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用途与覆盖情况教案
- 格式:ppt
- 大小:303.00 KB
- 文档页数:20
地理初中比例尺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表示形式。
2. 能够运用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3. 了解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
教学重点:1. 比例尺的概念及其表示形式。
2. 运用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1. 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比例尺实例图片和地图。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尺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地图,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
2.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比例尺的概念,解释比例尺的表示形式。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三、实例讲解(10分钟)1. 教师出示比例尺实例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解释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
2.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张地图,用尺子测量地图上的距离,并计算出实际距离。
2. 每个小组将自己的结果和其他小组进行比较,讨论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小组讨论中的发现和体会。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运用比例尺的知识,选择合适的地图比例尺,绘制一幅自己家庭的平面图。
2. 让学生调查并报告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例尺知识。
高中地理比例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尺进行实际测量和地图阅读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比例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比例尺在实际测量和地图阅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比例尺的换算。
2. 比例尺在实际测量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比例尺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比例尺在实际测量和地图阅读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比例尺的实际应用问题。
五、教学内容1. 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是指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2. 比例尺的计算方法:比例尺= 地图上的距离/ 实际距离。
3. 比例尺的换算:大比例尺换算小比例尺,小比例尺换算大比例尺。
4. 比例尺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利用比例尺进行距离测量、面积测量等。
5. 比例尺在地图阅读中的应用:理解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进行地图上的位置分析和规划。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比例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
2. 讲解比例尺的概念,解释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3. 举例说明比例尺的计算过程。
第二课时:比例尺的换算1. 讲解比例尺的换算方法。
2. 举例进行比例尺的换算练习。
第三课时:比例尺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1. 讲解比例尺在实际测量中的运用。
2. 进行实际测量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答问题。
第四课时:比例尺在地图阅读中的应用1. 讲解比例尺在地图阅读中的应用。
2. 进行地图阅读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答问题。
第五课时:综合练习1. 进行比例尺计算、换算的练习。
2. 给出实际测量和地图阅读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答问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观察学生对比例尺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程度,以及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2. 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比例尺计算和换算的掌握情况。
地理比例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地理比例尺的定义和作用,掌握比例尺的基本表示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比例尺进行地图上的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换算。
3. 学生能识别并理解不同类型的地理比例尺,如线比例尺、数字比例尺和图形比例尺。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地使用比例尺在地图上测量距离,并进行简单的距离换算。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分析不同比例尺下的地图细节和准确度。
3. 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比例尺来绘制简单的地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通过比例尺的学习,增强空间感和尺度感,培养细致观察和严谨思考的习惯。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形成尊重事实、客观分析的科学态度。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初中地理学科的基础课程,比例尺作为地理信息表达的重要工具,对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地理空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特点分析: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比例尺的理解需要结合具体实例和动手操作,以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教学要求:1. 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提供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学生能够掌握比例尺的知识和技能。
3. 教学评估应关注学生的过程表现和最终成果,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关于比例尺的知识点为基础,包括以下部分:1. 比例尺的定义与作用:介绍比例尺的概念、组成及其在地图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图与地理知识,第三节 比例尺与方向。
2.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讲解线比例尺、数字比例尺、图形比例尺的表示方式和应用。
- 教材章节:同上。
3. 比例尺的换算:学习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之间的换算方法,以及不同比例尺之间的转换。
- 教材章节:同上。
4. 比例尺在地图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了解比例尺对地图精确度的影响,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比例尺。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3)分幅编号: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将每幅1:100万地形图划分成4行4列,共16幅1:25万地形图,用[1]、[2]…[16]表示,在1:100万地形图编号后加上1:25万地形图的比例尺代字和行列号.如:J50C001004。
每幅1:25万地形图的范围为经差1°30′,纬差1°。
1:10万地形图(1)用途:主要用于一定范围内较详细研究和评价地形。
(2)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6°分带,采用编绘方法成图。
(1)用途:主要用于较小范围内详细研究和评价地形,城市、乡镇、农村、矿山建设的规划、设计,林斑调查,地籍调查等。
(2)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6°分带,航空摄影测量或编绘方法成图。
(3)分幅编号: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分为48行48列,共2304幅在1:100万地形图编号后加上1:2.5万地形图的比例尺代字和行列号,即为1:2.5万地形图的编号。
如:J50F045004。
每幅1:2.5万地形图经差7′30″,纬差5′。
1:1万地形图(1)用途:1:1万地形图主要用于小范围内详细研究和评价地形,城市、乡镇、农村、矿山建设的规划、设计,林斑调查,地籍调查等。
(2)投影:1:1万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3°分带,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成图。
(3)分幅编号: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将每幅1:100万地形图划分为96行96列,共9216幅1:1万地形图,在1:100万地形图编号后加上1:1万地形图的比例尺代字和程参考面。
(3)分幅编号:采用正方形或矩形,其规格为50cm×50cm或40cm×40cm。
图号以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为单位编号,X在前Y在后,中间用短线连接,如:1:2000,10.0—21.0;1:1000,10.5—21.5;1:500,10.50—21.75。
带状或小面积测区的图幅,按测区统一顺序进行图幅编号。
地理教案-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进行地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地理学科,提高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1.地图三要素的概念和作用。
2.比例尺、方向和图例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比例尺的计算和应用。
2.地图方向的判断。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在地理课上使用过地图吗?地图上都有哪些要素呢?(2)学生回答:地图上有方向、比例尺、图例等要素。
2.学习比例尺(1)教师展示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比例尺。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比例尺是什么吗?(3)学生回答:比例尺是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4)教师讲解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3.学习方向(1)教师展示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方向。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图上的方向是如何表示的吗?(3)学生回答:地图上的方向通常用箭头表示,箭头指向北方。
(4)教师讲解地图方向的判断方法,如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等。
4.学习图例(1)教师展示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图例。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例是什么吗?(3)学生回答:图例是表示地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4)教师讲解图例的作用,如识别地图上的地理事物、了解地图内容等。
5.实践应用①标出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②判断地图上两个地点的距离;③根据地图上的图例,找出地图中的地理事物。
(2)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2)学生回答:比例尺帮助我们了解地图上的距离,方向帮助我们判断地理事物的位置,图例帮助我们识别地图上的地理事物。
(3)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到地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吗?(4)学生回答:地图可以用于导航、旅行规划、军事指挥等。
五、课后作业1.复习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2.观察生活中的地图,分析地图的三要素。
第八章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内容:理解地形图、比例尺精度、分幅与编号、图名、处标格网的概念;掌握地物与地貌(地物符号、地貌等高线、注记)的表示方法;掌握利用地形图确定图上点的坐标和高程、距离、方位、坡度、绘制断面图、面积计算和土石方计算等应川;理解视距测量原理;掌握测图前的准备工作、特征点选择、碎部测量的方法(经纬仪测绘法为主);掌握地物描绘、等高线勾绘、地形图的拼接、整饰和检查方面知识;了解数字化测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重点:视距测量原理;经纬仪测绘法地形图的方法;地形图的应用。
难点:视距测最原理;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教学方法:在阐明碎部测量的原理与工作程序、工作方法时,注意其与控制测量的区别。
并针对工程实际,突出重点——经纬仪法,并对大比例尺数字测量进行介绍。
§8.1地形图的基木知识一、比例尺的概念1、比例尺:图上一•段直线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实地水平长度之比,称为该图的比例尺。
2、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分为数字比例尺和图示比例尺两种。
(一)数字比例尺数字比例尺是用分子为1 ,分母为整数的分数表示。
设图上一段直线长度为d ,相应实地的水平长度为D ,则该图的比例尺为:d 1 D if式中:M为比例尺分母。
比例尺的大小是根据分数值來确定的,M越小,此分数值越人,则比例尺就越人。
数字比例尺也可以写成1 :500、 1 : 1000等。
(二)图示比例尺图示比例尺有直线比例尺和斜线比例尺等,直线比例尺是最常见的图示比例尺。
直线比例尺是根据数字比例尺绘制而成。
如1 :1000的直线比例尺,取2cm为基本单位,每基本单位所代表的实地氏度为20m o图示比例尺标注在图纸的下方,便于用分规直接在图上量取直线段的水平距离,H可以抵消图纸伸缩的影响。
二、地形图分类(按比例尺)通常把1:500、1:1000、1:2000、1:5000、1:1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称为大比例尺图;125万、1:5万、1:10万比例尺的地形图称为中小比例尺图;1:20万、1:50万、1:100万比例尺的地形图称为小比例尺图。
地形图的应⽤(国家基本⽐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地形图的应⽤(国家基本⽐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地形图的应⽤(国家基本⽐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例尺地形图是建筑⼯程规划设计和施⼯中的重要地形资料。
特别是在规划设计阶段,不仅要以地形图为底图,进⾏总平⾯的布设,⽽且还要根据需要,在地形图上进⾏⼀定的量算⼯作,以便因地制宜地进⾏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1.按经纬线分幅的梯形分幅法(⼜称为国际分幅)2.按坐标格⽹分幅的矩形分幅法。
⼀.梯形分幅与编号1、1:100万⽐例尺图的分幅与编号按国际上的规定,1:100万的世界地图实⾏统⼀的分幅和编号。
即⾃⾚道向北或向南分别按纬差4°分成横列,各列依次⽤A、B...V表⽰。
⾃经度180°开始起算,⾃西向东按经差6°分成纵⾏,各⾏依次⽤l、2 (60)表⽰。
每⼀幅图的编号由其所在的“横列⼀纵⾏”的代号组成。
例如北京某地的经度为东经118°24′20″,纬度为39°56′30″,则所在的1:100万⽐例尺图的图号为J—50。
2、1:10万⽐例尺图的分幅和编号将⼀幅1:100万的图,按经差30′,纬差20′分为144幅1:10万的图。
3、这三种⽐例尺图的分幅编号都是以1:10万⽐例尺因为基础的。
每幅1:10万的图,划分成4幅1:5万的图,分别在1:10万的图号后写上各⾃的代号A、B、C、D。
每幅1:5万的图⼜可分为4幅1:2.5万的图,分别以1、2、3、4编号。
每幅1:10万图分为64幅1:1万的图,分别以(1)、(2)、……(64)表⽰。
1:5000和1:2000⽐例尺图的分幅编号是在1:10000图的基础上进⾏的。
每幅1:10000 的图分为4幅1:5000的图,分别在1:10000的图号后⾯写上各⾃的代号a、b、c、d。
每幅1:5000的因⼜分成9幅1:2000的图,分别以l、2、……9表⽰,图幅的⼤⼩及编⼆、矩形分幅与编号⼤⽐例尺地形图⼤多采⽤矩形分幅法,它是按统⼀的直⾓坐标格⽹划分的。
《比例尺的意义及应用》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知道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比例关系的工具。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尺进行实际问题计算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比例尺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比例尺的应用:计算实际距离、图上距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比例尺的定义、表示方法及应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计算。
3.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问、解答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比例尺,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张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吗?”2. 新课导入:讲解比例尺的定义、表示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计算,如:“如果地图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是5厘米,比例尺是1:100000,实际距离是多少?”4.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解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例尺进行计算。
5. 课堂小结:总结比例尺的概念、应用,强调重点知识点。
6.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比例尺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反馈。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比例尺概念和应用的理解程度。
2.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解答问题的能力,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3. 小组讨论评价:在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他们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地图:用于展示比例尺,让学生直观理解比例尺的概念。
2. 比例尺计算器:辅助学生进行比例尺计算。
3. 教学PPT:展示比例尺的定义、表示方法及应用案例。
4. 练习题:提供给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地理教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阅读各类地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能力目标:通过绘图、计算、比较以及用地图设计线路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确定旅行路线等,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环境教育,增添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第一节着重阐述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这是阅读地图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今后的全部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反复应用。
但这部分内容较枯燥,学生不容易直接接受,在开始教学之前,要设计如何导入。
由于学生在小学过平面图的知识,本章一开头从一张动物园导游图引入,目的是引起学生读图的兴趣,了解”什么是地图”以及”地图的重要性”(其他的学生熟悉的图也可以,笔者此次采用的是所在学校的校园图),目的是通过探索身边熟悉事物,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
比例尺部分的教学重点是关于比例尺计算公式的进一步引申和应用。
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阅读地图册上的三幅地图,学会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法:文字式、数字式和直线式。
第二个层次,比例尺的应用,通过”做一做”应用比例尺可以量算两地间的实地距离,用比例尺公式可以做换算:(1)一直已知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求比例尺。
(2)已知比例尺和实地距离,求图上距离。
(3)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地距离。
第三层次,比例尺的大小,通过对相同图幅的”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关于两幅图范围的大小、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详略程度、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得出:(1)如何辨别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即分子为1,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