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37 MB
- 文档页数:84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知识点分析新人教版能力提升知识讲解1如何理解俄国1861年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的含义:是指以沙皇为首的统治者为克服农奴制度危机,巩固统治,而被迫实行的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第一,从背景方面来看,1861年改革有它的必然性。
19世纪中期,在欧洲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一定发展,但受到农奴制度的严重阻碍。
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工厂中缺乏大量自由的劳动力;农奴收入微薄,购买力很低,使得工业发展缺乏广阔的国内市场。
残酷的封建剥削激起广大农奴的反抗,农奴暴动接连不断,动摇了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统治者意识到,废除农奴制度势在必行,而且“这件事自上而下进行比自下而上要好得多”,于是被迫实行改革。
第二,从内容方面来看,1861年改革中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在法律上是自由人,但农奴获得自由时也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因此农奴制改革也是对农奴的残酷剥削;第三,从影响方面分析,改革的主要内容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农奴获得“自由”,为工厂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农奴获得份地时支付的巨额赎金,转化为资本主义生产急需的资本。
因此,1861年改革加快了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步伐,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
例1.学生甲: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所以对这次改革应以肯定为主。
学生乙:这次改革是对农奴的一次剥夺,所以应予以基本否定。
你的正确判断是()A.甲、乙两人观点都错B.甲对、乙错C.甲、乙两人观点都对D.甲错、乙对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对待任何事物都要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但同时亦应看清其主流。
1861年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所以总体上应当予以肯定。
答案:B知识讲解2 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有何异同?相同点:(1)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丰城初中课堂自主学习指导纲要学习内容: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九年级历史科目第 6 周日期:【目标定向】知识目标: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作用能力目标: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辩证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学生先学】(一)、图表式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第一目,完成下列表格。
农奴制危机:成为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
实施者:性质:1、年改革主要内容: 2、3、作用:积极性:局限性:(二)、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第二目,完成下列问题。
1、19世纪中期,日本是一个、______的封建国家。
封建统治阶级有、、、构成,其中握有实权的是,已形同虚设。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条约同意美国船只在下田、函馆两港停泊和购买物品,同意在下田设置领事等,同时规定了最惠国条款。
材料二:读课本119页《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回答:(1)材料一出自于什么条约?何时签订的?(2)在材料二的图中标出材料一开放的两个港口。
(3)这一条约的签订产生了什么影响?3、阅读下列材料:“打破藩界,重划全国行政区。
全国划为三府七十二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府县知事管理。
取消大名单封建领主权,大名离开藩国,迁居东京,从国家领取俸禄。
”(1)上述材料反映了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主要反映了哪方面的内容?请写出要点。
(2)写出这一事件关于教育文化方面的内容。
(3)这一事件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从促进国家发展来看,它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合作探究】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材料二:诸位会相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
(1)试判断这两句话是谁说的,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事件?(2)据材料分析“解放农民”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这一事件的作用是什么?(4)列宁曾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集体备课:庞淞月、李映红、符喜福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幕府统治危机,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简单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同一时期发生的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培养学生对同一时期历史事件比较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学习,认识到改革增强了两国的国力,是强国之路,以及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坚持改革与开放。
教学重点: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教学难点:在教材内容比较简约的情况下如何感知这两次改革促使俄国和日本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成为本国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通过探究“俄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学会正确评价历史。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课型:新课授课型教学过程:导入:师:日本人穿和服,是在大化改新后,仿效中国隋唐文化开始的。
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日本穿西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学完这节课,同学们就会知道。
学习新课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一、俄国农奴制改革阅读117页第1段回答:十九世纪中期俄国的社会状况1、总结:十九世纪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农奴制阻碍了它的发展。
2、农奴制怎样阻碍了它的发展(提醒学生,读懂下面的小字,理解出示的问题。
经过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得出结论:)总结: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初步发展,但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非常落后。
俄国农奴没有人身自由——生产效率极低;农奴生活水平低下——沉重的封建剥削下,农奴无力购买工业品,影响国内市场的扩大。
市场难以扩大;农奴时常发动起义,社会动荡不安。
所以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迫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改革开始,读书117——118页回答改革的内容;改革如何解决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这个问题的引出俄国改革3、改革的时间、人物、内容时间:1861年亚历山大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其生活;“解放”的农奴可以得到份地,但要出钱赎买。
第20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及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各项措施及历史作用;知道幕府统治面临危机和明治维新的具体内容及历史作用2、能力目标通过思考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本课,引导学生认识两次改革的资本主义性质,以及改革对俄日两国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及措施重点:俄国、日本两国改革的内容和作用难点: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并且知道了,这些国家是通过革命或者是战争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外两个大国:俄国和日本,通过刚才预习,俄国、日本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步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新课:俄国废除农奴制1.检查学案填空部分,并背诵2.检查导学1(根据第一段说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原因)板书(农奴制)阻碍俄国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农奴制的存在,那么农奴制怎样阻碍了俄国的发展?3.检查导学2俄国的改革是否解决了这些障碍?如何解决的?提示:参考改革的内容。
4.改革的影响。
思考:造成改革不彻底的原因是什么?改革的实施者是沙皇,改革的目的是维护自己的统治,所以他不可能把所有封建的内容来个大扫除。
回忆不彻底的革命和较彻底的革命。
学生质疑:既学既练:见投影日本明治维新(自学为主)1.检查学案填空部分,并背诵2.历史背景(1)内因(2)外因分析:结合教材内容和日本版图的插图,认识国内矛盾的激化,一方面统治阶级内部的中下级武士成为倒幕的领导者、支持者,另一方面也透露了日本国内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受了封建幕府统治的阻碍。
通过《美国军人登上日本土地》让学生感受到外国势力的渗透,使得日本主权受到破坏,面临后果(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为什么改革改革前必须先推翻幕府统治?(封建势力的代表)3.日本的改革是如何促进社会发展的?(明治维新的进步性体现在哪?)4. 改革的影响。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九上导学案 06-19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编写人:王珍荣审核人:历史组课型:新授课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
2、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重点难点】:1、重点:一是1861年俄国改革及其历史意义;二是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2、难点:学生感知这两次改革使日本和俄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成为本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知识链接】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日本明治天皇(1855—1881年在位) (1867—1912)在位【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俄国废除农奴制1、由于的阻碍,到19世纪中期,俄国的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2、面对严重危机,年,沙皇不得不签署的法令。
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农奴在获得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这块份地。
3、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上的重大转折点。
知识点二:明治维新1、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落后的封建国家。
大权旁落,实权掌握在手中。
2、年,一支舰队闯入日本港口,要求谈判“通商”,否则立即向日本开战。
第二年,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同意。
3、推翻幕府以后,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鼓励发展;社会生活方面,提倡“”,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
这些改革是在年间进行的,因此被称为“”。
4、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沦为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
(二)合作探究。
1、读下列四幅图片,然后回答问题。
图A 图B图C 图D(1)图A、B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在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2) 图C 、D 与图A 、B 有没有关系?简要说明理由。
(3) 图C 、D 反映了日本历史上哪一次改革?图C 、D 反映出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各是什么? *2、拓展延伸:1853—1854年美国海军准将培理两次率舰队驶入日本江户湾,日本在未作武装抵抗的情况下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打开了紧锁的国门。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1.俄国废除农奴制的背景:农奴制严重的障碍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2.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3.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个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4.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闭关锁国,封建落后;幕府统治阻碍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外国势力入侵。
1868年中下级武士以武力推翻幕府统治,明治天皇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改革的内容: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允许土地买卖,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鼓励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意义: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但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教学设计教学主题俄国、日本的转折一、教材分析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进人蒸汽时代,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扩大,其主要方式是革命和改革。
19世纪中期,俄国和日本均进行了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从历史的角度看,本课内容属于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扩大的表现。
从现实的角度看,通过本课学习,感悟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
本课分两目内容:第一目:俄国废除农奴制;第二目日本明治维新。
两目内容讲述两国改革的背景、改革的措施以及改革对两国的历史影响。
二、学生分析但是容易流于表面,容易活跃过度,从而缺少思维习惯的培养。
且不能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缺乏对必要历史知识的积累,全面、辨证地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
三、教学目标1、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②简述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2、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认识到这两次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到它们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与发展所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
4、认识到改革是强国之路,是历史进步的动力,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使用的技术:图片,截取的音频,多媒体课件,史料教学,表格等在本节课导入中,我将在情境导入中利用ppt的关于俄国、日本改革背景的图片,播放视频来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更直接,形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俄国日本历史转折点——初中历史教案汇总俄国日本历史转折点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它涉及到了仿佛不可能成为盟友的俄国与日本的重要决策。
这一时期的历史教育中是不能被忽略的,本文将从初中历史教案的角度出发,为大家总结一下有关俄国日本历史转折点的相关知识。
一、日俄战争的背景1. 外交上的因素了解日俄战争的前因后果,需要先从外交上的因素讲起。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纷纷向亚洲扩张,中国在列强的掠夺下面临着分割的危险。
日本虽然已经西化了,但是在亚洲列强中的地位还不够高,为了获取更多的领土和影响力,日本在思考如何维护其国家利益。
同时,俄国由于亚洲广阔的领土和强大的军力开始将目光投向亚洲,两国在亚洲的势力范围存在着交叉和竞争的情况。
2. 经济上的原因经济因素也是引发日俄战争的原因之一。
1898年至1904年间,俄国大规模占领满洲地区,并在当地开辟了大规模的企业和矿产资源,随后在鸭绿江南北岸修建铁路,以发展自己的经济。
但这些行为让日本感到不安和生气,认为俄国在侵占他们的经济利益。
二、日俄战争的起因1. 缺乏有效的外交解决方式日俄战争的起因其实是由于两国在占领和发展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利益上发生冲突。
1910年1月,日本在青岛半岛封锁中国海岸线,这导致俄日之间的冲突进一步加剧。
此后,历时多年的谈判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并因双方的纷争而中断。
2. 俄国内部政治动荡俄国内部的政治动荡也是导致日俄战争爆发的因素之一。
19世纪末,俄国经济增长缓慢,社会运动和革命运动呈现出高涨的趋势,使得现代化的政治制度建设进展缓慢,甚至开始停滞不前。
这些内部问题对俄国的外交政策造成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在战前的政治危机加重之时。
三、日俄战争的经过1. 俄国未能挽救情势1904年2月,日本偷袭了俄国的东海舰队,迫使俄国向日本发动宣战。
日俄战争开始了,战争中双方都各出奇招,使得这场战争极其残酷和惨烈。
但俄国在战争中的作战计划无能,战斗力低下,最终未能挽救情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