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65.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案(新人教版)第七单元题一燃烧与灭火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和灭火的原理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知识2)学习运用主动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3)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认识燃烧的条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时:二时第一时: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展示:各类图片体现燃烧与我们社会和生活的联系展示:各类火灾的照片体现火灾带给人们的灾害2、讲授新一、燃烧(板书)设问:燃烧需要什么条呢?探究:燃烧的条思考1:烧杯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现象,说燃烧需要什么条?回答:白磷的着火点很低,只有40℃。
,因此,烧杯上的白磷能被大烧杯中的热水加热到着火点的温度;而红磷的着火点在200。
以上;仅靠热水的温度很难达到的。
通过对比,说明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的温度思考2:烧杯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回答:热水可以使白磷达到着火点温度,但水中的白磷并不燃烧,、这是因为水隔绝了空气,说明燃烧还需要有氧气存在。
思考3:如果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那又会怎样?回答: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了思考4:原来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小结:燃烧确实需要氧气。
通过以上实验总结: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可燃物缺一2、条氧气(或空气)不可达到着火点(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讨论:古人从闪电过后的火灾中取火进山洞后发现:一旦火不小心被熄灭后,要再等一次火灾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由此带来诸多的不便。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本单元分为三个课题:燃烧和灭火、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以及燃烧的条件。
本单元从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之后介绍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
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燃烧和灭火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2.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3.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
2.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的一般方法。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多媒体、镊子、酒精、白磷、红磷、水、蜡烛、玻璃杯、火柴、木条、烧杯、薄铜片等一、导入新课师:1.我们对物质的燃烧现象并不陌生(如图1),那么什么叫燃烧?物质的燃烧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2.同学们见过“火三角”吗(如下图2)?你知道它的意思吗?3.同学们还能设计出其他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案吗?二、推进新课燃烧的条件师: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猜想(1):要有可燃物。
猜想(2):要有氧气,氧气越多燃烧越旺。
猜想(3):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师:你能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证实你的猜想吗?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7-1)实验步骤: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用硬纸圈圈住的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
现象:热水中的白磷未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未燃烧。
第5课合理利用能源(教材P49~51)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探索一:我们为什么要关注能源1.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9“2017年我国的电能来源”饼状图和小资料。
2.提问:大家获得了什么信息?(预设:电能是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能源,我国目前的电能来源多样,但火电占最大比重。
)3.追问:(教学提示:播放火力发电的视频。
)广泛使用化石能源存在什么问题?(预设:化石能源是有限的,最终会枯竭;化石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污染。
)4.活动: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关注能源问题”,并将结果汇总于记录表中。
5.小结: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和能源有着密切关系,而传统的化石能源是有限的,一段时间后会枯竭,并且长期大量消耗化石能源会加剧环境污染,因此我们要关注并解决能源问题。
探索二:模拟温室效应实验1.活动:我们知道过度使用化石燃料会引发温室效应,什么是温室效应?请大家阅读教材P50图文资料。
2.布置任务: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温室效应”,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温室效应模拟实验。
(教学提示: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3.小结:温室气体就像密封袋那样,既能让阳光的热量到达地球表面,又能阻止地球一部分热量的散发,从而使地表附近大气温度上升,导致全球变暖。
探索三:探寻能源问题的解决方案1.过渡:化石能源有限,而且使用过程中会污染环境,加剧温室效应。
因此,我们要探寻解决方案。
例如,我们可以从节约每一度电做起。
2.活动: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P51“节约每一度电”资料。
3.提问:研究人员发现,一台1.5匹的空调,如果夏天温度调高1 ℃,每天运行10小时,可节省约1.8度电。
按照这个数据,一个季度(3个月)可以节约多少度电?(预设:1.8×90=162度。
)4.讲解:每一度电的生产,都需要消耗化石能源以及排放废弃物,所以节约用电相当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此外,新技术的利用也可以让我们在享受便捷生活的同时减少电能的消耗。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燃料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合理的建议。
二、教学内容1. 燃料的分类及其特点2. 燃料燃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3. 常见燃料的环境影响对比4. 减少燃料使用对环境影响的措施5. 学生实践环节:设计环保燃料宣传标语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及减少燃料使用对环境的措施。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同燃料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不同燃料的特点、燃烧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常见燃料的环境影响。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如何减少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4. 采用实践活动法,让学生设计环保燃料宣传标语。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燃料的图片、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2. 准备环保燃料宣传标语的模板,以便学生实践活动。
3. 准备课堂讨论的时间安排,确保学生充分参与。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地球污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2. 讲解:讲解不同燃料的特点、燃烧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引导学生了解燃料燃烧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3. 案例分析:对比分析常见燃料的环境影响,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不同燃料对环境的贡献。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减少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并鼓励每组提出具体的建议。
5. 实践活动:让学生设计环保燃料宣传标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宣传标语设计:评价学生设计的环保燃料宣传标语的质量,包括创意、表达能力等。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教学拓展1.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燃料与环境的关系。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说课案浠水县英才学校袁小胜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下面我就将我授课的思路向各位做一个简单的阐述。
说课程序: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在第七单元,前两个课题分别讲述了燃烧和燃料。
本节课,在前两个课题的基础上,讲述了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与生活联系更为紧密。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及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生辨证地看问题,调动学生探索新能源的积极性。
2、教学目标分析了解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认识使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
(知识目标)通过对“酸雨危害模拟实验”的改进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及交流合作能力。
(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情感目标)3.重难点重点:了解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
难点:燃料燃烧对空气污染的原因,选用燃料的依据。
二、学情分析:1.学生情况:九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收集、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也初步具备了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教法分析:主要教法:启发、引导、分类、归纳3.学法分析:阅读、交流、实验、合作三、教学过程:通过对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把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三个亮点、四个阶段。
一条主线即以“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白①为什么使用燃料会对环境造成影响?②使用燃料对环境造成了什么影响?③针对影响,我们如何运用化学知识解决?两个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
三个亮点一是分组让学生感受到酸雨的危害性;二是通过实验和自主学习真正让学生活动起来;三是问题设置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个阶段即:创设情境→探索新知→学以致用→交流展示第一阶段:创设情境我创设对比图片引入新课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抓住学生心理,为引入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涉及到燃料的种类、性质、利用和开发。
本节课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燃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燃料的基本知识,对于燃料的燃烧、性质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以及环保意识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去认识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燃料的种类、性质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掌握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的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的方法。
2.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的方法。
2.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实际例子中了解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的重要性。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2.安排实验室,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
3.设计好相关问题,准备实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燃料相关的图片,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燃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呈现(10分钟)介绍燃料的种类、性质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燃料的燃烧过程,观察不同燃料的燃烧现象,从而加深对燃料性质的认识。
4.巩固(10分钟)针对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的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更多有效的燃料利用和开发方法。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潍坊市临朐县新华中学马君君邮编262600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化学2,课时:13,课前准备:○1、分组准备:每组准备3个空集气瓶和3个充满SO2集气瓶,让各组同学上课前每组准备植物的果皮和叶子等。
○2锌粒、大理石等。
二、教学课题1.结合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说明使用清洁能源和开发新能源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2.学生可通过亲身体验探究活动来认识化石燃料燃烧对空气的污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材分析(一)、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1)运用模拟实验,认识酸雨的危害。
(2)运用讨论的方法,获取更多的新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激发更强的求知欲。
(3)逐步培养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燃料的燃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使用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关于酸雨危害的视频,课堂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
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与《使用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的图片,使学生能更直观也掌握相关知识。
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新能源开发的内容同学们观看,给学生进一步了解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以发展,就应引导学生主导参与和体验各种活动,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学习,摆脱以志士为中心的束缚,促进学生转变学生方式,同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讨论、进行思考得出结论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20世纪出现的10大因为环境保护不力而导致的灾难: 1)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view/412978.htm) 1930年12月,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排放的工业有害废气和粉尘对人体造成综合影响,一周内近60人死亡,市民中心脏病、肺病患者的死亡率增高,家畜死亡率也大大增高。
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课题2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第2课时降低化石能源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1.核心素养(1)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合理利用和开发能源、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梳理环境保护意识。
(3)树立辩证认识问题的意识,正确认识化学的作用。
2.教学重点(1)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3.教学难点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4.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背默手册。
(赠送)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导语:人类原本生活在空气清新、风景如画的美好世界里。
可是工业革命以后,人们突然发现天不再那么湛蓝,水不再那么碧绿,空气不再那么清新。
请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投影】多媒体课件展示下列图片,引出课题。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①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都离不开燃料和燃烧,使用燃料会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呢?【归纳总结】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空气污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①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等;②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等;③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形成浮尘。
【投影展示】讲解酸雨的形成过程。
【归纳总结】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措施: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呢?【归纳总结1】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措施主要有:①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能充分燃烧;②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归纳总结2】大量化石能源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
探究点②怎样减少化石能源的危害?主要通过提高燃料质量和改进使用技术。
①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
②使用天然气代替煤。
③汽车发动机使用催化净化装置。
④推广使用电动汽车。
探究点③ 目前的新能源有哪些?1.氢能源。
①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法:Zn +H 2SO 4===ZnSO 4+H 2↑。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潍坊市临朐县寺头初中2012年2月14日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环境问题是全球极为关注的事情。
本课题主要结合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说明使用清洁燃料和开发新能源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对“环境”这样一个大题目进行教学。
首先,教师通过两组形成鲜明对比的画面,使学生认识到燃料燃烧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百度图片】/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A %B9%D3%C3%C8%BC%C1%CF%B6%D4%BB%B7%BE%B3%B5%C4%D3%B0%CF%EC&in=22861&cl =2&lm=-1&st=&pn=11&rn=1&di=57863247090&ln=1992&fr=&fm=&fmq=1329181460 937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4&-1&d i99912897285&objURLhttp%3A%2F%%2Fcz%2FUploadSoftPi c%2F200812%2F2008122915514948.jpg&fromURLhttp%3A%2F%2Fwww.huaxue123.c om%2Fcz%2F200812%2F1536.html&W1280&H1024&T10933&S128&TPjpg 其次,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模拟酸雨的危害”实验,加深对酸雨危害的认识。
中考化学总复习教学案知识·巧学·升华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燃料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但是,有些燃料的燃烧提供能量的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1.煤的燃烧因煤中含有少量的硫、氮等元素,在燃烧时会排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等污染物,它们溶于水会形成酸雨。
酸雨不仅影响人的健康和植物生长,还会造成对自然资源以及建筑物等的破坏。
煤若不充分燃烧还会产生有毒气体一氧化碳(CO)污染空气。
因此,应尽量减少使用原煤作燃料。
2.酸雨及其危害目前,一般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它包括雨、雪、雾、雹等降水过程。
一般地说,天然降水都偏酸性,pH约在6左右。
这是由于大气中的CO2溶解在洁净的雨水里形成碳酸的缘故,降水的微弱酸性可以促进土壤里养分的溶解,便于植物吸收,因此是有益的。
但是,当降水的酸度增大,pH小于5.6时,对生态就会产生不良影响。
酸雨的危害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毒性比二氧化硫大得多,可以侵入肺的深部组织,引起肺水肿等疾病而使人致死。
(2)引起河流、湖泊的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
(3)破坏土壤、植被、森林。
(4)腐蚀金属、油漆、皮革、纺织品及建筑材料等。
(5)渗入地下,可能引起地下水酸化,酸化的水中铝、铜、锌、镉的含量比中性地下水中高很多倍。
3.酸雨的形成分析表明,酸雨中的酸度主要是由硫酸和硝酸造成的,它们占总酸度的90%以上,其余为一些弱酸。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酸雨中含硫酸一般比硝酸多,主要是硫酸型酸雨。
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物理过程,目前世界各国对酸雨的形成机理还不很清楚。
一般认为,酸雨是由于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进入大气后,造成局部地区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富集,在水凝结过程中溶解于水形成亚硫酸,然后经某些污染物的催化作用及氧化剂的氧化作用生成硫酸,随雨水降下形成酸雨。
形成酸雨还要有一定的环境气候条件,如湿度高、雨量大、无风,以及一定的地理因素等。
【导语】教育要使⼈愉快,要让⼀切的教育带有乐趣。
⽆忧考为⼤家准备了⼈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料的合理利⽤与开发》教案【三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教学⽬标 ⒈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化⽯燃料是⼈类重要的⾃然资源,对⼈类⽣活起着重要作⽤;同时,知道⽯油炼制⼏种主要产品及其⽤途。
⑵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⒉过程与⽅法:通过⼀些探究活动,进⼀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化⽯燃料的不可再⽣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化⽯燃料的重要性,及注意环保问题。
教学重难点 ⒈煤、⽯油、天然⽓三⼤化⽯燃料 ⒉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教学⼯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引⼊课题 播放⽣活中的图⽚,设问: 1、家庭中炒菜、做饭、洗浴等使⽤什么燃料? 2、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使⽤什么燃料? 3、炼钢⼚、热点⼚等常使⽤什么燃料? (配以多媒体播放煤、⽯油、天然⽓的形成过程) 边看边联系已有⽣活经验,思考: 柴、煤、煤⽓... 汽油、柴油... 煤 阅读教材,观看录像,回答问题。
化⽯燃料:煤、⽯油、天然⽓等由古代⽣物的遗骸经⼀系列复杂变化⽽形成的。
使学⽣联系⽣活,关⼼⽣活从已有的经验⼊⼿,引出新知识,强调在学习中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让学⽣了解⽣活,了解社会,知道燃料的种类、化⽯燃料的形成过程和⽤途。
知识拓展 1、煤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煤分解的产物有哪些? 3、煤分解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播放录像:煤的⽤途 学⽣带着问题观看录像 学⽣讨论并回答问题: 1、混合物 2、焦碳、煤焦油、煤⽓ 3、化学变化,因为反应前是碳,反应后⽣成新物质:焦碳、煤焦油、煤⽓ 激发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的思维 1、⽯油可以直接⽤作燃料吗?为什么不把⽯油直接⽤作燃料? 2、⽯油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为什么? 3、⽯油是根据什么原理进⾏炼制的? 播放录像:⽯油的⽤途 介绍⽯油的⽤途。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案背景:化学科学的发展增进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但有的物质或某些化学变化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因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课题: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材分析:本主题主要涉及材料、能源、健康、环境等问题,使学生知道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教学中,要注意用具体的真实事件引导学生体会化学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多媒体,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学过程一、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培养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和探究能力,能调查或收集有关酸雨对生态环境和建筑物危害的资料及当地空气质量周(日)报或相关信息,能初步分析这一时段空气质量变化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酸雨对生态环境和建筑物危害。
选用燃料的依据及新能源的优点。
四、设计思想:通过生活感知、观察图片形成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请同学们看看这组图片:山水相连的海洲湾、绿草如茵的生态公园、波光粼粼的海陵湖畔、宁静雅致的欢中校园,这就是我们如诗如画的家园。
但是如果有一天你将失去这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你会愿意吗?请看一段视频。
PPT8【过渡】通过视频我们了解到人类使用石油、煤、天然气这些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目标】1.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资源。
2.对化石燃料的类型作常识性的了解。
3.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学会合理选择化石燃料。
4.了解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化石燃料的类型;化石燃料的燃烧及其对空气造成污染的原因。
教学难点:化石燃料产生的主要空气污染物;如何选择合适的化石燃料。
【授课教案】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视频播放:神舟十五号发射升空;2022年冬奥会火炬传递;汽车使用;天然气做饭。
观看视频,思考回答用时事、生活常识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师生探讨自学知识提问:燃料的种类很多,哪些是当今世界重要的能量来源呢?展示:三大化石燃料教师介绍化石燃料学生回答自学提纲:1.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含有什么元素?2.通过化石燃料的燃烧我们得到了什么?提问:如何证明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是碳元素、氢元素? 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学生设计方案:用燃烧法,检验产物分别是水和二氧化碳。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认识化石燃料价值,实证化石燃料成分,渗透元素观阅读自学【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我们通过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获得能量,因而是很好的能源。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训练所学知识,引出下一知识点。
投影展示:石油的分馏过程问题:写出石油分馏的目的、原理、产物的用途?思考、讨论、回答体会混合物的应用方式化石燃料的燃烧对人类都有利吗?化石燃料的燃烧有何污染?怎样预防?学生观看图片,阅读课本,分析、讨认识到化学反应对人类的影响展示: 论。
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重新审视燃料燃烧,培养利用所学知识趋利避害的意识。
引导自学【活动天地】如何选择合适的燃料? 学生看书、总结回答引导学生从化学角度重新审视燃料燃烧。
阅读自学【过渡】石油和煤除了可以做燃料以外,还可以怎样利用?自学提纲:1.为什么要综合利用化石燃料?2.石油的综合利用技术有哪些?产品有哪些?用途呢?3.煤的综合利用技术有哪些?产品有哪些?用途呢?4.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是直接利用混合物吗?阅读分析、讨论交流体会通过综合利用这种化学工艺的创新,实现功效巨大增值,充分体现了化学的价值和魅力,渗透资源观。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学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2、学科:化学课时:1教学课题:通过对燃料的选用和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况等信息加工能力。
体会化石燃料的宝贵性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树立节约能源和保护资源的意识。
教材分析: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本课题结合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说明使用清洁燃料和开发新能源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材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调查研究、小资料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习本课题,学生可通过亲身体验探究活动来认识化石燃料燃烧对空气的污染,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目标:1、了解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新能源的重要性。
3、通过燃料对环境影响的学习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4、通过实验和讨论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燃料对环境的影响2、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教学难点:燃料燃烧污染空气的原因,选用燃料的依据,新燃料及能源的优点。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检测教学过程:【课前延伸】学习提纲: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1、经常使用的三大化石燃料、、。
2、煤主要含哪些元素?燃烧后会产生哪些气体?3、、等气体溶于雨水,会形成。
4、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
他们燃烧时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有等。
5、如何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二、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1、乙醇俗称:乙醇化学式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特点来源2、氢气(1)氢气化学式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特点来源(2)实验室制取氢气反应原理: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确定气体收集装置应考虑的因素设计制取收集氢气的装置图:3、开发新能源(1)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2)开发新能源的作用:、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燃烧的火炬、神州飞船发射、节日夜空的礼花、工厂中煤炭的熊熊火焰、煤气灶蓝色的火焰、小火锅中固体酒精燃烧、、、、、、让同学们体会燃烧带给我们的利与弊。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第1课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3.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等形式介绍化石燃料的成因及开采、用途。
2.通过甲烷燃烧实验,介绍可燃物中碳、氢元素的鉴定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化石燃料的形成、使用年限、对人类所起的重要作用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开发能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石燃料的类型及其主要成分;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教学难点】甲烷燃烧产物的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天,贵州省某山村一片废弃的农田莫名其妙着起火来,并持续不断燃烧着,人们议论纷纷,惶恐不安。
据村民介绍,每到晚上,田间的火苗就此起彼伏。
最初,村民们以为这块田“中邪”了,都不敢靠近,后来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就经常有人站在“鬼火”边取暖,还有人利用“鬼火”烧水、煮饭。
经专家反复考察检测,证明燃烧发出火焰的物质是一种煤层气,因为这片农田处在断裂地带,导致地下的天然气冒出。
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二、推进新课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过渡]生活中我们常常利用燃料的燃烧来获得能量。
那么,是不是只有通过燃烧才能获得能量呢?[演示实验]实验7-3,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记录]CaO+H2O Ca(OH)2[归纳总结]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些反应是放出热量的,如物质的燃烧、缓慢氧化、氧化钙与水的反应、镁与盐酸的反应等;有些反应是吸收热量的,如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讨论交流]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常被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你能举出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吗?2.化石燃料的利用[投影展示]讲解煤的形成过程。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的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2)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对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对燃料的运用来培养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3)讨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的学习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实验和讨论来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的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燃料燃烧对空气污染的原因,选用燃料的依据,新燃料及能源的优点。
【媒体与器材】
电脑、小烧杯、稀硫酸、植物叶子、金属条(如铁、镁等)、大理石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什么是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有什么用途
情景导入
用课件展示多幅图片展示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
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1、煤的燃烧:
SO 2、NO 2 酸
溶于水
放映:酸雨的危害性的音像资料.
实验探究:酸雨的影响(分组实验)
2、汽车用燃料的燃烧
尾气的主要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 NO2、含铅化合物、烟尘
二、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其它能源:太阳能、风能、热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
练习: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无污染的理想能源。
下列①——⑥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查阅资料归纳的工业上制取氢气的方法,
其包括正在研发的方案。
如果将来人类广泛使用氢能源,你
认为可行且有发展前途的是哪几种说明理由
①电解法:2H2O===2H2 +O2
②甲烷转化法:CH4+H2O === CO+H2
③水煤气法:C + H2O === CO + H2
④碳氢化合物热裂法: CH4 === C + 2H2
⑤设法将太阳光聚集产生高温使水分解法:2H2O === 2H2+O2
作业:新学案
教后: 1、学生们普遍对环境保护的课堂充满了兴趣。
且非常想知道燃料燃烧会对大气造成污染产生的原因。
2、师生们均对末来可能出现的燃料危机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迫
切希望得到新能源的方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畅所欲言,
通过报刊,上网查询了解了许多新能源开发情况。
比如:可
燃冰、氢能源开发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