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303.98 KB
- 文档页数:2
甲硝唑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摘要:目的对临床溃疡性结肠炎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甲硝唑配合康复新液进行保留灌肠之后的效果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评价临床应用的价值和意义。
方法在本院所有所收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群体中抽取70例开展对比对照研究,随机分观察、对照两组。
人数完全一样的情况下,仅有治疗方法差异。
基础治疗同时,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和利多卡因灌肠,观察组使用甲硝唑联合康复新液进行保留灌肠治疗。
对两组分别治疗之后的效果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并对照治疗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数值情况,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分别治疗后观察对比发现,观察组群体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要更高,而血清CRP显著降低(P<0.05),存在明显效果方面的不同之处。
结论目前临床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开展疾病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甲硝唑联合康复新液进行保留灌肠之后的治疗效果更加满意,提升了患者临床干预的有效性,有助于促进患者疾病情况的转归和病情的改善。
关键词:甲硝唑;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分析;引言:溃疡性结肠炎本质意义上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炎症,直接侵犯直肠和结肠的完整性,对其正常粘膜组织带来严重威胁,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就是粘液脓血便,大便次数明显增多,而导致这一疾病的原因较为复杂,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多方面呈现高度关联性,目前缺乏根治的手段,但主要的治疗方法就是缓解其发作[1]。
既往所主要采取的治疗手段就是进行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起到一个抗炎的作用,但是反复使用糖皮质激素、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最终效果相对较为有限,而在中医学的指导之下,则主要认为该类疾病与外感湿热邪呈现着高度的联系,导致湿热积滞于大肠。
康复新液进行保留灌肠是相对新颖的一种治疗手段,相关方法,临床应用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而且具体应用时的安全性较好,有助于促进患者疾病情况的转归,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对于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起到一个明显改善的作用[2]。
康复新液保留灌肠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是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发生在结肠轴膜和轴膜下层且发病因素不明。
直肠和乙状结肠容易发生病变,一旦肠道轴膜发生病变(炎症、充血、水肿),就会增加渗出刺激肠蠕动,这样就会出现腹痛、脓便血和腹泻症状,其病程长且很难治愈[1]。
近年来,我们采用康复新液保留灌肠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7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87例经检查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其中男64例,女23例,年龄范围在22—56岁之间;病程为半年至l6年,87例患者中发生病变累及直肠52例,直乙结肠28例,全结肠7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病变累及范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均在院外用激素或庆大霉素等药物治疗无效,多以急性发作,主要表现腹痛、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粘液脓血便,每日数次或十余次不等,伴里急后重,结肠镜多表现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及溃疡,大便培养均为阴性[2]。
1.3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以康复新液保留灌肠1次/天,灌肠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将康复新液l00ml加热至38℃~39℃,灌肠液保留1小时,以及口服柳氦磺吡啶1g/次,4次/天。
对照组单口服柳氮磺吡啶1g/次,4次/天,疗程均为5周[3]。
1.4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分为: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次数≤2次/d,粪便无红、白细胞。
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次数2~4次/d,大便成形,大便红、白细胞均<10个/高倍镜。
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大便常规检查无改变[4]。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数据,测定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Ridit检验。
·临床研究·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月第20卷第2期作者简介:柳丽娜(1985.10-),女,本科,主治医生,研究方向为消化内科康复新液保留灌肠联合口服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探讨柳丽娜(核工业四一七医院,陕西 西安 710600)【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新液保留灌肠+口服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核工业四一七医院于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8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
其中观察组采取康复新液保留灌肠+口服美沙拉嗪治疗方法,对照组则采取常规口服美沙拉嗪治疗方法,持续治疗两个月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缓解、结肠黏膜病变恢复比例分别为97.67%(42/43)、95.35%(41/43),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4.41%(32/43)、69.76%(30/4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42/43),与对照组的69.76%(30/43)相比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沉(ESR )、C 反应蛋白(CRP )、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不存在统计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ESR、CRP、TNF-ɑ、IL-6以及IL-8水平出现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上述参数水平[(14.52±4.26).mm/h、(10.01±1.26)ng/L、(16.31±2.17)pg/L、(7.34±0.11)pg/L、(0.41±1.07)ng/L]均低于对照组[(18.26±3.69)mm/h、(15.62±2.01)ng/L、(26.04±1.26)pg/L、(13.04±2.34)pg/L、(0.67±0.34)ng/L],组间差异明显(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沉及CRP 水平不存在统计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血沉及CRP 水平出现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的上述参数水平降低程度较大,组间差异明显(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 )、纤维蛋白原(FIB )水平不存在统计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APTT、FIB 水平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上述参数水平[(36.71±4.01)ng/L、(2.61±0.21)g/L]优于对照组[(32.19±3.41)ng/L、(3.82±2.16)g/L],组间差异明显(P <0.05)。
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新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总结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措施。
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3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对照组给予锡类散、黄连素、甲硝唑溶解于0.9%NaCl溶液中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给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两组均给予治疗过程中的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的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康复新液保留灌肠配合科学及舒适的护理措施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护理引言: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结肠炎,本研究自2017年12月~2018年3月对收住的30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给予康复新液灌肠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将灌肠方法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3月收治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6.9±10.3)岁,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
全部患者均参照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3],病程2个月~6年。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
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且所有患者给与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治疗方法略。
1.2护理方法1.2.1心理护理由于溃疡性结肠炎易复发难愈,易致患者心情郁闷,影响治疗效果。
故应主动关心体贴患者,经常与患者交流,向患者介绍本病的主要表现及诱发加重因素,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消除对本病的疑虑,并求得患者的配合,讲清中西药复合灌肠治疗的目的及已取得的经验和疗效,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灌肠后应尽量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不断与患者交谈以分散其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
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将其随机的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5%,其中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应用康复新液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配合有优质护理法,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其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康复新液;灌肠;溃疡性结肠炎;护理溃疡性结肠炎是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主要发生在结肠轴膜和轴膜下层且发病因素不明。
直肠和乙状结肠是最容易发生病变的部位,一旦肠道轴膜发生病变,其就会增加渗出刺激肠道蠕动,患者会因此出现腹痛、脓便血和腹泻症状,该疾病具有病程时间长,治愈难度大,容易反复的特点。
因此在治疗该疾病后做好护理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其具体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2月至201年2月收治的80例经检查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7例,女33例,年龄范围在22-56岁之间;病程为半年至16年,80例患者中发生病变累及直肠42例,直乙结肠28例,全结肠10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病变累及范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康复新液灌肠治疗:用50ml的康复新液和50ml生理盐水混合成灌肠液,将其加温至38℃,每晚1次进行灌肠。
在治疗过程中实验组采用优质合理的护理方式,如灌肠前的心理护理、知识辅导、灌肠过程中的护理,灌肠后的护理,饮食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
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
3、疗效判定标准显效:通过结肠镜检查粘膜恢复正常,临床症状(腹痛、腹泻及粘液脓血便)消失,大便成形。
康复新液保留灌肠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分析目的观察康复新液保留灌肠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我科收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25例给予常规西药保留灌肠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对照组25例仅用单纯西药保留灌肠;两组治疗均2 w后比较疗效。
结果治疗显效16例(64%),有效8例(32%),无效1例(4%),总有效率96%;对照组显效9例(36%),有效13例(52%),无效3例(12%),总有效率88%。
两组的总有效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
结论康复新液保留灌肠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非常显著。
标签:溃疡性结肠炎;保留灌肠;康复新液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原因多与感染、自身免疫、精神及遗传因素有关,是局限于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的疾病,明确诊断需靠结肠镜及镜下活检,有癌变倾向,病程长,治疗较困难,目前暂无根治依据。
本文分析了康复新液保留灌肠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依据2007年济南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1],病检符合溃疡性结肠炎表现,并结合临床做出诊断,评价病情轻、中、重症。
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科收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0例,平均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治疗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31~68岁,平均42.8岁;病程1个月~11年;其中病变局限在直肠者12例,左半结肠者10例,全结肠者3例;轻、中症23例,重症2例。
对照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33~70岁,平均43.1岁;病程15 d~13年;病变在直肠者11例,左半结肠者10例,全结肠者4例;其中轻、中症23例,重症2例。
临床主要表现:腹痛46例,腹泻43例,粘液脓血便38例,里急后重31例,腹胀29例,便秘2例。
康复新液联合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采取康复新液联合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取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康复新液联合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深远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康复新液;地塞米松;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1-0103-01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有环境、免疫、遗传、感染、精神心理等多种因素参与,该病病程长,易复发,是临床一种难治性疾病[1]。
目前多采取口服、保留灌肠、静脉滴注等方式治疗,治疗的目的是控制急性发作,维持缓解,减少复发,控制并发症[2]。
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取康复新液联合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现将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所收治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入选排除伴有其他严重疾病患者,妊娠及哺乳期患者,有肠道切除手术史患者。
将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 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地塞米松治疗,取5mg地塞米松(生产企业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公司,国药准字H41021255)+100ml氯化钠注射液(生产企业西安京西双鹤药业公司,国药准字H61020013)进行保留灌肠治疗,在灌肠前,嘱排空大便,将药液缓慢滴入肠腔,嘱静卧1~2h,保留药液约1h,每晚临睡前1次。
康复新液与甲硝唑交替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6例体会发表时间:2012-11-16T14:38:43.1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7期供稿作者:肖黎莉[导读]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与甲硝唑交替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为临床治疗UC寻找一种费用低廉、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肖黎莉(成都肛肠专科医院四川成都 610061)【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7-0169-02【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新液与甲硝唑交替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为临床治疗UC寻找一种费用低廉、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方法将4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以两种药物早晚交替保留灌肠,对其临床疗效和给药时间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 46例中38例经2个疗程治疗,6例经3个疗程治疗,临床治愈37例,好转7例,无效2例,有效率95%。
结论康复新液与甲硝唑交替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康复新液甲硝唑保留灌肠2011年3月~2012年3月,笔者采用康复新液与甲硝唑交替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34.5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3.2年,所有病例均经电子结肠镜确诊。
主要表现为肠粘膜充血水肿,或有肠粘膜散在表浅溃疡,少数病人肠粘膜苍白或呈颗粒样改变;病变累及直肠38例,乙状结肠24例,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等6例,合并息肉6例,临床表现主要为;下腹痛、大便不成形、腹泻、粘液便、血便、肛门坠胀及里急后重等。
1.2 治疗方法患者先排空大便,取左侧卧位;前2周每天2次,采用早、晚直肠灌药法,早上0.5%甲硝唑100ml(常温下);晚上睡前半小时康复新液溶液100mL(常温下),经软管灌入直肠内15~2℃m,2~3分钟内灌完;2周后每天一次,康复新液、甲硝唑药物每晚交替使用保留灌肠,2周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复查纤维结肠镜。
溃疡性结肠炎应用甲硝唑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的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9-10-24T11:37:51.84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9期作者:史红岩[导读] 目的:探究并分析溃疡性结肠炎应用甲硝唑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效果。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人民医院 236300【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溃疡性结肠炎应用甲硝唑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选择患者人数为84人,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并采用不同治疗方式。
观察组采用甲硝唑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治疗方式,经过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便血以及治疗效果。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两组患者疾病情况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便血次数明显减少,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医院在收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需要给予甲硝唑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进行治疗,提升治疗效果与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甲硝唑;康复新液;治疗效果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是结肠与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的一种疾病,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为腹泻、腹痛与便血,治疗不及时,可以并发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大出血,癌变等。
医院在收治溃疡性结肠炎时,采用传统治疗方式,效果较弱,患者疾病反复发作,同时治疗成本较高。
当前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采用甲硝唑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方式,效果良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
为探究这一治疗方式的效果,我院开展了研究,研究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与方法选择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患者入院时间为2018年12月-2019年4月,选择患者人数为84人,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2人。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2人,女性患者20人,患者年龄在29-57岁之间。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9人,女性患者23人,患者年龄在33-61岁之间。
康复新液与庆大霉素配伍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新液与庆大霉素配伍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8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康复新液与庆大霉素配伍保留灌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07%(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91%(P<0.01),1年后复发率23.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19%(P<0.01)。
结论康复新液与庆大霉素配伍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复发率低,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康复新液庆大霉素保留灌肠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140-01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以结肠粘膜溃疡性病变为特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该病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寻找一种疗效肯定且复发率低的治疗方案尤为关键。
本研究采用康复新液与庆大霉素配伍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3例,获得良好疗效,并与采取常规对症治疗的43例同病种患者作对照研究,现将治疗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研究资料共计86例,均为2010年4月~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内科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符合炎症性肠病诊断标准[1]。
按照就诊顺序将8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其中观察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24~72岁,平均(41.3±10.8)岁,病史5个月~13年,平均(5.3±2.6)年;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25~73岁,平均(42.7±11.3)岁,病史6个月~12年,平均(5.4±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