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常规概念(通气模式)
- 格式:ppt
- 大小:3.09 MB
- 文档页数:25
机械通气核心知识完整版1机械通气概念机械通气为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支持治疗的手段之一。
它是通过机械装置,代替、控制或辅助患者的自主呼吸运动。
2机械通气分类机械通气按照是否创伤分为:有创机械通气和无创正压通气。
3无创正压通气(NIPPV)无创正压通气(NIPPV)是指不需要侵入性或有创性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只是通过鼻罩、口鼻罩、全面罩或头罩等方式将患者与呼吸机相连接进行正压辅助通气的技术。
4两种通气模式的工作原理区别5机械通气的基本过程机械通气的过程包括:吸气触发、吸气、吸气呼吸转换、呼气四个基本过程。
6机械通气吸气触发有几种方式吸气触发指的是关闭呼气阀、打开吸气阀,完成呼气向吸气的转化,方式有:自主触发、时间触发、人工触发。
7如何理解吸气触发中的自主触发患者的吸气努力被呼吸机感知后,呼吸机送气,这称为自主触发。
呼吸机可通过管路中的压力变化或流速变化来明确患者的吸气努力情况。
触发所需的流速或压力变化的大小称为触发灵敏度。
灵敏度越高,触发压力或流量越小。
压力触发一般为1-2cmH20,流量触发一般为1-3L/min。
8如何理解吸气的时间触发当患者没有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无法触发送气的时候,呼吸机会依照时间变化,自行送气,这种触发为时间触发。
9机械通气吸气向呼气转化的方式吸气向呼气转化有以下方式:时间切换(吸气达到一定时间后自行切换为呼气)、流速切换(气道内流速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切换为呼气,一般25%)、容量切换(达到预定潮气量后开始切换为呼气)、压力切换(已很少使用)。
10有创机械通气的目的(1)纠正急性呼吸性酸中毒:通过改善肺泡通气使PaCO2和pH得以改善。
通常应使PaCO2和pH维持在正常水平。
(2)纠正低氧血症:通过改善肺泡通气、提高吸入氧浓度、增加肺容积和减少呼吸功耗等手段以纠正低氧血症。
机械通气改善氧合的基本目标是PaO2>60mmHg或SaO2>90%。
(3)降低呼吸功耗,缓解呼吸肌疲劳:由于气道阻力增加、呼吸系统顺应性降低和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的出现,呼吸功耗显著增加,严重者出现呼吸肌疲劳。
机械通气之常用无创呼吸机通气模式介绍常用无创呼吸机通气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单水平正压通气(CPAP),—种是是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
双水平正压通气在无创呼吸机模式选择界面上称作S模式、S/T模式、T模式(或PCV模式))另外包括AVAPS在内的智能无创通气模式也是属于双水平正压通气。
1、关于BiPAP和BIPAP。
BiPAP意思是“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意思是“双相正压通气”。
单从字面上是很难看出两者的区别的。
BIPAP是德尔格呼吸机的专利机械通气模式,其参数设置、呼吸波形与P-SIMV基本类似。
在早期的德尔格呼吸机上是没有P-SIMV模式的,而在别的品牌呼吸机上则是有P-SIMV模式,却看不到BIPAP模式。
BiPAP则是伟康(现为飞利浦伟康)的无创呼吸机商标,意即双水平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与其对应的是CPAP呼吸机,即单水平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
BiPAP缩写只会出现在呼吸机商标的位置上,而不会出现在参数设置中模式选择界面,取而代之的是是“S”或“S/T”两个缩写,从法理上讲也不应该出现在不是飞利浦伟康的无创呼吸机上。
2、CPAP模式医院最常用的无创呼吸机是双水平呼吸机,与之对应的就是单水平呼吸机,在无创通气领域,其称为CPAP,与BiPAP对应。
无创呼吸机的CPAP模式只需要设定一个参数CPAP(持续气道正压),即无论在吸气还是呼气,呼吸机均保持气道压力在恒定的设定值CPAP,此时呼吸机是没有做功的。
无创呼吸机的CPAP和有创呼吸机的CPAP是不一样的,有创呼吸机的CPAP模式除了需要设定PEEP和氧浓度以外,还需要设定支持压力(PSV)。
如下图所示:当PSV设置为0时,患者吸气和呼气时,气道内的压力都是一致的,即PEEP值,此时呼吸机是没有做功的。
这时的自主通气模式就等于是无创呼吸机上的单水平通气CPAP。
不同于有创呼吸机的CPAP模式,无创呼吸机CPAP设置参数如下,主要参数仅有CPAP一项。
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是借助人工装置—呼吸机的力量,产生或辅助呼吸动作,达到增强和改善呼吸功能目的的一种治疗措施或方法。
一、适应症1.心肺复苏。
2.治疗严重的急慢性呼吸衰竭,如COPD、重症哮喘、中枢神经系统或呼吸肌疾患所致的严重通气不足;严重肺部感染,ARDS所致的严重换气功能障碍等。
3.预防呼吸衰竭的发生或加重,如心、胸外科手术后,使用呼吸机帮助病人减轻因手术创伤而加重的呼吸负担,减轻心肺和体力上的负担,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二、应用指征1.任何原因引起的呼吸停止或减弱(〈10次/分)。
2.严重的低氧血症PaO2〈60mmHg或CO2储留PaCO2≥70mmHg且常规给氧及保守治疗后无效者。
3.严重呼衰的病人经治疗后无改善甚至恶化者。
4.ARDS、重症肺炎等。
三、禁忌症1.未经引流的气胸。
2.伴有肺大疱的呼吸衰竭。
3.大咯血。
4.急性心肌梗死。
5.低血容量性休克血容量未补足前。
四、呼吸机与患者的连接1.鼻/面罩用于无创通气。
选择适合于每个患者的鼻/面罩对保证顺利实施机械通气十分重要。
2.气管插管经口插管,经鼻插管,在大部分急救中,都采用经口方式。
3.气管切开适应证:长期行机械通气患者;头部外伤、上呼吸道狭窄或阻塞的患者;解剖死腔占潮气量比例较大的患者,如单侧肺。
五、通气模式1.控制通气(controll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CMV)呼吸机完全替代自主呼吸的通气方式。
包括容积控制通气和压力控制通气。
(1)容积控制通气(volume controlled ventilation,VCV)(2)压力控制通气(pressure controlled ventilation,PCV)2.辅助控制通气(Assisted CMV,ACMV)(1)概念:自主呼吸触发呼吸机送气后,呼吸机按预置参数(VT,RR,I/E)送气;患者无力触发或自主呼吸频率低于预置频率,呼吸机则以预置参数通气。
与CMV相比,唯一不同的是需要设置触发灵敏度,其实际RR大于或等于预置RR。
通气是一种医疗手段,用于辅助或代替患者呼吸,而有创机械通气则是一种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途径进行的机械通气方式。
在有创机械通气中,不同的通气模式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要进行选择,以提供最有效的通气支持和治疗效果。
以下是常用的有创机械通气通气模式:1. 控制通气模式(CMV)控制通气模式是一种最基本的通气模式,由医生设定每分钟通气量和潮气量,机器会按照设定值进行通气。
这种模式适用于患者意识丧失或不能主动呼吸时使用。
2. 辅助控制通气模式(ACV)在辅助控制通气模式中,患者在机器的控制下完成所有的吸气和呼气动作,这种模式能够减少患者的呼吸功,减轻肌肉疲劳。
3.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IM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是一种同时使用控制通气模式和辅助呼气模式的通气方式。
患者在机器的控制下完成部分吸气和呼气动作,同时可以自主呼吸。
4. 压力支持通气模式(PSV)压力支持通气模式是一种通过患者自主呼吸触发的通气模式,机器会根据患者的吸气努力提供一定的呼吸支持压力,能够减轻呼吸肌疲劳。
5. 高频通气模式(HFOV)高频通气模式是一种以超高频率进行通气的模式,能够提供非常小的潮气量和高频率的呼吸,适用于呼气末气道压力过高或气体交换障碍的患者。
6.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模式(CPAP)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模式是一种持续在患者气道中给予正压支持的通气方式,适用于轻至中度气道阻塞、肺水肿等患者。
7. 双水平通气模式(BiPAP)双水平通气模式是一种既提供吸气正压又提供呼气正压的通气方式,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患者。
不同的通气模式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应症,医务人员在选择通气模式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正确选择并合理应用通气模式,可以有效提供呼吸支持,改善患者气体交换和肺部病变,减轻呼吸肌疲劳,缓解呼吸窘迫,是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重要环节。
医务人员需要对各种通气模式有深入的了解,以便能够在临床实践中灵活、准确地选择合适的通气方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机械通气模式与波形机械通气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辅助呼吸方法,通过不同的通气模式和波形,可以满足患者不同的呼吸需求。
本文将介绍机械通气模式与波形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类型。
一、定容通气模式定容通气模式是指在机械通气过程中,通过设定一定的潮气量(VT)来控制患者的呼吸。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定容通气模式:1. 容量控制通气(VCV):通过设定一定的VT和呼吸频率(RR),来控制患者的呼吸。
VCV适用于大多数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
2. 容量辅助/控制通气(V A V/VCV):在VCV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辅助通气,以增加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
V A V适用于具有一定自主呼吸能力的患者。
3. 压力控制通气(PCV):通过设定一定的吸气峰压(PIP)来控制患者的呼吸。
PCV适用于肺顺应性较差的患者。
4. 压力辅助/控制通气(PACV/PCV):在PCV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辅助通气,以增加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
PACV适用于具有一定自主呼吸能力的患者。
二、定压通气模式定压通气模式是指在机械通气过程中,通过设定一定的气道压力来控制患者的呼吸。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定压通气模式:1. 压力控制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通过设定一定的气道压力,来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CPAP适用于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
2. 自主呼吸试验(SBT):通过逐渐降低气道压力,来评估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
SBT适用于准备撤离机械通气的患者。
3. 压力支持通气(PSV):通过设定一定的气道压力,来辅助患者的自主呼吸。
PSV适用于具有一定自主呼吸能力的患者。
4. 部分通气支持(PVS):在PSV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限制性通气,以增加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
PVS适用于具有一定自主呼吸能力的患者。
三、特殊模式1.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通过设定两个不同的气道压力水平,来辅助患者的呼吸。
BiPAP适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
2. 高频通气(HFV):通过高频振荡产生气流,来维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常见的机械通气模式机械通气是一种需要使用医疗器械来帮助病人进行呼吸的治疗方式,常见于重症监护病房(ICU)。
在这种治疗方式中,医生将呼吸机连接到患者的气管或口腔内,将空气压力或容积传送到肺部,有效地保持患者的呼吸功能并提供适当的呼吸支持。
机械通气过程中,医生可以根据病情采用不同的通气模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机械通气模式:1. 辅助控制通气(ACV)这是最常规的通气模式,即通常所说的“全控模式”。
在ACV中,呼吸机以设定的呼吸频率送出设定的潮气量(VT),当病人发出呼吸信号时,呼吸机会为其自动送出一定的氧气和潮气量。
由于ACV是完全由呼吸机控制的模式,因此容易导致或加重病人的通气不足(hypoventilation)或通气过度(hyperventilation),因此需要医生和护士对患者的状况进行密切观察。
2. 吸气压力支持通气(PSV)吸气压力支持通气(PSV)是一种简便、低风险的通气模式。
在PSV模式下,呼吸机根据设置的压力值提供流量,当病人发出呼吸信号时,在呼气阀关闭的情况下将通气压推进肺部,在患者的吸气期保持恒定的气道压力,直至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达到设定值。
PSV通常是在患者已经可以自主呼吸、但肺功能不足、或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和撤机时使用。
3. 模拟呼吸通气(SIMV)模拟呼吸通气(SIMV)是将自主呼吸和机械通气相结合的一种模式。
在SIMV 中,医生会设定一定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并在这些参数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通气支持。
与ACV不同的是,患者可以在呼吸机支持的呼吸周期以外自主呼吸。
使用SIMV通常需要在患者处于过渡期时使用,由于这个过渡期,患者还无法完全自主呼吸,但是在呼吸机上使用ACV会导致通气过度和萎缩性肺炎等并发症。
4. 压力控制通气(PCV)在压力控制通气(PCV)中,呼吸机以设定的压力为基础,释放一定量的气体来使患者呼吸。
这种模式下,呼吸机会控制通气时间和呼气时间,以确保患者的呼吸量和肺容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