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轻职院精神及其内涵解析

广轻职院精神及其内涵解析

广轻职院精神及其内涵解析
广轻职院精神及其内涵解析

附件:

自强、敬业、求实、创新

——广轻职院精神及其内涵解析

承袭于1933年以来深厚的历史积淀,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从一所普通中专到国家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华丽转身,背后历经了几多时代更迭、历史沧桑,凝聚了几代轻院人的艰苦奋斗、执着追求,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品格和内涵丰富的广轻职院精神(以下简称“轻院精神”)。在我校示范性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教学质量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的今天,探讨轻院精神的内涵,锻造一种独特的学校精神,是学校走特色办学之路、全力打造学校品牌形象的关键。

一、轻院精神的内涵阐释

办学七十余载,风雨近世纪。就轻院精神所蕴涵的内容而言无疑是极其丰富的,有“职业教育救国”的教育理想,有“勤俭办学、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有“高素质为本、高技能为重、高就业导向、创新促发展”的办学理念;有“植根岭南文化、传承职教精髓、锻造技能英才、创办一流高职”的办学思想;有“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创新、在创新中探索”的工作方针。轻院从理念到实践都实现了更高、更强、更新的跨越。

轻院办学中所蕴含的职教精神寓意深远,那么,到底哪些精神最能诠释、概括广东轻院的品格和精神?经过全校师生的广泛讨论,学校对“轻院精神”已形成共识,即“自强、敬业、求实、创新”。这是对广东轻院近10年跨越发展的历史总结,不仅传承了学校办学的优良传统,而且体现了学校发展的理想追求。

自强——积极进取、自主创业、生生不息的品格

敬业——敬业专业、爱校爱岗、精益求精的奉献

求实——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实干

创新——敢为人先、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理想

二、轻院精神的内涵解析

“自强、敬业、求实、创新”作为轻院精神,不仅传承了学校办学的优良传统,更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征,蕴涵了轻院人共同的理想追求、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1、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自强”,语出《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天道的运行充满着刚健有力生生不息的自强精神。自强的精神表现在轻院人生生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办学实践中一以贯之的自主创业、自力更生的办学传统。学校1933年创立之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学校师生边逃难,边生产,边办学。创业时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薪火不断相传至今,成就了轻院的悠久历史,也孕育了轻院的美好未来。

从学校在抗战期间的五次迁移、战乱中办学的艰苦奋斗精神,到建国后立志培植工业技术人才、开办校办工厂的自主创业精神;从1999年升格为高职院校后的勇担重任、质量提升,到2002年学校被亮黄牌后的不弃不馁、苦练内功;从2003年创办南海校区艰难历程中所体现出的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到2006年学校迎评促建中所展现的永不言弃、不骄不馁的气概;从2007年艰辛努力冲击国家示范高职失败后,轻院人反省总结、再接再厉,到2008年轻院进入国家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后,轻院人勇立潮头、提升内涵……

实践证明,越是在学校发展的关键时期,越是在困难面前,全体轻院人越能够果敢前行、凝聚人心,拥有自强不息、强健不屈的进取精神,这是我校教育事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2002年由于办学资源匮乏、办学条件不足,被教育部亮黄牌,面对生存困境,轻院人没有气馁,反而以此为契机着力加强内涵建设,极大激发了专业建设的活力,大幅度地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为学校向更高水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3年,面临办学规模扩大和办学场地不足的发展困境,学校领导班子果断决策,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创办南海校区,从此,开始了二次创业的艰辛历程。2005年面临南海新校区建设初期的资金困难、学校发展举步维艰,我校教职员工齐心协力,按照银行规定的程序筹集资金建设南海校区,共度难关。南海校区的建设是一个异常艰苦的过程,全体轻院人正是以这种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精神,开辟了相当于广州校区7倍多面积、教育功能齐全、适合于莘莘学子修身治学的

理想之地——轻院南海校区。

2007年申报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单位,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成功。在失败面前,我们放下思想包袱,没有徘徊,而是不屈不挠迎难而上,在总结经验教训、巩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我、发展内涵,终于在2008年再次申报获得成功,从而进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的行列。

广东轻院在每个发展阶段,每一次艰难处境都是对轻院精神的考验与升华,每一次突破性的进展都凝聚了轻院人的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正是源于这不竭的精神动力,轻院由小变大、由弱到强,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息。

2.敬业爱校的奉献精神

学校有一个良好的、和谐的校园氛围,我们已形成了一支高水平、团结勤政的领导集体,一批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领导爱校如家,恪尽职守;教师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学生以校为荣、为校争光。实践证明,正是这种敬业爱校的精神,使得我校能够蓬勃发展,办学质量迅速提升。

学校领导班子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和高瞻远瞩、开拓进取的办学精神,深深影响着学校每一个教职员工的心,受到了全体师生的爱戴和尊敬,是学校发展的坚强核心。为了保证现有教学秩序的稳定与南海校区建设顺利进行,校领导带头奔波在两地办公,每个寒暑假都无休工作,其敬业精神令人钦佩。2005年,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群众对学校班子民主测评,满意和基本满意为100%。

学校教职工以校为家,按照银行规定的程序筹集资金5700多万建设南海校区,表达了轻院全体员工对学校的充分信任,对学校未来的坚定信心;在每次教代会上,轻院人议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与学校同舟共济,休戚与共,这是轻院人爱校爱岗的集中表现。学校教师积极进取,通过进修、培训、参与企业实践,追求专业发展和提高自身水平;全体教师奔波于南海与广州两个校区,坦然付出,并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鲜明地反映出了轻院人敬业爱校的奉献精神。

在自强敬业的轻院精神鼓舞下,轻院学生强技能、习专业,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得到社会认可;轻院校友以敬业精神服务社会,反哺母校,在学校的专业设置、奖学金设立、资金设备捐助、学生实习、学生就业、教师下企业锻炼、技术服务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正是拥有了这样敬业爱校、团结奉献的团队,拥有了全校上下齐心、团结和谐、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良好风气,才有了今天广东轻院的辉煌。这种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是学校几年来能够突破难关、冲出困境,并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绩的力量源泉和精神保障。

3.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

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广东轻院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以执着不懈的精神来追求真理,以脚踏实地的态度来对待工作,这就是轻院的“求实”精神。

面向市场,科学定位。在学校发展定位方面,我校面向区域经济,结合现代产业发展的趋势,将轻院的发展定位于服务“现代生活产业”,超越了传统轻工行业范畴,并在学理上解决了广东轻院在院校内涵阐述上的难题——传统专业与新兴专业的和谐共生问题。

夯实基础,人才强校。2002年被教育部出示黄牌之后,轻院领导层从实际出发,提出了过渡阶段“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办学思路和“平稳过渡,小步快跑,重心下移,动态管理”的办学策略。在许多制约轻院发展的因素中,学校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全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学校实际,从机制、政策、制度等方面力行改革,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系和教研室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等重要文件,使各类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最终塑造了轻院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注重内涵,专业建设。学校一直坚持求真务实的态度,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设置学科、专业。随着广东生活产业的迅速崛起,我校专业在继续保持轻工特色的基础上,拓展建设内涵,调整和发展面向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为广东经济建设服务。在专业建设布局上,形成了以国家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国家级、省级、校级重点建设专业示范带动大格局。专业建设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为核心,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强化专业特色,全面提升了专业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

4.创新争优的超越精神

“创新”意出《大学》引汤之《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为与时俱进,追求新高,与“求实”的意蕴一脉相传、互为呼应。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历程中,广东轻院始终与时俱进,锐意改革,敢于创新,寻求学校发展的机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02年至今的短短几年间,我校从被教育部亮黄

牌到现在全国百强示范性高职院校,不仅顺利通过了教育部评估,而且极大地扩大了评建成果;不仅开辟了新校区,而且建设了环境优美的现代校园和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轻院的实践中无不体现着创新争优的超越精神。

机制创新,评聘分开。广东轻院实施《教师高职教育任教资格证》,使企业经历和实践能力为上岗必要条件,实行评聘分开,开创了高职教师任教资格先例。

成片开发,校企合作。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建立“政府主导、三方联动”适应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教授治校,民主决策。广东轻院于2009年成立了学校教授咨询委员会,同时成立了人事师资、教学科研与财经工作三个专门教授咨询委员会并进入到实质性的决策程序,率先在高职院校施行“教授治校”。

争先创优,跨越发展。2006年,学校接受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结论为优秀。2007年学校成为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2008年成功跻身于全国100所示范高职院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追求卓越,超越自我。轻院以创新争优的超越精神,使学校在校园面积、设备、师资、实训、专业、课程、图书等软硬各方面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回首过去,轻院从1999年不足三千人的规模,发展到现在的万人大学;从200多亩的办学空间到占地1500亩的现代化南海新校园,实现了自我超越和创新发展。学校内涵建设硕果累累,建设了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程15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广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学校现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

大力弘扬“轻院精神”,当前,就是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以自强、敬业求实、创新的精神,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概,扎扎实实、开拓创新做好示范建设和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确保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国家示范院校验收,培养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创建高水平、高质量、有特色的职业技术学院奠定扎实的基础。

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

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 巩梅张鹏 世界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现代社会不仅需要大批具有较高技术理论的研究型、设计型的科技人才,而且更加需要大量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勤奋敬业、技艺高超的高技能型人才。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已成为当代中国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一、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分析 (一)准确定位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高技能人才属于应用型人才范畴,其与知识型、学科型、研发型、创新型人才有本质区别,也与一般技艺型人才有明显不同。高技能人才是指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其本质特征是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其规格特征为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即具有明确的高层次性;其行为特征是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活动不是机械地模仿和简单地劳动,而是在“应知”基础上“应会”的智能性行为。 高技能人才在人才范畴中层级较高,是在生产性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

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主要分布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技能含量较高的岗位。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 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意义重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已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采取措施培养占技能者25%以上的高技能人才,以适应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因此,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是:既要掌握“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关键是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 (二)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随着产业的升级和调整,对高技能人才要求更加全面,其内涵不单是体现在岗位能力这一个方面,也体现在迁移能力和再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其内涵是尊重以人为本的发展规律和认知过程,沿着高技能人才培养这一主线,在上岗能力、岗位的迁移能力和个人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方面,构建以培养“上岗能力、迁移能力、个性发展能力”为目标,以“职业素质、知识结构、职业能力”为

浅析劳模精神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浅析劳模精神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深入考察劳模精神的丰富内涵,清晰阐释劳模精神的内在逻辑,准确判断劳模和劳模精神研究的学术方位,对于解读劳模本质、探究劳模品格、宣传劳模价值和弘扬践行劳模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重大的实践意义。 劳动模范是优秀劳动者的典型代表,劳模精神激励了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坚守信念、立足岗位、开拓创新、建功立业。深入考察劳模精神的丰富内涵,清晰阐释劳模精神的内在逻辑,准确判断劳模和劳模精神研究的学术方位,对于解读劳模本质、探究劳模品格、宣传劳模价值和弘扬践行劳模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重大的实践意义。 劳模精神是工人阶级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国工人阶级都具有走在前列、勇挑重担的光荣传统,我国工人运动都同党的中心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劳动模范作为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是时代的引领者,在工作生活中发挥了先锋和排头兵作用,他们以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持续推动着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劳模精神作为劳动模范的思想内核、行动指南和精神灯塔,成为推动时代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充分体现了工人阶级先进性的主体地位,彰显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推动了工人阶级的成长进步。 劳模精神是工人阶级主人翁意识的集中凸显。 主人翁意识是劳模精神的内在本质,是正确认识和理解劳模精神的关键词。正是因为自觉的、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劳模才以车间为家、以厂为家、以企为家、以国为家,才具有积极主动的岗位意识、职业意识、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才在本职工作中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够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最终建构起个人与集体、个人梦与中国梦、小家与国家民族融合统一的发展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劳模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 劳模精神的重要元素和构成因子,像岗位意识、职业精神、进取精神、拼搏精神、创新精神、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等,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和现实呈现。可以说,劳模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象化、人格化和现实化。 一方面,劳模是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样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实践者、生动传播者和最有说服力的检验者;

2015湖北高考志愿填报院校代码-湖北高考志愿代码

2015湖北高考志愿填报院校代码-湖北高考志愿代码 2015高考志愿填报院校代码-高考志愿代码根据湖北省教育厅公布的代码表而来,下面是2014年湖北省高等学校国际代码表,2015年可能有些许变动。 2014年湖北省高等学校国际代码,2014年湖北高校国标代码由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省内代码7160整理,其计算机网络技术(4G移动互联应用开发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4G网络营销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4G物联网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筑设计及建筑表现方向)等属于特色专业。以下仅供参考。 学校代码学校名称 学校 代码 学校名称 10486 武汉大学12984 武汉警官职业学院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12983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10511 华中师范大学12985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10497 武汉理工大学13801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1049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3265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1052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3263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 10504 华中农业大学13264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10524 中南民族大学13266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10512 湖北大学13795 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0488 武汉科技大学13800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11075 三峡大学13796 武汉民政职业学院 10489 长江大学13797 鄂东职业技术学院 11072 江汉大学13798 湖北财税职业学院 10500 湖北工业大学13793 江汉艺术职业学院 10490 武汉工程大学14061 三峡电力职业学院 10495 武汉纺织大学14120 湖北青年职业学院 10507 湖北中医药大学14197 黄石职业技术学院 10496 武汉轻工大学(原武汉工业学 院) 11796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10525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14258 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10517 湖北民族学院14356 湖北体育职业学院10929 湖北医药学院14357 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11600 湖北经济学院10956 长江职业学院 11332 湖北警官学院12369 武汉工贸职业学院10522 武汉体育学院12986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10523 湖北美术学院12990 武昌职业学院

关于法律思维与道德判断的分析与思考

从法律思维与道德思维的差异中寻求平衡 汪春燕 (法律硕士教育中心,2010022744) [摘要] 实现司法的社会效果,就必然需要民众的广泛参与,一个法官看来好的判决,却会引起的民众的阵阵舆论之声。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来看,普通民众往往带着一种道德思维的方式去看待司法中的一些问题,这与法治社会所提倡的法律思维是有冲突的。本文试图通过比较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通过差异的对比,最终寻求解决两种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之间的平衡。 [关键词]法律思维;道德思维;价值 一、引言 当前我国的法治建设进程中,民众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的提升,法治建设需要民众的广泛参与,近些年来,借助于网络等传媒平台,使得广大民众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的参与到法治建设的进程中,对法治社会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前些时期的黄静“勒索”华硕案、湖北巴东邓玉娇故意杀人、南京等地的“醉驾案”以及近期的北京捡钻戒扔掉被判赔案等一大批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纷纷引发着广大民众的热议,而这些舆论声中,多半时候是听到对于法官所作出判决的不满。从这些不满情绪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办案过程中所追求的“三个效果”的统一并不乐观。随着这些争议之声的淡去,作为一个法学专业的学生,这些案件都留给了我们很深的思考。从普通民众角度看到的案件事实和内心的判断与法律人对法律事实的认定和最终的裁判竟有着如此之大的差别,从法理学的角度来判断分析,究竟是何原因造成这种种争议?一个好的判决,是否要考虑民众

价值判断,还是应当严格恪守法律人的操守和办案规则?本文试图从思维的层面进行解析,以期能探寻出作为法律人特有的法律思维方式和普通民众的道德思维之间产生分歧的重要原因,同时这种分歧也是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三者统一的重要影响因素。也只有这样,我们在今后的司法工作中,才能正确处理好这两种思维的关系,进一步从舆论之中提升司法的效果和实现和谐之下的法治社会。 二、法律思维与道德思维之间的差异探寻 (一)、法律思维与道德思维究竟为何? 法律思维与道德思维都是比较专业和晦涩的专业术语,几乎本科的学习过程中都是没有过接触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查阅资料,对二者略知大概。,而我国对于法律思维的研究也较之国外迟缓些,目前还处于不完全成熟阶段。首先对于法律思维的大致内涵,很多人都把它简单理解为一种法律人的思维,毋庸置疑,它是与普通大众的思维方式所区别的关键点,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思维过程或思维方式呢?陈金钊将法律思维更多的看成是一种形式逻辑,他认为,法律思维首先是指根据法律进行的思维,“法律”是进行思维的基准;其次又从主体上区分,它是法律人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思维,并因此成为法律职业共同体内部同质一体和外行人所区别开来的最主要标志。台湾的王泽鉴先生认为,一个法律人应当具备三种能力:法律知识、法律思维、解决争议。而他将法律思维界定为“依循法律逻辑,以价值取向的思考、合理的论证,解释适用法律”。〔1〕(p1)此定义中法律思维的涵盖既有价值层面的,也有方法层面的,而他的专著中主要是以民法中的请求权的基础理论体系为论述对象,列举了大量的案例以及法律适用的过

什么是科学精神

什么是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近来学术界和国家领导人经常谈论的词,随着科普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科学精神应该是科普的重要内容。但是,科学精神到底是什么?科学精神的内涵到底是什么? 2001年1月12日,中国科普研究所和科学时报社共同主办了关于科学精神的高层次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的目的是响应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弘扬科学精神的号召,对科学精神进行定义并阐述科学精神的内涵,以便更能够被广大公众所理解和接受,自觉地用科学精神规范自己的言行,使科学精神逐步渗透入中国的文化,提高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提高中国的综合竞争力。参加这次高层研讨会的著名学者有于光远教授、王大珩院士、冼鼎昌院士、席泽宗院士、张开逊教授、董光璧教授、李醒民教授等30多人。 与会学者们认为,在中国提倡科学精神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在中国这样一个科技技术尚不很发达,封建历史长的国度内,提倡科学精神对于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是十分重要的。 一、科学精神研究的历史 学者们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科学精神研究的历史。中科院樊洪业研究员叙述了科学精神在中国历史上的研究过程。1916年,当时的中国科学社的社长任鸿在《科学》1916年的第二卷第一期上就发表了《科学精神论》。他认为,“科学精神者何,求真理是已”。1917年,一个美国科学家、奥柏林大学教授M·M·梅加夫给中国留学生做了“科学与近代文明”的学术报告。他认为,社会的发展取决于两种力量的张力,一个是传统主义,维护社会稳定;另一种就是属于推动改变这个现实的比较激进的力量,就是科学精神(Scientific Spirit)。科学精神就是服从真理的精神。中国之急务“莫如科学精神之普及”。1922年,科学社在南通开会的时候,梁启超到会发表了“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的讲话。他认为科学精神有三层意思,第一是求真知识;第二是求有系统的真知识;第三是求可以教人的真知识。也就是能够提供给公众的知识,可以教育公众的知识。1935年,竺可桢在他的文章《利害与是非》中讲到我们以为在洋务运动中学到科学知识就能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只看重西方科学带来的物质文明,却没有培养供科学生长的科学精神。但是实际上学习了科学知识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国外的人认为中国人仅学习了科学知识,但是没有科学的空气。他在讲话中强调,要培养科学的空气。科学的空气是什么?就是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是什么呢?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竺可桢列举了科学史上的大量事实,认为从事科学的事业不要屈服于各种压力,为了获得真理要不屈不挠。1939年,竺可桢先生给浙江大学写了校训,就是“求是”两个字。“求是”这两个字就是他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求是精神。哈佛大学的校训就是“Truth”,意思是真理,或者说就是追求真理。事实上也就是求是的意思。所以,竺先生是吸收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综合起来就是尊重事实的精神(faith of truth)。1941年,在竺可桢先生的《科学之方法与精神》中谈到近代科学的目标就是探求真理,就是科学的精神。 到1994年,我国重提科普,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共同发表的《关于进一步搞好科普工作的若干建议》中提到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在1996年的全国科普大会上,周光召同志和张玉台同志的报告中都讲到了科学精神。在1999年8月20日江泽民同志视察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发表讲话时提到要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在给中国科技馆题词中就明确地提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二、国外对于科学精神的看法 国外的学者关于科学精神的论述虽然与我国学者所谈的科学精神的概念并不一定完全

广轻职院精神及其内涵解析

附件: 自强、敬业、求实、创新 ——广轻职院精神及其内涵解析 承袭于1933年以来深厚的历史积淀,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从一所普通中专到国家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华丽转身,背后历经了几多时代更迭、历史沧桑,凝聚了几代轻院人的艰苦奋斗、执着追求,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品格和内涵丰富的广轻职院精神(以下简称“轻院精神”)。在我校示范性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教学质量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的今天,探讨轻院精神的内涵,锻造一种独特的学校精神,是学校走特色办学之路、全力打造学校品牌形象的关键。 一、轻院精神的内涵阐释 办学七十余载,风雨近世纪。就轻院精神所蕴涵的内容而言无疑是极其丰富的,有“职业教育救国”的教育理想,有“勤俭办学、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有“高素质为本、高技能为重、高就业导向、创新促发展”的办学理念;有“植根岭南文化、传承职教精髓、锻造技能英才、创办一流高职”的办学思想;有“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创新、在创新中探索”的工作方针。轻院从理念到实践都实现了更高、更强、更新的跨越。 轻院办学中所蕴含的职教精神寓意深远,那么,到底哪些精神最能诠释、概括广东轻院的品格和精神?经过全校师生的广泛讨论,学校对“轻院精神”已形成共识,即“自强、敬业、求实、创新”。这是对广东轻院近10年跨越发展的历史总结,不仅传承了学校办学的优良传统,而且体现了学校发展的理想追求。 自强——积极进取、自主创业、生生不息的品格 敬业——敬业专业、爱校爱岗、精益求精的奉献 求实——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实干 创新——敢为人先、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理想 二、轻院精神的内涵解析

“自强、敬业、求实、创新”作为轻院精神,不仅传承了学校办学的优良传统,更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征,蕴涵了轻院人共同的理想追求、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1、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自强”,语出《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天道的运行充满着刚健有力生生不息的自强精神。自强的精神表现在轻院人生生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办学实践中一以贯之的自主创业、自力更生的办学传统。学校1933年创立之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学校师生边逃难,边生产,边办学。创业时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薪火不断相传至今,成就了轻院的悠久历史,也孕育了轻院的美好未来。 从学校在抗战期间的五次迁移、战乱中办学的艰苦奋斗精神,到建国后立志培植工业技术人才、开办校办工厂的自主创业精神;从1999年升格为高职院校后的勇担重任、质量提升,到2002年学校被亮黄牌后的不弃不馁、苦练内功;从2003年创办南海校区艰难历程中所体现出的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到2006年学校迎评促建中所展现的永不言弃、不骄不馁的气概;从2007年艰辛努力冲击国家示范高职失败后,轻院人反省总结、再接再厉,到2008年轻院进入国家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后,轻院人勇立潮头、提升内涵…… 实践证明,越是在学校发展的关键时期,越是在困难面前,全体轻院人越能够果敢前行、凝聚人心,拥有自强不息、强健不屈的进取精神,这是我校教育事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2002年由于办学资源匮乏、办学条件不足,被教育部亮黄牌,面对生存困境,轻院人没有气馁,反而以此为契机着力加强内涵建设,极大激发了专业建设的活力,大幅度地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为学校向更高水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3年,面临办学规模扩大和办学场地不足的发展困境,学校领导班子果断决策,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创办南海校区,从此,开始了二次创业的艰辛历程。2005年面临南海新校区建设初期的资金困难、学校发展举步维艰,我校教职员工齐心协力,按照银行规定的程序筹集资金建设南海校区,共度难关。南海校区的建设是一个异常艰苦的过程,全体轻院人正是以这种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精神,开辟了相当于广州校区7倍多面积、教育功能齐全、适合于莘莘学子修身治学的

劳模精神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劳模精神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劳模精神是工2113人阶级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5261国工人阶级都具有走在前列、勇挑重4102担的光荣传统,我国工人运动都同党的中心任1653务紧密联系在一起。劳动模内范作为工人阶级 的优秀代表,是时代的引领者,在工作生活中发挥容了先锋和排头兵作用。 对于劳模精神而言,自改革开放后针对其内涵的讨论从未间断,在此过程中也包含对劳模精神的诸多曲解,比如“物化论”“过时论”和“英雄论”等等。在对劳模精神进行研究时,应该时刻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思想,避免在劳模精神内涵理解上出现较大的偏差。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工匠精神被提出并在全社会各领域普及开来,它要求在产品和服务上能够做到精益求精,要求工作者在工作中能保持几十年如一日的耐心与职业精神。在工匠精神背景下,勞模精神的科学性与时代性得到充分体现,这也为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对劳模精神的科学内涵进行分析时,应该结合当前时代发展的基本特点,促进劳模精神的与时俱进。 (一)劳模精神的实践性 现实劳动是劳模精神的理论基础,这也决定了其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它并非产生于思想领域,而是在长期实践当中提炼升华而来。在社会实践当中,劳动始终占有重要地位,通过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的生产,能够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在劳动的过程当中,能够实现人类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的协调统一,观念世界在此基础上形成。人类的物质行动,是人类精神与思维形成的基础,其中包括了社会法律、精神和政治以及个人精神和思想等等。社会价值观会由于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出现不同,尤其是在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当中,价值理性逐渐消失使得人的尊严面临较大的危机。马克思阐述了在价值观形成中劳动的基础性作用,为了能够让人类热爱与尊重劳动,必须促进人性回归与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实践中产生的劳模精神,必将由于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出现不同内涵,这也是其实践性的基本特征。 (二)劳模精神的发展性 劳模精神不仅局限于理论领域的探索,更是解决时代问题的指导思想,其发展性特征是其科学内涵的主要内容。其中,孕育成长、广泛影响、因时而进、创新升华是其发展的基本历程。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劳模精神的内涵也出现了一定变化,其侧重点有所差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当中,劳模精神的内涵得到发展。在1949-1959年间,劳模的评选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学案-3.课时1-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含解析

第三课领会科学思维 课时1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素养目标 1.懂得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理解科学思维的含义。 2. 了解科学思维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之间的关系。 3.把握科学思维的特征,理解科学思维的客观性、预见性和可检验性的特征,指导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要点晨背 1.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2.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 3.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4.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自主学习 【学新知】 一、科学思维的含义

1.科学思维的条件: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________和________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2.科学思维的含义:科学思维,泛指符合________、遵循________的思维,是能够达到________的思维。科学思维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维相对立。 3. 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________要求、运用________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 科学思维要求人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二、科学思维的特征 1.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它尊重________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________,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 2.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________的推断。 3.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越是复杂的事物,对它的认识越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科学思维能够以________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科学思维的客观性、可检验性、预见性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离开客观性,就不会有预见性;正因为有预见性,才有可检验性。

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有关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名单

高职高专生物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主任委员 李唯甘肃农业大学 副主任委员 鲁成西南大学闫丽霞天津医药职工大学 委员 王仁雷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郭华春云南农业大学 翁鸿珍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邵志广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王衍安山东农业大学廖湘萍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张满效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郭利平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朱印岗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王德芝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陈电容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刘大成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四十、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 高职高专化工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主任委员 曹克广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副主任委员 李居参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任耀生中国化工教育协会 委员 周晓俊云南广播电视大学付梅莉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李忠军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史文权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陈炳和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邹良明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王挟明青岛科技大学徐瑞云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祁俊生重庆三峡学院乔子荣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廖安平广西民族学院

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主任委员 姚文兵中国药科大学 副主任委员 周晓明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刘俊义北京大学 委员 严振广东化工制药职业技术学院王继东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李淑惠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蒋学华四川大学 丁安伟南京中医药大学彭代银安徽中医学院 弥曼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王自勇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马孔琛沈阳药科大学徐世义沈阳药科大学 简辉江西中医学院张俊松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姚军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徐建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培训中心 邬瑞斌中国药科大学 彭师奇首都师范大学 四十二、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 高职高专资源勘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主任委员 桂和荣宿州学院 副主任委员 梁慧社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姚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委员 张传河山东胜利职业学院姚多喜安徽理工大学 樊宏伟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胡斌河南理工大学 申晓春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姜尧发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齐永安河南理工大学刘红梅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8批创思维导论期末考试满分答案解析

?《批创思维导论》期末考试(20) 题量: 100 满分:100.0 截止日期:2018-06-17 23:59 总分:99.0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有创意的人)能够将他们的体验连接起来并综合成一些新东西。而他们拥有这种能力的原因可能是他们本 身经历得更多一些,或他们比其他人更深入地去思考了这些经历。不幸的是,这种人非常稀有。在我们这个行业中,很多人并没有非常丰富的经历。所以他们并没有太多可连接的东西,于是他们只能得到一些非常线性的结果——而不是对这个问题更宽的研究。对经历的理解越广,就能作出越好设计。”乔布斯这段话主要表明() (1.0分) 1.0分 ?A、 创意设计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 ?B、 很多人不懂组合旧的想法,所以实现不了创新 ?C、 有创意的人非常稀少 ?D、 丰富的人生阅历有助于创新 我的答案:D 2 下哪组命题是不一致的?()(1.0分) 0.0分 ?A、 “教室里没有学生”和“教室里只有五个老师” ?B、 “教室里没有学生”和“教室里只有五个学生” ?C、 “教室里有很多学生”和“教室里只有五个学生” ?D、 “教室里有很多学生”和“教室里没有老师” 我的答案:D 正确答案:B

3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这个推理的结论是基于人们对事物的观察概括,其推理类型是()。 (1.0分) 1.0分 ?A、 演绎论证 ?B、 类比法 ?C、 归纳推理 ?D、 最佳解释推论 我的答案:C 4 孵化的目的,是让()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1.0分) 1.0分 ?A、 理性 ?B、 无意识 ?C、 灵感 ?D、 情感 我的答案:B 5 关于误差,以下观点正确的是()(1.0分) 1.0分 ?A、 无论研究方法多么科学,所有的统计研究都必然存在误差 ?B、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样本越小,误差越大

二、科学精神

二、科学精神 1.科学精神及其内涵是什么 我国最早论及“科学精神”的学者是任鸿隽先生。1916年,他在“科学精神论”一文中明确指出:“科学精神者何?求真理是已。”著名物候学家竺可桢在1941年所撰“科学之方法与精神”一文中提出了三种科学态度:一是不盲从,不附合,依理智为归,如遇横逆之境遇,则不屈不挠,不畏强御,只问是非,不计利害;二是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三是专心一致,实事求是,不作无病之呻吟,严谨毫不苟且。1996年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在全国科普工作会议上对科学精神的内涵又作了进一步的扩展:平等和民主,反对专断和垄断;既要创新,又要在继承中求发展;团队精神;求实和怀疑精神。2011年,杜祥琬院士在南开大学面向青年学生作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报告时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使命在于追求真理、造福人类,这也正是科学精神的真谛;由科学精神派生的科学的理性精神,要求科技工作者以有利于社会为原则约束自己的行为;由科学精神派生的科学的实证精神,要求科学研究必须以唯真求实为原则,经得起实践检验,由科学精神自然导出了一系列的科学道德行为准则。 在国外关于“科学精神”的研究中,美国科学社会学家默

顿(Robert Merton)的论述最为系统。1942年,默顿在“科学的规范结构”一文中提出,科学的精神气质(ethos)是指约束科学家的有情感色调的价值和规范综合体,科技共同体理想化的行为规范概括为普遍性、公有性、祛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性,通过被科学家内化形成科学良知。尽管科学的精神特质并没有被明文规定,但他可以从体现科学家的偏好、从无数讨论科学精神的著述和从他们对违反精神特质的义愤的道德共识中找到。8美国著名生物学家莱科维茨(Robert Lefkowitz)在“科学精神”一文中指出,真正的科学精神尤其体现在激情(enthusiasm)、创造性和诚信三个方面。9 概括起来,国内外学者较为认同的观点是,科学精神是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贯穿于科研活动全过程的共同信念、价值、态度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科学精神案例-1华罗庚身上展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华罗庚,1910年出生在江苏金坛一个贫寒的家庭,一共只上过9年学,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在家,后又不幸身患伤寒致使左腿残疾。他身残志坚,刻苦自学,在逆境中奋发努力。在剑桥大学求学期间,为节省时间,华罗庚始终没有办理正式入学手续,而只要求做一名访问学者。他说:“我是来剑桥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他不图名利、不急功近利,秉持报效祖国、服务社会、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成为我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和计算机事业的创始人与开拓者。 华罗庚曾说过: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 8 [美]R.K.默顿著.鲁旭东,林聚任译.科学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研究(上、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9 Robert J. Lefkowitz,The Spirit of Science,J. Clin. Invest. Volume 82,August 1988,375-378.

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基本框架研究

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基本框架研究 [摘要]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出了越来越多的高技能人才,与此同时,也必须认识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就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基本框架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以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框架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大批示范性高职院校陆续建立,高等职业教育进入急速发展和快速扩张的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为富民兴邦,提高国民素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概念,我国很多学者都对其下过定义。1998年,在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同志曾对这一概念作出过阐述,他认为所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 龚怡祖在其专著《论人才培养模式》中则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这些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的风格与特征,具有明显的计划性、系统性与范型性。 结合以上阐述,可以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培养目标,以相对稳定的教学运行方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构建等对学生实施人才教育的一种培养体系。 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高职教育理念指导下,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并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在一定时限内使学生达到一定职业人才规格要求,并能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有形范式。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与普通高校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不同的,它更注重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专业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学以致用,因此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上应更注重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及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

湖北省高职高专学校排名_高职院校排名

湖北省高职高专学校排名 武汉民政职业学院为民政厅下属公办院校,省内招生代码9231,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作为校企合作特色专业,其专业有3大方向(影视动画方向、游戏设计与开发方向、iPhone手机游戏开发方向),理论+技能课学习。填报此专业入学签订就业服务协议,还可申请助学金,福利基金等助学政策,毕业直接由就业部门推荐就业,保障学生的就业问题。以下是小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湖北专科学校排名 序号学校名称主管部门所在城市层次 1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北省荆州市专科 2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北省丹江口市专科 3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北省沙洋市专科 4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湖北省武汉市专科 5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省荆门市专科 6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省武汉市专科 7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省武汉市专科 8 武汉时代职业学院湖北省教育厅武汉市专科 9 长江职业学院湖北省教育厅武汉市专科 10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省孝感市专科 11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省襄樊市专科 12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省恩施市专科

13 鄂州职业大学湖北省鄂州市专科 14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省黄冈市专科 15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湖北省武汉市专科 16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省十堰市专科 17 沙市职业大学湖北省沙市市专科 18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湖北省教育厅武汉市专科 19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湖北省武汉市专科 20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省咸宁市专科 21 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省武汉市专科 22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省赤壁市专科 23 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省武汉市专科 24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省教育厅武汉市专科 25 武汉科技职业学院湖北省教育厅武汉市专科 26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省武汉市专科 27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省武汉市专科 28 湖北黄石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省黄石市专科 29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湖北省荆州市专科 30 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湖北省潜江市专科 31 楚天欧亚职业学院湖北省教育厅黄冈市专科 32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省武汉市专科 33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湖北省武汉市专科

解析以宪法概念思维:规范是如何发现的(下)

以宪法概念思维:规范是如何发现的(下) 三、为什么要以宪法概念思维? 概念是思维的起点,宪法概念是主体判断、推理和论证的起点。解决宪法问题需要以宪法概念思维,亦即以宪法概念思维是以宪法规范为依据衡量、评判宪法事实(问题)及解决宪法纠纷的客观需要。 概念是任何一门学科大厦的基石,法律概念则是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的基本构成单位。德国法理学家魏德士也认为:“法律概念是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的建筑材料。”[24]台湾民法学家王泽鉴先生在《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一文中指出,王伯琦先生在其“论概念法学”论文中谓:“我可不韪的说,我们现阶段的执法者,无论其为司法官还是行政官,不患其不能自由,唯恐其不知科学,不患其拘泥逻辑,唯恐其没有法律概念。”并认为,“可见,确实掌握法律概念,是何等的重要和何等的不易。概念是法律的构成部分,处理问题的思考工具,因此必须藉着实例的演练去理解和运用。”[25]也就是说,包括学者在内的法律人,不害怕大家没有自由的思维,而是太自由了,以至于不按照科学进行思维;不害怕大家不懂得逻辑,而是太拘泥于形式逻辑,不按照法律概念去思维。此即是指出运用一般的法律概念进行科学思维对于一个法律人的意义。在此过程中,尤其需要结合实例去锻炼法律思维能力。这里的实例,既可以是具体的法律纠纷,也可以是一般意义上的法律问题。只有将已有的法律概念结合实例进行思维,才能判断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法律概念才不至于沦为一堆知识的机械累积,而是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有力工具。 宪法概念以规范形式表现,既是宪法规范对特定事实的高度抽象,也是对一个或者若干个基本宪法关系的精妙陈述。在一般意义上,概念只是形式意义上的“名”,也即“符号”,其还保有“实”。对概念的掌握不能单纯停留在对它的机械记忆上,而是须对与之对应的事物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一透彻的了

精神的内涵

3.2 科学精神的内涵 科学家作为科学研究活动的主体,其在科学研究活动中表现出的崇高的优良的气质、品格和态度,以及独特的、合理的精神和伦理,人们把它们的总和称之为科学精神。 物理学的长期发展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供了大量的、丰富的教育素材,而在物理课程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又能够或多或少地经历科学精神的某些行为,因此中学物理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阵地。科学精神虽为科学研究人员所体现,但它的积极意义绝不局限于科学研究中。无论学生今后从事什么行业,良好的科学精神和态度都会有助于其在行业中的发展。 科学精神本身没有一个大家共同认可的定义,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外界环境中对科学精神的概念都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虽然不同的专家学者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各不相同,却也有意见比较集中、相同或相似之处。综合各家的看法,关于科学精神的内容一般认为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求真精神 科学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都伴随着追求真理的过程,所以首先要承认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不能凭借自己的主观想象。为了追求真理,科学家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探索,并愿意为之放弃荣誉地位、物质待遇、甚至生命。他们投身科学事业,无怨无悔地执着于真理并为之奋斗终身。追求真理,探索未知是艰难的,只有对自然现象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能够持久深入地去探索它,即一定要有坚定不移地求真精神才能在充满荆棘的探索之路上朝着目标迈进。 (2)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本质属性。科学研究必须依托理性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现客观规律,以理性为先导的科学是无偶像、无顶峰、无禁区的。要探究科学就要蔑视一切的权威和已有规律,怀疑和批判是科学进步的前提和动力。能够正确对待别人的研究成果,不盲从不迷信不武断,能够独立思考,具有合理的怀疑精神是科学发现的起点和出发点。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始终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上保持自己客观持平、清醒冷静的头脑,不屈服于任何权威之下,这才是科学才是创造。 (3)实事求是精神 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必须尊重客观实在的现象才能够进行科学实践活动。科学研究容不得任何的虚假,要揭示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就必须尊重客观事

高技能人才内涵解析

高技能人才内涵解析 (河南科技学院郎群秀) [摘要]高技能人才的概念经历了从“匠人”、“技师”到“知识工人”的历史演变。高技能人才属于人才基础层次中的技能型人才类型,其工作是工程技术人才工作的后续,具有一般技能人才所不具备的精湛技艺以及解决复杂性、关键性和超常规实际操作难题的能力。其人才特征可概括为:应用性;手脑并用;技能强、素养高。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应用性;手脑并用;技术;技能 一、高技能人才概念的历史演变 社会实践是高技能人才产生的本源,不同时期,高技能人才的概念有着不同内涵。 (一)农业社会——匠人 农业社会的经济是自然经济,个体手工业者等成为中国社会的第一批技能工作者。这些被称之为“艺人”、“匠人”、“师傅”,其后被称为能工巧匠的人就是“高技能人才”的雏形。这里的能工巧匠泛指工艺精湛,能做出特色产品或有“绝活儿”的技能人才。 (二)工业社会——技师 自中世纪工厂出现以来,高技能人才的概念更趋职业化。最初,人们把这类人叫做师傅。师傅不仅要带徒弟,还要负责管理工作。我国明清时代称之为“技手”、“技士”,台湾地区称之为“工艺师”或“技术师”。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把高技能人才分为高级技师、技师、高级技工等。 (三)知识经济社会——知识工人 知识经济社会,以知识为基础的新兴产业迅速崛起,计算机、无线通讯、国际互联网等知识密集的高技能产业迅速发展,猛烈冲击着传统产业,并向各个方面渗透。比尔?盖茨提出了“知识工人”的理念,标志着对高技能人才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逐步提升。 二、学术界对高技能人才概念的不同理解

当前,社会上对高技能人才的认识较模糊,原因在于一些基本问题尚未搞清楚:其一,技能型人力资源是否是人才;其二,如果技能型人力资源是人才,那么其本质是什么? 对于第一个问题,学者们的意见基本一致。判断技能型人力资源是否是人才必须明确其标准。胡世明研究表明,人才标准包括4个方面:首先,量的评价标准,国家人事部将“凡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初级专业技术及以上职称”的人算为人才,从经济学角度考察,它是一个小于该国人口资源、人力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数量概念,是指从业人员中表现出具有较高素质和能力并作出较大贡献的人。第二,质的评价标准,指人才的智能超出普通人,主要表现在体力和智力上,包括文化、业务知识、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以及技能、经验、创新能力等超出一般人。第三,实践的评价标准,人才最突出的终极表现是对社会贡献较大,这是人才评价的核心标准。第四,人才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多维、多层次的,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根据上述对人才评价标准的分析,可将人才界定为:为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进行着创造性劳动并作出较大贡献的人。 ①能型人力资源应当是进行着创造性劳动并作出较大贡献的人,因此也是人才。 对于第二个问题,研究者的意见可分为两种: 第一种,高技能人才即“能工巧匠”。戴强认为,高技能人才指那些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在现场生产工艺、机电维修、模具制造等现代加工设备还无法解决和保证的领域中,能做到手到病除的优秀技术工人。②陈宇认为,高技能人才最重要的是执行能力和操作经验。③李宗尧等认为,高技能人才是指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掌握了当代较高水平的应用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并具有创造性和独立解决关键性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④ 更多研究者则认为,高技能人才即掌握专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技师和高级技师。丁大建认为,所谓高技能人才,通常是指生产和服务企业中,在一线从事那些技术含量大、劳动复杂程度高的工作的高级技术工人和技师。他们在工作中既要动脑又要动手,既要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创新能力,又要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⑤管平等认为,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服务一线中,掌握专门知识和操作技能、解决工作实践中关键性操作技术和工艺难题的从业人员,主要包括取得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⑥刘庆唐认为,高技能人才是人力资源中,掌握了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操作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

科学内涵和[论述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

科学内涵和[论述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 (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的祖国极其忠诚和热爱的深厚情感。 (2)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改革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核心,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部实践,体现在时代精神的各个方面。改革是破除社会发展障碍、激发社会发展活力的引擎,创新则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 (3)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辩证统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共同构成了我们当今时代的中国精神。民族精神赋予中国精神以民族特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独立性得以保持的重要保证;时代精神赋予中国精

神以时代内涵,是中国精神引领时代前行、拥有鲜明时代性和强大生 命力的重要根源。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交融汇通,使得中国精神既 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又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性,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 神家园、奋力实现复兴的强大 __。 (二)中国精神的现实意义: 1)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纽带; 2)中国精神是激发创新的精神动力; 3)中国精神是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 论文关键词:爱国主义精神内涵意义 论文摘要:爱国主义精神是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旗帜,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要准确把握爱国主义精神的科学内涵,必须厘清爱国、爱国主义、爱国主义精神这三个不同的概念。在 __,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是高举 __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是努力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