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糖耐量异常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糖耐测试标准一糖耐量试验的检测方法是口服75g葡萄糖,分别检查空腹,餐后半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的血糖。
检测结果所得到的正常值是空腹血糖在6.1mmol/L以下,餐后半小时在11mmol/L以下,1小时在10mmol/L以下,2小时在7.8mmol/L以下,3小时回到6.5mmol/L 以下,基本属于正常值范围。
糖耐量试验有3个时间点超过正常则考虑有糖尿病,因此把糖耐量试验检查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标准,目前简化的糖耐量试验筛查只需要检查空腹和餐后2小时的血糖。
二糖耐量试验主要用于糖尿病的诊断,也用于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
口服糖耐量试验的正常值,非孕期标准是空腹血糖在3.9-6.0mmol/L 之间,当空腹血糖在6.0-7.0mmol/L之间时为空腹血糖过高,当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时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服糖后两小时血糖正常低于7.8mmol/L,服糖后两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为糖耐量异常,当服糖后两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时,可以诊断为糖尿病,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复查证实。
关于正常人服糖后一小时血糖界限值,没有具体规定,不应超过随机血糖的11.1mmol/L左右。
妊娠期糖耐量试验的正常值是空腹血糖低于5.1mmol/L,服糖后一小时血糖低于10.0mmol/L,服糖后两小时血糖低于8.5mmol/L。
以上三点任意一点的异常,都可以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三糖耐量试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看看患者是否能够诊断糖尿病,或者是糖尿病的前期,根据WHO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mmol/L,每升和(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两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如果空腹血糖在6.1-7.0mmol/L 之间,餐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两小时的血糖在正常范围之内,患者就可以诊断为空腹血糖受损,如果空腹血糖正常,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两小时的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
糖耐量异常名词解释糖耐量异常是指人体对葡萄糖的代谢能力出现异常。
正常情况下,人体摄入食物后,胰岛素会被释放出来,帮助细胞摄取葡萄糖,并将其转化为能量。
然而,当人体对葡萄糖的代谢能力遭受干扰时,就会出现糖耐量异常。
糖耐量异常通常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糖尿病前期,也称为糖尿病前阶段;另一种是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1.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水平较高,但尚未达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
这一阶段的人群往往存在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组织对胰岛素抵抗增加的问题。
一旦糖尿病前期不得到及时干预和管理,有可能发展为糖尿病。
2.胰岛素抵抗:这是一种常见的糖耐量异常,其主要特点是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减弱。
正常情况下,在摄取食物后,胰岛素会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但在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下,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变差,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糖耐量异常的发生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遗传因素:糖耐量异常与家族史密切相关,一些基因突变可能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或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2.生活方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缺乏运动、高糖高脂饮食和长期压力等,都可能增加糖耐量异常的风险。
3.肥胖:肥胖是糖耐量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脂肪组织的增加会产生一些细胞因子,干扰胰岛素的正常功能。
4.慢性疾病: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等,都与糖耐量异常有关。
对于糖耐量异常的治疗,需根据其具体类型和病因来进行个体化的干预措施。
一般来说,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调整、增加运动量和控制体重,可以改善糖耐量异常。
此外,药物治疗,如胰岛素增敏药物和口服降糖药等,也可用于糖耐量异常的治疗。
总结起来,糖耐量异常是人体对葡萄糖代谢能力出现异常的状况,包括糖尿病前期和胰岛素抵抗。
糖耐量异常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生活方式、肥胖和慢性疾病等因素密切相关。
对于糖耐量异常的治疗,需根据病因来进行个体化干预,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等。
糖耐量异常就是血糖高吗
糖耐量异常就是血糖高吗
糖耐量异常指的是血糖偏高但是不足以诊断为糖尿病。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糖耐量异常的诊断标准为静脉空腹血糖小于7.0mmol/L,口服75g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为7.8~糖耐量异常是2型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表现在:
1、糖耐量异常阶段属于可逆的阶段,是人体处于糖代谢紊乱的代偿性阶段,是由糖耐量正常向2型糖尿病的过渡阶段。
在我国,9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为2型糖尿病患者。
2型糖尿病患者正在低龄化,越来越影响到正在工作黄金年龄段的人群。
2、糖耐量异常患者有更高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糖耐量异常患者相比血糖正常的对照者,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要高出3倍。
欧洲糖尿病政策委员会提出:餐后血糖糖耐量异常除了本身是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外,往往还同时合并其它的危险因素,如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高胰岛素血症、微量白蛋白尿等,这就是所谓的代谢综合征。
国内外的资料还证明,糖耐量异常患者已经存在一些糖尿病特征性的表现,如眼底的微血管瘤、微量白蛋白尿以及24小时血压改变等。
如何预防糖耐量异常
1、早检查、早预防、早治疗。
早防早治非常重要,一方面可阻断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另一方面可减少治疗成本,实现糖尿病人长寿和高质量生活的目标。
糖尿病早期阶段特别是肥胖病人80%以上有高胰岛素血症即胰岛素抵抗,就可诊断为“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虽不一定是糖尿病人,但发展成2型糖尿病的危险会增加5—8倍。
2、糖耐量异常者应进一步明确病因,同时做系统的胰岛功能检查,。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 , 如何选择治疗方案空腹血糖受损 (IFG和糖耐量异常 (IGT,如何选择治疗方案?众所周知, 2型糖尿病在全球范围的发病率都有明显增加。
以美国为例, 从1990年到 2001年, 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了 61%, 2005年糖尿病患者达 2100万。
2型糖尿病发生的增加,和超重、肥胖、体育活动减少等因素有关。
这些因素,通过遗传易感性,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同时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下降, 血糖升高。
高血糖状态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增加有关。
从糖尿病的前期状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 进展到典型的糖尿病,可能需要经过好多年的时间。
有数据显示,大约70%的 IFG 和 IGT 患者,最终都会进展为糖尿病。
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如何防止糖尿病前期状态进展为糖尿病,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医学研究课题。
从 1997年到 2006年,已有 6项临床研究,来评价生活方式或药物干预,能否预防或推迟糖尿病的出现。
所有临床试验的结果都显示,这些干预措施,可使糖尿病的发生率下降 25%-60%。
其中,减轻体重和增加体育运动,或服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使糖尿病发生率下降 60%。
现在的问题是,是否应该向每一个空腹血糖受损(IFG 和糖耐量异常 (IGT 的患者都推荐生活方式和药物的干预治疗?如果不是,那么, 哪些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呢?IFG 和 IGT 的定义IFG 是指,空腹血糖在 100~126 mg/dL,而 IGT 是指口服 75g 葡萄糖后 2小时的血糖水平在 140~200 mg/dL。
这两种糖代谢异常情况,可单独出现,也可重叠出现。
很显然,根据定义,这两个疾病状态包含了两个不同的人群。
IFG 和 IGT 的发生率不一样。
美国的临床数据显示, 在成人中,前者约为 26%,后者约为 15%。
这两个数据在将来都会有所增加。
不同种族、性别和年龄, 这两种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都有差异。
糖尿病问题解答声明:本人不是医生,本文根据查询到的资料并咨询有关医务人员编写。
仅供参考。
一、什么叫糖尿病?二、什么是糖耐量异常?三、糖尿病有哪些典型症状?四、我国糖尿病流行的原因是什么?五、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什么(一)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什么(请注意妊娠糖尿病标准)?(二)妊娠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请注意标准的不一致性)?六、糖尿病分哪几种类型?怎样区分?七、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什么?八、糖尿病有没有遗传性?九、2型糖尿病主要有哪些治疗方法?十、为什么糖尿病人应该戒烟?十一、糖尿病人应怎样控制饮食?十二、糖尿病人应怎样锻炼身体?十三、为什么糖尿病人容易尿酸高?十四、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有何危害?十五、糖尿病人为什么会出现低血糖?有何危险?十六、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为什么多选择胃转流手术?十七、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达到缓解的标准是什么?十八、为什么糖尿病人容易脾气异常?十九、胰岛素有成瘾性吗?二十、糖尿病并发症一般在得病多久发生?发生概率有多大?二十一、糖尿病妇女能否生孩子?二十二、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有多高?二十三、1型糖尿病的特点是什么?二十四、青少年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鉴别要点是什么?一、什么叫糖尿病?糖尿病(英文是Diabetes mellitus,DM是糖尿病的英文首字母的缩写)是一种由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缺陷以及(或者)其生物学作用障碍导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二、什么是糖耐量异常?血糖数值高于正常值并且达不到糖尿病标准数值的下限,即为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6.11 mmol/L且小于7.0 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7.77mmol/L且小于11.1mmol/L)为糖耐量异常(空腹状态指至少8h没有进食热量)。
三、糖尿病有哪些典型症状?从普遍意义上讲,糖尿病的明显症状是:多尿、口渴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即“三多一少”。
多尿是指一昼夜尿量超过2500mL,表现为排尿次数增多(严重者每隔1~2小时排尿1次),每次排尿量也多,夜尿增多。
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有什么区别
一、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有什么区别二、糖耐量正常值是多少三、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
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有什么区别1、糖耐量异常指的是血糖偏高但是不足以诊断为糖尿病。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糖耐量异常的诊断标准为静脉空腹血糖小于7.0mmol/L,口服75g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为7.8~2、很多人在监测血糖时,血糖不在正常范围,但是达不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这就是糖耐量异常。
如果这个时期能积极干预治疗,是可以不发生糖尿病的。
餐后2小时血糖在7.8mmol/L~11.1mmol/L为糖耐量异常,糖耐量异常与糖尿病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糖耐量异常是指血糖水平超过正常血糖值但并未达到糖尿病血糖值标准的情况。
3、糖耐量是检验糖尿病的重要指标和手段,糖耐量不会像我们想象中那样一帆风顺,糖耐量也会发生异常,这也是我们需要警惕的,因为糖耐量异常患者中有一部分会转化为糖尿病,这是十分危险的。
4、葡萄糖耐量即为人体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
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正常的7.8mmol/L,但糖耐量异常仍未达到11.1mmol/L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或空腹血糖升高,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在6.2~7.0之间)称糖耐量异常(或空腹葡萄糖受损)。
这种情况可以说是一种正常人向糖尿病的过度状态,这部分人虽然现在还不是糖尿病,但是将来发生2型糖尿病危险性非常高,可以说是糖尿病的后备军。
5、美国的多项研究表明大多数糖耐量异常的病人如果不予医学干预,在十年之内会发展成2型糖尿病。
由此可以看出环境的因素对糖耐量异常的病人很重要,我们应该让这部分病人改变现在的生活习惯,减少热量。
糖耐量减低是糖尿病吗?对于糖耐量降低来讲,其主要反应人体糖类代谢环节出现障碍,部分研究数据显示,存在糖耐量异常患者,5-10年后有20%患者会发展成糖尿病,25%出现异常。
由此可见,糖耐量降低属于糖尿病早期诊断与表现,可能因为其他疾病造成糖代谢异常,例如:患有急慢性肝病患者,如果肝脏存储糖原能力持续下降,会导致餐后血糖不断上升,引发糖耐量异常。
因此,如果出现糖耐量降低,并非全部为糖尿病,它存在一定限度,不能轻易将其下定义为糖尿病,然而,糖耐量降低可能引发糖尿病疾病较高,明显超出正常人群,需要予以重视。
1糖尿病降低就是糖尿病吗?患者提问:我在进行体检时显示血糖较高,符合糖耐量降低诊断标准,请问糖耐量降低是什么?糖尿病降低就是糖尿病吗?专家回答:临床中的糖耐量降低,也可以将其称作糖尿病前期等,或者将其称作葡萄糖耐量降低。
在进行体检时,如果受检者血糖超出正常标准,但不能直接将其确诊成糖尿病,需要对其予以OGTT检查(葡萄糖耐量检查)。
对于正常人来讲,如果服用相应葡萄糖后,其血糖水平会不断升高,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实现葡萄糖合成糖原存储,使血糖逐渐恢复至空腹状态。
在服用葡萄糖后,经过血糖测定观察前后变化状况,可以基本掌握胰岛素的分泌状况。
清晨以空腹状态口服75g葡萄糖,在2小时后进行血糖监测,如果血糖值低于7.8mmol/L,表明其血糖正常,若在7.8-11.1mmol/L期间,代表为糖耐量降低,若超过11.1mmol/L标准,则需要考虑是否为糖尿病。
因此,糖耐量降低属于正常人和糖尿病期间数值。
对于糖耐量降低患者来讲,临床无任何症状,通常是经过健康体检发现。
部分研究数据发现,选择200例糖尿量降低患者,未来5年患有糖尿病几率较高,是正常人群的22倍,在10年内若未选择医学干预方式,90%患者会发展成糖尿病,只有对其进行有效干预,才能避免发生成糖尿病。
2糖耐量降低的预防通过对糖耐量降低研究发现,其主要是在糖尿病发病前期,但其他疾病同样会引发糖代谢异常,虽然糖耐量降低不是糖尿病,但是比正常人容易患有糖尿病,需要对其予以高度重视,为了避免发展成糖尿病,需要选择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葡萄糖耐量受损需要干预吗?郭启煜【摘要】葡萄糖耐量受损(IGT)是最主要的糖调节异常,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IGT人群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和最需要重点关注的高危人群,如果不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每年有10%~15%的IGT患者会进展为2型糖尿病。
如进行积极干预,则可以延缓这一进程,甚至实现逆转。
IGT人群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来自临床的数据表明,IGT人群罹患各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要显著高于糖代谢正常的正常人群。
因此,对于IGT人群,必须给予积极和有效的干预,从而达到预防糖尿病和减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目的。
干预IGT,首选生活方式干预,当单独采取生活方式干预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可采取药物干预措施。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 is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 and accounts for major proportion of people with prediabetes. People with IGT are at high risk for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10% to 15% of them will progress into diabetes every year if not receiving effective intervention. But if they are treated properly, this process can be delayed or even reversed to normal healthy state. People with IGT are also vulnerable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linical evidence shows that they are prone to suffer from cardiovacular events than those with normal glucose tolerance. So for the people with IGT, active and effective intervention must be carried out to prevent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Life style intervention should be of the first choice to intervene IGT, and drugs can be added if life style intervention fails to meet the target.【期刊名称】《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年(卷),期】2013(000)012【总页数】5页(P894-898)【关键词】葡萄糖耐量受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干预【作者】郭启煜【作者单位】海军总医院内分泌科,北京 10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在正常血糖与糖尿病之间存在着一个过渡状态,即糖尿病前期,又称为糖调节受损。
孕妇糖耐量异常对胎儿的影响
一、孕妇糖耐量异常对胎儿的影响二、孕妇糖耐量异常如何治疗三、哪些人会糖耐量异常
孕妇糖耐量异常对胎儿的影响1、孕妇糖耐量异常对胎儿的影响
影响胎儿健康发育,孕妇糖耐量异常患者体内血糖浓度高,多余的糖会通过孕妇渗透到胎儿体内,影响胎儿健康发育,甚至是发病。
如果胎儿的血糖浓度过高,胰腺会自动分泌出过量的胰岛素,从而影响胎儿体重。
胎儿的过重就会成为巨大儿,胎儿过大可出现难产及胎儿死亡等。
胎儿出生后或患各种疾病,如果胎儿的血糖浓度过高,其出生后也可能患上各种疾病,如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溶血病。
产程易延长,增加剖腹产几率,出现产程延长情况,胎儿缺氧对新生儿的脑细胞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糖耐量异常对孕妇也非常的危险,容易造成早产,增加剖腹产概率,受细菌感染而患病。
患者容易出现羊水过多,孕妇糖耐量异常出现羊水过多的概率为10%-30%,其原因可能是胎儿的血糖水平增高,导致其出现渗透性利尿,从而引起孕妇的羊水过多。
在临床上,羊水骤增可导致孕妇的心肺功能异常。
2、什么是糖耐量异常
葡萄糖耐量即为人体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
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正常的7.8mmol/L,但仍未达到11.1mmol/L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或空腹血糖升高,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在6.2~7.0之间)称糖耐量异常(或空腹葡萄糖受损)。
孕妇糖耐量异常怎么办糖耐量是检测孕妇血糖正常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糖耐量无论是偏高还是偏低都是非常不好的,都需要积极进行调理才行。
那么孕妇糖耐量异常怎么办呢?一、糖耐量高怎么办1、饮食调理饮食尽量清淡,禁多盐,避免高血压。
在饮食上要加强控制,科学汲取营养,不但能稳定血糖,对胎儿也是极有好处的。
每天要少食多餐,做到3顿大餐,3顿小餐。
每日保证1斤左右的新鲜蔬菜,少吃含糖量高的水果,多多运动。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下下策,如果控制饮食便已将血糖控制到理想的水平,就可以不使用药物了。
若没有达到正常水平,那么就需要用胰岛素等药物。
3、运动治疗避免剧烈运动,但是每日可散步半个小时左右。
在运动的过程中,胰岛素更为敏感,使得葡萄糖最大化地被身体利用,由此来降低血糖。
3、运动治疗二、糖耐量低怎么办1、饮食调整首要措施是饮食调整,即合理分配一日三餐,限制糖类、脂类食品的摄入,多吃些新鲜蔬菜。
如果出现糖耐量异常或患了糖尿病,则要根据水果糖度的高低,区别对待。
大部分新鲜水果可适当进食。
以下水果就要少食或不食:蜜饯凉果,罐头水果,果酱,干果如杏脯、应子及提子干,较甜水果如西瓜、菠萝、荔枝、龙眼、榴莲、柿子及木瓜。
2、增加运动量每日要有一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尽量避免久坐,能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
3、药物治疗谨遵医嘱,合理用药治疗。
三、什么是糖耐量试验倘若准妈妈在进行糖筛检查后结果为高危,医生便要求其做糖耐检查,也就是葡萄糖耐量试验,它是用于确诊孕妇是否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一种方法。
它有静脉和口服两种方法,静脉注射方法主要针对一些肠胃不良或者胃被切除的人; 而口服是最常见的方式,大多数人都会通过该方法来排查。
糖耐量检测是孕妇孕检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如果孕妇糖耐量出现了问题一定要积极按照本文所讲的这些方式进行调理,不然可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导致胎儿出现问题哦。
糖耐量试验正常值【导读】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血糖也越来越高了,很多人都觉得上了年纪,血糖会升高也是正常的,糖耐量降低就会很容易被人们忽视。
因此,糖耐量试验是检测糖尿病的重要方法,如何判断糖耐量异常呢,这就需要有一个标准值。
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糖耐量试验的正常值是多少吧。
在对可疑糖尿病病人检查时,医生一般会进行糖耐量试验,糖耐量是说人体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
特别是对妊娠期糖尿病排查时都会选用糖耐量试验,那么糖耐量的正常值是多少呢?正常为给糖后1/2~1小时血糖浓度迅速上升,2小时后恢复至空腹水平,如果服糖后2小时未降至正常水平,且尿糖阳性,即为糖耐量减低。
75克OGCT糖耐量正常值如下:空腹血糖≤5.1mmol/L;1小时血糖≤10.0 mmol/L;2小时血糖≤8.5 mmol/L。
如果糖耐量试验服糖后2小时血糖介于7.8至11.1毫摩/升,表明机体糖耐量能力减低,也就是说身体对糖的吸收和利用比正常人差了。
糖耐量减低无明显不适感但一定不可掉以轻心。
糖耐量试验法: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多用于可疑糖尿病病人。
正常人服用一定量葡萄糖后,血糖先升高,但经过一定时间后,人体即将葡萄糖合成糖原加以贮存,血糖即恢复到空腹水平。
如果服用一定量葡萄糖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定血糖及尿糖,观察给糖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借以推知胰岛素分泌情况,这个测定即称为糖耐量试验。
糖耐量检查有必要吗对于糖筛结果正常的准妈妈而言,没有再做糖耐量试验的必要。
但对于糖筛结果阳性的准妈妈来说,应进行糖耐量检查,以确诊是否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怀孕前未患糖尿病,而在怀孕后,由于种种原因血糖会有所升高并且患上糖尿病。
这种病会对准妈妈的身体健康和胎儿的正常发育造成极大的伤害,出现胎膜早破、早产儿、巨大儿的概率会明显增加,它应该被重视。
糖耐量低减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不易被重视,只是在偶然的体检中发现血糖异常。
一般来说,糖耐量低减患者的转归有3 种情况:第一种是转变为真正的糖尿病,第二种是保持糖耐量低减状态,第三种是恢复正常血糖。
糖耐量异常名词解释糖耐量异常是指机体对葡萄糖的代谢能力异常,包括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两种情况。
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是指空腹血糖正常,但口服75g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升高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状态。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指空腹血糖≥7.0 mmol/L或随机血糖≥11.1 mmol/L或口服75g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的状态。
糖耐量异常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紊乱,全球范围内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的数据,全球有4.68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2045年将增加到6.28亿。
而根据我国2013年国家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糖耐量减低患病率为35.7%,合并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的患病率为47.4%。
糖耐量异常的高发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肥胖等因素有关。
糖耐量异常的诊断可以通过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进行。
OGTT前要求空腹8-10小时,然后在空腹状态下口服75g葡萄糖水,2小时后测量血糖。
根据OGTT 结果可以诊断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
糖耐量减低是指2小时血糖在7.8-11.0 mmol/L之间,糖尿病是指2小时血糖≥11.1 mmol/L。
糖耐量异常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糖耐量异常是糖尿病的前期状态,糖耐量减低患者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比正常人高4-6倍。
其次,糖耐量异常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糖耐量减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比正常人高1.5倍,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比正常人高2-3倍。
第三,糖耐量异常还会影响肝脏、肾脏、视网膜等多个器官的功能,加速器官损伤和衰竭。
最后,糖耐量异常还会引起代谢综合征、肥胖、高血压等多种代谢紊乱,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产前宣传材料——糖耐量水平异常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1.什么是糖耐量水平异常?糖耐量水平异常在妊娠期间主要包括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和糖耐量减退(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两种状态。
GDM指在妊娠期首次发现或发生的糖代谢异常。
而IGT是一种GDM的相关状态,并不等同于GDM。
GDM在孕妇中的发生率在5%到10%间,属高危妊娠状态。
2.怎么诊断糖耐量水平异常?我院产科门诊糖耐量水平常规检查流程如下所示。
其中50克糖耐量是筛查试验,不能做诊断用,而100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是确诊试验,据此明确诊断GDM和IGT。
3.50克糖耐量不正常怎么办?首先不要紧张。
大约30%的孕妇50克糖耐量不正常,真正诊断GDM的患者只有5%左右。
其次,需要尽快与产科就诊医师联系做100克OGTT的时间和要求。
4.诊断了IGT或者GDM怎么办?首先不要焦虑恐惧。
即使诊断明确,只要经常监测血糖并保证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GDM或IGT对母亲和胎儿的影响会降到最低程度。
大部分患者只要通过调整和控制饮食基本可以做到这一点。
极少部分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
我院产科门诊为糖耐量异常的患者预约营养科门诊(调整饮食质量和结构)。
要求GDM患者在我院内分泌科随诊。
我们建议所有的孕妇(包括糖耐量水平正常的孕妇)在孕28周以后每周体重增长控制在500克左右(就是1斤),糖耐量异常的患者尤其要注意警惕、加强自我监测,不宜超过750克/每周(每周1斤半)。
尤其在37周以后,因为饮食不当,母亲体重非常容易迅速增长,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十分不利。
但是过于严格的体重控制甚至体重不增加又容易造成胎儿生长发育的迟缓和落后。
总的评价,母亲每周增长1斤体重是十分合适而又容易做到的。
我们要求GDM和IGT的患者每1~2周查一次“早餐后两小时指血血糖”和一次“午餐后两小时指血血糖”(中医科门诊周一至周五均可查早餐后血糖,周二可查午餐后血糖)。
中医药治疗糖耐量异常临床研究进展糖耐量异常(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是介于糖尿病(DM)与正常人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
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将OGTT试验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餐后2h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诊断为IGT。
IGT患者多无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发病较隐匿,容易被疏忽,但有研究资料显示,IGT患者每5~10年约有1/3转变为糖尿病[1]。
且IGT患者多具备发生糖尿病和大血管病变(包括冠心病、脑卒中、间歇性跛行和下肢坏疽)的危险、肥胖、血脂异常、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等。
因此积极从糖耐量异常阶段进行干预治疗,对于降低IGT人群的DM发病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都具有深远意义。
目前对于IGT患者干预措施,除了饮食控制、积极运动锻炼、或以小剂量二甲双胍、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等治疗外,广大中医药学者亦在“治未病”的思想的指导下,辨证施治,形成一定的治疗共识,现将2000年以来近十年临床研究归纳如下:糖耐量异常属于中医“脾瘅”、“消中”、“消瘅”、“消渴”等范畴,IGT 的病因未完全阐明,西医认为IGT 的发生与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有关,前者包括引致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素分泌缺陷的基因;后者主要包括逐渐高龄、饮食结构不合理、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各种心理及情绪异常变化、各种应激等[2]。
与中医“脏脆”、过食肥甘和情志失调相似,其病机主要包括气阴两虚、脾虚湿阻、肝郁脾虚及肾阴亏虚几个方面,并兼有血瘀之象,治疗上多以益气养阴、健脾燥湿、调和肝脾、滋阴补肾为治疗大法,同时兼以活血化瘀。
1.益气养阴肺之津液,全源于胃而由脾传输升达而至,故《内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水津四布,五经并行”。
脾的传输正常,则肺津可布而燥渴止。
脾失传输之职,无以达肺润燥平焚之用,故临床所见燥渴如焚。
临床多引用河间之甘露饮、丹溪之消渴方、景岳之玉女煎。
什么是糖耐量异常
一、什么是糖耐量异常二、糖耐量的定义三、糖耐量转归
什么是糖耐量异常1、葡萄糖耐量即为人体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
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正常的7.8mmol/L,但仍未达到11.1mmol/L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或空腹血糖升高,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在6.2~7.0之间)称糖耐量异常(或空腹葡萄糖受损)。
2、这种情况可以说是一种正常人向糖尿病的过度状态,这部分人虽然现在还不是糖尿病,但是将来发生2型糖尿病危险性非常高,可以说是糖尿病的后备军。
据有关研究报道,每年5-8%这样的患者将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
此外患者发生心血管病变,如心肌梗塞、心绞痛的危险性也大大提高。
糖耐量的定义当人体糖耐量略有减低,大多数人可能并无明显的不适感,所以许多人不重视,也不采取任何治疗手段。
有人说:“人上了年纪嘛,血糖肯定要高一些,又没确诊我是糖尿病,不痛不痒的干嘛要治?”对于这种侥幸心理,专家指出,糖耐量减低者虽然还不能被扣上糖尿病的帽子,但往往意味着胰岛功能已经出现不正常,他们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出100倍,被称为糖尿病的后备军。
这部分后备军最后将出现三种结果:一种是正式加入糖尿病人的行列;另一种是维持现有状态不变;还有一种是通过积极治疗或饮食运动调理恢复正常。
而研究结果表明,糖耐量减低者若不治疗干预,近67%的患者可转变为糖尿病。
正常人在进食米、面主食或服葡萄糖后,几乎全被肠道吸收,使血糖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肝糖元合成增加,分解受抑制,肝糖输出减少,体内组织对葡萄糖利用增加,因此饭后最高血糖不超过10.0mmol/L,且进食或多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