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揭开雷电之谜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3
11、揭开雷电之谜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并学会围绕课题、课文内容提问,尝试自主学习。
3.了解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揭开雷电之谜的故事,感受科学家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围绕课题、课文内容提问,能联系上下文,品读出富兰克林的精神。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富兰克林的资料预习课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媒体播放:雷电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此时的景象?(雷电交加、电闪雷鸣、雷电大作……)2、为什么下雨时会有雷电现象?今天,让我们随着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一起来——(板书课题:揭开雷电之谜)齐读课题3、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预设:雷电之谜是什么?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怎样揭开雷电之谜?揭开雷电之谜的结果怎样?……二、初步释疑,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在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做好标记。
2、交流:雷电之谜是什么?板书:放电现象富兰克林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板书:大胆提出怎样揭开雷电之谜?板书:风筝实验结果怎样?轰动世界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结合板书概括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深入研读,感悟富兰克林为科学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
1、出示第一节: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是1 8世纪电学史上的一位勇士。
他曾经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
(1)齐读第一节(2)理解:摄取(3)“勇士”是什么意思?(有气魄有胆量的人)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划出能说明“富兰克林是一位勇士”的句子。
3、学生交流(1)学习第二节从前人们一直认为,天空中出现电闪雷鸣,这是大自然在显示神威。
可是,富兰克林却大胆地提出,那是大自然的一种“放电现象”。
1 752年7月的一天,他亲自做了一个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
①指名读②说说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富兰克林是一位勇士?师引导理解:“人们、一直、显示神威’’与“富兰克林却大胆地提出”作比较。
大自然在显示神威——从前人们一致认为雷暴是天公的怒火,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而富兰克林却大胆地向大自然挑战,勇气可嘉。
11 揭开雷电之谜
班级姓名学号课前预习:
1、给带点字注音。
系.住()击倒.()兴.奋()
2、读课文,理解“勇士”的意思。
想想:文中为什么把富兰克林称为“勇士”?
3、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问题?把它写下来。
课堂练习:
1、课题中的“雷电之谜”在文中指的是。
2、课文具体选择了富兰克林
这一具体事例,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勇士”的形象。
这一事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第2节)。
(2)(第3、4节)(3)(第5节)
3、在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中,富兰克林被电得手臂发麻了,为什么却“兴奋”地叫了起来?
课后练习:
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说课文为什么称富兰克林是一位勇士?。
11、揭开雷电之谜【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并且尝试自主学习。
3.了解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揭开雷电之谜的故事,感受科学家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词语:“勇士"说说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有力气,有胆量的人)2.请你说说,谁是你心目中的“勇士",为什么?3.师述:今天,老师也向大家介绍一位勇士,他是1 8世纪电学史上的一位勇士;他揭开了雷电之谜;他就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
(媒体)出示第一节: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是1 8世纪电学史上的一位勇士。
他曾经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
齐读第1节。
(板书课题:11揭开雷电之谜)4.齐读课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会想到那些问题?学生交流:预设:雷电之谜是什么?雷电之谜是怎样揭开的?揭开雷电之谜的结果怎样?二、重点语句、深入研读。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师:同学们,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关于富兰克林的故事。
(1)指名分小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读破句。
(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找出能说明“富兰克林是一位勇士”的句子。
2.精读课文,学习理解句子的方法。
学生交流:(媒体)出示句子:从前人们一直认为,天空中出现电闪雷鸣,这是大自然在显示神威。
可是,富兰克林却大胆地提出,那是大自然的一种“放电现象”。
1752年7月的一天,他亲自做了一个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
a指名读这句话。
b说说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富兰克林是一位勇士。
①指导理解:“人们:一直、显示神威”与“富兰克林却大胆地提出”作比较。
②指导学生找重点词语,理解句子。
大自然在显示神威——从前人们一致认为雷暴是天公的怒火,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而富兰克林却大胆地向大自然挑战,勇气可嘉。
人们——说明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而富兰克林却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敢于向大多数人挑战。
一直——说明这种看法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了,富兰克林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
11 揭开雷电之谜
教学目标:
1、读课文,了解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揭开雷电之谜的故事。
2、默读课文,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能根据文中的描写画出富兰克林实验用的风筝。
3、使学生感受科学家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1、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2、了解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揭开雷电之谜的故事,使学生感受科学家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避雷针的资料、一些科学家献身科学的事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揭示课题
1、师:昨天的语文课上,我们认识了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华佗,他是怎
么发明麻醉剂的,今天的语文课上,你想不想认识一下第一个揭开雷电之谜的人?关于富兰克林,你对他有什么了解吗?
2、学生交流,师简单评议。
3、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富兰克林是怎么揭开雷电之谜的一篇课文11课出示课题:11揭开雷电之谜
4、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下面就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出示自学建议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富兰克林是怎么揭开雷电之谜的?
2、交流、反馈。
出示词语:
勇士摄取揭开电闪雷鸣乌云密布
雷电交加末端轰动幢袭击
(1)指名读
(2)谁能说说“摄取”的意思?(吸取、吸收)
(3)找出“揭开、袭击”的近义词;
(4)找出描写天气情况词语——电闪雷鸣乌云密布雷电交加
(5)找出一个量词:幢
(6)齐读词语
3、接龙读课文,思考:你觉得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
生交流。
板:勇士
三、细读课文,深入了解
1、默读课文,思考:为了揭开雷电之谜,他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
练习:
为了揭开雷电之谜,他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
2、结合完成课后说写双通道:
请尝试着把富兰克林实验用的风筝画成一幅简笔图,并说说富兰克林为什么
3、师:为什么说他是一个电学史上的一位勇士?
说话练习:
科学家富兰克林是18世纪电学史上的一位勇士。
自由准备。
指名说。
进行相关练习:
文学家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战士。
高大挺拔的树木是我们城市的卫士。
4、师:风筝实验的成功有什么意义吗?它与“避雷针”的发明有什么关系?
交流。
5、理解句子:风筝实验轰动了全世界。
让学生细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感悟和体会。
四、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朗读全文,思考:你从富兰克林身上得到什么启发吗?
2、交流。
3、完成课后选词填空。
4、课外收集有关科学发现的资料。
板书设计:
11 揭开雷电之谜
观察
勇士:推测献身科学勇于实践
(富兰克林)实验
结果
教学反思:
深入读课文,体会富兰克林敢于实验,勇于探索精神,认真读读写实验经过
的第四小节,注意抓住“乌云密布”、“雷电交加”、“怒发冲冠”等词语,联系第二节“它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一种可怕的东西”等语句,去体会实验的危险,从手臂发麻还欣喜若狂中去深刻领会富兰克林为了科学敢于献身的精神,在理解的基础上,前后联系起来有感情地读,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