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模式-儿童
- 格式:ppt
- 大小:9.33 MB
- 文档页数:10
儿科机械通气在儿科医学领域中,机械通气是一项重要的呼吸支持技术,用于治疗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和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通过人工手段提供氧气和调节气道压力,帮助儿童保持正常的呼吸功能。
本文将介绍儿科机械通气的原理、应用和注意事项。
一、机械通气的基本原理儿童机械通气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呼吸机,通过气道插管或面罩等途径,将氧气送入肺部,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呼吸机可以根据儿童的特定情况和呼吸需求,调整通气模式、氧气浓度和吸呼比等参数,达到有效的通气支持。
二、儿童机械通气的应用儿童机械通气广泛应用于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包括:1. 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常常由于肺部未充分发育而导致呼吸窘迫。
机械通气可以为这些儿童提供充分的呼吸支持,预防和处理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症。
2. 遗传性肺病:包括囊性纤维化、先天性肺畸形等。
机械通气可以改善儿童的呼吸功能,缓解症状并促进康复。
3. 呼吸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如肺炎、支气管哮喘等。
机械通气可以提供有效的通气支持,维持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
4. 手术后呼吸管理:某些手术后会对儿童的呼吸系统造成冲击和损害。
机械通气可以帮助儿童恢复呼吸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三、儿童机械通气的注意事项1. 专业医生操作:儿童机械通气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和监测,以确保通气参数的准确性和效果的安全性。
2. 高度监护:儿童机械通气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生命体征、通气参数和血气分析等指标,及时调整通气参数。
3. 预防并发症:机械通气可能引起肺损伤、感染和气压伤等并发症。
医生需要采取措施,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4. 适时脱机:适时脱机是指儿童呼吸状况改善后,逐渐减少机械通气的支持,使儿童逐步恢复自主呼吸功能。
脱机时需要谨慎观察儿童的病情,防止呼吸功能再次恶化。
综上所述,儿童机械通气是一项重要的呼吸支持技术,广泛应用于儿科医学领域。
通过呼吸机的帮助,儿童可以得到有效的通气支持,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和呼吸衰竭。
【编号】B4.2.2.38【名称】机械通气【别名】【适应证】呼吸机作为支持呼吸的一种重要手段,有助于缓解严重缺氧和CO潴留,可为治疗引起呼吸衰竭的基础疾患及诱发因素争取宝贵的时间和条件。
但必须在全面有效的医疗护理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
使用原则是宜早用。
最好在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尚未引起机体重要器官严重损伤前使用,否则患儿已濒临死亡状态再用,效果不佳。
1.心肺复苏。
2.各种呼吸功能不全的治疗 至于何时应用机械通气,应结合动脉血气、残存肺功能、原发病,患儿一般情况等综合考虑。
总趋势是应用指征逐渐扩大。
3.预防性机械通气 呼吸功能减退的患者做胸部或腹部手术,严重感染或创伤,慢性肺功能损害并发感染,估计短时间内可能发生呼吸衰竭,可应用预防性通气。
4.康复治疗 应用逐渐增多,多采用无创伤性通气方式。
5.新生儿疾患 如呼吸系统疾病,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性肺炎,各种感染所致肺炎等出现呼吸衰竭;神经系统损害,颅内出血,早产儿呼吸暂停,药物等引起呼吸抑制;预防性应用,如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儿童疾患如呼吸系统疾患,各种肺炎所致呼吸衰竭,重症哮喘,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上气道梗阻,神经肌肉疾患,中枢性呼吸衰竭,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进行性脊髓性肌营养不良等,心肺大手术后,循环衰竭;颅内高压,如创伤感染,溺水、中毒等所致颅内高压,可用过度通气治疗。
【禁忌证】肺大泡未经引流,排气功能差、纵隔气肿、大咯血急性期,多发性肋骨骨折,支气管异物取出之前,肺炎合并感染,心肌梗死,低容量性休克未补足血容量前。
在出现致命的换气与氧合障碍时,使用呼吸机无绝对禁忌证。
【准备】本文主要讨论呼吸道直接加压呼吸机,简称呼吸机。
呼吸机的类型和选择如下。
1.体外免压呼吸机 包括胸甲式、体套式,现已采用。
2.常规还压呼吸机(1)简单型呼吸器:手工控制,携带方便。
必要时用于机械呼吸机使用前,或用于更换导管而停用呼吸机或呼吸机发生故障时临时使用。
手捏频率一般为16~20次/分。
儿童机械通气参数设置儿童机械通气是一种治疗儿童呼吸衰竭的常用方法。
机械通气通过人工呼吸机提供通气支持,帮助患儿呼吸,并维持血氧和二氧化碳水平正常。
在进行儿童机械通气之前,需要设置适当的通气参数,以满足患儿的呼吸需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儿童机械通气参数设置的考虑因素和具体内容。
1. 呼吸模式:机械通气有不同的呼吸模式可供选择,如容量控制通气、压力控制通气和自主呼吸辅助通气等。
选择合适的呼吸模式可以满足儿童的特殊呼吸需求和病情。
2. 潮气量(Vt):潮气量是指每次通气中呼入或呼出的气体体积。
儿童的潮气量应该根据他们的年龄、身高和体重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儿童的潮气量为6-8 ml/kg。
3. 呼吸频率(RR):呼吸频率指单位时间内的呼吸次数。
儿童的呼吸频率也应根据其年龄和需求来调整。
通常,新生儿的呼吸频率为40-60次/分钟,婴儿为25-35次/分钟,学龄前儿童为20-25次/分钟。
4. 吸气时间(Ti)和呼气时间(Te):吸气时间和呼气时间的比例决定了吸气相和呼气相的长度。
对于儿童机械通气,吸气时间和呼气时间的比例一般为1:2或1:3。
5. 气道压力(Paw):气道压力是指在呼吸周期中气道内的压力变化。
对于儿童机械通气,气道压力需要根据患儿的病情和需要进行调整。
过高的气道压力可能导致气胸或肺损伤,而过低的气道压力则无法满足患儿的呼吸需求。
6. 氧浓度(FiO2):氧浓度是指通气氧气的浓度。
对于需要氧疗的儿童,应根据他们的血氧饱和度进行调整。
一般情况下,FiO2的目标是保持血氧饱和度在92%以上。
7. 呼气末正压(PEEP):呼气末正压是指在呼气末期保持的正压。
对于儿童机械通气,PEEP的设置可以改善肺泡塌陷和氧合情况。
但需要根据患儿的病情和氧合指标进行调整。
8. 通气管径和插管深度:通气管径和插管深度是指插入患儿气道的导管的大小和深度。
选择合适的通气管径和插管深度可以保证通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机械通气参数的设置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包括年龄、身高、体重、病情以及呼吸功能。
机械通气在婴幼儿的使用*导读:机械通气在婴幼儿的使用有其特殊要求。
如婴儿患有不很严重的限制性肺疾病时,使用机械通气可改善氧和状况并可避免对正压通气的需求。
如果患儿的情况急剧恶化,应立即检查气管内导管的位置及通畅情况。
……机械通气的使用对因呼吸衰竭而导致动脉CO2 分压(PaCO2 )升高的病人,呼吸暂停的病人,或使用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仍不能改善缺氧的病人,需给予呼吸机的支持。
非常小的早产儿(例如:胎龄<28周或出生体重<1000g)经常会在生后立即得到呼吸机支持,因为一旦出现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和缺氧,则会增加脑室内出血的危险。
对于<1250g的新生儿,典型选用的气管插管内导管直径为2。
5mm(最小的导管);3mm导管适用于1250~2500g的新生儿;>3mm导管适用于>2500g的新生儿。
如果在插管过程中持续输入O2 ,插管将是安全的。
呼吸功能在定压或定容状态下输入气体,每一个类型均有其优点和指征。
许多新生儿监护室发现压力控制,时间切换,连续气流的呼吸机容易使用,特别对于早产儿。
吸入氧浓度(FiO2 ),吸气时间(IT),呼气时间(ET),峰吸气压(PIP)和呼气末正压(PEEP)可分别设置。
定容呼吸机也许特别适用于肺顺应性有变化或抵抗呼吸机的大婴儿,如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病儿;随每次呼吸输入设定容量的气体以保证适当的通气。
通过对呼吸损伤严重程度的判定来最初设定呼吸机的参数。
典型的对中度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设定为:FiO2 =40%;IT=0。
4秒;ET=1。
1秒;间歇指令通气(IMV)频率=40次/分;PIP=25cmH2 O;PEEP=5cmH2 O。
应根据婴儿的氧和状况,胸廓运动,呼吸音,呼吸用力情况及动脉或毛细血管血气分析结果迅速调整这些参数。
在以下情况下,增加分钟通气量能降低PaCO2 ;增加潮气量(增加PIP或降低PEEP)或呼吸频率。
通过增加FiO2 或增加平均气道压力(增加PIP,增加PEEP,增加呼吸频率或延长IT)可提高Pa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