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陋室铭带模版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4
陋室铭唐朝·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作者简介】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其先中山靖王刘胜,晚年自号庐山人。
近人卞孝萱则提出刘禹锡是匈奴族后裔,出生于嘉兴的新说,据邓声斌先生考证其父刘绪遭遇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定居彭城。
刘禹锡为贞元九年(793)进士。
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
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
后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刘禹锡的最后一任是太子宾客,故后世题他的诗文集为《刘宾客集》。
白居易赞其“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故刘禹锡又誉为中唐“诗豪”之称,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
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
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
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
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翻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
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
这虽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说笑来往的都是学识渊博的人,浅薄之人不会来此。
可以弹素朴的古琴,阅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任何简陋的环境,君子居就不是君子?”【注释】1.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陋室铭原文《陋室铭》是刘禹锡的作品,流传至今,一起去欣赏这篇佳作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陋室铭原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翻译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陋室铭鉴赏这篇传诵人口的借陋室抒情的短文,只用了寥寥八十一字,就表现了作者高尚的品德情操,安贫乐道的志趣和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文章很讲究陪笔的运用,反复用相类似或相对立的事物,或从正面或从反面进行衬托。
文章以正衬发端,用有仙之山和有龙之水类比,烘托“陋室”不凡的原因——居住的是“德馨”之人,点出全篇的主旨:陋室不陋,在于室主的道德高尚。
接着以优美清静的环境描写烘托不陋的“陋室”和室主的高洁。
然后以室主对“鸿儒”和“白丁”的截然不同态度作对比,暗衬出与室主来往的也无不是“德馨”的君子。
再以“乱耳”的“丝竹”和“劳形”的案牍,反衬“调素琴,阅金经”的雅趣,显示出作者对勾心斗角的官场的鄙视和追求自我修养的无限喜悦。
篇末以诸葛亮、扬雄自况,以古之名庐名亭衬托今之陋室,再引孔子“何陋之有”的话作结,说明陋室的主人指归何在,与文章开头呼应,浑然一体。
作者采用了反向立意的写法,只字不写“陋室”如何“陋”,而从“陋”的反面“不陋”来立意,从“斯是陋室”归结到“何陋之有”,最后对“陋”字做了彻底否定。
《陋室铭》原文+注释+翻译(逐句)-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陋室铭》原文+注释+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①在:在乎、在于,动词。
②名:名词作动词,着名。
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可以名声远播。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①灵:名词作动词,②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显得有灵气。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①斯:指示代词,这。
是:判断动词。
②陋室:简陋的屋子。
③惟:只有,只要,唯独。
④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觉得有什么简陋的了)。
⑤德馨:品德高尚。
⑥馨,散布得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⑦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①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蔓延。
青苔的痕迹蔓上台阶,苍翠碧绿;绿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①鸿儒:即大儒,学识渊博的人,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
②鸿:同“洪”大。
③儒:旧指读书人。
④白丁:原指没有官职的人,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浅薄无知的人。
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①调(tiáo)素琴:调,弹奏;素琴,没有任何装饰的琴。
②金经:泛指佛经。
(闲时)可以用来(可以:可以用来。
)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①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这管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②之:助词,定语“乱耳”后置的标志。
③乱耳:扰乱耳朵。
乱,扰乱。
④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⑤劳形:使身体劳累。
⑥形,形体、身体。
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没有管弦乐演奏的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
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①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陋室铭作者:刘禹锡朝代:唐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在:在于,动词。
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灵(líng):名词作动词,显得有灵气。
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
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惟吾德馨(xīn):只是因为我品德高尚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上:长到;入:映入。
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同“洪”,大。
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
陋室铭原文一篇短短八十一字的《陋室铭》,竟流传了一千二百多年,成了千古绝唱。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陋室铭,欢迎阅读参考。
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陋室铭创作背景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陋室铭赏析文章内容包括三层意思。
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气的水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
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
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陋室铭》注释嘿,同学们!今天咱来讲讲《陋室铭》的注释哈。
你们看哈,“陋室”就是简陋的屋子呗。
咱可能都觉得哎呀,简陋的屋子有啥好说的呀。
嘿,可别小瞧了这简陋屋子。
就好像咱平时觉得没啥了不起的东西,说不定里面藏着大惊喜呢!“铭”呢,我觉得就像是给这个陋室写的一个小介绍、小评语。
刘禹锡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许就是想告诉大家,屋子虽然简陋,但是他在这住得可开心啦。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句话就好像说一个人长得不咋好看,但是他特别有才,那也能出名呀!山也是这样,不一定非得特别高才厉害,要是有神仙在那,那可就有名啦。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水呀,也不是越深越好,要是里面有龙,哇塞,那可就神奇啦。
就跟咱身边的人似的,不一定非得啥都会,有一个特长就很了不起啦。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里就是说这就是个简陋的屋子呀,但是我品德好呀。
咱可能有时候也会住在不那么好的地方,但是咱可以让自己变得很棒呀,是不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哎呀,这画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
台阶上长满了青苔,那绿色都爬到台阶上啦,草的颜色都映到帘子上啦,多好玩呀。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就是说在这聊天的都是有学问的人,没有那些没文化的。
咱也得跟学习好的同学多在一起玩,这样咱也能变得更厉害。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在这能弹弹琴,看看书,多惬意呀。
咱有时候也得找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这样才开心呢。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声音吵耳朵,也没有那些工作让人累得不行。
这多好呀,我觉得刘禹锡可真会享受。
哎呀,我说了这么多,你们可能觉得有点乱,但是没关系呀,注释就是帮咱理解的嘛。
咱慢慢体会,也许就能明白刘禹锡写这篇文章的心情啦。
你们觉得呢?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呀?嘿嘿!。
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翻译:山不在于它的高低,只要有仙人居住那么这座山就出了名。
水不在于它的深浅,只要有龙在水中潜伏,那么,这片水就有了灵气。
这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居室主人我,品德高尚,那这间屋子也就不显的简陋了。
这间房子,苔痕碧绿,长上台阶,草色碧绿,进入帘中。
与我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人,没有没学问的人。
(在这里)我们可以弹琴,可以翻阅佛经。
没有弹奏乐器的声音扰乱我的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山之高,水之深,本非为人所求,而其名、其灵,皆因有仙、有龙。
此陋室虽简陋,然我之德行高尚,故而亦无陋室之感。
台阶上苔痕斑斑,绿意盎然;帘中草色青青,生机勃勃。
与鸿儒谈笑风生,交往无白丁之俗。
弹奏素琴,阅读金经,自得其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心境清静,悠然自得。
陋室虽陋,然吾心不陋。
诸葛庐、子云亭虽名士所居,然亦不过陋室而已。
孔子曰:“何陋之有?”意谓陋室虽简陋,然君子居于其中,有何陋之可言?此言道出陋室之真谛,亦道出君子之胸怀。
吾人处世,不必求华丽之居,华丽之饰,而应求心灵之丰富,品德之高尚。
如斯陋室,虽简陋,然能让人心旷神怡,自得其乐。
此陋室之美,非外在之美,乃内在之美。
孔子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实乃点明陋室之美,在于其内在之美。
陋室铭,不仅是一篇描写陋室的文言文,更是一篇阐述人生哲理的佳作。
它告诉我们,人生不必追求奢华,而应追求内心的丰富与高尚。
陋室虽陋,然吾心不陋,此乃人生真谛。
陋室铭的译文和注释一、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二、注释1. 陋室:简陋的屋子。
2.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 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4. 灵:神奇,灵异。
5.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
斯:这。
是:表判断。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6.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上:长到。
入:映入。
7. 鸿儒(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8. 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9. 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1.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2. 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13. 劳形:使身体劳累。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14. 南阳诸葛庐: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
诸葛: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
庐:简陋的小屋子。
16.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属于宾语前置。
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珍贵的经书。
《陋室铭》课件: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课件制作:XXX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解读)
本文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描写了作者的住所虽然简陋,但是因为有博学的人和清静的环境,所以让他倍感庆幸。
第一句写出山峰不一定要高大,只要有仙人便会成为有名的景点;水域也不一定要深邃,只要住有龙便会成为灵动的地方。
这样的环境下,陋室也会因此光芒四射。
第二、三句则用细节描写陋室环境,深绿的苔痕,嫩绿的草色,让人感觉清新宜人。
第四句则展现了陋室内学问深厚,文化氛围浓厚的人物,他们谈笑自如,简直是天地之间的群贤毕至。
第五句展现了这样一个宁静的环境,在这里不需要过多关注琐事,可以自在的运用时间。
接下来的两句话则用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举例,陋室虽小,却可与大贤比美。
最后一句引用了孔子的名言:「住在小房子也不算陋贫」。
这篇文章所表达的,不仅仅是作者的感悟和境遇,更多的是对处世哲学的思考,进一步传达出做人处事的原则和标准。
陋室铭古诗全文
陋室铭全文
【作者】刘禹锡【朝代】唐译文对照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陋室铭的译文范本一份陋室铭的译文 1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注释: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
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
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
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铭:就是记载,在器物上刻字,表示永记不忘,后来便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体。
常常在金属器物或碑石上刻写文字,用来记叙生平、事业、功德,表示纪念或者记物寓意,表示勉励或警戒之意。
“山不”二句:山不在于高不高,有神仙居住就名闻远方。
“水不”二句:水不在于深不深,有龙潜藏着就有灵验。
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斯是”二句:这座简陋的房子,也正是由于我具有美德而散发出芳香。
斯、是,都是代词,“这”。
惟,只。
馨(xīn欣),散布得很远的香气。
“苔痕”二句:点点青苔滋生上了台阶,台阶因而呈现着绿色;草色映入帘帷,室内也显得一片青翠。
痕,斑迹。
“谈笑”二句:在室中一起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学者,相互往来的没有一个不识字的人。
鸿儒,大儒。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文化的人。
调素琴:即弹琴。
调,抚弄乐器。
素琴,朴素无华的琴。
阅金经:读佛经。
金经,古代用混金(一种金色颜料)书写的佛经。
“无丝竹”二句:是说悠闲地调琴,没有繁弦急管那种嘈杂的声音;潜心静默地读经,用不着处理官府事务那样劳神。
丝竹,弦乐器和管乐器。
案牍(dú读),官府公文。
形,指身体。
“南阳”二句:是说诸葛亮的草庐和扬雄的子云亭也是简陋的,但都因主人而闻名。
言外之意是以自己的陋室和它们相比。
南阳诸葛庐,诸葛亮隐居南阳(今湖北襄阳西)时居住的`草房。
西蜀子云亭,西汉学者和辞赋家扬雄(字子云)在成都的住所,又称“草玄堂”,因扬雄在这里写作《太玄》一书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