴含的历史规律和寄托的思想感情。
二、单元重点
1、了解一些文学常识及中国几大历史著作的有关知识。
2、反复地朗读,熟读并背诵重要的篇章,提高阅读能力,学会一些阅读技巧。
3、培养学生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的能力。
4、欣赏古代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
三、单元难点
1、学生对特定的历史背景难以理解。
2、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和掌握有较大的难度,应重点训练。
3、文言文的一些语法知识与现代的有所不同,学生难以理解和把握。
4、指导学生,从文章中学到历史人物的勇气、魄力和智慧,并受到思想教育。
四、学情分析
通过几年的学习,学生一具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和功底。
在借助有关工具书的基础上,学生可以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
但文言文学习还是学生的一个薄弱环节,因为文言文离现实较远,并且在现实生活中用的较少。
而古代诗词学生接触了不少,也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之一。
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朗读技巧,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查阅有关工具书做好课前的预习。
五、核心知识点
1、识记生字词
2、积累重点词语
3、本单元通假字有14个,要理解其含义
4、了解词类活用现象
5、掌握古今异义词
6、积累一词多义
7、特殊句式
8、背诵课后要求背诵的课文
六、学习方法
1、课前做好预习,查阅工具书,疏通文义
2、阅读有关资料,了解有关的历史知识
3、反复诵读熟练背诵。
4、及时完成教辅书中的习题,巩固课堂学习。
5、完成自测题,了解学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