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共有一个家-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20.50 KB
- 文档页数:12
《共同拥有一个家》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共同拥有一个家》;2、了解SOS儿童村。
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学唱《共同拥有一个家》,增强孩子们对弱势成员的关爱,增强关心别人、乐于助人的爱心。
2、知识目标:能用富有表现力的、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能正确演唱附点四分音符、切分音和一字多音;了解SOS儿童村。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中传达的“爱”的主题。
教学难点: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演唱歌曲,唱好附点四分音符和切分音。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背景音乐:《共同拥有一个家》的伴奏)“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天渐渐黑了,透着玻璃,昏黄的灯光显得格外的温暖。
大伙儿都躲进暖烘烘的小屋里,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说着一天发生的许多有趣的事情。
大地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路上没有一个行人。
(停顿)突然,风儿传来了布娃娃的哭声,她哭得那么伤心……(停顿)小朋友们,如果你遇到了这只伤心大哭的布娃娃,你会怎么做呢?”(引导:你会转头就走当作没有看到,还是上前去关心的和她说些什么话呢?)【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师:同学们真有爱心啊,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布娃娃伤心大哭的原因吧。
(继续播放课件,布娃娃的录音,背景音乐《我想有一个家》)4、师:现在小朋友们知道布娃娃伤心大哭的原因是什么了吗?学生回答。
5、师:你能体会到她的心情吗?生:伤心。
6、师:你们怎样去安慰布娃娃呢?7、师:我们小朋友真有爱心,表扬一下。
有一个小妹妹也和你们一样很有爱心,她对布娃娃唱了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课件,背景音乐《共同拥有一个家》原声。
出示歌词)【设计意图:通过背景音乐《我想有个家》和布娃娃的录音的播放,让学生感受布娃娃的伤心,激发学生内心对弱势群体的爱心,初步感受歌曲《共同拥有一个家》】二、新课教学1、师:小妹妹她对布娃娃唱了些什么?(学生回答)2、师总结:原来啊,这个小妹妹是想把布娃娃带回家,分给她一半妈妈,和她共同拥有一个家!(出示课题《共同拥有一个家》)这首歌曲真好听,你们想不想学,然后对布娃娃唱起这首歌,深情地邀请布娃娃跟我们一起回家?3、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共同拥有一个家》,请大家仔细欣赏,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
《共同拥有一个家》教学设计赵丹教材分析:《共同拥有一个家》是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只要你过得比我好》的主题歌。
歌词叙述了孩子养家孩子关爱被丢弃的“布娃娃”的生动故事。
孩子的善良、天真,“共同拥有一个家”的心愿,深深地打动着人们的心弦。
歌曲为四四拍,旋律委婉。
全曲可分为三个段落,各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段是羽调式,叙述性较强,旋律围绕着主音“6”展开,从对天上飘雪的描绘开始,逐渐上行至雪地里的布娃娃的关怀和探询。
第二乐段旋律游离于本宫与上方五度宫调之间,惟妙惟肖地表达了歌曲方人公对布娃娃的恻隐之心,“哦”是对布娃娃的安慰,透着融融的暧意。
第三乐段加到羽调式,两次以含有全曲最高音、用附点四分音符与切分节奏强化肯定语气的旋律呈现。
“让我借给你一半妈妈”,这一句话展示了新中国儿童的纯真无私的宽广胸怀,结束句的长音,扩大了“家”的含义,突出了人与人之间关怀的无限温暖。
学情分析:结合情感表达的需要,让学生认唱附点四分音符,引导他们留意:音的长短和力度等表现要素常常随情感的饿变化而有所变化。
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演唱《共同拥有一个家》,让学生能主动去关爱身边的每个人并能主动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2、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演唱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并能够以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进行歌表演。
教学难点:较好地掌握歌曲中的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唱准切分节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歌谱、部分打击乐器、布娃娃教学方法:听唱法、启发式、表演法、示范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7 . 77.. 6. 5.︳1 .2 3 - ︳6 .7 6 5 ︳5 . 3 2 - ︳ Lu lu lu lu ……二、新歌教学:(一)初听歌曲1、导入:同学们,你们有自己心爱的布娃娃吗?说说你的布娃娃是什么样子的?漂亮吗?(生:思考回答)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歌,这首歌的名字叫《共同拥有一个家》,原名《布娃娃》,这首歌唱的就是一个布娃娃。
我们都有一个家
----好大的一个家
二(2)班张雪莲
主题目标:
1、知道我国共有五十六个民族,感受到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多民族的大家庭。
2、初步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感受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3、懂得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独特文化。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课时:1课时
活动过程:
一、中国真大!
1、中国幅员辽阔,到底有多大呢?
出示中国地图,了解中国的疆里,省份。
2、举例子说明:
坐火车从西到东需多长时间?从北到南的天气变化。
二、民族真多!
1、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他们分布在我国不同地方。
(展示图片)
2、你知道自自己是什么民族的吗?我们生活的地方主要是哪个民族的人居多?
3、初步了解我国56个民族的民族服饰(播放视频)。
三、民俗真丰富!
(提前布置布学生调查了解一些民族的风俗习惯)
1、学生汇报。
2、教师介绍个别少数民族的独特民风。
3、总结学习方法(做书中的调查)
四、欣赏歌曲《爱我中华》。
一年级上册语文《共同的家》原文及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共同的家》原文及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了解家庭的基本成员及关系。
展示家人共同的活动,体验家庭的可爱。
初步形成对加的归属感。
教学重点:体验家庭的可爱,初步形成对家的归属感。
教学准备:录像、课件、“全家福”照片、歌曲《可爱的家》、图画纸、水彩笔教学过程:一看看听听激发情感1.(多媒体演示)配乐故事《七色光》2.小鸟、马义、小鸡还有小羊,为什么要回家?3.学生回答,教师:因为小鸟倦了,蚂蚁累了,所以它们要回家休息;因为天黑了,所以小鸡、小羊也要回家休息。
家是我们每天都要回去的地方,当我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和学习,感觉到倦了和累了的时候,我们都会想到回家休息。
4.小朋友,你知道“家”字怎么写吗?(媒体演示书写“家”,教师结合讲解“家”的含义。
)二做做议议初感“家”1.为了适应自己的生活习惯,每一种动物的家都不相同。
小鸟的家筑在树上,蚂蚁的家在树下,小鸡的加搭在鸡窝,小羊的家建在羊圈。
每种动物有自己不同的家,我们小朋友的家在那儿呢?2.介绍自己的家庭地址。
(1)(媒体出示)我住在(2)指名学生介绍。
(3)小组内交流。
(4)自由组对,邀请伙伴来家做客(5)游戏:打电话3.听了大家的介绍,也许有的小朋友想去你家参观,请你告诉他去你家的路线,好吗?4、学生介绍回家路线5、(多媒体出示)放学了,丁丁第一次独自回家,请你帮他设计路线。
(小组讨论)5、生述,老师操作演示。
6、小朋友真聪明,选择了不同的路线。
那你想想,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选择哪一条路线呢?为什么?三、看看议议感知“可爱”1、如果这一天,丁丁绕了一个圈子才回到家里,请你们想想,他的爸爸、妈妈会怎么样?为什么?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2、老师:一家人在一起,会相互关心,相互照顾,每个人心里都有家人,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真幸福。
老师曾经见过这样一个家庭。
(播放录像)3、小组讨论,这一家子是怎样生活的?4、像这样的例子,小朋友一定都有经历,请你说说你自己的家。