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的音域音色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1
古琴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古琴的起源和历史古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据考据,古琴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而在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古琴已经成为宫廷音乐的一部分。
在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古琴的制作技术进一步完善,并逐渐传入民间。
到了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和元代(公元1271年-1368年),古琴成为文人士大夫们的室内娱乐乐器。
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1912年)古琴的音韵风格逐渐形成,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部分。
二、古琴的结构和制作工艺古琴的机体通常由面、背板、音桥、左右两扇纵横板、琴轴和琴弦等部分组成。
在制作工艺方面,古琴通常选用瑶柏、海桐等濒临绝迹的珍贵材料制作,制作过程十分繁琐,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制作成一把完整的古琴。
三、古琴的音韵特点古琴的音色清雅深远,音域宽广,声音清越而柔和,有时会带有些微的响泣之声。
与其他弦乐器相比,古琴的音韵特点更具穿透力与韵味,能更好地表达中国古代音乐的情感和内涵。
四、古琴的演奏方法古琴的演奏方法需要用指尖弹奏琴弦,同时配合左手的按弦和右手的扶按,以及用指甲的指古拉弦、推弹、拨弦等手法。
这些技巧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磨练才能掌握,因此古琴被誉为“琴中泰斗”,需要演奏者具备较高的素养和修养。
五、古琴的传承与发展古琴在中国乐器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而且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之一。
在现代社会,古琴不仅在音乐演奏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而且在教育、文化交流、语言学习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今天,古琴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乐器,受到了国内外音乐界的广泛关注和喜爱。
六、古琴的演奏和表演古琴的演奏和表演通常需要在清静的环境中进行。
演奏者会选用一些古典文学作品或者中国古诗词来作为曲目,结合音乐演奏表达出其中的情感与内涵,用音乐的语言来演绎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此外,古琴也可以参与到戏曲、影视配乐、舞蹈音乐等不同领域的演出中。
历代古琴大赏,高山流水遇知音!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属于八音中的丝。
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有三千年以上历史,是汉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
伯牙、钟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琴台被视为友谊的象征。
大量诗词文赋绘画中都有琴的身影。
元王振鹏《伯牙鼓琴图》北宋赵佶《听琴图》局部唐周昉《调琴啜茗图》清刘彦冲《听阮图》北齐杨子华《北齐校书图》古琴作为中国最早的弹拨乐器,是汉族文化中的瑰宝,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
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
湖北随县战国初期曾侯乙墓五弦琴湖北省博物馆藏湖北随县战国初期曾侯乙墓十弦琴湖北省博物馆藏湖北荆门郭店战国中期七弦琴湖北省荆门市博物馆藏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七弦琴湖南省博物馆藏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筑湖南省博物馆藏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
后来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
合称文武七弦琴。
古琴的十四个普通的琴式:仲尼式、伏羲式、列子式、连珠式、灵机式、落霞式、伶官式、蕉叶式、神农式、响泉式、凤势式、师旷式、伶官式、鹤鸣秋月式。
仲尼式伏羲式列子式连珠式灵机式落霞式伶官式焦叶式神农式响泉式凤势式师旷式伶官式鹤鸣秋月式历代存世古琴是古琴爱好者及收藏家的深爱之物,以下是从网络搜集的宋至清的部分存世古琴介绍,供大家了解欣赏!南宋龙吟虎啸仲尼式王世襄旧藏此“龙吟虎啸”古琴为仲尼式,以虫蛀古桐材所制,通身髹以黑漆,久经使用,手指袍袖磨擦处露栗壳色漆,蛇腹断满布其上,古气盎然。
琴背池上刻隶书“龙吟虎啸”四字,其下嵌一片古玉。
琴通长122厘米,额宽19厘米,尾宽14厘米,四五徽间最厚处达6.5厘米。
古琴(又称七弦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它具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仅传世的唐至清代的琴曲就有三千余首,其内容之多彩,和文献之丰富,可称中国古乐遗产之冠。
古琴不仅在中国古乐中占极突出的地位,而且也深受世界音乐学者的重视,它是研究中国音乐文化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
清末以来,古琴一度中道衰落,琴人日趋稀少,许多宝贵琴曲也相继失传,使古琴艺术落入「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困境。
1954年,中国艺术研究所(原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成立以後,对古琴音乐进行大量搜集整理工作。
1956年,中国音乐家协会,及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组织古琴工作者赴全国廿一个省市开展古琴音乐的采访调查,访问了八十六位琴家,搜集270多首琴曲,在中国唱片社及各地电台的支持下,共录制琴曲约1500分钟。
在这次采访的推动下,各界对古琴又有...(展开全部)曲目······卷一管平湖《广陵散》、《离骚》、《碣石调幽兰》卷二吴景略《阳春》、《墨子悲丝》、《潇湘水云》、《桐叶舞秋风》、《忆故人》、《秋塞吟》、《渔樵问答》卷三查阜西《洞庭秋思》、《长门怨》、《渔歌》张子谦《梅花三弄》、《龙翔操》刘景韶《樵歌》詹澄秋《听泉引》卷四管平湖《流水》、《欸乃》、《胡笳十八拍》卷五姚丙炎《高山》、《华胥引》、《酒狂》、《大胡笳》、《楚歌》溥雪斋《良宵引》、《鸥鹭忘机》、《梅花三弄》、《普庵咒》卷六乐瑛《韦编三绝》、《沧海龙吟》、《岳阳三醉》、《列子御风》杨葆元《鹿鸣》、《伐檀》、《归去来辞》、《平沙落雁》夏一峰《静观吟》程午加《秋江夜泊》卷七吴兆基《搔首问天》、《渔歌》、《忆故人》顾梅羹《流水》徐立荪《捣衣》詹澄秋《石上流泉》卷八杨新伦《乌夜啼》沈草农《平沙落雁》龙琴舫《捣衣》侯作吾《高山流水》喻绍泽《佩兰》关仲航《渔樵问答》卫仲乐《醉渔唱晚》、《流水》次,“古琴真正的意义不在于技巧和感人,而在于心境和自然。
好古琴的标准咱先说说这琴的材质吧。
好的古琴,那木材肯定是有讲究的。
就像那老杉木或者桐木,这就像是琴的灵魂载体。
老杉木呢,它的纹理特别细腻,就像一位稳重的长者,岁月在它身上留下的痕迹,都转化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味。
桐木呢,质地轻盈,声音清脆,就像是灵动的精灵,一发声就像在你耳边轻快地诉说着什么。
而且啊,这木材得干燥得恰到好处,要是水分太多,那琴的声音可就发闷啦,就像人感冒了鼻塞说话嗡嗡的,可不好听。
再讲讲这琴的音色。
好琴的音色就像人的性格一样丰富多彩。
低音要醇厚,就像大地一样深沉、稳重,当你轻轻拨动低音弦的时候,那声音就像从深深的山谷里传来,带着一种古老而神秘的力量。
高音呢,得清亮,像山间的清泉,叮咚作响,干净得没有一丝杂质。
而且啊,这音色还得有韵味,不能是那种干巴巴的声音,就好像炒菜没放盐似的。
要有一种余音袅袅的感觉,就像一个漂亮的姑娘在你面前轻轻走过,还留下了一阵迷人的香气,让你忍不住去回味。
琴的做工也很关键呢。
你看那琴面,得光滑平整,就像一面镜子一样。
要是摸起来坑坑洼洼的,那可不行,就像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弹起来都不顺手。
还有那琴的岳山、龙龈这些地方,得精致,就像给琴戴上了漂亮的首饰一样。
而且琴的漆也很重要,好的漆不仅能让琴看起来美观,还能保护琴身呢。
漆得均匀,不能一块厚一块薄的,不然就像人穿衣服,补丁打得乱七八糟的,看着就别扭。
还有啊,好琴得有个好的共鸣箱。
这个共鸣箱就像是琴的大喇叭,把声音放大、美化。
它的内部结构得合理,就像一间设计巧妙的房子,能让声音在里面自由地回荡、碰撞,然后发出最美妙的声音。
要是共鸣箱设计得不好,那声音就像被关在小笼子里的小鸟,怎么也飞不出去,展不开翅膀。
对于咱爱琴的人来说,一把好琴还得有缘分。
有时候你一看到那把琴,就感觉它在召唤你,就像两个有缘人在人群中一眼就认定了彼此。
这种感觉很奇妙的,它不仅仅是一件乐器,更像是一个陪伴你的朋友,能和你一起分享喜怒哀乐。
所以呀,好琴的标准不仅仅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还有那一种说不出的缘分和情感在里面呢。
学习古琴的十大基础知识展开全文古典乐器千千万,古琴那是最好看!几乎所有影视剧都是美女和文人墨客人手一件的道具,今天良音宝宝带您认识一下!一、名称与历史古琴,在古代一般称作“琴”,也称作“瑶琴”、“玉琴”、“七弦琴”,近代为与西方乐器区别,才在名字前加一个古字,称作古琴。
2003年11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古琴名列其中。
古琴有文字可考证的历史,至少有三千年以上历史。
在孔子的春秋时期已盛行。
古琴的创制者,有黄帝、伏羲、神农、舜多种说法,年代久远,已无法考证。
二、构造与象征古琴长一般在三尺六寸五分左右,象征三百六十五天;面板呈弧形,象征天;地板是平的,象征地;最初古琴只有五根弦,象征君、臣、民、事、物,暗合金、木、水、火、土,对应宫、商、角、徵、羽,据传在周文王和周武王时代,分别各加一根弦,增至七弦;古琴有十三个徽位,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和闰月;古琴下有两个出音孔,称为龙池,凤沼,象征太阳和月亮。
三、形制与流传古琴的十四个普通的琴式:仲尼式、伏羲式、列子式、连珠式、灵机式、落霞式、伶官式、蕉叶式、神农式、响泉式、凤势式、师旷式等等。
同时历代琴人也创造了很多新形式,今天的斫琴人也在不断创新形式。
但历代下来,流传最多,流传时间最长的,是伏羲式和仲尼式。
今天还有1000多年前的唐琴,流传于世,并可以演奏。
而宋、明、清代流传的琴就更多了。
这在世界乐器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2010年12月北京保利秋拍会上,一张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出品,宋徽宗御制官琴“松石间意”,经过激烈的竞价,最终以1.3664亿元成交,创造了世界乐器拍卖记录。
四、古琴音色古琴有四个八度的音域,音色有三种:1、泛音:左手在弦上如蜻蜓点水,右手弹拨时所发出的声音,其声空灵清越,清冷入仙,象征天的声音。
2、散音:右手直接弹拨琴弦,所出发的声音。
其声厚重朴拙,松沉旷远象征地的声音。
3、按音:左手将弦按于面板,右手弹拨所发出的声音,其声细微悠长,如人对话,象征人的声音。
古琴必备乐理知识点总结一、声音的概念声音是指一种由振动引起的声波,是人耳能够听到的一种感觉。
在古琴演奏中,声音是表达音乐情感的媒介,是音乐的基本元素。
因此,了解声音的概念对于学习古琴是非常重要的。
声音包括音高、音强、音色和音长等特性。
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
在古琴演奏中,音高的变化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
音强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是由振幅决定的。
在古琴演奏中,音强的变化可以表现出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质,是由音色谱决定的。
在古琴演奏中,音色的变化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音乐风格。
音长是指声音的持续时间,是由音波周期决定的。
在古琴演奏中,音长的变化可以表现出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二、音程的概念音程是指两个音之间的距离,是音乐中的基本概念之一。
音程可以分为纯音程和变化音程两种。
纯音程包括纯八度、纯五度、纯四度和纯三度等,是指两个音之间的距离没有发生变化。
变化音程包括增四度、减五度、增二度和减七度等,是指两个音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在古琴演奏中,音程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掌握音程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琴音乐的调式和音阶。
古琴音乐中常常包括各种不同的音程,例如纯五度、纯四度等,通过对音程的认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古琴音乐的音乐结构和乐曲走向,从而更好地演奏古琴音乐。
三、谱记法的概念谱记法是指用符号来表示音乐的方法,是音乐的书写和阅读系统。
谱记法包括五线谱和简谱两种。
五线谱是一种由五条水平线和四个间隔组成的符号系统,用来表示音高和节奏。
在古琴演奏中,五线谱是常用的谱记法,通过五线谱的阅读,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古琴音乐的音高和节奏。
简谱是一种简化的音乐记谱系统,用来表示音高和音名。
在古琴演奏中,简谱也是常用的谱记法,特别适合初学者快速入门。
通过学习简谱,我们可以更轻松地理解古琴音乐的音高和音名,从而更好地演奏古琴音乐。
四、节奏的概念节奏是音乐中时间的组织,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
节奏包括拍子、节拍和小节等内容。
【古琴的三种音色】一、散音散音,雄浑而稳重,就像大地那样.而古琴的一切,都建立在这朴实而极富感染力的“大地”之上,故散音,又被称为“地籁之音”。
每次右手凌空,有力的拨响琴弦时,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那片混沌之中,看到盘古,使劲挥舞着手中的巨斧创造出世界,感受那石破惊天的魄力。
散音,就如一位智慧的长者,他奔放却不狂野,深沉却不死板,热情却又静谧,他传达出了千百年来万物的思想,大地的思想,他是古琴的灵魂,他是一切美妙音乐的源头。
二、走音琴曲中最常见的,便是走音。
走音可随弹琴者的心境、手法等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音色,因此走音是变幻无穷的。
这正如人的情绪一样,会随不同的环境而改变,所以走音也叫“人籁”。
既然是“人籁”,那么走音也赋予许多人的灵性。
比如:在《酒狂》里,接连不断的走音,给人以一种急促、眩晕的感觉,就好像是一个醉酒的武功高手,在迷糊中,打起醉拳,那强大的气势,连地都被震动了~而在《知音》中,柔婉的走音,传达出丝丝缕缕的柔情与感伤,仿佛正应和了:“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走音所表现出的,是人世间的悲喜、痛快、情爱之美。
三、泛音泛音,是古琴灵魂与精神的结晶,是集日月之精华的大雅之音,是只有高尚灵魂,才能聆听到的“天籁”。
比起散音与走音,想要很好的驾驭泛音,就要难得多。
毕竟,“天籁”讲求的是精神上的宁静以及人与琴的高度合一。
想要使泛音拥有情感,就必须认真揣摩各首琴曲的总体思想与意境,从而使自己置身其中,如此,让自己与琴的精神,在沉思中提炼,在宁静中升华。
与此同时,左右手的默契程度,也决定着泛音的品质。
总之,泛音,是一个弹琴者综合素质的体现,是古琴音色中的最高境界,他使古琴的躯体,拥有了思想。
一、古琴音高、音色的区域划分在中国古代音乐中,关于音高、音名、音区、音色的理论用语,萌芽很早。
如“三分损益法”是对音高与弦长比例关系的认定、“十二律吕”是关于半音阶的独立命名,它们均出现在先秦时期。
在器乐演奏方面,有关乐器上的音高认识,也有一系列类似于现当代的音乐基本理论“小字一组”“小字二组”这样的音高分区,甚至还涉及更加细致到音色划分。
在古琴音乐中,就有根据乐器特点进行音高、音色的分类。
如对琴面上的琴徽音高和徽间音高的认知与区分,有“明徽”①“暗徽”②划分法,早在唐代就已出现。
对音色的认知有散音、按音、泛音三种音色之分,统称为“三声”。
其中根据古琴发音原理的不同和音色差异,有按音“三准”、泛音“四准”的音区划分法等等。
中国对这种对音高、音色的认知及理论总结,起源很早,并且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对当今音乐创作、演奏仍有参考作用和指导意义。
(一)古琴七弦相同音高的分布与音色差异在器乐演奏中,相同音高的旋律重复,往往是在同一音位、同一区域完成。
如钢琴是一键一音,古筝是一柱一音,音高不同、排列有序。
而古琴较为特殊,它与古筝虽同为弹弦乐器,但是古琴有一弦多音的特点,用音十分丰富。
古琴定弦法是音阶式为特征,尤以五声音阶“五正音”为基础,琴弦长度相等,①是指古琴上可见的十三个琴徽标识。
②是指古琴上不在琴徽上所产生的音高,如琴徽之间以及徽外。
1182021·3但音域较为宽广,每条弦音域达3个八度,各弦之间都会产生相当多的相同音高,七弦之间存在相同音高,可多达七个。
详见表1。
从“g”音高可以看出,古琴存在相同的音高多达七个。
这样相同的音高,在七条弦上会随着音阶式的定弦依次展开。
因此,相同音高的旋律,可以在不同琴弦、不同徽位上进行,有多种音位的选择。
但是,如何“选择”个性不同的音高,则需要对古琴音质(音色)等发音原理进行探讨。
由于古琴的琴弦粗细有别、发音琴首与琴尾的位置远近不同,其音色类型也非常多样。
古琴的域和色
古琴的音域
古琴的音域,最低音是第一弦的散音,最高音是七弦一徽的泛音。
古琴一般分三组音域:
从徽外→七徽:第一组(低音区)
从七徽→四徽四:第二组(中音区)
从四徽四→一徽:第三组(高音区)
古琴的音色:
古琴有泛音、散音和按音三种基本音色,分别象征天、地、人三才。
按音:左手按弦右手拨弦发出的声音。
在古琴简字谱里以“安”表示。
古琴很有特色的一种按音叫“滑音”。
散音:只是右手弹奏空弦音,在古琴简字谱里以“艹”表示泛音:即左手指当琴徽处点弦,右手同时弹弦发出的声音。
在古
琴简字谱里以“”表示。
泛音应用之频繁,是古琴一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