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耐量受损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
糖耐量受损能恢复正常吗一、糖耐量受损能恢复正常吗?糖耐量受损的可以转变为糖尿病,也可以经过治疗后转变为正常。
许多研究显示,给予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IGT、IFG)适当干预可显著延迟或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
患者摄入脂肪热量应建议糖尿病前期患者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来减少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并定期随访以确保患者能坚持下来。
定期检查血糖。
同时密切关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和血脂紊乱等),并给予适当治疗。
具体目标是(1)使肥胖或超重者BMI达到或接近24kg/m2,或体重至少减少5%~10%。
(2)至少减少每日饮食总热量400~500千卡。
(3)饱和脂肪酸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的30%以下。
(4)体力活动增加到250~300min/周。
二、糖耐量受损怎么治疗1、糖耐量受损是一个糖尿病的早期表现,要是不积极的干预和治疗是可以发展为糖尿病的。
首先应该控制饮食,减少摄入。
再就是增加运动量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肥。
2、控制饮食,坚持运动来降低血糖了,逆转的可能。
每天主食6两(干的)指的是未煮熟的。
荤菜每餐2两(带骨)。
早餐:一袋牛奶,鸡蛋一个,加点主食。
经常吃点粗粮,最好是燕麦,多食用苦瓜。
荤菜不要多吃,保证每天的摄入营养够就行,适当多吃点蔬菜可充饥。
加餐的话,在两餐之间,上午9点左右,下午4点左右。
可用黄瓜、蕃茄,(可当水果吃)无糖饼干或不加糖饼干。
吃蔬菜吃阔叶类比小叶类好,小叶类的蔬菜比茎块类的蔬菜好,薯类(如山芋)要少吃,吃的话要适当减少主食。
荤菜吃两条腿(鸡)比四条腿(猪)的好,含脂肪少,没有腿的(鱼)比两条腿的。
简述ogtt试验方法及判断标准
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血糖检查方法,用于诊断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损。
OGTT试验方法如下:
1.空腹血糖测定:在未进食8-12小时后,抽取血液进行空腹血糖测定。
2.口服75-100g葡萄糖: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根据个体情况决定),并记录时间。
3.2小时后血糖测定:两小时后再次抽取血液进行血糖测定。
4.根据血糖值判断:根据血糖水平,可以判断出糖尿病、糖耐量受损或者正常。
OGTT试验结果判断标准如下:
1.糖耐量正常:空腹血糖<5.6mmol/L,2小时血糖<7.8mmol/L。
2.糖耐量受损(IFG或IGT):空腹血糖≥5.6mmol/L且<7.0mmol/L,2小时血糖≥7.8mmol/L且<11.1mmol/L。
3.糖尿病:空腹血糖≥7.0mmol/L,或2小时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和2小时血糖≥11.1mmol/L。
糖耐量受损怎么办
一、糖耐量受损怎么办二、糖耐量检查要注意什么三、影响糖耐量的因素
糖耐量受损怎么办1、控制饮食:
每日热量为150KJ/Kg(36Kcal/Kg),其中碳水化合物40%-50%,蛋白质12%-20%,脂肪30%-35%,并补充维生素、钙及铁剂。
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少食盐,防水肿、高血压。
多食豆制品、虾皮、海带等食物,补充钙质,增强骨骼生长。
多吃些猪肝、牛肉、鸭血等,多吃绿叶蔬菜,增强抵抗力,避免贫血,头晕、眼花、乏力、心慌等症状。
定量摄入粗纤维和植酸,平均每天20克左右。
2、药物治疗:
如果控制饮食能达到正常血糖水平,准妈妈有无饥饿感,则不需增加药物治疗。
如未达到正常水平,则需要进行胰岛素治疗等来减低血糖。
3、运动疗法:
适当的运动,能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对降糖有帮助。
每日散步20-30分钟。
但应避免剧烈运动。
糖耐量检查要注意什么1、进行试验前3天正常饮食
在试验前3天,进食碳水化合物(即米、面食)不可少于150克。
若受试者故意减少主食量,就会使化验结果不准确,导致诊断错误。
2、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
试验前3天应有正常的体力活动。
但试验前剧烈运动可使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糖升高。
如感染、创伤、情绪剧烈波动等均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影响糖耐量检测结果。
3、一定要空腹。
糖调节受损锁定糖耐量受损即糖调节受损。
本词条由好大夫在线特约专家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纪立农(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陈静(主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刘蔚(住院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糖调节受损即糖尿病前期,主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IGT)和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
西医学名糖调节受损所属科室内科- 内分泌科1诊断2治疗1诊断根据1999年WHO的诊断标准[1-2],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对其作出诊断,具体诊断标准如下:2治疗许多研究显示,给予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IGT、IFG)适当干预可显著延迟或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
中国大庆研究和美国预防糖尿病计划(DPP)研究生活方式干预组推荐患者摄入脂肪热量<25%的低脂饮食,如果体重减轻未达到标准,则进行热量限制;生活方式干预组中50%的患者体重减轻了7%,74%的患者可以坚持每周至少150min中等强度的运动;生活方式干预3年可使IGT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下降58%。
此外,在其他种族糖耐量异常患者中开展的生活方式干预研究也证实了生活方式干预的有效性。
应建议糖尿病前期患者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来减少发生糖尿病的风险[3],并定期随访以确保患者能坚持下来;定期检查血糖;同时密切关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和血脂紊乱等),并给予适当治疗。
具体目标是:(1)使肥胖或超重者BMI达到或接近24kg/m2,或体重至少减少5%~10%;(2)至少减少每日饮食总热量400~500千卡;(3)饱和脂肪酸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的30%以下;(4)体力活动增加到250~300min/周。
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进行的药物干预试验显示,降糖药物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二甲双胍与TZDs联合干预以及减肥药奥利司他等可以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
糖耐量受损诊断标准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是指血糖水平高于正常,但不足以被诊断为糖尿病的一种代谢紊乱状态。
研究表明,糖耐量受损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前期,对其及时诊断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糖耐量受损的诊断标准对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糖耐量受损的诊断标准。
1.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在空腹状态下,给予75g葡萄糖溶液,2小时后测定血糖水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2小时血糖水平在7.8mmol/L(140mg/dL)至11.1mmol/L(200mg/dL)之间为糖耐量受损。
而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标准,糖耐量受损的诊断标准为2小时血糖水平在7.8mmol/L(140mg/dL)至11.0mmol/L(199mg/dL)之间。
2.空腹血糖(FPG),根据WHO和ADA的标准,空腹血糖水平在6.1mmol/L (110mg/dL)至6.9mmol/L(125mg/dL)之间为糖耐量受损。
3.糖化血红蛋白(HbA1c),根据ADA的标准,糖耐量受损的诊断标准为HbA1c水平在5.7%至6.4%之间。
二、糖耐量受损的临床意义。
糖耐量受损是糖尿病的前期,患者存在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
研究表明,糖耐量受损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比正常人群高出1.5倍。
此外,糖耐量受损也容易导致糖尿病的进展,增加患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
因此,及早诊断和干预糖耐量受损对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三、糖耐量受损的干预。
针对糖耐量受损,干预措施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两大方面。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控制体重等措施,能够有效改善糖耐量受损患者的血糖水平。
此外,药物治疗方面,研究表明胰岛素增敏剂和胰岛素分泌增加剂等药物对于改善糖耐量受损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一定的疗效。
四、结语。
糖耐量受损是糖尿病的前期,对于其及时诊断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pgdm诊断标准一、血糖检测pgdm的诊断首先要通过血糖检测来确定。
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小时血糖(2hPG)是常用的检测指标。
FPG的正常值在3.9-6.1mmol/L之间,2hPG的正常值小于7.8mmol/L。
如果FPG大于或等于7.0mmol/L,或者2hPG大于或等于11.1mmol/L,就可以考虑诊断为pgdm。
二、胰岛素分泌异常胰岛素分泌异常是pgdm的重要特征之一。
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延迟释放,会导致血糖无法正常代谢,从而引发高血糖。
检测胰岛素分泌的指标包括空腹胰岛素和C肽水平,以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和C肽释放试验等。
如果这些指标异常,可能提示pgdm。
三、糖耐量受损糖耐量受损是指人体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下降,导致血糖升高。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是诊断糖耐量受损的重要方法。
在OGTT中,如果2hPG在7.8-11.1mmol/L之间,同时FPG小于7.0mmol/L,就可以诊断为糖耐量受损。
糖耐量受损是pgdm的前期表现,如果不及时干预和治疗,可能会发展成为pgdm。
四、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脂质水平异常升高或降低,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
血脂异常的常见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
如果这些指标异常升高或降低,可能提示pgdm的风险增加。
五、血压异常血压异常是指血压水平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
正常血压范围为收缩压小于120mmHg,舒张压小于80mmHg。
如果血压超过或低于这个范围,可能提示pgdm的风险增加。
六、腹部肥胖腹部肥胖是指腹部脂肪堆积过多,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等并发症。
测量腰围和计算腰臀比可以评估腹部肥胖情况。
如果腰围超过或达到一定数值,可能提示pgdm的风险增加。
不同性别和种族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腰围标准,通常男性腰围小于90cm,女性腰围小于80cm被认为是正常范围。
糖耐量受损名词解释
糖耐量受损是指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能力降低的状况,通常表现为血糖水平升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耐量受损分为两种类型:空腹糖耐量受损和餐后糖耐量受损。
空腹糖耐量受损是指空腹血糖水平高于正常范围,但口服75克葡萄糖后2小时内血糖水平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这种情况通常被称为糖耐量减低。
餐后糖耐量受损是指在餐后2小时内血糖水平高于正常范围,但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这种情况通常被称为糖耐量不良。
糖耐量受损是糖尿病前期的一种状态,如果不加控制,有可能会发展成糖尿病。
常见的糖耐量受损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肥胖、不健康的饮食、缺乏体育锻炼、高血压和家族糖尿病史等。
控制糖耐量受损的方法包括合理的饮食、体育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和定期的血糖监测等。
- 1 -。
糖耐量受损的防治新进展
张立群
【期刊名称】《护理与康复》
【年(卷),期】2006(005)004
【摘要】葡萄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是介于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间的一种代谢状态,是正常糖代谢发展到糖尿病的一个过渡阶段,属于糖尿病前期。
据报道1981年我国约有400万的IGT患者,到1996年上升至4000万人,2003年全球大约有3亿多人是IGT,较糖尿病患者多一倍。
由于IGT 的病情发展具有可逆性,因此,力求早诊断、早治疗,寻求综合手段,其目的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预防或延缓IGT发展为2型糖尿病。
近年来,对糖耐量受损的防治有许多新进展,现综述如下。
【总页数】3页(P254-256)
【作者】张立群
【作者单位】嘉兴市王店人民医院,浙江嘉兴,314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糖耐量受损的蔓延与中医药防治策略 [J], 王亚平;武辉
2.正常糖耐量、糖耐量受损及新诊断2型糖尿病人群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 [J],
赵咏莉;叶山东;陈燕;谈敏
3.单纯糖耐量受损者与空腹血糖受损并糖耐量受损者内皮功能及代谢异常的比较[J], 吕以培;罗文意;黄文萍;张素华;车红英;杨丕坚;黄中莹;黄虹;卢伟波;李舒敏
4.不同干预措施对糖耐量受损的防治效果评价 [J], 欧玉玲
5.糖耐量受损诊断分割点变化对防治策略的影响 [J], 杨明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糖耐量受损
正常空腹血糖的范围为3.15~6.19mmol/L,餐后血糖2小时血糖<7.8mmol/L,当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为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在
6.1mmol/L~
7.0mmol/L则称为空腹血糖损害。
如果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在
7.8mmol/L~11.1mmol/L则称为糖耐量减低。
空腹血糖损害与糖耐量减低可看做从正常到糖尿病的一个过渡阶段,但如果治疗得当,可以逆转为正常。
如果治疗不得当,则发展为糖尿病。
他们需要控制饮食,坚持运动来降低血糖了.有逆转的可能.
每天主食6两(干的)指的是未煮熟的。
荤菜每餐2两(带骨)。
早餐:一袋牛奶,鸡蛋一个,加点主食。
经常吃点粗粮,最好是燕麦.多食用苦瓜。
荤菜不要多吃,保证每天的摄入营养够就行,适当多吃点蔬菜可充饥。
加餐的话,在两餐之间,上午9点左右,下午4点左右。
可用黄瓜、蕃茄,(可当水果吃)无糖饼干或不加糖饼干。
吃蔬菜吃阔叶类比小叶类好,小叶类的蔬菜比茎块类的蔬菜好,薯类(如山芋)要少吃,吃的话要适当减少主食。
吃荤菜吃两条腿(鸡)比四条腿(猪)的好,含脂肪少,没有腿的(鱼)比两条腿的(鸡)好。
血糖正常的情况下,饭后4小时吃点含糖量低的水果,有柚子、柠檬、西瓜、桃子、梨子、草莓。
轻微强度的运动项目有:散步、站立乘车、简单的家务劳动持续30分钟左右。
步行、洗澡、下楼梯、做广播体操、平地骑自行车等,持续20分钟左右。
这种强度的运动和持续时间,相当于消耗80千卡的热量。
中等强度的运动有:慢跑、上楼梯、坡路骑自行车、滑冰、打排球、登山等。
持续10分左右。
能消耗体内的热能80千卡。
大强度的运动有:长跑、跳绳、打篮球、举重、击剑等能持续5分钟左右,相当于消耗体内热量80千卡。
中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在运动前最好了解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决定自己的运动种类、强度、频率和运动时间。
对中老年人应包括有氧、伸展及增强肌力练习三类,具体项目可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门球、气功及迪斯科等。
每天运动至少要消耗160千卡的热量,才能达到控制血糖和降低体重的目的。
还要强调持之以恒。
要控制血糖,必须控制饮食,坚持锻炼身体, 定期监测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