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北车集团公司

中国北车集团公司

中国北车集团公司
中国北车集团公司

附件:

中国北车集团公司

企业信息化论文征集活动获奖论文名单

一等奖(共9篇)

1、大型企业集团新一代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

作者:刘树森王顺强刘煜

2 、“天梭”号高速机车空气动力性能数值模拟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杨俊杰

3、于虚拟样机的货车疲劳仿真分析软件原理及应用

中国北车集团齐齐哈尔铁路车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李向伟

4 、200km/h交流电力机车动力学分析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孟宏付秀通封全保

5 、300km/h高速转向架的研制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作者:丁凤铁王惠玉

6、铁路货车产品开发并行工程

中国北车集团齐齐哈尔铁路车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李福、周来胜、崔建伟、于彦斌、许天斌、尹学文、于百库、范文慧7、机车牵引电机冷却风道空气流场的分析研究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作者:王惠玉芮斌焦立新

8、大中型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构建模式

中国北车集团永济电机厂

作者:赵晓荣

9、信息技术在处理公共突发事件中的应用

中国北车集团齐齐哈尔铁路车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尹学文郭志秀江华

二等奖(19篇)

1 、VPN在Intranet建设中的设计与实现

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

作者:王顺强刘煜刘树森

2、高速转向架构架强度的仿真计算和试验研究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作者:王惠玉丁凤铁芮斌郑长国

3、应用ADAMS软件对摆式动车迫导向转向架进行动力学仿真研究

中国北车集团唐山机车车辆厂

作者:薛凯民

4、ProCAST二次开发及其在并行工程环境下的应用

中国北车集团齐齐哈尔铁路车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于百库李福

5、转向架轮轴强度有限元计算分析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作者:芮斌王惠玉

6、多车连挂系统动力学性能研究

中国北车集团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滕万秀

7、铸造模具CAD/CAM集成化应用研究

中国北车集团齐齐哈尔铁路车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常凤海

8、虚拟制造技术在机车车辆行业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崔晓芳

9、谈制造执行系统(MES)的开发应用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作者:孟燕燕黄学文

10、机车车辆行业企业信息系统开发的组织与管理

中国北车集团永济电机厂

作者:赵晓荣

11、电磁场分析在电机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北车集团永济电机厂

作者:陈振强

12 、4E轴通用敞车的优化设计

中国北车集团济南机车车辆厂

作者:王广利

13 、用信息技术实现工时定额管理的创新

中国北车集团齐齐哈尔铁路车辆(集团)

作者:江华

14 、Notes邮件系统与internet用户邮件互发的实现

中国北车集团永济电机厂

作者:许歌梅王丽红

15、逐步实施信息化,提高企业竞争力—论工厂信息化建设步骤与策略

中国北车集团西安车辆厂

作者:高彩维

16、瘦身型采购电子商务在我厂的应用

中国北车集团永济电机厂

作者:张拴科

17、如何构建企业级计算机网络服务器

中国北车集团永济电机厂

作者:王丽红

18、谈企业信息化开发项目的组织与管理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作者:张联群

19、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探索加强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之路

中国北车集团西安车辆厂

作者:牟君利

三等奖(26篇)

1、叶型加工工艺分析及数控程序的编制

中国北车集团二七机车厂

作者:谢宏辉

2、永济厂办公自动化(OA)系统的应用与发展研究

中国北车集团永济电机厂

作者:张拴科

3、如何加固网络设备和服务器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中国北车集团永济电机厂

作者:许歌梅

4、企业员工素质与培训管理信息系统

中国北车集团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吴紫薇

5、三茂动车组头车车体钢结构静强度计算与试验分析

中国北车集团唐山机车车辆厂

作者:白彦超

6 、EQW01型工程车转向架构架静强度分析

中国北车集团二七机车厂

作者:王佩京

7、 Pro/E与ProCAST接口方式的探讨

中国北车集团齐齐哈尔铁路车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于百库

8、浅谈基于PDM的协同产品开发模式与技术管理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作者:谢勤

9、企业管理信息化对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影响

中国北车集团沈阳制动机厂

作者:徐国华

10、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马立勤陈玲、贾敏祥苗夏青

11、用数值模拟方法优化澳车侧架铸造工艺

中国北车集团齐齐哈尔铁路车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于百库方志平刘胜田

12、企业信息化与ERP

中国北车集团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钟镔程继辉

13 、CAE技术在铁路罐车新产品研发及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北车集团西安车辆厂

作者:吴胜财

14、动应力测试在机车转向架可靠性中的应用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彭永明

15、浅析企业虚拟样机系统建设中的组织管理

中国北车集团济南机车车辆厂

作者:吴航宇

16、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

中国北车集团沈阳制动机厂

作者:王刚

17、冲压成形数值仿真系统在铁路车辆制造中的应用

中国北车集团齐齐哈尔铁路车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张馨

18、基于Internet/Intranet在企业中构建业务基础平台

中国北车集团西安车辆厂

作者:宁丽君

19 、列车通信网络(TCN)系统的应用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焦金明吴娜

20、同车公司实施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初步分析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刘日

21、企业CAPP网络应用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中国北车集团太原机车车辆厂

作者:田慕华张跃英

22、分析设计在无底架液化气体铁道罐车局部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北车集团西安车辆厂

作者:温松涛

23、铁路货车产品结构分析发展与展望

中国北车集团齐齐哈尔铁路车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范国海

24、浅谈计算机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中国北车集团太原机车车辆厂

作者:王振锋

25、北车集团西安车辆厂微机局域网络建设与规划

中国北车集团西安车辆厂

作者:申纪文

26、浅谈如何深化企业信息化和ERP

中国北车集团西安车辆厂

作者:胡德鹏

纪念奖(24篇)

1、企业物料表的规划和维护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张俊华

2 、C8018A动轮车床数控改造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鲁晓辉薄明英

3、车架强度有限元分析

中国北车集团二七机车厂

作者:宋晗光

4 、Top-down设计技术在铁路货车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中国北车集团齐齐哈尔铁路车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常凤海

5、清单汇总系统及应用

中国北车集团二七机车厂

作者:王佩京

6、让出图更轻松

中国北车集团济南机车车辆厂

作者:吴航宇

7、论CAD图形数据与BOM管理系统数据的有效共享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张俊华

8、数控(NC)技术在我公司的开发应用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张跃峰关秀玲王宇飞

9 、数字轴温报警器动作测试仪的设计

中国北车集团唐山机车车辆厂

作者:刘建芳

10、使用三维CAD工具提高产品开发效益

中国北车集团永济电机厂

作者:陈振强

11、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开发与应用的研究——TCCAPP的开发与应用

中国北车集团太原机车车辆厂

作者:高萍

12、用EAI合并企业多种应用

中国北车集团西安车辆厂

作者:喻红强

13、浅谈办公自动化

中国北车集团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刘金才

14、谈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作者:李奎成

15、技术中心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张引娣刘日

16、企业员工素质与培训系统的应用

中国北车集团西安车辆厂

作者:袁杰

17、企业网络浅谈

中国北车集团西安车辆厂

作者:杨磊

18、浅析网络防火墙技术

中国北车集团西安车辆厂

作者:李小健

19、数据库管理系统平台的转换

中国北车集团西安车辆厂

作者:申美萍

20、企业办公自动化(OA)

中国北车集团太原机车车辆厂

作者:闫瑞青

21、浅析工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中国北车集团太原机车车辆厂

作者:郭君

22、国企要走出信息孤岛

中国北车集团齐齐哈尔铁路车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崔建伟

23、ASP中用户权限限制的实现

中国北车集团太原机车车辆厂

作者:张晓康

24、基于Windows环境的数据采集程序

中国北车集团太原机车车辆厂

作者:徐军

主题词:企业信息化论文评审通知

主送: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科协、信息中心

抄送:集团公司领导、各部室、中国科协、北京市科协

中国北车集团公司科协二○○四年十二月十六日印发

中国汽车十大自主品牌

中国汽车十大自主品牌 长安汽车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0月31日成立,经营范围包括汽车(含小轿车)开发,汽车发动机系列产品的开发、销售,配套零部件、模具、工具的、开发,制造,销售,机械安装工程科技技术咨询服务,自营和代理各类 长安汽车是最争气的老牌汽车国企,近几年发展迅猛。长安逸动、长安CS75/CS35、长安欧尚等车型在自主同类产品中领先,在轿车、SUV、MPV均有强势产品布局,发展最为均衡。长安在研发方面也颇有实力,国际合作较多。 北京汽车 提到北汽,最早可以追溯到“北京吉普”时代,当时全国流行的切诺基现在大多数已经进了废品站,在取消与克莱斯勒公司合作以后,北汽相继与德国戴姆勒(梅赛德斯奔驰)、现代集团联手,直至有现在的规模。 其自主品牌从2000年至今,只有100多万的保有量,真心不高啊。从新品牌——绅宝开始,北汽的自主车领域有了起色,巨额的投入让绅宝的产品线扩展速度令人咋舌,短短几年已经有10多款轿车和SUV产品。 众泰汽车 一提众泰,大家都笑了。在下定决心走“山寨道路”之前,众泰与中兴、莲花、昌河等品牌被消费者视为最没有存在感、最没有前途的车企。 而其推出的SUV车型T600却让众泰一炮而红,赚得盆满钵满,124.1万的保有量有三成左右是2014年开始T600的数据。 所以,尝到甜头的众泰在抄袭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山寨神车也越来越多,越来越豪华。 在山寨大国,众泰主攻的是二三线城市以及城乡结合部的人群,在影响力、口碑上虽然不能获得主流媒体与消费者的认可,不过它仍符合了一部分人的市场需求。 上汽荣威 与北汽一样,上汽也属于当年的那批牛气哄哄的国企。曾经的荣威品牌因为借用通用的平台,一直走所谓的“精品自主车”路线,销量也算可以。但是,相比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两个合资公司的吸金能力,荣威不够看啊。 今年,荣威推出了RX5这台全新中型SUV,原创设计,高调宣传,而且在各项配置上让人感受到满满的造车诚意。不过,这种转变才刚刚开始,要体现在保有量上,还得依托于推出更多的产品和更长的时间累积。 未来,希望上汽能有更多的原创设计,重新定义的中国设计! 东风汽车 东风汽车公司始建于1969年,是中国汽车行业骨干企业之一。中国四大汽车集团之一,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督管理的中央企业。公司主要业务分布在十堰、襄阳、武汉、广州四大基地,形成了“立足湖北,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事业布局。公司总部设在“九省通衢”的武汉。主营业务涵盖全系列商用车、乘用车、发动机及汽车零部件和汽车水平事业。 吉利汽车 当年的吉利汽车有帝豪、全球鹰、吉利三个品牌,保有量一直很坚挺,而且出过好几款爆款

中国四大汽车集团

一汽集团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简称中国一汽或一 汽,总部设在中国东北腹地的吉林长春,前 身是第一汽车制造厂。1953年奠基兴建,1956 年建成并投产,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 卡车。1958年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东风牌小 轿车和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一汽的建成, 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新的历史。经过五十多 年的发展,一汽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企 业集团之一。 一汽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培育了以“学习、创新、抗争、自强”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初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竞争需求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形成了东北、华北、西南三大基地,形成了立足东北、辐射全国、面向海外的开放式发展格局。改造并建设了一汽解放卡车新工厂、一汽轿车新工厂、一汽-大众轿车二工厂、天津一汽丰田轿车二工厂等新工厂,形成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制造阵地。自主研发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不断提升,形成了卡车、轿车、轻微型车、客车多品种、宽系列的产品格局。拥有解放、红旗、奔腾、夏利、威志等自主品牌和大众、奥迪、丰田、马自达等合资合作品牌。 汽车生产、研发是一汽集团的发展重点。 在生产方面: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的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分布在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19个城市。自东北腹地延伸,沿大连湾、渤海湾、胶东湾、长江三角洲、海南岛和广西、云南、四川,形成东北、华北及胶东、西南三大生产基地,生产中、重、轻、轿、客、微多品种宽系列的整车、主机和零部件。 研发方面,一汽集团已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汽车研发体系,拥有多家研发机构,研发领域涉及整车、总成、零部件和制造技术,研发深度覆盖基础研究、先行技术开发和产品技术开发。其中技术中心是一汽集团公司的核心研发机构,也是中国汽车行业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汽车产品研发和试验检测基地,承担一汽集团商用车产品、乘用车产品及总成和零部件的自主研发任务,并在天津、青岛、无锡设有分支机构。此外,一汽还设有铸造技术中心、模具技术中心、车载电子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 无疑的是一汽集团真的是中国汽车行业中,生产研发的佼佼者,研发是汽车发展的主心骨,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社会大众期待一汽为中国汽车行业带来更好的视点。 东风汽车集团 东风汽车集团简称东风或东风公司,前身为第二汽车制造厂,始建于1969年,现为中国四大汽车企业集团之一,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督管理的中央企业,是中国汽车行业骨干企业之一。公司主要业务分布在十堰、襄阳、郑州、常州四大基地,形成了“立足湖北,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事业布局。公司总部设在“九省通衢”的武汉。主营业务涵盖全系列商用车、乘用车、发动机及汽车零部件和汽车水平事业。

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的前世今生

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的前世今生 https://www.doczj.com/doc/1d13788841.html, 2011年07月25日 18:08 南方周末 作为主营铁路机车、动车组、城市轨道车辆的两大巨头,中国南车(4.46,0.07,1.59%)和中国北车 (4.72,0.07,1.51%)在2010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49.09亿元和621.84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39.91%和53.48%。 “7.23”事故动车由中国南车下属公司制造 7月23日动车追尾事故后,两辆动车的相关设备和系统提供商与施工企业备受关注。据悉,发生事故的车型为庞巴迪-南车四方CRH1B型动车组,以及南车四方CRH2A型动车组,分别由中国南车下属的合营公司青岛四方-庞巴迪-鲍尔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子公司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生产。 CRH1的生产方是加拿大庞巴迪公司与中国南车所属青岛四方的合资企业BSP CRH2的生产方是中国南车所属的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日本川崎重工株式会社等组成的财团提供技术) CRH3的生产者为中国北车所属的唐山机车车辆厂(与德国西门子合作) CRH5由中国北车所属的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合作)制造。——摘自《南方都市报》2007年报道 据《证券时报》7月25日报道,对于追尾车辆未收到碰撞警告是因为高速下信号系统失效的说法,中国南车董秘邵仁强予以坚决否认,表示高速绝不是事故原因。作为动车组的另一生产商,中国北车的动车组产品未直接涉及此次事故,7月24日中国北车方面表示不便对此次重大事故作出评论。 《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数据显示,在中国高铁产业链部分相关上市公司中,中国南车、中国北车是国内主营动车组、城轨地铁车辆生产的两家大型公司。 高铁两大巨头:中国南车、北车 据其官网介绍,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南车”)是“三家城轨车辆国产化定点企业,是中国最大的城轨地铁车辆制造商”,拥有”以高速动车组、大功率机车为代表的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产品技术“。 2006年4月18日,中国南车的企业新闻称,全国铁路开始第六次大提速中的52列时速200公里动车组中,有47列为“南车制造”。其中,中国南车所属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了37列CRH2型动车组;中国南车合资企业青岛BSP公司制造了10列CRH1型动车组。 截至2010年底,中国南车共交付高速动车组295列(360标准列),占中国在线运营高速动车组总量的65%,累计已签订单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超过60%。 中国南车是由中国南车集团公司联合北京铁工经贸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12月28日,2008年8月实现A+H股上市,现有17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员工近9万人。目前公司注册资本118.4亿元。总部设在北京。

南车北车合并案例(参考资料)

案例名称:中国南车北车寡头合并对财务绩效以及资本市场融资的影响 适用课程:《高级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 选用课程:《高级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 编写目的:本案例旨在引导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同一行业内企业的对等合并;通过案例的研究与学习进一步思考此类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方式与方法;进一步探索此类同行业内合并对企业各类财务指标以及财务绩效的影响;并可以进一步关注在两寡头合并对所属行业的短期影响。 知识点:吸收合并、寡头合并、换股合并方式 关键字:财务绩效、市场价值、国际影响 案例摘要:2015年,中国南车集团和中国北车集团合并组成中国中车集团,合并方式是以中国南车向中国北车在A股市场以及H股市场发行新股进行换股吸收合并。中国中车集团在成功组合上市总价值高达3300亿元,并引发一系列市场连锁效应,尚有许多问题都值得关注。因此,本案例侧重于引导学生进一步对此类同行业内寡头合并对其企业自身以及整个行业市场的财务绩效以及投资价值的影响。 提供单位:华东交通大学MPACC中心 案例作者:黎毅:华东交通大学研究生导师 郑志辉:华东交通大学研究生会计专硕学生

编写时间:2015年7月1日,2015年8月31日 中国南车北车寡头合并对财务绩效以及资本市场融资的影响 2015年,原中国南车集团和中国北车集团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重组为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车),截至2014年9月末,中国南车总资产为1509.12亿元,中国北车总资产为1529.31亿元,即合并后总资产将超过3300亿元。随着中国中车在中国A股股价持续攀升,一度被誉有“中国神车”的美名并带动同行业板块的一波利好增长,深受投资者青睐。本次合并对于中国中车企业自身以及整个高铁行业内的竞争又有哪些实质性的重大影响呢?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 一、合并案例介绍 1.南车北车企业简介 1.1南北车企业简介 1.1.1中国南车 中国南车全名中国南车集团公司,前身是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经国务院批准。从原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分离重组于2000年9月组建成立的国有独资大型集团公司,2010年3月9日更名为中国南车集团公司。 主要从事铁路机车车辆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及相关产品的设计制造,在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中具有重要的行业地位和行业影响力。中国南车集团公司下属27个子企业,分布在全国10个省、市,2006年末资产总额为323亿元,员工9万人,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271亿元,控股上市公司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控股中国南车集团襄阳牵引电机有限公司等公司,主要核心资产已经注入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 1.1.2中国北车 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北车,是经国资委批准,由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联合大同前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 于2008年6月26日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主营铁路机车车辆、城市轨道车辆、工程机械机电子的研发、设计、制造、修理、服务业务。2012年4月4日,中国北车获得孟加拉国的内燃动车组项目牵引及网络控制系统的配套合同。 1.2南北车财务简介 1.2.1南北车资产介绍 通过公告披露数据,中国南车集团注册资本为138.08亿元,截止到2014年9月,其总资产大约为1509.12亿元,净资产约为498.98亿元,拥有全资和控股的一级子公司一共21家;中国北车的注册资本为122.60亿元,截止到2014年9月,其总资产为1529.31亿元,净资产为491.74亿元,拥有全资和控股一级子公司共29家。

2020中国十大汽车保险公司排名

2020中国十大汽车保险公司排名 1、平安车险。平安车险是由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起。 3、太平洋保险,是由太平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所发起的,他旗下的机动车辆保险是在国内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4、中华联合车辆保险,是综合类的保险公司,也是中国较早成立的一家公司。 5、大地车辆保险,它的前身是中国人民保险,在新中国成立之时就已经存在了,所以算是一家百年老店。 6、天安车辆保险,这家保险的分支机构可以在全国各地都能够找到,因此服务也是非常方便。 7、永安车辆保险,公司未来的总部位于西安,他的主要业务就是经营车辆保险,因此非常专业。 8、阳光车辆保险,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是,因为良好的服务质量,在业内具有很好的口碑。 9、排安邦车辆保险。它的一个特色就是网点特别多,大约有三千多个,涵盖了中国的大部分省市。 10、太平车辆保险,属于太平保险有限公司,特点就是缴费方式非常灵活。 第二、要知己知彼,做到“对症下药”,选择自己最需要的保险种类。如果车辆防盗性较差,又经常停放于无人看管的停车场,则应投保盗抢险。 第三、要合理搭配险种和责任限额,做到保障充分。例如对于上下班代步的微型车,可选择10万元或15万元限额的商业三者险。 第四、要巧用特约条款和风险调整系数,节约保费支出。

第五、要谨慎驾驶,避免多次理赔。保险条款和费率规章中有“无赔款优待及上年赔款记录费率调整系数”,对上年或连续数年 无赔款的,保费最大可优惠30%。 第六、要谨慎选择销售渠道,不同的销售渠道往往会有不同的效果。一般讲,直接在保险公司营业网点、通过保险公司电话销售中 心或电子商务网站购买会得到保费优惠。 常见的汽车保险有: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车上人员责任险、盗抢险、玻璃单独破损险、自燃损失险、车身划痕损失险、不 计免赔特险、无过失责任险等等。车主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在不同的车险投保方案中,选择到适合自己的一种。 车辆损失险:就是指自己开车碰到意外事故,修车的费用由保险公司承担。 第三者责任险:就是指自己开车碰了撞了别人,配给别人的钱保险公司承担。 车上人员责任险:就是指自己开车遭遇意外,车上坐的人受伤,治疗需要花费的钱由保险公司承担。如果车主自己有保险,经常驾 车带家里人出去玩,建议买。 车上货物责任险:就是指自己开车遭遇意外,车上运载的货物出现损失,由保险公司承担。 盗抢险:若出现被撬、偷、抢、破坏造成损失,由保险公司承担。 玻璃单独破损险:就是指没发生碰撞,也没有人搞破坏,玻璃自己破碎了,由保险公司承担。 停驶损坏险:就是指长时间不开车,车放着被破坏。或者车辆自己出现故障,由保险公司承担。 自燃损失险:就是指车自己无缘无故地烧坏,由保险公司承担。 无过失责任险:也就是别人骑车或走路与车辆碰撞,结果别人受了伤,非让你承担。要是自己不小心,有第三者险,所以不一定需 要购买。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报到指南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报到指南 为使您在离校之后能愉快、顺利地报到,现就有关事宜告知如下: 一、离校前准备 1、证件领取:到校方领取毕业证、学位证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或《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 2、户口关系:办理《户口迁移证》,迁往地址与用人单位沟通。随身携带,待到工作单位报到后办理落户手续。(启明公司新入职员工户口迁往地址:长春市公安局汽车产业开发区分局东风大街派出所;档案邮寄地址:长春市净月经济开发区百合街启明软件园A栋人力资源部) 3、组织关系 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单位名称填写“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党委”;团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单位名称填写“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团委”。 二、报到 1、时间:2011年8月3日至5日。具体报到时间安排如下: ◇与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长春一汽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约的大学生报到时间为8月3日; ◇与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签约的大学生报到时间为8月4日; ◇与其他单位(地处长春市内)签约的大学生报到时间为8月5日; ★与一汽集团地处长春市外的单位签约的大学生以所签约单位报到指南为准。 2、地点: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科协[西新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光路198号,第一汽车会堂右侧,文光路与锦程大街交汇处]。 3、接站时间及地点:报到期间为每天上午8:00-17:00,集团公司在长春火车站南出口设有接站车(自行前往人员请在长春火车站南出口乘221路公共汽车到“三站”站点下车,沿文光路步行约300米至锦程大街与文光路交汇处即是)。 4、手续:请本人携带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外语等级证书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或《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原件办理报到手续。 5、住宿:报到同时安排单身宿舍,需提供两张小二寸个人近照,单身宿舍实行公寓化管理(被褥已备)。 6、联系电话: 0431---85737511 二○一一年六月二日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手册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内部控制手册(2010年A版)

引言 (3) 第一章 总则 (4) 1.1.手册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4) 1.2.手册的适用范围 (4) 1.3.手册编制的依据 (4) 1.4.手册编制的原则 (5) 1.5.手册编制的特征 (5) 1.6.手册的管理 (6) 1.7.手册的维护与监督 (7) 第二章 内部控制基本原则 (7) 第三章 内部控制组织机构 (8) 第四章 内部控制执行与考核 (9) 第五章 内部控制基本框架 (10) 5.1.内部环境 (10) 5.2.风险评估 (24) 5.3.控制活动 (33) 5.4.信息与沟通 (39) 5.5.内部监督 (50)

引 言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或“本公司”)是由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整体重组改制、独家发起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是成立于1950年的铁道部工程总局和设计总局。股份公司是集基建建设、勘察设计与咨询服务、工程设备和零部件制造、房地产开发和其它业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特大型企业集团,成立于2007年9月12日,注册资本212.999亿元人民币。 股份公司辖有全资公司28个,控股公司15个,分公司4个,参股公司3个,共46家二级子公司。在2010年公布的世界企业500强名列第137名,2010年蝉联全球最大承包商第二名,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9位。 股份公司于2007年12月3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编号:601390),2007年12月7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正式上市挂牌交易(股票编号:0390.HK)。作为在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两地上市的公司始终致力于管治水平的提升,曾荣获“2009年度中国100家最佳管理上市公司”、“2009年中国证券市场年度金鼎奖”、香港上市公司“管治卓越奖”等多项殊荣,自2009年起,连续两年获得“中国上市公司最佳董事会”、“中国上市公司最佳治理董事会”的奖项。 股份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法律法规及上海证券交易所、香港联合交易所的有关规定规范运作,持续完善公司治理规则,逐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信息披露透明度。2009年,股份公司开展了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旨在梳理和优化内部控制体系,搭建全公司相对统一的内部控制平台,以确保在合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整体内部控制水平。

中国北车集团公司

附件: 中国北车集团公司 企业信息化论文征集活动获奖论文名单 一等奖(共9篇) 1、大型企业集团新一代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 作者:刘树森王顺强刘煜 2 、“天梭”号高速机车空气动力性能数值模拟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杨俊杰 3、于虚拟样机的货车疲劳仿真分析软件原理及应用 中国北车集团齐齐哈尔铁路车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李向伟 4 、200km/h交流电力机车动力学分析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孟宏付秀通封全保 5 、300km/h高速转向架的研制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作者:丁凤铁王惠玉 6、铁路货车产品开发并行工程 中国北车集团齐齐哈尔铁路车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李福、周来胜、崔建伟、于彦斌、许天斌、尹学文、于百库、范文慧7、机车牵引电机冷却风道空气流场的分析研究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作者:王惠玉芮斌焦立新 8、大中型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构建模式 中国北车集团永济电机厂

作者:赵晓荣 9、信息技术在处理公共突发事件中的应用 中国北车集团齐齐哈尔铁路车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尹学文郭志秀江华 二等奖(19篇) 1 、VPN在Intranet建设中的设计与实现 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 作者:王顺强刘煜刘树森 2、高速转向架构架强度的仿真计算和试验研究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作者:王惠玉丁凤铁芮斌郑长国 3、应用ADAMS软件对摆式动车迫导向转向架进行动力学仿真研究 中国北车集团唐山机车车辆厂 作者:薛凯民 4、ProCAST二次开发及其在并行工程环境下的应用 中国北车集团齐齐哈尔铁路车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于百库李福 5、转向架轮轴强度有限元计算分析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作者:芮斌王惠玉 6、多车连挂系统动力学性能研究 中国北车集团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滕万秀 7、铸造模具CAD/CAM集成化应用研究 中国北车集团齐齐哈尔铁路车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常凤海 8、虚拟制造技术在机车车辆行业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崔晓芳

中国北车精益精益生产管理要求

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 精益生产管理要求 2013-03-29发布 2013-04-01实施

目 录 1. 前言 (2) 2. 总体原则 (2) 2.1精益生产维度要求综述 (2) 2.2精益生产维度的特殊要求 (3) 2.3精益生产维度相关原则 (3) 3. 模块要求 (3) 3.15S管理 (4) 3.2目视化管理 (4) 3.3班组管理 (4) 3.4生产过程规划 (5) 3.5内部物流管理 (6) 3.6标准作业 (6) 3.7快速切换 (7) 3.8TPM(T OTAL P RODUCTIVE M AINTENANCE 全面生产维护) (7) 3.9现场质量控制 (8) 3.10异常响应 (8)

中国北车精益精益生产管理要求 1.前言 精益生产纬度要求从“价值”入手,通过对生产现场的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法和顾客需求等方面的识别和改善,发现和消除生产现场不增值的环节,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的、多余的东西被精简、不创造价值的过程和活动被消除,确保生产现场S、Q、C、D、M相关管理指标得到持续的提升,使生产系统能够快速对应顾客的变化。 该维度主要提倡通过对精益理念的理解、对一系列精益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和开发,消除各种不增值的过程和活动,推动生产现场的持续改善。 统一精益生产管理的结构或文件、指标和方法不是本要求的目的。 本要求所规定的要求是从精益的角度来审视现场,是对企业各项管理标准和要求的补充。 本要求的制定已经考虑了IRIS管理体系中所阐明的质量管理原则,但不包括针对其他管理体系的特定要求,如环境管理、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财务管理或风险管理的特定要求。 生产现场改善是精益企业推进的第一阶段,典型的就是选择适当的切入点,如示范生产线、示范车间等,运用各种精益工具、技术,去除生产现场的各种浪费;在这个阶段,不同企业的切入点、做法可能会不一样,没有千篇一律,不存在所谓“标准答案”。 2.总体原则 公司领导者对现场管理的重视是推进精益生产的重要因素,公司的领导应确保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引导和激励员工以“顾客的角度定义价值”,广泛参与公司的现场管理,将精益思想、原则和工具全面地拓展到企业的每个环节,同时加强有关现场管理的教育培训。 2.1 精益生产维度要求综述 本要求中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 精益生产维度是组织的一项战略性决策,其设计和实施受下列因素影响: a) 组织的环境、该环境的变化以及与该环境有关的风险; b) 组织不断变化的需求; c) 组织的具体目标; d) 组织所提供的产品; e) 组织所采用的过程; f) 组织的规模和组织结构。 这个阶段的显著特征如下: 通过“价值增值”的概念,识别生产活动中的各种浪费,并加以改善;

中国10大汽车企业对标分析

中国10大汽车企业对标分析 一、报告目录 1、前言 2、战略PK 1) 昌河股份 2) 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博锐|9 3) 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4) 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5) 一汽轿车 6) 东风科技 7) 亚星客车 8) 江铃汽车 9) 福田汽车 10) 长安汽车 1、前言 本文将试图通过对汽车行业的10家上市公司的盈利模式,产品结构;公司层战略、竞争战略、职能战略的表述;重要财务指标;主要客户类型的演变等指标进行对标分析,得出汽车行业10大企业的各自增值环节的异同之处。 2、战略PK 公司层战略2001年:纵向一体化。公司拥有完整的产、供、销体系,面向市场、自主经营。 2002年:纵向一体化。公司拥有完整的产、供、销体系,面向市场、自主经营。2003年:纵向一体化。公司拥有完整的产、供、销体系,面向市场、自主经营。竞争战略 2001年:集中成本。 2002年:有新产品开发,但仍然是集中成本战略。

2003年:继续完善集中成本战略。 职能战略 2001年:第一,全面主推“北斗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二,规范昌河汽车市场,实行区域销售“一省一策”的战略,保持了昌河汽车价格的相对稳定;第三,强化人员管理、基础管理,建立激励机制,采取切实措施降低销售费用,降本增效。第四,建立“4S”管理的销售模式,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思维方式。 2002年:公司将继续下大力气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车型,在营销模式方面,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加快营销网络的建设,在人才培养上,对内和科研院所联合办学培养人才,对外公开招聘高级专门人才加盟,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2003年:公司将在新的一年里,加大研发力度,加强质量工作,完善营销网络调整营销策略。在管理方面,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在人才建设方面,加强人员岗位培养,在用好现有人才的基础上,加大人才的吸引和招聘力度。 分析与结论: 昌和股份公司的赢利模式为: “相对市场份额模型”, “经验曲经模型”, “地域市场模型”结合价值链来看,我们也可以叫它“喇叭裤模型”。公司一方面试图通过纵向一体化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加强销售力量和新产品的开发来扩大销量。 (2)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层战略 2001:纵向一体化/多元化 2002:改进多元化/纵向一体化 2003:完善多元化和纵向一体化 竞争战略 2001:低成本,差异化 |博锐|11 2002:继续低成本,进一步差异化 2003:完善低成本和差异化 职能战略 2001:加强管理,努力降低经营成本,增强公司实力,抓住入世机遇,抓好体制创新、结构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2002:加速下属公司的改制工作,不断转换机制,完善奖惩制度,强化管理,逐步解决冗员过多的问题,加强老产品的改造力度、不断推出新产品,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的市场。一方面强化财务管理,积极与有关银行进行洽谈,另一方面公司不断整合资产、加强应收款项的回收力度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整体上市是大势所趋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整体上市是大势所趋 首页->汽车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整体上市是大势所趋 日期:2010-07-23 作者:陈锡伟来源:东方早报 国泰君安陈锡伟 近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下称一汽集团)欲整体上市的消息在市场上传得沸沸扬扬。 事件的起因是一汽轿车(000800)、一汽夏利(000927)于7月14日发布公告,称收到一汽集团函告:一汽集团将进行主业重组改制,发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控股股东,一汽集团拟将持有的一汽轿车、一汽夏利股权作为其主业资产的一部分出资到拟新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据悉,这将导致一汽集团持有的一汽轿车、一汽夏利股权由拟新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持有,但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不变,仍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国资委)。 整体上市大势所趋 我们分析,一汽集团整体上市是大势所趋。 作为最早成立的中国汽车集团,一汽集团一直是国内汽车业的骄傲,但近两年在汽车销量排行榜上被上汽集团超越,2009年一汽集团、上汽集团销量分别为194.5万辆、270.5万辆,差距进一步拉大,同时一汽与东风的差距也在缩小(东风2009年销量为189.8万辆)。 在广汽决定赴港上市后,前几大汽车集团中只剩下一汽和北汽没有整体上市了。汽车业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上市融资对汽车业公司的发展意义重大。 我们认为,目前来看,一汽集团整体上市进程有望加快。此次新设立股

份公司,尽管存在上市途径和上市时间上的不确定性,但我们认为是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集团整体上市后续进程有望加快。 整体上市途径猜想 关于一汽集团整体上市的模式,我们想到以下几种途径: 第一种,新成立的股份公司IPO并同时吸收合并一汽轿车、一汽夏利,类似于上港集团吸收合并上港集箱,即“上港模式”(见备注一)。 我们认为,如果一汽集团采取“上港模式”,则要看换股价的高低,为了顺利通过方案,换股价应该较市价有一定溢价,但如果市价已经偏离合理价格,则下跌的概率较大。 第二种,借助一汽轿车平台向集团定向增发,收购集团整车类资产,同时吸收合并一汽夏利,类似于上海汽车整体上市,即“上汽模式”(见备注二)。 我们认为,一汽轿车是资产注入平台的更优选择。按照规定,总股本大于4亿股的,社会公众股持股比例不低于10%。 以目前一汽轿车16.28亿股计,最多可以向一汽集团增发60.2亿股,目前一汽轿车股价为16.4元,因此增发收购的资产评估值最多可为990亿元。以上海汽车2009年净资产425亿元来衡量,一汽轿车增发60亿股应该够了,而一汽集团旗下其他上市公司一汽富维(600742)、启明信息(002232)作为集团资产注入平台显然规模偏小。而一汽夏利的股东除了一汽集团之外,还有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持有一汽夏利29.8%股权),因此就执行效率而言,一汽轿车是资产注入平台的更优选择。而从投资机会来看,我们认为,要看注入资产是否能增厚一汽轿车业绩,但一般而言,资产注入对上市公司业绩都会有所增厚。 另外,还有其他途径,比如一汽集团在香港上市,也不排除其可能性,因为毕竟也有东风汽车、中国重汽“部分资产先在A股上市,整体资产后在香港上市”的先例。 总体而言,我们判断,既然已经成立了新股份公司,则新股份公司直接IPO的可能性更大些,即使是第二种途径,一汽轿车作为资本整合平台的可能性也要比一汽夏利大。具体对相关公司的受益程度,还要看整合途径以及换股价格等而定。 加快追赶上汽步伐

中国北车集团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北车集团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成功实施Windchill PDM, 突破PDM与SAP集成瓶颈 BPLead(北京毕普)咨询服务引领客户提升高速列车协同开发水平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唐山 CCR)、唐山 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简称TC)成功部署了PTC的 Windchill协同设计管理平台,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三 维协同设计管理标准规范,同时依托该平台实现了业 务过程和业务数据与SAP系统的双向紧密集成,确保 设计过程与制造过程的无缝衔接,支撑长春和唐山两BPLead针对铁路客车制造 地围绕同一列车项目的协同研发与制造业务,大大提 高了企业的数字化协同研发和制造水平。为整个北车 集团的研发大协同和数字化制造奠定了基础,树立了 典范。 CRC/TC公司是中国最早的铁路工厂,主要从事 行业特点,并结合西门子全球产 品研发和数据管理模式,首先引 领CRC/TC进行了业务流程的优 化咨询和业务规范定义,然后在 PTC Windchill协同设计平台基 铁路客车和城市轨道车辆的研发、制造。近 年来不断引入世界领先的高速动车组制造技术,进行 我国高速动车组的研制和技术服务。 CRC/TC公司需要建立能适应高速动车组复杂产 品设计的数字化设计制造平台,实现设计数据从设计 管理系统自动发布到制造资源管理系统中。要求在新 产品新型号的设计中借助科学有效的信息化解决方 础上,实现了以Pro/E设计数据 为主体的协同管控,通过定制与 配置开发,实现了与SAP系统的 双向过程和数据集成接口。打通 了一直处于孤立的设计与制造数 据管理平台,大大提高了数据准 确性及设计效率 产品、新型号的设计中借助科学有效的信息化解决方 案实现整车产品的三维数字化设计,并且要实现设计 数据与制造数据电子化集中管理,并且在消化吸收西 门子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基础上实现自主创新,提高公 司的整体设计与制造水平,确保企业早日跻身世界高 速列车制造行业的领导者之列。 确性及设计效率。 TC公司信息技术部部长宋玉斌感 概:“借助BPLead专业的咨询实施服 务,唐车公司成功建立了数字化设计与 制造平台,实现了设计数据向SAP的准 确传递,大大提高了企业数字化设计与 制造能力,提升了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为北车集团未来PDM与ERP两大业务 系统之间的整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具 有重要借鉴意义。”

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合并方式与会计处理方法选择案例研究

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合并方式与会计处理方法选择案例研究1 2014年12月30日晚间,在停牌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后,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的合并预案终于赶在2014年最后一天出台。根据上述预案,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将合并为中国中车,成为一家总资产超过3000亿元,年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的轨道交通“超级巨无霸”。 公告显示,合并预案技术上采取中国南车吸收合并中国北车的方式进行合并,即中国南车向中国北车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中国南车A股股票、向中国北车全体H股换股股东发行中国南车H股股票,并且拟发行的A股股票将申请在上交所上市流通,拟发行的H股股票将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流通,中国北车的A股股票和H股股票相应予以注销。合并后新公司同时承继及承接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合同、资质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合并完成后,新公司的股本总额增至约272.9亿股。就合并后新公司的名称双方初步拟定中文名称: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中文简称:中国中车。 一、背景简介 (一)全球轨道交通行业面临高铁经济蓬勃发展的最佳契机 近年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和众多发展中国家均公布了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的发展规划,全球轨道交通市场正快速成长。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加强“互联互通”及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未来十年将对外投资1.2万亿美元。筹建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举措,也将为亚太及全球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全球轨道交通行业面临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中国轨道交通“三网融合”蕴含巨大的市场空间 中国轨道交通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未来将以干线铁路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网络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三网融合”为发展目标,组成全国范围内完整的轨道交通网络。推进轨道交通“三网融合”将为整个轨道交通装备市场的增长带来新的机遇。 干线铁路方面,我国高铁营业里程在2013年底达到11,028公里,2008-2013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5%;根据国家干线铁路规划,高速铁路还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城际铁路网络方面,截至2014年底,各城市群规划城际铁路总里程超过2万公里,其中预计2016-2020年竣工里程有望达到1.2万公里,为城际铁路专用动车组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增量。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方面,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37个城市的建设规划获批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高峰期,城轨地铁装备市场同样也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案例概况 (一)参与合并企业概况 原中国南车和原中国北车,是本案例中实现企业合并的两个参与方。合并前双方有关资料见下表1。 表1 原中国南车和原中国北车概况 1本案例的素材及参考资料均来自于可公开获得的资料。

最全《中国中铁集团有限公司工程项目管理手册》

中铁*局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项目管理手册(试行) 第一章总则 1.目的 为认真贯彻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全面推行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要求,切实落实《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办法(试行)》(中铁股份成本〔2014〕107号,以下简称《办法》)要求,规范项目管理行为,健全项目管理体系,提高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结合局实际,特制定《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管理手册(试行》(以下简称《项目管理手册》),作为《办法》的配套文件。 2.适用范围 本《项目管理手册》适用于局、子分公司在建的国内外各类工程项目。 3.遵循原则 工程项目管理遵循“集约化、标准化、精细化、全员、全过程、全覆盖”原则,体现股份公司提出的“13化”管理内容和“12大集中”管控要求。“13化”管理内容包括项目管理层级化、要素管控集约化、资源配置市场化、产品清单预算化、管理

责任矩阵化、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流程标准化、作业队伍组织化、管理报告格式化、经济活动分析制度化、绩效考核科学化、管理手段信息化、团队理念国际化;“12大集中”管控包括物资集中采购配送、设备集中采购和租赁、劳务分包集中管理、资金集中管理、施工组织设计集中管理、限价集中管理、管理策划集中进行、责任成本集中管控、二次经营集中组织、合同集中管理、业务流程集中制定、督导检查集中进行。 4.编制依据 4.1《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办法(试行)》(中铁股份成本〔2014〕107号文),以下简称《办法》。 4.2股份公司全面推行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动员大会领导讲话及要求。 4.3《中国中铁全面深化改革指导意见》(中铁股份规划〔2014〕86号文)。 4.4《中国中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中铁股份规划〔2014〕87号文)。 4.5《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考核指导意见(试行)》(中铁股份规划〔2014〕104号文)。 4.6股份公司关于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全面深化企业改革等其他相关配套文件。

中国北车企业文化手册理念文化(MI)分DOC

中国北车企业文化手册 ---MI理念文化分册 目录 1、卷首语 2、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概述 3、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历史沿革 4、中国北车LOGO及阐释 5、中国北车企业文化核心理念 6、中国北车核心理念应用规范(试行) 7、中国北车承诺宣言 8、中国北车员工誓词 9、中国北车之歌 卷首语 打开中国北车的史册,记载着中国机车车辆工业成长的历程;仰望中国北车的丰碑,书写着引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工业的辉煌。 伴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和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步伐,中国北车人用激情不断创造出无数个“中国第一”,始终引领着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发展。从1881年建成中国第一个机车修造厂,到现在发展成为与世界接轨的完备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从百年前手敲肩扛造出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到刚刚研制出的中国第一速“和谐号”

CRH3动车组;从上世纪50年代P1棚车在世界博览会上获奖,到新世纪之初70吨级以上提速重载货车的升级换代,无一不印证着北车人对中国民族工业和中国现代化建设所做出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中国北车人自强不息、发奋图强的支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代代传承的企业文化。从哈尔滨36棚罢工反抗沙俄,到二七大罢工掀起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从生产“华东号”、“解放号”机车承载解放大军从白山黑水转战祖国南疆,到在唐山废墟中修复“抗震号”众志成城抗震求灾;从齐鲁大地上的第一个党支部,到轨道交通装备现代化建设中数万优秀党员;从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北车无微不至的关怀,到祖国用领袖的名字为我们的机车命名,无一不辉映着北车人的无上荣光。 百年春华秋实,世纪薪火相传。中国北车的历史是一部艰苦创业、产业报国、实干兴家的创业史;是一部执著追求、奋力开拓、成就斐然的辉煌史;也是一部培育优良传统、凝聚创造激情、锤炼企业精神的铸魂史。 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北车集团改革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中国北车核心理念的确定,标志着中国北车企业文化建设进入了崭新阶段。 站在世界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坐标系中,北车人将始终秉承“诚信为本,创新为魂,崇尚行动,勇于进取”的核心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简介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简介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业管理部、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外事办公事)成立于1984年,是一汽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作为一汽集团海外业务的主体,是一汽集团外经、外贸、外事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一汽集团整车、成套散件、总成及零部件的海外市场的营销与开拓以及海外投资、技术转让、合作生产等活动;负责整车、成套散件、原辅料进口和技术引进项目的实施,以及国内外设备采购和机电产品国际、国内招标。另外,公司还通过下设的一汽国际物流中心、大连国际物流中心、成都一汽物流有限公司,进行准时化配送的进口物流和门到门的出口物流(包括出口包装、集散、运输、集拼、配送)。公司经营规模和实力在中国汽车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从1984年成立至今,先后由尹士君、孟世孔、査恩涛、竺延风、金毅、张丕杰、李维斗担任公司总经理。 作为一汽集团内专门从事海外业务的机构,负责运作整个集团的进出口贸易,并为集团合资合作以及对外交流等商务活动提供服务。目前年整车出口超过万辆,产品远销70多个国家,进出口总额超过13亿美元,公司整车出口数量和金额连续多年居中国汽车行业之首,是行业内最大的进出口公司。

公司总部设有12个部门,总部之外下设9个全资子公司,另外还有2个控股子公司,2个国内办事处,14个海外办事处。与100多个国家众多企业、代理商、分销商和供应商建立了广泛的商业联系,并在南非、坦桑尼亚、巴基斯坦、墨西哥等地区拥有海外组装生产基地。 公司主要业务范围: 一汽集团系列产品、成套设备以及为一汽集团配套的相关或同类产品的出口业务; 一汽集团所需设备、仪器仪表、成套散件、整车及生产所需原材料的进口业务; 一汽集团内外的国际、国内招标业务; 一汽集团中外合资经营、合作生产及技术引进所涉及的商务活动; 一汽集团内外进出口货物的门到门物流配送业务; 一汽集团内部外经、外贸及外事活动管理职能; 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及易货贸易业务; 国内子公司介绍: 一汽国际物流中心。长春一汽国际物流中心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进出口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现拥有员工6000余人,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及出口货物的物流集散地,同时也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零部件拆散中心和筐式中心。拥有现代先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是集勘察设计、施工安装、房地产开发、工业制造、科研咨询、工程监理、资本经营、金融信托、资源开发和外经外贸于一体的多功能、特大型企业集团,总部设在北京。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具有国家建设部批准的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以及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公路路基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承包资质,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合作经营资格证书和进出口企业资 格证书。2000年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同时获得英国皇家UKAS证书。2002年被北京市确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03年通过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004年通过香港品质保证局质量/环保/安全综合管理体系认证,并获得国际资格证书。作为全球最大建筑工程承包商之一,连续七年进入世界企业500强,2012年排名世界企业500强第112位,排名全球225家最大承包商第39位,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12位。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50年3月成立的铁道部工程总局和设计总局,后变更为铁道部基本建设总局。1989年7月,铁道部撤销基本建设总局,组建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2000年9月,与铁道部“脱钩”,整体移交中央大型企业工作委员会管理。2003年4月归属国务院国资委管理。2006年11月,成为首批国有独资企业董事会试点企业。2007

年9月12日,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独家发起设立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7年12月3日和12月7日,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截至2012年底,职工总数为287813人,其中在岗职工234219人,管理人员154528人。中级职称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56095人,股份公司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达到14294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971人,高级工程师9326人,高级会计师919人,高级经济师971人。拥有高层次技术专家644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 名、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5名、国家勘测设计大师5 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人员285名。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经营业务的运营主体,拥有下属子、分公司48家和其它项目机构,主要分布在全国除台湾省以外的各省、市、自治区,并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公司办事处、代表处和项目部等境外机构。具体包括中铁一局、二局、三局、四局、五局、六局、七局、八局、九局、十局、大桥局、隧道、电气化局、建工、港航局、航空港、上海局等17家施工企业集团;中铁二院、设计咨询、大桥院、西北院、西南院、华铁咨询等6家勘察设计科研企业;中铁山桥、宝桥、科工、装备等4家工业制造企业;中海外、中铁国际、委内瑞拉分公司、老挝分公司、东方国际分公司等5家国际业务公司;以及中铁置业、资源、信托、物贸、交通投资、建设投资、海西投资、中原投资、成都投资、昆明投资、青岛投资、北方投资和建设分公司等10余家房地产、金融、投资管理公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