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_第二节_海水“晒盐”(1)海水晒盐的过程_粗盐的提纯.
- 格式:ppt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4
§ 8—2 海水晒盐(1)【学习目标】1、通过海水晒盐的原理掌握物质结晶的方法。
2、掌握溶解度的概念,了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3、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学习重点】溶解度的概念【知识梳理】一、结晶1、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叫晶体2、在一定条件下,固体物质从他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结晶3、蒸发结晶:通过蒸发掉溶剂使溶质结晶析出降温结晶:通过降低高温下饱和溶液的温度使溶质结晶析出二、海水晒盐1、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__盐田法(也称__太阳能蒸发法_)。
盐田通常分为两部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先将海水引入____________,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____________,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______________,再晒就会逐渐析出___________来。
基本过程可用以下流程图表示:海水晒盐的过程实际就是结晶。
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的因素(1)溶质的种类的影响在和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种类的固体物质在水里的溶解限量。
(2)温度的影响在和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升高温度时,固体物质一般在水里的溶解限量会;当降低温度时,其溶解限量会。
2、化学上通常用来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溶解限量。
3、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在,某固体物质在溶剂里(通常指的是)达到状态时所能溶解的。
4、对于溶解度的概念理解,应把握好以下要点:a.外界条件:_________________b.溶剂的量:_____________c.溶液状态:__________________d.溶解度单位:_____________例如: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溶解度概念,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①20℃时,把20gA物质放到100g中,并完全溶解,则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第八章其次节海水晒盐—粗盐的提纯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了解粗盐提纯的过程和操作步骤及试验要点;〔 2〕.理解粗盐提纯的原理,初步了解混合物分别的有关学问。
2.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亲自试验,初步学会溶解、过滤和蒸发等根本操作技能。
〔2〕.在完成试验的过程中,培育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沟通合作等实践力量。
〔3〕.初步了解依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学习用试验设计在化学学习和科学争论中的应用。
〔2 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生疏,提高创精神实践力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粗盐提纯的步骤,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过滤的操作方法和蒸发操作难点:用沉淀法除去可溶性物质〔或离子〕。
三、教具预备:试验用品:蒸馏水、粗盐;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漏斗、药匙、量筒、两个铁架台〔带铁圈〕、滤纸、。
多媒体用品:教学课件、实物投影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板块:课引入【导语】大家见过这些工具吗?在我们生活中常用这些进展物质的分别,例如,可以用它筛选沙子,把粗沙放进筛子里,颗粒较小的沙子会透过这些小孔掉下来,颗粒较大的留在筛子里。
这种利用颗粒大小不同进展物质分别的思想在化学学习上也有应用。
海水晒得的“粗盐”中含有一些不溶性杂质,如泥沙;也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Na2SO4、MgCl2、CaCl2等。
怎样除去粗盐中杂质,得到纯洁的食盐呢?今日我们学习粗盐的提纯。
其次板块:预习检查,探究知一.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一〕沟通争论1. 使用什么方法可将粗盐中的泥沙除去?生:粗盐中含有的泥沙等不溶于水,而氯化钠可溶于水,我们可以先把粗盐溶解,然后再过滤不就可以除去杂质了吗?【反思】为什么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讲解】食盐溶于水,氯离子和钠离子均匀的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它们的颗粒都很小,能透过滤纸上的小孔,而泥沙等难溶物颗粒较大,不能透过滤纸上的小孔,所以过滤就像用“筛子”筛东西一样,只不过这里的“筛子”是一张滤纸。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一、海水中的物质1.海水中的元素由多到少的顺序:O、H、Cl、Na、Mg2.海水中的物质由多到少的顺序:H2O、NaCl、MgCl23.从海水中提炼金属镁:发生的化学反应:①MgCl2 + Ca(OH)2 = Mg(OH)2↓ + CaCl2(从海水中分离出镁元素)②Mg(OH)2 + 2HCl = MgCl2 + 2H2O(转化成可电解的氯化镁)③MgCl2 通电Mg + Cl2↑二、海底矿物1.常规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2.新型矿产资源: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主要成分为甲烷):产生的能量多,污染少。
3.金属矿物:多金属结核——锰结核三、海水淡化1.常用方法:蒸馏是通过加热蒸发而将液体从溶液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方法。
2.其他海水淡化的方法:“多级闪急蒸馏法”“结晶法”“膜法”第二节海水“晒盐”一、海水晒盐的过程盐田法(也称“太阳能蒸发法”):二、饱和溶液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注意:⑴饱和溶液只是针对某一种溶质来说的,对于其他溶质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如饱和食盐水,对食盐来说是饱和溶液,而该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蔗糖。
(2)描述饱和溶液时,必须指明温度。
如“100g,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而不能说“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
2.判断:①根据食盐溶液中是否有未溶解固体来判断,如果有未溶解的食盐固体存在,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②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溶质,如果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溶质,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三、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计算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注意:1)概念中的四要素:①一定温度;②100克溶剂;③饱和状态;④质量;⑤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37.2克,表示在20℃时,100g水中溶解37.2g 氯化铵达到饱和。
第3课时粗盐的提纯本节课主要介绍氧气的性质和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化合反应,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间的转变,从而为学生学习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等知识打下基础,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氧气的制法的迫切愿望,因此本节课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用什么试剂可以分别除去溶液中的Ca2+、Mg2+、SO2-4,并进一步知道如何选择试剂。
(2)知道除去可溶性杂质时,所加试剂一般要过量,过量的试剂也要在后续实验中除去。
(3)在加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试剂除杂时,知道如何考虑试剂加入的先后顺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评价等方式,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用重结晶法提纯粗盐。
【教学难点】实验中杂质离子的检验及除杂质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PPT课件。
一、导入新课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如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如何将粗盐进行分离和提纯,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呢?这是本节课探究的主要内容。
二、推进新课活动1 复习巩固【投影】1.甲、乙两种晶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2℃时将20g甲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将t2℃时乙的某不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恰好达到饱状态,该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3)将t2℃时甲、乙晶体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1℃,甲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填“>”、“=”或“<”)乙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
2.通过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判断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是大还是小?为什么要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海水中得到食盐,而不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小。
从氯化钠溶解度曲线图中可知,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其高温饱和溶液降温后,析出氯化钠晶体的量少,大部分还溶解在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